印度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_兼比较两国城市化进程_曹骥赟

合集下载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的读后感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的读后感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的读后感第一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的读后感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的读后感在看完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主任研究员李津逵教授对于《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的视频后,我感触颇深。

李教授主要考虑的是民生问题,他以“失地农民”和“农民工”作为例子来思考。

另外李教授还讲述了他认为的历史给我们城市化的机遇背后给我们的使命:1、中国的城市化应该是可持续的城市化2、中国的城市化应该是有产者得城市化3、中国的城市化有可能并应该快乐着的。

还告诉我们如何安置农民,如何解决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地区的发展差异。

在李先生的激情澎湃充满幻想的演讲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应该是户籍制度问题。

为什么会有农民工这个词汇?李先生也讲到了农民工这个词首先就带有歧视的意味。

为什么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中不能享受与城里的孩子一样的待遇?归根结底还是户籍制度引起的歧视。

王鲁湘老师说的:“他们当时所有知青所有的梦就是回城,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不择手段要回城,为什么呢。

因为生活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世界里,城市比农村具有太多太多的优越性了,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到城市里面生活。

”在这里,改变自己的身份指的是什么?指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户口从农村户口转变成非农业户口。

在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有严重的缺陷。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两者的政治地位虽然是平等的,但是在一些具体的规定和做法上还有很大的差别。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讲究以人为本,可以为什么会有这种户籍制度来区分城市与农村人呢?这首先就不符合人人平等的观念,从法律上就划分出了等级。

再者我们来看一下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到底存在哪些差别:1、我国选举法第16 条规定,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换句话说,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方面,四个农村选民才顶一个城市选民。

而农村代表与城市代表划分的依据正是户籍。

此外,从全国人大历年的代表构成看,第一届农民代表占 5.14%;第二届占 5.46%;第三届占 6.87%;第四届占 29.4%;第五届占20.9%;第六届占11.7%;第七届与工人代表合占23%;第八届占9.4%;第九届占8%。

印度经济发展及其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借鉴意义

印度经济发展及其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借鉴意义

印度经济发展及其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借鉴意义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也是亚洲第三大经济体。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较为现代化、稳定和多元化的经济体系。

与中国不同的是,印度经济不仅仅是从制造业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因此,印度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中国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意义。

首先,印度的人力资源优势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其经济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尤其是在知识产业领域。

印度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许多人掌握了英语等国际通用语言,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从事高级技术服务工作。

这种人力资源可以为中国提供重要的启示,即在发展高科技和知识产业的过程中,应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其次,印度的服务产业经验可以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印度的服务业在全球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商务流程外包领域。

印度的服务行业一直秉持着“客户至上”的原则,注重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与中国打造积极的服务业模式的目标是相符的。

因此,中国可以参考印度的服务产业经验,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在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印度也有一些有益的经验可供借鉴。

近年来,印度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其经济结构也由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扩展到了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且在金融、投资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

这些努力使印度的经济更加多元化和丰富,为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服务业提供了借鉴。

最后,印度也展现了一些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印度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其发展模式尚未形成体系化,在效率和规模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另外,一些诸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纠纷多发、资本市场不健全等问题也对经济的发展带来阻碍。

因此,中国需要认真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遭遇同样的难题。

总之,印度的发展经验和经济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开展对外开放的决策和对人力资源的高度重视。

印度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借鉴

印度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借鉴

印度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借鉴摘要:世界经济中心和重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然后继续向西-亚太地区移动,这是经济史角度的观察和判断。

而在未来新的经济中心构造过程中,中国和印度成为最有潜力的两极,对于中印谁将领先的讨论日渐激烈。

印度是公认的继中国之后又一个经济改革成功的例子。

本文尝试对中印两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加以对比,对两国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政治体制改革高盛对金砖四国的研究结果,刊载于2003年10月,预言2050年之前,确切地说是2039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四个国家(简称金砖四国,BRICs)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将超过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即G6)的总和。

到2050年,中国和印度的GDP将分别达到44.5万亿美元和28万亿美元,相当于届时美国GDP的125%和80%。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名列第三位,美国夹在中间。

中印能否达到上述目标,作为世界关注的未来两大主要经济体,两国具有类似的要素禀赋,是在一个相似的基础上开始起步的,具有不同的制度环境,各自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两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和教训,是本文将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印度的改革开放历程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告独立。

