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 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功,即使用公式W = F × s,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力,s 表示移动距离。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即焦耳(J),并让学生了解功的国际单位制。
4. 功的应用:向学生展示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力学中的功、电学中的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功。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功在复杂情况下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实物模型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例如一个人推一辆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过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
2. 功的概念:介绍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就是功。
3. 功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功,使用公式W = F × s,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4.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即焦耳(J),并让学生了解功的国际单位制。
5. 功的应用:向学生展示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力学中的功、电学中的功等。
6.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的概念:力× 移动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功的单位:焦耳(J)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下面两个情况下的功:(1)一个人用力推一辆车,推力为10N,移动距离为5m,求推车的功。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高中物理《功》说课稿(精选5篇)高中物理《功》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电功和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在这一章里,讲述了两个重要的电学概念(电功和电功率),一个重要的电学定律(焦耳定律),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形式。
(2)掌握电功的公式W=UIt(3)知道电功的单位。
(4)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结合“一度电的作用”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节能意识。
3、重点与难点。
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纲对电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所以把电功的概念和公式作为本节的重点。
另外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难独立地研究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必须通过教师适当地点拨才能完成,所以把实验探索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设计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物理概念课的一般授课流程都分以下三个阶段: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实物(电能表)和一个实验(电动机提升重物)引出电功这个概念,这样引课会使学生感到电功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知识(机械功)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揭示电能表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第1节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 = F s。
3. 功的应用:功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功的能力,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和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功的应用和能够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通过PPT课件,我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物模型:通过实物模型,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练习题:通过练习题,我可以检验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功的概念。
例如,讲解一个人推一辆车,车没有动,那么这个人就没有做功。
这样,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功的概念。
2. 讲解: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可以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 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个人推一辆车,车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人做了多少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的概念: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W = F s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功的概念,并给出一个计算功的例子。
答案: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例如,一个人推一辆车,车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人做的功就可以用公式W = F s来计算。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1节《功》优秀教案
《功》教案设计
《功》检测展评
班级姓名第小组
一.检测目标:
1. 能记住功的计算公式、单位。
2. 能说出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 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题。
二.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完成以下问题:(完成时间8—10分钟)
1、功的概念:
2、功的公式:功的单位:符号
3、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二是。
4、联系有关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的说明,请指出以下几种情景中,
人做功了吗?为什么?
(a) 女孩将一箱报刊搬起来
(b) 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c) 虽然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
(d) 运动员踢了足球一下,球在草地上滚动了一段距离
5、小明同学用100N的水平推力将课桌推动了0.5m,则小明对课桌做了多少功?
6、小华同学将100N的课桌匀速举高0.5m, 则小明对课桌做了多少功?(思考:这两题相同吗?)
7.在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水平面上推车,如果所用的推力相同并通过相同的距离,则推力对车所做的功是( )
A.一样大
B.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功较多
C.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功较多 D.要由小车通过的时间来决定 8.(选做题)小明用200N的力将一个重5N的足球踢到20m远的地
方,则小明对足球做的功是()
A.100J
B.200J
C.4000J
D.无法确定
E.0J
三.学习反思(温馨提示,可以从这节课中我有了哪些收获,又有哪些不足等方面进行思考)。
初中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的定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例子的分析讨论得出做功的定义,以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功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判断力是否做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其中 W 表示功,F表示力,s 表示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1J = 1N·m。
4. 功的应用: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在机械能、电功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理解功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功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
2. 难点:功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功的计算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绳子、小车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功的日常生活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距离与做功的关系。
2. 概念讲解:介绍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关于功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关于功的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安排一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探究功的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几个关于功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实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几个物理量的功。
(1)用力提着一只重为2N的物体,提力方向上移动了3m,求提力做的功。
(2)一辆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5N的推力,移动了10m,求推力做的功。
2. 答案:(1)提力做的功为6J。
(2)推力做的功为50J。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1节功教案1
