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与处治措施浅析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与处治措施浅析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与处治措施浅析隧道施工是建设大型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工程的必要环节。

然而,隧道施工中因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等多种原因,导致塌方事故频发。

塌方不仅会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和质量,还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本文将从防范塌方的观点出发,探讨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原因1.地质条件不稳定。

地质构造不同、地质区域差异大、地质风险系数高的地区,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2.工程设计缺陷。

隧道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详细的勘探、测绘和分析,制定合理的隧道工程设计方案。

3.施工技术不当。

主要表现为施工工序不规范、设备选用不当、施工员不熟练、施工管理不到位等因素。

二、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措施1.科学的工程设计。

妥善处理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变化,运用先进的隧道建设工艺和技术,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加强勘探和预测。

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探和地形地貌测量,了解地质构造和灾害历史,制定详细的隧道施工方案,对潜在的灾害隐患及时预警,做到防患于未然。

3.规范的施工操作。

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设备操作,并按照规范执行施工工艺,严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无所疏漏。

4.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

制定完备的施工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各项工程任务,确保施工过程中环境、设备、人员等各方面的安全。

三、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处置措施1.立即停工,确保施工现场人员安全。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立即停工并组织撤离施工现场,做到人员安全第一。

2.及时采取遏制措施。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及时采取遏制措施,遏制塌方范围,稳定地质构造。

3.展开应急救援。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施工队伍、公安和消防部门等快速响应,合理调配救援资源,展开救援行动。

4.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公路隧道塌方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除了对交通运输带来的影响,还会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降低公路隧道塌方的发生率和减少塌方事件的危害,需要对预防和处理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1. 确定地质条件公路隧道建设前必须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选择地理条件良好的区域开展建设。

需要清楚的了解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地下水位、岩体的裂隙分布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掌握隧道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2. 合理设计在隧道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岩体的力学性质和岩体的裂隙状态等因素,设计合适的支护结构和排水系统,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性。

隧道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规范,进行现场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3. 健全的检测体系建成的隧道必须实行持续的监测制度,及时发现隧道内的水位变化、地下水情况、岩体移位等问题,并进行处理。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面对不同的危机情况,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二、应急响应和处理方法1. 紧急疏散在发生公路隧道塌方时,首要的任务是进行交通疏导和安全疏散,保障人员安全。

2. 快速评估针对隧道灾害的具体情况,需要开展现场调查和快速评估,分析影响范围和严重性。

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确定应对措施。

3. 灾后处理对于塌方区域的整治与修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措施。

其中包括清理掉落物、2019年12月实施年度检修及日常养护保养等工作,以恢复路段通行功能。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塌方可能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建设前、建设中以及隧道通行过程中都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社会影响和人民财产的损失。

隧道洞内塌方原因及预防

隧道洞内塌方原因及预防

隧道洞内塌方原因及预防1,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在薄层岩体的小曲褶、错动发育地段;通过各种堆积体;在软弱结构面发育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地段。

(2)隧道穿越地层覆盖过薄地段。

(3)水是造成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2隧道设计考虑不周(1)隧道选定位置时,地质调查不细,未能作详细的分析,或未能查明可能坍方的因素,没有绕开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2)缺乏详细的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引起施工指导或施工方案的失误。

3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1)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工序间距安排不当;施工支护不及时,支撑架立不合要求,或抽换不当〃先拆后支〃;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塌方。

(2)喷锚支护不及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3)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没有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决策失误、措施不力。

(4)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因震动引起坍塌。

(5)对危石检查不重视、不及时,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岩层坍塌。

预防施工措施1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隧道施工预防坍方,选择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至关重要。

应采取〃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的施工方法。

2加强塌方的预测预测坍方常用的几种方法:(1)观察法(2)一般量测法(3)微地震学测量法和声学测量法3加强初期支护控制塌方(1)隧道发生坍方,应及时迅速处理。

(2)处理坍方应先加固未坍塌地段,防止继续发展。

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①小坍方,纵向延伸不长、坍穴不高。

首先加固坍体两端洞身,并抓紧喷射混凝土或采用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坍穴顶部和侧部,再进行清昨。

