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成本管理论文-最新】
运用质量成本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
运用质量成本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产品质量的提升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产品生产,企业需要运用质量成本管理方法,通过控制质量成本来提高产品质量。
本文将探讨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一、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概念和原理质量成本管理方法是一种通过对质量相关活动和过程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管理方法。
它将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内部/外部故障成本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可以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质量问题发生而进行的投入,包括培训成本、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维护成本等。
评估成本是指为了评估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投入,包括检测成本、测试成本等。
内部/外部故障成本是由于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损失,包括返工成本、退货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
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核算和分析,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通过降低预防成本和评估成本,减少内部/外部故障成本,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实现质量与成本的双赢。
二、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1. 预防成本的管理预防成本的管理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员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工艺流程等方式来降低预防成本。
例如,企业可以开展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同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工艺问题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2. 评估成本的管理评估成本的管理是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测试,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建立完善的检测标准和流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通过降低评估成本,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损失。
3. 内部/外部故障成本的管理内部/外部故障成本的管理是通过减少质量问题引起的损失来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有什么方法
企业的质量成本是有什么管理方法的呢?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应该怎么做?小编为你带来了“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论中小生产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众所周知,质量和成本,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高质量可以吸引高端消费群体,获得高额收益;低成本低价格可以满足普通消费阶层的需求,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不断调整生产工艺和进行成本控制,以达到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效果,然而对于技术和财力都相对薄弱的中小生产企业而言,既无法与大企业抗衡,自身发展又存在质量成本管理的瓶颈。
中小企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如何有效地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便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什么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又称质量费用,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
根据国际标准(ISO9000)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内部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即包括企业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废品损失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费用;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试验和检验损耗费用、存货复试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及计量工具购置费等;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
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与措施(9篇)-成本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与措施(9篇)-成本管理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快递企业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摘要:近十几年来,国内的快递企业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尤其在进入电子商务高速发展阶段后,国内快递企业开始高速发展。
本文研究了作业成本法理论,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论述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快递企业成本控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快递企业;成本管理一、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根据资源动因把资源的消耗价值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根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最后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程序需要分为三个步骤。
1.确认作业中心,并在每一个作业中心,根据资源种类分别设立资源库,把该制造中心所消耗的资源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中。
2.确认作业,为每项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将作业中心的各资源消耗价值再按照资源类别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中。
3.将各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到最终产品,最后计算出产品成本。
二、快递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意义1.传统成本方法存在固有的缺陷。
快递企业的成本构成中,运营间接费用在成本总费用中占着很高的比例,然而传统成本法在对间接费用核算时分配不准确,这将容易造成成本费用信息的扭曲,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决策。
2.客户对服务要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对于快递企业而言,它的产品就是它的快递服务。
显然不同的快件运送就决定了不同的快递服务,快递服务的差异性以及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就决定了快递企业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3.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
我国的快递企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它们除了和颇具实力的外资企业竞争外,更多的是与国内同水平企业的竞争。
由于快递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快递企业很难通过对产品服务的高定价战胜对方,因此最大可能地降低服务的成本就成了各快递公司制胜的关键。
三、快递企业作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快递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主要用到三方面的理论知识,分别是作业成本法理论、物流成本理论和信息技术管理理论。
质量成本分析管理办法
质量成本分析管理办法质量成本分析管理办法,又称为质量成本管理,是一种通过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和管理,以提高企业质量水平的方法。
这种方法将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内部失败成本,通过控制和降低这些成本来提高质量,从而降低总成本、提高竞争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质量成本分析管理办法。
一、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指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避免质量问题发生所花费的成本,包括质量计划、质量培训、设计评估、供应商评估等。
通过提前预防质量问题,可以避免后续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节约了后续的成本。
预防成本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质量计划:根据产品、客户需求以及企业自身能力,制定质量计划,明确各项质量目标,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2.开展质量培训:通过培训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提高员工对质量的认知,提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能力。
3.进行设计评估:在产品设计初期进行评估,确保设计合理、工艺可行,避免设计问题导致的质量问题。
