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版指南看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从新版指南看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诺和灵30R和诺和锐30
主要内容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及病例分享
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一种胰岛素可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全面控制血糖, 减少注射次数,平衡疗效与方便性。
75
50
早餐
预混胰岛素
25
午餐
晚餐 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水平 µU/ml
4:00
8:00
12:00
16:00 时间
面对大量的T2DM患者, 中国医生需要有针对性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需要解决
➢ 针对不同发病机制需采取的策略? ➢ 如何更有效地改善胰岛素分泌? ➢ 如何兼顾餐后和空腹血糖? ➢ 如何快速、持久控制血糖达标?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中国糖代谢异常以餐后高血糖为主
2002年~2004年间随访2666例年龄在20~94岁的上海市居民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患病率-更新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
30年回首,糖尿病发展迅速
接近10%
0.67%
糖尿病患病率
1980年
30万全人群
兰州标准
城市4.5% 农村1.8 %
2.28%
2007-08年
4.6万≥18岁
WHO1999
2002年
10万 ≥18岁
WHO1999
1994年
21万 25-64岁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患病率 诊断标准-延用1999年WHO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中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仍采用WHO(1999年)标准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患病率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新变化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中国2型糖尿病目标值的控制目标
血糖(mmol/L)* 空 腹
胰岛素注射指南最新版2022解读
胰岛素注射指南最新版2022解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2年胰岛素注射指南:关键要点与最新实践随着医疗技术和糖尿病管理的不断进步,2022年的胰岛素注射指南提供了更为精细和个体化的指导,旨在优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胰岛素治疗3大要素:起始时机、控制目标、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3大要素:起始时机、控制目标、治疗方案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 1.14 亿,但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 10.24%,糖尿病的管控任重道远。
1 型糖尿病,也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需要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2 型糖尿病往往在诊断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丧失 45%,若不进行有效干预,随病程进展,每年β细胞损失约4-6%。
所以,长病程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与 1 型糖尿病患者类似,内源性胰岛素也是缺乏的。
因此 2 型糖尿病患者在任何阶段都存在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的问题,最终也需要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因、病程不同,低血糖发生情况也不尽相同,因而每位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以及所采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也会有所区别。
胰岛素个体化治疗在血糖控制达标与低血糖、体重增加以及合并症风险的平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个体治疗的3大要点:胰岛素起始时机、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方案。
胰岛素起始时机一个纳入 7 项研究、共 893 例新诊断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对新诊断患者早期进行胰岛素治疗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
国内一项纳入 382 例新诊断 T2DM 患者(基线 HbA1c 7.5-12.1%)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组研究显示,与口服药治疗组相比,新诊断患者早期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β细胞功能维持,并可长期获益。
指南推荐对于 HbA1c>9% 或空腹血糖 >11.1mmol/L的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糖控制目标UKPDS、ADVANCE 和 ACCORD 等多项研究提示我们需要对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个体化治疗目标的决定因素包括:患者的治疗态度和付出、与低血糖或其他严重事件相关的风险、疾病持续时间、预期寿命、重要合并症、已知血管并发症、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对来讲,若患者治疗态度好、愿意付出多、低血糖风险小、病程短、预期寿命越长、没有合并症(尤其是没有心血管并发症)、资源和社会支持良好,则个体化治疗目标和策略就应该相对严苛和积极,反之则需要相对宽松。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摘要】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起始治疗和调整方案的制定是关键。
诊断时机与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水平进行评估,确定治疗方案。
首选方案一般为胰岛素注射,起始剂量选择需根据患者体重、胰岛素敏感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血糖监测与调整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饮食与运动管理也是胰岛素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可以帮助维持血糖稳定。
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求。
长期管理与调整也是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只有持续调整治疗方案才能确保疗效。
胰岛素治疗的起始和调整方案的科学制定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关键词】胰岛素、起始治疗、调整方案、诊断、首选方案、起始剂量、血糖监测、调整、饮食管理、运动管理、重要性、个体化治疗方案、长期管理、调整。
1. 引言1.1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起始时机及调整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在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诊断时机与方式、首选方案、起始剂量选择、血糖监测与调整以及饮食与运动管理等因素。
对于病情明显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通常在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时考虑使用胰岛素。
