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本文将从艺术的人文情怀、美术作品的道德教育意义和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三个方面阐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艺术的人文情怀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欣赏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表达,感悟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修养。
在美术作品中,往往都有着丰富的人文情怀。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以山水为载体,融入了画家的情感和文化意蕴,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而西方的绘画作品也常常表现出对人类生活的关怀和对人性的探索。
通过学习这些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人性的理解和表达,从而培养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关怀。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造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培养出对人类情感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尊重。
二、美术作品的道德教育意义美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往往是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
许多艺术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术作品可以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和欣赏他人。
在美术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这样的作品欣赏,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意识。
美术作品可以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在美术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艺术家对自我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这样的作品欣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认识自己、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摘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
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美术是落实美育的核心课程,在小学美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形象生动的优势,以美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美育人我们要将“立德树人”理念深刻践行,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与德同行。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在当今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我们国家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教师不能只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要将“立德树人”理念深刻践行课堂教学当中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立足学生的长远性发展,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优势,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熏陶,潜移默化进行德育的渗透,在提升学生基本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充分了解,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呵护学生全面成长。
一、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的要求。
美术教育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更要将德育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注重德育的渗透作用,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分析(一)深挖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教材包罗了国内外各时期的优秀艺术作品和民间手工艺品等。
这些都是艺术文化的瑰宝,对学生了解中外绵延流长的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教学中在让学生欣赏这些美术作品的时候,重点介绍一些我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详细介绍这些作品创作背后的历史意义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让学生感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美术课堂是小学生们展示自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场所。
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的手段,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美术课堂中,德育教育渗透方方面面,通过艺术的表现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接下来将从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美术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情感教育美术课堂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场所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感受美的东西,比如自然风景、动物、花草等,让学生对美的事物产生情感共鸣。
通过艺术作品的观摩和分享,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和珍惜美,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友爱互助的品质。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观摩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自己的情感表达欲望。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让他们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对情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懂得关心他人、善待他人,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品德教育在美术课堂中,品德教育同样得到了很好的渗透。
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律自强的品质。
而美术作品的创作背后需要学生的细心、耐心和专注,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心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美术课堂中,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美术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观摩一些艺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培养学生的美的品味和艺术情操,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美德观念。
通过对一些优秀的艺术家的事迹和情感的讲解,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促使他们向他们学习,争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公民。
美术教学德育实施方案

美术教学德育实施方案一、引言。
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更可以在德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二、德育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美德意识。
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德观念,培养他们热爱美好事物、珍视美好情感、追求美好品质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创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三、实施方案。
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感受美的力量。
2.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表达,让他们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3. 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美德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4. 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美术比赛、美术展览、美术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实施效果评估。
1. 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的美德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得到了有效培养。
2. 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提升。
学生的美术作品质量和创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3. 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得到了肯定。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美术德育教育的方法

美术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以及精神世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进一步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其形成良好审美观念,在美术教学中尊重不同学生个性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一、欣赏美术作品,领悟传统德育内涵美术作品欣赏是小学美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审美意识以及鉴赏能力的关键途径。
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带领学生共同赏析美术作品,在作品鉴赏环节中深入领悟传统德育教育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内涵,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性德育渗透,让学生形成强烈德育认知,领悟传统德育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比如在《水墨园林》教学环节中,教师借助PPT 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展示常州四大名园图片,了解近园、约园、意园、未园各自造园特点。
PPT 中对于各个园林所处的地址、历史、主人、景观等人文资料进行一一呈现,帮助学生认知。
之后,围绕近园进行详细解说,带领学生们一起走进近园,感受园林故事、了解近园历史,映射城市文化底蕴,重塑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引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爱之心,品读近园之美。
走进其中,微风徐来,树影摇曳,满是清香,山水花木、亭台楼榭中处处体现淡语皆有味的意境,小径深处,皆有惊喜,其制虽小,处处奇巧,江南园林“远山近水自成趣”的韵味随处可觅,叫人流连其中不忧尘世叨扰。
在近园中感知到可触摸的城市记忆,除了目之所及的风景,还有承载了常州半生文化积淀的宅院亲密对话。
带领学生们品位近园,共同继承与发扬近园文化,将其落实到自我实际行动中。
向北行是“秋水亭”,一路下去小径往还,清幽自然,极富“远山近水自成趣”的意境,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
借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美术德育教育的方法□ 王 媛助PPT 的方式带领学生们共同走进近园,鉴赏其古色古香的风景。
四面为花格的玻璃窗,使人嗅到中西合璧的味道,沉浸其中,感知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妙之处。
通过赏析,让学生们在欣赏中学会保护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并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形成强烈德育认知,品位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积极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以美育人——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案例