有学者将印度的改革开放起始点也从这一年开始[1]。

笔者认为应将从1947年到1957年的经济相对开放的时期看作预备阶段,其间,1951年开始施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制订了几项重要的增长目标,没有为生产制定详细规划。

真正算得上第一阶段的是,开始于1956-1957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截止于1991年的专制发展阶段,包括四个截然不同的专制发展阶段:1957-1966年,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建立;1966-1975年,不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且把计划经济的失败归因于控制不足,而不是控制过于集中;1975-1981年,前一阶段过于集中的控制稍有改观;第四个阶段,即1981-1991年,逐步摒弃专制经济,悄悄地实行改革。

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印度与中国作为两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都经历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屈辱的殖民掠夺和独立自主的发展时期。

也都是正在崛起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这两个国家都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都正在奋力追赶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的经济发展走了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又不同于中国的道路,其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大有益处。

一、印度经济现状(一)印度的国内经济现状印度人口负担沉重、产业结构不平衡、有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的宗教矛盾等实际问题。

三大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可以更鲜明地阐释印度的国内经济现状。

第一产业现状:科技兴农仍任重道远。

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相关资料显示,印度每公顷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相差甚远。

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是印度农业发展面临的长期现实问题。

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协调不足。

目前,印度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工业体系,能源工业亦发展迅速,尤其制药、汽车等领域发展前景更好,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大。

然而,印度电力供应仍很紧张,此外,以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主的印度轻工业随着其整个工业格局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正逐渐让位于化学、机械电子等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型工业发展中,明显没有良好的协调发展氛围,这俨然已经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较大阻碍。

第三产业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关键。

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印度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是相对乐观的,而且其优势也逐渐展现出来。

印度拥有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及英语语言优势,这为服务业的快速高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服务业势必会为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提供有力支持,进而有效促进其金融市场和旅游业的繁荣。

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简介t 余时飞,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讲师, 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 研
2o第期辛 o年 6 怕 1
f 3 3 耗
产的股 票化 、证 券化程度 是中国 的8 。因此 ,印度 来 。不仅 卡耐基 基金会这样 ,其他很多基金会也都是 倍 在配置和调动资源 、利用现有资产和财富发展 经济方 如此 。 面的能 力比中国强很多。 印度 商业银行 贷款 中 ,国有企业贷款只 占3 % , 5 近 几年 印 度股 市 的年 增 长 率连 续 达 到 了5 %以 0
上 ,很多基金 的资金 已经转向印度的股 票市场 、私募
私人贷款高达6 %,商业银行 的呆坏账 比率一直 保持 股权基金 、风 险投 资基金。里昂证券本来非常关注中 5
在1 % 0 左右 。中国银行贷 款方向刚好相反 ,7 %贷给 国 ,但现在 它相 当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了印度 ,他们 0 国有企业 ,只有3 %贷给私人 ,商业银行呆坏账 比率 无法把注 意力大量集中在中国 ,因为中国证券业投资 0
市场上交 易的内容是看得见 的商品 ,这种市场 的发展 人的私 营经济部 门 ,适度的经济增 长速度 ,从而逐渐 对 于法制架构和 信息 架构的 要求相 对较低 。但 是发展 形成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增长方式 。 、
更高端的服务业 ,没有相应 的法 治架构和信 息架构是 息很少 ,那 么人们 从事这种岛端服 务业交 易的风 险太
的印度经济增 长方式; 面对 出 口和 国内消 费需求下降及 全球 经济危机的全 面冲击,全面考察印度模 式 的特点对我 国宏观经 济政 策的制 定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制度 资本 金融市场化 私 营经济
中图分类号 :F 1 12
文献标识码 :A

