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历史思辨教学实践案例(3篇)

历史思辨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

思辨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评价等思维活动,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独立见解的能力。

历史思辨教学实践案例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案例概述本案例以高中历史课程《鸦片战争》为例,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进行思辨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见解、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鸦片战争时期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例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1)政治角度: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政治腐败,国力衰弱,无法抵御外来侵略。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经济角度: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内经济落后,无法与西方国家竞争。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二是英国为了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3)文化角度: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封建思想浓厚,民众缺乏民主意识,导致国家无法实现现代化。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三是清朝封建思想的束缚。

3. 课堂讨论,形成共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小组讨论的结果,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总结。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多方面因素,形成全面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鸦片战争”,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的内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学习这节课,他们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并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鸦片战争的研究主题,进行合作探究。
2.讨论问题:每组讨论鸦片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如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总结,概括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概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和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鸦片战争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代入感。
3.创设辩论赛情境,让学生就鸦片战争的某个问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关于鸦片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视频和地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情境。
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变化,认识近代化的起步。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深入剖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6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6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61. 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及背景。

2.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 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历史事件及其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成因的复杂性,掌握事件的演变过程。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视频呈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鸦片战争是如何发生的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15分钟)1. 讲述鸦片战争的起因,介绍英国对中国进行贸易的情况。

2. 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鸦片输华、中国贸易失衡、英国侵略行为等。

三、探讨鸦片战争的过程(20分钟)1. 介绍鸦片战争的主要事件: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等。

2. 讨论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探究中国在战争中的表现和英国的侵略行为。

四、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15分钟)1. 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埠通商等。

2. 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长远影响:带来社会变革、触动国家命脉等。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事件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启示和教训。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读后感。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创造力,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也加深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角度思考,拓展视野,提高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4.组织小组分享,让学生在分享中交流学习心得,提升历史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思考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实施课堂问答,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课后跟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视频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氛课题,让学生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如《南京条约》的签订,提问学生对鸦片战争的了解程度。
2.视频导入:播放鸦片战争的资料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鸦片战争的起因:讲解鸦片贸易的背景,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中英贸易失衡、鸦片问题等。
2.鸦片战争的过程:详细描述战争的重要战役,如广州之战、南京之战等,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
3.鸦片战争的后果:讲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割让等,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严重后果。

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研究和分析相关的历史资料,共同完成研究报告或演示文稿。
3.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perspectives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这种问题导向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perspectives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思考和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并改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反馈和建议,共同提高学习和合作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主题,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我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和过程的深入研究,明确了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影响。其次,我注重引导学生从multiple perspectives审视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critical thinking能力。同时,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地图、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最后,我通过小组讨论、论文撰写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新时代下更好地推动国家的改革发展。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篇一《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3册,《鸦片战争》教案设计2、课时:1课时3、课前准备:搜索视频和图片二、教学课题:通过《鸦片战争》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3、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课文介绍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的过程。

1、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视频《鸦片战争》5分钟http:///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讲述、讨论、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实证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此外,我还通过设计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history学科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有什么不同?”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第一次鸦片战争:讲解战争的原因,包括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需求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阐述战争的经过,包括关键战役和条约的签订;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如领土割让、赔款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讲解战争的背景,包括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外部势力的干涉;阐述战争的经过,包括重要战役和条约的签订;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如进一步的领土割让、通商口岸的开放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能力。
2.小结提醒: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时间和质量,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3.作业反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和点评,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教学设计:本案例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这种创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
3.设计相关的历史情景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氛围。
4.运用图表、时间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通过问题链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脉络和影响。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每个教学案例都有其独特的亮点。以上五个亮点正是本节课的突出之处,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案例背景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旨在通过深入剖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使高中生深刻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本节课内容涉及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也注重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以期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进行互评和师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其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2.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多元化和多角度的评价。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英国和中国之间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4.创设讨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他们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我会引导学生从multiple perspectives思考问题,如从英国殖民扩张的角度、中国封建社会的角度等,以培养他们的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此外,我还会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撰写心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历史,培养他们的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2.分层次提问: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解答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内容主要涉及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作为特级教师,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0《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0《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鸦片战争的背景:详细讲解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为学生了解战争爆发的原因提供依据。
2.鸦片战争的经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战争的重要战役、双方军事行动和战争结果,突出战争过程的曲折和激烈。
3.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及人民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规律。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收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制作成PPT,下节课分享。
3.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本教学案例在课堂导入和讲授环节,巧妙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亲身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民族的苦难。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欲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通过展示战争时期的文物、地图、照片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亲身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民族的苦难。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4.从鸦片战争看民族自强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要求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影响和意义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学生归纳: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鸦片战争的特点和教训,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3.价值观引导: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民族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鸦片战争的知识,如写作论文、制作海报等。
2.运用地图和时间线,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鸦片战争的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对民族屈辱的历史的认识,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包括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需求和中国政府对鸦片的禁止。
2.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包括战争的爆发、战役的经过和战争的结果。
3.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割地赔款、五口通商等。
4.能够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它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搜集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4.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阐述鸦片战响。

初中历史教育案例:《鸦片战争》知识教学

初中历史教育案例:《鸦片战争》知识教学

初中历史教育案例:《鸦片战争》知识教学标题:初中历史教育案例:《鸦片战争》知识教学引言: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冲突以及中国现代史的起点。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教授《鸦片战争》的知识对学生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事件和影响,并展示这些教学案例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案例一:背景和起因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地介绍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和起因。

