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课教学设计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测试1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教案

在印染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对比法和模拟法对应用的助剂进行试验。 对比法是将样品(试样)与标样进行平行试验,一般用于测定印染助剂的应用性能。如:润湿性、乳化性等。 模拟法是模拟印染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小样试验,通过测定加工产品的有关性能来评判助剂的质量或生产适用性。主要用于工厂工艺适应性试验。 一、表面张力的测定 1、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2、实验药品器材:表面张力仪、测量杯(直径大于8cm)玻璃仪器、表面活 性剂试样溶液。 3、试验步骤: 1)清洗仪器:用铬酸洗液浸洗铂金圆环和测量杯,后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2)校准仪器: 3)测定方法:用界面张力仪来测定,在恒温室内进行。 测量时,用待测液冲洗测量杯几次,后在待测液中部吸取大量试样于量杯中,使铂金圆环浸入测试液中部,调节拉力,使环上下两力平衡。圆环露出液面时形成一液膜,拉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液膜破裂,读出此时刻度盘上的读数,即为试验表面张力值P。连续测试五次。 4)结果计算:取五次数值的平均值 表面张力ν=P×F 校正因子F公式复杂,在此略。 二、水溶液pH值测定 1、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溶液pH值的测定; 2、实验仪器药品:酸度计、磁力搅拌器、烧杯、容量瓶(100ml)温度计、水 浴锅、蒸馏水(无CO2)、标准缓冲溶液、试液 3、实验步骤

1)将被测液、标准缓冲溶液、洗涤用水调节在20±1℃,校准酸度计; 2)将待测试样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s,停止搅拌后插入电极,待指针稳定1min后读数。每个试样平行测定两次。 4、结果:取算术平均值,修约至0.1pH 三、润湿(渗透)性测试 帆布沉降法:将一定质量帆布放入一定浓度的助剂溶液中,帆布被溶液润湿增重而下沉,记下帆布从接触溶液到沉降所需时间。 1、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润湿性(渗透性)测试。 2、实验仪器药品:800ml高型烧杯、秒表、420号鱼钩、铁丝架、0.1%表面活性剂试样溶液、棉帆布试片(直径30mm,质量0.38~0.39g) 3、实验步骤:取500ml0.1%表面活性剂试样溶液置于800ml高型烧杯中,调温。用鱼钩钩住布片,另一端绑尼龙丝线,线端打一小圈,套入铁丝架底的小圆钩上,用镊子夹住布片,随铁丝架进入液面,达烧杯底中心,开始秒表计时。当帆布片从下沉至烧杯底部时,停表,记下沉降时间。实验结果:连续做3次,取平均值。 四、表面活性剂乳化力的测定 方法:分相法——将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不溶于水的油类用机械方法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成乳液,经过一定时间静置分层后,根据分离出来一定数量的油剂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乳化力的大小。 1、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乳化力的测定; 2、仪器药品:具塞量筒、秒表、液状石蜡、25g/L标准样品溶液、25g/L待测液; 3、实验步骤:分别量取25g/L标准样品溶液和待测试样溶液各20ml,置于100ml 具塞量筒中,加20ml液蜡,34℃水浴保温5min,剧烈摇动10次后静置1min,重复上述操作5次后静置并立即记下时间,至水相分离出10ml为止。 4、结果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活动主题二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小调查 辽师大版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小调查》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主题 (点击问号)(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了解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2、培养学生树立关心食品安全的意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 1、理解添加剂的概念。 【教具准备】: 1、载有“问题”的幻灯片。 【活动设计】 同学们,小食品大家都喜欢吃,你喜欢吃什么样的小食品?给大家说说好吗? 这些小食品你了解它的加工过程吗? 小食品的颜色非常悦目,你知道它们都含有什么成分吗? 看完课件后有什么感想?给大家说说吧! 一、通过食品配料单查找食品中的添加剂! 明确: 、国家规定的食品的配料,是按照量的多少,由多到少进行排列,所以排列在第一位的都是这种食品的主料,并不是添加剂。 、有一些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不太好找,比如雪糕包装。 、有些小食品中不含有添加剂。 、还有一些小食品中含有防腐剂要注意了。 二、利用手中的小食品包装说明,进行调查添加剂种类,完成检查结果的统计。 1、对照说明个人填写微卡。 2、六人组:填写中卡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 三、通过自己实践的操作和同伴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四、谈谈你调查小食品添加剂时的经验。 同学们,大家看了上面同学的汇报,你觉得他们的经验怎么样啊? 五、通过本节课的交流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在食品这一课,同学们知道了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学会了如何看配料表,明确了任务。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学生学会怎样选择和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 【教学重点】: 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深入调查,有目的地搜集、采访。 2、选择和筛选出出自己需要的资料。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 【活动设计】 学生大概需要2周时间开展活动,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这2周的时间里学生在后一周课上用15—20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的汇报,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一、谈一谈你搜集到的资料。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搜集、查阅,你对食品添加剂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小组搜集的资料及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的趣闻、趣事。” (1)指导学生在身边寻找自己熟知的食品添加剂。了解有关知识,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与人交往、学会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2)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丰富活动内

