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与临床意义
检验科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检验科检测项目临床意义引言在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是一个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
它通过检测患者体液或组织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检验科检测项目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检验科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 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一项常见的检验科检测项目,它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样本来评估其整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验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的测量可以评估患者是否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
对临床上怀疑贫血的患者,血红蛋白检测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当患者体内存在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计数往往升高,这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部位。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患者的止血功能。
当患者体内出现出血倾向时,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这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一些隐性的止血障碍。
血常规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生诊断血液疾病、感染和炎症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 生化检验生化检验是一项用于评估患者体内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项目。
它可以提供有关患者器官功能、代谢状态和营养状况的信息。
•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肝脏的功能状态,对于诊断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肾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肾脏的滤过功能和代谢排泄功能。
对于诊断肾炎、肾功能衰竭等肾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脂检测: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血脂代谢状态,对于预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结果常常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意义
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意义发布时间:2021-04-08T15:23:20.10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作者:岳敏[导读] 通过测定微生物指标,判断食品在加工环境和食品原料及其在加工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以及生长的情况,岳敏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636600通过测定微生物指标,判断食品在加工环境和食品原料及其在加工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以及生长的情况,为食品环境卫生管理和食品生产管理以及某些传染病的防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就是根据食品卫生的要求,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对不同食品所提出的与食品有关的具体指标要求。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1.微生物概述通常来说微生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分布广、种类多;(2)适应性强,很容易变异;(3)体积小,面积大;(4)新陈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
从分类来看,微生物可以分为非细胞形态和细胞形态两种,前者主要有病毒,后者主要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2.菌种保存、复状以及管理2.1保存原则要挑选特征典型的纯菌菌落;确定保存的合适菌体形态,凡是能够产生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都用孢子或者芽孢保存;选择最适宜的保存方法进行保存;定期对保存的菌种进行检查。
2.2保存方法主要如下:(1)琼脂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经常使用的菌种的典型菌落接种在斜面,某些特殊菌种可用液体培养基,按照规定的温度和实践培养,在充分生长后,把培养好的新鲜菌种用牛皮纸包好,为减缓培养基的水分蒸发,延长保存时间,可以将菌种保藏管的棉花塞换成橡胶塞,放在4℃左右的冰箱中保藏,每隔2-3个月就移种一次,继续进行保藏。
如果用半固体高层培养基穿刺培养,一般可保藏半年至一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比较简便,易于推广,一般不需要另外选择保藏用培养基,对大多数微生物都适用;(2)液体石蜡保存法。
该方法用石蜡将培养物与空气隔绝,以降低菌种的生理变化水平,并可以防止水分蒸发,从而延长菌种的保藏期。
检验科项目及临床意义列表
cTnI
250306009
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在心肌损伤后升高幅度大,且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因此cTnI对AMI的诊断价值优于CK、CK-MB。
单项
降钙素原
PCT
250310054
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
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碱性磷酸酶测定
ALP
250305011
增高见于肝胆疾病、骨胳疾病,可作为佝偻病疗效的指标.
