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文经济学,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西方经济学是指发展于西方国家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其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各个方面。
其中,经济政策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各种经济政策的效果以及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政策两个层面,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在整个经济体系层面上进行的经济调控和管理。
其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方面。
1. 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政策分析主要集中在量化宽松政策和紧缩政策两个方面。
量化宽松政策通常表示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
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利率、购买国债等。
通过增加货币流通量,央行可以降低利率,提高借贷活动,从而提振投资和消费。
紧缩货币政策则相反,央行会采取控制货币供应的措施,以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和促进经济稳定。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提高利率、减少流动性等。
紧缩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
2.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税收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分析主要集中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个方面。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指政府采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政府可以直接增加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减税措施则可以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
紧缩性财政政策则相反,政府会采取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等措施来控制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和增加税收,政府可以抑制过度需求,避免经济过热。
二、微观经济政策分析微观经济政策是指针对个别市场或行业的政策干预措施,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市场效率。
在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政策分析主要涉及垄断政策和竞争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导读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宏观经济状况的关键因素是总需求。
总需求分析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
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以下问题:1.消费函数的含义。
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人们的全部消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发消费,另一部分是引致消费。
自发消费是由人的基本需求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这部分消费与收入无关。
引致消费指收入所引起的消费,这部分消费的大小取决于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如果以C0表自发消费,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Y表示收入,则可以把消费函数写为:C=C0+c·Y2.投资函数的含义。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由于投资与利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因此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总支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
总支出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总支出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见解析)4.乘数原理。
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如果以a代表乘数,则有:。
该公式表明了,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重难点解析1.总需求(总支出)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理解这一问题,应明确以下几点:(1)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假定短期中总供给是不变的,只分析总需求(用总支出代表)如何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2)总支出曲线假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不变,用消费函数代表消费,则总支出公式可写为:在上式中,自发性总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都是总支出中假设为不变的部分,可以合并为不变的总支出,即则总支出公式可写为。
【西方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改)

而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开 支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国家财政
政府收入 政府支出
税收 国债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1)个人所得税起征的水平
(2)最低限以上的税率的累进程度
(3)转移支付的结构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三、权衡性财政政策(相机抉择)
时机把握
乘数不定
政策协调
时滞的存在
政策实施 影响因素
其他因素
权衡性财政政策又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 器的自动调节作用不同,权衡性财政政策是基于对经济形势的 判断而采取的反周期操作。
这种由净税收结构和转移支付制度所起的作用就叫做内在 稳定器,它会使总需求减少时引起政府转移支出的增加和税收 的减少,而总需求增加时又引起政府支出的减少和税收的增加。
这种倾向产生的方式,是使税收和转移支付自动地变化, 通过它稳定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使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或 下降没有国民收入升降的一样大。 内在稳定器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累进所得税制度 转移支付制度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内在稳定器
在税收结构中,净税收是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而以更大幅度增 加的,当收入减少时则又以比收入减少的更大幅度降落。
税收的这种累进性质,在国民收入增长过程中对扩张总需求起 着制动作用,而在收入下降趋势中又起着扩张总需求的作用。
由政府税收政策和政府转移支付方面形成的财政政策,对经济 起着自动而即时的稳定作用,这种稳定作用是自动的,意味着不需要 采取特殊的措施,它又是即时的,意味着在总需求的变动和政府支出 及税收的变动之间没有任何迟延。
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PPT课件