常见肝酶的抑制剂、诱导剂和主要被其代谢的药品表

常见肝酶的抑制剂、诱导剂和主要被其代谢的药品表肝药酶抑制剂诱导剂主要被代谢药品 CYP1A2 阿昔洛韦、胺碘酮、阿扎那韦、咖啡因、西咪替丁、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法莫替丁、 氟他胺、氟伏沙明、利多卡因、洛美沙星、 美西律、吗氯贝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 奋乃静、普罗帕酮、罗匹尼罗、他克林、噻 氯匹定、妥卡尼、维拉帕米卡马西平、埃索美 拉唑、灰黄霉素、 胰岛素、兰索拉 唑、莫雷西嗪、奥 美拉唑、利福平、 利托那韦 阿米替林、氯丙嗪、氯米帕明、氯氮平、度洛西汀、氟奋乃静、氟伏沙明、丙米 嗪、奋乃静、普罗帕酮、雷美替胺、硫利达嗪、替活噻吨、三氟拉嗪、咖啡因、 环苯扎林、达卡巴嗪、厄罗替尼、氟他啶、利多卡因、美西律、萘普生、昂丹司 琼、R-华法林、普萘洛尔、罗哌卡因、他克林、茶碱、替扎尼定、佐米曲普坦、 奥氮平 CYP3A4 胺碘酮、安普那韦、阿瑞匹坦、阿托那韦、西咪替丁、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地尔硫卓、 依诺沙星、红霉素、氟康唑、氟伏沙明、伊 马替尼、茚地那韦、伊曲康唑、酮康唑、咪 康唑、奈法唑酮、利托那韦、沙喹那韦、泰 利霉素、维拉帕米、伏立康唑阿瑞匹坦(长期)、 巴比妥类、波生 坦、卡马西平、依 法韦仑、非尔氨 酯、糖皮质激素、 莫达非尼、奈韦拉 平、奥卡西平、苯 妥英钠、苯巴比 妥、扑米酮、依曲 韦林、利福平、圣 -约翰草、吡格列 酮、托吡酯 (>200mg/d) 阿替唑仑、阿米替林、阿立哌唑、丁螺环酮、卡马西平、西酞普兰、氯米帕明、 氯氮平、地西泮、区司唑仑、左匹克隆、氟西汀、氟哌啶醇、咪达唑仑、萘法唑 酮、匹莫齐特、喹硫平、利培酮、舍曲林、典唑酮、扎来普隆、苄普地尔、齐拉 西酮、唑吡坦、丁丙诺非、可卡因、芬太尼、氯胺酮、美沙酮、羟考酮、苯环利 利定、红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泰利霉素、酮康唑、 氯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卡马西平、乙琥胺、噻加宾、唑利沙胺、地洛他定、 非索那定、氯雷他定、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 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拉西地平、乐卡地平、依拉地平、皮质激素 类、去氧孕烯、炔雌醇、孕激素、长春新碱、阿瑞匹坦、埃索美拉唑、伊立替康、 格拉司琼、那格列奈、奥美拉唑、吡格列酮、奎尼丁、西地那非、阿托伐他汀、 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托特罗定 CYP2B6 氯吡格雷、依法韦仑、氟西汀、氟伏沙明、酮康唑、美金刚、奈非那韦、避孕药、帕罗 西汀、利托那韦、噻替哌、噻氯匹定洛吡那韦、利托那 韦、苯巴比妥、苯 妥英钠、利福平、 安非他酮、环磷酰胺、依法韦仑、异环磷酰胺、氯胺酮、哌替啶、美沙酮、丙泊 酚、舍曲林、司来吉兰、他莫昔芬、甲睾酮