总蛋白测定
TP
250301001
增高见于脱水和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降低见于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
白蛋白测定
ALB
250301002
总胆汁酸测定
TBA
250305005
其测定值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
肝素抗凝或促凝全血2ml
金标试纸法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
HCV
25040301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
HBsAg
250403005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
HBsAb
250403005
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
HBeAg
250403006
乙型肝炎e抗体测定
HBeAb
250403007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测定
HBcAb
250403009
乳酸脱氢酶测定
LDH
250306005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2-24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达峰值,一般为正常的5-6倍,最高可达10倍以上,可持续10天左右。
α-羟基丁酸脱氢酶
HBDH
250306007
活性与乳酸脱氢酶的一种同工酶相当。可反应心肌损害,普通的肌肉损害,红细胞破损。
药品微生物检测项目
药品微生物检测项目
微生物检测分为染菌量检测和控制菌检测,其中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细菌数检测:细菌数测定是衡量药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真菌数检测:包括霉菌、酵母菌数检测。
细菌、真菌数测定是对染菌量检测,是检测单位质量、体积或面积(g、ml或10cm²)的药品中所污染活菌数量。
其测定结果可用于判断药品被污染的程度,用于评价药品卫生质量。
-控制菌检测:非规定灭菌制剂不但要控制微生物的数量,同时不允许含有致病菌。
此外,无菌检查、微生物无限度检查、细菌内毒素、热原质检查也是药品微生物检测的重要项目。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微生物检验项目是指通过实验方法对临床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检测,以确定感染菌种和确定感染性病原体的体内负荷,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不同的微生物检验项目对于不同的感染病原体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细菌培养及鉴定:细菌培养及鉴定是最常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之一、通过将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伤口渗出液等)接种在富营养培养基上,可以使潜在的致病菌繁殖形成典型的菌落,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细菌培养及鉴定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细菌感染,制定个体化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2.真菌培养及鉴定:真菌感染在临床中日益增多,常见的如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
真菌培养及鉴定通过将临床样本(如分泌物、皮肤划痕等)接种在富含真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上,使潜在的真菌繁殖形成典型的菌落,通过镜检、生化反应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菌的种类。
真菌培养及鉴定对于真菌感染的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真菌感染往往较细菌感染难以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3.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是通过PCR等方法直接检测病毒RNA或DNA的存在。
常见的病毒检测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流感病毒等。
病毒核酸检测可快速准确地检测感染病毒的存在,监测病毒的体内负荷,并确定病毒变异及耐药性,对指导治疗、预后判断及高危人群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4.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通过将分离的致病菌接种在含有各种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判断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结果可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制定,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微生物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在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形成,提高治疗成功率。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二十九章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 考点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脑脊液、痰、尿液、粪便、性传播疾病、创伤)(1)常见病原菌(2)标本采集及运送(3)检验方法(4)临床意义一、临床标本细菌检验的基本程序二、血液感染◆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菌血症是指在血液中可检测到细菌,包括一过性和持续性在血中存在。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一)常见病原菌(二)标本采集1.采血时间和频率◆病人发热初期或高峰期采集,或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
但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不少于三次。
2.采血量◆一般为静脉采血,成人采血量10~20ml,儿童3~5ml,婴儿1~2ml。
3.床边直接注入血液培养基,否则用SPS抗凝剂送检,不得用EDTA,枸橼酸钠抗凝。
4.检查血管内导管有无细菌污染,可无菌操作,剪下导管5cm远侧段,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三)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1.培养基的选择◆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时选用相应的血培养瓶,如需氧+厌氧,需氧+高渗等。
2.分离和鉴定当观察有细菌生长时或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应及时作如下检验:◆(1)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及时与临床联系;◆(2)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厌氧血平板或其他特殊培养基等分离培养纯菌再进行鉴定;◆(3)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及时报告临床作治疗参考。
(四)报告方式阴性结果:◆7d报告无细菌生长。