印度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_兼比较两国城市化进程_曹骥赟

印度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_兼比较两国城市化进程_曹骥赟
印度和中国两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 平或者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的对比关系不同 ,从整 体来看 ,中国的工业化率大于城市化率 ,印度则是正 好相反 。中国城市化相对于工业化处于滞后状态 , 可以通过中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例来说明 , 如下面表 1 。据经济学家分析得出 ,城市化率与工 业化率之间的合理比例范围是 1. 4~2. 5∶1 ,而中国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例一直小于 1 , 处于不合 理的比例 。
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 城市化速度和经济增长有所 提速 。
中国的经济发展政策正好与印度相反 。改革开 放之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 ,中国先后建立了 4 个 经济特区和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 ,使得东部的一些省 份和城市先快速发展起来 ,形成了东 、中 、西由高到 低的三个经济发展阶梯 。1980 —1998 年 ,按当年价 格计算的国内总产值 ,全国平均增长 17. 1 倍 ,其中 东部地区增长 19. 2 倍 ,中部地区增长 15. 2 倍 ,西部 地区增长 14. 3 倍 。年均增长率全国为 17. 5 % ,东 部地区为18. 2 % ,中部地区为 16. 7 % ,西部地区为 16. 4 %。东 、中 、西部国内总产值在全国经济总量中 所占 的 比 重 , 1980 年 分 别 为 52. 3 %、31. 2 %、 16. 5 % ,1998 年分别为 58. 2 %、27. 9 %、13. 9 % ,其 中东部地区上升5. 9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下降 3. 3 个 百分点 、西部地区下降 2. 6 个百分点 。[4 ] 在 1980 — 1998 年间 ,中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 距不仅没有缩小 ,反而有所扩大 。再从城市化发展 来看 ,到 2001 年 ,东部城镇人口占东部人口总数的 44. 82 % ,西部为29. 05 % ,西部的城市化水平比东部 低了 15 个百分点 , 比全国 36 %低了 7 个百分点 。 2001 年全国共有城市 663 座 ,其中东部有 286 座 , 占全国城市总量的 43 % ,而西部仅有 121 座 ,尚不 及全国城市数量的 1/ 2 ,以每万平方公里计算 ,全国 有 0. 69 座 ,东部有 2. 2 座 ,而西部仅有 0. 22 座 ,不 及全国平均水平的 1/ 3 ,仅为东部的 1/ 10 。[4 ]中国东 西区域的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差距受改革开放影 响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

印度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兼比较两国城市化进程

印度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兼比较两国城市化进程
Vo . 9 No. I3 2
印度城市化进程对 中国城市化 的启示
— —
兼 比较 两 国城 市 化进 程 曹 骥 赘
( 开大 学 经济 研 究 所 , 津 3 07 ) 南 天 0 0 1
[ 摘要 ]印度和 中国两国的历 史、 国情 、 独立后的经济基 础都有相似 之 处, 但两 国的城 市化 进程和发展 水 平却 出现 了明显
1 印度 与 中国城 市化进 程的对 比
人 , 中 国仅为 8 0万 人 。 而 0 …
14 97年 印 度独 立 ,99年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 成 14
中国和 印度都 作为 人 口最多 的发展 中国家 , 两
立, 由此 两 国进 入了城 市 化 的起 飞 阶 段 。1 5 印 9 0年
维普资讯
20 0 6年 6月
第3 9卷 第 2 期
延 边 大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un[f a b nUnvr t S c l c ne ora o Y n i i  ̄y(oi i c) a e aSe
Jn 20 u .0 6
1 1 印度和 中国 两国的城 市化 发展进程 不 同 .
2 0 接近 3 % , 中 国已达到 3 %( 0 0年全球 0 1年 0 而 6 20 人 口城市 化率 已经上 升到 4 . %) 印度 城市 人 口 74 。
的 年增 长速度从 5 0年代 的 2 3 %上 升 为 7 .5 0年 代 的3 8 %, . 进入 8 0年 代 后 减 速 为 3 %。 1 7 - 19 98 93
作者简介 : 褥(9 8 )男 , 曹骥 1 7~ , 山西介休人 , 南开大学经济研 究所, 在读 博 士 。
5 代到 7 O年 0年代 , 均经 济增 长一 直保 持在 3 年 %一

印度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兼比较两国城市化进程

印度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兼比较两国城市化进程

印度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兼比较两国城市化进程曹骥赟
【期刊名称】《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39)002
【摘要】印度和中国两国的历史、国情、独立后的经济基础都有相似之处,但两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水平却出现了明显的分异,关键在于中国实施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政策和发展都市集群(圈)的城市化政策,印度则采用均衡发展的经济政策和优先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政策.另外,印度和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共同遇到的难题,如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会就业问题等,也提示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亟需解决.【总页数】5页(P63-67)
【作者】曹骥赟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进城农民逆向回流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兼与拉美城市化相比较 [J], 李家祥
2.社会城市思想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启示 [J], 王婷;龚晓浩
3.韩国民族文化保护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启示 [J], 马伟华
4.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启示 [J], 李矫镅
5.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价值取向——兼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亲和力建设 [J], 李秋香;李麦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印度与中国相比,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哪些不同的问题?