精细化工概论教案

《精细化工概论》教案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精细化工概论/ Fine Chemistry Introduction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部门: 级:班 教师: 单位: 邮编: 电话: Email: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学生。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是工科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精细化工工艺学是指从初级原料到精细化工产品的加工方法和过程。其方法和过程可以采用化学反应,也可采用复配技术。 本课程重点讲述食品添加剂、胶粘剂、涂料、油墨、部分日化产品等的原料、合成原理、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等。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1 教学内容及参考学时(第1章)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1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 1.2 精细化工的分类 1.3 精细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特点 1.4 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5 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在培养材料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中的地位、作用;了解精细化工的形成与发展。掌握精细化工定义、分类与特点。

重点:精细化工分类、特点及精细化工工艺学的内涵。 《精细化工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 2012授课时课程总体介 教材特点,参考教材的选取; 教学基本要求; 作业,测验,考试形式 答疑时间及地点 [导入] 提问:我们身边的精细化工产品/精细化学品? [讲述提纲] 1.1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 1.2 精细化工的分类 1.3 精细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特点 1.4 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5 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具体教学内容见讲稿、PPT [板书] 本次课上所讲述内容的提要(沿黑板一侧书写)以及讲稿中,需要展开讲解的内容, 强调理解和记忆的内容。 [内容小结] 精细化工的分类、特点及精细化工工艺学的内涵 [课后习题] 见PPT。 2 教学内容及参考学时(第2章)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6学时) 2.1 表面活性剂基本概念 2.2 表面活性在溶液中的性质 2.3 表面活性剂物性常数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5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2.6 两性表面活性剂 2.7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8 特种表面活性剂 教学要求: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分类、性质。 重点:各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合成。 《精细化工概论》教案第二章表面活性剂(1)

第三章 酶

第三章酶 一、填空题 1、根据酶对底物选择的严格程度不同,可将酶的专一性分为、、和三大类。 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和。 3、米氏常数(Km)为反应速度达到一半时的,其单位为。 4、某些调节酶(寡聚酶)ひ对[S]作图时形成型曲线,这是底物与酶分子上专一性结合部位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效应而引起的。 5、维生素B5构成的两种辅酶为和,这两种辅酶的作用是。 6、酶的动力学曲线为型;但变构酶的动力学曲线呈型。 7、酶的调节分为与调节。 8、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D引起的疾病分别是、。 9、硫胺素在体内形成的辅酶和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缺乏维生素C 引起的疾病是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原因是酶能够() A、升高反应的活化能 B、降低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2、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了能够表示整合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公式的两位科学家是() A、Michaelis和Menten B、Meselson和Stahl C、Hatch和Slack D、Miescher和Hoppe 3、酶活性中心是() A、在一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B、在二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C、在三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D、在核酸指导下形成 4、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A、酶蛋白 B、底物 C、辅酶或辅基 D、催化基团 5、某酶今有4种底物(S),其Km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A、S1:Km=5×10-5M B、S2:Km=1×10-5M C、S3:Km=10×10-5M D、S4:Km=0.1×10-5M 6、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Vmax不变,Km增大 B、Vmax不变,Km减小 C、Vmax增大,Km不变 D、Vmax减小,Km不变 7、有机磷农药是酶的()

2020年高中化学食品添加剂教案

高中化学食品添加剂教案 1.使学生从辨认食品标签开始学习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作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些种类,并了解常用添加剂的名称。 2.使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思想,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贴近,让学生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具有初辨食品质量的能力。 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热情,给学生释放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机会。 2.排除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形成科学认识,提高生活质量,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更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学习和动手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添加剂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它的危害,培养学生通过实践了解。 通过对使用和不使用添加剂、天然物质和化学合成物质孰优孰劣、亚硝酸盐的功与过等问题的辩论,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功与过,得出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的结论,然后通过学习了解关于食品添加剂的

安全用量和有关使用规定,培养学生科学的对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入:课题在教学软件中展示琳琅满目的食品图片,提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回答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2.你了解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吗? 3.你会看食品标签并利用食品标签帮助自己选择食品吗? 4.利用我们手头有的食品包装或者饮料包装,查看上面的食品配料, 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常用分类方法: 1.按照分; 2.按照功能分(见教材表2—3—1)。