《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需要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过思虑和议论,判断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2)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概括简单的物理规律。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加察看、实验、研究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平时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课重难点1、要点:理解功的观点。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能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课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发问学生回答平时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虑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教课过程1、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前言指引学生总结卖力学中对于“功”确实切含义: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作功的条件请学生察看教材图11.1-2 中力做功和11.1-3 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剖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色?分组议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需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的距离教师: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能否有做功的状况存在?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能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逗留 5 秒过程中能否做功?小球在圆滑水平川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能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能否受力?能否做功?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挪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指引学生依据以上案例剖析、增强做功的条件的理解。
教师:经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可以走开两个必需要素,缺一不行,又知道有三种状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要素相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重点:了解功的两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
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
功。⑵记住功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应用 W=FS 做
简单计算题。
2、过程与与方法⑴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 教学目标
的含义的理解。在学生对功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引导学生分析“想想议议”中的“做功与不做功”的
图片,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再通过我的“哑剧”
表演,训练学生学会正确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帮助学生
进一步理解功的含义,这样处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
接受。 公式 w=f×s 中的 f、s 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由于学 生在解题能力上有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解答灵活性、 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还是有困难。因此在习题课上要有 所侧重,要多给予学生解题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会 审题,会找关键词,重点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 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⑵通过实验
和生活中的例子,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
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的兴趣。 ⑵通过合作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
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点,突出重难点。
《功》的这节内容是力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后
续学习的基础。功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中的一
个难点,功的计算题对于基础太薄的学生来说,就更困
难了。Leabharlann 这节课,我先是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从“力的成效”
人教版初中物理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知功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力与位移的夹角对功的影响,降低学习难度。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巩固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要点;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6.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至少三个不同场景中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并绘制力的示意图,标明力的大小、方向以及物体的位移方向。
2.根据教材第十一章第1节中的案例,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问题,要求包含力的计算、位移的计算以及夹角的考虑。请用文字描述问题背景,并列出详细的计算步骤和最终答案。
2.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功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出示练习题,涉及功的计算和应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强调易错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策略: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本节课从物体对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及其光滑水平面上拉动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
对于“功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均采用演示实验方法,让学生直观观察、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免生硬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来学习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含有“功”的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功”。
二、新课教学(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做功的含义课件展示:(1)用力推车;(2)用绳子提重物。
让学生讨论想想这些实例中,工作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完成物体的受力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货物的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1节功课程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2)能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
2、过程与方法(1)从实例中认识做功的两个因素,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一积极思考,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体验克服困难、解决理解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活动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功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展示学习目标)激情导入:暴风雪过后,一辆汽车陷进了雪堆里,小明帮司机试着把车子推出雪堆,但小明使出了全身力气,车子还是纹丝不动,问题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对车的力有没有成效?学生:没有。
怎样才能显现出力的成效呢?大家看一下书,自主学习3分钟看能否找出答案.1、力学中的功师:能否找出答案?学生:能。
师:检验一下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请观察这几个力是否显现出成效?放幻灯(3名学生回答),师:力显现出了成效,我们在力学里把他叫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强调关键词)板书两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放幻灯中是否有力做功?(小组合作完成)(1)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S=0) 总结:有力无距离(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总结:力垂直距离无功(3)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F=0)总结:无力有距离2、功的计算(自学6分钟)放幻灯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所做的功越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1节-功 辅导教学案(基础班)