印度与中国相比,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哪些不同的问题?

印度与中国相比,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哪些不同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印度与中国也都在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两个国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些不同。

一、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印度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异很大。

在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始终处于国家层面的重视之下,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相应的投入和支持。

而在印度,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多种原因,城市规划和管理相对较为混乱,基础设施建设也显得跟不上城市化的步伐。

小点内容:1.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中央政府高度统一的,其推进速度和建设投入都大于印度。

2.印度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的产业、住宅、交通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出现了贫民窟、拥堵的城市道路等问题。

二、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也成为了两国普遍面临的问题。

然而,印度和中国在这方面的情况有所不同。

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加强环保监管、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绿色发展。

而相对来说,印度在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方面落后于中国,导致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能源需求和环境压力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小点内容:1.中国在近年来推行的城市绿色发展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建设获得了国际认可,为世界提供了绿色产业发展的借鉴。

2.印度的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化进程中煤炭、油气等的过度依赖也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目标的实现。

三、人口流动和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和社会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中国通过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控制人口流动,加强社会管控。

同时,也积极推进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平等化,消除城乡差别。

而在印度,由于种姓制度等社会问题的存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和社会问题相较中国更为复杂。

小点内容:1.中国通过户籍制度等政策,其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相对受到更好的调控,人口和社会管理更为全面和有效。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规律与启示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规律与启示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规律与启示(2009-12-07 21:48:27)转载标签:国内外城市发展规律启示汽车1、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及意义一、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指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步转变的历史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经济结构变迁意味着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活动转变,以及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社会结构变迁意味着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逐步扩散;空间结构变迁意味着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市地区集聚,以及集聚到一定阶段后的再分散过程。

二、城市化的度量城市化一般用城市化水平来度量,它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指标运用简单,但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它只有数量意义,不能反映城市化质量;第二,城市人口的统计口径偏差,有可能造成数据的失真;第三,城市化水平一般在大尺度的空间更有意义,例如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其经济、社会和空间结构的内在意义。

一个省的城市化水平在多数情况下也具有可比性。

但尺度过小,这一指标的意义就不大。

三、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城市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前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城镇空间经济结构转型和城镇体系的极化;二是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资本的影响,特别是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阶段,由于外部资本的流动性强,各个城市对外来投资的争夺加剧,因此,存在着将城市做大的倾向,以便更好地捕捉流动要素;三是城市和城市地区被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大都市区的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性节点。

四、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几乎所有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土地问题,二是住房问题,三是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四是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五是贫困问题,六是城市犯罪和暴力问题。

我国也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问题。

五、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干预不同国家对城市化采用不同的公共干预政策,其结果也有很大区别。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_张绍红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_张绍红
2.城 镇 化 发 展 规 划 具 有 前 瞻 性 、 科 学 性 国 外的城镇化在建设过程中,各部门互相协调,统 筹规划,城市规划、道路交通、排水设施规划比 较合理。城市发展布局也以小城市居多,特大型 城市较少。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既考虑了当代 发展的需要,又为城镇的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并考虑到了项目的新建和扩建。尤其是欧洲国家, 几百年前的规划建筑现在依然存在。除了城镇市 区的建设之外,交通运输线路也往往是政府重视 的对象,始终把道路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化过程中 的重点,在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上往往不惜花费 很大的代价,消耗巨资。法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 中,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四通八达,尤其是高速铁 路等快速交通路线的建设更是走在世界前列,把 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美国在城镇化的推进 过程中也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先后修建了 5 条 横贯东西的大干线和交通枢纽,而且这些交通网 络在设计规划时极具前瞻性,即使在今天也仍是 美国交通的主要干线。
3.以日 本 、 韩 国 为 代 表 的 政 府 积 极 引 导 模 式 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而且国土面积 狭小,资源稀缺。在 20 世纪中后期,两国经济在 实现腾飞的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取得了骄人的成 绩。日本由于地域面积狭小,所以选择了以大城 市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即集中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日本的快速城镇化是以强大的工业为依托和支撑 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迅速 发展,GDP 跃居世界第二位,一些大城市群也开 始在强大的工业化过程中不断形成,同时村落迅 速减少,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积极引导起到了 非常关键的作用。韩国也同样如此,伴随着首尔 等一批大城市为中心的空间聚集,韩国的城镇化 进程迅速加快,与此同时,政府制定的政策也起 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放宽土地流转、土地租赁和 买卖的一些限制等。日本、韩国模式的特点:一 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的引导作用更加明 显,政府的态度更积极。二是在资源稀缺土地有