提出学习任务: 1.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功能、用量以及有关规定,通过列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你对食品添加剂还有哪些疑问? 3.查找一些你感兴趣的食品,其中常用哪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主要作用; 1.防腐剂。 对比两类常用的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 要求:注意了解它们的使用条件。 提出问题:1.为什么用它们的钾盐或者钠盐代替? 2.山梨酸和苯甲酸主要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了解酶活性的最适PH及掌握一种检测最适PH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3支试管,编号后按下表加入试剂 试管编号 试剂 1 2 3 0.2%淀粉溶液 1.5 1.5 1.5 无 稀释唾液/ml 1 1 煮沸过的稀释唾液/ml 无无 1 摇匀后,将1、3号两试管放入37摄氏度恒温水浴中,2号试管放入冰水中。10min后取出,将2号试管内的液体分为两半,用碘化钾-碘溶液来检验1、2、3号试管内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将2号试管剩下的一半溶液放入37摄氏度水浴中继续保温10min后,再用碘液检验,结果如何?记录并解释结果。 注意事项: 1、唾液制备时,先用蒸馏水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小口蒸馏水,0.5~1min 后,使其流入量筒,并稀释到50ml。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4个标有号码的20ml试管。用吸管按下表添加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和 0.1mol/L柠檬酸溶液以制备PH=5.0~8.0的4种缓冲液。 试管编号 试剂 1 2 3 4 0.2mol/L磷酸氢二钠/ml 5.15 6.05 7.72 9.72 0.1mol/L柠檬酸/ml 4.85 3.95 2.28 0.28 PH 5 5.8 6.8 8 从4个试管中各取缓冲液3ml,分别注入到4支带有号码的试管中,随后于每个试管中添加0.5%淀粉溶液2ml和稀释唾液2ml。向各试管中加入稀释唾液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min。将各试管内容物混匀,并依次置于37摄氏度恒温水浴中保温。 第四管加入唾液2min后,每隔1min由第二管取出一滴混合液,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碘化钾-碘溶液,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待混合液变为棕黄色时,向所有试管中依次添加1或2滴碘化钾-碘溶液。添加碘化钾-碘溶液的时间间隔从第一管起,均为1min。 观察各试管内容物呈现的颜色,分析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注意事项: 1、从第三管中取混合液,是因为它的PH接近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酶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酶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加速反应的进行E.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 2.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缺乏辅酶或辅基E.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3.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A.四氢叶酸B.二氢叶酸C.对氨基苯甲酸D.叶酸E.嘧啶 4.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B.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C.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D.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E.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5.辅酶NADP+分子中含有哪种B族维生素? A.磷酸吡哆醛B.核黄素C.叶酸D.尼克酰胺E.硫胺素

6.下列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哪一点不正确? A.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B.一种酶蛋白只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成一种全酶C.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成一种全酶D.酶蛋白决定结合酶蛋白反应的专一性E.辅助因子直接参加反应 7.如果有一酶促反应其〔8〕=1/2Km,则v值应等于多少Vmax? A.0.25 B.0.33 C.0.50 D.0.67 E.0.75 8.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 A.可逆性抑制作用B.竞争性抑制作用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D.反竞争性抑制作用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9.关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下哪项不对? A.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B.也能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C.酶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D.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E.pH改变能影响酶的Km值10.丙二酸对于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A.反馈抑制B.底物抑制C.竞争性抑制D.非竞争性抑制E.变构调节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 1.关于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抑制剂结构一般与底物结构相似B.Vm不变C.增加底物浓度可减弱抑制剂的影响D.使Km值增大 2.关于酶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增加底物浓度能减少抑制剂的影响B.Vm降低C.抑制剂结构与底物无相似之处D.Km值不变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活剂 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类型:验证型 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实验观察、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熟悉淀粉及其酶解产物的特殊显色方法;电热恒温水浴的使用。 3.了解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预处理。 原理 酶具有高度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发生反应,如淀粉酶只能水解淀 粉,不能水解蔗糖。当淀粉被淀粉酶彻底水解为还原性麦芽糖和葡萄糖时,能使班氏试剂 的Cu2+还原成Cu1+,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 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水解淀粉生成一系列分子大小不同的糊精。不 同程度的水解糊精可与碘反应生成紫色、棕色或红色络合物。通过上述特征性反应,并以 蔗糖等作对照,便可观察、验证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以及它的催化活性是否受到影响。 操作方法 一、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处理 1.制备唾液 实验者先将痰咳尽,用自来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再在口腔内含蒸馏水约15ml,并作咀嚼咕漱运动,3分钟后吐入垫有两层经润湿处理的脱脂纱布的漏斗内,过滤于小烧杯 中备用,为与下面稀释唾液相区别,此称制备唾液。 2.煮沸唾液 取上述唾液约2ml,盛入1中号试管中,置沸水浴煮沸5分钟备用。 3.稀释唾液 调整唾液淀粉酶活性,使之在pH6.8、37℃和既无激动剂又无抑制剂条件下,作用5min,水解淀粉至红色糊精为宜。具体做法是取12凹白瓷反应板一块,按下列步骤操作: ①第1排每凹各加1滴制备唾液,12、13、14凹分别加生理盐水1、2、3滴,用滴管采用抽吸法,由稀到浓(14→12)小心混匀各凹,勿使溅入相邻凹中。每混匀一凹便取其1滴放入同列的2排凹中,剩余稀释唾液应全部放回原凹中。 ②在盛有不同稀释度唾液的第2排各凹中,均加入4滴缓冲液(pH6.8),2滴1%的淀粉液和2滴蒸馏水,用①混匀法充分混匀,置37℃下5min。 ③在第2排各凹中加I液一滴,混匀,观察比较各凹颜色,以浅棕-红色对应的稀释倍数, 用生理盐水稀释3ml制备唾液备用。 二、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以及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观察