4.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进行评估,选择质量稳定、信誉好的供应商,降低供应商质量问题对企业的影响。
二、评估成本评估成本是指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检测、检验、测试所花费的成本。
通过对产品和过程进行评估,可以检测出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率。
评估成本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合理的检测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制定合理的检测标准,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检测设备的选购和维护:选择适合产品检测要求的设备,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进行产品和过程检验:对产品和过程进行定期的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4.进行产品测试: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对产品进行必要的测试,确保产品性能达到要求。
三、内部失败成本内部失败成本是指由于质量问题引起产品报废、返工、维修、售后服务等所花费的成本。
通过降低内部失败成本,可以减少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
企业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方法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质量管理被广泛认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质量管理方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本文将探讨企业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方法,包括六西格玛、PDCA循环和质量成本管理等,以帮助企业提升质量,并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1. 六西格玛(Six Sigma)六西格玛是一种强调通过数据驱动和过程改进来提高质量的方法。
它的目标是通过减少缺陷数量和提高过程能力,使产品或服务达到接近于零缺陷的水平。
六西格玛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DMAIC)的循环来实现这一目标。
- 定义(Define)阶段: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和边界,以及确定关键的客户需求和指标。
- 测量(Measure)阶段: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当前过程的表现,并建立有效的测量体系。
- 分析(Analyze)阶段:通过数据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确定改进机会。
- 改进(Improve)阶段:改进过程,消除问题源,实现过程能力的提升。
- 控制(Control)阶段:通过实施控制措施和建立监控机制,保持改进后的过程在可控范围内。
六西格玛方法注重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改进策略的实施,因此能够有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2. PDCA循环(Plan-Do-Check-Act)PDCA循环是一种反复循环的管理方法,也被称为循环质量管理。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的过程,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过程。
- 计划(Plan):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和策略,确定改进方向。
- 执行(Do):执行计划,实施改进措施。
- 检查(Check):评估计划执行的结果,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 行动(Act):基于检查阶段的分析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PDCA循环方法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不断循环迭代,企业可以持续改进和优化管理过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 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强调通过控制和降低质量成本来提高质量水平。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引言概述:质量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成本以及客户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包括质量预防、质量评估、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
一、质量预防1.1 优化设计:通过优化产品或者服务的设计,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这包括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等方面。
1.2 培训和教育:提供员工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减少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
1.3 设立质量目标: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并将其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预质量预防工作。
二、质量评估2.1 检测和测试:建立有效的检测和测试机制,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2.2 数据分析:通过对质量数据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3 客户反馈:积极采集客户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满意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质量改进3.1 过程改进:通过改进生产或者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这可以包括优化工艺流程、改进设备和工具等。
3.2 团队合作: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共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
3.3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寻觅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四、质量管理4.1 质量标准:建立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4.2 质量控制:制定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督。
4.3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结论:质量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质量预防、质量评估、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并持续改进,以实现质量成本的最优化。
企业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成本管理论文-】
前言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应当积极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应当严格控制和降低整个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法经营和不搞短期行为的前提下,企业通过对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使企业在当前经济低迷的困境中得到改善并减少了成本的浪费,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资金,从而使企业有更充裕的资金去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扩大了企业的获利空间。
1 质量成本概念与质量成本管理发展概况1.1 质量成本概念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
因此,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和鉴定费用、质量事故费用两部分。
预防和鉴定费用是指为确保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费用;而质量事故费用是指未达到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2 质量成本管理发展概况1.2.1 在計划经济时期,企业搞生产只算政治账,没有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不重视成本,更不重视质量成本管理。
1.2.21978 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引进了质量成本管理理论,但是,我国的财会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未能将质量成本核算全部纳入财务核算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推广与应用。
1.2.3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压力逐渐增大,许多企业都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财政部的要求对成本进行控制,全面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向质量要效益,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随着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逐渐加强了对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视和依赖。
2 企业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2.1 寻找适宜的质量成本构成比利用典型的质量成本横式图寻找质量成本最佳的平衡点,如图 1 所示:图 1 质量成本横式图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提高质量水平的同时,预防和鉴定费用也逐步提高,而质量事故费用在不断下降。
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实践
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实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方法,它帮助企业有效降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
