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案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价
一、复习导入,初见“奇才”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很有才气)2. 课文中都督是如何评价王勃的呢?(相机板书:真是奇才。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奇才”?被称为奇才的人多吗?3. 都督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种赞叹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都督是在听到哪句话时说王勃是奇才的?二、诗文对照,走近“奇才”1. (课件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读这句话时,一定要读好句中的停顿: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引导质疑: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评析】让学生紧扣重点句进行质疑,自己提出学习、研究目标,把教学重点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3. 王勃是在看到什么样的美景时写出这句诗的呢?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4. 比较下面两句话的异同?你觉得哪句好,为什么?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5. 交流汇报,指导朗读。
【评析】通过关键句的比较,让学生深切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感悟句子在特定语境中所表达的意蕴,在对比中丰富学生的语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美读,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美。
6. 王勃在怎样地看这么美的秋景的?你是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凝望”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现在你就是王勃,面对这迷人的秋景,想说什么?7. 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着画面理解“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等词语的意思,并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评析】入情入境,通过角色置换,把学生推进了历史的特定时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句所描绘的优美景色,在落霞轻轻飘浮、野鸭悠闲飞翔的纯美意境中,去理解、感悟关键词和整句诗的意思。
)8. 小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短短14个字,就把这天地绘就的美景浓缩进来了。
让我们再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妙意境![评价] 在理解词句、感悟与诵读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小学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案2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案2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案1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唐朝有一位有名的诗人王勃吗?说说你学过的王勃的诗。
我国江西省南昌有一座有名的楼,叫“滕王阁〞。
唐朝时,有一年的重阳节,一位阎姓都督在滕王阁举行宴会,特地邀请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参与。
在宴会上王勃一鸣惊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并描述,让学生对王勃有了初步了解,对王勃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要从审美的角度,写作探究的`角度来关照这篇课文,学生学习课文文字的过程就成了对生活体验的过程,自我探究的过程,寻求独特化写作的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王勃聪慧才智的教学上,这可能是对教学的另一种深化,对平日里对作文畏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查找到表达真情实感的载体。
二、初读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字音读正确。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
三、检查初读状况。
1、出示词语,句子:南昌滕王阁宴会凝视千古传诵余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准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3、听师范读课文。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与文本相呼应的学习气氛。
4、生齐轻声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看生字表,学生自学生字。
2、教学生写“督〞、“宴〞,师范写。
生描红、写字,师巡察、指导。
板书:9、少年王勃督宴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王勃是怎样一个少年?(生自由答:有才气)3、老师认为他不仅仅有才气,而且是特别有才气,书中用了一个词:〔生自由答:〕板书:奇才〔指导理解:少见的人才〕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奇才。
过渡:在滕王阁的那次宴会上,王勃写了一篇庆贺的文章,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诗,令都督拍案叫绝,你知道是哪句吗?二、理解诗意,诗文对比1、学习第三节〔1〕沟通出示古诗〔指导读〕〔2〕理解句义A、指导生从文中找出句子并用“——〞划出“落霞与孤鹜齐飞〞意思的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勃第二课时9篇少年王勃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赣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过程:一、导入:1、齐读课题2、师:同学们,王勃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生交流3、师:我们可不可以再次认真读读《少年王勃》这篇课文之后来讨论王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试用几个字来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才气)4、师:将才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动人心的是课文的第几段?(第四自然段)二、精读第四自然段师:仔细地大声朗读这一段,看看才气在什么地方展现?1、交流:“奇才,真是奇才!”(1)都督是怎么说的?指名读(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生交流(3)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都督对王勃的赞赏,但是当初都督一开始可不是这样想的,这里还有个故事,课文没有写,现在我讲给大家听听。
(讲故事)有一年,一位姓阎的都督在整修一新的滕王阁内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有名的文人参加。
王勃路过此地,也被宴请来参加。
他人小年纪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
其实,都督早已叫他的女婿做了一篇《滕王阁序》,打算在宴会上大显身手,显示自己的才能,也让他这做岳父的脸上有光,有面子。
宴会开始了,客人们喝酒祝贺,很热闹。
这时,都督站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对客人们说:“今天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实在是非常得开心,你们都是大文人,希望能为这滕王阁作一篇文章留作纪念。
”说完,就装模作样地请宾客们做文章。
(4)听完故事,你有何感想?生交流(5)请读——“奇才,真是奇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交流(王勃不光让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还非常佩服和欣赏他,他真了不起!)(6)王勃让都督从自以为是到很欣赏他,靠的是什么?(才气)2、这才气在文中也有详细精彩的描写,谁来读读这一段?生交流(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生交流(2)“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由来还有个故事呢?北宋有个画家叫文与可。
少年王勃(第2课时)_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少年王勃》(第2课时)教案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师: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王勃写《腾王阁序》的缘由。
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哪一句?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最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
