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原文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

《与朱元思书》原文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

《与朱元思书》原文[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教案网权威发布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更多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

大范文网小编整理了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与朱元思书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教学方法:读、研讨。

教学手段:小黑板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写过信吧?那么大家写信有没有题目呢?今天我告诉大家一种比较简单的书信题目“与……书”(板书),意思就是“给……的信”。

比如我给张三写信,题目就可以是“与张三书”。

从前有一个叫吴均的人游历了奇特秀丽的富春江后,迫不及待地给好友朱元思写了封信“与朱元思书”(补充板书)。

下面就请大家扮演朱元思的角色,赶快读一下友人给你写的信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

2.指定一生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

明确读音和句读。

3.全体齐诵。

这封信写得美不美?和你平时收到的信有没有不同?(生答)师:这封书信和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4.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下面由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

“风烟俱净......天下独绝。

”点拨: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相应的文言文知识。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互联网等途径,拓展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2)领悟友情、思乡等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背诵。

(2)课文生词与难点的掌握。

(3)课文结构的分析与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

(2)作者写作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音韵律。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2)分组汇报,总结课文结构特点。

4.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2)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和作者写作手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词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价: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与朱元思书》语文教案

《与朱元思书》语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朱元思的背景及其与友人的交往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学会书信的基本格式,提高书写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善于沟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学会书信的基本格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文言文理解。

(2)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3)书信格式的掌握。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书信的基本格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与朱元思书》。

2. 生字词卡片。

3. 书信格式模板。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思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朱元思书》,提问:“你们认为这封信是关于什么内容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并尝试翻译课文。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并进行实际情景演练。

5. 书信实践(1)教师发放书信格式模板,讲解书信的基本格式。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书写一封与朋友交流的信件。

(2)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加强巩固。

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朱元思与朋友书信往来的背景和内容。

(3)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与朱元思书》的内容和背景。

2. 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学会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书信格式和礼仪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朱元思书》的文本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书信写作的纸笔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思其人及其与朋友的书信往来背景。

(2)学生齐读《与朱元思书》,感受文本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僻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文中描绘的场景,感受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心得体会。

5.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书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书信作品,分享创作喜悦。

(2)教师点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信写作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8. 作业布置:(1)熟读《与朱元思书》,巩固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提高书信写作能力。

9. 课后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容。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含义,翻译文中的难点句子。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对比阅读,了解相同题材的其他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含义,翻译文中的难点句子。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2)文中句式的翻译。

(3)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材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修辞手法。

4. 翻译练习:(1)学生翻译文中的难点句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学生互相交流翻译心得,提高翻译能力。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 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3. 查找其他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与朱元思书》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朱元思与友人的交往及其品质特点。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重要词句和段落。

(2)学会通过注释、词典等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情之美,学会珍惜友谊。

(2)了解古代文人的人格魅力,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的朱元思与友人的交往及其品质特点。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和翻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

(2)激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引出本课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注释、词典,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重要词句和段落。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朱元思与友人的交往及其品质特点。

4. 讲解与翻译:(1)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翻译文中重要词句,解释其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友情之美,学会珍惜友谊。

(2)了解古代文人的人格魅力,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一篇关于友情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课后作业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吴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解释。

(2)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作者吴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与朱元思书》,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解析:(1)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解释。

(2)解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词语的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2)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作业与测试:(1)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2)相关题目的解答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与朱元思书》。

2. 参考资料:有关吴均的生平介绍、古典文学鉴赏书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乐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2)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学习氛围。

2. 引导发现:(1)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与朱元思书》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吴均及其写作背景。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并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友情、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友情,积极面对人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与朱元思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思考和感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吴均及其写作背景。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教学讲解。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程度、表达能力的评价。

4.2 课后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与朱元思书》。

5.2 参考资料:有关吴均的生平介绍、课文翻译和解析等。

5.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六、教学策略6.1 直观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实物展示或模型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描述。