◆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厌氧菌血症、真菌血症时,血培养至少连续培养2~3周,仍无细菌生长者可报告为阴性。
阳性结果——三级报告方式:◆第一级报告告知标本已出现阳性并报告直接细菌涂片结果,同时做初步药敏试验;◆第二级是报告初步药敏结果,同时做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第三级报告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五)临床意义◆葡萄球菌菌血症常由疖、痈、脓肿及烧伤创面等原发感染灶继发,也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临床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工具,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
临床意义与解释主要指的是临床检验结果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和利用这些结果进行临床判断。
下面将以常见的血常规、生化指标、病原学检验和免疫学检验为例,对其临床意义与解释进行介绍。
一、血常规血常规是评估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中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反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内的氧运输蛋白,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
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表示贫血,而高血红蛋白可能提示脱水或失代偿性心脏病。
红细胞计数(RBC)是评估红细胞的数量。
如果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
如果红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脱水或肾脏疾病。
白细胞计数(WBC)是评估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异常。
白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
血小板计数(PLT)是评估血小板数量的指标。
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倾向,高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二、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是评估患者机体内脏器功能的重要指标。
其中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反映内脏器官的健康状态。
肝功能指标包括转氨酶、总胆红素、球蛋白、白蛋白等。
转氨酶是评估肝细胞损伤的指标,高水平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或肝炎。
总胆红素高水平可能表示胆道梗阻或肝功能异常。
球蛋白和白蛋白比例异常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异常。
肾功能指标包括尿酸、肌酐、尿素氮等。
肌酐和尿素氮高水平可能表示肾功能不全。
尿酸高水平可能表示痛风或肾结石。
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
高血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或糖代谢紊乱。
血脂是评估脂代谢的指标。
高血脂可能表示高血脂症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电解质是评估细胞内外电化学平衡的指标。
电解质失衡可能引起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
三、病原学检验病原学检验是检测致病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微生物标本临床意义
微生物标本临床意义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一、呼吸道标本1、常见病原菌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常居的细菌群,下呼吸道是无菌的,但下呼吸道分泌物经上呼吸道排出时通常受到正常菌群的污染,故从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上呼吸道的正常细菌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由该细菌引起的感染。
上呼吸道的常居菌主要有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微球菌与口腔厌氧菌等,低齡儿童的咽部还可携带肺炎链球菌或嗜血杆菌。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因感染部位而有所差异。
咽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群链球菌:喉炎的病原菌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中耳炎常见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口腔厌氧菌:游泳后中耳炎的病原菌通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卡他莫拉菌、化脓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嗜肺军团菌、诺卡菌、多杀巴斯德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社区获得性、进行性、坏死性肺部病变。
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于呼吸道插管患者,病原菌大多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孢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不动杆菌等)。
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黏液型铜绿假单孢菌。
粒细胞减少患者不仅对细菌感染而且对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丝状真菌、肺孢子菌及诺卡菌是器官移植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激素的患者容易受到侵袭性真菌感染。
2、涂片检查痰液标本质量筛查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可以接收进行细菌培养标本的条件是:①痰液标本:平均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数<10个;②气管吸出痰液:平均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数<10个或20个油镜视野至少能见1个细菌;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鳞状上皮细胞数<细胞数的1%。
病原微生物检查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
病原微生物检查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病原微生物检查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病原微生物检查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专家共识专家共识))河南省医师协会河南省医师协会呼吸呼吸呼吸医师分会医师分会抗菌药物滥用与病原微生物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耐药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人数已占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左右。
无指征用药与盲目的“经验性用药”随处可见,问题十分严重。
