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节2节)玻璃池窑

合集下载

玻璃池窑分类

玻璃池窑分类

玻璃池窑的各种分类
玻璃池窑是最普通的一种玻璃熔窑。

由于配合料在这种窑的槽形池内被熔化成玻璃液,故名池窑。

一、根据熔制玻璃使用的热源可以分为:
1,火焰窑,以燃烧燃料为热能来源;
2电热窑,其以电能作为热能来源;
3,火焰电热窑,其以燃料为主,电能为辅。

二、根据熔制过程的连续性,主要分为:
1,间歇式窑,其玻璃熔制的各个阶段在窑内同一部位不同时间依次进行的,窑的温度制度是变动的;
2,连续式窑,其玻璃熔制的各个阶段在窑内同一时间窑不同部位依次进行的,窑的温度制度是稳定的。

三、根据烟气余热回收设备,主要分为:
1,蓄热式窑,即按蓄热方式回收烟气余热;
2,换热式窑,即按照热方式回收烟气余热。

四、根据窑内火焰流动的方向,主要分为:
1,横焰窑,即窑内火焰作横向流动,与玻璃流动方向垂直,我国大型玻璃窑多是此种形式;
2,马蹄焰窑,即窑内火焰作马蹄形流动,多在中,小型玻璃窑使用;
3,纵焰窑,即窑内火焰作纵向流动,与玻璃液流动方向相平行。

五、根据制造的产品,主要分为:
1,平板玻璃窑;
2,日用玻璃窑。

六、根据成型的方法,主要分为:
1,浮法玻璃窑;
2,平拉玻璃窑;
3,垂直引上玻璃窑。

七、按生产规模分类
以上玻璃池窑,我国基本上都采用火焰池窑。

玻璃池窑的操作原理

玻璃池窑的操作原理
(2)烟囱抽力不够:烟囱内烟气温度偏 低,烟道高度不够及直径偏小等。
4、泡界线制度
4.1 概念 在横焰玻璃池窑的熔化部,由于热点与投料池
的温度差,表层玻璃液会向投料池方向回流, 使得无泡沫的玻璃液和有泡沫的玻璃液之间有 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称为:泡界线
4.2 位置:与热点位置一致。
4.3 形状:呈现朝冷却部分方向的凸弧形,而 且两边对称,最好不要有偏斜。
投料口
桥形温度曲线
特点:玻璃液在高温处停留时 温
热点.
间长,玻璃液澄清质量 度
好,玻璃液的熔化速度
快及熔化面积较大。但
易“跑料”,形成的泡 投料口 界线薄而模糊、不整齐
窑长 窑长
温度制度对于玻璃的熔化速度、流速分布、 成型作业、燃料消耗和玻璃池窑的寿命等都 有影响,所以要慎重地制订和严格得控制。 温度曲线除了要满足玻璃液熔化过程的要求 与操作要求以外,也要顾及成型过程的要求。 其中,热点的温度尤其重要,它取决于玻璃 的品种、燃料的种类以及耐火材料的质量。 热点的温度值越高,熔化越快,玻璃池窑的 熔化率越高,玻璃的质量则得到改善,但是, 随着热点温度值的升高,玻璃液对于耐火材 料的侵蚀会加剧,这一点应当引起注意。
4.4 如何控制好泡界线 热点明确 加强热点到投料口的控制 降低热点到成形室的温差,加强冷却部的保温,
减少熔窑两侧的温差。
5、液面制度
5.1 概念 玻璃液在熔制过程中,玻璃液面有一定的高度,
并要求稳定,一般规定:玻璃液面的波动值为 ±0.50 mm,较高要求者±0.20 mm之内。
5.2 玻璃液面波动的影响 造成窑内温度波动 影响成形作业的稳定 加剧对池壁耐火材料的侵蚀
3、压力制度
压力制度是温度制度的保证,温度制度 也是压力制度的基础和目的。

