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新部编本(徐徐)最后修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光现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现象。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光的传播知识,但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规律的理解。
2.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光现象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平面镜、凸透镜、光屏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规律。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实验,呈现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对光现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信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折射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以上是针对《光现象》这一章的复习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 教材分析《光现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现象。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次的光现象章节复习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光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镜子、水槽、光线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光现象的图片,如太阳光、彩虹、镜子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回顾(5分钟)简要回顾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引导学生通过笔记本进行记录,巩固已学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进行光现象的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和分享(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师一优”活动序号: 1 授课方案临夏市第一中学物理教研组贾伟2017-3-24《光现象总复习》授课方案课标要求:1、2.3.3 经过实验研究并认识光的反射定律,研究并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 2.3.4 经过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内容与学情解析: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回归课本 , 同时在学生熟悉结论的基础上,逆向思想思虑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做必要的实验考据。
学生对这些实验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已有所认识,但有些实验设计的目的模糊,所以本节课主要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别的光的三种现象的区分、光学作图也是重点。
中考指南:本章在中考中的易考点有:光的直线流传、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几种现象的判断应用;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作图;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应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复习目标:1、在学生思虑的基础上,经过观察演示实验,认识光反射的研究问题。
2、在学生思虑的基础上,经过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研究过程中的问题。
3、经过研究实验的复习,认识实验设计中运用的物理科学方法4、经过比较解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流传,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生活应用难点: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做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折射现象和生活现象讲解。
教法:目标导读法讲解法情况启示法学法:自学法谈论交流法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授课课时:两课时复习过程:第一课时复习一:光的直线流传活动一:情况再现 - -- 播放光的直线流传微视频。
(学生观看并总结)活动二:基础知识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基本知识点。
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流传。
2、光的直线流传现象: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3、相关成语:立竿见影井蛙之见4、光速: C=3.0*108m/s5、光年:光流传一年的距离,为长度单位活动三:中考训练 --- 学生先完成,再教师集体讲解。
(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

第四章复习教学设计【考纲说明】【趣味链接】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云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开始了我们美好的一天。
傍晚,华灯齐放,灯火辉煌,城市的霓虹灯,乡村田野的萤火虫,点缀着我们美好的夜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我们一起揭开光的神秘面纱,探讨光带给我们的美妙世界吧!【知识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1、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即 c = .(注: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是建立的一种理想物理模型。
)2、光的反射:(1)、关于光的反射的几个概念:(2)、光的反射定律:①、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②、异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
③、等角: 角等于入射角。
(3)、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4)、反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图形不同点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反射面粗糙不平,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共同点每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定律应用或危害会造成“光污染”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二、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1)、虚实:成的像为 .(2)、等大:像和物的大小。
(3)、等距: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垂直。
(5)、对称: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2、平面镜的应用:(1)、潜望镜:由两块平面镜组成.(2)、塔式太阳能发电:利用平面镜反射将太阳光会聚。
(注:实像和虚像的区分:①、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用光屏承接;②、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承接。
)三、光的折射:1、关于光的折射的概念:2、光的折射规律:(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
(3)、角不等。
①、定性:a、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入射角;b、当光从水、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的含义及种类,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能说出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会做反射光路图,能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会处理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作图。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判断常见的折射现象。
5.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过程,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能将本章内容系统化。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养成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学习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通过合作探究养成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能力。
通过复习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1.光现象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运用光路图解决问题。
易错点:1、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常判断为与镜面或界面的夹角。
2、平面镜成像中误认为像的大小规律是近大远小。
3、“倒影”与影子混淆。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课件展示精美图片:这些美轮美奂的风景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自然地引出本节复习内容——第四章光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精美图片,回顾光现象这一章的几个重要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总结方法【专题一】光的直线传播专题一知识点聚焦:(小组抢答比比谁记得准、答得快)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根据成因分为光源和光源。
例如:太阳、萤火虫、水母属于天然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属于人造光源;月亮_________(是或不是)光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反射定律:(3条)
(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区别及应用
(3)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2点)
(4)作图:(如下)
3、光的折射:
(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
4、光的色散
(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
阅读课本,复习课本基本内容
练习
练习
板
书
色光的混合
光的色彩、颜色
颜料的混合
红外线(性质、应用)
不可见光
光现象紫外线(性质、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现象、应用、光速)
平面镜(成像特点、应用)
反射定律的内容及光路图
光的反射分类(漫反射、镜面反射)
光路的可逆性
教
后
反
思
2、“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3、如图2所示,“汾江”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8、小明身高为1.70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境中所成的像高是1.70m.当他再后退1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m,像离镜面的距离为_____
9、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____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______不同.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平面镜应用的问题。
理解光反射的规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总复习教学设计

