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播学概论考试复习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考试复习知识点传播学概论传播:所谓传播,是⼈类运⽤符号经由媒介交换信息、传递感情、交流意义的社会活动.⼈类传播区别于动物传播1)这是⼀种社会活动2)这种活动运⽤符号和经由媒介进⾏3)是⼀种有意识的活动4)这种活动是为了社会协作⽽交流信息、交流感情、也能够交流信息和感情5)交流是在意义的⽣产活动中进⾏的,交流活动在⽣产着社会现实,维系社会的运⾏6)交流是⼀种⾏为,⼀种过程,⼀种系统。
传播技巧所谓传播技巧就是指传播者为了达到某种⽬的,在加⼯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所采⽤的各种策略、战术和⼿法。
⼈类传播的历史演进:(1)前语⾔传播时代(姿态传播)(2)⾔语传播时代(⾯对⾯交流的便利性)(3)⽂字传播时代(此后传播媒介演进⽇益加速)(4)印刷传播时代(⼤规模传播)(5)电⼦传播时代()(6)数字传播时代噪⾳:西⽅传播学界把阻碍、歪曲或⼲涉信息顺利传递的任何事物都称之为“噪⾳”。
出现在⽂字传播和印刷传播中,也可来⾃⼼理因素的⼲扰。
不仅来⾃通道,也来⾃信源或信宿本⾝。
从某个⾓度是有害的,但是起着某种制衡作⽤。
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传播过程中⽤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物,是传播者为表达意义采⽤或创造的形式和⼿段,如表情、语⾔、形式。
符号的特点:(符号=物质形式+意义)(1)符号是⼈类为了传播的需要⽽创造的;(2)符号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排列组合才能表达⼀定的意义,杂乱⽆章的的符号不能表达任何意义(3)任何符号作为表意形式的⼿段或形式,都不能独⽴存在,必须借助物质实体(即载体)⽽存在,否则就会转瞬即逝,如语⾔符号(⼝语)必须借助录⾳带才能保留,⽂字必须借助纸张、图像必须借助胶卷才能保留下来。
符号的分类传播学通常将符号分为语⾔符号和⾮语⾔符号(⼀)语⾔符号:可分为有声语⾔和⽆声语⾔1、有声语⾔(也叫⼝头语⾔)可分两种:对话和独⽩。
2、⽆声语⾔(书⾯语⾔)可分为书⾯对话(通信)和书⾯对⽩(⽂章)语⾔符号是⼈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不仅可以表达丰富的含义,⽽且可单独使⽤,其它的⾮语⾔符号必须借助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1.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是信息从一个源头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甚至是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化、技术等方式进行。
2.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对传播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传播理论有:(1)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
(2)传播过程理论:研究信息从源头到接收者的传播过程。
(3)传播行为理论:研究个体和群体的传播行为。
3.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
传播媒介有多种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传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4.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传播数据,研究传播现象和效果。
传播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观察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对象。
5.传播伦理:传播伦理强调在传播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和伦理原则。
传播伦理要求媒体和传播者遵守新闻道德准则,尊重受众权益,提供准确、公正、客观的信息。
6.传播效果评估:传播效果评估是对传播活动结果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传播效果的评估,可以了解传播活动的效果和影响,为改进传播策略提供依据。
7.媒介与社会变迁:媒介和社会变迁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媒介的发展和变革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社会的变迁也促进了媒介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传播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涉及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传播媒介等内容。
通过学习传播学概论,可以深入了解传播现象及其效果,为进行传播活动和媒介创作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一节传播的定义一、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分享信息(结果)。
——施拉姆: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
二、交流说传播是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
——J.霍本:传播是用言语交流思想。
三、影响说传播是传者对受者的影响行为(目的)。
——霍夫兰等:传播是指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外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沃伦.韦弗: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四、符号说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形式)。
——B.贝尔雷森:所谓传播,是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
传播: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产生相应的变化第二节传播的类型一、垂直性传播与水平性传播前者:纵向、轴状、自上而下后者:横向、网状、自左而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二、隐蔽性传播与显明性传播前者:传播目的是潜在的、不易觉察的,被巧妙地隐藏在内容和形式之中,接受者通过体味即可悟出传播者的意图。
后者:目的公开、明显,被突出安排在传播的过程之中,不回避传播的意图,并期望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反应。
三、四分法(五分法还包括了群体传播)1、人内传播即一个人的传播。
非社会传播。
它是个体头脑里的“主我”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相当于“思考”、“独处”。
如:沉思默想、自言自语、自我反省、内心矛盾斗争等。
特点:隐蔽性、内动性和短途性。
2、人际传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进行的传播。
其下限明确,上限模糊,只要没有组织参与其中,其性质不变。
特点:传受关系多熟悉,时有往来。
其中的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通常以单个面对面为主;信息交流性强,反馈直接、及时、集中。
可用于较短时间内改变他人态度和行为。
◆亲身传播对大众传播有重要影响。
在商品购买阶段:亲身口传的效率上升到90%,而媒体广告作用下降到10%。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图表题六、案例分析第一讲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资源、资本、信息(一)产生它诞生于20世纪40-50年代产生背景:①需求②行业③保障(详见笔记p1)美国人创立: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二)发展(1)早期阶段①20―30年代研究传播效果,“枪弹论”(行为主义理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1.所谓沟通,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际关系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智力的象征。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的特点:(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需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的五位创始人(1)拉斯威尔(1902一1977)美国著名政治家。