师:老师也最欣赏这一句,请大家把这诗句多读几遍,看看有问题要问吗?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要写这句话?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生:我想读懂这句诗的意思。
(在屏幕上出示问题)师: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
古人说:(出示)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这句诗的意思了,我觉得“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这一句描写的就是诗句的情景。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你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呢?生:深情而又欢快地读这一部分。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生:这景色太美丽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欢,被深深地陶醉了!生:舒缓而又宁静地读这一部分。
师:你的感觉好像不太一样,能说说吗?生:我觉得这景色非常安静,我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惊动那飞翔的野鸭!师: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师:(全班配乐朗读)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生:我真想把这迷人的秋景画下来!师: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生:我想用摄像机把它拍下来!师:把这动人的镜头永远地珍藏,非常值得!生:我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案
9.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图文结合,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节。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赣江景色的秀美,感受王勃的才思敏捷。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齐读,谁能读出意思来?2、出示诗句齐读,谁能读出停顿来?(板书停顿符号/)二、品读课文感受王勃的才气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感受到这是位()的王勃,从哪些语段可以看出?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第四节。
3..指名读,划出表现王勃有才气的词句。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胸有成竹.......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4.相机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意思。
5.交流“奇才,奇才......”当那位都督听到.......竟然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1)请几位学生朗读(2)“拍案叫绝”什么意思?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什么?(3)谁能更好的读出赞赏的语气?指名读。
都督的反应其实是侧面表现出了王勃的才能,以后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我们也可以从侧面去描写。
除了从第4节我们能感受到王勃的才气,还能不能从其他地方看出来?1.出示第2节,自由读。
2.找出能说明王勃有才气的句子。
3.交流: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说明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下到底是怎样的美景让都督拍案叫绝?领略景色之美1.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齐读诗句2.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3.相机出示第3节这时王勃....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一只野鸭......灿烂的云霞......(1)自由读这一段。
(2)结合诗句理解落霞,孤鹜,长的意思。
抓住“缓缓”,“轻轻”体会野鸭的悠闲与自在。
三年级语文下册 少年王勃 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9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9课,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多媒体出示词语)屏幕中的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指名朗读;齐读。
2.谁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简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王勃是个这样的少年 (板书:才气)二、领略江景之美,感受王勃之奇。
1.过渡:当时还只是少年的王勃,就已经因为他的才气而受到都督的邀请,来参加滕王阁的宴会。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王勃去参加这一次宴会。
2.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第二自然段)预设:a参加宴会的人很多.b写庆贺文章时,谁也不敢答应。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写文章有一定难度)3.第三小节(1)当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时,王勃正在干什么?(课件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解析“凝望”,为什么会“凝望”?(2)是怎样的景色把王勃给迷住了?指名读(课件出示:“远处……”)(3)闭上眼睛,听录音,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引导“云霞”因“落日的余晖”而“灿烂”的绚丽之美;引导“一只野鸭”所带来的宁静之美;△引导“水天一色”带来的壮丽之感,结合《美丽的南沙群岛》中的“水天相连”△引导“缓缓地”“轻轻地”体会出一种悠闲自在(4)指名读,齐读,读出秋之宁静、秋之壮美、秋之深远4.第四小节(1)王勃站在窗前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美丽的景色吗?(引导“边看边想”)(2)这时的王勃表现出了他特有的才气,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王勃的才气的词语(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3)“胸有成竹”的意思: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考虑。
①谁能胸有成竹地说说王勃的话,指名读②王勃虽然已经胸有成竹,但在他的话语中还能让你体会出什么? (谦虚,有礼貌)你再来读一读。
(4)正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样写,所以提起笔来的时候才会怎么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①这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②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王勃的才气,谁能够读好这两个词?(指名读)(5)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王勃的才气 (出示"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①"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②谁来读读这让都督拍案叫绝的诗③谁能够读得让小朋友的眼前出现这优美的画面,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5.少年王勃可真有本领,能用一句诗就把这些美景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了。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指名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现怎样?请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2、过渡: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1)(指导观察图画)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划一划)(2)交流。
A、看图理解“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想象水的宽阔,天的辽阔)B、出示: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四、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
(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理解句意。
(结合图画和第三自然段内容)(2)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2、交流。
