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傅永刚)感知觉与社会知觉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 6.根据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 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等四大类。
• 7.根据价值的作用时期的不同,情感可分为追朔情感、 现实情感和期望情感。
• 8.根据价值的动态变化的特点,可分为确定性情感、 概率性情感。
二、情感的分类
•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 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
• 2.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 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
• 3.根据价值的主导变量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欲 望、情绪与感情。
• 4.根据价值主体的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个 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
二、情感的分类
包括对人和社会群体以及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关
系的知觉。社会知觉的特点是人们对人的感知并非仅
仅停留在外表映象上,而且要进一步推知他的兴趣、
信念、动机等,因此这个过程已不限于知觉的过程,
而是包括思维、推理、判断等整个认知过程,所以也
被称为社会认知。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 对人的知觉
对人的知觉是指通过对他人的形态和行为等外部特征的知觉, 了解其动机、感情、意图等心理现象。
•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 的理论,也被称作“认知理论”,是通过改变 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知来改变和调整人的 行为的理论。
五、归因理论
性情归因 情境归因
内部归因 外部归因
第二节 情感与行为
一、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喜怒哀乐 等主观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常用 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 情。
• 9.根据价值的层次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温饱类、安全 与健康类、人尊与自尊类和自我实现类情感四大类。
组织行为学(傅永刚) 第2章 感知觉与社会知觉
价 值 观
工具价值观: 工具价值观 个体更喜欢的行为模式或实现终极价值 观的手段。 观的手段。
组织行为学2011
公司经营者、工会成员和社区工作者的价值观排列 公司经营者、
公司经营者 终极 工具 1. 2. 3. 4. 诚实 负责 能干 雄心 勃勃 5. 独立
工会成员 终极 1. 家庭 安全 2. 自由 3. 快乐 4. 自尊 5. 成熟 的爱 工具 1. 负责 2. 诚实 3. 使人鼓 舞 4. 独立 5. 能干
学习的概念
学习
学 习
通过练习而发生的行为改变或改变的潜能, 通过练习而发生的行为改变或改变的潜能,是一个新的 行为模式形成的过程。 行为模式形成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2011
关于学习的定义
学习包含着变化。 学习包含着变化。 这种变化应该是相对持久的。 这种变化应该是相对持久的。暂时的变化可能仅仅是 反射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反射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组织行为学2011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 知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 的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认识
感 知
感知是个体通过感官对自己所处环境进行认识和评价 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2011
感觉
感 觉
组织行为学2011
感觉的种类
– 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 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推动并 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 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
价 值 观
价值观的来源
– 遗传 – 民族文化、父母行为、教师、朋友以及其他环境因素
组织行为学2011
组织行为学(傅永刚)感知觉与社会知觉PPT62页
组织行为学(傅永刚)感知觉与社会知 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第四章 组织行为学知觉分析
内因——承担责任;外因——不承担责任
判断行为是内因还是外因,主要取决于
区别性(distinctive),指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
做出相同的反应。
一贯性(consistency),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
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
一致性(consensus),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
执
行
有限理性
大多数决策主要是一个判断的过程,而不 是一个通过规范的模型进行界定的过程。 抽取问题的重要特点 标准不够详尽 有限的备选方案:隐含偏好 以熟悉和习惯的方式考察备选方案 第一个“足够好”的方案
聘用面试:克服知觉偏差 绩效评估:克服知觉偏差,正确的归因 领导:第一印象管理 激励:知觉定势——自我实现预言 日常管理:公平感知
人际知觉
•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主要以人的交际行为为知 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言语和 礼节等进行感知。
