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3、〈古诗三首〉课文主要内容

3、〈古诗三首〉课文主要内容
全诗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前 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展现 了一幅寂寥、冷
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思乡 怀人的思想感情。
释意: 牵牛星是那么的遥远而明亮,织女星是那
么的皎洁而遥远。织女正摆柔长洁的双手, 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因为相思而整天织不 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中间只 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距又能有多 远呢?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 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中心:
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
《寒食》
释意: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是柳絮飞舞,杨花飘散。
寒食节,皇城里的杨柳在春风中飘拂。日落天 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 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中心: 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的融融春意和皇宫里的情
景,暗讽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 权的腐败现象,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
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了人 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十五望月》
释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
层霜雪那么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 了梦乡。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 湿庭中的桂花。今天晚上,明月当空,人们都 在望月,赏月,不知道那无尽的秋思会变降落 在哪一户人家? 中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 古诗三首》备课素材+课后作业(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 古诗三首》备课素材+课后作业(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备课素材及课后作业3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

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

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

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歌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作者先从暴雨来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

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

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

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

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上阙写夜景其实是烘托,下阙写避雨才是词作的旨趣所归。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3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3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素材-第3课《古诗三⾸》⼈教部编版3 古诗三⾸(1)寒⾷①[唐] 韩翃(hóng)春城②⽆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③斜。

⽇暮汉宫④传蜡烛⑤,轻烟散⼊五侯(hóu)⑥家。

注释①【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④【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⑥【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寒⾷节寒⾷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后⼀百零五⽇,清明节前⼀⼆⽇。

在不断发展的途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卵等风俗。

节⽇起源:寒⾷节原发地是⼭西介休绵⼭,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端午节的发⽣早358年)。

春秋时,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重⽿复国后,隐居介休绵⼭。

重⽿烧⼭逼他出来,⼦推母⼦隐迹焚⾝。

晋⽂公为悼念他,下令在⼦推忌⽇(后为冬⾄后⼀百零五⽇)禁⽕寒⾷,形成寒⾷节。

(⼆)作者简介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

唐代诗⼈。

是“⼤历⼗才⼦”之⼀。

天宝⼗三载(754)考中进⼠,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被提拔为中书舍⼈。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

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三)翻译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暮春的长安城⾥漫天舞着杨花,寒⾷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四)主题解说这⾸诗描绘了寒⾷节的景象,由⽩天写到了夜晚,借古讽今,流露出诗⼈对现实的不满。

(2)迢tiáo迢牵⽜星①迢迢牵⽜星,皎jiǎo皎河汉⼥②。

纤纤擢zhuó③素④⼿,札zhá札⑤弄机杼zhù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3《古诗三首》预习单 精选1篇

3《古诗三首》预习单 精选1篇

《古诗三首》预习单一、《将进酒》1. 作者:李白2. 创作背景:唐代,李白辞官后游历江湖,写下此诗。

3. 主题:抒发豪放不羁、热爱生活的情感。

4. 诗歌结构:五言律诗,共八句,分为两个部分。

5. 内容梳理:(1)第一部分(第1-4句):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比喻人生短暂,奔流到海不复回,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第二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描绘了人生的无常,青春逝去如同朝露般短暂。

第三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

第四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乐观。

(2)第二部分(第5-8句):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第五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描绘了宴会的欢乐氛围,鼓励人们尽情畅饮。

第六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邀请朋友共同畅饮,共享美好时光。

第七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音乐的热情。

第八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表达了诗人对美酒佳肴的向往和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二、《登鹳雀楼》1. 作者:王之涣2. 创作背景:唐代,王之涣任官时游览鹳雀楼,写下此诗。

3. 主题:表达作者登高远望、胸怀壮志的情感。

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共四句。

5. 内容梳理:(1)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鼓励人们勇攀高峰,实现自己的抱负。

(3)第三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以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百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第四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3课时 《古诗三首》

第3课时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藏戏,是一种藏族戏曲剧种,被誉为藏文化 的“活化石”。藏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诠释着蕴藏在雪域高原的那份古老、沧桑、神秘、 雄浑和悠远。
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作业: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时节 思念友人
十五夜望月 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时节 思念友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叠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叠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3.古诗三首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
文原文
古诗三首
一、《鹅》
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三、《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共收录了《鹅》、《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经典的古诗。