(1)出示图,想一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连都督也忍不住——(板书:拍案叫绝)3、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
理解什么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绝”?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说一说,演一演)4、指导背诵。
五、积累内化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老师也最欣赏这一句,请大家把这诗句多读几遍,有问题要问吗?2、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
古人云:“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你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4、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六、小结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叫好。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少年王勃》这篇文言文课文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地了解王勃这位文学家的生平和作品,同时也能够对唐代文学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少年王勃》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写作背景。
2.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对唐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王勃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介绍。
2. 《少年王勃》文言文课文分析。
3. 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
4. 唐代文学概况简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王勃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介绍,文言文课文分析。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以及对唐代文学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入王勃这位文学家的相关信息。
2. 学习内容呈现:介绍王勃的生平和代表作品,重点解读《少年王勃》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作背景。
3. 文言文阅读讲解: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详细讲解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题。
4. 唐代文学概况介绍:简略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唐代文学。
5. 课堂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问,加深对课文和文学知识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是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设备,辅助展示相关信息。
2. 课件:准备精美的课件,呈现清晰的文字和图片。
3. 互动环节:设计各种形式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方式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进行成绩评定。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少年王勃》这篇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也为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少年王勃》,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王勃,和他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齐读课题)师:这篇文章中有几个很有意思的词语,谁愿意上来写写?(两名学生)(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千古传诵)生:评价(从正确和美观的角度)师:看到这几个成语,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上这几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才气)。
师:课文中都督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夸奖王勃的?生:奇才(板书:奇才)师:才就是有才气,有才华,那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奇”字的呢?你觉得这里的其是什么意思?生:罕见的。
生:特殊的。
生:非常的。
师:正是因为少年王勃很有才气,才被邀请来参加宴会,那么课文中的那几自然段我们可以具体的感受到王勃是个奇才呢?生:2、3、4小节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轻声的读2、3、4小节,看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生:交流。
师手指着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时写得快?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师:什么叫做文思如泉?你是怎样理解的?笔走如飞呢?师:王勃为什么能在写文章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是他以前就到过滕王阁吗?生:不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课文开头说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王勃只是路过南昌,他本来打算是去看望父亲的。
师:那他的文思是从哪里来的呢?生:课文中说,当其他人在那儿你看我,我看你的时候,王勃却站在窗前“凝望”师:凝望是什么意思?生:目不转睛的看。
师:王勃问什么会目不转睛地看?生:被美景迷住了。
师:谁来把王勃看到的美景读一读?(2--3名)师: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生:不是,是在打腹稿。
师: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生:他就不可能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师: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成竹”在文中又指的是什么?师:正是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么样写,所以他提笔的时候才会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_教案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本文是关于《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柳州市三中路小学白克荣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难点)教学准备小黑板,板贴用的词句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人物故事,齐读课题)1、出示词语齐读,谁能读出意思来?2、出示诗句齐读,谁能读出停顿来?(板书停顿符号/)二、复习课文,精读指导一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先……再……最后……"说(参加宴会—写成《腾王阁序》—成为名文) 二分清主次,指导读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被邀请参加腾王阁宴会?(指名读第一节)他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有才气)自读第一句话,谁能把"探望"换成另外一个词,又不改变原意,怎么读?(指名读)2、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写出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谁能读出句子的意思来?(读懂词语:千古传诵)3、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怎样写成《腾王序阁》的)①找一找,哪个自然段重点讲写成了《腾王阁序》?(第4自然段)提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想一想,然后再读,才能读得好.(指名读第4自然段)②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第4自然段,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板书:有才华)你是通过读了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引导读懂这些词意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可他才华横溢啊!③师问: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④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请朗读第3自然段⑤王勃凝望江面,他看到了什么?