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总则1.医疗技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院不得开展应用。
3.各科室开展医疗技术应与功能任务相适应,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各科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遵守本制度。
(二)医疗技术负面清单管理1.医院按照国家建立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不得开展禁止类技术,对限制性技术重点管理。
2.禁止类技术是指医疗技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应用于临床:(1)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2)存在重大伦理问题。
(3)该手艺曾经被临床淘汰。
(4)未经临床研究论证的医疗新技术。
3.限制类手艺是指禁止类手艺目录之外并具有下列景遇之一的,作为需要重点加强管理的医疗手艺,由省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严格管理。
(1)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专业要求,需要设置限定条件的。
(2)需要消耗稀缺资源的。
(3)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
(4)存在不合理临床应用,需要重点管理的。
(三)管理与控制1.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组长由分管副院长担任,委员由医疗、质量管理药学、护理、院感、设备等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临床、管理、伦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办公室设在医疗管理部门,责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如下:(1)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法律法规,负责制定与实施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2)审定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目录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并及时调整。
(3)对医院首次应用的医疗手艺举行论证,对曾经临床应用的医疗手艺定期评估。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本制度结合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第18号])制定。
第一章医疗技术的分类及分级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切,且能够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技术;第二类是具有一定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的技术,由卫生行政部门控制管理;第三类是需要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控制管理的技术,如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需要进一步验证等。
医院根据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医疗新技术分为六类,包括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以及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其它新技术项目。
根据安全性、临床应用成熟度和应用范围,医疗新技术分为三级。
第二章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在开展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前,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必须向医院医务部申报,并经过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申报前,科主任或新技术负责人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新技术的一般情况、特殊性以及存在的风险和影响,针对项目的安全性、先进性、经济性、社会适用性等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估。
第十九条规定,经过技术审核后,医务部门需要向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定,并办理相应的医疗技术登记。
只有登记后,医疗技术才能在临床应用中使用。
根据第二十条规定,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需要在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医务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
报告内容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第三章规定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主管部门为医务部门。
医务部门需要对全院的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进行全程管理和评价,并制定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档案。
医务部门还需要对医院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进行不定期督查,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新技术实施情况。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种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使用。
为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和有效应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制度背景及目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规范、安全、高效地使用各种医疗技术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机制。
其背景在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技术的正确应用,减少技术风险,提升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安全。
二、制度内容1. 医疗技术购置管理医疗机构首先需要建立医疗技术购置管理制度,明确技术设备的采购程序和管理责任。
包括需求评估、设备选型、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医疗技术使用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使用管理制度,明确技术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
包括设备验收、日常使用、维护保养、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3. 医疗技术维修管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医疗技术维修管理制度,规定技术设备的维修保养程序和责任分工。
包括设备故障报修、维修申请、维修资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4. 医疗技术质控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质控管理制度,对技术设备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包括设备质控标准、定期巡检、技术指标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5.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评估和控制技术应用中的风险。
包括技术风险评估、应急处置、事故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三、制度执行及监督为了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责,并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
四、案例分析以某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例,该机构建立了以技术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并通过定期召开技术管理会议、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和指导。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对临床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证医疗技术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医院制定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二、管理原则和目标1. 确保医疗技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 确保医疗技术的合理应用;3. 提高医疗技术的有效性和效益;4. 保障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管理范围和主要内容1. 医疗技术的购置和更新管理医院设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技术的购置和更新计划,并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和协商。
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采购符合要求的医疗设备和耗材。
2. 医疗技术的规范化使用医院制定医疗技术使用指南,明确医疗技术的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医院进行医疗技术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医疗技术。
举例:医院引进了新型的影像设备,为了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并获得高质量的影像结果,医院制定了影像设备使用指南,并进行了培训。
医务人员需通过相应考核,才能获得使用该设备的权限。
3. 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医院设立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工作。
制定医疗技术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估体系,对医疗技术的性能、准确性、精确度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医疗技术的质量达到要求。