影响人际知觉形成的因素
• •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 社会或组织中的地位、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 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的知觉。
自我知觉 一个人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觉,就是 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个体的自我观。
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
观察
解释
归因
高 内部
外部 外部 内部 外部 内部
一贯性
低
高
个体行为 一致性 低 高 区别性 低
韦纳(B.Weiner):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 人们通常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个因素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 1972年 内部:能力、努力 外部:任务难度、运气 稳定:能力、任务难度 不稳定:努力、运气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四)态度的类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 态度。 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对工作就可 能持积极的态度;对工作不满意的人就可能对 工作持消极态度。
态度与职工的满意度
具体来说,职工满意度受下述因素的影响:
心理挑战性工作 即提供员工发挥能力与作 用的机会。特别是中等强度的挑战性工作,对 人最有利。 公平报酬 分配制度和晋升制度公正明确。 不仅仅是绝对所得,还包括职工公平的感觉。
2、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 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多种认知元素彼此冲突,相 互对立。 人们在经历认知失调后,会主动地驱使自己减 少矛盾,恢复平衡。
学生应当准时上课--我经常迟到 通常减少认知矛盾的途径: (1)改变或否定其中一个元素 学生应当准时上课--学生不必准时上课 我经常迟到--我从不迟到 (2)降低一个或两个元素的重要性或强度 我经常迟到--我偶尔迟到 (3)增加新的认知元素 应实行弹性学习时间 应当大力推行…… 费斯廷格的实验:
好恶评价是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方面 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 “好” “坏”
晕轮效应的作用(%)
特征
(1)人格的社会合意性
(2)职业地位
相貌俊美者 相貌一般者 相貌丑陋者
65.39 2.25 62.42 2.02 56.31 1.70
(3)婚姻状况
(4)做父母的能力 (5)社会与职业幸福程度 (6)总的幸福程度 (7)结婚的可能性
评价:
B 安东尼独自一人从学校走回家, 在树荫下歇凉, 在商店里默默排队购物, 他没有去问候那个新近认识的女孩……
00152《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大纲
第三节知觉与行为一、知觉和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1.知觉的内涵与特征(1)知觉的内涵所谓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整合与解释的过程。
但是这种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2)知觉的种类根据人脑对事物特性的认知,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①空间知觉:主要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等方面的信息,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征的反映,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等。
空间知觉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是由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视觉在空间知觉中起着主要作用。
②时间知觉:主要对事物延续性及顺序性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处理,它是人们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及顺序性的反映。
③运动知觉:处理的是物体在空间位移等方面的信息,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物体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运动知觉与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密不可分。
④错觉:人们对客观现实不正确的知觉,包括几何形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
(3)知觉的特点①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指个体根据兴趣和需要,有意识地把知觉对象优化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并进行组织、加工、整合的特征。
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②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个体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把许多部分或属性的客观对象当做一个整体来反映的特征。
③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并作出最合理的说明,使其有一定的意义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与知觉的选择性和整体性密切相关。
④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会保持其稳定性的特性。