②大坍方坍穴高、坍昨数量大,坍昨体完全堵住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③坍方冒顶,在清昨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打设地面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④洞口坍方,一般易坍至地表,可采取暗洞明作的办法。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注意事项和处理措
施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隧道塌方现象概述 •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预防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 结论与展望
01
隧道塌方现象概述
隧道塌方的定义
• 隧道塌方是指隧道内顶部或侧壁土体、岩石等物料在外部或内部因素作用下,失去稳定性而 发生坍塌的现象。隧道塌方是隧道工程中严重的事故之一,对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都会造成 极大的影响。
施工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等的 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
安全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 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处理措施方案
应急处理
在发生隧道塌方时,立即启动应急预 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救援,确
保人员安全。
排水处理
加强隧道排水处理,降低地下水位, 减少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
对塌方区域进行加固处理 ,如采用钢支撑、喷射混 凝土等方法,确保隧道结 构稳定。
后期处理
隧道检测
对处理后的隧道进行全面检测, 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恢复工程
对受损的隧道设施进行恢复,如 照明、通风、排水等系统,确保
隧道正常运营。
总结经验教训
对塌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
再次发生。
这些隧道塌方事故都 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对于 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 敲响了警钟。因此, 在隧道工程建设和运 营过程中,必须加强 对隧道塌方的防范和 处理工作,确保工程 建设和运营的安全。
02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地质因素
不良地质条件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是指隧道内部土壤或岩石结构不稳定,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坍塌或部分倒塌的现象。

隧道塌方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以下将从地质、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因素是导致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层构造不稳定、地质构造断裂、软弱地层、含水层等地质问题可能会导致隧道内部土体的不稳定,使其易发生坍塌。

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全面的地质勘测和研究,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区域进行隧道建设,或通过改善地质条件的加固措施来减少土体的不稳定性。

设计因素也是导致隧道塌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合理的隧道设计参数、隧道井、支护结构的强度不足、防水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会导致隧道结构的不稳定和易受外界动力作用的影响。

防治措施可以在隧道设计过程中,结合地理、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并采取适当的支护结构和防水措施,增强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施工因素也是影响隧道塌方的重要因素之一。

施工时的地下水控制不力、爆破振动过大、钻探技术不当等问题可能会使隧道结构受到破坏,从而诱发塌方。

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加强地下水的治理和控制,减少爆破振动对隧道的影响,并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隧道的维护管理也是防治隧道塌方的重要措施之一。

隧道内部的自然渗水、潮湿和温度变化等会对隧道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可能会导致隧道结构的破坏和塌方。

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维修隧道结构,加强隧道排水系统的维护,以及隧道照明和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隧道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可归结为地质、设计、施工、维护等多方面的因素。

为了防止隧道塌方事件的发生,需要从地质勘测和选址、合理设计和施工、定期维护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防治措施。

只有做到全面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高速公路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公路隧道施工塌方成因及控制对策

公路隧道施工塌方成因及控制对策

探讨公路隧道施工塌方成因及控制对策摘要:公路隧道的施工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隧道施工地段的地质情况一般比较复杂,因此隧道塌方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隧道塌方的成因进行了概况,并对公路隧道塌方预防的施工措施及处理对策进行总结,更好的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进度,希望对类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处理对策;量测法1 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公路隧道较铁路隧道而言,断面较大,尤其是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更易产生塌方事故。

隧道开挖时,导致塌方的原因有多种,归结为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因素,即地质状态,受力状态,地下水变化等。

主要是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突然变化引起的人为因素,及不适当的设计或者是不当的施工作业方法。

发生塌方的主要原因如下:1.1 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原因a.由于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者薄层岩体的小褶曲,错动发育地段,堆积体、软弱构造面时,开挖时潜在应力迅速释放,围岩失稳造成掉块、塌落。

b.隧道穿越底层覆盖薄,比如:沿河傍山段、偏压地段、沟谷凹地浅埋段和丘陵浅埋地段,都容易发生塌方现象。

c.水又是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塌落,岩石软硬相间或由软弱导致软弱夹层的岩体,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导致软弱面的强度降低,从而发生滑坍现象。

1.2 隧道设计原因a.隧道选址时,由于地质调查不够详细,也没有详细的分析,没有查明可能塌方的各种因素,没有绕开本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b.缺乏详细的地质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导致施工方案的失误,引起塌方。

3)施工方法及措施不当的原因。

a.若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时,易发生塌方,比如地质条件不符合全断面开挖时,采取全断面开挖。

b.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仍然采用原方案中的施工方法,如围岩从岩体变为土体时。

c.锚喷支护不及时,钢支撑架立不符合要求、喷射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塌方。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高速公路隧道在现代交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隧道塌方事件时有发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隧道塌方事件,有必要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一、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 地质因素隧道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层松软、地下水位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隧道塌方。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隧道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尤其是在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下,隧道更容易发生塌方事故。