举例:医院对实验室的检验设备进行了质量控制。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医疗技术的安全管理医院建立医疗技术安全管理体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
制定医疗技术事故防范措施和处理流程,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测和维修。
举例:医务人员在使用手术器械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并在使用前进行器械检查,确保器械完好无损,避免因器械原因引发手术事故。
四、管理责任和监督机制1. 医院设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和科室的代表组成。
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协调和监督医疗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工作。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目的加强医院医疗保健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疗保健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范围医院各科室及医务人员。
定义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诊断和措施。
内容医疗保健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开展医疗保健技术应与我院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及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医疗技术管理规范。
医院成立医疗保健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具体负责医疗保健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医院伦理委员会负责拟开展存在重大伦理风险的医疗技术的伦理审议、论证工作。
根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印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医疗技术分为三类:(1)第一类为“禁止类技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或者委托专业组织制定发布,并根据情况适时予以调整。
主要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技术:①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②存在重大伦理问题;③该技术已经被临床淘汰;④未经临床研究论证的医疗新技术。
(2)第二类为“限制类技术”。
1)主要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技术。
①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专业要求,需要设置限定条件的。
②需要消耗稀缺资源的。
③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
④存在不合理临床应用,需要重点管理的。
2)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或者委托专业组织制定发布,江西省卫建委已制定2019年《江西省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录》见具体下发文件。
(3)第三类为“一般诊疗技术”,是指未纳入禁止类技术或限制类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
各科室可根据自身功能、任务、技术能力等自行决定开展临床应用,需报医务科备案,由医院自行制定医疗保健技术目录,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
医院对医疗保健技术实行分类管理。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规范各项医疗技术的准入和开展,提高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细则》2019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严格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四、检验科室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XXX公布的准予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
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在XXX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五、设立组织,加强领导为规范管理,加强日常监监工作,我院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管理我院医疗技术的挑选、准入和监视等各项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及组织工作,暂设为医务科。
六、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一)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XXX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XXX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1、涉及重大xx问题;2、高风险;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考证;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XXX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二)医疗技术实施分级管理的原则。
XXX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XXX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由医院直接受理。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涉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科室和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与管理第四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是指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验证或者存在其他不宜在临床应用情形的医疗技术。
第五条我院对第一类医疗技术实行备案管理,对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实行许可管理。
第六条凡新开展的医疗技术,必须经过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临床应用。
第三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组织与职责第七条成立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审核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项目及新技术的开展,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
第八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承担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九条各临床科室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日常管理和质量控制。
第四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估与论证第十条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十一条对拟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伦理等方面的评估和论证,确保医疗技术的适宜性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对开展的限制类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的问题。
第五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管理第十三条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内涉及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应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流程,明确相关职责和要求,保障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使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医疗软件等。
四、职责与权限4.1 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对医疗技术的应用能力;•监督医务人员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4.2 护理部门•根据医疗技术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培训计划;•对使用医疗技术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监测医疗技术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及时报告并处理问题。
4.3 医技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的采购、验收和维护工作;•制定医疗技术的存储和运用标准,确保设备和器械的状态良好;•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医务人员解决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4.4 质管部门•制定医疗技术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评价体系;•定期对医疗技术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提供质量监控数据,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5 管理人员•监督和指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医技部门和质管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遵守;•协调处理技术应用中的问题,推动技术应用的改进和创新。