本文将探讨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实践,并分析其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定义与理念质量成本管理是基于质量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有效控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成本,降低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其核心理念是“先预防,后检验”,即在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预防质量问题的出现,降低质量成本,并通过精细的质量管理手段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质量成本的分类与测算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成本。
内部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主要用于预防和发现质量问题的费用;外部质量成本包括应对成本和失去成本,主要用于处理质量问题和承担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
质量成本的测算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常用的测算方法有传统测算法和改进测算法。
传统测算法主要通过会计手段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和核算,但容易忽略质量问题对企业的间接影响;改进测算法采用质量损失函数模型,将质量问题带来的客观经济损失与质量成本进行关联,更准确地测算质量成本。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应用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预防成本投入,减少生产中的质量问题,降低质量问题带来的停工、报废等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 强化供应链管理:评估成本和应对成本可用于与供应商谈判,要求其提供更高质量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3. 优化产品设计:通过分析故障成本,及时调整和改进产品设计,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
4.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成本管理是贯穿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和指标,促进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四、质量成本管理的实践案例以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通过加强产品设计和检验工艺的预防成本投入,大幅减少了生产中的不合格品数量,降低了废品率及报废成本。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质量成本控制是指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所带来的成本。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质量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指企业为防止质量问题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所产生的成本。
预防成本的目的是在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预防成本包括培训成本、质量规划成本、质量设计成本等。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员工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和标准,以及进行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等措施,从而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率和相关成本。
2. 评估成本评估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发现和评估质量问题而进行的检测和评估活动所产生的成本。
评估成本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识别质量问题,以便采取纠正措施,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评估成本包括检测设备和工具的购买和维护成本、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薪酬成本,以及质量检测和评估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成本等。
例如,企业可以建立质量检测实验室,购买先进的检测设备,并培训专业的检测人员,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3. 内部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是指由于质量问题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包括废品成本、重工成本、停工成本、返工成本等。
废品成本是由于产品或服务不合格而被废弃或销毁所产生的成本。
重工成本是指对不合格产品或服务进行再加工或修复所产生的成本。
停工成本是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生产线或服务过程停止而产生的成本。
返工成本是指对不合格产品或服务进行返工或重新处理所产生的成本。
通过降低内部故障成本,企业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4. 外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是指由于质量问题而在企业外部产生的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包括客户投诉处理成本、售后服务成本、退货成本、赔偿成本等。
客户投诉处理成本是指处理客户投诉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成本。
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1.标准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是指通过设定合理的成本标准,按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降低。
标准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成本波动、浪费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促进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2.过程成本管理:过程成本管理是将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通过跟踪、分析和优化生产过程的成本,实现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过程成本管理强调的是持续的、系统的成本管理,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规划和管理,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控制和降低产品的成本。
目标成本管理强调的是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考虑成本,通过优化设计和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可变成本控制: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可变成本来实现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可变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合理安排产量,提高产量的经济效益,降低可变成本的比例,从而降低总体成本。
5.固定成本控制:固定成本是指与产量无关的成本,企业需要通过增加产量和降低单位成本来分摊固定成本,实现固定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固定成本控制的关键是提高生产规模,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并合理配置固定成本,降低总体成本。
6.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是指通过降低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频率和成本,实现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管理强调的是预防质量问题,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和改进,减少产品缺陷和不合格品,降低质量成本。
7.全面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是指将所有与产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相关的成本都纳入到管理范围内,通过全面、系统的成本分析和管理,实现成本的综合管理和控制。
全面成本管理强调的是整体成本分析和整体成本控制,通过对所有成本项的管理,找出成本的短板和潜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降低。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成本管理,从而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质量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以及质量带来的成本。
通过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可以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从而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1.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工具,用于评估质量成本与质量改进措施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质量成本与质量改进措施的投入与产出,企业可以确定哪些措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
例如,通过投入一定的成本进行质量培训,可以降低产品的不良率,从而减少售后维修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2. 全员参预质量管理全员参预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通过让每一个员工都参预到质量管理中来,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激励等方式,激发员工对质量的关注和积极性。
员工可以提出质量改进的建议,参预问题的解决,从而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质量成本。