第25页/共67页
政策效应时滞 要求政府干预经济时要具体分析波动是长久 性的还是暂时性的。
• 暂时的波动经济会自动恢复,不必采取政策措施。
当政策发挥作用时,经济已经接近
充分就业,这使政策冲击经济,产
Y
生通货膨胀或失业。
没有政府干预的GDP
有政府干预的GDP
Y*
0
t0 t1
时间
t2 t3
第26页/共67页
16.2.3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财政预算
预算赤字 BS=T- G -TR< 0 预算平衡 BS=T- G -TR = 0 预算盈余 BS=T- G -TR> 0
功能财政
——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在衰退时,扩张,增加预算赤字; ——在繁荣时,紧缩,增加盈余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自动抑制经济波动
第19页/共67页
政府税收的自动调节作用
• 经济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
y↓ T↓ yd ↑ C ↑ AD ↑ 从而抑制经济衰退
经济过热时: y ↑ T↑ yd ↓ C ↓ AD ↓
从而抑制经济过度膨胀
第20页/共67页
政府支出的自动调节作用
超额准备率: re=
Re D
第41页/共67页
存款创造(派生)过程
原始存款
企业1 企业2 企业3
……
1000
贷800 存入800
贷640 存入640
贷512 存入512
贷409.6
银行甲 准备金200 银行乙 准备金160 银行丙 准备金128 银行丁 准备金102.4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1.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2.三部门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3.四部门的宏观经济是指包括了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四个部门。
(二)国民收入概念1.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
2.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⑴GDP 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务。
⑵它是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来计算的,之所以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来计算,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统计中可能出现的重要计算,因为最终产品是直接进入消费的产品。
⑶货币价值以市场价值来计算,市场价值以经济活动中的价格总额来计量,所以,在统计过程中会产生以下情况,第一,凡是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误差,但大量的未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极易遗漏,如农民生产的用于自己消费的那部分粮食的价值;家务劳动的价值等;第二,经过市场交易交易但是逃避登记的经济行为如走私等地下经济活动的形成的交易量,也会被疏漏;第三,市场价格经常变动,所以衡量GDP 的增长必须以不变价格计算,剔除物价变动的GDP 称为实际GDP ,而没有扣除物价变动了GDP ,称为名义GDP.3.国内生产净值(NDP ):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年内新增价值之总和,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折旧后的总值。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政策

Y
r
IS
r1
E1
Y1
E2
Y2
r2
LM1
LM2
货币政策的效果(3)
货币政策的效果(4)
0
Y
r
IS
r1
E1
Y1
E2
Y2
r2
LM1
LM2
LM曲线的斜率越大,即利率对货币供给的反应越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货币政策的效果却越大。
03
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
02
投资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 IS曲线的斜率越小),
Y
r
IS
r
E
Y
IS
E
Y
r
LM
Y
Y
r
IS2
r1
E1
Y1
IS1
E2
Y2
r2
LM
Y3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3)
财政政策效果与挤出效应(4)
Y
r
IS2
r1
E1
Y1
IS1
E2
Y2
r2
LM
Y3
LM曲线斜率越大,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动越敏感,或货币需求2对利率变动的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
IS2
r1
E1
Y1
IS1
LM2
E2
E3
Y3
Y2
r2
01
02
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达到的目标主要是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但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而且这两个目标与其他目标如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只调节财政收支总量和货币供给总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难解决这些矛盾。
所谓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就是有区别对待地实施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6版 第十三章

解:(1)由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YCI 得:
Y 1 0 0 0 0 .8 Y 1 0 0 0 解得:均衡收入Y* 10000。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消费为 C 1 0 0 0 0 .8 1 2 0 0 0 1 0 6 0 0 ,总需求为 C I 1 0 6 0 0 1 0 0 0 1 1 6 0 0 , 社会非自愿存货为12000-11600=400。由于总产出 大于总需求,存在社会非自愿存货,理性的厂商 会减少生产,因此总产出或总收入减少。
y 1
kg g 1
2.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 收变动的比率。 当税收为定量税时,税收乘数为:
kt
y t
1
税收乘数为负值,这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
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 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当税收为定量税时,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
D 12000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2) 消费 (c)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3) 储蓄 (s)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4) 边际储蓄倾向
(MPS)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1.三部门经济宏观均衡的条件 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是计划的消费、 投资和政府购买之总和,同计划的消费、储蓄和 净税收之总和相等的收入,即:
cigcst 整理得:
i g st
图13-8 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
西方经济学(第3版)宏观经济政策