为此,卫生部、河南省卫生厅均出台了大量有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文件,并积极组织了相关检查,有效地遏制了滥用抗菌药物的势头。
但是没有微生物检查能否使用抗菌药物?做了微生物检查是否必须按照检查结果用药?如何协调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诊疗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困惑着众多的医务人员。
因此河南省医师协会呼吸专业工作委员会,受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与河南省医师协会的委托,组织我省有关专家制定出本指导意见,供省内医务界参照执行。
一、临床医师应重视并积极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查临床医师应重视并积极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查1.1重要性感染性疾病必然有特定的病原体,确定病原微生物对临床诊断与正确治疗至关重要。
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提高检出率,可以明显缩短疗程、减少病死率、降低医疗费用,是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同时也是临床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的依据,临床医生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查。
1.2专家建议尽可能在患者未用抗菌药物之前留取标本(见附件)。
首次检查时,一般痰标本需连续送检3次或以上,尿培养连续2次或以上,血培养连续3次或以上。
如需腰穿、骨穿、胸穿、腹穿或病灶穿刺等检查时,应尽量做病原微生物检查。
二、规范病原微生物检测规范病原微生物检测2.1 建立微生物检测分级报告制度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目的就是协助临床医生确定病原体并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为了让临床医生尽早了解病原学检验情况,应建立微生物检验分级报告制度,即首先报告涂片染色结果及标本是否合格,再依次报告培养、鉴定或药敏结果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初筛及确认结果。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一、痰培养1.英文或缩写:Bacterial Culture of Sputum2.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患者清晨起床,用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咳深部第一口浓痰置无菌容器中尽快送检。
痰量极少者可用45℃ 10%氯化钠雾化吸入导痰。
对咳嗽乏力或昏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腔抵达气管腔内吸引痰液。
或用纤维支气管刷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
双侧肺部感染伴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可用吸痰管经人工气道估插至肺支气管水平吸引痰液。
对重症、难治、或伴免疫抑制、或疑似厌氧菌引起的医院内肺部感染可采用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TTA)、经胸壁穿刺肺吸引(LA)、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作防污染双套管毛刷(PSB)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无口咽部菌群污染的痰液,进行精确的感染病原学诊断。
小儿取痰可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深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岢喷出肺部和气管分泌物,粘在棉拭子上,取出检查。
厌氧菌培养通过气管穿刺取痰液,采集后立即排出空气,插入无菌的橡皮塞送检。
痰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室温下延搁数小时,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呈过度生长,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检出率则明显下降。
3.检测及报告时间:每天检测,3 天报告结果。
4.正常参考值:正常人只有正常菌群生长,且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5.临床意义: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中毒性肺炎等多为肺炎链球菌引起。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耐药性金葡菌引起的肺炎有所增加,肺炎克雷伯菌、化脓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则有所减少,少数肺炎也可由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
新儿肺炎产前或产时感染者以病毒、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而产后感染者则以金黄色葡萄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为多见。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一般认为,病毒感染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因而招致“条件致病菌”,主要是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继发感染。
微生物标本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一、呼吸道标本1、常见病原菌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常居的细菌群,下呼吸道是无菌的,但下呼吸道分泌物经上呼吸道排出时通常受到正常菌群的污染,故从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上呼吸道的正常细菌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由该细菌引起的感染。
上呼吸道的常居菌主要有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微球菌与口腔厌氧菌等,低齡儿童的咽部还可携带肺炎链球菌或嗜血杆菌。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因感染部位而有所差异。
咽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群链球菌:喉炎的病原菌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中耳炎常见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口腔厌氧菌:游泳后中耳炎的病原菌通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卡他莫拉菌、化脓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嗜肺军团菌、诺卡菌、多杀巴斯德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社区获得性、进行性、坏死性肺部病变。
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于呼吸道插管患者,病原菌大多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孢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不动杆菌等)。
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黏液型铜绿假单孢菌。
