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创新教案(优秀6篇)
初中生物创新教案(优秀6篇)初中生物创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1、什么是生物?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
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初中生物实践创新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实践创新实验教案标题:初中生物实践创新实验教案教案概述:初中生物实践创新实验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教案以初中生物课程中的某一实践创新实验为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掌握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的培养。
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教学难点:1.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本实验的生物实验材料和器材。
2. 编制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3. 准备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学生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实践创新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
通过示例或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实践创新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讲解实验目的和背景知识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以及与实验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科学意义。
步骤三:实验操作指导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重点关注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并提醒注意实验安全。
步骤四:实验设计与数据记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提醒他们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步骤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解释引导学生依据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
鼓励学生思考实验数据与背景知识之间的关联,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步骤六: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各自的分析与解释。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并探讨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与改进方法。
步骤七:作业布置根据实验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后的思考题等,以巩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生物创新实验教案5篇
生物创新实验教案5篇第一篇:生物创新实验教案进一步认识无机物和有机物一、实验目的:清晰地看到无机物和有机物。
二、该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0页的一个实验。
无机物和有机物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无机物和有机物,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生活,我设计了该实验。
三、教材实验不足之处:1、取材不理想,选用了小麦种子。
2、实验结果不明显,种子燃烧后看不到有机物,只能领会到被烧掉的是有机物。
四、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取材方面:选用了大鱼肋骨。
2、实验方面:由一个实验——燃烧小麦种子,改为了两个实验,即骨的煅烧及骨的脱钙。
3、通过实验,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无机物和有机物。
五、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取鱼骨在酒精灯上煅烧,观察骨的颜色变化,并闻煅烧过程中的气味。
骨的煅烧2、将大鱼肋骨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的烧杯中,约过15分钟左右,将大鱼肋骨用镊子取出,并在清水中洗去肋骨上的盐酸,观察骨的变化特点。
六、实验结果:1、骨煅烧后,烧掉了有机物,剩下了硬脆的无机物。
2、骨在盐酸中浸约15分钟后,溶解了无机物,剩下的是有机物,而且将剩下的有机物用镊子取出后,再用清水冲洗,能用手将这一根大鱼肋骨弯曲并打成结。
所以,整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七、小结:该实验效果明显,取材容易,操作时间短,简单明了,设计严密。
通过实验能够给学生直观而真切的感受,使其认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第二篇:生物实验创新教案观察种子结构的实验改进崔家桥中学滕婷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的地位与作用本实验出自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的一个观察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通过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能够描述出植物种子的主要结构。
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操作能力,又为学好种子的萌发过程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原实验的实验材料仅仅只有一种大豆种子,大豆种子只能代表双子叶植物种子这一类种子的结构。
永州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永州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第一篇:永州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永州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金洞管理区金洞林场中学邓友军)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一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63,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一、本课题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63页安排了“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也摸不着,通过该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体在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人体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发生了变化。
所以该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探究实验。
二、实验原理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三、实验原型四、原实验的不足1、2、未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
空气(人吸入的气体)中也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五、实验材料准备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玻璃管,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脱脂棉,洗耳球等。
六、改进后的装置七、实验创新之处1、设置了对照实验。
采用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吸入的气体(空气)与对照组进行对照。
2、验证了吸入的气体(空气)也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3、增加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观察性方面的创新。
八、实验操作过程1、取3个烧瓶,分别注入50ml澄清的石灰水;2、取一支玻璃管插入1号个烧瓶中,不断用洗耳球向玻璃管内压气,时间持续3分钟左右,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3、用玻璃管向2号个烧瓶中缓慢吹气,重复几次,半分钟左右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4、以3号个烧瓶作对照,比较1号和2号两个烧瓶,发现2号试管浑浊程度深;5、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空气)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
