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掌握生词词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学生准备课本、笔和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杨氏之子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2. 导入新课•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标题,谈论他们对《杨氏之子》的猜想和期待。
3. 教学主体•逐段教授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词词义和人物形象。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故事情节。
•分组讨论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和态度,展开活跃的互动。
4. 学习小结•老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和复习,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延伸•提供课外阅读材料或写作任务,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与体验。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对故事情节的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学生们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但也发现在生词词义的掌握和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难,下一节课需要加强相关的训练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培养综合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杨氏之子孔君平聪明机智、应对自如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儿童的智慧,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古诗词和成语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古诗词和成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杨氏之子是谁吗?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杨氏之子的语气和神态。
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
它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
全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先贤,感受言语智慧。
教学目标:1. 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通文本,争取当堂背诵。
2. 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读懂古文,欣赏文言语句的表达艺术。
3. 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4.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2.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释题活读,感受文言趣味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古时候一位孩子,他就是——读题“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杨氏之子的“之”是什么意思?那么杨氏之子就是指谁家的孩子?2.学以致用,你们能这样称呼自己吗?你们会这样介绍同学、老师和家人吗?【设计意图:由于孩子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是有距离的,不是很熟悉文言的表述的。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的文言特点,理解课题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仿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读准节奏,体味文言味道学生自渎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解决文中的两个多音字(1)“为设果”的“为”读第四声为谁准备水果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
(2)“儿应声答曰”的“应”读第四声3.读好文言文,还得读准节奏,刚刚听大家读的时候,发现这两句话读得不准确。
怎么读?(1)孔指以示儿曰(谁指着什么给谁看?读正确节奏)孔/指以示儿/曰(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为家里的鸟,从而读懂节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放入文中同桌之间互读,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第【1】篇〗《杨氏之子》一课,是一篇文言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
由于学生没有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故教学中,除了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以外,还应把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传授给学生,为学生以后学习文言文积累初步的学习方法。
此文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洁,但语言风趣幽默。
因此,教授此文不仅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在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一是初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初读的首要任务就是读准、读通。
我从学生的初读中发现,有的学生个别音读不准确,有的学生的节奏不准确。
针对这些情况,先正其音,例如,“诣其父”的“诣”正确读音为“yì”,多音字“为设果”的“为”读作“wèi”,多音字“应声答曰”的“应”读为“yìnɡ”。
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我再着重强调节奏的准确性,不然意思就有可能理解有误,例如,“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大多学生读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其实正确读法应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当然,我要为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这样读: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其间要停顿。
就这样学生逐渐读得字音准确,节奏顿挫得当。
二是细读,读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握文章的内容,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因此,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弄懂课文的大意。
对于难以把握准确的字义,我在巡视中随机点拨,如,“设”是“摆放,摆设”的意思,“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禽”是“鸟”之意。
这样学生就很快读懂文章的大意。
而后,把握文章的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学生自由阅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
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
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
”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1《杨氏之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1《杨氏之子》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的一环,教材内容为《杨氏之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大意,识字量也在持续增加。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杨氏之子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探讨孝道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理解《杨氏之子》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题。
2.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杨仙虎的行为举止,分析他为人的特点。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孝道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文章情节,明确主题。
2.描述杨仙虎的为人品质,并对比其他人物形象。
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孝道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介绍杨仙虎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教学展开1.课文学习–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分析文章中杨仙虎的为人特点,对比其他人物形象。
2.讨论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杨氏之子体现的孝道思想,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3. 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杨氏之子的孝道行为。
2.个人表达:就孝道与家庭责任发表个人见解。
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家庭和孝道的文章,可借鉴《杨氏之子》中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孝道和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了杨氏之子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思考,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5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 篇《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以下是整理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供您阅读,参考。