粒细胞减少患者不仅对细菌感染而且对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丝状真菌、肺孢子菌及诺卡菌是器官移植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激素的患者容易受到侵袭性真菌感染。
2、涂片检查痰液标本质量筛查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可以接收进行细菌培养标本的条件是:①痰液标本:平均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数<10个;②气管吸出痰液:平均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数<10个或20个油镜视野至少能见1个细菌;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鳞状上皮细胞数<细胞数的1%。
学会解读检验报告:如何理解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和意义
学会解读检验报告:如何理解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和意义微生物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技术,它能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
然而,很多人可能对如何正确解读微生物检验报告感到困惑。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检验的类型、结果解读以及其意义。
1微生物检验的类型微生物检验是医学实验室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关乎着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患者的康复。
通过各种类型的微生物检验,医生可以准确地识别出导致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并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这些检测项目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想了解微生物检验结果及其意义,首先要了解微生物检验有哪些类别,从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现状来看,微生物检验包括以下几类:(1)细菌检测细菌是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根源,如肺炎、肠胃炎、败血症等。
通过细菌检测,医生可以识别导致感染的细菌种类,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细菌鉴定可根据细菌形态学特点、培养特性和生长特征、生化试验以及自动化检验系统等检测。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鉴定出细菌种类,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2)真菌检测真菌检测在微生物检验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如老年人、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或糖尿病患者。
真菌感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
通过真菌检测,医生可以诊断出感染的真菌种类,并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3)衣支原体和支原体检测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测是医学上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它们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感染病症。
衣原体是一种微生物,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可能会导致尿道感染、宫颈炎等病症。
这些病症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分泌物等。
通过衣原体检测,医生可以确定感染的存在,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支原体也是一种微生物,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和生殖道支原体。
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
• 化脓性感染 :咽炎、脓皮病、丹毒、 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链球菌毒性 休克综合症、产褥热、淋巴管炎、肺炎 等各种组织系统的感染
• 毒素性疾病:猩红热 • 非化脓性感染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
肾炎,亦属于超敏反应
16
2.B群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新生儿肺炎、 败血症和脑膜炎
猪肠球菌(E.porcinus)
鼠肠球菌(E.ratti)
驴肠球菌(E.asini)
盲肠肠球菌(E.cecorum)
硫磺肠球菌(E.sulfureus)
哥伦比亚肠球菌(E.columbae)
临床意义
• 尿路感染:多见,与尿路器械操作、留置 导尿、尿路生理结构异常有关
• 菌血症:严重基础疾患、免疫功能低下者 。老人和瓣膜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病变的患 者
9
MRS耐药特征
• 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的复合剂 • 碳青霉烯类 • 氨曲南 • 大部分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也表
现为高水平耐药
结果分析(MRSA)
我国不同省市区MRSA发生率比较
各国MRSA发生率比较
MRS的治疗
• 治疗困难 • 旧药
–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利福平 或庆大霉 素
2.莫拉菌属(Moraxella): 卡他莫拉菌(M.catarrhalis)
尿道口、龟头红肿,尿道口黄白色 脓性分泌物流出(淋病)
摘自hivcn
病原学检查要点
1.标本采集 • 脑膜炎奈瑟菌:脑脊液、关节液、血液、瘀
点穿刺液等 • 淋病奈瑟菌:阴道、宫颈口、尿道分泌物等 • 卡他莫拉菌:采集痰标本或支气管灌洗液 2.标本直接检查:立即涂片,革兰染色,见中
临床检验危急值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PaCO2决定水平临床意义
35mmHg:低于此值而PH>7.5,提示为呼吸性碱 中毒。
45mmHg:高于此值且PH<7.35,表明为呼吸性 酸中毒。
50mmHg:高于此值,表明换气衰竭,应予以合 适的治疗。
70mmHg:高于此值,尤其是急性升高,多可引 起昏迷。
血气分析—酸碱度(PH)
参考值
7.35~7.45 35~45 80~100 21.4~27.3 3.5~5.5 135~145 98~108 3.61~6.11 1.7~8.3 35~80 2.2~2.9 24~194 0-24
0~40 0~200 120~160 4.0~10.0 100~300
11~14
低值 7.2 20 40 15 3 120 80 2.8
一类传染病的病原体,血液、脑脊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中 发现病原微生物时,Rh(D)阴性时均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 Rh(D)阴性血属于少见血型,及时报告便于血库及时与血站 联系提前预约备血。
我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实验项目
名称 酸碱度 CO2分压 氧分压 碳酸氢根 钾
符号 pH PCO2 PO2 HCO-3 K+
血浆
全血
血清
常见的危急值检验项目
血细胞分析 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蛋白含量等