《鹅》一诗描绘了鹅曲颈高歌的情景,传达了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哲理。

诗人运用简单而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述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场景,展现了鹅的生动形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明月为切入点,通过简洁的叙述唤起了读者对故乡的思念。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雄伟壮丽的风景,通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哲理告诫人们不断向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这三首古诗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读者,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思考。

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注:文章仅供参考,具体格式有待调整。

3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33张PPT)

3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33张PPT)
⑥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 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拓展阅读
1.文中甲、乙、丙三处横线上应引用的句子各是那一句? __甲__:__“___绿__叶__对__根___的__情__意__”____乙__:__“__少__小___离__家__老__大__回___,__乡__音__无___改__鬓__毛__衰__”___丙__:__“__美___不__美__,__家___ _乡___水__;__亲__不__亲___,__故__乡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可用文中的原词、原句回答) __动__物__只___是__一__种__本__能___,__而__人__对___故__乡__的__热__土___是__一__种__深___切__而__执__著__的___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的“斯”是什么意思? ___“__斯__”___是__“__这__里__”___的__意__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在现实生活中将永远寻觅。”为什么? _因___为__白__云__苍___狗__、__世__事__沧___桑__,__还__由___于__中__年__之__后___衡__量__外__部___世__界__的__尺__度___不__同__、__心__境___也_____________ _变___了__。__因__此___,__故__乡__只__能___停__留__在__回___忆__中__,__驻__守___在__梦__境__了___,__在__现__实__生___活__中__将__用___难__寻__觅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
第一首: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第二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代表作,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这首是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五首组诗之一。

第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六年级语文下册 3第3课《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3第3课《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 (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 古诗三首》词句解释译文与阅读赏析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 古诗三首》词句解释译文与阅读赏析知识点汇总

《3. 古诗三首》词句解释译文与阅读赏析知识点汇总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介绍: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著有《韩君平诗集》创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译文: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注解:①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④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⑤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主题:《寒食》一诗描摹出了寒食节时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不仅再现了唐时的节日习俗,也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

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鉴赏:1.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什么什么诗体?七言绝句。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

3.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4.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3课古诗三首六年级上册笔记

3课古诗三首六年级上册笔记

《古诗三首》精讲笔记:品味李白、杜甫、白居易以下是一份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的笔记,供您参考:一、导入介绍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所作。

引导学生了解每首诗的背景和主题,为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二、精读第一首《夜宿山寺》指名读诗,正音。

解释诗题背景:诗人夜晚宿在山寺,身临高楼,俯瞰山下,感慨万千。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危楼高百尺”:形容楼很高,百尺是虚指,不是实数。

“手可摘星辰”:形容楼很高,站在楼上伸手就能摘到星星。

“不敢高声语”:形容诗人很谨慎,不敢大声说话。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人类渺小的感叹。

三、精读第二首《早发白帝城》指名读诗,正音。

介绍诗的背景: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写下此诗。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朝辞白帝彩云间”:早晨离开白帝城,出发时天空中彩云缭绕。

“千里江陵一日还”:形容船行速度很快,一天就能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

“两岸猿声啼不住”:形容船行过程中听到两岸猿声不断,表达离别之情。

“轻舟已过万重山”:既表达船行之快,也表达诗人心情愉悦。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四、精读第三首《登鹳雀楼》指名读诗,正音。

介绍诗的背景: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美景而写下此诗。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白日依山尽”:形容太阳依傍着西山渐渐落下。

“黄河入海流”:形容黄河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象。

“欲穷千里目”:希望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眼前的美景。

“更上一层楼”:想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来观看美景。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的追求态度。

五、拓展阅读建议建议学生课后阅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其他著名作品,更全面地了解这三位伟大诗人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件
这首词描写了月、鸟、蝉、蛙、星、雨、店、桥,诗人 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 的美。
4.没有到秋收的季节,为什么作者说是“丰年”?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联想、 拟人、表面写蛙,实际写诗人自己的喜 悦之情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走近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早 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 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 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 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 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 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 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 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 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 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 的。
让我们一起听歌 去感受月夜下的 荷塘的美!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稻花的香气迎面扑来,青蛙不断的鸣叫, 它们仿佛在谈论着今年的好年成。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乌云四起,透过天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 光,骤雨初来,雨滴已经洒向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过了小溪的石桥,再转个弯,那旧时相 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夜行黄沙道中
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得明亮 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引起树枝摇曳;清风吹 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此时,词人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 路上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的鸣叫,它们仿 佛在高兴地谈论着今年定是一个丰收的好年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宿建德江》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宿建德江》课件(共15张PPT)