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在: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2.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1)社会知觉的内涵社会知觉是在知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是社会生活中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组织行为学讲义个体行为
第 4 章 知觉、判断与管理4.1 知觉1、知觉的概念:所谓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贮存、翻译从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的过程。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2、社会知觉与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指的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 对人知觉,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感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
✓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 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出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因果关系知觉,是指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原因与结果关系的知觉。
➢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
3、研究知觉的意义①现象绝对论:它相信人的知觉,就是客观事物最真实的反映。
②典型的社会知觉失真现象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通过对某人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能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后来对他再次发生的知觉。
晕轮效应(以点代面效应):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特征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
近因效应: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并在后来对该类对象的知觉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因果知觉角色知觉人际知觉对人知觉起着强烈的影响。
定型效应(社会刻板作用):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
4.2 知觉与判断过程4.3 选择阶段1、选择环境中信息的方式及作用✓ 信息的控制性处理 ✓ 信息的自动处理2、影响信息选择的外部因素✓ 强度 ✓ 反差 ✓ 频度 ✓ 新颖性 ✓ 动态✓ 对象的组合3、影响信息选择的内部因素✓ 期望✓ 需要和兴趣 ✓ 经验与知识4、信息选择的管理要点✓ 加强正确舆论的宣传力度 ✓ 强化目标行为意识 ✓ 提高观察的频度 ✓ 避免误导✓ 要寻找与当前所相信的不一致或矛盾的信息4.4 组织阶段1、信息组织的概念及必要性环境刺激因素 人的感觉器官选择判断翻译 组织 决 策 与 行 为精确性判断对选择的反作用判断对感觉的反作用✓ 信息组织的概念:指将许多离散的信息,组合成较高层次、抽象概念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一部分个体行为理论与管理
个体行为理论与管理
第一讲 个体行为心理因素(一)
学习要点:
1、掌握知觉的概念及其特点;社会知觉的概念及 社会知觉中存在的几种偏差现象;态度的概念、特 征、影响因素及其改变方法。
2、理解知觉、社会知觉对于我们在社会生活过程 中的影响和意义。
3、理解积极、良好的人生态度在我们的学习、 工作以及人际关系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②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对自己所熟悉的人,最近或者 说最后所得到的印象最为深刻难忘,往往会改 变人的看法。
③ 晕轮效应(哈罗效应)
人们往往用一些明显的品质和特点,去掩 盖其他品质和特征,以致影响对知觉对象本 质的全面了解、正确评价,产生偏见性。
④ 对比效应
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 觉产生失真现象。
(三)气质的测量方法
四、性格差异与管理
(一)性格 1、何谓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
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特征 ① 性格具有社会意义,有好坏之分。 ② 性格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 ③ 性格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④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方面。
3、性格的类型 ① 按心理机能分类,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
2、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① 态度本身的特性
➢ 幼年时学习的态度不易改变。 ➢ 极端的态度不易改变。 ➢ 建立在许多事实上的态度不易改变。 ➢ 认知、情感、意向三者协调的态度不易改变。 ➢ 多次得到强化的态度不易改变。 ➢ 与价值观有密切关系的态度不易改变。
➢ 不符合个体需要的事物不易改变态度。
② 个体的心理因素
(四)需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动力性影响 2、激励性影响 3、相关性影响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第三章知觉作用
学 而
思不 思 则
考罔
题
第三章
知觉作用
目录
CONTENS
01 感觉 02 知觉 03 社会知觉