希翼对您有所匡助!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会写 6 个生字,会认 3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1、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与延伸《世说新语》上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突破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文章读准确。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
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 从中体味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我们先去认识谁呢?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
对“氏”的解释可能发生分歧,学生可能认为杨“氏”是称谓杨家的女人,而理解为杨“氏的儿子”,“氏”在字典上也确有这样的意思。
可以先存下这个疑问,在读文的时候自然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提示:要求学生根据书中给出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把不理解的字、词标记下来,与大家交流。
参考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即将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者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三、再读课文,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提示:从学生读错的地方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第1篇】《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文章行文简洁,不足百字,内容浅显,语言幽默,故事风趣睿智。
对于小学生来说,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教学,以情趣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品读课文,体会语言魅力。
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围绕这个目标,将“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定为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一、反复朗读感悟趣味学习文言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
所以,在教学这节课时,从诵读古代名言佳句入手,引导学生在不经意间走近文本,让他们感觉古文并不遥远、陌生,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学生读着古文走进课文的时候,我没有把读懂当作唯一的环节贯穿到底,而是分为“一读(读正确)——二读(读通顺,读好停顿)落实在初读环节——三读(品味语言)——四读(感悟巧妙)落实在细读环节”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读的方式多样,个别读,挑战读,示范读,男女生读,师生读等,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使教学始终处于移步换景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中出现思维疲劳的现象,感受到“学习古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二、以读促悟,探究生趣细读课文发现,字里行间无处不在表现着杨氏之子的聪慧,教养、礼貌。
因此为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
学生马上找到了三个地方:1、“甚聪惠”直接点出杨氏之子非常聪明有智慧;2、“为设果”,客人来了,赶紧拿出水果招待,懂得待客之道,很热情;3、语言巧妙,也拿姓氏做文章,把孔君平尊称为“夫子”,在“孔雀是夫子家禽”前加上“未闻”两字,语气婉转而又不失教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读懂古文,背诵古文;2.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1.人物评价: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还能看出杨氏之子是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2.读写结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进行片段描写训练。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美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中国人走路时为什么总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周总理笑了笑说:“那只能说明我们中国人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在走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的。
”说得美国记者哑口无言。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学生谈感受)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
周总理的语言很有艺术,体现了伟人的智慧。
2、有一个九岁的孩子,语言风趣机智。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3、齐读课题,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二、初读古文,读准读通1、出示活动一: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指名认读,强调“诣”的读音,“禽”的字音和书写,并理解“禽”的意思,引出《尔雅》的一句话,引出“飞禽走兽”,让学生区分“禽”“兽”。
(2)强调多音字“为”“应”的读音,根据字义确定读音。
(3)红显最后两句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停顿。
(4)齐读课文。
三、借助注释,说说课文的大意。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①惠,通假字,同“慧”,智慧。
甚,很。
②注意“梁”字,下面是木,右上为两点。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①诣,拜访。
②谁呼儿出?孔君平。
(3)为设果,果有杨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第1篇】《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我以找准突破口、激起学生兴趣为重点进行备课和授课。
教学开始,我通过范读、领读、划出分节线后自读、指名读、齐读这几种形式,让孩子们充分读书。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反复读文之后,从课题“杨氏之子(姓杨这户人家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借助课文下边的注释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魅力”,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是这节课的难点。
在孩子们释文之后,让孩子们反复品句、揣摩,在个别优秀生的带动下,学生对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巧妙反驳孔君平说的“此是君家果”基本理解。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能让孩子们用文言文演一演,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第2篇】1.初读。
让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通过指名读,检查学生生字及节奏。
通过范读,让学生找准节奏,再进行练读,最后全班齐读。
2.理解读。
让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句意,进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在全班汇报交流中,特别提醒注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句中的“家”是孔君平家,“禽”指鸟,与现在的“家禽”意思不同。
3.体会读。
让学生思考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通过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对方的姓氏上做,又没直接否定孔君平的说法;既表达了应有的礼貌,又让孔君平无言以对。
学生心中无不佩服此“子”,再读全文,其佩服、夸赞的语气由此水到渠成。
不足之处在于,在体会“妙”在何处时,自己过于着急,说得过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下次要注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第3篇】品味对话,领会“聪慧”。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21.《杨氏之子》 - 人教部编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21.《杨氏之子》 - 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到聪明的智慧,以及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学会尊敬父母,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以及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教师准备课文《杨氏之子》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
2.教学多媒体:教师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材料,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堂练习题: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聪明的孩子的故事,然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聪明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将课文《杨氏之子》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阅读。
同时,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简要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杨氏之子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读书贵在生疑,引疑为学,学而生疑,只有这样才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本教学设计,从题目引疑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有价值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课文,以发现的眼光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了引导者,使教学做到了以学定教。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动漫。
2.制作教学课件。