3. 现场管理和持续改进现场管理是一种基于现场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通过对现场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是一种不断追求卓越的思想,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企业可以通过现场管理和持续改进,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不良率,提高质量水平,从而降低质量成本。
4. 供应链质量管理供应链质量管理是一种通过管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的方法。
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和要求,并进行供应商的质量评估和监控。
通过建立健全的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可以降低供应商带来的质量风险,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减少质量成本。
5. 数据分析和统计过程控制数据分析是一种通过对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的方法。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的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过程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降低不良率和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一、引言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而产生的成本,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
质量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手段,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二、质量成本控制方法1. PDCA循环PDCA循环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的循环过程。
在质量成本控制中,PDCA循环被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中。
具体步骤如下:- 计划阶段:制定质量目标和控制措施,确定质量成本的预算。
- 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收集质量数据。
- 检查阶段: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比较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
- 行动阶段: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不断改进质量管理过程。
2. 六西格玛方法六西格玛方法是一种通过减少质量变异性来提高质量水平的管理方法。
它包括五个阶段: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
- 定义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目标,确定关键影响因素。
- 测量阶段: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
- 分析阶段: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法,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 改进阶段:制定改进方案,实施并验证效果。
- 控制阶段:建立稳定的控制机制,确保改进效果的持续性。
3.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故障模式及其对产品或服务的影响。
它的主要步骤包括:- 识别故障模式:通过经验和专家判断,识别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
- 评估影响:评估每个故障模式对产品或服务的影响程度,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功能性等方面。
- 制定控制措施:针对每个故障模式,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故障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4.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来评估质量成本控制措施的方法。
具体步骤包括:- 确定成本和效益:明确质量成本和质量改进的效益,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管理方法在现代企业运营中,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掌握和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标准成本法、活动基准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
一、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
所谓标准成本,是指根据过去期间的经验和内外部数据,计算出的理论上应该实现的成本。
标准成本法的核心是以标准成本为基准,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控制。
标准成本法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标准成本:根据产品成本构成和生产流程,计算出各个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
2. 进行成本控制:通过与实际成本比较,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成本控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差异。
3. 进行成本分析: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明确地将各项成本分解为标准成本和差异成本,有利于成本控制和管理。
然而,标准成本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受到准确性和变动性的限制,需要灵活运用。
二、活动基准成本法活动基准成本法是一种以活动为基础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
活动基准成本法通过对企业各项活动和过程进行分析,将成本分配到各个活动中,以实现更精确的成本控制和分析。
活动基准成本法的核心是确定活动成本驱动因素,即影响活动成本的因素。
通过对各项活动成本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成本基准和活动成本驱动量。
活动基准成本法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活动成本:将企业的各个成本项目分配到相应的活动中。
2. 确定活动驱动因素:通过对活动的分析,确定影响活动成本的驱动因素。
3. 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通过对活动成本的控制和分析,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活动基准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成本驱动因素,提高成本控制的精度。
但是,活动基准成本法对数据的需求较多,需要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详细分析,可能增加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工作量。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追求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有效地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发现、评价和预防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所需的成本,它包括内部和外部失控成本。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一、品质管理周期品质管理周期是指通过管理措施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问题从发生到解决所需要的时间。
提高品质管理周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减少质量成本。
具体的做法包括:1. 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建立起快速反馈的渠道,可以迅速获取市场反馈和客户意见,及时纠正和改进产品或服务,避免质量问题扩大。
2. 优化流程设计:通过优化生产或服务流程,提高效率和减少浪费,减少因流程不畅导致的质量问题和成本。
3. 强化团队协作:建立质量团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品质管理周期。
二、质量控制工具质量控制工具是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用于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
常用的质量控制工具包括:1. 流程图和原因鱼骨图:通过绘制流程图和原因鱼骨图,可以分析和识别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 直方图和频率分布图:通过绘制直方图和频率分布图,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异常和不合格的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 散点图和相关分析:通过绘制散点图和进行相关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找出可能的质量问题和改进方向。
三、供应商评估和监控供应商评估和监控是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的供应商评估和监控体系,可以有效控制质量成本。
具体的做法包括:1. 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根据合理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合格供应商的选择。
2. 设置监控指标:制定监控指标,对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
3.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实现合作共赢,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分析企业中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和作用论文
分析企业中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和作用论文分析企业中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和作用论文一、质量成本的内涵质量成本是由美国着名质量专家费根堡姆在1945年提出的,随后在欧美等多个国家的公司中迅速开展起来,成为质量管理和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