其主要观点是通信的“5W模式”和基于“5W”的直线通信模式。
1-5w模式即who-谁-传者研究、sayswhat-说什么-内容研究、inwhichchannel-经什么途径-通道研究、towhom-对谁说-受者研究、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效果研究。
虽然5W模型很简单,但它指出了传播的基本要素和传播研究的基本组成。
(2)勒温(或译为“卢因”)(1890―1947)列文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传播理论中“守门人”理论的创始人和群体动力学的导师。
“守门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勒温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理论原因。
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
“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
群体动力学:列文认为人类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人类也是如此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这观点暗示传播者,要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不仅要考虑受传者的个人特性,而且要考虑他所属的群体的特点和环境因素。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传播学概论是传媒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考前复习对于顺利通过考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做好考前复习准备。
一、概念基础1. 传播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对传播学的整体把握。
2. 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了解传播的基本模式,如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以及循环传播模式,并能够描述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
3. 传播媒介和技术:学习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如口头传播、书面传播、新媒体传播等,并了解各类传播媒介的应用和发展。
二、传播学理论与模型1. 传播学的理论:了解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如媒介效应理论、认知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等,并能够分析理论的内涵和应用。
2. 传播模型:学习传播模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如拉斯韦尔模型、SMCR模型等,理解不同的传播模型对于不同传播场景的适用性。
3. 传播科学方法论:了解传播科学的方法论,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方法的应用范畴和步骤。
三、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学习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如客观真实原则、隐私保护原则等,了解传媒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
2. 传播法律:了解与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新闻法、版权法、侵权法等,了解传媒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保护。
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学习设计、实施和分析传播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2. 传播实践案例:学习传播实践的案例,如公关活动、广告策划、媒体报道等,了解传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相关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名词解释1.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
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
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
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1.传播的概念:传播是信息、观念、价值等在社会中传递的过程,涉
及到传播者、媒介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媒介技术发展、社会学研究影响、多学科合作等多个阶段。
3.信息传播模式:线性传播模式、交互传播模式和文化传播模式是信
息传播的三种基本模式,分别强调了信息传播中的不同要素和互动方式。
4.传播理论:包括的传播理论有:传播效果理论、依附理论、社会认
知理论、框架理论、媒介依存理论等。
这些理论系统地解释了信息传播过
程中的不同方面。
5.传播研究方法:调查、实验、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是传播研究中
常用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从而深入了解特定
问题。
6.媒介与传播:媒介是传播的工具,通过不同类型的媒介(如电视、
广播、互联网等)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的增加。
7.传播的影响:传播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个体受到传播的
信息和观点的影响,而社会受到大众媒体的塑造和传播的文化的影响。
8.大众传播与新闻传播: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媒体向广大群众传播信息
和观点,而新闻传播则是大众传播中特定领域的传播,即新闻传媒的传播。
10.传播伦理:传播伦理要求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如保护隐私、真实报道等。
这些是传播学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对信息传播的本质、过程和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掌握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传播现象的观察和研究。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1.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现象和过程,研究人类如何创造、传播和接受信息的学科。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成立的传播学还是在20世纪初。
传播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传播暗示阶段(20世纪初),传播双方协商阶段(20世纪中叶),传播行为与效果研究阶段(20世纪后期至今)。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现象和过程,包括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传播活动和传播效果等。
4.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和传播研究方法等。
传播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如传播模型、传播过程和传播影响等;传播效果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态度变化、行为转变和社会变革等;传播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如何进行科学的传播研究,如调查、实验和观察等。