凝血试验 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血气分析 包括:酸碱测定、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
根等
常见的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 如:血电解质、血葡萄糖、肝肾功能、血淀
粉酶等
微生物检验 如:血培养、尿中段培养、痰培养、药物敏
参考值:20~40秒
微生物检验报告内容10项
微生物检验报告内容10项引言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微生物检验报告是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生成的,记录了样品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可能对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常见内容,包括检验目的、样品信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
1. 检验目的检验目的是指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原因和目标。
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检验报告可能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监测环境的微生物污染水平。
- 检测食品、饮用水和药品等样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 评估医院或实验室中的卫生状况,以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 检验土壤或水样品中的微生物,以评估环境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健康情况。
2. 样品信息样品信息包括样品的标识、来源、采样日期、采样地点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检验人员对样品进行识别和分析,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在微生物检验报告中,样品信息应当清晰明确,并与样品的标签相对应。
3.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是指实验室进行微生物检验时所采用的技术和流程。
不同的检验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 培养法:将样品接种在培养基上,以培养和筛选出不同的微生物种类。
- PCR法:通过扩增目标DNA片段,快速检测和鉴定微生物。
- 红外光谱法:利用红外线光谱技术,分析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在微生物检验报告中,检验方法的描述应当详细准确,以便读者了解实验室的操作步骤和分析流程。
4. 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微生物检验报告的核心内容。
检验人员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计数。
报告中会列出检测到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相应的参考值。
一般来说,高于参考值的微生物数量可能表示样品存在微生物污染。
5. 判断与结论根据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检测结果,报告中会进行判断和结论。
判断与结论根据检验目的和参考标准进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遗传、生态等方面的基本规律。
在临床检验中,微生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对微生物的检测可以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的检测项目及其解读。
一、培养和鉴定1.细菌培养和鉴定细菌培养和鉴定是微生物学常见的一项检测项目。
通过对病原体细菌的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致病菌的种类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检验者需要取得适量的临床标本,如胸水、尿液、血液等,并进行相应的培养试验,最终通过鉴定技术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及其抗生素敏感性。
2.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培养和鉴定也是微生物学中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
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些真菌对人体造成感染。
在真菌培养和鉴定中,检验者同样需要获取合适的临床标本,并经过一系列培养和鉴定试验,最终确定致病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
二、微生物快速检测1.微生物快速培养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快速培养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检验。
相比传统的培养方法,快速培养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细菌或真菌的培养结果,从而提高了疾病的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常见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包括PCR、MALDI-TOF等。
2.微生物RNA检测微生物RNA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菌或真菌RNA分子来确定病原微生物种类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帮助医生迅速确定病原微生物,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在一些特殊感染疾病的诊断中,微生物RNA检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药敏试验1.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一种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方法。
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合理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明确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耐药检测除了敏感性检测,耐药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多,耐药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11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概述临床检验是指医学实验室通过对人体组织、体液中特定物质或器官功能的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验项目包括血液学、免疫学、生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多个方面,这些检验项目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血液学检验项目血常规血常规是指对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并检测其形态与功能的检验项目。
其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血常规可以反映疾病的类型、程度及病情变化情况,对于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是指对血液中凝血相关蛋白以及凝血酶的适当性、数量、功能等方面的检测。
