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2.—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立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你认为导游不应该带他们到下列哪个城市()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
3.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

”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
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4.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2.板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八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入到深化阶段。

教材上一节课介绍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基本情况与成果。

而本节课介绍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与影响,他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举措。

可以这么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也无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本节课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学情分析】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对内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实现与世界市场接轨,因此把握对外开放的目的不成问题。

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只是在政治教材中已经提及,有助于学生分析入世后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致过程。

难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视频《改革开放—改变》,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前后郑州的变化,中国的变化。

并让学生回顾旧知,回答我国是在哪一年哪次会议之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从而引出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对外开放教育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育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育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育教学设计是指为了促进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机构设计的课程和教学活动。

对外开放教育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跨文化交流: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可能性。

教师应该教授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技巧,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

2. 多元教材使用:教师可以选择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教材和案例,以便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和文化。

通过使用多种教材,教师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和理解。

3. 国际合作项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例如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在线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

这将帮助学生发展跨文化合作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4. 网络资源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跨文化学习的机会。

例如,通过在线论坛和社交媒体平台,学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和分享见解。

5. 语言培养: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中,语言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等方面,以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学习。

6. 跨学科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将国际事务
与各学科知识相结合。

例如,在教授历史课程时,可以介绍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以及它们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通过对外开放教育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拓展眼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化人才。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是指将教学活动向外界开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可应用于各个教育领域,包括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在线教育等。

本文将以一个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为例,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准备1.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2.准备教学材料,包括相关的教科书、课件、多媒体设备等;3.预先安排好教学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参与教学活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10分钟)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选择一段有趣的视频或图片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同时,通过提问和简短的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英语学习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学英语?英语有哪些应用场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2.激发学习兴趣(2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英语学习的优秀作品,如音乐、电影、诗歌、演讲等。

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并进行简短的评论和讨论。

通过感受他人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学习任务(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应用软件找到歌曲的歌词和翻译,并进行词汇和语法的学习。

然后,小组成员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唱歌曲,并进行小组展示。

4.对外分享(30分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将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对外分享。

可以邀请学生的家长、其他学生以及外校的学生来观看学生的演唱和展示。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悟、收获发表在网络上,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5.总结讨论(10分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讨论。

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分享彼此的收获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和鼓励,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1世纪初,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

他们对对外开放有所了解且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的不同设置还不很清楚。

但他们对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会面临哪些问题,对外开放对中国日后发展的影响非常关心。

而且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

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

“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人到深化阶段。

它对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9课对外开放;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对外开放》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对外开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各国对外开放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教学目标:
1. 了解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各国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难点:理解不同国家对外开放的原因和背景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和介绍国家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等情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历史(15分钟)
1. 介绍中国自清朝以来的对外开放政策,包括鸦片战争、开埠、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

2. 介绍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罗斯的对外扩张,以及欧洲列强对非洲和亚洲的殖民扩张。

三、探讨影响(15分钟)
1. 分组讨论各国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进行互动交流。

四、实践应用(10分钟)
1. 分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国家对外开放的情况,体验历史事件。

2. 小组展示表现,分享感受。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政策。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掌握各国对外开
放所带来的影响,培养其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对外开放初中政治教案

对外开放初中政治教案

对外开放初中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含义、意义和内容。

2. 使学生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理解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对外开放的含义和意义。

2.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及具体做法。

三、教学难点:1.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2. 对外开放中如何处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抵制腐朽文化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案例分析法:列举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对外开放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做法。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图片,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奥运会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我国的哪一项基本国策?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对外开放的含义、意义和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重点讲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对外开放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4. 案例分析:列举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体育方面的对外开放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做法。

5.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和参与对外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对外开放的理念,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识到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法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法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法一、引言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教育的开放性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成为了各个高等教育机构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法是指通过对其他国家学校、机构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和学习,借鉴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二、对外开放教学设计的意义1. 提供广阔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获取到其他国家先进的教学资源,拓宽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2. 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借鉴他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与国外教育从业者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促进教育理念的交流,提高教学实践的国际化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引入其他国家的教育资源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对外开放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 合理选择学习目标:对外开放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明确自身的教学需求和目标,然后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外部资源,确保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搜集和了解外部资源:通过网络、学术论坛、学术会议等途径搜集和了解其他国家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和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和评估,确保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