在选择首选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以及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制剂的特点。
起始剂量选择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身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起始剂量可以从较低的水平开始,并逐渐调整剂量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血糖监测与调整是胰岛素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
饮食与运动管理对于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也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注意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糖食物,同时适量运动也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治疗的起始时机与调整方案的制定是个体化的,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在长期管理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来平衡血糖水平。
以下是关于胰岛素的起始治疗和调整方案的中文介绍。
当糖尿病患者需要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通常有以下几种起始治疗方案可以选择:
1.重复使用餐前胰岛素的方案:这种方案建议使用每天1到2次的餐前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在第一次使用胰岛素注射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测量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体重、肝肾功能等指标。
3.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Basal insulin replacement therapy):这种方案适用于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通常需要在患者口服药物治疗失败之后开始。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使用一次或两次的基础胰岛素,这可以保持患者的血糖稳定,并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剂量的调整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部分。
以下是关于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方案:
1.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胰岛素剂量:如果空腹血糖水平高于目标范围,那么可以增加胰岛素剂量。
相反,如果空腹血糖水平低于目标范围,那么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
3.根据体重和身高来调整胰岛素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的体重和身高发生了改变,那么胰岛素剂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调整方案。
患者和医生需要共同合作,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并适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实现良好的疗效。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共10页word资料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杨国庆,母义明根据2019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1]。
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为家庭、国家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但有效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
为达到尽早、有效、持久的血糖达标,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管理能力、生活方式指导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均至关重要。
由于近年来大量有关糖尿病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CDS根据最近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量基于中国大陆人群的循证医学数据,针对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做了大量修改和补充,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
对于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终可能均需要胰岛素治疗以达到目标血糖水平[4]。
现就新版指南中,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做一解读。
1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糖尿病治疗指南确立了基础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指南推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当生活方式干预加1种口服降糖药(OHA)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最有效的血糖控制策略。
在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指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2种或2种以上OHA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未达标即可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及时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是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自身特点的治疗策略。
基础胰岛素不仅有效控制空腹血糖,进而实现血糖全面达标;更重要的是,可最大限度保留更多β细胞功能,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
一开始打胰岛素,很难做到一步到位。如果 在饮食、运动和情绪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血糖达 不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就需要根据患者全天血糖 (包括空腹、三餐前及餐后两小时、睡前、凌晨 3 点的血糖)的监测情况,每 3~5 天调整一次 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达标为止。
临床上,通常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 「基础胰岛素(即中、长效胰岛素、)」的剂量, 根据餐后 2 小时的血糖来调整「餐时胰岛素(即 短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结 合饮食及运动情况,有时,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 生,还要将下一餐的餐前血糖值考虑在内。
2. 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要相应增加餐前短效胰 岛素的剂量。餐后 2 小时血糖>10.0 mmol/L 后, 血糖每增高 2.0 mmol/L 胰岛素增加 1 个单位, 但一次加量不要超过 6 单位。也可联合口服降糖 药物(如α-糖苷酶抑制剂或二甲双胍等),并注 意餐后适当运动和少吃多餐。
3. 晚餐前血糖控制不佳可考虑增加早餐前中 效胰岛素的剂量。
THE END!