2. 施工质量问题在隧道修建过程中,如果施工质量不过关,包括隧道支护结构、排水系统以及路基工程等存在问题,都会导致隧道塌方。

施工不达标、监管不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隧道隐患长期存在,最终导致塌方事故的发生。

3. 设计缺陷部分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不合理,包括隧道结构设计不满足地质条件、隧道偏小、排水不畅等因素也会成为隧道塌方的隐患。

4. 维护保养不到位隧道作为交通设施,经常性的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如果隧道的排水系统未能及时疏通,隧道支护结构有损坏未及时修复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隧道塌方。

二、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在修建隧道之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地下地质情况,才能更好地确定隧道工程的稳定性。

并且,在勘察的基础上,要针对地质情况合理地选择隧道位置和设计方案。

2. 严格施工质量管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隧道结构的牢固和稳定,尤其要关注支护结构和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

3. 加强隧道设计审核隧道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地质情况、交通流量和未来维护保养等因素,对隧道结构、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设计合理、稳定。

4. 定期维护保养针对已建成的隧道,加强定期维护保养是非常必要的。

定期对隧道结构进行检查、排水系统进行清理、支护结构进行修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可以有效降低隧道塌方的风险。

5. 强化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隧道施工和维护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隧道建设和维护的合规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随着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而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节省路程,又能提高通行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是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将探究其原因和防治措施。

1.地质原因: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复杂,如果隧道建在地质破裂带、岩层断裂带、地质构造变形带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那么地质灾害就会成为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

此外,地质条件差的地区还容易出现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

2.施工原因:隧道的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隧道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如果隧道的施工质量不高、施工过程不规范、施工时忽略了地质环境的特殊性等因素,就会导致隧道的结构不牢固、支护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引发隧道塌方事故。

3.设计原因:设计因素也是导致隧道塌方风险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设计隧道时,没有考虑到隧道内的水文地质情况,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或缺乏防止泥石流或山洪等自然灾害的设施,都会导致隧道面临威胁,甚至塌方事故的风险。

4.外力因素:外力因素是隧道塌方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地震、洪水、雨雪等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机械作业等都可能对隧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1.建立完善的预防体系:高速公路隧道塌方风险是可以预判的,通过对地质、气象、物流等方面的全面考虑,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实现对隧道塌方事故的预防。

2.做好安全管护工作:在隧道的运营管理中要加强隧道日常巡查、维护和安全运营管理,确保隧道设施的完好性和运输安全的稳定性。

3.提高隧道抗震能力:加强隧道的结构设计,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以满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需求,同时合理布局防震措施。

4.引入先进技术:在隧道规划和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引入先进工艺和技术,提高隧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多种多样,而防治措施也应该是综合性的。

只有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全方面、全过程加强管理和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高速公路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率,确保公路的安全顺畅。

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不良地质条件导致岩层松散、岩体开裂等问题,进而引发隧道坍塌等严重事故。

此类问题在隧道施工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安全性。

为了应对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

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复杂性是不良地质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会带来地层的不稳定性,容易发生塌方。

2.岩层松散:岩层松散导致了地层的稳定性下降,易于发生塌方。

这种情况常见于粉砂质岩层、风化层、软弱层等地质条件。

3.地下水问题:地下水的存在会使土壤湿润,降低土壤的黏聚力和摩擦力,增加土体的不稳定性,从而引发塌方。

应对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综合勘察和分析:在施工前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和分析,充分了解地质情况,确定地质问题的性质和范围,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2.加固地层:针对地层松散、软弱等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加固措施,如注浆、爆破加固等,提高地层的稳定性。

3.排水处理:对于地下水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排水处理,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4.合理布置支护结构: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需要合理布置支护结构,如钢筋混凝土衬砌、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补强等,增强隧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5.监测和预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隧道的安全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隧道内外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勘察分析和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预防隧道塌方,要全面详尽了解隧道区的基本地质情况,充分认识围岩特性、各种不良地质发展趋势、不利因素间的联系及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可能出现的塌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采取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法,消除各种影响因素。

(1)塌方产生的原因对隧道的地质情况了解不清,地质资料不详细,对可能遭遇断层、富水等不良地质情况估计不足,对可能遭遇塌方以及产生塌方后的处理缺乏思想准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及盲目追求进度,对不稳定围岩没有进行有效合理的支护。