5.传播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传播学涵盖了多个分支学科,如传媒学、广告学、公关学、新闻学等。
传媒学主要研究传媒行业和传媒产品,如新闻报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广告学主要研究广告活动和广告效果,如广告创意、媒体选择和目标受众等;公关学主要研究公关活动和公关效果,如形象管理、舆情应对和社会责任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报道和新闻传播,如新闻价值、新闻伦理和新闻报道方式等。
6.传播学的应用领域:传播学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如政治传播、企业传播、社会传播和健康传播等。
政治传播主要指政治信息的传播和影响,如选举宣传、政府宣传和政策解读等;企业传播主要指企业形象的传播和管理,如品牌建设、危机公关和员工沟通等;社会传播主要指社会问题的传播和解决,如环境保护、扶贫宣传和性别平等等;健康传播主要指健康信息的传播和宣传,如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等。
7.传播学的发展趋势:传播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不断演变和发展。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一、传播学的定义和范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效果的学科,涉及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影响等各个方面。
二、传播学的历史1.印刷术的发明和电报的出现标志着传播学的起源。
2.传播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发展,以美国和英国为主要发展地区。
3.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播学经历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多个不同的传播学派别和理论。
三、传播过程模型1.马斯洛的传统线性模型:源头→编码→媒介→解码→接收者。
2.舆论导向模型:意见领袖/门户→传播渠道→公众。
3.交互模型:源头与接收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4.文化+符号-行动模型:传播过程中包含多个要素,如文化、符号和行动。
四、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1.信息传播与接收:涉及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和接收等环节。
2.意见领袖理论:指导性影响人群的关键人物。
3.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4.种族主义理论:在社会中存在的种族不平等与歧视现象。
5.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社会群体的成员如何建立和维持自我认同。
6.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传播。
7.传播伦理学: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五、传播学的应用方向1.媒体与传媒公司:如新闻机构、广告公司等。
2.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部门:帮助组织管理与公众的关系。
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利用传播手段进行宣传与信息传递。
4.教育与学术机构:培养传播学专业人才。
六、传播学的发展趋势1.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传播学的影响。
2.国际传播学的发展:关注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
3.传播学与社会变革:关注社会问题、公众参与和社会变革。
以上是对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的大致整理。
传播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因此以上内容只是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内容。
对于进一步学习传播学领域,推荐进一步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论文,深入学习和研究。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一)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1、媒介背景:(1)政治:①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
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②在战争时期,媒介对群众的发动、对士气的鼓舞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变得十分突出。
(2)经济:①媒介以其传播的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构成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美国的广告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其中的大多数业务由媒介承担。
②为各种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成为一种企业,为媒介资本家创造出丰厚的利润。
市场经济离不开媒介的协作,媒介也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滋养。
(3)社会: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①一方面,大量实用信息快速传播,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各种娱乐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促进社会繁荣。
②另一方面,媒介内容中的暴力、色情等严重影响着受众,特别是少年儿童,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学界给出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2、背景:(1)美国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自由得学术氛围以及雄厚的物质与技术力量的作用下,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方沃土,各地区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2)欧洲学者流亡美国,造成各种人文社会学科和领域的繁荣,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等,直接导致了传播学这个边缘学科的诞生(二)传播的类型1、符号角度:分为口语、文字、图像、实物等类型。
进一步划分为语言传播(包括口语、文字)和非语言传播(包括图像、实物)性质角度:人类、非人类、社会、非社会2、划分人类传播:••二分法: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以传播的技术、手段为着眼点。
(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而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即报刊、广播电视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及名词解释(30)1、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2、⼤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先进的传播技术和和产业化⼿段,以社会上⼀般⼤众为对象⽽进⾏的⼤规模的信息⽣产和传播活动。
3、信息——⼀切表述或反应事物内部或外部的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它普遍存在于⾃然界、⼈类社会以及⼈们的认识和思维的过程中。
4、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以信息为核⼼价值⽽得到发展的社会。
”5、信息沟——谓“信息沟”,就是⼈们在掌握信息⽅⾯存在的差距。
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们才有进⾏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语活动。