在调整胰岛素时,有三点需要注意:
(1)一定要在患者饮食、运动以及情绪保持相对稳 定的前提下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2)两次调整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每次调整幅度 不宜过大,以防出现严重低血糖或使血糖大幅波动。
(3)当患者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时,不要只想到调 整胰岛素的用量,而应详细分析有无干扰糖代谢的其 它因素(如药物因素、睡眠因素、感染因素等等), 一旦发现应尽快祛除,而胰岛素用量未必需要调整。
胰岛素起始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案,包括:
1. 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2. 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3.「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1. 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起始治疗
启用胰岛素治疗时机及方案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在我们国家总人数超过一亿,而且还有上升趋势,如何预防、治疗糖尿病,如何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生发展,药物治疗是很重要的一环,而胰岛素则是治疗糖尿病的至今为止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怎样选择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治疗时机呢?何时需要起始胰岛素治疗?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有明确规定:1、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妊娠3、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发生酮症或酸中毒可首选胰岛素治疗,待症状控制后和症状明显改善后再根据病情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4、2型糖尿病患者在健康科学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5、对新发病并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6、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7、以下情况下应暂时或阶段性改用胰岛素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根据病情确定后续治疗方案: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于血糖较高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物很难快速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高血糖毒性的迅速缓解可以部分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逆转β细胞功能,故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②、围手术期、外伤③、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感染、慢性重症感染(结核、病毒性肝炎等)。
④、急性心、脑血管梗塞及外周血管病变。
常见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自人类1921年发现动物胰岛素,糖尿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从第1代动物胰岛素到第2代人胰岛素再到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制成功,胰岛素治疗方案日渐成熟,在降糖疗效,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便利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诺和锐30是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最佳选择
一种胰岛素一支笔,伴您全程达标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玉秀“患了糖尿病,咱们病友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控制血糖,不得并发症,生活方便,不影响工作,心情还要好。
我现在心情就很好。
”说这话的王先生是我的老病人了,从8年前患上2型糖尿病到现在,一直在我这里看病、复查。
赶上我不忙的时候,还会跟我聊会儿天,诉诉身为糖尿病患者的喜怒哀乐。
那么,是什么事情让王先生最近“心情很好”呢?这先得从王先生在我这里的看病过程谈起。
8年前王先生确诊2型糖尿病后,由于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开始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平稳控制两年后,逐步加用磺脲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
随着病程的进展,药物作用开始降低,从三年前开始,王先生的血糖屡高不下。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起始治疗考虑药物治疗已经无效,我建议王先生改用胰岛素治疗,采用诺和锐30一天两针的方案。
治疗一段时间后,王先生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控制达标。
王先生十分高兴。
诺和锐30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第三代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含30%的速效成分,起效更快,注射完就能即刻用餐。
加上药效发挥时间与餐后血糖的升高相匹配,对餐后血糖效果十分理想。
另外70%的中效成分作用持续时间长,补充了基础胰岛素,从而有助于控制空腹血糖。
这样餐前餐后全兼顾,王先生的血糖明显好转。
而且由于速效成分作用持续时间短,和中效成分起效时间不重叠,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加上一天两针的用药方案掌握起来容易,所以王先生用上诺和锐30后,感觉十分良好。
简单的强化治疗——还是这支胰岛素这支笔,只是多了一次但是随着病程的自然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会发生进行性减退,所以为了有效控制血糖,临床上需要不断调整治疗策略。