11 宏观经济政策
11.4.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11 宏观经济政策
11.3 货币政策
11.3.1 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11.3.1.1 货币的基本知识
货币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现代货币包括: (1) 纸币;(2) 铸币;(3) 存款货币; (4) 近似货币;(5) 货币替代物
在经济学中,一般把货币分为M1、M2与M3:
M1=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11 宏观经济政策
11.4 相 机 抉 择
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时,可 以根据市场情况或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 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相机抉择的实质是灵 活地运用各种政策措施。
11.4.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的范围不同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滞性不同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复苏与抑制经济过热时的效果 不同
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一样,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不同的 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是与货币有关的业务。其主要业务是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 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三个职能:
(1) 作为发行的银行,代表国家发行货币。 (2) 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又为商业银行集中 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 (3) 作为国家的银行。
11 宏观经济政策
行联邦、州和地方的三级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就税收种类而言,联邦税主要 包括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税等。地方税包括财产税、公共设施税 等。其中,财产税为地方、州、联邦三级共同分享。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约 占全部收入的60%,主要来自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这三 项税收,州和地方约占40%。在联邦政府的预算支出中,约有10%用于补助 州和地方。这样,联邦政府既可以凭借其财力,对州和地方的发展进行干预 和影响,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全国经济较平衡地发展,调动地方理财的积 极性,克服一切依赖中央的倾向。1932年前,州与地方政府来自联邦政府的 补贴仅占总收入的3%,但自1934年后,开始上升到13%,现在一般维持在10 %左右。就支出而言,联邦政府的支出,主要用于国防和国际关系,其次是 社会保险。州与地方的财政支出则主要用于教育、道路、公共福利及公共设 施等。在这种财政分级管理体制下,政府的预算收入与支出、所制定的税制 结构与累进所得税制、失业保险等,都成为美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调整中 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帮助政府实施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 第十三章 笔记

§13-3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即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
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0~t1——幼年期,c>y, s<0,负父母的债
C.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或税收变化量之比
D.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化量之比。
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I、储蓄S、政府购买G、税收T、出口X和进口M同时增加,则均衡收入(d)
A.不变; B.趋于增加;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
平均消费倾向(APC):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储蓄函数:表示储蓄与收入的关系:s=s(y)
边际储蓄倾向(MPS)
平均储蓄倾向(APS)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3-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的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c = c ( y )
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覆盖而广而水平较高。转型中的中国原来的计划体系下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再适用,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建立起来。这也制约了消费倾向,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提高。
西方经济学第13章2010