玻璃窑炉马蹄焰池窑简介

玻璃窑炉马蹄焰池窑简介

玻璃窑炉马蹄焰池窑简介1.结构尺寸(1)熔化面积。

窑炉的熔化率主要取决于熔化温度,因为中碱和无碱玻璃球窑的熔制温度比较高,如果进一步提高熔化温度来提高熔化率,会加速对耐火材料的侵蚀,降低球质和影响炉龄。

而采取鼓泡和电助熔技术可以相应提高中下层玻璃温度,促进玻璃的均化,并且提高熔化率。

(2)熔池长宽比。

长宽比越大,玻璃原料从熔化到澄清的行程也大,这有利于玻璃质量的控制和提高,而长宽比又受到小炉结构设计、火焰长度及拐弯要求的限制。

采用高热值燃料的球窑池长可达到10mm,所以可选择较大的长宽比。

而采用低热值燃料的球窑应选择较小的长宽比。

一般长宽比选用范围为1.4—2.0。

(3)池深。

池深不仅影响到玻璃液流和池底温度,而且影响玻璃液的物理化学均匀性以及窑炉的熔化率。

一般池底温度在1200—1360℃之间较为合适。

池底温度的提高可使熔化率提高。

但池底温度高于1380℃时,需要提高池底耐火材料的质量及品种,否则则会加速池底的侵蚀并降低炉龄,且会增加玻璃球的结石含量,这对后道拉丝生产是不利的,影响池底温度的决定性因素是玻璃的铁含量和玻璃气氛。

当Fe2O3含量在0.25—0.3%范围内时,池深800—1200mm的玻璃球窑,其垂直温降约为15—30℃/100mm。

(3)工作池。

选择半圆形工作池时,其半径R决定于制球机台数与布置方式。

一般工作池半径小于等于熔化池池宽,工作池深度浅于熔化池池深300—400mm。

(4)投料池。

为了获得稳定的玻璃质量,一般在池壁两侧设置一对投料池,随换火操作交替由火根投料。

投料池中心线与窑炉池壁的距离主要决定于小炉喷火口的温度,温度越高距离可缩小。

一般其距离可定在0.8—1.0m。

(5)流液洞。

流液洞的功能是降温和均化。

采用沉式流液洞比采用直通式流液洞温降大。

而均化效果受液洞高度影响较大。

如高度越小则均化效果越好。

所以设计流液洞宽度一般应大于其高度。

在不考虑玻璃回流的情况下,玻璃流经流液洞的平均速度可取5—20m/h。

玻璃工业窑炉 第二章马蹄焰窑 第四节蓄热室设计

玻璃工业窑炉 第二章马蹄焰窑 第四节蓄热室设计

三通道蓄热室的优点: (1)可以在不增加厂房高度的情况下扩
大换热面积; (2)烟气流程长,气流分布均匀,助燃
空气预热温度高; (3)可根据不同温度的传热方式特点,
确定各通道内合适的烟气流速; (4)不易产生堵塞或倒塌。
三通道 燃煤气 马蹄焰 池窑立 面、平 面图
2.4.3 结构设计 空、煤气烟道、炉条碹、格子砖、蓄热 室顶碹、风火隔墙、热修门等。
传热过程中,废气以辐射加对流将热量传 给格子体表面,再通过导热将热量传向格 子体内部。
加热空气时格子体表面主要以对流辐射方 式将热量传给空气。由于空气O2,N2为 对称双原子,不辐射也不吸收,因此温度 虽高,仍主要以对流传热。
加热煤气时,辐射作用得以加强。
换向时间对蓄热室换热效率有较大影 响,适宜时间20~25min。
格子体的排列方式有:传统常用西门子 式、李赫特式、连续通道式和编蓝式。以 标型砖码砌,砖厚65mm。 近年来出现波形砖、十字砖、筒形砖等。 提高了格子体强度、增加了换热面积,砖 厚40mm。
格子体的排列方式 a-西门子式(上下不交叉);b-西门子式(上下交叉);
c-李赫特式三通道;d-编蓝式
八角筒形格子砖 十字砖格子体
格子砖ρ、C、排列方式以及通道内气 体流动情况等影响热交换过程的好坏。
横断面上的气流分布均匀程度,对改 善传热和提高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气流方向应符合气体垂直运动定则, 即烟气自上而下流动,空气或煤气自下 而上流动。
蓄热室主体为格子体。作用是蓄热和换 热。
格子砖的材质、性能、形状尺寸、受热 面积等直接关系到蓄热室的热效率和空 气、煤气的预热效果。
0.283
0.515
19.0
0.471
0.367

