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讲座复习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课件
酸碱和溶液的性质
研究酸碱的性质和溶液的浓度,了解酸碱反应 和中和反应的机理。
化学能量变化
探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 吸热反应。
复习方法和技巧
1
优化学习环境
2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避
免干扰和压力。
3
制定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重点复习重要知识点, 保证全面的复习。
拓展学习资源
利用互联网和参考书籍,找到更多复 习资料和例题进行练习。
学习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理解反应物和生 成物之间的关系。
周期表
掌握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明白各元素的周期 性规律。
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学习不同物质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知识详解
化学反应和平衡
学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平衡反应的原理,掌握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和不同分子结构的特性,探 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 PPTFra bibliotek件初三化学专题复习的背景和目的
初三化学学科在学生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提高 成绩,专题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本次演示文稿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 知识,做好复习准备。
常见化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概念
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如原子结构、化学式、 摩尔质量等。
反应方程式
中考化学复习讲座PPT课件
•8.已知Mg可以与N2反应 生成淡黄色的Mg3N2。请 你根据实验事实说明Mg在 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主要是 MgO,而不是Mg3N2 。
9.水、二氧化碳等为什么 能灭火?
答:(1)水、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 ( ) 又不能支持燃烧; 又不能支持燃烧; (2)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3)能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 )能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
答案:( ) 或 答案:(1)Fe或Na2CO3 :( (2)看气球往上飘还 ) 是往下飘。
• 16.右图试管中含有红 色液体,当把液体加热 后,红色渐渐褪去,而 再把它冷却后,液体又 恢复到红色。请问该液 体是什么溶液? 答案: 答案:氨水
•17.取一小块片状的石灰石, 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 维持红热状态3~5分钟后放 到少量的水中。这个过程发 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请设计 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你的 判断,写出所有的化学方程 式。
• 19.已知下面事实:A.沿烧杯壁缓缓倒入二 氧化碳,阶梯下层蜡烛先熄灭;B.把二氧化碳 倒入天平一端的纸筒中,天平向倒二氧化碳的 纸筒一端倾斜。这两个事实证明二氧化碳密度 大于空气密度。 请你再举二个能证明同样结论的实验事实 或生活事实。
答案: 答案: ;(2)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 )用向上排空气同体积气球充二氧化碳比充空气下降得快; (3)进入地窖、深井等要做灯火实验。 )进入地窖、深井等要做灯火实验。
•5.在①液态HCl,②HCl气 体,③HCl溶液,④NaCl晶 体,⑤熔化的NaCl,⑥ KClO 3 ③④⑤ ________,含有分子的
-的 溶液中:含有Cl
_____,能导电的______。 ③⑤⑥ ①②③
• 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①3O2=2O3 √ ②碳酸钠晶体风化 √ ③ √ 石墨变成碳纳米管 精中是否含水 ④用CuSO4检验酒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三化学复习专题讲座如何复习科学探究PPT课件
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不能向待测物质中直接加入试剂,而只应当取少量试
样进行检验。如被检验物质是固态,而检验时又需要 用溶液时,应先取少量试样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后, 再进行检验。
不能把要检验的物质当作已知物来叙述实验现象。 对几种待测物质要进行并列实验时,每进行一次实验,
都要另取新溶液,避免已加试剂的干扰,或需考虑选择 合适的试剂分步进行实验,以排除某种离子的存在对别 的离子存在的干扰.
