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米连续刚构桥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一)概况
本分册设计起讫里程为K19+049.970~K21+496.724,设计内容为沙湾特大桥两端引桥简支梁和主桥连续刚构下部。引桥包括跨径为30、29.588、30.036米的简支箱梁和50米简支T梁的上下部;主桥为(75+2X120+75)m 连续刚构的下部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文件。(75+2X120+75)m连续刚构的梁部结构的施工图见第二册。
1.1地理概况
本标段主要工程为沙湾特大桥,桥址位于广州南部番禺区沙湾水道,为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区内多为经济作物区及鱼塘。测区内城镇、厂矿、人烟密集,公路、村镇间公路众多,交通方便。本段在K19+420规划次干道下穿,红线40米,斜交10度,桥下净空不低于4.5米。
1.2气象
该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气象资料简要摘录如下:
1.2.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1.2℃,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0.4℃。最高月气温28.6℃,最低月气温13.9℃。
1.2.2相对湿度: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1~85%之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相对湿度最小在冬季,历年最小值为5% 。
1.2.3降雨:据气象站历年资料统计:历年最大年降雨量为2652.8mm,历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030.1mm,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55.6mm。
1.2.4雷:一年最多雷雨天数为98天,最少为50天,平均每年为74.9天。
1.2.5雾:一般出现在冬~春季,秋季偶有出现。5~11月一般无雾。雾多发于凌晨,中午后消散,番禺站统计,一年最多雾日为21天,最少为3天,平均为8.2 天。
1.2.6风:本地区冬夏的风向季节变化比较显著,春季至初秋多偏南风,秋季至冬末多偏北风或偏东风。3~4月份为冬~夏风向转换期,9月份为夏~冬风向转换期。大于6级风的天数为35天,年平均风速1.9m/s,极大风速37.0m/s;主要出现在台风期。每年5~10月,多热带气旋,中心最大风力处达12级,甚至以上。形成台风,侵袭广州。
1.2.7年平均气压1012.3hPa;年平均相对湿度77%。
1.3地质条件
1.3.1地层岩性
地表为第四系冲洪积层所覆盖,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白鹤洞组(K1b)泥岩夹泥质粉砂岩,主要有下列岩土类:
<1>人工填筑土(Q4me):杂色,成分较复杂,为人工回填土,厚一般0~6m。为Ⅱ级普通土。
<<2-1> 淤泥、淤泥质土(粘、粉土)(Q4m+al):黑灰色、深灰色,流塑至软塑状,含20%的腐植质,有异味,间夹薄层的淤泥质粉细砂层,钻探揭示厚度0~8.90m。为Ⅰ级松土。
<2-2>淤泥(粘、粉)质砂(Q4m+al):中-细粒状,灰色-深灰色,饱和,松散,含淤泥质,钻探揭示厚度0~8.70m。为Ⅰ级松土。
<4-1> 冲洪积粘土(Q3al+pl):灰黄至灰白色,软塑,局部含少量细砂,呈透镜状,钻探揭示厚度0~10.40m。为Ⅱ级普通土。
<4-2> 淤泥、淤泥质亚粘土(Q3al+pl):黑灰色、深灰色,流塑至软塑状,含10%的腐植质,有异味,间夹薄层的淤泥质粉细砂层,钻探揭示厚度0~3.90m。为Ⅰ级松土。
<4-3> 冲洪积亚砂土(Q3al+ pl):灰色,饱和,松散状,含20%的细砂,局部夹淤泥,钻探揭示厚度0~2.40m。为Ⅰ级松土。
<4-4> 冲洪积砂(Q3al+ pl):细~中~粗砂均有,上细下粗,灰至灰黄色,饱和,中密,夹有少量的细砂及粉土,钻探揭示厚度0~4.50m,为Ⅰ级岩。
<5> 残积土(Q3el):灰黄色,褐黄色,综红色,以粘土、粉土为主,硬塑为主,钻探揭示厚度0~2.70m。为Ⅱ级普通土。
<6-1>基岩全风化带(W4),白垩系下统白鹤洞组(K1b)全风化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含粉砂质,泥质胶结,厚层状,岩芯呈土状,厚度一般>10m。为Ⅱ级普通土。
<6-2>基岩强风化带(W3),白垩系下统白鹤洞组(K1b)强风化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含粉砂质,泥质结构,半岩半土状,岩块质软,手可折断,局部岩质较硬。厚度一般>5m。为Ⅲ级硬土。
<6-3>基岩弱风化带(W2),白垩系下统白鹤洞组(K1b)弱风化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含粉砂质,泥质结构,局部夹砂岩。岩芯呈碎块状、饼状、柱状,节理沿垂直方向较发育。为Ⅳ级软石。
<6-4> 基岩微风化带(W1),白垩系下统白鹤洞组(K1b)微风化泥岩夹泥质粉砂岩:暗红色,泥质结构,含粉砂质,泥质结构,局部夹砂岩。岩芯呈长柱状,岩石断面新鲜。为Ⅳ级软石。
1.3.2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以河水为主。地下水则为砂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中的裂隙水,具承压性,埋深0~3m,地表及地下水较发育。经取水样分析,地下水属HCO3-²CI-—Na+型及HCO3-—Na+型,一般对混凝土有分解类碳酸型中腐蚀。
1.4水道及通航情况
沙湾特大桥跨越主要水道为市桥沥水道和沙湾水道。桥址处两河道均较为顺直,水面宽度分别320m和360m,两岸设有防洪堤,岸上多为鱼塘、农田、旱地和甘蔗林、香蕉林。
根据广东省航道局粤航道复字[2003]13号文件的意见,沙湾水道设计
水位(1/300)8.09m,通航水位(1/20)7.69m,设置两个通航孔,通航净空95³18m;市桥沥水道设计水位(1/300)8.06m,通航水位(1/20)7.66m,设置两个通航孔,通航净空35³8m。
1.5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现行的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1:180万《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和广东省智源工程抗震公司《广州南部地区(仑头至龙穴岛)快速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划分如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0.35s。对桥基稳定性应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考虑设防。
1.6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
区内不良地质为液化土,埋深20m以内的饱和砂土——粉细砂、淤泥(粘、粉)质砂、粉土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检算,一般为液化土。经钻探揭示液化砂土层厚一般为0~8.70m。特殊地质为软土,软土一般为灰黑色淤泥、淤泥质粘、粉土,钻探揭示厚度0~8.90m。
(二)采用技术规范
2.1设计标准、规范及技术指标
2.1.1 设计标准和规范
本设计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行业标准:
2.1.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1.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2.1.1.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2.1.1.4《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
2.1.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2.1.1.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2.1.1.7《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
2.2 技术指标(见表-1)
主要技术指标表表-1
(三)桥梁上部结构
3.1 主要材料
3.1.1桥面铺装层:采用9cm厚沥青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