九、创新后实验的优点1、设置了对照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人体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发生了变化。
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含图)
反思与改进方向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更加注重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选择更具现实意义和 探究价值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动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
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评价方式上,可以更加注重过程性评 价和综合性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 生的实验表现和成果。同时,鼓励学生 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
创新实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数字化实验技术
运用计算机模拟、传感器等数字化实 验手段,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率,同 时增强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设计创新性、生产实践相 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实际应 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D
总结环节:归纳知识点,提升认识
数据分析
知识归纳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验证 假设。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的知 识点和科学方法,加深对生物学科的理解 。
思维提升
拓展延伸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意见和新的探究方向,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DNA粗提取实验 图示
通过DNA粗提取实验图示,可 以辅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操作步 骤和注意事项,如研磨破碎细 胞、加入洗涤剂溶解细胞膜、 加入冷却酒精析出DNA等。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图示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图示, 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操作 流程和培养条件,如外植体的 选择和处理、培养基的配制和 灭菌、接种和培养等。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讲课教案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讲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2. 探究光合作用与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在此过程中产生能量。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必须正常进行,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1. 水培植物(如水生植物、豆芽等);
2. 双氧水;
3. 荧光卡纸;
4. 针管;
5. 试管。
四、实验步骤:
1. 将植物置于明亮的光线下,观察植物叶片发生变化;
2. 用针管将双氧水注入试管中,再用荧光卡纸遮挡试管口;
3. 将试管斜放置于光照下的植物叶片旁边,观察双氧水气泡的数量和速度;
4.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植物光合作用与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分析:
1. 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光照下会释放氧气;
2. 双氧水中气泡数量和速度随着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增加而增加。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对气体排放的影响。
同时,也培养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今后更深入的生物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七、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双氧水溅入眼睛或口中;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整洁。
以上为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讲课教案范本,希朠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实验课创新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课创新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并了解植物与动物的呼吸作用的一些异同点。
实验材料:
1. 水生植物(例如:水莲、水母草等)
2. 水槽或水桶
3. 水
4. 小瓶
5. 水银或气泡计
实验步骤:
1. 将水生植物放入装有水的水槽或水桶中。
2. 将小瓶放入水中,并用水银或气泡计将小瓶中的气体吸走。
3. 将小瓶封好后放入水中,观察气候情况。
4. 重复以上步骤,同时在另一个水槽或水桶中放入一只鱼,并观察两者的气候情况。
实验结果:
水生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
在夜间或无光照条件下,水生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氧,释放二氧化碳。
与动物类似,水生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不同的是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吸氧气,而在无光照或夜间时需要呼吸吸氧。
教学重点:
1. 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 植物与动物的呼吸作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拓展: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不同条件下水生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和水生植物的呼吸习性。
实验安全提示:
1. 注意小瓶中的气体不要吸入。
2. 注意使用水银或气泡计时小心操作,避免破损及伤害。
这个实验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和讨论分组进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和学习,增强对植物呼吸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生物教学与生物实验创新大赛
初中生物教学与生物实验创新大赛一、引言初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生物实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通过生物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推动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我校特举办初中生物教学与生物实验创新大赛。
二、大赛背景与目标本次大赛旨在鼓励教师们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同时,大赛也将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共同探讨生物实验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1.参赛对象:全体初中生物教师;2.参赛要求:教师需提交一份生物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并展示一个生物实验创新作品(可以是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等方面的创新)。
四、比赛流程与评分标准1.初赛:教师提交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和实验创新作品,由专家评审团进行评选,选拔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2.决赛:入围教师进行现场实验教学展示,并接受专家评委提问和打分。
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设计科学性、创新性(占30%);实验教学实施效果(占40%);教师讲解、互动效果(占20%);实验安全、环保意识(占5%)。