学习目标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您应该掌握: 1.感觉的定义及其特点 2.知觉的定义以及其同感觉的联系 3.知觉的地位与发展 4.知觉的选择性与组织 5.社会知觉的性质与内容 6.归因理论与判断他人时的捷径
知觉
3.2 知觉
3.知觉的特点
反映性
从客观到主观
直接性
从反应到反映
特性
整体性
从感觉到知觉
主观性
从理解到意义
中介性
从知觉到思维
3.2 知觉
4.知觉的发展 知觉作为对于事物属性的整体反映,与更高级的心理活动相联系,导致概念、判断、推理的产生。而概念、 判断、推理,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因此,知觉的发展推动思维的产生,使人类行为具有自觉能动性。
知觉组织就是对这些要素进行结构化组织,使其成为整体并产生意义。
3.2 知觉
2 知觉的组织方式
知觉组织的过程主要有三步:首先是对象分离,接着是知觉归类,最后进行感觉评价而形成知觉。 对象分离是知觉最基本的步骤,是指知觉到的客体在背景中作为可分离部分被突出出来。比如,看画展的时 候,人会自觉把画从墙上分离出来。画是知觉到的对象,而墙是对象的背景。 知觉归类是知觉的组合,指将几个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可识别模式的倾向。人们倾向于使用连续性、封闭性、 接近性、相似性等原则来进行知觉归类。这些原则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知觉律观点。 感觉评价是对接受的信息进行评价并使其产生意义的过程。这涉及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定型偏见、光环效 应、推己及人等。
3.2 知觉
(3)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组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恒常性。在知觉时,由于经验的参与,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
组织行为学基础详解演示文稿
特点
成功(解决危机)
失败(没有解决危 机)
基本的信任
恐惧
(希望)
(不信任)
自主 (发展控制意志)
自我怀疑、困惑
先后指向不同目的
矛盾感
(创造性)
(自责)
能力
无能 (自卑)
自我认识
不确定感 (对自我的模糊)
爱(合群等)
泛爱或孤僻
关心他人、 自我成长
失望、自私、自利
完善
失望、停滞
第十八页,共49页。
第二节 人的气质
图:
第八页,共49页。
图:
第九页,共49页。
社会知觉误区包括:第一印象、光环作用、逻辑错误、 心理定势、刻板印象、期望效应、习惯定向、假定相似 性偏见 3、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表现为接纳、 拒绝、喜欢、讨厌等各种亲疏远近的状态。 4、自我知觉:包括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 等。
1、老是注意外界所发生的事情,追求刺 激,敢于冒险;
2、无忧无虑,随和,乐观,爱开玩笑, 易怒也易平息,不假思索的行动;
3、有与别人谈话的需要,好为人师,容 易冲动;
4、喜欢变化,有许多朋友; 5、善于交际,不喜欢独自学习。
1、倾向于事先计划,三思而后行,严格 控制自己的感情,很少有攻击行为;
2、性情孤僻,内省,生活有规律; 3、对书的爱好甚于对人的交往,除亲密 朋友外,对人总是冷漠,保持一定的距离;
2、能力的种类:
1)、从特殊性维度上考虑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就是智力
(intelligence),它是人成功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的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人 成功完成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写作能力、 体育能力等。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知觉
4.2 晕轮效应
• •
也称“光环效应”或“月轮效应”,是 以个体的某种特征为基础,而推断出这个 人的其他方面情况,进而形成一个总体印 象。其本质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效应,对某 种品质或特征的评价影响到对其他方面的 评价。
晕轮效应并不是随意发生的。产生的条件:
• A.当被知觉的特质在行为界定上十分模糊 时; • B.当这些特质隐含有道德意义时; • C.当知觉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来判断特质 时
• 1)特殊性:是指个体在不同情景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 2)一致性:如果每个面对相似情景都有相同的反应,我 们就说该行为具有一致性。 • 3)连续性:又称一贯性,指某人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
是偶然的。
• 归因理论中的主要因素,告诉了我们: • • 如果一名员工完成目前工作的效率与他完成其
他类似的工作的效率相同(低特殊性),那么他 的工作绩效都是稳定的(高连续性),如果在这 项工作其他员工的工作效率要远远高于此员工 (低一致性),则可以判断他自己应对这一个工 作绩效承担主要责任(内部归因)。
1. 知觉(perception):
也称为“认知”、“认识”
知觉与 感觉 的关系 ?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对象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
•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 的整体反映
• 它们都是心理活动,知觉比感觉复杂,彼 此交织在一起,统称为知觉活动
组织行为学讲义6PPT课件
个体归因需要的信息:
根据归因理论,个体归因需要三种信息:
1.特异性信息 行为主体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 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
2.共同性信息 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 是否相同。
(一)不变性原则
• 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 联系。
• 不变性原则的思想方法是科学的。
(二)折扣原则(凯利)
• 当一种结果是由一种以上原因引起的,那么某一 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打了折扣。因此 将其归结于某一特定原因时显然需要谨慎行事。
(三)协变原则