五、流程管理5.1 医疗技术选用流程•医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评估医疗技术的适用性,制定技术选用标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根据技术选用标准选择合适的技术;•技术选用前,医生需充分了解相关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针对新技术的选用,需提前组织临床试验并取得相关审批。
5.2 医疗技术应用流程•医生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具体情况,决策是否采用医疗技术进行治疗;•医生对医疗技术的使用需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医生需向患者充分解释治疗方案和风险,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指示,正确操作医疗技术,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人员需记录医疗技术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剂量、操作者等信息。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授权范围: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须取得相应资质的各类医疗技术;经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讨论认为需要授权的医疗技术。
二、医务部授权的医疗技术:普通药品处方权、麻醉药品处方权、精神药品处方权、抗菌药物处方权、特殊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经颅磁刺激治疗)、伽玛刀治疗、心理治疗与心理测量、处方调剂权和影像医师诊断权。
科室授权的医疗技术:除上述项目外,科室认为需要授权的项目,由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考核并授权。
三、审批流程:医疗技术人员取得相应技术资质一科室培训考核合格f填写申请表一科主任签字一医务部考核合格f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委员会授权一人力资源部备案。
四、准入要求:(一)普通药品处方权: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经科室和医院考核合格的临床医师。
(二)麻醉药品处方权:麻醉医师和从事临床专业具备医师执业资格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经科室和医院考核合格。
(三)精神药品处方权:精神一类药品:从事临床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经科室和医院考核合格。
精神二类药品:参照普通处方权。
(四)抗菌药物处方权:非限制级: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并经科室和医院考核合格的临床医师。
限制级:取得非限制级抗菌药物权限满5年和中级职称,经科室和医院考核合格的临床医师。
特殊使用级:取得限制级抗菌药物满5年和高级职称,经科室和医院考核合格的临床医师。
(五)特殊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取得精神科执业证书的临床医师,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20例次以上的操作,经科室和医院培训、考核合格。
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科医务人员在有权限的医务人员指导下完成20例次以上的操作,经科室和医院培训、考核合格。
(六)伽玛刀治疗: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和伽玛刀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合格证书,经科室和医务部考核合格。
(七)心理治疗与心理测量:心理测验技术操作及结果报告出具权限:从事精神科相关工作的人员,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士及以上学位,经过心理测验技术操作的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XX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深入规范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完善新技术旳准入、评估,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措施》(卫医政发[2023第18号])结合我院旳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医疗技术旳分类及分级第一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旳技术。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院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行严格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波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旳医疗技术。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临床应用管理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旳医疗技术:1.波及重大伦理问题;2.高风险;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旳临床试验研究深入验证;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卫生部规定旳其他需要特殊管理旳医疗技术,根据卫生部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二条医疗新技术是指我院尚未开展旳技术,包括:1.使用新试剂旳诊断项目;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旳诊断和治疗项目;3.创伤性旳诊断和治疗项目;4.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旳诊断和治疗项目;6.其他也许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旳新技术项目。
第三条我院医疗新技术根据其安全性、临床应用成熟度和应用范围分为三级。
第Ⅰ级医疗新技术是指技术成熟医疗技术,即国际、国内或自治区内已经有多家医疗机构在开展,并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成熟旳技术;第Ⅱ级医疗新技术是指技术尚未成熟医疗技术,即国际、国内或自治区内已经有医疗机构在开展,但仍未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仍处在需深入验证阶段旳技术;第Ⅲ级医疗新技术是指完全新技术,即自主创新或国内仍未开展旳医疗新技术。
第二章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第一节医疗新技术准入申请准备第四条开展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前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必须向医院医务部申报,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行。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机制,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我院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四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使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我院审批)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题目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省卫生厅审批)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景遇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厉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卫生部审批):(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二)高风险;(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非凡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五条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六条依法准予医务人员实施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
第七条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卫生部公布的准予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
第八条我院负责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工作。
第九条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评估。
XX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XX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提高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管理水平,保障医院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和有效,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职责和权利1.医院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医院各科室负责医疗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确保技术操作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3.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人员有权监督和提出医疗技术改进的建议。
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流程1.技术需求评估:医院各科室提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需求,技术管理部门对需求进行评估。
2.选型和采购: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技术选型和采购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采购。
3.设备验收和安装:技术管理部门和供应商共同进行设备验收,并负责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4.培训和操作规程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5.质量控制和监督:技术管理部门组织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