与朱元思书语文教案

与朱元思书语文教案

与朱元思书语文优质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朱元思书》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

2. 分析文章的背景和写作目的。

3. 概括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

2.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

3. 教师讲解文章的背景和写作目的。

4. 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5. 总结本章内容。

第二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列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2. 解释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词汇。

教学步骤:1. 列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2. 教师讲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学生做练习题,运用词汇。

4. 讨论答案,巩固词汇知识。

5. 总结本章内容。

第三章:句子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 解释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句子。

教学步骤:1. 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 教师讲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 学生做练习题,理解句子。

4. 讨论答案,巩固句子知识。

5. 总结本章内容。

第四章:文章分析1. 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2. 讨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3. 培养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2. 学生讨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文章。

4. 学生做练习题,鉴赏文章。

5. 讨论答案,巩固鉴赏能力。

6. 总结本章内容。

第五章:写作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写作题目。

2.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3. 批改学生作文,给予反馈。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朱元思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理解课文的主旨。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合作探讨。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朱元思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朱元思书》,提问学生对书信体裁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堂提问:(1)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熟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7. 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朱元思热爱自然、赞美自然保护环境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九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3. 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翻译重要句子。

2. 分析作者思想:通过课文学习,分析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描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翻译。

2.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欣赏课文中的文学美。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3. 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思想。

2. 问答法: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

3.2 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课文原文,PPT课件辅助教学。

2. 的黑板:板书重点内容,帮助学生记忆。

3. 教学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课文翻译:翻译重要句子,解释难点。

4. 分析作者思想:讨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

5. 文学鉴赏:欣赏课文中的精彩描绘。

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课文朗读:10分钟3. 课文翻译:15分钟4. 分析作者思想:20分钟5. 文学鉴赏:10分钟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作者思想的体会。

5.2 评价方式1. 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短文的质量:评估学生对作者思想的体会和表达能力。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领会文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对比阅读,将《与朱元思书》与其他文章进行对比,拓宽视野。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古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人生的思考,认识到友谊的可贵。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结构与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与理解。

(2)文章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3)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引导学生关注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韵味。

(2)学生自学生词,查找资料,理解词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主题思想。

(2)对比阅读,与其他文章进行比较,拓展视野。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句子,翻译文本。

(2)分析文章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技巧。

5. 练习与反馈:(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翻译课文。

(2)挑选优秀作业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四、课后作业:1. 翻译《与朱元思书》全文。

2. 分析文章修辞手法,写一段心得体会。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朱元思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与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对文章内容理解程度的评价。

3. 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评价。

4. 学生合作探讨、课堂发言的评价。

5.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内容:学习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理解朱元思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1.2.2 生字词:掌握朱元思书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文本内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朱元思书的主要观点。

2.1.2 生字词:掌握朱元思书中出现的生字词。

2.2 教学难点2.2.1 文本内容:理解朱元思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次含义。

2.2.2 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朱元思书中出现的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朱元思书的内容。

3.1.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朱元思书中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朱元思书的内容。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阅读材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出朱元思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朱元思书,理解文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4.3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朱元思书中的观点,组织小组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朱元思书内容的理解程度。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检验学生对朱元思书内容的掌握情况。

5.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6.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体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如“鸢飞戾天”、“经纶世务”等。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僻词语和句式。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元思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僻词语和句式。

(2)教师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4. 分析比较:(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举例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 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一反三。

3. 写一篇关于友情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作文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文言文阅读、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

与朱元思书的语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与朱元思书的语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与朱元思书的语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以人的感受来反衬出山水之美,又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并含蓄地流露出对美好大自然的爱慕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在文中,作者通过与友人朱元思的书信往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规劝,也展示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感悟。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以及作者内心感受的表达方式。