凝血功能检查主要用于了解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预测手术出血、消化道出血、月经周期不规律以及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相关疾病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检测电解质是指身体内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如钠、钾、镁、氯等。
电解质的合适浓度和组成对于身体的正常细胞功能维持和生理机制的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解质检测可以反映人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状况,对于肾脏功能损害、心衰、消化道出血等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规劝情况。
生化学检验项目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一类检测肝脏细胞损伤程度和肝功能状况的检验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
肝功能的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它可以预测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程度和发展趋势,对于肝炎、肝脂肪变性、药物性肝损伤等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评估都具有重要作用。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是对血液和尿液中的肾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的检验项目。
其包括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
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检测的许多病例中,均证实辽一点,现报告如下:1.甲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及带病毒者,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及食具经口传染。
甲型肝炎抗原为27mμm大小的病毒颗粒可采用ELISA法从患者粪便中测得。
抗甲肝病毒抗体常出现于患者早期血清中,通常也是采用ELISA法检测。
1.1正常参考值阴性。
1.2临床意义ELISA检出粪便中甲型肝炎抗原的时间比免疫电镜早2天,在疾病恢复期,当电镜仍为阳性时,ELISA提早两天转为阴性。
采用粪便悬液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抗-HAV IgM抗体时,ELISA滴度比免疫粘附血凝试验高2~10倍。
早期单份血清抗-HAV IgM抗体ELISA效价显著升高,或双份血清抗-HAV抗体效价递增者即可确诊。
正常人为阴性,S<2.1N,阳性S≥2.1N。
2.乙型肝炎三种抗原、抗体系统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现能分别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抗-HBs、抗-HBe和抗-HBc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属于嗜肝病毒族,具有独特的基因结构。
HBV 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感染人类最小的DNA病毒。
电镜下乙肝患者血清中可发现三种形态的病毒颗粒,即直径为42nm的Dane颗粒;直径22nm的圆形颗粒,以及直径22nm,长度为50~230nm不等的管形颗粒;以球形颗粒含量最高,Dane颗粒最少。
Dane颗粒即完整的病毒颗粒,有双层脂蛋白外膜包裹核心。
核心由核壳蛋白包裹双链DNA分子。
球形和管形颗粒则只含病毒外壳蛋白,无病毒核心成分。
Dane颗粒是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其外壳部分称 HBsAg;核心部分称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由众多小球形颗粒集合而成,只含表面抗原,不具有感染性的核心部分,故能诱发对乙型肝炎感染有保护作用的抗表面抗原的抗体(Anti-HBs),核心抗原能产生抗核心抗原的抗体(Anti-HBc),此种抗体可存在于体内多年,检出此抗体,提示病毒尚在复制或曾受感染而已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项目与临床意义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
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
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
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
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
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
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
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
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尿液的细菌学培养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培养阴性并不能否定泌尿道感染,一般应注意病程、采样的时机、方法以及其它原因的影响。
尿道口的消毒是中段尿细菌培养的关键步骤,是引起假阳性的最主要因素,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要注意排除留样污染,如果检出菌的数量大于10万CFU/ml,则基本可认为是病原菌。
4、痰液和咽拭子标本的培养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对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对无法咳痰的患者,用咳嗽后的咽拭子做培养检查,仍是发现致病菌的主要依据。
人体口腔、鼻咽部等上呼吸道内存在有大量的正常菌群,故痰液标本的收集易受到这些部位细菌的污染,尤以慢性呼吸道感染多见,这直接干扰细菌培养的结果。
另外患者接受某些药物的治疗,使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这样也可影响阳性检出率。
因此在分析结果时,应密切结合临床。
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时,最好直接自支气管抽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常采取半定量计数,如果检出菌的量大于正常菌群的量,可基本认为系病原菌。
5、粪便标本的培养肠道中细菌种类受食物的影响,除人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外,其余的人肠道内均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一般不致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TEC、EAEC、EPEC、EIEC、EHEC等)、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假丝酵母菌、艰难梭菌、结核分枝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弯曲菌等是肠道的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可引起婴幼儿腹泻。
6、无菌体液标本的培养(1)胸水胸水最常见的污染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草绿色链球菌或类白喉棒状杆菌等。
漏出性胸水一般是无菌的,但应注意防止采样污染。