6.事故处理和纠纷解决: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故的处理和纠纷解决。
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具体要求1.技术操作规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操作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并确认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设备维护和保养:技术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检查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资料和记录管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人员应做好相关资料和记录的管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医疗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管理部门应建立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标准。
5.医疗技术培训和考核:技术管理部门应组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
6.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技术管理部门应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康复等技术。
第三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应用医疗技术应基于科学依据,确保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安全性:应用医疗技术应确保患者安全,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 规范性:应用医疗技术应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
4. 经济性:应用医疗技术应考虑经济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 伦理性:应用医疗技术应尊重患者权益,符合伦理道德。
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及分级第四条医疗技术分为以下三类:1. 第一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2. 第二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的医疗技术。
3. 第三类医疗技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技术:(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2)高风险;(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第五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分为以下环节:1. 医疗技术准入: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规定和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准入标准,对拟开展的新技术进行评估和审批。
2. 医疗技术培训: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技术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3. 医疗技术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评估,包括技术效果、安全性、并发症等。
4. 医疗技术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监测体系,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患者安全。
5. 医疗技术信息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
第四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与责任第六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1.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机构,负责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监督。
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1. 引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临床医疗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然而,对医疗技术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以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和优质应用。
2. 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2.1 区分医疗技术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机构,并明确其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2.2 设立医疗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的入库管理、维修保养和外购设备的验收等事务。
2.3 建立医疗技术委员会,由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负责医疗技术的评估和选型。
3. 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与验收3.1 制定医疗技术设备采购流程,包括需求确定、投标选拔、供应商评估等环节。
3.2 建立医疗技术设备验收标准,包括设备规格、性能、安全性等指标,确保设备符合质量要求。
3.3 建立医疗技术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管理信息、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记录等。
4. 医疗技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4.1 制定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规范,明确设备的使用流程、维护要求和安全措施。
4.2 建立医疗技术设备库存管理制度,定期盘点设备,确保设备的数量和状态符合要求。
4.3 设立设备维护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设备维护计划,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4 设立设备故障处理制度,明确设备故障的报修流程和处理时限,确保设备故障及时得到解决。
5. 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与评价5.1 制定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指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核。
5.2 开展医疗技术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及时披露不良事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5.3 制定医疗技术的绩效评价指标,定期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为改进提供依据。
6. 临床医疗和医疗技术的协作机制6.1 建立医疗技术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医疗技术的应用方案。
6.2 建立医疗技术和临床医疗人员的培训机制,提高医疗人员对医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3 加强医疗技术与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医疗技术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概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内各项医疗技术的使用和管理而制定的系统性文件。
本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并促进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的医疗技术设备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影像学、实验室医学、手术室技术等领域。
三、管理职责1. 医院领导班子负责全面推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
2.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相关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培训。
3. 各临床科室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并按照规定进行临床操作。
4. 医院质控部门负责监督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设备采购与验收1. 设备采购需按照医院的采购制度进行,包括编制采购计划、进行公开招标等程序。
2. 设备验收由相关科室(如设备科室、临床科室等)负责,必须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五、设备使用与维护1. 医院设备科室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各科室将设备使用纳入科室的工作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使用和维护工作。
3. 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保养,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进行维修。
4. 设备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
六、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管理1. 临床医生在使用医疗技术时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临床应用。
2. 临床医生在开展新的医疗技术应用前,必须进行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编制研究方案、申请伦理委员会审批等。
3. 医院质控部门负责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结果管理1. 医院建立临床应用结果数据库,对医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长期跟踪和评价。