玻璃工业窑炉 第二章马蹄焰窑 第二节冷却部设计

玻璃工业窑炉 第二章马蹄焰窑 第二节冷却部设计
蓄热式马蹄 焰玻璃池窑 模型图
2.2 冷却部设计 2.2.1作用:对玻璃液冷却、均化和分配。 A、冷却玻璃液;与流液洞起一半降温作用 B、稳定玻璃液温度和成分; C、玻璃液继续澄清和均化; D、可吸收一部分再生气泡; E、改善熔化池的循环对流; F、稳定玻璃液面,并均匀分配给供料道。
2.2.2结构参数确定 池深:逐步变浅,提高垂直方向温度均匀性
和减少回流。比熔化池浅300mm。颜色玻 璃可浅0.4~0.6m。 面积:取决于窑炉的温度制度和出料量。 1)温度制度:冷却程度大,则面积大。 2)出料量:出料大,冷却程度大,面积大。
3)参数: a、F冷/F熔。 (15~25)%。分配料道(10~20)%。 b、正常流动负荷/冷却部面积。(t/d·m2) 冷却率。3~13范围。 c、冷却部容积/正常流动负荷(m3/d) 玻璃液停留时间。愈长愈稳定,但需更多空
间,回流多。最小存3小时玻璃流量。
2.2.3冷却部形状 取决于成型方式,成型机的数量及工艺布置,
玻璃液应均匀分配,减少死角。 A、人工成型: 操作空间,换坩埚、热修方便。两甏口中心
距>1.4m,边甏到墙角>400mm。 B、机械成型。 长方形、半圆型、多边型等。
2.2.4 分配料道
火焰空间分隔,不 受熔化部火焰的干 扰,空间再用隔墙 分隔,分区各自温 度调节。
2 马蹄焰池窑
设计步骤:先确定池窑各部位的形式、尺 寸和材料。绘出草图。热工理论计算,砖 结构排列与计算、钢结构布置与计算。
设计原则:技术先进,施工可能,操作方 便,经济合蓄热式马蹄焰池窑纵立剖面A-A
横立剖面B-B、C-C
蓄热式马蹄 焰玻璃池窑 侧视图
适合于瓶罐玻璃的 生产,也可用于器 皿玻璃、安瓿玻璃 等生产。

课程设计玻璃池窑设计

课程设计玻璃池窑设计

课程设计玻璃池窑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玻璃池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在技能方面,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玻璃池窑设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玻璃池窑技术在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玻璃池窑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案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玻璃池窑的概述:介绍玻璃池窑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其在玻璃工业中的重要性。

2.玻璃池窑设计原理:讲解玻璃池窑的设计原则、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

3.玻璃池窑结构与设计:介绍玻璃池窑的结构组成、设计要点和关键技术。

4.玻璃池窑的应用:分析玻璃池窑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案例,阐述其在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讲解玻璃池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玻璃池窑设计的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玻璃池窑设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安排玻璃池窑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玻璃池窑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玻璃池窑设计的过程和应用案例。