如起始胰岛素治疗经充分的剂量调整后血糖仍未能达标,就需要进一步优化方案,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从王先生最近的血糖情况来看, 原来的治疗方案需要调整,我建议他在原有基础上,采用一天三针的强化治疗方案。
糖病诊疗标准的胰岛素使用指南
糖病诊疗标准的胰岛素使用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的胰岛素使用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胰岛素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在糖尿病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胰岛素的使用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并发症的预防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糖尿病诊疗标准的胰岛素使用指南,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合理的胰岛素使用方法。
一、胰岛素类型的选择胰岛素类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生活方式和个体差异来决定。
根据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和峰值,可将胰岛素分为长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
糖尿病的治疗可以使用单一类型的胰岛素,也可以采用联合使用不同类型胰岛素的方式。
1. 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在血糖控制中发挥稳定作用,模拟胰岛素分泌的基础状态。
由于其作用时间较长,一天只需注射1-2次,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胰岛素需求。
2. 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的作用时间相对短,血糖控制效果较长效胰岛素稍差,一般需要每天注射2-3次。
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餐前胰岛素注射。
3. 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的作用时间较短,用于在餐前进行胰岛素注射,模拟胰岛素在进食后的快速释放。
短效胰岛素需要多次注射,使其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中发挥最佳效果。
二、胰岛素注射技巧胰岛素注射的技巧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十分重要,正确的注射方法可以确保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疗效和减少病痛。
1. 注射部位选择: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和臀部外侧,应避免在同一个部位连续注射,以免引发组织纤维化。
2. 注射器选择: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提供准确的剂量,并尽量减少注射疼痛。
3. 注射角度和深度:注射角度应为90度或45度,深度适中,以确保胰岛素注射到皮下脂肪层而不是肌肉内。
4. 注射时间和频率:胰岛素注射应在餐前或餐后一定时间内进行,具体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体情况确定。
三、胰岛素剂量的控制胰岛素剂量的控制是保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关键。
剂量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血糖水平和胰岛素类型来调整。
胰岛素起始治疗模式的选择
国 内贾 伟 平 等 的研 究提 示 , 中国2 糖 尿病 患 者 型
中 ,Hb .%时 ,空腹 血糖 贡献 超过 6 %。 A1 >75 0
Mo ne 研 究 发 现 ,病 程 不 同 、血 糖 水 平 不 同 ni r J 的2 型糖 尿 病 患者 各 自有 其 不 同 的血 糖 谱 ,随着 病程
Rd l i e d 等认 为 ,餐 后 高血 糖 是基 础 高血 糖 的进 一 步增 相 关性 更 为 显加 ,通过 曲 线下 面积计 算 ,空腹 高 血糖 对总 体血 糖 的 受人 种和 地域 的 影响 。
贡献 要大 于餐 后高 血糖 。
的 ,当 H A. . b 。 5 >8 %时 ,空腹 高 血糖 对 总 体高 血糖 的 治疗 可 以减 少肝 细胞肝 糖 原输 出,增加 周 围组 织对 葡
影响 大 于餐 后 高 血糖 。并 且 ,随着H A 。 b 的升 高 ,空 萄糖 的 摄取 ,改 善胰 岛素 抵抗 ,并 降低胰 岛细 胞 的糖
题 论 坛 S e il ou p c rm aF
该 ( ( 指南 》还 制 定 了治疗 程 序 :超 重/ 肥胖 的2 型糖 尿 者 ,R d l等 的研 究 提 示 ,空腹 高 血 糖对 H A, ide b 的贡 16 7 0 i e d 研 项治疗 达 标 的 病 患 者 应在 饮 食 、运 动 、控 制 体 重 的 同 时首 选 双 胍 献率 达  ̄ %~8 %。R d l 究 是对 6 类药 物 ,3 月 后H A。 65 个 b 。 . > %者 ,即 应联 合使 用 其他 汇 总研 究 ,入 选 1 9 例 应 用 饮 食控 制 及 O A治疗 的 69 H
1 空腹 高血糖 对 总体 高血糖 的重要性 .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胰岛素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治疗的起始剂量和调整方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胰岛素起始治疗和调整方案的介绍。
一、起始治疗1. 选择适合的胰岛素类型胰岛素分为快速作用型、短效作用型、中效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
2. 初次剂量起始剂量应该尽可能小,以减少低血糖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快速作用型胰岛素每餐3-5个单位,短效作用型胰岛素每餐2-4个单位,中效作用型胰岛素每天10-20个单位,长效作用型胰岛素每天10-20个单位。
3. 用药时间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应在进餐前10-15分钟注射,短效作用型胰岛素应在进餐前30分钟注射,中效作用型胰岛素应在早餐和晚餐前注射,长效作用型胰岛素应在晚上注射。
二、调整方案1. 监测血糖患者需要每天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2. 胰岛素剂量调整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应逐步增加胰岛素剂量,每次增加1-2个单位。