这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
6、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种基本要素。
7、所指——所指即是当能指这样的声⾳-形象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关系,在使⽤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的联想。
8、能指——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形象两部分构成9、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与⼈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和意义⽽相互作⽤和相互影响的过程10、主我——指个⼈的主体意识11、客我——指从周围观察到的他⼈对⾃⼰的态度、评价和期待。
12、内省——⽇常的、长期的⾃我反思,以完善个⼈的品德和⾏为为⽬的13、内省式思考——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的的⾃我反思14、镜中我——⼈的⾏为很⼤程度上取决于对⾃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形成的,他⼈对⾃⼰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我的⼀⾯“镜⼦”,个⼈透过这⾯镜⼦认识和把握⾃⼰。
15、集合⾏为——指得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的⾮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6、传播情境——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传播⾏为直接或间接产⽣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的场景,如时间、地点等;在⼴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为的参与⼈所处的集体、组织、制度、规范、语⾔、⽂化等较⼤的环境。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1、传播学起源: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尔⼠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个将单个或少数⼈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或更多⼈所共有的过程。
这⾥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直和社区⼀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偶然。
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传播产⽣于⼀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表述的内容和采⽤的姿态措辞等等,⽆不反映着各⾃的社会⾓⾊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类传播的⼀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的。
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为的发起⼈——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种传播——⽆论其参与者是个⼈、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为。
(4)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符号化即⼈们在进⾏传播之际,将⾃⼰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声、⽂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
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就不能成⽴,或传⽽不通,或导致误解。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1、“传播”的英文是: communicate(动词)communication (名词)。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2、“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1、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3、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2、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基本模式、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受众中心模式和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
其中基本模式又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和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模式与其所属的模式类别连起来:施拉姆模式:控制传播论过程,拉斯韦尔5W模式: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赖利夫妇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
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它涉及到信息的传递、接收、理解和反馈等多个方面,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传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传播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整理。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面对面的交谈、书信往来等。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直接性、灵活性和反馈及时等特点。
群体传播则是在群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传播,例如小组讨论、团队会议等。
它能够形成群体共识和群体规范。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常见的有企业内部的通知、公关活动等。
大众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力大等特点。
二、传播的模式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简化和抽象描述。
常见的传播模式有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等。
拉斯韦尔的“5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明确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
香农韦弗模式则引入了“噪音”的概念,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突出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表明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三、传播的功能传播具有多种功能,如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和娱乐等。
环境监测功能让我们能够了解周围的世界,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社会协调功能有助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共识,协调社会行动。
文化传承功能使前人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得以传递给后代,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娱乐功能则为人们提供了消遣和放松的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层面:跨国媒介促进了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分配和再销售;同时对国有媒介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扩大和深化服务。