3.搜集《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学生准备:阅读《世说新语》,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题引疑1.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那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板书课题)2.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杨氏之子当时多大年龄?在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个故事除了写杨氏之子,还写了谁?……)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小故事中。
设计意图:开始就引导学生针对课题、主要内容或目标进行质疑,以疑带学,以疑引学,以疑问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读通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尝试读课文,注意字音,尽量读通句子。
2.教师强调:“诣”读yì,不读zhǐ;“梁”下边是“木”,不是“米”。
3.教师播放朗读动漫,范读课文。
学生边欣赏边标出停顿。
4.课件出示课文断句,学生看着大屏幕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重点: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八单元的学习。
正如单元提示所说,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杨氏之子》,一起来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吧。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刘义庆撰写,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二、解题。
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的题目。
“氏”在古时候是家族的意思。
“杨氏”就是杨家。
“之”是的的意思。
连起来看“杨氏之子”就是指杨家的孩子。
(师)同学们也可以想一想。
假如生活在古代,你可以怎么称呼自己呢?(预设)有同学说,我姓冯,在古代我就是冯氏之子。
有同学说,我是女生,在古代我就是闫氏之女。
三、初读课文。
1、了解了题目的意思。
围绕《杨氏之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学生自由朗读)(一读)2、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小声的再读一遍。
感受词语之间的停顿。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二读)3、同学们读的真认真。
我们注意到课文结尾处“家/禽”两个字读的时候也有停顿。
想一想这和我们现在意义的家禽意思一样吗?(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到位,文中的家禽同我们现在意义的家禽,意思有所不同。
现在意义的家禽指人类驯养的禽类,如鸡、鸭、鹅。
而在文中,家和禽两个字独立表达意思,表示是家里养的鸟。
所以要有明显的停顿。
4、同学们根据停顿再来读一读全文吧。
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顺。
(三读)四、理解文意。
1、这篇课文虽然很短。
但是有些句子确实难读。
我们先一起来看这句话。
“孔君平诣其父”同学们知道句子中的“诣”是什么意思吗?(生思考回答)(师)有的同学答对了,是拜访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教案及反思)
21.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说意思,师归纳)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
(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预设: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君:您。
古时敬称。
闻:听说。
禽:鸟。
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预设: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1.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引导他们主动交流,并在交流中相互启发。
同时,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以读解文、以读促思的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读中解文,读中品文,读中思意,读中悟境,达到熟读成诵。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主题拓展阅读,进行方法迁移。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拓展《世说新语》中其他关于聪慧的故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本篇课文的经验学习新的文言文,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第【2】篇〗《杨氏之子》是一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的古文,情节简单到只三两句话就能把“故事”讲完,是典型的“微型小说”。
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对于老师该怎样教和学生该如何学,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所以,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会读“为设果”、“应声答曰”等难读的词语,会写“惠”、“禽”等生字。
2、读通句子,理解意思,会有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初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上,将“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预设为教学难点。
首先,我认为应当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所以在正式教学前,我先出示一些出自文言文的句子,有的是学生以前在“日积月累”里学过的,有的则是课外积累的,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
学生说了难理解,语言比较精炼、简洁。
有了这样的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其次,我认为应当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把古文读通、读顺,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因此,我按照“读通——读懂——读美”三个环节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回读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第【1】篇〗《杨氏之子》是一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的古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如何降低学生学习上的难度,唤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就成了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导入时,我由学生熟悉的语言入手,进行交流,然后课件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说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让学生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
学习课文之前,我通过课件播放课文情景故事,让孩子爱上这个故事,激发孩子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
秉着这一观点,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学生初读课文语速过快,停顿不准确。
于是我采取教师示范朗读,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语速要慢。
然后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
可让学生尝试了读第一遍后,发现学生是一字一停地读,没有古文的韵味。
于是我又范读了个别难读的句子,再采取领读、学生练读的方法,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学生总算把短文读流畅了。
虽然这个时间花了将近半节课了,但孩子们仍然读得饶有兴趣。
我明显地感受到读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
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问: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用文中一个词回答。
再问: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杨氏子甚聪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回答”体会杨氏子的聪惠,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妙。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全文共55字,语言简洁、浅显,主要讲孔君平到杨家拜访,主人不在便叫出杨家九岁的儿子。
孔君平故意指着杨梅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而杨氏子却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予以回敬。
本文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文。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一般会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朗读,体会杨氏子应答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杨氏子”“未闻”的迁移运用。
4、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文言文。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精妙语句,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0 杨氏之子(第1课时)课前谈话,激发兴趣1、出示小古文,介绍自己。
投影:敝姓董,名雪琴,上外秀洲一教书匠是也。
无万贯家财,唯学生千百。
喜听歌,亦好旅行,常盼足遍中原,尽览群峰。
吾年幼时好乒乓,屡战屡败,亦屡败屡战,真可谓斗志昂扬,常使伙伴笑掉大牙。
吾常怀凌云之志,恒念忧教之心,欲“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平生之愿也!2、指名交流:老师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通过这段话你对我有了哪些了解3、明确文体:这是老师用文言文跟大家简介自己(板书)文言文【过渡】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
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一、揭示课题,明了题意。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氏:姓氏。
