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第二章:认识你自己
第二讲 认识你自己
一、哲学与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最为简洁而精辟 地揭示了哲学的奥秘——从人自身去破解 哲学。 “认识你自己”也精辟地说明了人要智慧 地生活,就需要从认识自身去认知自己的 生活。
1.西方哲学与“认识你自己”的命题
(1)智者的观点 (2)古希腊哲学的观点 (3)当代哲学家的观点
苏格拉底:好!回答得真妙!不过我要是这样回答,可要遭 到论敌反驳呀。我的论敌会这样问我:“苏格拉底,请答复 这个问题:凡是美的那些东西真正是美,是不是因为有一个 美本身存在,才使那些东西美呢?”我就会回答他说,一位 漂亮的年青小姐的美,就是使一切东西成其为美的。你以为 如何? 希庇亚:他敢说漂亮的年青小姐不美吗? 苏格拉底:他当然敢,他会说:“你真妙,苏格拉底,但是 一匹漂亮的母马不也可以的美的吗?神不是也曾经称赞过马 的美?” 希庇亚:不错,神说母马很美,是有道理的。 苏格拉底:那好,他会接着说:“一架美的竖琴有没有美?” 希庇亚:应该承认,竖琴可以是美的。 苏格拉底:一个美的陶罐呢?
德性即知识
德性是人之为人的本性,由神平均分配给了每一 个人,因而人人都具有德性。但是说人人都有“德 性”,并非指现实地拥有,而是潜在地拥有。换言 之,人并不是生来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 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出来,成为现 实的和真正的善。所以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 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他 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 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此,他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 来,得出了“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无人 有意作恶”的结论。
“是人。” “什么!”他感到万分的惊慌,但 仍不死心,“那是为什么?” “因为人 刚生下来还不会行走,所以他两手在地爬着 走,这不是四条腿吗,当人长大些学会了走 路,不是两条腿吗,当人老年迈之时走路必 须拄着拐杖,这不就是三条腿吗。” 斯芬达克斯被气得哑口无言,只得承认答对 了,由于羞愧难当,他跳崖自尽了。从此这 条路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 认识你自己
活动:“自画像”——我是谁?
请拿出一张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快速 写出20个句子,这些句子是“我是…… ”
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如身高、 体重、容貌)的认识和体验。
生理自我
是个体验和愿望。
我 意 心理自我
识
是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及人关系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1、4、7、10、12、14、15、 17、19、21、23、27、28、29、31、33共16项 自我的灵活性:2、3、5、8、11、16、18、22、24、 30、32、35共12项 自我的刻板性:6、9、13、20、25、26、34共7项。
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偏差 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一、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二)自我意识的成分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成熟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
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 和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展 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心理 发展的最高阶段。
常敷衍了事,无法专注
(四)有效地控制自我
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 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 题,从长远的利害作决定。 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 意指出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 坚持到底。
设定积极而又可行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 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 不会失败。
克服自卑心理:
1.改变认识,培养自信; 2.要正确与他人比较; 3.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调整理想自我) 4.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进自己的弱点、增强实力
第二章我是谁——认识自我完善自我b
4
色学习的重要时期 。 儿童 在幼儿园、小 学、中学接受 正规教育, 通过在游戏、 学习、劳动等 活动中不断 的练习、模
仿和 认同,逐渐习 得社会规范, 形成各种角色 观念,如性别 角色、家庭 角色、同伴角 色、学校中的 角色等,并能有意 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道德在发 展。