• 即一种效应会被归因于效应发生时发生,而效应 不发生时也不出现的条象是指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 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 印象管理,又称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试图 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 程。
二、印象管理的过程
• 包括两个阶段 • 一、形成印象管理的动机 • 二、进行印象建构。
(一)印象管理的动机
• 印象管理的动机是指人们想操纵和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意 愿程度。
条件等因素也会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对象的客观特征
知觉一般遵循如下原则来认识事物: (1)接近律 (2)相似律 (3)闭锁律 (4)连续律
3.知觉的情境因素
➢不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感受: (1)适应
(2)对比
(3)敏感化
(4)感受性降低
➢错觉
四、社会知觉过程中常见的偏差
(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 (二)近因效应:最后或最近印象效应 (三)晕轮效应:以点概面效应或聚光灯效应 (四)自我投射效应:以己度人效应 (五)定型效应:刻板印象效应 (六)过宽、过严和居中趋势(导致难以正确评价) (七)对比效应:与最近接触到的人或事相对比。
组织行为学知觉
➢角色期望: 角色自我期望与角色社会期望:
二者如果一致,称为角色和谐。如果不一致,称为 角色冲突。
二、社会知觉
• 社会知觉偏见
➢ 第一印象:与陌生对象第一次接触时,所形成的知觉 映象。
✓ 第一印象持续时间很长,且难以消除。 ✓ 第一印象在信息量不足时产生,多与仪表容貌,言谈举止有关。
对象的重要条件。
– 连续性原则;封闭性原则;相似性原则;接近性原则。
一、知 觉
• ⒈知觉者
– 知觉防御。 – 知识经验。 – 生理因素。 – 心理因素。 – 社会背景。
影响知觉的要素和知 觉产生的过程
影响个人行动
刺激物与 周围环境 的关系
刺激物 特征
个人
对刺激的 知觉(映像〕
个人所处
的状态
过滤器(filter)
➢ 晕轮效应:由于对某个典型品质的知觉而影响对事物 整体知觉。
➢ 近因效应: 对熟悉者最近外在行为的知觉,将影响对 该人的整体知觉。
➢ 定型:对某一类人、事、物的固定看法,是经验与知 识累积的产物。使得人们在第一次接触知觉对象时, 便能很快作出判断。如果对象与成见吻合,利于指导 行为。如果对象与成见不一,则会误导行为。
知觉
• 知觉的一般概念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 产生了对这些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 映。这种反映叫做知觉。
✓知觉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不符合事物客观情况的错误的知觉叫做错觉。
一、知 觉
一、知 觉
一、知 觉
一、知 觉
• 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扭曲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知觉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知觉感觉一、个体心理所谓个体心理,确切地说是个体的社会心理,即个体在特定的社会部门或组织系统中,因其所处的角色地位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
二、感觉的概念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局部属性的反映。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三、感觉的种类第二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1、定义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活动,都以感觉与知觉作为基础,即在感觉与知觉所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行为是以人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知觉(perception):是对感觉印象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心理过程。
换言之,知觉是对情景的解释,而不是准确的纪录。
当知觉之门一尘无染时,人们才能毫不受限制地洞察事物的真面目。
――布雷克2、比较感觉与知觉举例:手、黑板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部分)在人脑中反映。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共同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反映,产生的主观印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先有感觉,后有知觉。
感觉是零碎的、孤立的、表面的。
知觉是整体的、综合的、深化的。
知觉的作用是使感觉有意义。
3、知觉过程环境刺激观察感觉视、听、味、嗅、触外部因素大小、强度、对比运动、重复、新奇内部因素兴趣、需要、动机个性、经验知觉的判断选择图形与背景知觉归类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相似形知觉偏见的原因组织对人或物的假设(总看法)解释隐蔽的态度公开的行为反应4、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对物的知觉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可根据计时器、自然界昼夜、四季的变化及生物钟来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物体运动太快或太慢人们都不能知觉。
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通过对外部特征的知觉,了解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
第3章 知觉作用《组织行为学》
(1)自我效能感的成因 (3)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图3—3 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
组织行为学
57
组织行为学
50
(2)知觉组合 (3)知觉的恒常性
3.3 社会知觉