第十一章第1节功辅导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讲义类型基础版(适用于考试得分率低于60%的学员)教学目的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重、难点重点: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难点:应用公式W=Fs进行的计算授课时长建议授课时长2小时教学内容【课程导入】【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功1.力学中的功: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注意:换句话说如果某个力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效,说这个力对物体作了功.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寻找规律:这些做功实例中的共同点是: 都受到了力,在力的方向上都移动了距离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强调:“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如果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例如:踢足球时,离开脚的足球因为具有惯性会继续向前滚动,但是叫并没有继续施力,说明踢力对冰球做功.)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F F F马拉车 人推车向前运动 人拉物体升高 F F甲乙丙(1)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有力无距,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2)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有距无力,不劳无功(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3)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有力有距,但力距垂直,垂直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即移动的距离不是这个“力”产生的).※例题【例1】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练习1、下列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 学生拎着书包上楼B. 人用力推讲桌,但没推动C. 某同学提着一桶水沿水平路面运动了10mD.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A.扛重物水平匀速前行C.用力推石头没有推动D.挎着背包原地不动B.用力推车前行2、如图所示,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A.宇宙飞船飞向月球,飞船所受的推力 B. 磁铁对小铁球的引力C. 人推石头未动时的推力D. 人推车向前行驶的推力§知识小结※知识点二:功的计算1.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2.表达式:W = Fs ,变形式:F=W/s ,s=W/F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N),距离的单位是米(m),则功的单位是牛米(Nm),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且1J= 1 N·m.(说明:使用公式时要注意公式书写要正确,单位要统一)※例题【例1】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600N的箱子,2s内前进了6m.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J,工人对木箱做功为J.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W1<W2<W3B.W1<W2=W3C.W1=W2=W3D.W1=W2<W34.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推力对汽车做了功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吊车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D.举重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5.小华的家住在五楼,一天,他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一楼提到家里,提篮子的力所做的功大约为()A.2JB.20JC.2000JD.200J6.下列有关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B.吊车吊着重物使其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过程中,吊车对重物做了功C.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内对杠铃要做很大的功D.用相同的力将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所做的功不同7.如图甲所示,重为5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等于5NB.在2~6s内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6JC.在0~6s内拉力F等于5ND.在2~6s内拉力F等于7N8、李阳同学用100N的力踢一个重为6N的足球,球离开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了20m.在球滚动的过程中,李阳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A.2000J B.120JC.0J D.600J9、下列过程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A.人提着水桶水平移动10mB.人推铅球,铅球在空中飞行10m的过程C.人用10N的水平推力推着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动10mD.人举起杠铃在空中保持不动的过程10、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小聪用力将箱子拉走了;小明用力推箱子,但箱子没有移走,下面关于做功的分析,正确的是()A.小明用了力,他对箱子做了功B.小聪用力拉动了箱子,她对箱子做了功C.小聪在拉箱子的过程中,箱子的重力做了功D.小明、小聪都没有对箱子做功11、一个重500N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孩用100N的水平拉力将箱子匀速移动5m,另一个大人把这个箱子举高2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孩做的功多B.大人做的功多C.他们做的功一样多D.无法比较【课堂总结】【家庭作业】一、填空题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________,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设计新授课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3.学会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但是也许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没中,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大胆的提出来。
因为老师过于考虑课堂的进程化推进,所以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把不清楚的问题全部都提出来。
例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做功为零。
现在反思,如果让学生充分的把不清楚的问题能够提出来,通过充分的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3人,男生27人,作为一个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强,学习效率也很高。
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效果分析一、效果分析应重视评价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情感的变化与发展。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8.课后辅导与评价: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情况,进行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4.功的正负:讲解功的正负含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功的正负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
5.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功的知识进行解答。
6.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7.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功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功的正负:讲解功的正负含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同时,功为正;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反时,功为负。
4.能量转化:分析力做功时能量的转化,使学生明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情景涉及到力做功。
5.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用能力:通过设计生活化的实例,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功的正负含义。
2.难点:将功的计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实验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恒力做功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功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实践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题示例:
一名学生需要将一桶水从一楼抬到三楼,已知桶的重量为30N,每层楼高3米。请计算:
a.学生抬水上楼过程中对水桶所做的功。
b.如果学生爬楼梯的速度是每分钟爬一层楼,那么学生抬水上楼所需的总时间是多少?
3.拓展提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道综合性的思考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分析简单物理问题。
2.了解恒力做功的特点,掌握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功与能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分析物理现象。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功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思考题示例:
在斜面实验中,当斜面的倾斜角度改变时,物体下滑过程中所做的功如何变化?请结合斜面实验原理,分析并解释这种现象。
4.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并在下节课分享讨论成果。
讨论题示例:
a.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功的概念?