以美育人——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案例一、总则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特制定本德育工作指南。
本指南以“以美育人——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案例”为主题,旨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基本原则1. 德育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德育工作应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德育元素,将德育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德育的无痕渗透。
2. 以学生为本:德育工作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3. 整体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注重整体推进,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德育合力,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 实践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注重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美术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5. 创新性原则:德育工作要不断创新方法和途径,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激励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表扬、鼓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案例,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小学生贡献力量。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德育工作在美术教学中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审美素养、健康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珍惜美好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道德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
美术教学中德育内容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育好人。
因此是育好人。
因此,,德育成为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
而实施德育教育途径很多一。
而实施德育教育途径很多,,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学使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相结合,,用知识本身去吸引、教育、影响学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其光辉的地位。
它不但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使用性,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的德育因素。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
育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中如何注重挖掘这一因素,并恰当的将其融化,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一定会大有裨益。
那么如何结合美术教学,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呢?合美术教学,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呢?一、通过美术渊源,激发爱国情感一、通过美术渊源,激发爱国情感通过讲述美术渊源,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美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光辉灿烂的历史。
我国美术以点、线、面、形、体、色为基本因素,在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上为中国世界艺术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美术水平日益提高。
我们的祖先从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创造技能,逐渐萌发出审美观念。
堪称“世界第八奇迹”的秦代陶塑兵马俑,是中国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作为中国传统画的中国画,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世界画坛上也独树一帜,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艺术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让学生了解这些,可以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种普及性课程,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创造力和艺术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新时代,如何深入挖掘美术教育中蕴含的德育功能,将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不仅是提高美术教学水平的一种必要手段,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美术教育中德育的渗透美术教育与德育一直有密切的关系。
其实,美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教育,既教授学生美术知识、技能,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美好的人格品质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并不仅仅是通过鼓励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来实现的,更体现在美术教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比如,美术教学在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培养,又要兼顾他们道德心理、道德观念的塑造。
在此基础上,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符合其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德育教学策略。
从而使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达到双重的教育效果。
二、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美术教育中蕴含的德育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渗透:1. 美术教学中的课程培养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从整个课程的设计开始,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注重课堂文化营造。
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并确保课堂的秩序和安全,需要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
通过进行集体活动、组织文化课程、讨论有关伦理道德的话题等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尊重他人的态度、团队意识等。
(2)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和文化价值观。
对于每一堂课,老师都应该带领学生一同探讨课题,从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和文化价值观。
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作品、了解人物与事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文化,从而形成全球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性。
(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具体教学方案中,要注意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
比如,在儿童时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道德概念,并建立人际关系;到了青少年时期,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成年之后,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和自我评价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虽然每班每周只有一两节课,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我认为只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时常渗透德育,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能有所收获,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下面我谈谈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授学生学习中国画这些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
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中国人确实应该感到自豪,但在骄傲的同时更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学习中国画,牢固的掌握它。
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也都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还有在上书画版二年级《染纸》时通过这节课,学生们不但简单学会了染纸的基本技法,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国民间美术的优秀传统。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在民间文化中保存着极为丰富的古老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它是整个民族特有的情感气质、哲学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形态的文化积淀。
在宏扬民族文化的指导思想下,各级文化部门为发掘抢救民间文化遗传,正在做着大量的工作。
但是最有效的抢救,是全民性的传承发展,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将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向学生们介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传统民间文化中去,真正把发扬民族传统精神、宏扬民族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涂涂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只有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就会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
如在书画版二年级《儿童生活画欣赏》这节课上,通过欣赏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各种形象,认识到旧社会小朋友们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后迅速成长的事迹,激发起学生们更加热爱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情。
还有,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我都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变化,在观察的基础上画画节日的各种欢乐景象,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
实践证明,在孩子们喜欢的涂涂画画活动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其效果远远胜过教师生硬的说教和灌输。
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上教版一年级《小鸟喜欢的树》这节课上,通过一只流泪的,失去家园的小鸟的讲述让学生明白森林对鸟类的重要性。
《叽叽喳》这节课通过欣赏各种鸟类,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
再如《画动物》这节课上,除了教学生画各种动物,还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濒危动物的知识,并请学生谈谈怎样从我做起,保护野生动物。
学生们畅所欲言,从这些课上学生不但学会了画各种树、小鸟、动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学习欣赏课或每课的随堂欣赏时,有的欣赏作品选的是同学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的作品。
同学们都觉得他们太厉害了,他们的作品真是高不可攀。
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就教育他们,作品被选中说明他们画的好,我们应该学习。
但我让他们意识到同学们的周围也有很多好作品,我校有很多同学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在全国、上海、嘉定区的比赛中获奖呢,有些作品还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比美术书上选的作品还要好!同时,我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耐心启发,及时表扬。
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及时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明白只要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肯定会成功的。
在上五年级的《黑板报》这节课上,我引入竞争机制,事先告诉学生将把设计得最好的作业作为下一期黑板报采用,并还要给前三名的同学发奖,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连平时不大爱做作业的学生也动起了手,很多学生都完成得非常不错,我遵守诺言给他们发了奖,我告诉他们只要认真做,就能做的好。
通过老师的鼓励,激发了同学的上进心并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我认为自信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
五、教育学生尊重老师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在学习《做贺卡》时,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尊重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
尊重老师不一定采取很隆重的方式和赠送昂贵的礼品,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也可表达这份情感,礼轻情意重呀!我让学生谈谈平时该怎样尊重老师,通过讨论,学生渐渐明白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和同学和睦相处等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
因此这一节课同学们都特别遵守纪律,作业质量也很高。
六、教育学生互帮互助,不歧视他人。
在一次上课过程中,有一名同学突然呕吐了一地。
还没等我张嘴,几个同学一哄而上,又是弄沙子,又是拿拖把,一点也不嫌脏。
再看看有些同学,捂着鼻子,身子向后倾,一脸的埋怨。
我看着地上忙活的同学,突然发现这些同学大多数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差生、调皮蛋,我心里感到特别感动。
等收拾完了,我宣布:奖励帮忙收拾的同学每人两颗小红星。
扫地的同学自然是高兴不已,在座位上捂着鼻子的同学都瞪大了双眼,呆在那里,刚才的事不关己的样子一扫而光。
我当堂表扬了帮忙收拾的同学,他们热情、勤快、乐于助人、不嫌脏、不嫌累的好品质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让同学们明白,差生也有闪光点,同学们不要歧视他们。
再让同学讨论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能算好学生吗?通过讨论使同学们明白要成为好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要全面发展。
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不要歧视他人。
小学美术课教育不但要重视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更应以美育为中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