RNA酶抑制剂

1.产品描述 RNA酶抑制剂具有广谱的RNA酶抑制作用,包括中性的真核生物的RNA的抑制作用。分子量是50kDa的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RNA酶以1:1的比例结合发挥它的抑制作用。RNA酶抑制剂与RNA酶结合的有效浓度时10-14M。相比之下,抗体的结合浓度是10-6-10-8M。而且,RNA酶抑制剂的动力学结合是非常迅速的,确保与RNA酶的迅速络合,并对其产生迅速的抑制作用。Promega提供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天然的RNA酶抑制剂和重组的RNA 酶抑制剂。这些产品都是应用离子交换和亲和色谱法结合得到,所以都是纯净的。她们都不含有DNA外切酶、核酸外切酶活性和RNA酶活性。RNA酶抑制剂除了具有对RNA酶活性抑制作用的能力外,已经被证实,在血管生成素的诱导下可以抑制血管的生成。 重组RNA酶抑制剂:为实验人员提供一个额外的水平,保证试剂的纯度和连续性。从重组大肠杆菌中提取,氨基端是一个已经解锁的丝氨酸残基。 一般考虑:分子和核糖核酸酶结合,因为核酸酶在变性的情况下保持活性,所以必须注意避免RNA酶抑制剂变性。如果被稀释或储存一段时间,为了防止活跃核酸酶的释放,应该避免温度高于50℃,以及尿素或者其他变性剂的浓度过高。RNA酶抑制剂在一定pH变化范围内是非常活跃的。 2.标准使用程序 重组和天然RNA酶抑制剂在体外转录和翻译时可以互换,具体介绍如下。 想要得到更多关于体外转录系统的信息,请咨询核糖核酸探针体外转录系统手册。 A.体外转录(未标记RNA) 下面的体外转录系统分析使用最终浓度在1u/ul的RNA酶抑制剂。经过合适的修改,这个反应可以用于各种实验的体外转录分析。 B.体外转录(32P标记RNA探针) C.体外翻译 包括RNA抑制酶和体外翻译,确保RNA酶作用物的完整性。 (1)兔网织红细胞溶解产物参与的简单体外翻译反应: (2)三硝基甲苯网织红细胞溶解产物或者小麦胚芽提取物系统参与的简单体外翻译 3.缓冲液和溶液的成分 4.参考文献

药剂教案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教学目 的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分类;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临界胶束浓度及测定;HLB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及其应用;其他应用。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 △○ 20 30 95 15 多媒体 图解 联系生活中用到的表面 活性剂举例 图解 举例 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种类、每类代表及特点? 2.CMC、昙点的定义,HLB的含义及计算。 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09年4月1日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2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四章 微粒分散体系 教学目 的 掌握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及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熟悉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动力学、光学性质 了解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 概述 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重要意义。 2. 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微粒大小及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3.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絮凝与反絮凝。 4.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的相关理论△ △○ △○ 15 45 30 自学 多媒体 实例 图解 讨论、实例 图解、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简述微粒分散系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 试述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有何意义? 3. 什么是絮凝、反絮凝,有何意义?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12年4月8日