2. 医院质控部门负责对医疗技术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提供参考依据。
八、违规行为处理对于发生违反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行为,医院将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制度一、总则1. 为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3.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遵循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和伦理性原则。
二、技术准入1. 所有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准入评估。
2. 技术准入评估应包括技术成熟度、安全性、有效性、成本效益分析等。
3. 未经准入评估或评估未通过的医疗技术,不得应用于临床。
三、人员资质1. 从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和执业能力。
2.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技术水平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四、技术操作规范1. 制定详细的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2. 医务人员在临床应用医疗技术时,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五、风险管理1. 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 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迅速有效地处理。
六、质量监控1. 定期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
2.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质量。
七、信息记录与报告1. 医务人员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等。
2. 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进行分析处理。
八、伦理审查1. 涉及伦理问题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2. 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充分了解相关信息。
九、持续改进1. 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患者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医疗技术。
2. 鼓励医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持续改进。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疗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有变更,将及时更新并通知相关人员。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板,具体实施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XXXX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制度。
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四、医院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五、医疗技术按照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需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目录附后):(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二)高风险;(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六、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
医务科负责监督各种医疗技术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
七、医院依法对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力进行审核。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需由医务科负责向卫生局提出申请,在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八、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本院对相应类别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通过的基础上,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对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项目操作人员进行资格的许可授权、考评复评及再评估的动态管理。
(一)资格授权依照以下流程:首先医务人员向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申报个人的资质能力,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初步考评,考评结果提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最终认定,必要时还应同时提交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
(二)两级组织根据医疗技术的类别及要求,定期对操作人员的资质能力进行复评,对不符合资质能力要求的人员,取消或降低其相应项目操作资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进一涉规范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与完善新技术得准入、评估,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与医疗技术水平,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第18号])结合我院得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医疗技术得分类及分级第一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就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得技术。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院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就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得医疗技术。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临床应用管理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三类医疗技术就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得医疗技术:1 •涉及重大伦理问题;2.高风险;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得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卫生部规定得其她需要特殊管理得医疗技术,根据卫生部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二条医疗新技术就是指我院尚未开展得技术,包括:1 •使用新试剂得诊断项目;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得诊断与治疗项目;3.创伤性得诊断与治疗项目;4.生物基因诊断与治疗项目;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得诊断与治疗项目;6.其她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得新技术项目。
第三条我院医疗新技术根据其安全性、临床应用成熟度与应用范围分为三级。
第I级医疗新技术就是指技术成熟医疗技术,即国际、国内或自治区內已有多家医疗机构在开展,并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成熟得技术;第II级医疗新技术就是指技术尚未成熟医疗技术,即国际、国内或自治区内已有医疗机构在开展,但仍未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仍处于需进一涉验证阶段得技术;第III级医疗新技术就是指完全新技术,即自主创新或国内仍未开展得医疗新技术。
第二章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第一节医疗新技术准入申请准备第四条开展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前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必须向医院医务部申报,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五条申报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前,科主任或新技术负责人必须组织相关人员仔细分析新技术得一般情况、特殊性以及存在得风险与影响,针对项目得妥全性、先进性、经济性、社会适用性等进行科学、严谨得可行性论证。
第六条对开展新技术临床应用得技术与设备等条件进行评估,详细拟订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规章制度。
明确新技术第一操作者得最低职称限定标准及相关人员职责。
完善相应得自我约束、鼓励与监案机制。
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七条多学科联合开展得新技术临床应用项目需成立新技术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项目负责人与相关学科得科主任或技术骨干组成,组长由申报科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担任。
第二节医疗新技术准入申请第七条科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按照申报要求,认真填写《巴州人民医院新技术申请表》(详见附件1),备齐有关材料,提前60个工作日报医务部。
提交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1)科室基本情况;(2)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得目得、意义与实施方案;(3)该项医疗技术得基本槪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与其她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得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⑷详细拟定新技术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告患者知情同意书等;(5)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得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得执业注册情况、资质、相关履历,已具备得设备、设施、其她辅助条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并明确新技术第一操作者得最低职称限定标准与人员职责;(6)拟开展得新技术、新项目所需得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得批准文件复印件。