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玻璃窑课程设计

玻璃窑课程设计

玻璃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玻璃窑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玻璃窑的燃料选择、燃烧过程及热效率的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了解玻璃窑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玻璃窑的运行数据,评估其性能和效率。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易的玻璃窑模型,展示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和科技手段,对玻璃窑的燃烧过程进行简单的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玻璃窑及工业生产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玻璃窑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玻璃窑的构造、原理和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技兴趣,为我国玻璃工业领域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玻璃窑的基本概念:玻璃窑的构造、分类及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介绍玻璃窑的组成、不同类型的窑炉结构、工作原理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 玻璃窑燃料与燃烧过程:燃料的选择、燃烧设备及其热效率。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内容:探讨玻璃窑燃料的种类、燃烧设备的设计、燃烧过程中热量传递与热效率的关系。

3. 玻璃窑的环境影响与环保措施:废气、废渣处理及节能减排技术。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 内容:分析玻璃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处理方法,介绍节能减排技术和环保措施。

4. 玻璃窑模型的制作与实验:设计、制作简易玻璃窑模型,进行燃烧实验。

- 教材章节:实验教程第四章- 内容:分组进行玻璃窑模型的制作,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 玻璃窑运行数据分析:分析实际生产中玻璃窑的运行数据,评估性能和效率。

玻璃工业窑炉 第二章马蹄焰窑 第一节熔化部设计

玻璃工业窑炉 第二章马蹄焰窑 第一节熔化部设计
保温池窑以整块砖排列。 池壁高度 即为池深,一般取1.2~1.5m。
熔化池基础、主次梁
主梁
次梁
基础柱
熔化池池底 池底大砖 池底保温层
熔化部、冷却部池壁预排
投料口
熔化池
冷却池
池底“漂砖”的原因
配合料中碎玻璃带入的金属和玻璃还原的熔融金 属杂质沉在池底形成球状熔体,对池底砖产生向 下钻孔侵蚀。同时玻璃液和金属液在渗入到铺面 砖下垫层时产生向上钻蚀。
缝,2~3mm,R为半径,δ为碹厚。 砌拱时,插入的直型砖不要太多,否则易塌拱。 拱脚要加固紧,拱脚松动也会造成塌拱。 横推力F为
F KG ctg
22
式中,K为温度修正系数
F大小影响因素 G的大小
θ的大小 平拱θ=0,F→∞ θ=180,F=0
温度tw1≥tw2,产生附加载荷 T↑,K↑
品种料别
F熔<20 m2
燃料1
燃料2
F熔21~39 m2
燃料1
燃料2
F熔>40 m2 燃料1 燃料2
保温瓶 仪器普白料
0.6~0.9 0.8~0.95 0.7~1.0 0.4~0.5 0.65~0.8
1.1~1.35 1.7~1.9 (60m2)
仪器灯工硬 料
仪器烧器硬 料
中碱球
~0.35 0.15~0.2
0.5
吹制泡壳 0.5~0.65 0.8~1.0 0.6~0.75 0.8~1.1
1.0
1.2
压制管壳
0.6~0.7
0.6~0.7
安瓶管
0.4~0.6
~ 0.8
0.8~1.0
灯管芯柱 0.25~0.3 0.35~0.4 0.3~0.5 0.4~0.6
0.7~0.8

玻璃池窑

玻璃池窑

(玻璃池窑设计及运行使用指南)能源的确定:1、日出料量>150t、颜色玻璃熔化率>2.0t/(m2.24h)、无色玻璃熔化率>1.6t/(m2.24h)的大型池窑,宜采用燃料油、天然气及城市煤气为燃料。

2、日出料量≤150t、颜色玻璃熔化率<2.0t/(m2.24h)、无色玻璃熔化率<1.6t/(m2.24h)的中小型池窑,宜采用发生炉煤气为燃料。

(可以用少量燃料油、天然气或城市煤气作为辅助能源,供池窑作业部单独加热用,但其用量按热值计算不宜超过全窑能耗的5%。

窑型的确定:1、日出料量>180t的大型玻璃池窑,宜采用蓄热室横火焰形式;日出料量≤180t,以燃料油、天然气及城市煤气为燃料的玻璃池窑,应采用蓄热室马蹄形火焰形式。