政治层面:媒介对信息支配的主动权不断加强,对政治的影响也越来
越大。
文化层面:媒介全球化加强了世界人民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导致了不同价值观的传播。
2、如何避免负面功能扩大正面功能
(1从受众角度说,不要轻信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要认识到它是一种“虚拟环境”。多接触包括人际信息源在内各种媒介,在比较鉴别、思考中努力迫近事实的真相
(2从传播者角度说,要清醒地认识到媒介担负着引导社会、书写历史的重大责任,要慎之又慎地防止对环境作“歪曲”的反映。
(3从学者的角度看,则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科学研究,并以此贡献于社会,即切实地帮助大众传播媒介改进实际工作。
•(P16重点
(三各种传播及其比较
(1自我传播
属于非社会传播,是规模最小的一种传播方式。每个人都是一架集传送、接受、
储存、加工等功能于一身的信息处理器。这是一种以思考为核心的内向型自我
传播,构成一切外向型(人际、组织、大众传播的前提和基础。
(2人际传播(约哈里窗口学说P12
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它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把社会粘合成形,其
(二线性模式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
2、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
(一阐述媒介的全球化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A.定义:媒介全球化指的是一种对媒介经营活动进行全球性的而非只局限于本地范围的认识及活动过程,具体表现为媒介生产、销售和传播的全球化,以及媒介管理、法规和影响的全球化。
B.全球媒体的出现是其重要表现,全球媒体的主要特征:媒介经营和管理的跨国性和开放性;媒介经营地点的世界性;竞争激烈,高度集中,赢家通吃;媒介内容的商业化和娱乐化。
B.媒介集中包括两种类型:
横向集中:某一家媒介公司购买另一家媒介公司的主要股份,后者的产业与前者可能并不相关,这种水平式的集中是不同产业公司合并的结果。
总之,媒介全球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媒介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的全球化,同时也标志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迁。伴随着媒介的全球化,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发生着变化。
3、阐述媒介的集中化趋势以及有什么影响。
A.所谓媒介集中化就是通过接管、合并、联合,或者干脆吸收等方式,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集中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当今传媒业发展的主流特征。
使用的材料即信息。
它的规模扩大为至少两人以上,但下限明确,上限模糊。只要没有正式的组织
参与其中,参与者再多也还是人际传播。
(3组织传播
组织,通常是指正式的组织,即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
动的群体。
实际传播中,五种网络交叉、重叠,区别只是以何种类型为主。(P13-14五种
网络的图形及其比较
性质角度:人类、非人类、社会、非社会
2、划分人类传播:
•
•二分法: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以传播的技术、手段为着眼点。(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即报刊、广播电视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传播的范围、规模(即参加者的多少、空间的大小为着眼点。
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美国的广告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其中的大
多数业务由媒介承担。
②为各种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成为一种企业,为媒介资本家创造出
丰厚的利润。市场经济离不开媒介的协作,媒介也离不开市场经济的
滋养。
(3社会: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①一方面,大量实用信息快速传播,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各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
(一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
1、媒介背景:
(1政治:①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
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②在战争时期,媒介对群众的发动、对士气的鼓舞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变得十分突出。
(2经济:①媒介以其传播的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构成社会化大生产过程
传播的类型(P16详细看
(5各类传播的特点(P18表格
第二章
(一1、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正功能:(1授予地位。无论个人、组织、事件,一旦上报或登台,即名扬天下。
(2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凡违背社会规范、且坚持不改的越轨行为,一旦被媒介曝光,就可望迅速、有效地得到制止。
负功能:(3麻醉精神。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了现代人的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却还沾沾自喜地误以为参与者社会实践过程。
C.媒介全球化发展原因: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信息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时许多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跨国公司、贸易和投资的增长,扩大了对媒介和其他通讯服务的需要;许多传统的机构障碍和禁止媒介跨国的障碍正在消减;媒介技术的进步大大刺激了传播全球化的趋势,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对媒介全球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4大众传播
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方式。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互联网兴起,遭受质疑,非职业化的个人通过上网也有这种可能性
大众传播的优点和缺点
快——传播速度快;广——传播范围广;多——传播信息数量多;好——传播的信息质量好。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
纷至沓来。
(2欧洲学者流亡美国,造成各种人文社会学科和领域的繁荣,如新闻学、社会
学、心理学、“三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等,直接
导致了传播学这个边缘学科的诞生
(二传播的类型
1、符号角度:分为口语、文字、图像、实物等类型。进一步划分为语言传播(包括口
语、文字和非语言传播(包括图像、实物
种娱乐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促进
社会繁荣。
②另一方面,媒介内容中的暴力、色情等严重影响着受众,特别是少年
儿童,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学界给出正确认识和解
决问题的方案。
2、背景:
(1美国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自由得学术氛围以及雄厚的物质与技术力量的
作用下,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方沃土,各地区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