例题导航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CO3、BaCl2、KNO3、Na2SO4、 CaCl2、FeCl3中的一种或者是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将该白色粉末溶于足量的水中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的气泡。 (3)向(1)中的无色滤液中加入硝酸银和足量稀硝酸,产生了白色沉淀。 试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Na2CO3、BaCl2 、Na2SO4 一定没有 CuSO4、 FeCl3 可能有
pH试纸
8.常见事故的处理 浓酸、碱----强腐蚀性 试管炸裂—冷热不均 液体溅出伤人—蒸发时错误操作及稀释浓硫酸时 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要用湿抹布盖灭,不能 用水泼灭 误服铜盐、汞盐等重金属盐,要立即喝豆浆、 牛奶或鸡蛋清解毒 9.某些定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量筒、天平、pH试纸读数;一定质量分数溶 液的配制
a.水中通入HCl气体 ②证明盐酸中发 后滴入石蕊试液变 生HCl=H++Cl红 所以溶液才有酸 b.HCl气体通入干燥 性 的石蕊试纸不变色 a.钠放入硫酸铜溶 液中,有气体和蓝 色沉淀产生 ③证明金属与盐 b.铜丝插入硝酸银 溶液反应的条件 溶液,红色金属上 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初三化学总复习讲义
初三化学总复习讲义一、明确复习目标中考复习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把握复习重点1、狠抓“双基”训练。
化学学科的“双基”即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和化学基本技能实验。
初中化学重点是考查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不易掌握的但又是中考重点的知识较多,如物质的分类、鉴别与推断、化学实验等。
所以第一阶段的复习要紧扣课本,从知识点、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和实质。
2、热点题型。
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有推断题、化学方程式书写、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
所以复习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往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题型让学生进行训练,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了解题型的特点,解题的方法。
三、讲究复习策略1、精讲精练:复习中教师要多研究考纲和近几年的中考试卷,研究命题趋势,在复习中讲重点、难点、疑点、讲热点、焦点问题和讲思路、规律、技巧等;练习应做到精选精练,对知识起到查漏补缺和对前段复习起到归纳巩固的作用,反对搞题海战术。
2、专题训练:根据中考题型分专题进行复习并配以相应的练习进行专题训练,使学生对各知识点能系统掌握。
3、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近几年中考实验题所占的分数相当高,通过考前实验专题复习,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做到知其然并其所以然。
四、实施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要求:根据教材从整体上对初中化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
可分四个专题进行复习: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二轮复习要求:根据第一轮的复习情况,找出学生的不足和易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
主要以中考题型为主线进行专题复习。
分为以下六个专题:专题五:根据提供的信息解题;专题六:物质的推断;专题七:科学探究;专题八:化学实验;专题九:化学反应原理;专题十:根据提供的信息解题。
第三轮复习要求:此轮主要是回归课本,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讲座-科学探究
选项选项意外事故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B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稀酸飞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的小苏打溶液 C 误服氯化钡溶液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D 碱液泼在衣服上碱液泼在衣服上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本题是关于实验中的意外处理,要求学生作为基本常识掌握。
本题是关于实验中的意外处理,要求学生作为基本常识掌握。
例4(10江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江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图1回答:①写出a 的名称 ;②在连接c 和d 时,使d 较易插入c 中的措施是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 ____;A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B .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C .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 .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
请从图4中选取 (选填序号)与图1中a 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分析】本题综合了基本仪器的识别、本题综合了基本仪器的识别、使用,使用,以及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何选择和改进。
尤其是图4中B 、C 的不同,学生容易混淆或者误解。
的不同,学生容易混淆或者误解。
【答案】 (1) ①试管②将插入橡皮管的导管一端用水湿润;①试管②将插入橡皮管的导管一端用水湿润;(2)压破试管(或刺破手);(3) C 、D (4) C (4) C例5 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0g 质量分数为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生理盐水的全过程:⑴请找出上图的错误:⑴请找出上图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冲刺】精准讲解《九年级化学全册》总复习(黄冈中学内部资料)
全国中考化学专家:江新欢、博士教授
【例 1】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 学性质的是( ) A. 生铁制成铁锅 B . 金刚石作装饰品 C. 铜丝作导线 D . 氢气作高能燃料
解析: 生铁制成铁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金刚石作装饰品是 利用金刚石经过琢磨折光性强; 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 电性; 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利用氢气能燃烧 , 放出大量的热, 属于化学性质。
全国中考化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成为气体”是 变化, “四氯 化碳在 500 ℃以上时产生有毒的光气( C O Cl 和一种常见的 2) 无氧酸”是 变化。
解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 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 出来。 答案: ( 1) 四氯化碳是一种无色液体, 能溶解脂肪、油漆等多 种物质 ( 2) 四氯化碳能灭火 ( 3) 物理 化学
全国中考化学专家:江新欢、博士教授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①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 3。 ②加热应用试管夹夹持, 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再加热药品部位, 并不断 上下移动试管。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3)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目的是防止试管炸裂。
全国中考化学专家:江新欢、博士教授
( 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图所示)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用手握紧试管壁, 若导管口出现 气泡, 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全国中考化学专家:江新欢、博士教授
全国中考化学专家:江新欢、博士教授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1. 联系 性质 变化