如果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减少胰岛素剂量。
如果低血糖症状比较严重,应马上就医。
3. 饮食控制患者需要遵循医嘱的饮食控制,合理分配每餐的食物和药物,以保持血糖稳定。
4. 运动控制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帮助控制血糖。
但是应避免过度运动,以免造成血糖过低的危险。
总的来说,胰岛素治疗的起始剂量和调整方案需要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来制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来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患者需要注意密切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按照医嘱进行药物和饮食控制,并避免过度运动,以保证治疗效果。
(完整版)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胰岛素起始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案,分别介绍如下:1. 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胰岛素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起始剂量为 0.2U/(kg·d),睡前注射,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
可与各类口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联用。
2. 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一般为 0.2~0.4U/(kg·d),按 1﹕1 的比例分配于早、晚餐前。
根据早餐后及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后及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
该方案原则上不与胰岛素促泌剂联用。
3.「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该方案主要适用于 1 型糖尿病以及空腹血糖>11.1 mmol/L、Hba1c>9% 的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使用该方案,原则上不再服用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一开始打胰岛素,很难做到一步到位。
如果在饮食、运动和情绪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血糖达不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就需要根据患者全天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前及餐后两小时、睡前、凌晨 3 点的血糖)的监测情况,每 3~5 天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达标为止。
临床上,通常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基础胰岛素(即中、长效胰岛素、)」的剂量,根据餐后 2 小时的血糖来调整「餐时胰岛素(即短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结合饮食及运动情况,有时,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还要将下一餐的餐前血糖值考虑在内。
1. 如果早晨空腹血糖>7.0 mmoI/L,在排除夜间低血糖所引起的「苏木杰反应」后,血糖每增高 1.0 mmoI/L,需增加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 1 个单位;空腹血糖在 5.0~7.0 mmol/L 时不增不减;空腹血糖在 3.0~5.0 mmol/L 时,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应减少 2~4 单位;2. 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要相应增加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是一种激素,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一旦诊断出糖尿病,医生会建议开始进行胰岛素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的起始时间点应由临床医生决定。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开始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以下是一些申请开始胰岛素治疗的常见情况:
1. 对于需要迅速降低血糖水平的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需要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
2.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尝试其他治疗措施如口服药物未见效果时。
3.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是其必需的治疗方法。
当糖尿病患者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通常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胰岛素用量的调整。
下面是胰岛素的调整方案:
1. 初次注射胰岛素的剂量通常较小,以避免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胰岛素的用量。
2. 胰岛素注射的时间通常是在饭前,以帮助血糖水平在进食后不会过高上升。
胰岛素注射后,患者应该在饭前准确测量血糖水平,并根据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3.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遵循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调整胰岛素用量的需要。
4. 同时,患者也应该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低血糖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诉医生,以便进行调整。