谁用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远处的……飘荡……)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读出意思来)师边述(画面内容)边板贴词语: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联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你会怎样呢?(指名说)⑥小结引出诗句:如此美丽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当即用了两句短短的话语就把这情景描绘下来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吗?出示并齐读诗句(板贴: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⑦谁能看着黑板,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相机板书)⑧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引导体会词意:拍案叫绝(好)读好"奇才!真是奇才!"两感叹号的意思.师:同学们,你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来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三、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时当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又认识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四、师生合作:朗读三,四自然段,准备背诵(教师引读课文3,4自然段).五、练习:背诵3,4自然段.六、交流,拓展: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司马光,刻苦练字的怀素,敢破陋习的孙中山……)2、你想过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吗?(像王勃勤思考,勤观察,敢于创作等等).(下课)附:一、板书设计9少年王勃天连着天水连着水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很有才华参加宴会写成了《滕王阁序》成为名文二、课前准备1、小黑板出示(词句):滕王阁序刚刚整修一新很有才气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的名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板贴纸卡(见板书)-1--2-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人物故事。
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才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少年王勃的资料,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汇报交流,便于学生对王勃有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读书实践中来。
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和王勃的才华横溢。
让学生在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升华认识,获得思想启迪,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过程与方法:学习叙述人物故事的文章,重点学习3、4自然段,引导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壮美秋景,激发学生对美好景观的向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景之壮美,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点:通过图文对照,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感受少年王勃的“奇”,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王勃的资料、与课文第三段相配套的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质疑,突出“奇才”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文中的词语还记得吗?谁来美美地读一读?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师小结指导学法: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读出了少年王勃的许多优点,真好!请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王勃。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篇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篇《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重难点1.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2.难点: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1.分析字形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因此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二.初读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2.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一)交流以上问题: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1.学习第一节:出示: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3.学习第四节: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绝,认为是难得的一个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智过人。
从都督惊讶的语气中也可体会到他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节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说明王勃写的文章影响广泛深远,不愧为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二)王勃胸有成竹的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他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1.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是怎样的情景?王勃用那一句诗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2.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愿意读一读?3.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4.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5.老师读诗句,学生读意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小学生常见字词的含义;2.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能力;3.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其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课本;3.布置的阅读任务。
三、教学内容1.听读练习首先,老师朗读故事情节,并停留在关键点,引导学生想象情节的发展。
接着,老师继续讲述故事情节并将文章中生词、新词与短语进行注释,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储备。
引导学生听读文章并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词语认知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以短语、词语的方式出现文章中生词、新词,并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拓宽语言视野和认知范围。
3.形象思维根据教学设计,老师可以对一些互动环节进行引导,例如,用图画表达文章中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转化为形象化的图画,让学生在收集、组织和表达认知信息的同时,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词汇学习法根据题目,老师将用户使用常见词汇并做适当解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2.听读方法老师通过朗读故事情节介绍,再根据节奏与情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图画表达法通过引导学生画图表达文章中描述的形象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情境营造老师使用课件或课本中浓郁的场景营造出情境,如钟声、孩子在读书、擦磨书上的场景等,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气息。