我国开展质量成本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开始的,但迄今为止,很多企业每天都在检验试验,都在与不合格品、报废、退货等打交道,但却不知道质量成本为何物,没有去有意识地策划、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
那么,究竟什么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有何作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呢?所谓质量成本就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质量成本由四部分组成: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用公式表示就是: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与核算内容如上所述,质量成本是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构成的,其中每一项成本都有其特定内容。
(一)预防成本及其内容。
所谓预防成本,就是企业为预防和减少产品服务缺陷或不合格产品发生,减少质量损失和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包括以下费用:(1)质量策划费用;(2)质量控制和管理所需的教育和培训费用;(3)质量管理活动费和行政费;(4)内部审核费用;(5)第二方现场审核和首件检验费用;(6)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费用;(7)质量改进措施费;(8)新产品评审费;(9)质量情报费;(10)供应商评估、管理与评审费;(11)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反馈所发生的费用;(12)对客户进行产品使用维护培训与资料费用;(13)质量管理人员的薪资;(14)质量攻关费;(15)质量表彰与奖励费用;(16)其他预防费用。
(二)鉴定成本及其内容。
所谓鉴定成本,就是为评估产品质量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检验和检查、试验的费用。
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方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加剧,企业成本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的生产方法,控制和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现代企业常用的成本管理方法。
1.活动基础成本管理(ABC)2. 目标成本管理(Target Costing)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通过从市场需求出发,确定产品目标成本,并通过价值工程等手段来实现目标成本的管理方法。
目标成本管理将顾客需求和对产品附加价值的认识作为决策的出发点,从而有效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其核心思想是将成本控制融入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过程,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的附加价值。
3.全面质量成本管理(TQM)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是一种将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它通过对质量问题的识别和分析,确定与质量相关的所有成本,从而改进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
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强调从根本上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而不是通过检验和修复来解决问题。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推动质量改进活动,企业可以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和售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供应链成本管理(SCM)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一种将供应链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它通过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物流的运输成本和库存的持有成本,实现全面的成本控制和降低。
供应链成本管理强调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同和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和协调,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资源浪费,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5. 效益成本管理(Efficiency Cost Management)效益成本管理是一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的方法。
效益成本管理强调按效益贡献来指导企业的成本决策,通过改进流程、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废品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率。
总结起来,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涵盖了活动基础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全面质量成本管理、供应链成本管理和效益成本管理等多种方法。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质量成本控制方法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降低质量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质量的最大化,从而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1. 检验与测试: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检验与测试流程,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这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降低售后维修成本和质量索赔费用。
2. 过程控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过程控制系统,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问题,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
例如,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生产数据,及时调整生产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 培训和教育: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质量的认识和责任感。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了解产品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4. 设备维护与管理:企业可以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定期维护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过程改进:企业可以通过不断的过程改进,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例如,采用六西格玛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改进活动,减少生产中的变异性,提高产品质量。
6. 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供应商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品的使用。
7. 客户反馈与投诉处理: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客户反馈与投诉处理机制,及时了解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和需求,及时处理客户投诉,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通过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研究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对质量成本进行量化评估和管理,以达到降低生产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进行探讨。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1.1 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从事产品生产、服务交付及过程管理等过程中所产生、处理和纠正不合格品所发生的成本。
包含以下三种类型:a) 预防成本:是为预防产品出现缺陷、合格率降低等问题而产生的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质量培训、检验、品质评估等。
b) 检验成本:是为检验产品合格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产品检验、产品测试等。
c) 故障成本: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成本,包括返修、退货、维护和客户抱怨处理各项费用。
1.2 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对质量成本进行量化评估和管理。
目的是为了探究不良品成本的产生原因及降低不良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质量效益。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步骤2.1 选择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方法包括直接法、间接法和混合法。
直接法是指直接通过成本核算手段进行分析和控制成本。
间接法则基于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根据成本驱动因素对成本进行分配和调整。
混合法则将直接法和间接法相结合。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成本管理方法。
2.2 制定成本核算标准制定成本核算标准是质量成本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必须制定的标准包括质量评估标准、成本核算指南、成本核算流程、报表等。
这些标准将成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依据。