虽然 青春期少年开 始积极关注自 己的内部世 界,但他们主 要从别人的观 点去评价事 物、认识他 人, 对自己的认识 也服从于权威 或同伴的评价 。因此,这一 时期个体自 我意识的发展 被称之为“社 会自我”发展阶段 ,也称之为“客观化”时期。
③心理自我 这一时期被称之为心理自我发展时期或自我意识“主观化”时期。 从青 春发育期到青 年后期是自我 意识发展的 关键期。其间 自我意识经过 分化、矛盾 、统一趋于 成熟。 个体 开始清晰地意 识到自己的内 心世界,关 注自己的内在 体验,喜欢用 自己的眼光 和观点去认 识和评价外部世界 。 开始 有明确的价值 探索和追求, 强烈要求独 立,产生了自 我塑造、自我 教育的紧迫 感和实现自 我目标的驱力。 青年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心理自我成熟 的标志。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 自我阶段,渴望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二、自我意识与心 理素质的关系 个体 具备良好心理 素质的最重要 的标志是对 自我的接受和 认可,即有成 熟的自我意 识和健康的 自我形象。 大学 生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自 我控制如何 ,直接影响着 大学生的社会 适应、身心 健康和成才 发展。 1、自我意识是心 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心理 健康的人必须 有对自己的客 观认知,能 够接纳自我, 有很强的自尊 。但那不是 自以为是或 自我陶醉。 人必须首先去爱和 尊重自己,才能真正地爱其他人。 心理健康的人清楚 地认识自己,尤其是在自己的感觉和 意图方面,自我觉察力特别强。
认识你自己人与自我
(一)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你要了解生活和生存的 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要生活。”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思想中有四个最重要的 辩论:人禽之辩(人与一般动物有无区别?); 义利之辩;王霸之辩(霸道与仁道、王道有无 区别);夷夏之辩。其中人禽之辩很好地诠释 了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 ★人跟禽兽的区别就在于他知道自己是人。如果 没有这个概念,那就是禽兽。――(苏) 瓦西 里耶夫 ★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有精神。“人总是要有 点精神的”――毛泽东
(一) 在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已
1 、分清人生的非选择性(先天规定性)和可 选择性(后天可变性); (1)先天规定性有哪些: A、出生年代、地方、家庭,你的父母,这是你 不能选择的(人是社会的人) B、身体素质、身材、外貌长相等与遗传相关的 方面(人是自然的人) C、一些难以预料或把握的人生意外;(人生的 偶然性)
(一)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1、人的两次诞生:
生物学意义上的诞生:狼孩与鲁宾逊的对比 启示:卡玛拉从小没有生活于 人类社会,虽然有人的身体、 大脑,过的却是动物的生活。 鲁因有社会熏陶,虽然在岛上 孤身28年,过的却是人的生活。
(一)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1、人的两次诞生: 生物学意义上的诞生 社会学意义上的诞生 古今中外不同的学者依然从不同角度 阐释了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社会性, 是社会造就了人,而不是人生而为人。
(三)在社会之纬中认识自己
1、动态地去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创新) 《谁动了我的奶酪》(美 斯宾塞· 约翰逊原著): 启示: ①变化总是在发生,“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 淘汰。” ②不畏惧新的变化,尽早适应变化,勇往直前。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新的奶 酪。”
(三)在社会之纬中认识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的调适——如何成为明白人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三)不断反省自我,学会调整和控制自我 (四)不断地完善和超越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我超越的潜能。 第一,接纳。接纳自我和自我所在的现实环境。 第二,行动。对自己决定的事情,付诸行动,并全力以 赴。 第三,情感。工作学习时情感投入,获得乐趣。 第四,成就。就是以上三者完成后的必然结果,是努力 奋斗的代价。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美)詹姆斯认为
主观自我(I)
自我 客观自我 (ME)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 我 意 识 的 结 构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通过自我评价而获得
通过自我价值的评判 而获得的自信、自卑、 自责等。 通过自我调节而获得
判断以下三种情况属于自我意识的那种成分? 1、我相信自己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2、我对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而感到烦恼。 3、我要为找到工作而努力学习和实践 ,提 高综合能力。
自我悦纳训练—改变思维方式
对自我常见的扭曲想法 我个子小,怕别人瞧不 起 换用自我增强的思维 • 拿破仑、邓小平也是小 个子,都是领导者。 • 我不漂亮但性格好,朴 实大方,别人愿意和我 交往 • 贫困给我奋进的动力, 我用自己的努力拼一片 天空。 •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没 试过怎么知道?!