总之,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剂量的调整。
糖尿病患者和医生之间应该建立密切的沟通,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问题。
在开始胰岛素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调整时,需要一份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来指导医生和患者的行为。
本文将重点介绍关于胰岛素起始治疗和调整方案的相关知识和建议。
一、胰岛素的起始治疗1. 确定胰岛素治疗指征确定胰岛素治疗指征是第一步,通常情况下,主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如大于7.5%(59 mmol/mol),即可考虑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
2. 选择胰岛素种类和剂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种类和剂型进行治疗。
胰岛素种类包括长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快速胰岛素。
根据患者的餐后血糖情况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剂型,如注射剂、笔型注射器或泵式胰岛素泵等。
3. 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制定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胰岛素的剂量、使用频率、注射时间等内容。
一般来说,初始胰岛素治疗可采用每天一次的方案,逐步增加剂量,使患者的血糖水平逐渐达到稳定状态。
1. 基础胰岛素的剂量调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患者来说,如果早晨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夜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
而如果夜间血糖水平过低,可以适当减少夜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
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和生活方式来调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
3. 注射时间和使用频率的调整注射时间和使用频率也是胰岛素调整的重要内容。
有些患者可能会有倒班工作或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和使用频率。
对于有些患者来说,如果饮食习惯有所改变,也需要及时调整胰岛素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4. 其他调整方案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胰岛素调整方案值得关注。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感染、肾功能不全等,也需要考虑相应的调整方案。
解读中国新版指南谈胰岛素起始治疗策略
解读中国新版指南谈胰岛素起始治疗策略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杨文英中国新版指南提示,良好控制血糖需要同时关注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血糖(PPG)。
1.FPG正常化是血糖达标第一步既往的研究表明,当FPG达正常值上限时,β细胞功能即开始下降,当FPG达到5.0~5.4 mmol/L时,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受损,且随FPG水平升高而降低。
因此,有效控制FPG是防止疾病进展、促进治疗达标的关键。
而基础胰岛素可以很好地降低FPG。
2.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特点与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β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而且肥胖患者相对较少。
INSIGHT研究结果显示,尽早加用基础胰岛素可更快实现HbA1c达标。
Treat-To-Target研究结果显示,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来得时)组安全达标率(HbA1c≤7%)较NPH组高25%,且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
因此,来得时+OAD可更安全有效地促进HbA1c达标。
一项对2304例患者进行的荟萃分析结果同样印证了这一结论:来得时降低FPG幅度较NPH增加了16%(P=0.0233), 同时显著降低低血糖发生率29% (P<0.0001)。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来得时可持续作用24小时且平稳无峰,是符合指南推荐要求的基础胰岛素。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及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共识中明确指出,对于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启用基础胰岛素(如来得时)可有效控制血糖, 促进HbA1c达标,并保护β细胞功能。
小结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在有效性、安全性和方便性上较NPH均有很大提升,其中来得时作用持续24小时,平稳无峰,安全达标率高,是符合指南推荐的基础胰岛素。