2.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针对学生进行听读故事情节,并停留在关键点,让学生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再呈现故事人物形象,通过教材图画表达和手工制作的方式展现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形成情感认同,理解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
3.教学扩展—认知拓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对一些语言知识进行注释,开展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探究和研究。
4.教学总结—深化呈现通过再次呈现故事情节,并停留在重点处,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深入了解,并引导学生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案.doc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吴友琴课时目标:⒈能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⒉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初步体悟诗句的美好。
⒊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学会用适当的方式理解古诗文。
教学进程:一、品味诗句之妙1.导入上节课,咱们熟悉了“初唐四杰之首”的诗人——王勃,这一节我们就深切了解他(齐读课题)《少年王勃》,王勃给咱们留下了著名的诗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⒉学习第三段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自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这两句话的意思。
①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指读指导:天连着水,水连着天,这样的水面必然如何?宽敞,读出辽阔的感觉。
指导:“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能够更缓更轻吗?②配乐朗诵这段话。
你读得真美,你就像在朗诵一首诗啊,这段文字就像一首诗。
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范读;指名读。
读出了如诗如画的美景!咱们来合作朗诵吧。
③看图试着背诵。
好一派迷人的秋景啊!能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把这段话背出来吗?自己先试试。
指名背。
⒊诗句、课文对照灿烂的云霞、孤单的野鸭、一望无际的天空、浩淼无边的江水,这迷人的秋景在王勃笔下汇成一句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从上面的这段话中你能理解王勃写的诗句吗?你理解了什么词?请你再读读这句诗。
(你读出了诗的节拍)读着这句诗你恍如看到了如何的景色?(把课文中的描述顺序变一变)(把自己假想成王勃,加上适当的内容)这样的景色让你感觉如何?(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这句诗)诗句描述的景色真美,一千连年来人们特别欣赏它。
你能感受王勃哪里写得好?特别是和课文中的描述比起来你又感觉有哪儿写得特别妙的?(读出你的理解)这句诗写得真是太妙了!不同的人读到这14个字就像同窗们一样有着许多感悟,同窗们可以查找资料,也可以留着以后慢慢品味,无论如何,这样的诗句都会让大家感叹王勃是个——?(板书:奇才)二、领会“奇才”之“奇”过渡:从课文的哪里可以读出王勃是个奇才呢?请同窗们再快速地阅读课文。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案
2.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1)再轻轻的读一读句子,想一想哪一句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哪一句写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1.为什么王勃这么小的年纪就成为了奇才呢?
(文中原因:边看边想)还有什么原因呢?读读有关王勃的故事你就知道了。(读书推荐)
2、课文是怎样向我们突出展现出王勃是“奇才”的?
小结写法:①将王勃与其他宾客对比。②四字成语的运用(胸有成竹等)
③细致的侧面描写(都督的拍案叫绝)④传神的神态、动作描写
六、巩固练习
认真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改,错的订正。
跟老师学习课文。
找到含有这些词的句子反复品读,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理解词语。
自由读这一段。
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带着理解再来读词语。
把词语带到句子再读读,体会其在文中的意思。
根据老师提供的词语,连词成句,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出自己对王勃才气的赞叹。
品悟诗文,图文对照,感受“奇才”
多名学生读,小组讨论如何停顿。
观看课文背景图,思考。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第几段话描写的是这句话的情景,并用横线画下来。
读自己标划的句子。
轻轻的读一读句子,想哪一句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哪一句写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根据老师的引导,理解句子。
美美的读这一段。
说说从省略号,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朗读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通过对画面的欣赏、文字的感悟,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案[推荐]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案[推荐]第一篇:《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案[推荐]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9、少年王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积累运用。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初步感受到了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王勃,和他来一次零距离的接触吧!(板书课题《少年王勃》。
)2、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成语,你还记得吗?谁能来读一读呢?(出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千古传诵)3、看到这几个成语,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上面的这几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吗?4、少年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吧!二、赏读课文,领略江景之美。
1、还记得少年王勃所写的那句名句吗?(出示)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出示)3、多么优美、多么宁静的画面呀!来,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吧!(教师范读)4、想去看看嘛?(出示江上秋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吗?你能读出画面,让我们感受宁静祥和之美吗?(练读诗句)让我们感受着古诗的意境,读出景色的绝妙!女生读一读这句诗!让我们想着那醉人的美景,读好这句古诗,男生一起来读!这么美的句子应该把它好好储存在我们的记忆宝库中,怎么样?试着背一背?5、小结:是呀,如此宁静、优美的诗句,难怪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板书:奇才)三、品读课文,感受王勃之奇。
1、“才”就是有才气,有才华,那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奇”字的呢?你觉得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罕见的,特殊的,不同寻常的)正因为少年王勃有着特殊的才气,才被邀请来参加都督举办的宴会。
2、那么,课文是如何将王勃的这种才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动人心呢?请你大声去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表现王勃很有才气的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9、少年王勃(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积累运用。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初步感受到了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王勃,和他来一次零距离的接触吧!(板书课题《少年王勃》。
)
2、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成语,你还记得吗?谁能来读一读呢?(出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千古传诵)
3、看到这几个成语,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上面的这几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吗?