自我悦纳训练—改变思维方式
我的缺点
缺乏激情 易冲动 爱面子 急躁 太容易相信人 有时固执 爱耍性子 特别内向 好出风头
可以转化为相应的优点
冷静 容易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 自尊心强、有自信 做事迅速、有效率、有激情 善良、不做作、纯真 坚持正确的
3、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独立 与逆反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讲《认识你自己》
一些人可能过于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评价过高,忽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另一些人则可能过于自卑,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评价过低,低估自己的能力和潜 力。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加以纠正和调整。
对他人评价的过度依赖
总结词
过度依赖他人评价是另一种常见的自我认知误区,会导致个体失去自我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影响个人独立思考和 自主性。
表达自己,促进双方理解。
改善关系
通过自我认知,大学生可以更好地 理解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和责任, 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善人际关 系。
冲突解决
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有助于大 学生在冲突中保持冷静,采取合适 的应对方式。
在职业发展中的应用
职业定位
通过自我认知,大学生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和能力相匹配的职业 方向。
自我意识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 意义,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 己,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自我评价
1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评估,包括 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和表现的评价。
2
自我评价的高低对于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重 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都可能导致心理 问题。
观察与学习
在实践中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 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总结与反思
在实践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 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以 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实践。
04
自我认知的误区与挑战
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
总结词
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是常见的自我认知误区,会导致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错 误估计,进而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
环境和工作要求。
促进职业发展与晋升
讲义——第二章:认识你自己
第二章认识你自己——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心理调适导入: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10个句子,这些句子都以“我是——”为结构,时间3分钟。
随机选取3位同学大声读出他们所写的内容。
请把“我是——”,变为“我的亲人是——”,再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大声读出改变后的内容(如果拒绝不强求,可换人)。
请把“我的亲人是——”,变为“我是——”,请自愿举手的3位同学大声读出改变后的内容(如果无人响应,不强求)提问:刚才发言人的感受(其他同学也可发表意见)导出本章教学内容:了解自我意识的结构、内容、形成与发展,认清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掌握积极健康的心理调适方法。
第一节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特点与规律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人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开始将目光从神的光彩投身人类自身。
人类对自我意识的真正研究始于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针对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扼杀、对个性自我的否定进行了尖锐地批判,并喊出了“我是凡人,我有凡人的要求”的人性解放之声。
此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提出了“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揭示了对自我意识的发现的途径。
笛卡尔之后,有关自我的研究开始得到空前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一、自我意识的内容、形式、结构自我意识的内容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体验。
如身高、体重、容貌等认识。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我是谁——认识你自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自我意识的统一 自我意识的统一就是指把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统一起来。这种统一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在新的水平与方向上的协调一致,使现实的我努力符合理想的我的要 求。同时,由于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所以自 我意识的统一又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的统一,也表 现为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统一,即自我与客观环境、教育、社会发展的 协调统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 创建文字
命令:MTEXT↙ 当前文字样式:" Standard”当前文字高度:2. 5 指定第一角点:(指定代表文字位置的矩形框左上角点) 指定对角点或[高度(H)/对正(J)/行距(L>/旋转(R)/样式(S)/宽度(W)]:(指
定矩形框右下角点) 1.“文字格式”工具栏 2.“选项”菜单
Hale Waihona Puke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第一节 认识你自己