2、体会作者通过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并能够理解其对世俗的态度。

3、熟练背诵课文,体会其韵律和意境。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2、熟练地背诵课文,感受其语言的美感和情感的深刻。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认识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2、熟读课文,了解其大意和情感表达。

3、阅读《三峡》,准备对比阅读,探讨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

一、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古人描写山川景某的文章,以及之前学过的《三峡》,并对两篇文章进行简要比较,引发学生对《与朱元思书》的兴趣和好奇心。

1、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教学导向。

2、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对生字进行逐一解释,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和书写。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朗读课文:要求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注意语气、重音和节奏,以帮助理解文意。

2、理解文意:⑴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教师可以提问或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由老师解答。

补充注释:"风烟俱净":指大自然的清净。

"任意东西":任凭江水随意流淌东西。

"一百许里":约有一百里左右。

"天下独绝":形容景某的绝美。

"急湍甚箭":形容江水湍急如箭。

"泉水激石":泉水冲击着岩石。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在互相鸣叫。

"在昼犹昏":即使是白天也显得昏暗。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优秀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优秀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了解作者朱元思的背景和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2)运用文本分析、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了解作者朱元思的背景和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主旨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与朱元思书》,注意生词和难句的理解。

(2)学生自主查找朱元思的背景和写作背景,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意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词和难句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总结课文的主旨和意义。

4.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思考,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2.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学生回家后,思考课文的主旨和意义,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情况分析】1、文本分析: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也是一篇极佳的美文。

所以将在了解__大意的基础上,侧重在朗读中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对这样的文言文一般是喜欢朗读多于理解。

学生基础较好,平时课堂气氛较活跃,部分学生敢于发言。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领悟作品表现出的音乐美。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重点】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作品表现出的音乐美。

教学内容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常规活动课前轮流值日,一学生讲故事,其余学生从内容的选择、表达的流畅方面评价。

常规活动,训练学生胆量;知识积累。

导 1分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

然而,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青翠的群山间。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板书课题。

营造氛围,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读 6分钟1、教师范读,配画面、音乐。

要求:记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听教师范读课文。

2、朗读:个人读,再齐读,侧重注意句读。

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学 6分钟放幻灯片。

讲解重点词句。

自由朗读,对照课文注释,理解__大意。

就词句和__内容提出疑问。

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

析 20分钟三读:理清课文结构。

①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__所写景色的特征?你为什么这么认为?②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山奇和水异?(小结,投影:景奇山看(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四读:明辩课文主旨。

九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了解作者朱元思的背景和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与朱元思书》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作者朱元思的背景和写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的分析。

3. 课文内容和精神内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元思的背景和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朱元思书》,提问学生对“书”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分析课文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和精神内涵,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和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与朱元思书》语文教案

《与朱元思书》语文教案

《与朱元思书》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与朱元思书》全文。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能够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运用比较法,将《与朱元思书》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友情、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与朱元思书》的诗意和哲理。

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背景。

2.2 教学难点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古代文化背景的解读。

对诗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朱元思的生平介绍和时代背景,引发学生对《与朱元思书》的兴趣。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与朱元思书》,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3 字词解释对诗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4 意象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友情、人生和自然的表达。

3.5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6 比较分析将《与朱元思书》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其独特之处。

3.7 深层含义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的深层含义和哲理,如友情的重要性、人生的无常等。

3.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第四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文的背诵。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与朱元思书》的读后感,包括对诗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的分析。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

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

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

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

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三、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
第一自然段: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第二自然段: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

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

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自然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③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⑤相鸣:互相和鸣。

⑥戾天:到天上;戾,至。

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⑧经伦:筹划、治理。

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⑨犹:好像,如同。

@交映:互相掩映。

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注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四、概括文章三个自然段的大意:
1、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2、文章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文章的第三部分。

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

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
六、比较分析,学生自主阅读,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课文题目景物特点写景目的写景方法
与朱元思书
答谢中书书
三峡
湖心亭看雪
七、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3、指出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说明作用。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