4、少年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赏读课文,领略江景之美。
1、还记得少年王勃所写的那句名句吗?(出示)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出示)
3、多么优美、多么宁静的画面呀!来,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吧!(教师范读)
4、想去看看嘛?(出示江上秋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吗?你能读出画面,让我们感受宁静祥和之美吗?(练读诗句)
让我们感受着古诗的意境,读出景色的绝妙!女生读一读这句诗!
让我们想着那醉人的美景,读好这句古诗,男生一起来读!
这么美的句子应该把它好好储存在我们的记忆宝库中,怎么样?试着背
一背?
5、小结:是呀,如此宁静、优美的诗句,难怪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板书:奇才)
三、品读课文,感受王勃之奇。
1、“才”就是有才气,有才华,那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奇”字的呢?你觉得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罕见的,特殊的,不同寻常的)正因为少年王勃有着特殊的才气,才被邀请来参加都督举办的宴会。
2、那么,课文是如何将王勃的这种才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动人心呢?请你大声去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表现王勃很有才气的词句。
3、出示句子: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1)指名朗读,点评。
(2)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都督对王勃非常的赞赏,但是当初的都督并不是这样想的,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想不想听一听?
(4)听完故事,你有何感想呢?为什么都督前后的变化会这么大呢?
(5)过渡:的确了不起,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是自己的才气。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实在是太好了。
难怪都督会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引读)
(6)这里的“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呢?谁“拍案叫绝”?为什么会“拍案叫绝”?(再次朗读句子,突出诗句)
4、是呀,小小的年纪竟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句,真是奇才呀!那么,王勃的才气还表现在哪里呢?
(1)出示句子: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指名读)(2)理解“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就像什么?“笔走如飞”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3)写得好快呀!那少年王勃为什么能如此快地写下如此美的诗句呢?是因为他“胸有成竹”。
5、出示句子: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1)指名读句子。
(2)理解“胸有成竹”。
“竹”指什么?文中指心中有竹子吗?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胸有成竹”这个典故的由来吧!(请同学们打开补充习题,快速阅读第31页的短文《胸有成竹》。
)
诗人苏轼是这样评论的,另一位北宋诗人晁补之也说过类似的话:“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后来,人们就常常用“胸有成竹”来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和打算,也可说成“成竹在胸”。
你有过“胸有成竹”的时候吗?能不能用上这个词语说说当时的情形?
(3)嗯,文同画竹之前是胸有成竹,王勃写《滕王阁序》也是信心十足,可课文中为什么前面说胸有成竹,后面却说试试呢?(谦虚的人)(4)王勃为什么能做到“胸有成竹”呢?(引导学生感悟“边看边想”、“凝望”)
6、小结:王勃之所以能信手拈来这千古佳作,得益于他善于观察,得益于他饱读诗书,得益于他把观察到的景物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得益于他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短短的时间,短短的诗句,就为我们呈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学到这儿,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7、因此,文章的结尾告诉普天下的人——(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相机拓展,总结升华。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英才,他文思如泉,他——
(才华超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出类拔萃、才思敏捷、盖世之才、才气无双、才气过人、才识过人、七步之才、笔下生花)
他的名字就是王勃!让我们一起好好读读这个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名字吧!(齐读课题)
2、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当时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还写了《滕王阁诗》,同样令人赞叹不已。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王勃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如《杜少府之任蜀州》广为传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少年王勃非凡的才华,让我们像他那样善于观察、勤于动笔,大胆展示自我吧!课后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少年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奇才!真是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