2、发生炉煤气流量难以测量,热值波动大,燃烧时黑度小,传热效果差。

因此,以发生炉煤气为燃料的马蹄形火焰池窑不宜过大,仅推荐日产80t以下的中小型玻璃池窑采用蓄热室马蹄形火焰形式。

3、利用现有厂房的改造项目,应根据现有厂房、现有能源等条件选择窑型,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瓶罐玻璃池窑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1、熔化率:指熔化池单位面积每日熔制的玻璃数量【t/(m2.24h)或kg/(m2.24h)】2、玻璃液燃料单耗:计算范围只包括熔化部和作业部的耗热,以吨玻璃液燃料消耗量(kg)表示。

3、玻璃液熔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颜色玻璃:气泡<50个/30g 相对密度差≤10×10-4环切均匀度C以上(2)无色玻璃:气泡<40个/30g 相对密度差≤5×10-4环切均匀度B-以上池窑基本结构及有关参数1、熔化部(1)熔化面积(2)马蹄形火焰池窑熔化池长度比值范围一般为1.4~2.0。

横火焰池窑熔化池长度比值范围一般为1.6~2.2。

横火焰池窑宽度不宜小于5m。

(3)池壁宜选用倾斜浇铸的电熔铸AZS大砖竖向排列配磨砌成,大砖尺寸一般为250~300mm×400mm×1100~1600mm。

玻璃窑炉设计技术之单元窑

玻璃窑炉设计技术之单元窑

玻璃窑炉设计技术之单元窑第一章单元窑用来制造E玻璃和生产玻璃纤维的窑炉~通常采用一种称为单元窑的窑型。

它是一种窑池狭长~用横穿炉膛的火焰燃烧和使用金属换热器预热助燃空气的窑炉。

通过设在两侧胸墙的多对燃烧器~使燃烧火焰与玻璃生产流正交~而燃烧产物改变方向后与玻璃流逆向运动。

因此在单元窑内的玻璃熔化、澄清行程长~比其它窑型在窑内停留时间长~适合熔制难熔和质量要求高的玻璃。

单元窑采用复合式燃烧器~该燃烧器将雾化燃料与预热空气同时从燃烧器喷出~经烧嘴砖进入窑炉内燃烧。

雾化燃料处在燃烧器中心~助燃空气从四周包围雾化燃料~能达到较好的混合。

所以与采用蓄热室小炉的窑型相比~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更容易获得助燃空气。

当空气过剩系数为1.05时能完全燃烧~通过调节燃料与助燃空气接触位臵即可方便地控制火焰长度。

由于使用多对燃烧器~分别调节各自的助燃风和燃料量~则可以使全窑内纵向温度分布和炉内气氛满足玻璃熔化与澄清的要求~这也是马蹄焰窑所无法达到的。

单元窑运行中没有换火操作~窑内温度、气氛及窑压的分布始终能保持稳定~这对熔制高质量玻璃有利。

现代单元窑都配臵有池底鼓泡~窑温、窑压、液面及燃烧气氛实行自动控制等系统~保证了难熔的E玻璃在较高熔化率下能获取用于直接拉制玻璃纤维的优质玻璃液。

所以迄今在国际上单元窑始终是E玻璃池窑拉丝的首选窑型。

单元窑与其它窑型相比的不足之处是能耗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单元窑的长宽比较大~窑炉外围散热面积也大~散热损失相对较高。