3.3.1 社会知觉的性质
1.社会知觉的定义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是以特定内容为知觉对象的一种知觉活动。 2.社会知觉的特性
社会知觉受到社会制约,以社会为对象,具有社会内容。
(1)选择性
(2)显著性
组织行为学
3.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 以及对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
组织行为学
53
3.3.3 社会知觉的研究
1.知觉互动
图3—2 社会知觉研究示意图
社会知觉是个复杂的过程,在知觉者和被知觉者的互动中进行。
组织行为学
54
2.归因理论 归因(attribution)是一种社会知觉方法,指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表现来推测 其内在动机、意图和属性,从而了解人的行为原因。
51
(3)防御性 (4)完形性
3.3.2 社会知觉的内容
1.自我知觉 对于自我的知觉是社会知觉中很重要的部分(黎岳庭等,2010)。
(1)物—我知觉分化 (2)人—我知觉分化 (3)关于自我词的掌握
组织行为学
52
2.他人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主要包括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和对他人内在品质的知 觉。
(1)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 (2)对他人内在品质的知觉
(1)归因理论的内容 (2)归因过程的偏差
组织行为学知觉
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以下原则
(1)接近性原则: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在空间上和 时间上接近的物体知觉成一个整体。
(2)相似原则:在其他方面的特点相同的条件下, 相似的部分容易被看作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当知觉对象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 连续性时,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人与人的关系,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
1.看人际称呼。陌生人之间用尊称,熟人之间直呼
其名表示友好关系
2.看人及空间距离。
距离 0.00---0.47米 0.47—1.2 1.2---3.00
3.看社交视线。
名称 亲密区 熟人区 社交区
视线停留地点 目光停留在眉毛与额头间 目光停留在眼睛与嘴巴间 目光停留在眼睛与上衣第二 颗纽扣间
不同点: 1.反映的内容不同。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感觉是人脑对直 接作用与器官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应。 2。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感觉的产生更多的是由 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而知觉的产生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系统。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 感觉和知觉是同时发生的,但知觉不是感觉的简 单总和。
如:客人请客吃饭,做了自己喜欢的菜,认为客人一定 也喜欢,但事实并非如此。
启示:在组织中,管理者在协调各种关系时,一定要将 各方人员的真实想法摸清楚,否则以及推人就会产生矛盾。
Thank you!
图6
爱之花:
你能看到玫瑰花瓣中的两个 爱人吗?
【解析】瑞士艺术家桑德 罗·戴尔·普瑞特创作了这幅 充满浪漫情调的、有歧义的、 含义模棱两可的幻觉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度改变理论
列昂·费斯廷格 认知失调理论
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个体会努力 减少这种不协调和不舒服。
态 度
个体寻求的是一种 能把失调降到最低程 度的稳定状态。
组织行为学2011
态度改变理论
个体减少失调的愿望由下面三个因素决定: 1、造成失调的要素的重要程度
态 度 2、个体
相信自己受 到这些要素 控制的程度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hapter
个体行为基础
2
组织行组为织学行2为01学1 2011
本章学习目标
1. 理解感知、态度、价值观、学习这四个概念的内涵 2. 认识到管理中的感知误区并加以避免 3. 理解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并用于管理工作中的态度
改变 4. 掌握与工作有关的价值观内涵和类别,理解价值观
组织行为学2011
.
组织行为学2011
R:176 G:219 B:222
R:182 G:219 B:222
R:188 G:219 B:222
组织行为学2011
感觉剥夺与感觉超载
感 觉 现 象
组织行为学2011
感觉剥夺:一般人不 能坚持,能坚持时间长 的人常常感到迷惑、不 安和不满,许多人产生 了奇怪的幻觉。
3、终止添加。
组织行为学2011
态度与行为一致吗?
个体在努力调和不同的态度,并使态度与行为保持一 致,以使自己表现得富有理性和言行一致。
当出现不一致时,个体就会采
态 取措施促使态度与行为重新回到 度 一致的平衡状态。
人们采用的办法有改变态度,或 者改变行为,或者为这种不一致找 到一种合理的理由。
组织行为学2011
感知的特性——理解性
知 觉
组织行为学2011
感知的特性——恒常性
知 觉
组织行为学2011
错 觉
组织行为学2011
2.形状和方向错觉
错 觉
组织行为学2011
3.运动错觉
错 觉
组织行为学2011
错 觉
组织行为学2011
错 觉
组织行为学2011
感知过程的三要素
•态度 •动机 •兴趣 •经验
知 •期望 觉
知觉者
知觉
•时间 •工作设置 •社会设置
知觉情境
•新奇 •运动 •声音 •规模 •背景 •类似 •靠近
知觉目标
组织行为学2011
感知误区与管理行为
➢ 感知选择 ➢ 感知防卫 ➢ 类比效应 ➢ 首因效应
感 ➢ 晕轮效应 知 ➢ 对比效应
➢ 投射效应 ➢ 煮蛙效应
➢做好准备工作
➢增加信息来源,多角 度感知
➢强化反馈和沟通环节
组织行为学2011
态度的内涵
➢ 定义: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倾向 ➢ 基本成分
– 感知成分 – 情感成分
态 – 意向成分 度 ➢ 态度的种类
– 工作满足 – 工作投入 – 组织认同
组织行为学2011
态度与行为一致吗?