依仗自我意识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这是一个人自我完善、 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
良好的自我意识还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和基础。一个人不能客观 地看待自己,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或日空一切、狂妄自大,都是 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由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个性、能力、需要等方面认 识不正确,就会妨碍他给自己制定出一个适当的人生目标,而一个人 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就会在社会上遭受到更多的挫折,从而带来更 多的心理问题。而且,人的心理健康除了环境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 决定人们心理的自我调节。比如,只有当一个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有 着好动肝火的毛病,深切懂得急躁易怒伤神、伤身而于事无补的道理 后,才有可能痛下决心改掉这个坏脾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讲《认识你自己》
.请用10分钟写出20句“我是……的人”,要求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避免出现类似“我是一个男生”这样的句子:
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操作:
课堂互动:20个我是谁
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腿最多时最无能? 这个谜语出自哪里? 这个谜语叫斯芬克斯之谜,出自古希腊神话故事《俄狄浦斯王》。
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社会自我的形成期(3~12周岁)
该阶段个体尚未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很弱。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也能认识自己的行为,但是不了解情绪是自己的一种主观感受,他们通常依靠成年人的评价或观点,来认识外部世界。
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心理自我的快速发展期(12~18周岁)
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结构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自我意识
自尊、自信、自豪、自卑、自怜、自责等,其中自尊感是关键。
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其中自我评价是关键。
自我控制、自律自强、自我监督等,其中自我控制是关键。
自我调控(意)
自我认识(知)
自我体验(情)
三者之间的和谐程度以及与客观现实的吻合程度,决定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健康状况。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荀子说: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
印度谚语:认识你自己,就能认识整个世界。
人最熟悉的是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最疏远的也莫过于自己。
最先和最后的胜利是征服自己。只有科学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设计自我,严格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历史的潮头去开创崭新的人生。 ——柏拉图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 认识你自己
11.我至少有几个知心朋友 12.我觉得我所做得很多事情都是不该做的 13.不论别人怎么说,我的观点决不改变 14.别人常常会误解我对他们的好意 15.很多情况下我不得不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 16.我朋友中有些是与我截然不同的人,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关系 17.与朋友交往过多容易暴露自己的隐私 18.我很了解自己对周围人的情感 19.我觉得自己目前的处境与我的要求相距太远 20.我很少去想自己所作的事是否应该 21.我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 22.我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23.我很能自如的表达我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一)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 (二)正确认识自我 (三)积极悦纳自我 (四)有效控制自我 (五)不断超越自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
1.一个自我肯定、自我统合的人; 2.一个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协调一致
的人; 3.一个独立的,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的人; 4.一个主动发展自我、且自我具有灵活性的人; 5.一个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
现在把前面的20个陈述做个 大致分类如下表所示:
属于身体认识的
属于内在性格的
属于身份或社 会资源的
属于兴趣、智 力和能力的
属于自身人生目 标和价值观的
真实的 理想的 别人眼中的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
期望怎样就怎样, 大大方方的写出来 如期望身高2米还 不过瘾,写上 2.5 米也无防,只要是 满足理想
(二)过度自我认同
我扩张、高估自我,对自己的肯定评价 有过之而无不及。
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易 骄傲,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
自卑
第二讲 认识你自己
第二讲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这句镂刻在希腊特尔斐神庙上的名言,是古希腊哲学家们普遍认为的人类最高智慧。
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最疏远的也是自己。
你如果能认识了你自己,认识了自己生来具有的伟大,你会发现你一定可以成功。
-当约有几十亿个精子沿着母体子宫想与卵子结合,但母体内会分泌出一种酸性液体,对精子进行筛选。
绝大部会行动力不强,比较弱的精子,因为承受不了母体内酸性液体的侵蚀而被杀死。
只有极少数健康、强壮的精子能到达那里,最后只有一个最成功的精子能穿破卵子的外膜与卵子结合,形成一个胚胎。
-也就是说,当我们这个胚胎诞生的时候,同时就宣告了你有几十亿个可能的兄弟姐妹牺牲了。
那真的非常难得,几十亿个可能性中只有我们成为胚胎存活。
而且你想一下,还有很多人在胚胎中就死掉了,或在襁褓中就死了,所以我们能够存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
你一生下来就是最棒的!生命之神从千万万可能的生命中选种了你,他自有他的原因,他自有他的道理。
