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

摘要:唯物史观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本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体系,并论述了关于“现实的人”这一理论。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于批判错误的理论观点,坚持唯物史观,推动以人为本的社会变革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人;唯物史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为马克思建立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则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变成“参天的理论大树”的标志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体系。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重要的理论地位。深刻、准确地理解“现实的人”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从逻辑和历史,从理论和实践上完整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现实的人”的理论地位

每一社会历史理论都有一定的前提和出发点,即研究和阐述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其实质也就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本观点和看法,它决定着社会历史理论的基本倾向。青年黑格尔派从想象出来的东西即“实体”、“自我意识”和“唯一者”出发,费尔巴哈从想象出来的抽象的“人”出发,因而他们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与之相反,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人”出发,将现实的、联系的人作为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建立了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是“现实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开始

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1]“这种考察方法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离不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的个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活动。”[2]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了历史的“现实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人,历史是人的历史,确定历史标尺的实质是确立人的真实存在,建立唯物史观也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也是“现实的人”。

二、“现实的人”的理论基本内涵

正是由于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出发点,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找到了科学的基础,也划清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以往一切旧的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马克思对“现实的人”做出了科学的规定,“现实的人”即进行物质生产的人,受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现实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3]“现实的人”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一)“现实的人”是有生命和有需要的人

“现实的人”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是活生生的个人。生命的存在和活动必然与自然发生关系,从而形成人存在与发展的自然基础。没有肉体生命的存在和繁殖这一自然基础,就谈不上人类的持续存在,这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而处在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为了生存,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就必须有吃穿住行的需要。“现实的人”在生产中满足了第一个需要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

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4]由此可见,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无限的,人们不仅通过自身创造性的活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也创造出人的新的需要的。

(二)“现实的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

“现实的人”是个社会存在物,表现为人与外部自然的关系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属性;作为内在的对立、人自身的存在,只有通过人与其他人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前者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后者产生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基本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即所谓的生产关系,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各种关系也形成了社会关系系统。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天生是社会动物”[5]。个人的存在和个人的活动总是以社会整体的存在和发展为背景,抽象的脱离社会的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人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性的。同时,“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6],这里的社会状况,即社会关系、生产关系,表明人们不仅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且人们也会改变影响着社会关系。同时,“现实的人”在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中,还进行着人口的生产,“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家庭及其家庭关系。总之,“现实的人”的生产还是生活,都存在“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之中,虽然作为个人的有生命的存在物,但不能脱离人类的共同活动方式和社会状况。

(三)“现实的人”是从事着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之所以能超越黑格尔的“理念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是因为马克思的“现实的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实践观为马克思“现实的人”找到了现实的基点。“现实的人”的最根本含义指从事实践的人,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活动存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劳动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的主要的存在方式。“这种活动的摹本形式是自然物质活动,它决定一切其他活动,如脑力劳动、政治活动等。”[7]正如马克思所说,“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8]“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