之:的。
子:孩子,可以是男孩子也可以指女孩子。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安排1~2课时A案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
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
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反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
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
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第【1】篇〗《杨氏之子》是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理解古文的意思,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总体来说,这节课遗憾挺多的,首先,课件做的不充分,在页面呈现时出现了许多低级错误,比如错别字,翻译不顺等,这是讲课最忌讳的,因为错误可能会误导学生。
第二就是关于课文的朗读方面,没有引导学生读课文,而是有点把重点放在了后面的综合性学习,使得整堂课有些头重脚轻。
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读课文,只有把感情读出来,才是真正的理解课文,理解思想。
在教学实施之前,一定要好好备课,做好课件,安排好课堂流程。
学会以学生为中心,把时间尽量的放给学生,在把握自己设计的同时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以后,一定要注意及时复习,最好能当堂掌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第【2】篇〗《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虽然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因此对于课文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适当给学生介绍了一下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别,然后着重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注解来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意思。
学生在理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解了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后再来翻译课文,大部分都能理解课文的意思。
由于本文的故事情节比较有意思,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反思第【3】篇〗1.初读。
让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通过指名读,检查学生生字及节奏。
通过范读,让学生找准节奏,再进行练读,最后全班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
知识与能力: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过程与方法: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地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
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
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
”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地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幽默,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这是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生字,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通句子,理解文意,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围绕这个目标,我确定“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定为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导入时,我由罗斯福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感知语言的艺术。
在解题时,我又让学生对比今天的课文与平时所
学的课文有何不同,从而引出文言文,让学生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
二、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
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
因此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进入第二个环节“读”的时候,我引用了名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重视语文的读;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并由教师范读,并重点在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和第五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个难读地方进行指导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划分文章的节奏,学生一边读,一边划,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这样学生读得有点韵味了。
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再让学生带着理解读,我感觉学生读得越来越好了。
三、抓住谈话,突破难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魅力”,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孔君平与杨氏子的
对话来体会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不会马上理解。
因此在这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孔君平为什么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二是杨氏之子为什么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马上体会到了杨家孩子回答的妙处: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当然,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学生一下子归纳不出来,于是我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了对比,学生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
此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设置了一个语言练习:杨氏之子的回答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我稍微提示,学生马上说出了无懈可击、天衣无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有的同学还说出了顺水推舟,以牙还牙这些词语。
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喜,更说明他们读懂了文意,理解了文章。
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语言练习:孔君平听完杨氏子的话会怎么说呢?学生的回答不乏有赞美之声,谦虚之词。
我想,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四、深挖教材,拓展延伸
看教材,参照教参,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文意,体会故事中杨家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但是我在细读课文发现,本课体现的不仅仅孩子回答的巧妙,字里行间无处不在表现着教养、礼貌。
因此在学生体会了杨氏之子语言的机智巧妙之后,我又设计了问题:杨家孩子不
仅聪明,还是个有教养、有礼貌的孩子,课文什么地方能体现出来呢?我又引导学生,你家里来了客人,你怎么做呢?学生马上找到了四个地方:1、“为设果”,客人来了,赶紧拿出水果招待,懂得待客之道,有礼貌;2、“果有杨梅”,端出的水果还不止一种,很热情。
3、把孔君平尊称为“夫子”,有礼貌;4、在“孔雀是夫子家禽”前加上“未闻”两字,语气婉转而又不失教养。
学生体会得快而且非常准确。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魅力”,为了把这个主题深入下去,在拓展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改改草坪的提示语,体现语言的艺术的环节,因为这个离孩子的生活很近,孩子充满兴趣。
回答或幽默风趣,或善意提醒,或充满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我想此时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五、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重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
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基本方法:“看注释”,而孩子们又有学习古诗的基础,因此我又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看插图、多读)。
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
后面几句的理解,我就让同桌合作,用上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最后
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即达到了学以致用,学生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习其他古文的兴趣。
教完本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学时,对放开的度没有把握得很好,有些该放手的地方没放手,控制课堂意识较强。
2、由于时间关系,有些环节也做了调整和放弃,如讲故事,另外没有注重到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让学生用文言文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许会更感兴趣。
2、在语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
对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学生语言的评价,我的反馈还不够全面到位及时,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其实,这也是教师个人文学修养的欠缺所致。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点我会继续发挥,对于不足,我会积极地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