所以你一定要相信你是天子骄子,你生来就不普通。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赞美人类:“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外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就是你!所以充分地去认识你自己,努力的去证明你自己,去完成你心中最伟大的事业,告诉生命之神他是对的,他没有选错你。
-你一定要记住,你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位农夫在谷仓前面注视着一辆轻型卡车快速地开过他的土地。
他14 岁的儿子正开着这辆车,由于年纪还小,他还不够资格考驾驶执照,但是他对汽车很着迷——似乎已经能够操纵一辆车子,因此农夫就准许他在农场里开这客货两用车,但是不准上外面的路。
-但是突然间,农夫眼看着汽车翻到水沟里去,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识你自己——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心理调适导入: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10个句子,这些句子都以“我是——”为结构,时间3分钟。
随机选取3位同学大声读出他们所写的内容。
请把“我是——”,变为“我的亲人是——”,再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大声读出改变后的内容(如果拒绝不强求,可换人)。
请把“我的亲人是——”,变为“我是——”,请自愿举手的3位同学大声读出改变后的内容(如果无人响应,不强求)提问:刚才发言人的感受(其他同学也可发表意见)导出本章教学内容:了解自我意识的结构、内容、形成与发展,认清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掌握积极健康的心理调适方法。
第一节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特点与规律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人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开始将目光从神的光彩投身人类自身。
人类对自我意识的真正研究始于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针对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扼杀、对个性自我的否定进行了尖锐地批判,并喊出了“我是凡人,我有凡人的要求”的人性解放之声。
此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提出了“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揭示了对自我意识的发现的途径。
笛卡尔之后,有关自我的研究开始得到空前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一、自我意识的内容、形式、结构自我意识的内容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体验。
如身高、体重、容貌等认识。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如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的认识和体验。
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及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自我意识的形式可以从知、情、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
其中自我评价集中代表了自我认知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的核心。
自我认知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自我体验(self-sensation)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它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它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卑、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对自我体验的重视与强化不够。
事实上,自我体验对成长着的个体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时,同样的事件,他人的体验与自身的体验截然不同。
很多从体验中获得的自我远远高于从理性获得的体验。
这是一个学生在盲行体验后写的体会:“我是一个失去母亲的人,从母亲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总是想命运对我不公平,假如慈爱我的母亲还在,我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我会活得更加快乐,可命运就像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将如此美丽而智慧的母亲赐与我,却又及其容易地夺走了她。
老师的心理互动课上,让我们体验盲行,那一刻,我首先感到的是恐惧,顷刻,我生活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我忽然失去了最初的安全感与自由感,我心里害怕极了,我担心牵我的手突然放开,我担心不知如何找到回来的路,最初的恐惧使我对牵我的手有了心理上的依赖,在他的牵引下,我一步步地向前,当光明再一次展示在我面前时。
我顿悟:我拥有很多,失去母亲固然是生活中的不幸,但我是幸运的,因为还有很多爱我的人,我拥有明亮的眼睛,能够直接看到这个美妙的世界。
”这种自我体验具有不可替代性,每份体验都是独特的。
在此,我也希望大学生用心体会自我的成长,体会你成长中的每一次阵痛,每一次受伤,每一份微笑,这些都将构成你们灿烂人生中美丽的风景线。
”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它是在自我评价指导和自我体验推动下,个体对自己心理行为的自觉和有目的的调节、控制,以达到理想自我的目标。
它包括自主、自强、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心理成分。
其中自我控制是最集中的调节手段,也是个体是否具备良好心理品质和积极心理行为的重要功能表现。
核心内容是“我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自我控制是自我中最高阶段,其核心是“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可以选择如何做?”。
我们常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大学生常常“心动而不行动”,事实上心动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历练意志则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
我们不妨打一个比方:早晨起床,应当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对懒惰者而言,也是需要意志的,特别是寒冷冬天的早晨,想想被窝里的温暖,再面对起床的痛苦,都要进行思想斗争,而当意志成为一种习惯时,自我控制便转变为“自动化”。
成功的人都有较高的自我控制。
但并非所有的自我控制都是积极的,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自我控制能力强,而在实际中却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能够达到,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与否定。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1、自我中心期(0-3岁)特点:以自己的想法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