2. 区别 ( 1) 变化是一个过程, 表示已经发生了或正在进行中 , 而物质的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 物理性质可通过感觉器官 或适当的仪器测量 , 化学性质需通过某一化学变化表现出 来。 ( 2) 语言描述中 , 常用一些词语加以区别。如描述物质性质时 用“易” 、 “可以” 、 “能”等词语。如石蜡燃烧描述的是化学 变化, 而石蜡能燃烧描述的是化学性质。
最新初三化学总复习讲座..教学讲义PPT
3 .突出重点薄弱环节的复习。
四、突出专题
1 .认真安排课时,确定每课时的主题; 2 .主题目标要明确,体现达成
3 .每个专题中体现层次;
4 .每个专题中体现综合拓展。
五、体现层次
1 .每课时与每课时的层次性(突出从概念到技能到应用到解决问题层次提升)。
2 .复习课每个板块间的层次性(突出每堂课中由学生已有知识向未知提升,由 学生疏散知识向结构性知识提升)。
3 .每课时每个板块间内容的层次性(突出知识中、技能中、应用中不同层次)。
六、拓展应用
1 .关注单元内的拓展,关注单元与单元间的拓展。
2 .关注学科在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七、发挥自主
1 .尝试梳理知识结构,复述知识背景(构建框架图)。
2 .理出存在的问题。
3 .自主性理解问题(如何审题)。
4 .自主性测评(通过课外练习反馈)。
八、反馈及时
1 .课堂内反馈(讲练结合)。
2 .课后反馈(配套练习反馈)。
3 .滚动性反馈(每天练习有前面主要内容)。4 .单元结束及时反馈、二度反
复习课的原则
认真备好课的原则。既指个体老师的因班备课,更指备课组的
集体备课。无论个备、集体备,都必须在研究试卷的基础上 把握好考点,课堂上直奔主题,在考点上下功夫。 目标明确的原则。一是复习的内容要明确,二是目标的层次要 明确。对复习的知识给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会、比 较熟练、熟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三是复习要求要明确。对 重点、难点、关键、疑点及易混淆处让学生高度重视,学有 重点,思有目标。 精讲巧练的原则。将课堂定位在学生的“学”上,在科学设计 好复习步骤的同时,要讲究复习课堂的动态生成,善于抓住 细节,适时、适度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不断发现学生练习中 的问题。 应试技巧指导的原则。结合复习内容,在适当的“情境”中, 经常性地向学生传授些应试的技巧,细水长流,方能让学生 内化于心,诉诸于行。
九年级化学专题讲座
九年级化学专题讲座一、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基础知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包括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化学计量等。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表格,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了解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性质。
三、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之一。
化合价是原子间形成化合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价态,是确定化学式的重要依据。
通过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能量转化方式以及反应速率等知识。
五、物质分类与性质物质分类是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通过学习物质分类与性质,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别的物质所具有的特性,从而更好地应用和掌握这些物质。
六、酸碱盐反应酸碱盐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之一,涉及到酸、碱、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通过学习酸碱盐反应,可以了解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七、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实验设计与操作涉及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八、生活中的化学应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清洁剂的成分、化妆品的成分等等。
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环境保护与化学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化学在环境保护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环境保护与化学,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物及其危害、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中考化学 专题 讲义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课题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目标1、深化基础概念的理解2、介绍常见题型和处理方法,总结规律和解题套路3、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统观全局,善于发现内在联系的解题素养重点、难点专题一:基本知识、理论(一)专题二:基本知识理论(二)专题三:基本知识理论三专题四:解题技巧和说明考点及考试要求在总复习中,建议打破课本中十二个单元顺序,按课标要求和天津市中考试卷内容可将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板块。
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的落实。
因为任何形式的考题总是以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复习时要以教材为根本,复习中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
复习时必须加强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全面掌握基本实验,注重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主要包括信息源的分析与筛选、实验原理的多向迁移、实验方案的选择(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
探究性试题大多数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考查学生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知识、理论(一)一. 教学内容:总复习——基本知识、理论(一)二. 具体内容1. 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 H2S、NO等物质3.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 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中考化学复习讲座课件
03
重点难点题型解析
物质推断题
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题关键在于分析题干信息 练习经典例题
物质推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物质性质和 反应的掌握程度。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实验现象、反应条 件等信息,要求学生推断出未知物质或反应。
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分析题干中的信息,根据物质的性 质和反应条件进行推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 性质和反应,以便在解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判断。
中考化学备考建议与展望
备考心态与策略
01
02
03
04
保持积极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冷 静和自信,以最佳状态迎接考
试。
制定合理计划
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确保全
面覆盖考试内容。
重视基础知识
重点复习基础知识,掌握核心 概念和原理,提高理解和应用
能力。
模拟考试与反馈
参加模拟考试,及时了解自己 的备考情况,查漏补缺,调整
复习策略。
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熟悉题型和评分标准
了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和评 分标准,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和
顺序。
注意审题
认真阅读题目,准确把握题意 ,避免因误解而失分。
表达清晰准确
答案要条理清晰,表述准确, 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检查与修正
答完题目后要进行检查,及时 修正错误和补充遗漏。
中考改革趋势与展望