采用金属换热器预热助燃空气的优点是不用换火~缺点是空气预热温度~受金属材料抗氧化、抗高温蠕变性能的制约~一般设计金属换热器的出口空气温度为650,850?。

大多数单元窑热效率在15%以内~但如能对换热器后的废气余热再予利用~其热效率还可进一步提高。

配合料在单元窑的一端投入~投料口设在侧墙的一边或两边~也有设在端墙上的。

熔化好的玻璃从另一端穿过沉式流液洞流至称为通路的拉丝作业部。

第一节单元窑的结构设计一、单元窑熔化面积的确定单元窑熔化面积可用公式F= G/g2表示。

玻璃工业窑炉 第二章马蹄焰窑 第五节能耗计算及热分析

玻璃工业窑炉 第二章马蹄焰窑 第五节能耗计算及热分析

热量收入项目
1 重油热值 2 重油物理热 3 雾化介质物理热 4 助燃空气物理热
热量支出项目
1 玻璃形成耗热 2 加热去气产物 3 加热燃烧产物 4 窑体散热 5 辐射热损失 6 溢流热损失 7 其他热损失
以熔化部为计算范围,仅支出多“加热回 流的玻璃液”。
以全窑为计算范围,则支出项为“全窑散 热”。
利用池窑热分析可反映池窑工况。 热分析内容 ①玻璃熔化;②热能利用;③余热回收;④
燃烧;⑤漏气;⑥气流阻力;⑦换向;⑧ 窑两侧对称;⑨窑压;⑩窑体蚀损。 通过测定、观察和统计来分析。也可建数学 模型分析。
2.5 能耗计算及热分析
燃料消耗量确定之后,才能进一步确定 燃烧设备,气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 进风排烟系统的大小和数量。
2.5.1 理论计算 采用热平衡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基础:1h,或1kg。 温度基准为0℃。 计算范围可以是熔化带(平板窑)、 熔化部、窑体或全窑。 流液洞池窑以窑体为计算范围。
2.5.3 经验计算 (1)经验公式: 蓄热式池窑
Q=(52.75+0.0588 F热)+5.697T 单元窑
Q=(13.19+0.0147 F热)+10.66T 式中,Q为每天耗热量,×106kJ;F热为 窑池加热面积,m2;T为每天熔化玻璃 液量,t。
(2)经验查图。 池窑熔化部耗热量
(3)经验指标,
熔化部
液面面
5
10
积(m2)
W值 (W/ m2 105000 熔化部)
93000
20
75600
30
67500
50
55800
6052300Fra bibliotek80以 上46500

玻璃熔窰

玻璃熔窰

玻璃池窑第一章、玻璃熔制工艺原理玻璃的熔制过程是将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纯净、透明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是玻璃制造过程中的主要过程之一。

熔制速度和熔制的合理性对玻璃的产量、质量、合格率、生产成本、燃料消耗及窑的寿命等影响很大。

玻璃的熔制过程包括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1)硅酸盐形成阶段:(2)玻璃形成阶段:(3)玻璃液澄清阶段: (4)玻璃液均化阶段(5)玻璃液冷却阶段以上五个阶段设实际是两个过程即配合料的熔化与玻璃的形成。

要完成这样的过程,合理的熔制工艺是正常生产的保证。

池窑的工艺制度包括温度、压力、泡界线、液面、气氛与换向等。

为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窑龄的要求,要求熔窑四稳作业,即温度稳、窑压稳、泡界线稳、液面稳。

玻璃熔制的温度制度,即熔化部的温度制度。

浮法玻璃熔窑通常采用数字光学高温计测量小炉腿温度,并与窑顶热电偶比较。

(2)玻璃熔制的压力分布:玻璃液面处的压力为零压力与微正压,不能为负压。

因为负压状态将吸收冷空气,改变窑内气氛,降低窑温,增加能耗,使窑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但窑压不能过大,过大窑炉冒火严重,增加燃料消耗,加剧窑体烧损,并不利于澄清和冷却。