序号:1临夏市第一中学物理教研组贾伟2017-3-24《光现象总复习》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回归课本,同时在学生熟悉结论的基础上,逆向思维思考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做必要的实验验证。
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已有所认识,但有些实验设计的目的模糊,所以本节课主要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另外光的三种现象的区分、光学作图也是重点。
中考指南:本章在中考中的易考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几种现象的判断应用;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作图;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应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复习目标:1、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了解光反射的探究问题。
2、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探究过程中的问题。
3、通过探究实验的复习,了解实验设计中运用的物理科学方法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生活应用难点: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做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折射现象和生活现象解释。
教法:目标导读法讲授法情景启发法学法:自学法讨论交流法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教学课时:两课时复习过程:第一课时复习一:光的直线传播活动一:情景再现---播放光的直线传播微视频。
(学生观看并总结)活动二: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基本知识点。
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3、相关成语:立竿见影管中窥豹4、光速: C=3.0*108m/s5、光年:光传播一年的距离,为长度单位活动三:中考训练---学生先完成,再教师集体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复习说课稿

2.教学难点
(1)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光的颜色合成与分解原理在物体颜色形成中的应用;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光学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有较高的探索欲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在理解抽象的光学原理时仍可能感到困难。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游戏等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更感兴趣,而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则可能缺乏耐心。此外,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各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4.对学生的进步和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法: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光现象,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拟采取以下策略和活动:
1.设计有趣的实验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光现象,提高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光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现实意义和兴趣,符合情境认知理论;
3.问题导向法: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学原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符合认知心理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徐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
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5.知道光的折射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实验,探究所学知识的内在规律.
●教学重点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光的折射定律.
●教学难点
1.光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运用光学知识完成光路图.
●教学方法
归纳法、问答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意图]
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及折射定律,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物的探究活动过程的重现,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复习。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
[师]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呢?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哪些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激光准直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 m/s.
[投影片出示例题]
[例3]一条光线投射到和它垂直的平面镜上,
如图所示,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直角,
镜面应旋转多少度角?
解析:此题中镜面可向任意方向旋转,所得
结果都一样,因此可选取任意一种转动方式来解
此题.
①由题意作出反射光线OB,使OB⊥OA.
②由反射定律知,∠AOB的角平分线ON即
为法线.
③因为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可作出平面镜位置,如图
所示.
④平面镜转动的角度:
∠BOM′=∠M′ON-∠BON=90°-45°=45°
可见,当入射光线不变,镜面绕入射点旋转一个角度时,
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等于两部的镜面旋转的角度.
[例4]一平面镜竖直地挂在墙上,A、B、C三物体放在镜
子前面,人眼的位置如图所示固定不动,则人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
A.A和B的像
B.B和C的像
C.只看见B的像
D.A、B、C的像都能看到
解析:人眼能看到物体的像的条件是: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
镜面反射后能到达人眼中.当镜子和人眼的相对位置确定后,人眼所能看到的
反射光线就被限制在入射到镜子边缘后,反射光线能到达人眼的范围之内,
如图所示的光线Ⅰ和Ⅱ所夹部分的范围内人眼只能观察到物体A和B的像,
不能观察到C的像.答案A正确.
[例5]如图甲所示,从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镜面MN反射后恰好
过A点,画出这条光线.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首先根据对称法作出S点关于镜
面MN的对称点S′,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必过S′,
连接A、S′交镜于镜面于O点,OA即为反射光线,SO即为
入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例6]如右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画出物体在平
面镜中所成的像.
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作法
学生
练习
学生讨论
与交流
甲乙
方法1: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
方法2: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直接利用物像对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完成.
解法1:如图甲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从A、B两点各画一条与平面镜垂直的线AO1、BO2,然后延长AO1交A′,使O1A′=AO1,A′就是A点的虚像.同法找出B点的虚像B′,连接A′B′即为AB的像.
甲乙
解法2:如图乙所示,根据反射定律,由A点发出两条光线AC、AD射到平面镜上,画法线,进而画出反射光线CE、OF,反向延长CE、DF在镜后有一个交点A′,A′即为A在平面中所成的像.同法可找出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B′.连接A′B′即为AB在镜子所成的像.
(三)光的折射
[师]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
[生]光的折射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师]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生]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是: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水等其他透明介质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师]在反射、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
[生]在反射、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投影片出示例题]
[例7]如图所示,AO是由空气向水面斜射的一条
光线,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
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例8]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四个穿过平行玻璃板
的光路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四)光的色散
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