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快慢》教学案例

1案例背景分析

背景1物理学是源于自然和社会实践的一门科学,最终要回到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当中,为人们改造自然服务。所以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是有用的。

背景2初中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近几年的物理中考中,科学方法的考察也已经成了一个新的考查热点,目的都是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引导学生不要机械地记忆掌握某个知识点,而要注重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提升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教学,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背景3初中物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在小学科学课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又为高中知识及方法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全面的衔接。

下面的案例片段来自《运动的快慢》,这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中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运动之后的进一步学习,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本节不仅包含了基础知识、运算及基本概念的学习,更集中渗透了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例如:比较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观察法、物理模型法、图像法。其中“速度”概念在小学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赋予了物理涵义,“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各种物理思想方法又是初、高中衔接的具体体现。

2 案例片段描述

片段1 “速度”定义的得出

出示视频“飞行的飞机、奔驰的汽车、爬行的乌龟”

师:视频中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但运动的快慢不同。

师:我们怎么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

生:可以让它们走相同的路程,比时间长短。也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比它们走过的路程。

(在此处进行分析时须应用控制变量法,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这种方法已有较深的理解,所以在分析及表述结论时能够自觉应用。)

出示“学校百米赛冠军时间为12秒;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时间为28分钟。”

师:怎么比较他们的快慢呢?

生:可以用路程除以时间求出他们的速度来比较。(用速度比较运动的快慢学生在生活中就已经知道,小学也已做过大量数学计算题。)

(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辨析物体运动的差异,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比较法的应用加深了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具体求出他们1秒内跑过的路程或者求出他们1分钟跑过的路程来比较。

师:能不能求出他们1小时跑过的路程来比较呢?

生:可以

师:“1秒、1分钟、1小时”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速度可以定义为?(引导得出速度定义)

生: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师:这种给物理量下定义的方法和密度下定义的方法一样吗?

生:一样。叫做比值定义法。

(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给物理量下定义常用的一种方法,初中教材多有涉及,学生不仅应体会它在物理研究方法中的重要性,更应内化。)

师:“速度”的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如何用规范的物理步骤解题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学习。注意与小学速度单位、数学解题步骤区别。

点拨:单位的具体换算过程;规范解题步骤。

练一练:例: 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__的方法。甲同学的速度为___。

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中12min 跑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片段2 匀速直线运动

师:请大家观察课本28页两个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思考:1、频闪照片有什么特点?2、甲、乙图中两个网球的运动情况相同吗?如果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运动物体相邻位置的时间相等。

不完全相同。两球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线。但甲图中网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也是相同的,所以网球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乙图中网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不同,所以网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师:我们把类似甲图中网球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类似乙图中网球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找出两种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概括出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师: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但在实际中并不存在这种运动。我们可以把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沿平直公路行走的人等近似地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运用理想模型法将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沿平直公路行走的人近似地看做匀速直线运动,使问题简化便于分析解决。)

师:开动脑筋能否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像及v -t 图像?

生:(交流讨论,画出图像)

(利用图像形象直观地表示出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s

v

师: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的运动形式实际并不存在,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运动,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生:车辆启动、刹车,列车进站、出站,上坡、下坡等都是变速运动。

生: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快慢呢?

师: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精确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将在高一进一步学习,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怎么描述它的运动快慢呢?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33页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了“平均速度”)

点拨:通过计算:

小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出他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2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 m/s,那么他在回家的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

说明“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练一练:1.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观察图甲可知汽车做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图乙可知苹果做直线运动。

2.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3 案例分析

速度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初中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知一般停留在生活现象当中,是一种感性的认识热,而并非理性的认识。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并应用控制变量法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再给出路程、时间都不同的实例,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以问题导学,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第三种方法。联系前一章“密度”下定义方法体会“比值定义法”,同时选取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先通过观察两幅“频闪照片”的相同点、不同点自主概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并教给学生把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沿平直公路行走的人等近似地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研究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图像法”也是一种研究物理学常用的方法,所以在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特点后,用图像将其展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案例反思

4.1注重生活中的物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课标理念之一,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与物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

4.2 注重衔接,使知识深化、系统,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将小学、初中、高中知识与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