(7)其她需要说明得问题。
第八条按卫生部、自治区卫生厅要求申报二、三类医疗技术准入得,相关科室在医务部指导下按照上级要求准备相关资料,医务部组负责申报审批协调工作。
第九条无收费标准得新项目、新技术,由财务科、审计物价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向物价部门申报收费标准并备案,医保目录外项目得由医保科等部门办理纳入医保支付得申报工作。
第三节医疗新技术得准入审核第十条对于属于我院医疗新技术为分级为第I级者,且属于无创技术或项目、医疗风险较小、本地区其她医院已广泛应用并具有较好疗效与效益,并已有相应得收费标准者,由医务部及分管院长审批授权。
第十一条对于属于我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为分级II级、III级者,或I级者中有创技术、医疗风险较大、易致死致残;或存在其她特殊情况者,由医务部及分管院长进行初步审核后,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相关专家行论证,必要就是邀请院外专家参与,做出书面意见,经医务部汇总,给予审核意见。
第十二条需要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查得,按照卫生部《涉及人得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进行审查,并将结论一同归档。
第十三条对于各科室所提出得新技术新项目得准入申请,无论批准与否,医务部均予以书面答复,说明理由或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各科室严禁未经审核自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得临床应用,否则,将视作违规操作,由此而引起得医疗或医学伦理上得缺陷、纠纷、事故,将由当事科室或个人承担。
第四节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得申报及审批第十五条卫生部、自治区卫生厅规定需审核准入得第二、三类医疗技术, 要向相应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得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必要得进行诊疗科目变更登记后方可开展。
第十六条科室与医务人员申请开展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前,应当确认符合下列条件:(1)该项医疗技术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得规划;(2)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得相应诊疗科目或可以变更增加相应诊疗科目;(3)有在本机构注册得、能够胜任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得主要专业技术人员;(4)有与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相适应得设备、设施与其她辅助条件;(5)该项医疗技术通过本机构医学伦理审查;(6)完成相应得临床试验研究,有安全、有效得结果;(7)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录;(8)有与该项医疗技术相关得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措施;(9)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得其她条件。
第十七条相关科室与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得要求准备相应得审核材料,保证材料客观、真实、有效,上报医务部审核,整理后报上级部门审核。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得,相关科室与医务人员不得申请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1)申请得医疗技术就是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得;(2)申请得医疗技术未列入相应目录得;(3)申请得医疗技术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间未满12个月得;(4)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得其她情形。
第十九条技术审核通过后,医务部负责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定、办理诊疗科目项下得医疗技术登记,登记后方可在临床应用相应得医疗技术。
第二十条相关科室与医务人员应当自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超2 年内,每年通过医务部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得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第三章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第二+—条医务部作为主管部门,对于全院得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进行全程管理与评价,制定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档案。
医务部对医院开展得新项目新技术进行不定期督查,将新技术实施情况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对新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字性建议或意见,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敦促相关科室及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十二条医疗新技术实施过程中,各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室管理。
科主任、项目负责人应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定期进行质量监控,检查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予以有效得解决。
第二十三条在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患者得知情权与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及时履行告知义务。
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详细交待病情,重点交待新技术对于患者得适应性、效益性与可能存在得风险及费用情况,尊重患者及委托人意见,在征得其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方可实施。
第二十四条项目负责科室应建立完整得技术档案。
内容包括:申报、审批材料,实施过程中遇到得问题及解决办法,调整或修改原方案得情况,工作进度、阶段报告及上级审批意见等。
第二十五条各科室在开展新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做好应用记录与总结分析工作,完善疗效得评价分析,应当(I)认真记录病历资料,随访观察疗效;(2)定期总结病历,每年对新技术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填写《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情况追踪登记表》(详见附件2),《追踪登记表》中详述开展例数、疗效、经济及社会效益、质量评价等;(3)检索文献、查阅资料,与其它医院进行比较;(4)年终将本年度开展得新技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上报;(5)根据开展情况写出报告或文章。
医务部针对汇总情况进行有重点得抽查核实,必要时聘请院外专家指字评估。
第二十六条经医院评估,符合先进性、安全性等要求得技术项目鼓励继续开展,并在年终给予适当奖励。
不苻合先进性、安全性等要求得技术项目,医务部根据评估结论决定该技术院内停止使用。
第四章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得暂停、评估与停用、复用第一节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得暂停、停止应用与恢复应用第二十七条医疗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后果或技术问题时,有关人员必须采用措施保证医疗安全并及时向科主任、项目负责人报告。
科主任、项目负责人应立即向医务部报告,并组织相关人员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暂停临床应用:(1)发生涉及违反国家、省、市等法律,法规与相关规定得或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得;(2)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她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3)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得严重不良后果;(4)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隐患得或发生与医疗技术相关得重大医疗意外事件得;(5)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6)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呆不确切;(7)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得其她情形。
第二十八条暂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项目所属科室向医务部书面提出终止报告,说明情况,申明理由,提出建议;医务部召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技术评估小组集体讨论做出评估结论,医务部书面通知科室停止该技术得临床应用。
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技术评估小组集体讨论评估决定,认为暂停该技术临床应用得情况不存在或与医疗技术无关,医疗技术本身不存在相关缺陷,能保证患者安全得,医务部书面通知科室可以继续该技术得临床应用。
第二十九条医疗技术问题明确,有可能影响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得诊疗技术,必要时可以简化程序,由院长、主管副院长或医务部主任口头通知停开,并需记录在案;第三十条科室或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诊疗项目存在缺陷严重影响医疗质量或医患安全时,紧急情况下应当立即停止操作,报告科主任,或直接报告医务部做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