3. 学习和借鉴优秀案例:针对所选择的外部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研究阅读文献、观摩教学视频、参与学术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其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

4. 实践和分享经验:将学习到的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方法和思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

同时通过与同行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外开放教学设计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 文化和语言差异: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可能会面临文化和语言差异的挑战,这需要教师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多语种应用能力。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
乐讨
(7分钟)
讨论:通过新时期的开放和近代中国开放的对比(同步p35),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该怎么做?
乐测
(10分钟)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1、首次提出建经济特区的人物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刘伯承D、邓小平
2、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A.“文化大革命”结束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4





9、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有()
上海浦东开发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0 1984 1985 1988 1990 1992
①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开始②逐步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③进一步开放到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三十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
材料二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学习
内容
课题
第9课对外开放
第9课时
总第9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导处
学习
目标
1.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3《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3.3《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3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知道我国为实行改革开放采取的措施;通过阅读教科书上的示意图、插图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技能。

2、过程方法与能力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沿海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做成课件,在教学中一步步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培养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比较对外开放与旧中国“门户开放”的不同,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改革开放的要求和新举措,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理解中国加入WTO的必要性,同时探讨加入WTO的利弊,初步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外开放初步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强国之路,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加入WTO,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激励学生奋发图强、迎接挑战、不断创新。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中国加入WTO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导入本课,建议可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由此切入正题。

这种方法生动活泼,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容易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授新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本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对外开放的几个主要步骤和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另外,本目涉及的概念较多,教师应做简单的解释。

教师应首先阐释对外开放的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议讲授本目,最好用电脑软件演示“沿海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或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沿海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培养学生驾驭时空的能力。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教案标题: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与影响教案主题:对外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目标:1. 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重要性和影响。

2. 需要学生通过教学材料和小组讨论,分析对外开放政策对国家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评估自身对外开放政策的熟悉程度以及自身对外开放政策的态度。

教学建议:1.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重要性和影响。

2.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案例、新闻报道等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政策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外开放政策的思考。

二、教学主体(30分钟):1. 讲解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重要性和影响。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外开放政策对国家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影响,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展开整个班级的讨论。

三、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总结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评价学生的讨论成果。

四、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阐述自己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和态度。

教学资源:1. 材料:对外开放政策的相关资料、真实案例、新闻报道等。

2. 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笔等。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来评价教学效果。

2. 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够提出有逻辑的观点和论据,能否合理解释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

3.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评阅,评估学生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和态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查询更多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2. 学生可以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情况,并撰写调研报告。

3.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总结:本教案通过讲解、小组合作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重要性和影响。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的初步尝试、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加入世界贸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变化。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外开放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与对外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布置学生查阅与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做好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让学生对对外开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对外开放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对外开放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对外开放创新教学设计方案一、引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对外开放则是促进教育创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设计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对外开放创新教学设计方案,并探讨其实施的效果和意义。

二、对外开放创新教学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1.学生主体,教师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路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倡导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4.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教学资源和渠道,提升教学效果。

5.引入外部资源:借助外部资源,如企业、机构和社区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际问题解决的场景。

三、对外开放创新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与对外开放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

2.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实践活动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践、社会实践等。

3.选择合适的外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如企业合作、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为学生创设实践场景,并提供外部专业导师和指导。

4.组织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外开放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评价和反馈: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四、对外开放创新教学设计方案的效果与意义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对外开放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和挑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拓宽学生视野:引入外部资源和专业导师,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