不能把自己和外界物体区分开来。
看自己的手,吃自己的脚等等。
2-3岁用“我”词。
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特点: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学习各种社会角色,获得社会自我意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等。
幼儿园、上学、模仿等形成各种角色观念。
3、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期)特点:伴随个体在生理、认知、情绪等各方面的急剧变化,个体把关注对象由外部转向内部,开始去发现、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关心自己的形象,不简单认同别人的观点,有了独特的自我意识。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信息来源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标志,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一般而言,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逐渐形成。
(一)他人的反馈通常,别人会对我们的品质、能力、性格等给予清晰的反馈,从而增强我们对自己的了解。
当我们被老师告诫要更加大胆一些,更加主动,更加勤奋一些时,我们便会从反馈中得知:自己有些害羞,不够主动,学习不够勤奋。
特别是当许多人的看法一致时,我们就会相信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从而确定自己是这样的人。
激励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说:“优秀的学生是夸出来的”。
当否定性评价过多时,学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这是由马丁·西格曼(Martin ?Selgiman)研究提出的,它是指对环境失去控制的一种信念,当一个人拥有这种信念时,他感到不能从环境中逃脱出来,便会放弃了脱离环境的努力。
如有的大学生会说:“无论我如何努力,我也不会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事实上,“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严重的自我意识障碍,它抑制了人改造与影响环境的能力,强化了顺从甚至屈从并转化为一种内在信念。
“习得性无助”是后天形成的,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当大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时,环境适应中的自我意识显示出巨大的张力,很多在中学时代有着骄人成绩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认同了自己的平凡并不尝试改变时,就极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二)反射性评价在生活中,那些与我们生活无关紧要的人有时并不会给予我们清晰明确的反馈,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态度与反应中来了解自己。
符号互动学者库利提出“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像别人感知我们一样,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就是我们感知的对象,我们常常依据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来了解自己,这一过程称之为反射性评价。
当大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感知到的“自我”,可得到一些反射性评价。
如一个大学生在给我的信中提到:“我感到非常孤独,宿舍的同学不喜欢我,常常是当我在宿舍外面听着里面在热烈地谈论一个问题而我进入宿舍时,谈话经常就中断了,大家的表情也显示出冷淡与不在乎,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
这使我非常痛苦。
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中,我的家境略好些,可这不是我的过错,我一直主动地想与同学相处好,甚至做了一系列努力都得不到大家的认同。
在中学以前,我一直是非常受人欢迎的,我现在变得沉默了,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做。
”反射性评价对自我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贝姆(D.Bem)的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认为:在内部线索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外在行为来推断自己的特征如性格、态度、品质、爱好等。
如当学生参加公益事业时,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内部线索了解自己,如想法、情绪来了解自己,而且比外显行为更准确,因为行为易受外在压力的影响,更易伪装。
个体的行为既具有外显性更有内倾性,因而依据自己行为的判断为自我的确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社会比较费斯廷格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理论认为: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估自我,为此,在缺乏明确标准时,人们常常和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发展时期,他的人生目标、职业理想、生活态度等都在形成之中,社会比较为大学生提供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标尺。
社会比较也是每个个体认识自我不可或缺的方面。
没有社会比较,就没有自我的进一步优化。
当然,自我比较并不总是向着积极的方向,自我比较又分为向上比较、向下比较与相似比较。
当个体的目的与动机不同时,采用的社会比较策略也不相同。
例如自我保护与自我美化的动机促使学生与那些不如自己走运、成功和幸福的人相比;而自我成功动机强的人更倾向于向上比较,向着那些比自己更加成功的人比较,促使自己更加成功。
三、自我意识的功能作用1、自我意识提高了人的认识功能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这些活动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会变得更加自觉、合理、有效。
(举例说明:学英语)元认知:对认知过程的认知。
对认知过程加以分析、监督、调整,发现原有认知活动的不足,选择和运用更好的认知策略,从而使认知活动更加完善,有效。
2、自我意识使人形成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有了自我意识,个体才能意识到“自我”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才会产生孤独感。
会因为“内在自我”和“外在行为”的不符或冲突,产生苦闷、彷徨的情感。
青年人的内心世界像大海一样,一会儿晴空万里、风平浪静,一会儿狂风巨浪、电闪雷鸣。
使个体的情绪状态日益丰富、细腻、敏感。
3、自我意识促进人的意志的发展意志是以人确定自觉的行为目的为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