由于围岩本身不稳定和已切割成碎块而强度低,结构松散,节理面有泥质物及岩屑充填,支护不及时,暴露时间长,导致围岩风化严重,或因通过断层,突然遇到较高水压富水洞段,地下水向洞室内漏出,淘空了断层构造带中破碎岩体和充填物时,以及由于岩层产状不利或因岩爆等诸多地质原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塌方。

在施工中,忽视围岩细微变形,对围岩自稳能力作过高的估计,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抱着盲目乐观和侥幸心理,对不良地质洞段没有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支护不及时,在开挖时,爆破对围岩的扰动过大,开挖后围岩暴露时间过长,风化程度加剧,或由于中途进行二次扩挖和更换支撑,造成应力再次重分布,使得原来不应塌方洞段,因岩体的失稳而产生较大塌方。

(2)塌方预防措施1)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预报,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预测预报必须按要求实施,及时跟进掌子面的地质预测预报,对可能出现的局部地段围岩破碎引起失稳、塌方和可能遭遇的断层、涌沙、涌水都能及时预测清楚,有明确的位置、桩号、规模及发展趋势标识,能及时提醒设计和施工人员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和施工方法,预防塌方的发生。

2)当地下工程通过断层、断层影响带,或岩石比较破碎,风化严重时;或岩层产状、结构不利组合地段时,合理的开挖方法,能很好预防塌方的发生。

3)及时支护是预防塌方的主要措施。

洞室开挖后,在围岩自稳时间内及时给予支护封闭,可有效限制围岩变形的自由发展,防止岩体因松动、脱动、脱位而造成塌方。

谈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

谈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6-0181-02谈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收稿日期:2012-10-27作者简介:李建平(1972-),男,工程师李建平(朔州路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朔州036000)摘要:结合公路隧道塌方的危害,对塌方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塌方的预防措施,并对公路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作出详细阐述,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U457.5文献标识码:A0引言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低等级、高等级公路隧道越来越多,而建设过程中公路隧道大大小小的塌方,轻则给施工带来很大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了人身伤亡事故,甚至是特大质量安全事故。

因此,必须通过预防公路隧道塌方对公路隧道塌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一旦塌方,应有合理的处理措施。

1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公路隧道较铁路隧道而言,断面较大,尤其是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更易产生塌方事故。

隧道开挖时,导致塌方的原因有多种,归结为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因素,即地质状态,受力状态,地下水变化等。

主要是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突然变化引起的人为因素,及不适当的设计或者是不当的施工作业方法。

发生塌方的主要原因如下:1)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原因。

a.由于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者薄层岩体的小褶曲,错动发育地段,堆积体、软弱构造面时,开挖时潜在应力迅速释放,围岩失稳造成掉块、塌落。

b.隧道穿越底层覆盖薄,比如:沿河傍山段、偏压地段、沟谷凹地浅埋段和丘陵浅埋地段,都容易发生塌方现象。

c.水又是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塌落,岩石软硬相间或由软弱导致软弱夹层的岩体,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导致软弱面的强度降低,从而发生滑坍现象。

2)隧道设计原因。

a.隧道选址时,由于地质调查不够详细,也没有详细的分析,没有查明可能塌方的各种因素,没有绕开本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抢险救援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进行抢险 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3 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隧道设计阶段
充分考虑地质勘察数据,合理设计隧道结构,加强支护和排水设 计。
施工阶段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支护及时、有效,遵循施工规范,避免超 挖、欠挖现象。
监控与检测
实施隧道施工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确保施工安全。
全保障。
施工安全检查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
施工安全。
信息化施工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收集、处 理和分析施工数据,为施工提供
科学决策依据。
塌方后的应急处理
人员疏散
在塌方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 全。
现场警戒
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塌方区域,防止 二次伤害。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目录
CONTENTS
•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的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
01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地质因素
01
02
03
岩体稳定性
隧道穿越地层岩性复杂, 存在软弱夹层、断层破碎 带等,易发生塌落。
地下水作用
地下水侵蚀、软化岩体, 降低其稳定性,导致塌落。
处理。
排水系统修复
检查并修复隧道排水系统,确 保排水通畅。
路面修复
对隧道内路面进行修复,恢复 通行条件。
监控系统完善
完善隧道监控系统,提高隧道 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供科学依据。
设计方案的审查
对隧道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安全、经济, 并充分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