整体感知
了解完写作背景后,再读《宿建 德江》,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 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

整体感知
借助注释,说一说诗歌大意?
诗句解读
停船靠岸。 黄昏时分。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指诗人自己。
诗意:把船停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 暮色。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诗句解读
日暮客愁新
省)的一段。
诗题: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
走进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 唐著名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合称“王孟”。主要作品有《春 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等。
写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 (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 越,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悲愤。 《宿建德江》即作于作者漫游吴越 时。
诗句解读
一边读一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置身这样的情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 空旷
江水清清显得和人很近。
孤寂忧愁、思念故乡的心情
诗句解读
假如你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起 了从前,想起了故乡,想到了亲人和朋友, 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
诗句解读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 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 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 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
诗句解读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 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 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广阔, 远方的天空好像与树相连,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好像 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 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 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初三的古诗三首

初三的古诗三首

初三的古诗三首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古诗三首
生字学
好了吗?
【生字一览】
【写字指南】
“锤
“焚”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面的“林”字小一些,写得紧凑些。

下面的“火”写得舒展一些。

词语掌握了吗?
【词语理解】 m î m ãi
墨梅:用霉墨画成的梅花。

x ǐ y àn ch í
洗砚池: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练习书法,在池水里洗刷毛笔,池水都变成了黑色。

sh ù
树:这里代指毛笔。

d àn m î h ãng
淡墨痕:用洗砚的池水浇灌梅花,花朵上显出淡淡的墨痕。

ku ā
夸:夸奖、称赞。

q īng q ì
清气:清香之气。

qi án k ūn 乾坤:天地。

zh ú sh í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y ǎo d ìng
咬定:这里是把竹子拟人化。

lìgēn
立根:扎根。

jiān rěn
坚劲:坚强有力。

rân ěr
任尔:任,任凭。

尔,你。

任尔,任随你。

yín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liàn
炼:凿。

chūshēn shān
出深山:意思是说石灰石是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

ruîděng xián
若等闲:若,好像。

等闲,平常的意思。

qīng bái
清白:借指高尚的人品与节操。

句段理解了吗?
【理解读懂】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别人夸奖它的颜色多么好看,只求得让它的清香充满天地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句诗的意思是: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赏析品味】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

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

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
处之泰然。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

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感悟吟诵】
朗读时要注意把握好停顿,感情抑扬,节奏有致,如: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文读懂了吗?
【课文简析】
〖概括中心〗
《墨梅》这首古诗描写了墨梅的风格、气质,赞美了纯洁的人品和高尚的情操。

《竹石》诗人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不屈不挠的思想情操。

《石灰吟》诗中借咏石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甘为大众的利益而作牺牲的高尚精神。

〖理清思路〗
《墨梅》:第1、2句写墨梅的淡墨色彩和气质。

第3、4句写作者的表白,他的梅花不需要美丽的颜色,只要长久保持清香就够了。

《竹石》:第1、2句赞美了劲竹的内在精神。

第3、4句进一层写恶劣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

《石灰吟》;第1、2句写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磨炼,但从容自若。

第3、4句借石灰之口,表示了作者永留清白本色在人间的追求。

〖学习写法〗
1、这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

《墨梅》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

2、三首诗的作者都是凭借物的突出特点,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的。

我们要弄清每首诗写的物是什么,作者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然后体会作者借这个物抒发了怎样的情。

〖指导朗读〗
这三首古诗都是借物抒情,朗诵时语调高亢,读出自豪的情绪。

例如朗诵《墨梅》一诗时,要注意读好断句和重音。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
...。

../清气/满乾坤
../人夸/ 好颜色,只留
朗诵时,一、二句可以平缓一点,三、四句则略高亢,以便体现诗人的胸怀。

知识拓展了吗?
〖读一读〗
“扬州八怪”有哪八怪?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

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为准。

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扬州八怪”怪在哪儿?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

有人认为他们为人怪,其实这是科学的。

“八怪”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

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

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

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

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板桥怪。

”当时人们对他们褒贬不一,这是他们被称之为“怪”的主要原由。

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

无疑,他们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思想和众多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继承的宝贵遗产。

〖背一背〗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中有香如故。

〖查一查〗
思考练习第2题。

⑴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⑵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