03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酶

酶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 .结合抑制剂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的部位 B .结合底物并催化其转变成产物的部位 C .结合别构剂并调节酶活性的部位 D .结合激活剂使酶活性增高的部位 E .酶的活性中心由催化基团和辅酶组成 ? 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特异性的是 A .酶蛋白 B .辅酶 C .别构剂 D .金属离子 E .辅基 ?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是生物催化剂,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B .体内的生物催化剂都是蛋白质 C .酶是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D .酶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所以能加速反应的进程 E .酶的底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 酶蛋白变性后活性丧失原因是 A .酶蛋白被完全降解为氨基酸 B .酶蛋白的一级结构受到破坏 C .酶蛋白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 D .酶蛋白不再溶于水 E .失去了激活剂 ? 含有维生素 B 1 的辅酶是 A . NAD + B . FAD C . TPP D . CoA E . FMN ? 解释酶的专一性较合理的学说是 A .锁 - 钥学说 B .化学渗透学说 C .诱导契合学说 D .化学偶联学说 E .中间产物学说 ?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的特点是 A .当底物浓度增加时,抑制剂作用不减 B .抑制剂和酶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相结合 C .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不相似 D .当抑制剂的浓度增加时,酶变性失活 E .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8 .磺胺类药物能抑菌,是因为细菌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二氢叶酸时,磺胺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 A .竞争性抑制剂 B .不可逆抑制剂 C .非竞争性抑制剂 D .反竞争性抑制剂 E .别构抑制剂 9 .关于酶的共价修饰,正确的是 A .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经修饰后,改变酶的催化活性 B .通过打断某些肽键,使酶的活性中心形成而改变酶的活性 C .只涉及酶的一级结构的改变而不涉及高级结构的改变 D .有级联放大效应 E .只包括磷酸化修饰和甲基化修饰

第一节 第2课时 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教学设计、知识点、习题、答案】

第2课时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课标要求 知道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课标解读 1.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了解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外观,增添食品的味道,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和增强食品营养价值的作用。 2.了解日常接触的食品添加剂,掌握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树立安全使用添加剂的意识。 3.知道常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功能,严禁将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当作食品添加剂使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教学地位 本课时知识既是对第一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又是下一节“正确使用药物”的铺垫。重点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利和弊,有助于学生辩证的认识事物,科学的对待食品添加剂,树立健康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新课导入建议 2012年岁末多家知名白酒品牌被曝出酒中塑化剂超标,对人体健康会造成极大伤害,使中国白酒行业步入了严寒的冬天。 非食用添加剂美味却伤身 转基因食品、苏丹红事件、毒奶粉事件……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被曝光,大家在“吃”的问题上也变得小心翼翼,不少人开始怀念很多年以前的纯天然的食品。而现在市场上的加工食品,一般都离不开一种物质——食品添加剂。提起食品添加剂,市民可能有点陌生,但如果说是奶油、膨化食品、防腐剂,相信大家马上会明白过来:原来这些食物都有食品添加剂的影子。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哪些限定?这是这一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流程设计 收集食品标签或调查市场上出售的食品中所含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等→学生分组介绍着色剂、调味剂、防腐剂和营养强化剂的性质和作用→教师小结,并组织辩论:“我们是否应该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强调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布置课外活动:查阅资料,了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区别。

《表面活性剂 精细化工品》 说课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品》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第四单元课题二《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品》。此节是选修2中的内容,与所学的油脂有一定关联,与有机化学相关,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拓展。在本单元中,选择肥皂、合成洗涤剂这两种日常用品进行精细化学品教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总体上,教学内容的呈现是由个别到一般,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精细化工品,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 2 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的内容以及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肥皂的结构和去污原理; ●掌握肥皂的生产原理。 ●掌握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 ●了解精细化工品及其生产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实验观察与分析,从而加深认识表面活性剂的结 构、性质和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 神。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及对现象的分析,认识肥皂的结构,对比肥皂与合 成洗涤剂的异同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的表面活性剂的原理。 4实验教学