b.功与能的关系是什么?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体现的?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下面,我将结合《功》这一章节的内容,为您详细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本次活动也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每人一份功的计算公式、实践活动手册。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功的概念。
故事中,小猴子和熊猫一起抬木头,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小猴子和熊猫对木头做了功。
2. 讲解功的概念:我利用PPT和黑板,详细讲解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功的计算公式。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我在活动现场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六、活动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我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了这个难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方面,我计划引导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我还将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第1节 功说课稿 新人教版
《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功在课标中的地位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能量?机械能?功,3.1.3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功”是2012年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的内容。
就知识的构架来说,引入功这个概念是为进一步得出“能”这个应用更为广泛、重要的概念服务的,功(热量)是能量转化或转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量。
功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通过本节学习,为学生学习“能”做铺垫,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抽象的特点,难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就有深刻体会,须逐步拓展深化。
本节是在学生对力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得出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特殊情况?恒力、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功的一般计算机式W=F.S的运用难点: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的含义。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
知道功的单位。
能利用的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
经历探究,了解改变做功大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景设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创新思维。
二、学生现状分析: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干一件事物,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但学生在此阶段个体差异大,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两极性十分明显,身心发展不均衡,有部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不够强,在教学中要通过适当的启发与引导,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是新概念课,讲授、观察、分析、推理成份居多,课标并无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要求,课本中也没有相关实验安排,在本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计算一个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总功?”
2.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话题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计算力的总功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梯度性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提醒学生掌握功的单位和物理意义,了解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相关问题,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十一章第1节后的习题1、2、3,这些题目涵盖了基本的功的计算和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用力推动一辆自行车,使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提问:“当我们用力推动自行车时,力对自行车做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我们如何量化力对物体运动的贡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功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功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学习方案设计
学校名称: 通辽市第十一中学 课程名称: 八年级物理 内容主题: 11.1 功 教材版本: 人教版下册 教师姓名: 宗加春 教 龄: 15
简介:《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用 一课时进行教学。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功的理解和功的计算。能 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 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而本节内容 是学习本章的基础。
期望学生行为及目的 时间
创设问题 根据语文中功的解释引出 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
情境 物理中功的意义。
生的积极性。
2分
创设合作 根据预习内容组织学生小 加强小组合作,学生
情境 组合作完成学习工具单的 积极参与。
8分
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已的 学生展示自已的成 2 分
校长寄语: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授课年级 课型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学法指导
学习要素 创设情景 引入主题 合作交流
八年级 授课教师 宗加春 主题
11.1 功
综合解决课
课时
1 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 下没有做功
2.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 性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 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
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的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课件显示
师:与功有关的成语或词语
生:马到成功、功效、武功等
师:《神雕侠侣》中郭靖的武功降龙十八掌打到一片蒙古兵作出贡献的现象进行说明
投影出示尝试题(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
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学生思考、教师带领完成。
然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显示: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抱着一摞书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
么?
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3分钟后,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
师:题1展示的三个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力作用在物体上,都使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都对物体做了功。
师:你们中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板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题2、题3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
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移动,不做功。
师:对,这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
师:题4中,重力、支持力为什么不做功?题5中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生:重力、支持力对木箱移动没有贡献,不做功。
同样向上的提力对水桶的水平移动没有贡献,也不做功。
师:对,这也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
当力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不做功。
师: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力对它做功吗?
生:没有,小球向前滚动的原因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师:物体由于惯性运动时,没有外力对它做功,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劳无功"的现象。
(二)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做功是有多少的,用的力大,移动的距离长,力的成效大,做的功多。
下面请大家观看老师的演示
演示1、将1只钩码提高1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2、将1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3、将2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师:第二次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第二次是第一次的3倍。
师:第三次做的功是第二次的几倍?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是第二次的2倍,第一次的6倍。
师:你们能归纳出决定做功多少的因素吗?
生:功的大小跟力的大小和使物体移动距离的大小有关,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做的功越多。
师:对,从上面的实验,我们不难得出:(板书)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三)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师:我们知道了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关系。
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力×距离
师:用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板书)。
在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牛·米,牛·米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简称焦,1焦=1牛·米(板书)。
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下面的例题,
例:在平地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
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
三、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概念,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
下面再给出一组尝试题,供大家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功的意义,掌握功的计算。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