印度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_____

印度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_____

※任冲: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宋立军: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①A.K.Bhattacharya,“India inc’s global expansion”,India Perspectives ,2011,25(6):pp.16.②周景彤:《世界城市化的启示》,《中国金融》2011年第4期,第63页。

印度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任冲宋立军※一、印度城市化现状印度的城市化进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即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同步进行。

从1931年开始,印度的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长,特别是在过去30年,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1981~1991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速度为5.2%,城市人口增长146%;1991~2001年,GDP 增长速度为6.1%,城市人口增长140%;2001~2008年,GDP 增长速度为7.7%,城市人口增长158%①。

目前,印度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0%,城市人口总数超过3.4亿。

按照世界银行数据,1960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17.9%,1991年为25.72%,2005年为28.7%。

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预计到203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40%,城市人口总数将达到5.9亿②。

与其他国家城市化进程有所不同,印度城市人摘要:城市化是每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必然阶段,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印度城市人口开始增长,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印度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究其根源,是由于印度城市化进程中缺乏有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

分析印度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推动我国城市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印度城市化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479(2013)08-0075-05An Analysis on the Causes and the Problems during theProcess of India ’s UrbanizationRen Chong &Song Lijun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is a necessar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it is veryimportant for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From 1930s,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India’s economy,India city’s population began to grow,and India’s Urbanization level rose ceaselessly,however,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a’s Urbanization,the problems caused by Urbanizat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the reason is that India has no effective capital investment mechanism,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city development planning.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s urbanization.Key words :India;Urbanization;Problem;Analysis75口的增长,不是靠外来移民的融入,而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

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

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

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

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因此他们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备受关注。

下面,本文将分述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的异同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1.政策驱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最终加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有力推动。

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计划,旨在维持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并且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加速城市化进程。

政府的计划包括了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提供更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2.快速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

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一亿多的农民从农村地区移动到城市,而这个数字仍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这种快速城市化的趋势除了政府的推动之外,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3.城市化进程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也伴随着城市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城市贫富差距加大和城市病等等。

尽管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但是中国政府仍在积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印度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的起步相对滞后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相比,印度的城市化起步相对较晚。

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城市化的发展才真正开始,但是印度的城市化进程与人口增长速度未能同步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2.贫困问题印度是一个收入水平差异非常大的国家。

虽然城市化带来了一些人口流动,但贫困问题也加剧了印度的城市化问题。

在经济发达城市和内陆地区,贫困和贫穷的人口数量很大,他们遭受雇佣歧视和不充分的社会保障。

尽管印度政府在推动城市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得到改善。

3.水资源问题另一个印度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

尽管该国是印度洋上的半岛,但许多城市和地区却缺乏足够的水资源。

由于印度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很快,这就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情况。

总结总之,虽然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存在许多相同的问题,但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城市化规划和发展方式。

浅析印度城市化进程

浅析印度城市化进程

浅析印度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社会生产力不断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在空间上聚集。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产业逐步壮大、升级,城市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城市的物质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持续而迅猛,并在未来30年呈加速的趋势。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城市化速度开始放慢。

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数以亿计的人口正在或即将转变为城市人口。

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印度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就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印度的工业完全成了英国18世纪贸易保护政策和19世纪自由贸易政策的牺牲品,这两种相反的方针,对英国都有利,而对印度丁业不利。

”传统工业被廉价的西方产品挤挎.现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到独立前也仅局限于孟买的一些棉纺织厂,以及加尔各答的黄麻厂等,甚至连火柴、肥皂等日常用品都需要进口。

因此,印度城市化的进展相当缓慢。

20世纪前50年,印度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还不足1%,6,到1950年印度城市人口为17.3%。

1947年印度的独立为它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随着印度现代工业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化作为工业化的产物,城市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扩大了。

印度的城市化率在2001年达到27.8%。

从印度各邦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来看,由于城市化主要受生产力水平、尤其是工业发展水平影响,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各邦,城市化水平则较高,这在大、中型城市的分布上尤为明显。