除了掌握基本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学生还需要培养逻 辑推理和细心审题的习惯。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逻辑 推理,细心审题,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导致的计算错误。
04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模拟试题一
总结词
考察基础概念
详细描述
九年级中考复习讲义——化学部分最新
三、课堂练习
1.(2016·衢州)“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 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A. A.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 )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4.(2015·温州)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下列示意图 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B. C. D. ) B.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2.(2016·齐齐哈尔)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图1
图2
6
图3
慈溪科学组
(1)锶属于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相对原子质量为 。 (填 。
(3)图 2 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20.衢州市有大面积含丰富硒的土壤资源,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的白莲、甘薯、大米等 含有丰富的硒,被称为富硒产品,出口欧美市场。富硒产品中的“硒”指的是 一个硒原子的核由 34 个质子和 45 个 构成。 “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4,相对原子质量为 79,则 21.(2016·达州)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定 义 素 原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或分子的微观构成 ②原子是微观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③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②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③元素可以组成单质或化合物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座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座目录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题讲座二元素及化合物专题讲座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专题讲座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专题讲座五化学实验专题讲座六化学与STS(科学、技术、社会问题)专题讲座七中考热点题型分析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回目录考点剖析:1、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
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
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初中化学专题讲座
初中化学专题讲座1. 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温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温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的微观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的微观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和反应能力。
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结构来揭示其本质和行为。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和反应能力。
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结构来揭示其本质和行为。
- 物质的变化规律: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发生不同的变化,如生成新的物质、释放能量等。
化学家研究这些变化规律以推测和控制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物质的变化规律: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发生不同的变化,如生成新的物质、释放能量等。
化学家研究这些变化规律以推测和控制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2. 化学的应用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 药物:化学在药物研发和制造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能力,科学家可以设计出对人体有益的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药物:化学在药物研发和制造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能力,科学家可以设计出对人体有益的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 材料:化学使我们能够制造各种材料,如塑料、玻璃、纤维等。
这些材料在日常生活、建筑和工业中广泛应用。
材料:化学使我们能够制造各种材料,如塑料、玻璃、纤维等。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专题讲座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专题讲座兴城市望海中学寇玉秋中考就要来临,面对学生迫切的眼神,家长的期望,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前化学科中考复习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扎实有效地搞好化学的复习教学?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想与各位化学教师一起,剖析当前中考化学科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效复习课堂打造的思路和办法。
一、当前中考复习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一)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偏离了学科的课程目标初中新课程改革己实施多年,在肯定新课程改革取得的诸多成果时,也应清醒的看到应试教育对化学科教学的影响日益严重。
虽然,在当前社会对人才评价、高考制度没有实质改变的大环境下,要彻底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但处于一线的教师对应试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表现和危害要有清醒认识,这是是十分重要的。
表现1:重成绩,轻发展。
在“唯分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这本是无可厚非的想法,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把这当成教学唯一的目标,教学思路简单,教学方法粗暴,只为一个目的:让学生取得好成绩。
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等课程目标被抛在一边,教师的教学思想越来越简单、呆板,教学创新的能力在丧失,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化学课堂变得气氛沉闷。
教师们说:“越来越不会教书了”。
表现2:重结果,轻过程。
一些教师为了“教学效果更好”,在视频投影中进行实验探究,在黑板上、练习册上完成实验;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太“耽搁”时间,不如老师讲来得明白,更有甚者,认为增大考复习的时间能有效地提高中考成绩,就大力“精简”教学内容,竟然用一个学期多一点时间就完成初中化学一年的教学内容,为中考“赢得”3个多月的复习时间,这一做法居然还成了一条成功经验。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感受化学世界的多姿多彩,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总复习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等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等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