五、大赛亮点1.创新实验器材展示:教师们可以展示自己设计的生物实验器材,如新型显微镜、自动培养箱等,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2.实验教学理念分享: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在生物实验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心得,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专家点评与互动:决赛现场,专家评委将针对教师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创新作品进行点评,并与教师们进行互动交流,提供专业指导。
六、结语本次初中生物教学与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是我校生物教学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是推动生物实验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大赛,教师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
高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了解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小型植物(如豌豆苗、小麦苗等)
2. 不同光照强度的灯具(如LED灯、荧光灯等)
3. 钳子
4. 水壶
5. 测量尺
6. 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将小型植物分成若干组,每组10株。
2. 将各组植物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的灯具下,分别为高光照组、中光照组和低光照组。
3. 每天固定时间开灯,保持光照时间一致。
4. 每天记录各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如高度、叶片数量等)。
5. 持续观察1个月后,比较各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出结论。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要保证各组植物的其他生长条件(如水分、温度)一致。
2. 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照料,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评估:
1.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4. 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拓展实验:
1. 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探究植物在光照强度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目的: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为植物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初中生物实践创新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实践创新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
1. 小型花盆或小塑料盒;
2. 泥土;
3. 植物种子;
4. 水;
5. 光照器具;
6. 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
1. 将泥土填满花盆或小塑料盒;
2. 在泥土上撒播适量的植物种子;
3. 分成不同组,每组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如:
a. 一组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b. 一组放在阴凉处;
c. 一组在光照器具下照射;
d. 一组放在常温下;
e. 一组放在高温环境下。
4. 每天浇水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生长的高度、叶片颜色等数据;
5.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预期结果:
1. 光照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阳光足够的情况下植物生长较好;
2. 温度适宜时,植物生长较为健康;
3. 水分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缺水或过多水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造成伤害;
2. 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保持观察的质量;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用具,彻底清洗干净。
六、实验延伸:
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其他有关植物生长的实验,比如添加不同种类的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生长的多种因素,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作用,加深对生物呼吸过程的理解。
实验材料:
- 酵母菌
- 糖水
- 水
- 温水
- 试管
- 水浴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分成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糖水和酵母菌,然后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温水(温度约为37℃)和冷水(温度约为4℃)。
2. 将试管放入水浴中,保持一定的温度。
3.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各组试管中的气泡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分析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预期:
- 在温水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会最为活跃,产生较多的气泡。
- 在冷水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会较为缓慢,产生较少的气泡。
- 在室温水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处于中等状态。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卫生,避免直接接触酵母菌。
2. 实验材料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洗。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数据。
实验拓展:
可以尝试在不同浓度的糖水条件下进行实验,对比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情况,进一步了解呼吸作用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加深对生物呼吸过程的理解,并培养观察实验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植物如何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实验材料:若干颗水稻种子、一盆水、一盆酒精、一根透明的塑料管、一台灯泡、若干片透明胶片。
实验步骤:
1. 将若干颗水稻种子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让其发芽生长。
2. 等水稻幼苗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将其放入酒精中,用酒精替代空气,使其处于无二氧化碳的环境中。
3. 从塑料管的两端各剪一条透明胶片,将其夹在水稻叶片上,形成一个小房间。
4. 将塑料管的一端与灯泡相连,开启灯泡,让其照射在水稻叶片上。
5. 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水稻叶片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过程中,被酒精替代的空气中缺少二氧化碳,水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会导致叶片变黄、生长迟缓。
2. 实验过程中,照射在水稻叶片上的光能提供了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水稻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使其蓬勃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
拓展延伸:可以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如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等,以及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差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含图)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三、试验创新与改善之处
1、取材方面:选用了大鱼肋骨及鸡旳前肢骨
2、试验方面:由一种试验——燃烧小麦种子, 改为了两个试验,即骨旳煅烧及骨旳脱钙。
3、经过试验,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无机物和 有机物。