(1)变动税收是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2)变动政府支出 是改变政府对商品与 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 一。它属于凯恩斯主义的“ 需求管理 ”政策。
6
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政府收入 国家财政
? 1、政府出售债券来为其支出筹资 。由于货币 供给不变, 市场上资金减少,从而利率升高。 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投资,引起了挤出效应。
? 2、政府增加税收来为其支出筹资 。增税减少 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引起了 挤出效应。
? 挤出效应 小于1大于0
12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i
IS1
IS
i1
需求管理内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
部分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标
国家 巴西
人均 GNP 增长率 失业率 GDP 缩减指数 (97-98) (94-97) (1999)
–1.4
6.9
4.3
加拿大
2.0
9.2
—
中国
6.4
3.0
–2.6
印度
4.3
—
5.5
日本
–2.9
3.4
—
美国
1.5
4.9
—
5
第二节 需求管理 1:财政政策
? 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 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 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 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 务,弥补财政赤字。 比例适当即可 。
?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 公债哲学 ”。
15
赤字财政政策的主要方法 ----公债
? 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 来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政治因素影响
–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
• (二)时滞的影响(Time Lag):使政策收到相反 效果
–1、认识时滞
–2、行动时滞
–3、影响时滞
• (三)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出效应
• (四)居民预期
–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
可编辑ppt
10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 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 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因而在 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要综合考虑各个目标之 间的联系,运用的各种政策手段,必须相互配合,协 调一致。在制定政策时,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对 经济目标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使各项政策相互 配合,作出整体性的宏观战略考虑和安排。
可编辑ppt
3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可编辑ppt
6
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
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
– 1. 经济萧条时期,AD不足,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松政策),增 加G,减少T,从而AD增大,就业扩大
– 2. 经济繁荣时期,AD旺盛,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紧政策),增 加T、减少G,从而AD下降,通货膨胀消失
•
具体运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 (二)政府转移支付: –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 TR↑ →DPI↑ →C↑→AD↑
• (三)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 •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 • 案例:(美国)牛奶和牛奶制品行业很大,而且在经济上和政 治上十分重要。政府要制定牛奶的健康标准,并对牛奶及奶制 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必要的干预。农业部的商品信贷公司 是法律规定的购买多余奶制品以保持政府控制的保护价格(价 格下限)的单位,它堆积了大量的黄油、奶酪以及无脂干牛奶 ----大约是每年消费量的10%。目前的价格下限是每磅13美分。
• 3、公债哲学:公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债哲学 –(1)自己欠自己的债,不构成债务负担。 –(2)政府政权稳定,所以债务偿还有保证。 –(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
可编辑ppt
5
二、自动稳定器作用
• (一)个人与公司所得税(自动变动的税收) –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 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 T、G、M是药,C、I是药引,宏观经济政策是药方。
•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
•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国家或政府依据某些经济理论,有 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 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 二、政策目标
(一)充分就业
• 二、货币乘数 存款准备金制度 货币创造乘数
可编辑ppt
12
存款准备金制度
• 1、准备金:Reserve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 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
• 涉及G、T和公债
• 一、财政政策工具
–(一)政府支出
• 1.政府购买支出:G • 例一:军需品和警察装备的购买。 • 例二:公共工程支出——政府投资兴建公共设施,但不是“形象工
程”。
• 2.政府转移支付:TR
–(二)政府收入
• 1.税收 财产税:对土地(不动产)和土地上建筑物(动产)征税,按固定 比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2%。
– 1. 经济萧条时期,采用松政策
– 2. 经济繁荣时期,采用紧政策(1)增加税收;(2)减少政府支 出
可编辑ppt
7
举例:松政策• (1)减税 Nhomakorabea公司所得 投 税资
个人所得 D 税PI 消费 AD
流转税 销售 投资
• (2)扩大政府支出
公共工程支 出就 投业 资收入消费
政府购买支 出 AD
AD
转移支付DPI 消费
可编辑ppt
8
四、政府公债与赤字财政政策
• 功能财政: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 财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 预算盈余。但对之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追求年度财政收 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订和实行。
• 周期平衡预算:“处之泰然”的资本
• 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 –(1)发行的银行: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 –(2)银行的银行:同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往来 –(3)国家的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监督其他银行
• 2、商业银行 –(1)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2)资产业务:发放贷款,投资购买债券 –(3)中间业务:代客结算
可编辑ppt
11
繁荣,财政盈余 萧条,财政赤字
周期预算平衡
• 赤字财政政策:“处之泰然”的表现
– (1)具体操作:造成财政赤字后,政府委派财政部发行公债,卖 给中央银行;央行支付货币给财政部,财政部用货币进行各项支 出,刺激经济;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公债,调节经济。
– (2)在美国的演绎
可编辑ppt
9
局限性
• 遇到以下因素,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二)经济增长
(三)物价稳定
(四)国际收支平衡
可编辑ppt
1
补充:政策工具
• (一)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
–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AD不足
–2、代表:凯恩斯
–3、目标: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
–4、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
• (二)供给管理:管理AS
–1、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
–2、工具:
• (1)收入政策:控制工资与物价 • (2)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 • (3)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 (三)国际经济政策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可编策辑ppt
2
三、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充 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 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所得税:对个人薪金、公司利润征税。税率随收入上升而上升。
流转税: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 我国为17%。
• 2.公债 内债,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
可编辑ppt
4
公债
• 1、运作:政府向本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债权人——公众;债务人——政府
• 2、分类:按偿还期限划分 –(1)短期公债:3个月、6个月、1年 –(2)中期公债:1~5年 –(3)长期公债:5年以上,40年,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