(3) 玻璃熔制的泡界线制度:A. 泡界线的形成:投料机将配合料推进,配合料同时受到投料回流对料堆施加的阻止其前进的反向力,在高温熔化下,料堆熔化,未熔粉料和反应放出的气体形成泡沫稠密区,这与清净的玻璃液面间形成了一条整齐明晰的分界线,线内玻璃形成反应激烈进行,由很多泡沫。

线外,液面像镜子一样明亮,这条分界线就是泡界线。

B泡界线的控制:泡界线的形状、位置的稳定是熔化作业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到窑的产量和玻璃液的质量。

从泡界线的成因看,其位置应与玻璃的热点一致。

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跑料,将泡界线向投料口方向适当移一些,但要保证熔化面积,以保证产量和质量。

泡界线向澄清区凸出,两边对称,最好不能偏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熔窑:31~59 m2 小型窑:30 m2以下
我国目前基本采用火焰池窑(蓄热、连续)。
火焰池窑基本结构
分四大部分(图1-1),
即:玻璃熔制
热源供给
余热回收 排烟供气
熔化空间
胸 墙、 碹 顶
浮法玻璃窑
一、玻璃熔制系统
相应于玻璃熔制过程,池窑窑体沿长度方向 分为熔化部(完成熔制的前四个阶段)、冷 却部和成型部。
1、硅酸盐形成阶段:
800~1000℃,形成由硅酸盐和游离二氧化硅组成的不
透明的烧结物。
2、玻璃液的形成阶段:
~1200℃,各种硅酸盐形成,熔体形成,含有大量气泡
的,在温度和化学成份上都不均匀的玻璃液。
上述两阶段合称为配合料熔化阶段。
3、玻璃液澄清阶段:
温度升高,粘度降低,使气泡逸出,形成只有一些不均
2、日用池窑成型部——供料道(图1-14)
料槽系统,上部空间和料池两部分 加热系统 滴料系统 料盆、料碗、料桶、冲头
供料道
二、热量供给系统(图1-15) 燃烧设备:小炉 水平通道 空气、煤气通道 垂直通道 舌头 燃煤气小炉结构 预热室 喷火口 空气通道 燃油小炉结构 燃油喷枪
三、余热回收系统(图3-1、3-12) 种类:蓄热室、换热室、余热锅炉 四、排烟供气系统(图1-16、17、18、19) 排出窑内废烟气,供给冷助燃空气,对蓄热室池
第二章 玻璃池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玻璃熔制过程及其对池窑的要求 分类、构造与窑型 工作原理 作业制度 结构设计
第一节 玻璃熔制过程及其对池窑的要求
熔制目的: 均匀、纯净的玻璃液,适合于成型要求。 熔制过程: 配合料—高温加热—玻璃液 配合料在槽形池内被熔化成玻璃液,故名池窑 分五个阶段进行。
气体空间分隔的形式有两种——完全分隔和部分分
隔。平板窑只用部分分隔,日用窑二者都用。
(1)日用池窑的全分隔: 全分隔优点:热量支出减少,冷却部温度便于控制。 全分隔不足:需设置备用加热系统,结构复杂。 全分隔结构:用一道墙把熔、冷两部分分开 在 桥墙上方或两道墙(中间有空隙)分开 (2)日用池窑的部分分隔结构——花格墙:分隔 程度在生产中调节。 (3)平板窑用部分分隔结构形式 矮墙、吊矮碹,卡脖吊墙,U型或双L型吊墙
2、玻璃液分隔装置 用于冷却,挡渣,调节液流。 按分隔深度可分为两种型式: 浅层分隔,深浅分隔。
(1)平板池窑的浅层分隔型式——卡脖(图1-7)
卡脖的降温作用不大,经常和冷却水管合用。