四、试验器材
大鱼旳肋骨,鸡旳前肢骨,镊子,酒精 灯,试管或烧杯,质量分数为15%旳盐酸, 清水,打火机。
2、骨在盐酸中浸约15分钟后,溶解了无机物, 剩余旳是有机物
七、自我评价
该试验效果明显,取材轻易,操作时间短, 简朴明了,设计严密。经过试验能够给学生直 观而真切旳感受,使其认识更深刻,了解更透 彻。
五、试验环节
1、用镊子夹取鸡旳前肢骨在酒精灯上煅烧,观 察骨旳颜色变化,并闻煅烧过程中旳气味。
2、将大鱼肋骨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旳盐酸 旳烧杯中,约过15分钟左右,将大鱼肋骨用 镊子取出,并在清水中洗去肋骨上旳盐酸,观 察骨旳变化特点。
3、图示:
骨旳脱钙图示
骨旳煅烧图示
六、试验成果
1、骨在煅烧时,烧掉了有机物,剩余旳灰烬是 无机物。
岳阳市中学生物教师试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进一步认识无机物和有机物
岳阳市第十二中学 黄鲁成
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一、该试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旳地位与作用
无机物和有机物是构成细胞旳主要物质。 为了让学生能更进一步地认识无机物和有机 物,更加好地了解细胞旳生活,我设计了该 试验
二、教材试验不足之处
1、取材不理想,选用了小麦种子
初中生物实验课赛课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课赛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生物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种子萌发的条件2. 实验操作步骤3. 观察和记录4. 结果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萌发的。
2. 提问:种子萌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二、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观察和记录(10分钟)1. 学生观察种子萌发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五、结果分析(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会在这些条件下萌发?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种子萌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 提问:我们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实验操作步骤,独立完成实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观察和记录(10分钟)1. 学生观察种子萌发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四、结果分析(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使其更加准确和可靠?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
3. 学生结果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初中生物实验课创新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课创新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2. 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变化。
3. 探讨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一盆绿色植物(如水仙、仙人掌等)。
2. 纸夹。
3. 研究台灯或荧光灯。
4. 阳光或强光源。
5. 高温计。
实验步骤:
1. 将绿色植物放在室内暗处,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
2. 使用纸夹将研究灯或荧光灯固定在植物上方,照射植物并调节灯的光照强度。
3. 每隔30分钟记录植物的位置和生长状态,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4. 使用高温计测量植物叶片的温度,并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温度变化。
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探讨光照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并讨论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确保植物生长环境稳定,避免出现其他干扰因素。
2. 植物应该处于健康生长状态,叶片完整无病虫害。
3. 操作实验时注意用电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清理工作,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加深对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的认识。
同时,学生还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创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课堂设计与实施
创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课堂设计与实施引言: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学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原理和概念,并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然而,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和流程的单一性、学生的被动参与以及实验结果的预测性不足等。
因此,创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课堂设计与实施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探讨一些创新的方法和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基于现实问题的生物实验设计为了增强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可以将实验内容与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例如,在生态学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城市环境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鸟类的数量和种类,探究城市化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程度。
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二、提供探索性的实验操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索能力,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例如,在遗传学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和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观察和解释,最终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引入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验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流程。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通过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这样的创新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参与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成功率。
四、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生物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因此,在课堂设计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
例如,在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然后根据各自的实验结果和观察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进行整体的讨论和交流。
中学生物创新实验教学计划
中学生物创新实验教学计划一. 教学主题生物创新实验作为中学生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活动安排1. 实验前准备阶段在实验开始前,教师需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确定实验主题和目标,选择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实验项目。
其次,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的背景知识和实验步骤。