本节课,教材安排四个课堂小实验,以及肥皂的制取这节实验课。我认为在表现水的表面张力这个实验不是很直观,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查阅资料后,我加入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自制铁圈的表面张力展示。对于合成洗涤剂与肥皂的对比实验二:加入氯化镁溶液,我也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将氯化镁溶液改为硬水,这样更贴近生活说明硬水的一些坏处。 二.说学生 进入高中期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长进,无论是在生理发育上,还是在心理活动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形成这个时期的特点。此期间的高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能够逐步地摆脱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而借助于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活动。他们力求对各种经验材料作出理论的、规律性的说明,用理论把各种材料贯穿起来,不断把知识系统化,进一步扩展知识领域。同时,他们的求知欲高,想象力丰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指导好教学,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于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单靠传统的讲授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我在课程的开始采用故事形式呈现肥皂的起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肥皂是如何形的,增加学生的熟悉感和兴趣。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和课堂探究实验结合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让学生以较轻松的方式真正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认识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而本课题的重点——肥皂和洗涤剂的实验,则采用小组合作的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锻炼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对于教学难点——去污原理,则通过启发式的讲授,加上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在以往的知识结构上逐渐接受新知识。 四.教学过程 根据已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及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本课题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食品卫生与检验--教案

食品卫生学的概念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从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 什么是食品安全 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CFH,Codex Committee on Food Hygiene)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所谓食品安全是指消费者在摄入食品时,食品中不含有害物质,不存在引起急性中毒、不良反应或潜在疾病的危险性。 影响食品安全因素 1.生物性危害 2.有害化学物质 3.物理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的概念 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藏、经营、烹饪等过程中受到寄生虫或微生物的污染。 1.生物性危害: (1)致病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危害。 (2)微生物危害是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 (3)猪囊虫病(米猪肉) (4)神寿螺(广州管圆线虫) 2.有害化学物质 (1)包括天然有毒物质(河豚鱼毒素)、环境污染物和天然植物毒素(如马铃薯中的龙葵素)等;(2)化学污染的造成一般为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金属等。 3.物理性污染 (1) 食品加工时会混入一些金属碎屑,这个可能还比较容易发现。 (2) 另外一个就是,现在国际上规定食品加工人员应将头发包起,不佩戴首饰。 食品卫生要通过食品分析与检验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分析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主要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以保证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同时,作为质量监督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在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新型保健食品的研制开发、食品加工技术的创新提高、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食品分析的内容 食品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2. 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分析 3.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1)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a 食品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 B 对这些成分的检测是食品分析的主要内容。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二4.2《表面活性剂 精细化学品》word教案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一、教材分析和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例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特点,知道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本单元中,选择肥皂、合成洗涤剂这两种日常用品进行精细化学品教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广度易于把握,教学过程易于安排。 本课题采用从常见的肥皂入手,再到合成洗涤剂,最后到表面活性剂、医药等精细化学品的一般生产特点,帮助学生了解精细化学品的特点,了解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总体上,教学内容的呈现是由个别到一般,其间包含着本单元中化学与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主题,一是不管传统工艺还是现代工艺,社会需求引导的科技创新不断发展,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二是基本化工、大宗产品的生产(如三酸两碱、化肥等的生产)到精细化工(如农药、表面活性剂、医药等的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当今化学工业发展趋势中战略重点的转移,即转向对自然资源(原料)的精加工、深加工以获得性能优异、用途广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有关肥皂的教学主要包括肥皂的去污原理和生产原理,两者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肥皂中的双亲分子结构是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的重点和关键,也是理解其他表面活性剂一般作用原理的基础。由水的表面张力等引起的表面现象是很常见的,可以通过一些实验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也可以通过对自然界的一些典型现象加以分析(如教科书中的图4-13所示)。对于肥皂的去污原理,一方面要结合实验获得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结合图示,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思维模型加以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实验的观察和描述,还是思维模型的构建及其语言表述,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教师的作用重在鼓励和指导、诊断和评价。肥皂的生产原理重点在于了解肥皂的化学组成,皂化反应以及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等,其中,通过实验室制肥皂一定会帮助学生对有关生产原理加深理解,同时也可以了解精细化工生产的一些特点,例如,精细化工多为间歇式生产,反应釜就像实验室中的试管、烧瓶等一样,与硫酸、合成氨等连续式大规模生产有着明显的区别。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可以得到与生产厂家相媲美的产品,从中所获得的东西肯定不只限于获得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合成洗涤剂是作为肥皂有关教学内容的深化而引入的,反映了化学与技术发展的关系,因此,从合成洗涤剂的生产原料、组成(结构)以及生产和使用特点等方面,教科书中多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呈现教学内容。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除此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合成洗涤剂分子结构和配方的优化,揭示精细化学品生产的特点。 对于精细化学品及其生产特点的教学,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和活动,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精细化学品的类别和特点,体会精细化学品与基本化学品在生产上的区别和联系。 二、活动建议 【实验4-1】 在实验室制肥皂,应该注意:实验时,为了加速皂化反应的进程,一般都用乙醇溶液,它既能溶解碱,也能溶解油脂,能使反应在均一的液体(均相体系)中进行而加快速率。氯化钠的用量要适中,用量少时,盐析不充分;用量过多时,影响肥皂的固化。检验皂化反应是否完全时,也可用玻璃棒取出几滴试样放入试管,加入4~5 mL水,把试管浸在热水浴中或放在火焰上加热,并不断振荡,如果混合物完全溶解,液面上没有油滴分出,表示皂化反应