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意 义。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未来中国 对外开放的趋势和前景。同时,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外阅 读或研究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视野和深化理解。
04
学生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明确评价标准
制定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标准,确保 评价内容具有可衡量性和客观性。
多样化评价方式
综合运用测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评 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注重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 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调整教学策略
畅通反馈渠道
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渠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了解 学生需求。
教学实习
参与教学实习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 的教学实践能力。
社会调研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案例研究 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注重反思总结,促进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 思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 法。
经验分享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导入方式
通过展示一些对外开放的历史图 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 主题。
导入内容
简要介绍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 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课学习环节
知识点讲解
详细讲解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 和成果,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 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内容
的介绍。
案例分析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对外开放的 利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对外开放教学目标•了解对外开放的概念和意义•分析对外开放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影响•掌握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和途径教学内容1.什么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定义–对外开放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对外开放的意义–加速经济发展–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交融3.对外开放的影响–国家层面的影响–企业层面的影响–个人层面的影响4.对外开放的原则和途径–广义对外开放和窄义对外开放–建设开放经济新体制–深化与地区和国家的合作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对外开放的定义、意义、影响和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讨论法:以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对对外开放的影响和途径展开深入探讨。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相关的对外开放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对外开放在实践中的具体效果。

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共同探讨“对外开放”这个词汇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2.介绍对外开放的定义和背景,探讨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意义。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对外开放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影响。

4.全班讨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对外开放在不同层面的影响。

5.讲解对外开放的原则和途径,引导学生了解广义对外开放和窄义对外开放的区别与联系。

6.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对外开放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7.总结与拓展: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对未来的影响和挑战。

教学资源•教材:教科书或其他相关教学资料•课件:包含对外开放的定义、图表、案例等内容•讨论提示:为学生提供讨论问题和指导课堂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和全班讨论的参与度•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提出的问题•学生对对外开放原则和途径的掌握程度课外拓展活动1.自选国际事件:要求学生选择一则国际事件,分析该事件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并写一篇小论文进行分享。

2.对外开放的演讲比赛:学生以对外开放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展现自己对对外开放的理解和见解。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对外开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济特区的创建;2.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可以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理论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同对外开放有关的投资贸易,金融等专业知识,如何作深入浅出的介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建设新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形成了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建立: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正式建立。

2.作用: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

含义: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

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特”的表现:(1)特殊的经济政策。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教案: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 了解对外开放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3. 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教学内容:1. 对外开放的概念a. 对外开放的定义和内涵;b. 对外开放的意义和目标;2.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a. 改革开放的起点和背景;b.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阶段和特点;3. 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问题a. 经济方面的成就和挑战;b. 社会方面的成就和问题;c. 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影响;4. 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策略a. 发展对外开放的意义和作用;b. 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原则;c. 发展对外开放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对外开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和目标。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或小组报告的方式展示。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问题,并列举实例进行支持。

4.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策略,强调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培养。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论文或报告,提出自己对发展对外开放的建议和看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质量来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论文或报告进行评分,评价学生对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图表和案例资料:用来引导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概念、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外开放的成就与问题。

2. 课外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背景和国际形势的资料。

注意事项:1. 课堂氛围要积极活跃,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和互动。

2. 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家到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经济特区的创建;
2.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可以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理论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同对外开放有关的投资贸易,金融等专业知识,如何作深入浅出的介绍。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建设新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形成了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建立: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正式建立。

2.作用: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

含义: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

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特”的表现:
(1)特殊的经济政策。

(2)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3.合作探究:回答思考题:
(1)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
(2)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答案:(1)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一是靠近国际市场。

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与台湾隔海相望。

二是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

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

五是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2)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4.合作探究:经济特区特殊在什么地方?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5.经济特区创办的影响: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对外开放区域的扩大
1.背景: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

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增设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5.开放浦东新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6.开放内地:
(1)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由沿海向沿边、沿江和内陆纵深地区推进。

(2)珲春、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九江、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城市,相继对外开放。

随后几年,一批内地市、县被列入对外开放地区。

7.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上海的金茂大厦是一座88层的超高层大厦,建筑高度420.5米,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第三、亚洲第二、中国第一高的摩天大楼,于1998年8月28日竣工。

她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象征之一。

金茂大厦既传统又现代,既是中国古老塔式建筑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海派建筑风格在浦东的再现。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加入:2001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作用: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2)机遇:
a.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改善外贸条件。

b.有利于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c.入市可参与世贸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

(3)挑战:
a.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b.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分组讨论:如何看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两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要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

教师归纳: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加入世贸组织是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同时我们应看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辛过程,我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四)课堂练习
自己动手画一幅我国政区示意图,在上面标出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