2.3 收集成本数据收集成本数据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
建立高效的信息采集系统能够使企业及时获取各个环节的质量成本数据。
平时采集的数据源包括产品生产过程、检验流程和不良品处理流程。
成本数据收集应当准确、全面、完整、及时。
2.4 分析和处理成本数据企业应对收集到的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成本管理论文(4篇)
论现代成本理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研究现代成本管理,是一个既有一定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
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成本效益理念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
强调节约和节省。
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企业的产出等于企业的收入。
因此,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企业的收益,企业必然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降低产品成本上,而陷入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的滞后状态,不能为决策提供所需要的正确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
因为,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获得经济效益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始终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
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
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应当积极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应当严格控制和降低整个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法经营和不搞短期行为的前提下,企业通过对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使企业在当前经济低迷的困境中得到改善并减少了成本的浪费,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资金,从而使企业有更充裕的资金去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扩大了企业的获利空间。
1质量成本概念与质量成本管理发展概况
1.1质量成本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
因此,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和鉴定费用、质量事故费用两部分。
预防和鉴定费用是指为确保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费用;而质量事故费用是指未达到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2质量成本管理发展概况
1.2.1在計划经济时期,企业搞生产只算政治账,没有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不重视成本,更不重视质量成本管理。
1.2.2197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引进了质量成本管理理论,但是,我国的财会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未能将质量成本核算全部纳入财务核算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推广与应用。
1.2.3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压力逐渐增大,许多企业都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财政部的要求对成本进行控制,全面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向质量要效益,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随着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逐渐加强了对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视和依赖。
2企业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2.1寻找适宜的质量成本构成比
利用典型的质量成本横式图寻找质量成本最佳的平衡点,如图1所示:
图1质量成本横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提高质量水平的同时,预防和鉴定费用也逐步提高,而质量事故费用在不断下降。
从这个简单的质量分析就可以得知,单靠无止境地提高产品质量等级水平并不是一件理想的事情,因为这尽管减少了事故费用,但却增加了预防和鉴定费用。
而理想的质量水平是在经济平衡点上,这时,质量成本的两个方面费用的总和最少,从而就找到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办法。
2.2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2.2.1质量成本法
(1)质量成本法就是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收集、核算、分析、报告,以发现质量管理活动的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减少质量损失,提高产品费用效能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方法。
质量成本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一般是根据PAF(预防、鉴定、故障)成本模型来分析内部成本因素。
预防和鉴定成本被认为是投入,而故障成本被认为是损失。
(2)对于矿产类各大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产品品种的特点来选择并应用质量成本管理的方法。
例如,以采掘为主的大集团企业宜采用质量成本法建立质量成本。
2.2.2过程成本法
(1)过程成本法是指将质量成本分为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的一种方法,二者都是节约的源泉。
符合性成本是为满足用户的全部规定和隐含需要,在现有过程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费用;而非符合性成本是由于现有过程的故障所发生的费用。
在区分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的同时,按来源不同,经常可将其分为实际成本和合成成本。
实际成本是指经营财务部门要求的费用,可从会计报表中直接获得;而合成成本是指从非财会部门中分离出来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不能从会计报表中直接获得,需要按照一定的公式和核算方法来进行核算。
过程成本法就是依此来归集质量成本费用并开展过程成本管理工作的一种管理方法。
(2)对于化工类产品,如以煤为基的煤化工产品,如聚氯乙烯树脂、烯烃、甲醇、乙二醇等,企业都应根据其流程性材料产品特点采用过程成本法,并按照PAF成本模型确立质量成本科目,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
2.2.3质量损失法
(1)质量损失是指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质量低劣而产生的内、外部损失,这种损失又分为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两种。
有形损失是指内、外部故障费用。
一般的内部无形损失是由于返工、低效的人机控制、丧失机会等因素而引起的低工作效率所造成的损失;一般的外部无形损失是由于用户不满意而发生的未来销售的损失。
质量损失法就是通过对质量管理中质量损失的核算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质量改进的一种管理方法。
企业确定质量损失是以“质量损失率”来表示的,它是为了如实反映企业报告期所创造的价值与发生的质量损失的状况及它们之间所形成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各级决策部门和企业的领导进行指导和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它对促进企业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
计算公式为:
质量损失率=×100%
质量损失率越小,则说明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职能就有效性来讲就越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就越好。
(2)质量损失法质量成本三级科目最少,方法简单且易操作,所以,在现代企业中应用范围较广。
因此,对于机械制造类产品,特别是以零部件制造及加工的企业,在开始搞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时,采用质量损失法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综上所述,企业三种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经实践证明,对每个企业来说都能够达到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和降低产品质量损失的作用。
一个企业选择并应用质量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取决于产品自身性能、特点、生产技术、生产批量、数量和质量管理的完善程度,所以,企业应选择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法来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郎志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宣贯教材[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2]汪金秀.关于质量成本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济,(20).
[3]宋惠峰.浅谈企业质量成本管理[J].经济视野,(18).
[4]梁国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法[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
[5]郭瑞霞.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汇编[M].北京:国防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研究中心出版, .
作者简介:
史佩茹(1993-),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学生,会计专硕,单位: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高级注册会计师。
来源:中国国际财经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