第十章 酶抑制剂

?第十章酶抑制剂 ?第一节酶的抑制剂及抑制作用 ?第二节酶抑制剂的应用 ?第一节酶的抑制剂及抑制作用 ?一概念 ?二抑制程度的表示 ?三抑制作用的分类 ?四抑制作用的定义 酶的抑制剂(inhibitor) 凡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 ?二.抑制程度的表示 一般用反应速度的变化来表示。若以不加抑制剂时的反应速度为V o,加入抑制剂后的反应速度为V i,则酶的抑制程度有下列几种表示方法: ?二.抑制程度的表示 ?1.相对活力分数(残余活力分数) a=V i/V o ?2.相对活力百分数(残余活力百分数) a%==V i/V o*100% ?3.抑制分数 指被抑制而失去活力的分数i=1-a=1-V i/V o ?4.抑制百分数 i%=(1-a)*100%==(1-V i/V o)*100% 通常所谓抑制率是指抑制分数或抑制百分数。 * 概念 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不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予以除去。 * 举例 有机磷化合物?→羟基酶 解毒-- -- -- 解磷定(PAM) 重金属离子及砷化合物?→巯基酶 解毒-- -- -- 二巯基丙醇(BAL) ? * 概念 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或酶-底物复合物可逆性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抑制剂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除去。 ? 1. 竞争性抑制作用 定义 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使酶的活性降低。 ?竞争性抑制 ? 2. 反竞争性抑制 ? 3. 非竞争性抑制

?4.混合型抑制 ? 5.其他可逆抑制 ?1.部分抑制 ?2.底物抑制 ?3.产物抑制 ?1.部分抑制 ?1. ?2.底物抑制 ?3.产物抑制 ?产物抑制:产物对酶反应的抑制作用在生物体中较为常见,在细胞内,酶反应的产 物虽然不断被另外的酶作用,但S和P总是同时存在的,因此,考虑产物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竞争性抑制作用 ?反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混合型抑制 ?其他可逆抑制 ?第二节酶抑制剂的应用 ?一医学上的应用 ?二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三工业生产上应用 ?一医学上的应用 ?1.青霉素类药物 ?长期使用青霉素,细菌中产生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中的内酰胺环,使之成为 不杀菌的青霉酸酰。 ?对付办法:已合成了几个β-内酰胺酶的自杀底物,如:一种青霉素的亚砜衍生物, 能和抗性细菌的β-内酰胺酶结合使酶自杀,就可再用青霉素。 ?1.青霉素类药物 ?1.青霉素类药物 ?。 ?传统化学法生产β-内酰胺抗生素路线 图1.1 传统化学法生产β-内酰胺抗生素路线 Figure 1.1. An overview of the traditio nal, chemical synthesis of β-lactam antibiotics ?酶法生产β-内酰胺类抗生素路线图 图1.2 酶法生产β-内酰胺类抗生素路线图 Figure 1.2. The network of enzymatic modification of β-lactam antibiotics PGA for penecillin G acylase; 6-APA for 6-aminopenicillinic acid; 7-ADCA for 7- aminodeacetoxi-cephalospornic acid; 7-ACA for 7-aminocephalospornic acid ?青霉素G酰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合成与后加工 图1.3 青霉素G酰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合成与后加工 Fig. 1.3 Synthesis and maturation of penicillin G acylase in E. coli.:The pac gene from E. coli encodes a polypeptide precursor (preproPAC) which is composed of, in the direction of N-terminus to C-terminus, a signal peptide (S), α subunit (α), connecting peptide (C), and β subunit (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