如1981年马哈拉施特邦和泰米尔纳杜邦城市人口比重分别达到35%和33%,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喜马偕尔邦则仅为7.6%。

各中央邦直辖区经济发展水平悬殊更大,因而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更显著,昌迪加尔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城市人口比重更高达93%,而达德拉和纳加尔哈维利仅为6.7%。

印度城乡规划体系研究及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规划改革的启示

印度城乡规划体系研究及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规划改革的启示

印度城乡规划体系研究及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 规划改革的启示Research on India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yste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Planning Reform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文章编号:1673-9493 (2021) 02-0108-09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30/j.upi.2018.434王海涛史怀昱陈健张军飞Wang Haitao, Shi Huaiyu, Chen Jian, Zhang Junfei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行,城乡规划作为政府施政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和空间政策,在未来的建设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城乡 规划领域的标准和政策进行研究,有利于为未来的国际合作提供重要的机制保障与政策支撑。

本文基于现场调研、访谈和相关文献整理,研究印度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和工作体系,从完善性、管理度盖率、规划 编制内容、空间管制约束性、实施效果以及规划参与性等方面总结体系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杨通、民心相通等方面为我国的规划改革提出相关启示。

A b s t r a c t:W i t h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B e l t a n d R o a d Initiative,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p l a n n i n g,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u b l i c p o l i c y a n d s p a t i a l p o l i c yi n g o v e r n m e n t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w i l l p l a y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s w i t h i n g o v e r n m e n tc o o p e r a t i o n s i n t h e f u t u r e.T h e r e f o r e,t h e s t ud y o f s t a n d a r d s a n d p o l i c ie s i n u r b a na n d r u r a l p l a n n i n g field is c o n d u c i v e t o p r o v i d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g u a r a n t e e a n d p o l i c ys u p p o r t f o r f u t u r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s.B a s e d o n field s t u d i e s,i n t e r v i e w s a n d lit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s,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s o n legal s y s t e m,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s y s t e m a n d w o r ks y s t e m o f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p l a n n i n g i n I n d i a.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r e s u m m a r i z e d in t e r m s o f s y s t e m integrity, m a n a g e m e n t c o v e r a g e,p l a n n i n g c o n t e n t s,s p a c e c o n t r o lc o n s t r a i n t s,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effe c t s a nd p l a n n i n g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O n t he b a s i s of t h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t he k e y c o n t e n t s of t h e B e l t a n d R o a d Initiative, s o m e r e l e v a n t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s a r e p r o v i d e d t o t h e p l a n n i n g r ef o r m i n a r e a s o f p o l i c y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facilities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u n i m p e d e d t r a d e a n d p e o p l e-t o p e o p l e b o n d.关键词:城乡规划体系;空间政策;规划改革;印度;一带一路K e y w o r d s: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P l a n n i n g S y s t e m;S p a t i a l P o l i c y;P l a n n i n g R e f o r m;I n d i a; T h e B e l t a n d R o a d Initiative“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应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协调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决策,通过传承"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政策 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 要内容,推动全面开放和国际合作m。

印度崛起对中国的经验与教训

印度崛起对中国的经验与教训

印度崛起对中国的经验与教训摘要:“中国制造”的标签比“印度制造”的标签更为普遍,但在中国制造并不一定是由中国制造。

用不了多久,“印度制造”将成为“由印度制造”的同义词,印度人不仅会从全球化中获得工资收益,还会把利润也留在手里。

除非中国着手进行大胆的制度改革,否则印度在今后20年的表现也许会大大超过中国。

关键词:中国制造印度制造中印比较虽然,“中国制造”的标签比“印度制造”的标签更为普遍,但在中国制造并不一定是由中国制造。

用不了多久,“印度制造”将成为“由印度制造”的同义词,印度人不仅会从全球化中获得工资收益,还会把利润也留在手里。

除非中国着手进行大胆的制度改革,否则印度在今后20年的表现也许会大大超过中国。

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否能长期持续,而且是有利于人民福利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微观的条件,有各个方面,有企业的竞争能力、有政府管理的质量、政府自己受不受监督、政府自己有没有节制等等,这些都是微观方面的条件,也就是说是制度方面的条件。