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的流入以及中国政府的无能等因素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使用地图、图片和动画等教育资源,生动地描绘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

二、案例二:重大事件和影响《鸦片战争》这一主题,涉及到许多重大事件和影响。

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和分析这些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比如,学生可以学习到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的割让以及中国对西方列强的详细剖析,从而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三、案例三:名人和角色扮演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理解,我们可以引入名人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扮演鸦片战争时期的不同角色,如英国军官、中国官员、普通百姓等,通过模拟对话和情景再现,更加生动地感受和理解当时的历史情境。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结论:通过以上教学案例的实施,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事件和影响,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这种由简至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去思考和讨论鸦片战争,以便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事件的多个方面。

个人观点和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二)讲授新知
1.通过详细讲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结合史料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过程和影响。
3.在讲授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相结合,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案例背景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是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3.注重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关键能力,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同时,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鸦片战争的战争场面、历史图片等的多媒体展示,引发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关注和兴趣。
2.通过设置引人入胜的问题,如“你们知道鸦片战争是因为什么爆发的吗?”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新课的思考。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他们熟悉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
1.亮点一:情景创设的生动性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和历史剧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创设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情景。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残酷性,增强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篇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篇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篇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1教学目标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1
针对这些内容,本教学案例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本案例还将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的悲惨后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地图、视频等,生动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等,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氛围。
2.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转折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英国商人、中国官员等,通过情景模拟,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共享。
2.学生归纳: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3.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鸦片战争的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理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记忆。
2.小结反思:让学生在作业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进能力。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背景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提高其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加深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辱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理解与掌握。

2. 难点: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介绍鸦片战争的视频或呈现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话题。

2. 探究(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或课本,探讨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并汇报各自小组的发现。

3. 分析(15分钟):教师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辨析(2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辨析,了解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国家命运的深远影响。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问,帮助他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6. 拓展活动(15分钟):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书籍,进一步扩展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后续发展,完成相关的作业或报告。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1. 教学资源:视频资料、图片、文献资料、课本、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五、板书设计:(根据具体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关键知识点)六、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触觉,但在组织学生讨论和辨析环节,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更紧密的引导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相关知识。

同时,在教学资源的准备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料,提升教学效果。

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严肃性,珍惜和平,警惕战争。
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民族使命。
4.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努力奋斗的信念。
4.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5.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引发学生对战争原因的思考。
3.提问:“鸦片战争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使课堂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尊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努力奋斗的信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生动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鸦片战争为主题的场景再现,如战争场面、条约签订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如战争背后的原因和后果等。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设置问题、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包括: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战争背后的原因和后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师运用史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战争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学案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史实阐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两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详细阐述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实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其次,课程内容方面,本节课主要讲述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分析战争的原因和结果,探讨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如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战争期间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如林则徐、关天培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问题导向:本节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对战争背后原因的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如共同分析战争原因、讨论战争影响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背后的原因和后果。例如,我会提问:“两次鸦片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它们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后,我会邀请各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辅助法。

为了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5.讨论法。

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

要想掌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须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得出结论。

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语]同学们请看屏幕。

[投影显示]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

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

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

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

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

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

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

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

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

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布禁止南洋贸易,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夷人不许进内,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

到乾隆二十一年,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体恤地处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办法是设立“行商”。

所谓“行商”,就是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

由于清朝体面的大吏们不能直接与未开化的夷人接触,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间接管理办法以免有伤国体。

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甚至见都少见。

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贾府,到宝玉的屋内,看到大钟摆心里还奇怪为什么把个大称砣挂起来,站在西洋镜前,还不知道那满头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镜云:人老不知羞,花儿插满头。

因此,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确实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的人广泛接受。

而中国的茶叶、大黄、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

中国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国上层绅士淑女、下层平民百姓的家中。

当时在英国饮茶竟成为一种时尚。

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银钱来到中国购进茶叶。

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

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板书]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

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

鸦片,俗称“大烟”、“阿芙蓉”,是由红罂粟的青果汁液,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

红罂粟本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

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

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

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

在当时,每箱(约100斤)印度鸦片成本在20卢比,而走私到中国出卖,竟可获利100倍以上,达到2000至3000卢比的高价。

在暴利的驱动下,他们所信仰的基督教应有的仁爱精神和作为人应有的良知被泯灭,越来越多的鸦片被输入中国。

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

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

1835年东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对华贸易的专利权不存在了。

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

仅仅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当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已达2万多箱。

到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已高达4万多箱。

英政府仅仅印度鸦片税一项税收就达422万多元。

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投影显示][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

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一下,归纳成几点。

[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答案一: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

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答案二:从课本所选的《炮子谣》里可以看出四个字:鸦片吃人。

正如歌谣所写:“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答案三:《炮子谣》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耗钱毁体。

这从“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二句可以看得出来。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

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

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

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

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

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

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五是民风日下。

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

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

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

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

这种说法对不对?[学生回答]不对。

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教师讲述]从嘉庆皇帝开始明令禁止鸦片进口,当时多出于维护道德民风的原因,那时的朝臣们谁也不愿意被人当作伤风败俗的辩护者而被指控,后来发现屡禁不止,烟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财政问题时,以大臣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出场提出新论,主张鸦片贸易合法化,并照章纳税,允许内地种植罂粟,以国产鸦片来抵制外来鸦片,从而阻止白银外流。

以林则徐为首的严禁派立即予以反对,从生产力、商业、国防等方面历数鸦片危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用“银荒兵弱”来敲中道光帝的心病,终于于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12月31日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中国近代最彻底的一场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