最后,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环境。
2. 实验实施阶段在实验实施阶段,学生将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完成实验的目标。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总结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注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控制,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 实验结果分析阶段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成果,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
三. 教材使用教材在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实验项目,并将实验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和创新实践。
除了传统的教材,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生物模拟实验软件、科学仪器观察视频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野外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中学生物创新实验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充分准备和安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合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实践环境,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实验效果
1、骨煅烧后,烧掉了有机物,剩下了硬脆的无机物。 2、骨浸在盐酸中,溶解了无机物,剩下的是有机物,而且将 剩下的有机物用镊子取出后,再用清水冲洗,能用手将这一根 大鱼肋骨弯曲并打成结。 所以,整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八、自我评价
生物学新课程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教材中编排这一实验,能让学生在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有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如学生学到 知识,能学以致用,做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进行体育锻 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去科学实验,做到在实践中出真 知,体验实验的成功与快乐,如何去关爱他人、关爱老人…… 学习并完成这一学生实验,能真正达到完成生物新课程理 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 学习。 所以,我对这一实验的提出和完成感到相当的有必要且非 常的满意。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包括实验装置平面图)
骨中不同成分的含量和骨的物理特性,是随着人的年龄的 增长而变化的,大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期 儿童少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无机物 不到2/3 均为2/3 超过2/3
有机物 超过1/3 均为1/3 不到1/3
骨的物理特性 硬度小、柔韧、弹性大 既坚固又有弹性 硬脆、弹性小
四、实验器材
大鱼的肋骨、鸡的翼骨、后肢骨、镊子、酒精灯、试管、质量 分数为15%的盐酸、清水、火柴(打火机)。 骨在酒精灯上燃烧时烧掉了骨中的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 (粉末状);骨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中浸泡时,溶解的是 骨中的无机物,剩下的是有机物(柔韧且有弹性)。实验说明骨 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骨的物理特性主要表 现在硬度和弹性这两个方面。
如在教学中更进一步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骨的生长发育的重 要性。有了这一知识,还能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儿童青少年不易 发生骨折,而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从而更进一步让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如何去做到关爱自己,关爱他人,且更多地去关爱 老年人,如积极锻炼身体、上下公交车不拥挤、扶老人上下车, 主动给老人让座等,从多方面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六、实验过程
1、骨的煅烧 用镊子夹取一段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同时注意观察骨的颜 色变化。待骨变得灰白时,将酒精灯移开,轻轻地敲打这根煅 烧骨,看结果如何? 2、骨的脱钙 将大鱼的一根肋骨浸入试管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中,过 15分钟左右,用镊子夹住肋骨,看它是否变得柔软了。如果 已经变柔软,即可取出,用清水洗去盐酸。试一试,能否将这 根肋骨弯曲或打成结? 讨论 1、在骨的煅烧或脱钙过程中,你观察到哪些现象(包括闻到 的气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煅烧后的骨和脱钙的骨各有什么物理特性? 3、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二、教材编排不足之处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生物学》P28-29中,所涉及的 运动系统的组成等知识,仅仅是让学生观察思考图形,如家兔 的骨骼图、关节模式图等,而将一个重要的知识——骨的组成、 成分及物理特性等知识置之于书本之外。让一个学生很感兴趣 且更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实验与全体学生失之交臂,这 不能不说是生物新教材的一大不足之处。而且探究骨的成分及 物理特性这一实验取材容易,又不特意伤害小动物,更有甚者 的是实验效果相当明显,能做好这一实验,可让学生大大地提 高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爱好,而不至于让学生感到生物知识的 枯燥乏味。
通过实验知道,煅烧后的骨很脆,而在盐酸中浸过的骨很 柔韧。根据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无机物一般不易燃烧,有些 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的道理进行分析, 可以知道:骨在煅烧时,烧掉了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骨 放入盐酸中以后,骨中的无机物已经被盐酸溶解出来,剩下的 只是有机物。因此,实验结果说明了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 韧的有机物组成的。骨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这两 个方面。
岳阳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探究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 (岳阳市第十二中学 黄鲁成)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生 物学》第二册P12实验二——鉴定骨的成分。
一、本课题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实验是旧教材上的一个学生实验, 且具体编排设计在《生物学》第二册第三章《运动》中。现在新 教材中,七年级下册没有专门的《运动》这一章,连运动知识也 未涉及。而在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 涉及到了运动系统的组成,且有关节的构成,骨骼肌的组成及特 性,唯一没有的则是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等知识。中学生正处于 青春期,是人一生当中身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且 骨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我认为让学生多对骨的成分、生长、发 育等知识作一些初步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更能体现新课标下生 物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实验创新Βιβλιοθήκη 改进之处实验中,运用大鱼的肋骨及鸡的翼骨、后肢骨来进行探究,在 教学之前,可先布置学生在家就餐鱼和鸡时,注意收集这样一些 实验材料,准备在实验课时使用。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更进一步做到了爱护小动物,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有了这一实验,从而填补了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生物 学》中这一知识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