在我看来,中印之间的比较,中国在哪一个方面都比印度强,除了经济体制;印度在哪一个方面都比中国差,除了经济体制。

这就是我这几年做的研究得出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

经济发展取决于制度条件一般谈印度问题,大家知道比较多的是它的劣势。

很多国内记者、学者也有谈到,一去印度就觉得又脏又差。

他们这么讲也不能说是错的,但是我要问一个问题,这么差的硬件环境,为什么印度的经济增长现在能达到8%呢?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印度肯定在一些方面做得不错。

印度的劣势是非常容易用眼睛看到的,而它的优势是非常不容易看到的,它是一种隐性、无形的东西,这是需要你去考察的,是需要你去做研究的。

从历史上来看,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印度的发展速度,大概是3%到了80年代达到了58%,差不多6%了。

90年代差不多还是在这个水平上。

2∞1年印度的增长是5%左右,最近几年,印度的增长达到了8%~9%,达到了东亚速度。

从印度速度到东亚速度,这是印度非常了不起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印度和中国两国经济发展速度差异显著 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初期 ,工业化 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印 度常常被一些学者比喻成是大象 ,一个动作迟缓的 庞然大物 。而“印度教增长率”更成为经济学界的一 个专有名词 ,泛指长期低速运行的经济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 ,年均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 3 % — 4 %之间 ,进入 80 年代后 ,增长上升到 5 %以上 ,高
·63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4. 3 %。90 年代初 , 国际收支危机迫使印度政府进行的经济改革 ,促使 印度经济加快步伐向“自由化”和“全球化”方向发 展 ,1992 —1994 年间实际年均经济增长超过 7 % ,其 他年份又回落到 5 % —6. 8 %[1 ]之间 ,成为世界上发 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1. 1 印度和中国两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同 虽然印 、中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城市历史 ,但这些 城市都没有发展成为以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城 市 。印度从 18 世纪下半叶开始就逐渐沦为英国的 殖民地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 ,印度的城市化进入起 步阶段 。1901 年 ,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 10. 8 % ,而 中国尚不及这个水平 。20 世纪前 50 年 ,印度城市 人口的平均增长率还不足 1 %。这个时期 ,中国受 到了几乎所有殖民国家的压榨和剥削 ,它还饱受内 外频繁战乱之苦 。到 1949 年 ,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在 国民收入中仅占 10 % ,同期印度为 17. 1 % ,略高于 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印度也比中国多 ,达到1 300 万
[ 关键词 ]城市化 ;印度 ;中国 ;城市圈 [ 中图分类号 ] F2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923311 (2006) 0220063205
1 印度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对比
中国和印度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两 国同样作为世界文明古国都曾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 明 ,近代史上两国都遭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 ,国家独 立的时间相差无几 ,建国初期 ,两国国情和经济发展 水平相似 ,印度的城市化水平略高于中国 ,经历了 50 多年的发展之后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 水平都超过了印度 ,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从印度的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 。为此 ,我 们有必要对两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和影响城市化的因 素的异同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
第200369年卷6第月2