责任编辑文泉。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新选择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新选择门冬胰岛素30QD与基础胰岛素治疗HbA1c控制和低⾎糖发⽣率相当重度低⾎糖发⽣率HbA1c降幅(%)0基线HbA1c-0.780.4%8.14%BIAsp30Glargine-0.650.122.5%8.44%BIAsp30Glargine-0.871.3%8.47%-1.22BIAsp-3756研究1(n=521)OnceMix-Asian亚组研究2(n=155)1.YangWY,etal.CurrMedResOpin.2013;29(12):1599-1608.2.Kalra,etal.DiabetesResClinPract2010(88):282-8p=0.015终点剂量:BIAsp3756:BIAsp30&GL均为0.25U/kg/dOnceMix-Asian亚组:BIAsp300.4U/kg/d,GL0.35U/kg/d8.17%门冬胰岛素30QD较基础胰岛素晚餐后、睡前⾎糖控制更优p<0.050BB:早餐前B120:早餐后2hBL:午餐前L120:午餐后2hBD:晚餐前D120:晚餐后2hBED:睡前02-04AM/02AM:02-04点/02点BBF:第⼆天早餐前BIAsp-3756研究1OnceMix-亚洲亚组研究2#p=0.00781.YangWY,etal.CurrMedResOpin.2013;29(12):1599-1608.2.Kalra,etal.DiabetesResClinPract2010(88):282-8#BIAsp30Glargine⼝服药失效患者起始门冬胰岛素30QDvs⽢精胰岛素QD:降HbA1c疗效相似,低⾎糖发⽣风险相当门冬胰岛素30QD治疗的晚餐后、睡前⾎糖控制更平稳BDBBBBFB120L120BLD120BED02AM随疾病的进展需不断调整胰岛素治疗⽅案以实现长期⾎糖控制SchematicdiagramadaptedfromKahn.Diabetologia2003;46:3–19;Inzucchietal.Diabetologia2012;55(6):1577-96.βcellfunction(%)从起始到强化不断调整的糖尿病治疗⽣活⽅式+OADs起始胰岛素治疗强化胰岛素治疗优化调整胰岛素治疗1-2-3研究:门冬胰岛素30从起始到优化和强化治疗门冬胰岛素30通过简单增加注射次数,可帮助更多患者⾎糖达标且低⾎糖风险未随之增加?低⾎糖发⽣率(事件/患者年)QDBIDTID重度低⾎糖0.130.150.13轻度低⾎糖152212重度夜间低⾎糖000Garberetal.DiabetesObesMetab.2006;8:58-66.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灵活使⽤可满⾜糖尿病进展的治疗需求0w14w26w38w50w如未达到治疗⽬标HbA1c<7%时,分别在第14、26、38周增加胰岛素注射次数HbA1c降幅(%)基线HbA1c(%)终点HbA1c(%)门冬胰岛素30组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组终点达标率(HbA1c<7%)7.47.38.6-1.240.3%8.7-1.444.9%门冬胰岛素30QD+⼆甲双胍基础胰岛素QD+⼆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BID+⼆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TID+⼆甲双胍餐时胰岛素QD+基础胰岛素QD+⼆甲双胍MalekRetal.DiabetesMetab.2014Dec4.pii:S1262-3636(14)00176-1.餐时胰岛素BID+基础胰岛素QD+⼆甲双胍餐时胰岛素TID+基础胰岛素QD+⼆甲双胍⼝服药治疗不达标的T2DM(n=403)经过50周治疗,门冬胰岛素30组的终点HbA1c、降低餐后⾎糖增幅、低⾎糖发⽣率与基础-餐时组⽆显著差异;两组HbA1c达标⽐例、⽆低⾎糖的安全达标⽐例均相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新上市的药物需要时间进行安全性的观察,以保证糖
尿病患者的最大利益
生活方式干预
主要治疗路径 备选治疗路径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 >7.0 %), 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一线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
胰岛素促分泌剂或-糖苷酶抑制剂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二线药物治疗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 -糖苷酶抑制剂
仍采用WHO(1999年)标准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患病率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新变化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目标值 血糖(mmol/L)* 空 腹 非空 腹 HbA1c(%) 血压(mmHg) 3.9–7.2 mmol/l (70–130 mg/dl)
≤10.0 mmol/l ( 180 mg/dl)
糖尿病的并发症医疗费用耗费巨大
• 在医院治疗的病友中约每2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伴有并发症! • 有并发症患者每年住院次数是无并发症患者的
2.74倍!
• 有并发症患者每年医疗费用上万元,是无并发症的
10倍!
外周神 经病变 5566 无 并发症 者 3726
并发症 每年人均 直接医疗 费用 (元)
肾脏病 变 48806
<7.0 <130/80
HDL-C(mmol/l)
男 性
女 性
>1.0(40mg/dl)
>1.3(50mg/dl) <1.7(150mg/dl) <2.6(100mg/dl)
TG(mmol/l) LDL-C(mmol/l) 未合并冠心病
合并冠心病
体重指数(BMI,kg/m2)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
ACCORD 和 VADT研究结果
基线 HbA1c (%) 终点HbA1c (%) 强化组 标准组 重度低血糖发生率 (%/年) 强化组 标准组 心血管死亡比例 (%) 强化组 标准组
ACCORD
8.1
6.4
7.5
3.1
1.0
2.63
1.83
VADT
9.4
6.9
8.4
4
1.6
2.1
1.7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2008; 358: 2545-59 VADT研究,adapted from ADA 2008
Type 1 DCCT Type 2 Kumamoto 9 7% 69% 70%
Type 2
UKPDS 8 7% 17-21% 24-33%
HbA1c
Retinopathy Nephropathy
9 7% 76% 54%
Neuropathy
60%
-
-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更改的原因
糖尿病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严重
Symptoms
A1C > 9.0%
Drug Naive No Symptoms Under Treatment
Monotherapy
MET † DPP4 1 GLP-1 TZD 2 AGI 3 MET
Dual Therapy 8
GLP-1 or DPP4 1 or TZD 2 SU or Glinide 4,5
1
2 - 3 Mos.***
Dual Therapy
<6.5%
<7.0%
√
≤7%
说明
个体化(正 常4-6%)
<7.5% (>2种药)
新指南中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的变化
HbA1c的控制标准定为<7%, 其主要理由是:
1. 与IDF新指南保持一致 2. 多个大型循证医学研究(如UKPDS,DCCT,Kumamoto 等) 证明HbA1c降至7%,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就明显降低,HbA1c进 一步降低可能对微血管病变有益处,但低血糖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 3. VADT,ADVANCE,ACCORD在强化血糖控制组死亡的风险上 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从死亡的风险考虑取较安全范围 同时考虑到糖尿病治疗需要个体化,指南中特别强调了在糖尿病的早 期阶段,胰岛功能相对较好,无严重并发症,使用无明显导致低血糖 药物,以及血糖容易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把血糖降低到正常, 如HbA1c<6%。
眼病
心血管 病 19849
神经病 变 12647
骨骼病 变 10902
24255
陈兴宝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年第11卷第4期 P238-41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更改的原因
糖尿病危害严重
强化治疗可以减轻危害
不同的循证研究强化的标准和结果不同
探索强化治疗的切点
循证医学证据:强化治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
从新版指南看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预混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优势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许岭翎
主要内容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及病例分享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糖尿病的患病率-更新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延用1999年WHO标准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新变化
治疗-有更新
- 中国上市的新型降糖药物进入治疗流程图 -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选择
- 新药的应用 - 手术治疗糖尿病 - 抗血小板治疗 -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患病率-更新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
30年回首,糖尿病发展迅速
接近10%
2007-08年
城市4.5% 农村1.8 %
4.6万≥18岁
WHO1999
2002年
10万 ≥18岁
2.28%
0.67%
糖尿病患病率 1980年
30万全人群
WHO1999
1994年
21万 25-64岁
WHO1985
兰州标准
20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中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Lifestyle + Metformin + Sulfonylureaa STEP 2 STEP 3
STEP 1
Tier 2: Less well validated therapies
Lifestyle + Metformin + Pioglitazone No hypoglycaemia Oedema/CHF Bone loss Lifestyle + Metformin + GLP-1 agonistb No hypoglycaemia Weight loss Nausea/vomiting Lifestyle + Metformin + Pioglitazone + Sulfonylureaa
主要内容
患病率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有更新
新型降糖药物在中国上市
GLP-1 受体激动剂
DPP-VI抑制剂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
国内已经上市的各类降糖药物都列入指南
药物安全性和费用仍然是选择治疗时的关键因素。对上市
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证明有良好安 全性,疗效好的药物放在优先的位臵上 TZDs类药物,近年来观察到了有明确的副作用,如水肿, 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骨折等。罗格列酮被严格限制使用
Lifestyle + Metformin + Basal insulin
Reinforce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at every visit and check HbA1c every 3 months until HbA1c is <7 % and then at least every 6 months. The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changed if HbA1c is ≥7 %
aSulfonylureas bInsufficient
other than glibenclamide (glyburide) or chlorpropamide clinical use to be confident regarding safety
A1C 6.5 – 7.5%**
A1C 7.6 – 9.0%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更改的原因
糖尿病危害严重
强化治疗可以减轻危害
不同的循证研究强化的标准和结果不同
探索强化治疗的切点
HbA1c从10%降低到9%对减低发生并发症 风险的影响要大于从7%降低到6%
国际上HbA1c的控制目标
ADA (2010) AACE/ACE (2009) √ IDF CDS 加拿大 (2008) NICE (2009) <6.5% (单药) √ √ (2005) (2007) √ √ (2010) (2010)
• 心血管疾病 80%的糖尿病患 者死于心血管事件4
•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第 一位原因2
• 糖尿病神经病变 非创伤性截肢的 第一位原因 5
1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 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3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4Gray RP & Yudkin J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1997. 5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S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