(2)日用池窑的深层分隔型式—流液洞(图1-8) 其作用: 第一、挡作未熔好的料进入冷却部,保证质量; 第二、控制玻璃液的回流量,降低热耗; 第三、降低玻璃液的温度(80-90℃); 第四、能扩大熔化面积,提高深化能力。
体存在的玻璃液,高温下进行。
4、玻璃液均化阶段: 形成化学成分和温度都均匀一致的玻璃液,实际 上边澄清,边均化。 两个阶段合称澄清均化阶段。 5、玻璃液冷却阶段: 比澄清温度低200~300摄氏度,即:把玻璃液冷
却至适合成形的温度。
• 熔制过程对池窑的要求:
(1)满足熔制工艺要求;
(2)满足成型工艺要求;
3、按烟气余热回收设备分: 蓄热式窑 换热式窑 4、按窑内火焰流动方向分 横焰窑(含浮法窑) 马蹄焰窑:分垂直,水平,双马蹄三种
纵焰窑
5、按生产产品种类分: 平板窑 日用窑 6、按窑规模大小分: 大型窑 中型窑 小型窑 (1)按窑产量: 大型窑:日产玻璃液150吨以上(浮法窑500吨以上) 中型窑:日产玻璃液50~150吨(浮法窑300~400吨以上) 小型窑:日产玻璃液50吨以下(浮法窑200吨以上)
马蹄焰窑、双碹窑——侧面投料:F熔利用不充分, 料分布不均,预热差。 2、投料口结构:
上部——挡墙(正面—前脸墙)
下部——投料池
(三)冷却部(图1-1、6)
玻璃液均化和冷却的部位 冷却部砖体结构、钢结构与熔化部基本相同。 冷却部的冷却程度取决于分隔装置的分隔程度。
(四)分隔装置(图1-6) 在熔化部和冷却部之间,气体空间和窑池玻璃液中 都设有分隔装置。 1、气体空间分隔装置 使玻璃液冷却,同时减少或消除熔化部作业制度波 动对冷却部的影响。
窑,还起换向作用。
分类:空气烟道,煤气烟道,中间烟道,总烟 道,交换器,烟囱。
几种常见窑型(图1-20): 平板池窑(图b) 横焰流液洞窑(图c) 马蹄焰窑(图d) 换热式双碹窑(图g)
与流液洞配合的装置有:窑坎、鼓泡(图1-9)
(五)成型部(图1-11、12、13) 平板池窑的形式: 成型工具:槽子砖 垂直引上法成型 引上机机床:八字砖 大梁砖:隔断火焰,冷却玻璃 里、外唇砖分流挡热冷却玻璃 平拉法成型室 水平拉引机拉引垂直引上后再转向
平碹,上下唇砖, 压延玻璃成型室:内、外唇砖控制成型 压延机 进口端 浮法玻璃成型室——锡槽 主体部分(图) 出口端
(3)适应出料量、玻璃品种、玻璃质量在一定幅度内波 动;
(4)能适应原料、粒度、水分、碎玻璃加入量、燃料成 分温度制度的一定波动; (5)低能耗下熔制;
(6)在劳动量少、劳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运行窑炉;
(7)便于测量的控制过程中的各项热工参数;
(8)便于处理各种事故。
第二节
分类、构造与窑型
1、按使用热源分 火焰窑 电热窑 火焰-电热窑—以火焰为主,电为辅 2、按熔制过程连续性分: 间歇式窑:如坩埚窑 连续式窑:各种池窑
高度方向分上部称火焰空间,下部称窑池。
(一)熔化部(图1-1、2、4):
碹拱 窑顶 碹角 (大碹) 上间隙 上部—火焰空间 侧墙-胸墙 砖结构
胸墙 挂钩砖 下间隙
侧墙——池壁
下部—熔化池 窑底——池底
钢结构
立柱 拉条 上、下巴掌铁 池壁顶铁 柱角钢 次梁 主梁
(二)投料口(图1-5): 投配合料入窑的结构,同时具有预熔作用。 1、投料口位置: 横火焰窑、单元窑——正面投料:F熔利用完全、 料分布均匀,预热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