Journal
延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of Yanb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ol .
J un. 2006 39 No. 2
印度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兼比较两国城市化进程 曹 骥 斌 贝
48. 80
0. 62
1997
31. 91
49. 51
0. 64
1998
33. 35
49. 990. 67199934. 78
49. 29
0. 71
2000
36. 22
49. 42
0. 73
2001
37. 66
50. 22
0. 75
2002
39. 09
50. 1
0. 78
2003
40. 53
51. 09
等措施来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这些政策在
后来对推动落后地区的工业发展 ,工业和城市在全
国的合理分散起到了关键作用 ,[1 ] 但是整个国家的
城市化总体水平没有快速的提高 。而这个时期的中
国由于改革开放 ,已经进入城市化的快车道 ,并在
90 年代初城市化水平赶上并超过了印度 。进入 90
年代 ,随着以经济自由化为主要方向的经济改革全
0. 79
资料来源 :根据统计年鉴 (2004) 数据计算 ,其中城市化率 =
城市人口数/ 总人口数 ;工业化率 = 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
1. 3 印度和中国国家发展政策差异显著
印度自独立后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 ,国家的发
展战略一直是坚持公平在先 、效率其次的均衡发展
的思路 ,即尽可能地实现全国各个区域经济的同步
收稿日期 :2006 - 01 - 15 作者简介 :曹骥斌 贝 (1978 —) ,男 ,山西介休人 ,南开大学经济研
究所 ,在读博士 。
人 ,而中国仅为 800 万人 。[1 ] 1947 年印度独立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 ,由此两国进入了城市化的起飞阶段 。1950 年印 度城市人口为 17. 3 % ,而中国仅为 12. 5 % ,中国的 城市化水平较印度更低 。[1 ]197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 ,经济的加速发展带动城市化进入新的快速 发展时期 ,而印度在此期间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发 展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开始超过印度 。到 1990 年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 了 26. 4 % , 印 度 为 25. 7 %。[1 ] 印 度 的 城 市 化 率 在 2001 年接近 30 % ,而中国已达到 36 %(2000 年全球 人口城市化率已经上升到 47. 4 %) 。印度城市人口 的年增长速度从 50 年代的 2. 35 %上升为 70 年代 的3. 8 % ,进入 80 年代后减速为 3 %。1978 —1993 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每年平均提高 0. 68 个百分点 ,而 1996 —1998 年城市化水平每年平均提高 0. 45 个百 分点 。在过去 50 年中 ,平均年增长率中国为0. 4 % , 而印度为 0. 2 % , 中国城市化的平均速度要高于 印度 。[2 ]
年份
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 城市化/ 工业化
1990
26. 41
43. 04
0. 61
1991
26. 94
41. 61
0. 65
1992
27. 46
42. 11
0. 65
1993
27. 99
43. 92
0. 64
1994
28. 51
47. 43
0. 6
1995
29. 04
47. 43
0. 61
1996
30. 48
面展开 ,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和空间格局都呈现
出新的特点 ,尤其是工业许可证制度的取消 ,有力地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南开大学 经济研究所 ,天津 300071)
[摘要 ] 印度和中国两国的历史 、国情 、独立后的经济基础都有相似之处 ,但两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水平却出现了明显 的分异 ,关键在于中国实施了“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经济政策和发展都市集群 (圈) 的城市化政策 ,印度则采用均衡发展的 经济政策和优先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政策 。另外 ,印度和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共同遇到的难题 ,如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 会就业问题等 ,也提示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亟需解决 。
在过去的 50 年间 ,印度农业部门的产出份额从 55 %下降到 25 % ,仍然占到 GDP 的 1/ 4 。工业和服 务业的份额从 1951 的 16 %和 28 %分 别 上 升 到 1999 年的 32 %和 43 %。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生 产率有明显提高 ,第三产业却变化不大 。但印度目 前仍有 72 %的人口生活在农村 、60 %的劳动力从事 农业生产 。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农业劳动力 投入的边际效用递减到零以下 。中国的情况与此相 似 ,1998 年农业在 GDP 中份额仅为 18. 4 % ,但从事 农业的劳力仍占总劳力的 50 %以上 。[1 ]美国目前农 业产值占 GDP 的 5 % ,而农业人口也占近 5 %的比 例 。如果仅从就业人口上看 ,中国和印度目前仍处 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的水平 。
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中国在建国后的 50 年间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 20 多年间 ,在世界上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 。在这 50 年间 ,真实经济 增长年均为 7. 7 % ,比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快两 倍还多 。从 1960 年到 1978 年 , 实际 GDP 以年均 5. 3 %的速度增长 ,从 1979 年开始 ,中国开始实施农 业 、工业和商业部门的经济改革 ,到 1999 年的 20 年 间 ,实际 GDP 以每年 9. 7 %的速度增长 ,中国成为 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2 ]
表 1 中国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变动趋势[3 ]
年份 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 城市化/ 工业化
1978
17. 92
43. 13
0. 421
1980
19. 39
44. 04
0. 441
1985
23. 71
43. 9
0. 541
1989
26. 21
44. 13
0. 59
·64 ·
表 1 中国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变动趋势[3 ]
印度和中国两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 平或者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的对比关系不同 ,从整 体来看 ,中国的工业化率大于城市化率 ,印度则是正 好相反 。中国城市化相对于工业化处于滞后状态 , 可以通过中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例来说明 , 如下面表 1 。据经济学家分析得出 ,城市化率与工 业化率之间的合理比例范围是 1. 4~2. 5∶1 ,而中国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例一直小于 1 , 处于不合 理的比例 。
中撤离出来 ,使集中的工业分布模式变为分散的分
布模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