注意:判断镁粉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有氧化镁生产.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或者物理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蜡烛由石蜡和烛芯组成。
石蜡的物理性质: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固体,密度比水小(放入水中浮于水面),不溶于水。
(2)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内焰部分呈黄色,焰心部分基本无变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4)检验产物水: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二氧化碳: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小颗粒),将燃着的火柴靠近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小颗粒。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量减少(呼出的气体检测方法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一段时间,再熄灭)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增多(呼出的二氧化碳是澄清石灰水立即变浑浊,而空气不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专题讲座
一.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试管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1)实验室药品的特点:⎩⎨
⎧有易22
2)实验操作“3不”
3)用量问题:⎩⎨
⎧剩余量取
(1)固体药品的取用⎩⎨
⎧→→→→滑口粒状:斜块状竖底粉末:横/
托盘天平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 仪器 ② 量筒 ③ 滴管
2、物质加热:
灯内酒精
使用前
灯芯
酒精灯 使用时 使用后
3、仪器洗涤 ① 洁净标准 ② 去油脂方法
碳酸氢铵−−→−加热
氨气+水+二氧化碳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氯化氢+氨气−→−
氯化铵 碘化钾+硝酸银−→−
碘化银+硝酸钾 碱式碳酸铜+盐酸−→−
氯化铜+水+二氧化碳 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石蜡+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1. 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 发出耀眼的强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生成了氧化镁
D. 固体质量增加了
(江西省)
2. 固体氧化铜的颜色是()
A. 绿色
B. 蓝色
C. 红色
D. 黑色
3. 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酸,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 拿出实验室
B. 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 倒入废液缸中
D. 放回原试剂瓶
(吉林省)4. 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A. 4.5g
B. 5g
C. 5.5g
D. 无法确定
5.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步骤为:(1)用手掌紧贴容器外壁;(2)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3)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4)移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1)(2)(3)(4)
B. (2)(3)(4)(1)
C. (3)(1)(2)(4)
D. (4)(3)(2)(1)
6. 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C. 用托盘天平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D. 实验中剩余的药品都要放回原试剂瓶
7.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A. 用10mL量筒量取了8.65mL的水
B. 把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 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D. 实验时未经洗净的滴管可直接再吸取别的试剂
8. 现有如下仪器:a. 量筒,b. 玻璃棒,c. 药匙,d. 托盘天平,e. 蒸发皿,f. 胶头滴管,请回答。
(1)称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_____;
(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_____;
(3)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_______;
(4)可用于搅拌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
(5)用于给液体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
(6)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9. 下列做法符合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1)为了节约药品,将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2)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用镊子取放砝码
(3)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4)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
(5)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0. 某纪念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11. 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12. 春,我国新发现的“非典”病例源于实验室感染,可见实验室的严格管理和规范操作十分重要。
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4. 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仪器,相信你已多次使用过。
请按下列要求把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
(2)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
(3)配制溶液,溶解一定量的溶质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
(4)蒸发溶液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
15.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6. N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 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
NO 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
实验室收集NO 的装置是( )
17. 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词汇。
其中的颜色不是用来描述相关物质真实颜色的是( )
A. 蓝色晶体
B. 黑色粉末
C. 绿色食品
D. 银白色金属 18. 实验证明点燃的镁条在CO 2气体中可以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碳单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 2灭火器灭火
B.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22
Mg CO MgO C ++点燃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只与CO 2发生了化学反应
D. 不是一切物质的燃烧都要在空气或氧气中才能进行 19.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认真___________、准确___________和分析讨论,可以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试题答案】
1. C
2. D
3. C
4. C
5. C
6. D
7. C
8. (1)d (2)c (3)a (4)b (5)e (6)f
9. (2)(3)(5)
10. A 11. C 12. A 13. A
14. (1)试管(2)胶头滴管(3)烧杯(4)蒸发皿
15. B 16. B 17. C 18. C 19. A
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