肺外伤或肺破裂引起的血胸,常常受到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和某些革兰阴性杆菌等细菌侵袭而引起胸膜炎。
原发性胸膜炎多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也可引起原发性胸膜炎。
继发性胸膜炎常为肺炎、肺结核、肺脓肿或坏疽的合并症。
细菌学检查对临床诊断颇有价值。
(2)心包液正常人的心包液量少而无菌,而渗出性心包液则系感染所致。
对于急性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最常继发于风湿热或继发于猩红热、败血症、牙龈的感染病灶、肺炎、脓胸、外伤或结核性胸膜炎、纵隔淋巴结炎、隔下脓疡向心包穿破蔓延。
常见的细菌性感染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慢性心包炎最常见者为结核。
(3)关节液关节囊内发生炎性渗出现象可能与淋病奈瑟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感染有关。
病原学诊断可由关节囊穿刺液培养获得证实。
其他部分的体液有无细菌存在以及存在何种细菌,应视其发生原因而定,并需通过细菌学检查而确诊。
7、生殖道标本的培养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学检查对性病诊断和其它细菌感染颇有价值。
正常人的内生殖器是无菌的,而外生殖器和男性尿道口、女性阴道口存在着大量细菌。
尿道口常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抗酸杆菌等,阴道口常见有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类白喉杆菌等。
由于生殖器官正常菌群的存在常使细菌学诊断复杂化。
因此对阴道、尿道、前列腺和子宫颈分泌物等标本的采集应特别注意生殖道外部情况,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尿道粘膜卡他性炎症,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直接传染,也可被细菌污染物间接传染。
该菌主要侵犯粘膜,尤其对前尿道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和后尿道的粘膜移行上皮有很强的亲和力,故常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
男性感染者可发展为前列腺炎、附睾炎,女性可引起前庭大腺炎、盆腔炎和阴道感染。
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可快速报告,但对于女性病例诊断不能单凭涂片检查,而必须进行培养才可确诊。
8、厌氧菌培养(1)由厌氧菌引起的人类感染在所有感染性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些部位的感染如脑脓肿、牙周脓肿、盆腔脓肿等80%以上是由厌氧菌引起的,其中一部分是由厌氧菌单独感染,大部分则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2)厌氧菌大多感染密闭无氧的组织,故下列标本无送检价值: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痰和气管抽取物、胃和肠道内容物、肛门拭子、皮肤和黏膜分泌物、阴道或子宫拭子、褥疮溃疡分泌物等。
9、真菌培养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假丝酵母菌在人体的口腔、肠道、阴道及皮肤上均可分离出,住院患者的上述标本中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可达10~20%。
真菌感染常发生在基础代谢差的患者,如大量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广谱抗生素应用者,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甚至可致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对痰液、粪便等有正常菌群生长的部位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应看数量多少决定治疗的必要性。
1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测MRS 是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的简称,其耐药本质多由mecA基因介导产生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PBP2a , 导致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而呈现耐药。
MRS阳性菌株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均无临床疗效。
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ESBLS是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的简称,由质粒编码产生,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其它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上可能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单环类抗生素。
目前实验室主要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四种细菌。
产ESBLS细菌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药物治疗时无临床疗效。
12、HLAR(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的检测HLAR是high-level aminoglycoside resistance 的简称,对于肠球菌治疗而言,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克林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无临床疗效,临床应避免使用。
但对严重威胁生命的肠球菌感染,如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在采用青霉素类或万古霉素(或****拉宁)进行治疗时,对于非HLAR的肠球菌加用庆大霉素或链霉素,常可获得协同作用。
13、AmpC酶的推断AmpC酶属于Ambler C类或BushⅠ型β-内酰胺酶,由染色体介导产生,亦可由质粒介导产生,主要由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摩根摩根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产生。
AmpC酶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第一、二、三代头胞菌素和头霉素类抗菌素,高水平AmpC酶产生有两种机制:①在诱导剂存在时暂时高水平产生,当诱导剂不存在时,酶产量随之下降。
三代头胞菌素、棒酸、头胞西丁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该酶的强诱导剂。
当使用三代头胞菌素治疗上述细菌引起的感染时,开始几天治疗奏效,而随后发生耐药时,应高度怀疑高产诱导型AmpC酶细菌的感染。
②染色体上控制酶表达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AmpC酶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
CLSI尚未提供可靠而简便的AmpC酶检测方法,临床可从体外药敏试验耐药表型进行初步推断,如果感染菌对第一、二、三代头胞菌素、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和头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四代头胞菌素敏感的可高度提示产AmpC酶,产AmpC酶感染菌的治疗首选四代头胞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微生物检验项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