服务员结帐处,一位香港客人在刷卡结帐。因与饭店有 一定的关系,他的房费按七折付款。可能总帐金额超出预 算,这位港客拿着帐单自言自语道:“哎,这么贵呀”结 帐员对客人冒出了一句:“给您七折已很优惠了。”
或消失的现象。 ➢ 思考:适应的积极意义和视觉的不完全适应。
组织行为学2011
知觉的特性
– 对象性 – 整体性 – 理解性 – 恒常性
知 觉
组织行为学2011
感知的特性——对象性
知 觉
组织行为学2011
感知的特性——整体性
1.接近性
知 2.相似性: 觉
3.连续性:
4. 闭合性
组织行为学2011
➢ 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
感 的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认识 知
➢ 感知是个体通过感官对自己所处环境进行认识和评价 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2011
感觉
感 觉
组觉
听觉
感
味觉 近距离感觉
觉
嗅觉
皮肤觉 (分为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
人们在感觉超载时, 通过选择性注意会产生 “鸡尾酒会效应”。
感觉适应
➢ 青蛙效应:如果把一只青蛙扔进一锅滚烫的水中,它 会立刻拼命从水里跳出来逃生;而如果把青蛙放进一
感 锅冷水中,然后慢慢加热锅里的水,青蛙就会一直呆 觉 在水里直到最终被烫死。 现 象 ➢ 感觉适应:指感受器对不变或重复的刺激感受性下降
肌动觉 (感受身体运动和肌肉和关节的位置) 平衡觉 (传达关于身体平衡和旋转的信息)
组织行为学2011
➢ 感受性 ➢ 感觉剥夺与感觉超载
感 ➢ 感觉适应 觉 ➢ 联觉:指对一种感觉的刺激可以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反 现 应。如“她的声音很甜”,“黑色的箱子感觉很重”, 象 “肉桂的气味令人想到天鹅绒般的柔软光滑”。
三程序论
➢态度改变有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内化
态
度
勒温
参与改变理论
➢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 两类。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其参与群体活动 的方式和程度。
组织行为学2011
态度的测量
➢ 量表法
– 沙氏通量表 – 李克特量表 – 语言差别量表
态 度
➢ 自由反应法
– 投射法 – 开放式态度测量法
3、个体在 失调状态下 的受益程度
组织行为学2011
态度改变理论
打算星期六、星期日和朋友约会。可公 司的一位同事打电话通知周六、周日加班。
去还是不去?
态 同事说公司总经理特意要求你参加。 度
去还是不去? 同事说本次加班公司要给每人3000元的加班费。
去还是不去?
组织行为学2011
态度改变理论
凯尔曼
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2011
感知
我们能够“看见”声音吗? 为什么感冒的时候吃菜不香? 为什么眼睛受伤恢复后不能直接在强光下解下绷带? 为什么看电影时看不到一张张的胶片? 为什么小车比大车更容易发生被追尾的事故? 怎样解释“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组织行为学2011
➢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态 度 这一说,客人像受了污辱似的发怒道:“你这是什么话,
我又不是付不起。房费七折是你们老总给我的待遇。去,把 你们总经理叫来,我不希罕这个七折优惠。”后来,饭店一 位老总专程去赔礼道歉。
组织行为学2011
态度与行为一致吗?
三鹿集团为何倒闭?
态
1、添加一些三剧氢氨没有什么了不起。
度
2、为了增加效益大家都在加。
组织行为学2011
价值观的内涵
➢ 价值观的定义
– 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
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推动并
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