探析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探析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探析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地质不良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塌方威胁人生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塌方带来危害1造成塌方原因及预防措施塌方一般是地质不良、设计定位不当、施工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引起地质条件是造成塌方基本因素,穿越断裂褶皱带穿越严重分化破碎带、堆积层等容易产生塌方地下水往往也是重要因素,地下水丰富易造成塌方地质勘探需要仔细周密掌握资料不够时本应避绕不恰当位置会错误定位通过绘施工留下了隐患或因准备在施工时造成塌方施工是引起塌方直接因素对地质情况掌握不够从而选择不合适施工技术(如不恰当急于进洞、炸药用量过多、支护不及时不牢靠、围岩暴露过长、爆破方法选择不恰当等)或选择了不合适围岩情况施工方法(如本应小断面开挖结果采用了大断面开挖法或应先拱后墙法而采用了先墙后拱法等)并且又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则会造成围岩塌方甚至由于塌方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再次塌方或引起更大塌方对于塌方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认真做好勘察工作必要钻探及所需要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工作应详尽做好隧道位置选择应尽量避免不良地质区段洞口位置选择要慎重施工设计支护设计要合理要符合实际情况施工前要仔细核对设计文件并需作必要补测和验证预防可能发生塌方区段事先做好必要准备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如在不良地质段采用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各工序紧跟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尽快修好衬砌避免塌方发生塌方似乎是突然发生但实际上是有一定征兆在施工中还需要观察分析例如顶部围岩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尘土飞扬、或不断掉小石头、或围岩裂缝逐渐张大等说明塌方即将发生;支撑压坏或变形加大说明围岩压力再加大有塌方可能性;围岩中突然出水或水压突然增加要注意是否即将发生塌方;地下水冲走裂隙中填充物会使围岩松动下榻当水有浊变清说明裂隙中充填物已冲走很多水量加大则可能有塌方;洞顶滴水位置不定来回移动表明岩体在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塌方即所谓“汉留淋漓塌方先兆”还有许多在实践中总结得出塌方征兆应当在施工中注意观察一般说来塌方是可以预见当支撑变形加大或被压坏则应及时加固以防围岩进一步松动而造成塌方观察到异常情况应认真分析交接班时要交待清楚做好准备及时处理2塌方处理措施当遇到塌方时除迅速营救施工人员外要迅速加固未塌地段以防止塌方范围扩大并可为清理塌方而作准备同时摸清塌方情况调查塌方范围和塌方后围岩现状塌落原因及性质、间隙规律、塌方现场情况塌方大小是由塌方体规模及补给状况决定塌方体尚未堵实坑道基本停止塌落或再一次下榻间隙较长施工人员尚能进入塌穴观察、处理称为小塌方塌方体堵塞坑道规模大无法观察或塌方继续不停不断补给施工人员无法进入塌穴这种情况称为大塌方处理塌方应按“小堵塞大塌穿"及“治塌先治水”原则进行小塌方在隧道施工中较常遇到在坍塌间隙中可抓紧处理一般需要“先支后清”即应先支护塌穴和塌方口此时临时支撑可架在塌体上然后清楚塌方边清边换立柱各工序要紧跟上如塌穴较高可采用多层排架支护顶层排架与塌穴壁要顶紧条件适合也可用喷砼作临时支护处理塌方大塌方则无法支护塌穴大小无法查清时也不容许查清以防随清随塌使塌方范围迅速扩大因此采取“大塌穿"办法即在塌体中穿过去穿越塌体用“先护后挖”施工顺序首先加固塌方端部支撑及衬砌后一般用插板法施工插板视塌方体石渣软硬可选用木板、钢钎或钢轨等材料在插板掩护下清渣并及时架立牢固支撑扩大时亦需横向打入插板随扩大随支撑穿越塌体部位应从拱顶和上部断面穿过塌体然后向下施工用上下导坑法施工仅在上部塌方时需加固下导支撑并在上部做好防止塌方扩大支撑然后再由上导坑进行清渣或穿越通顶塌方是大塌方极端情况此时还需处理地表塌陷穴口需把穴口支紧以免继续扩大塌口四周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汇集塌陷坑并用黏土类材料填实四周裂缝穴口上方宜搭雨栅以防雨雪灌入塌方体治塌先治水是处理塌方经验水流动会加剧塌方发展所以在处理塌方时要防、排水并采取适当措施引离塌方段地下水大塌方处理时费工费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可采取迂回导坑绕过塌体措施可使处理塌方与正洞施工同时进行但应注意在选择迂回导坑方案时要慎重避免在迂回导坑中再次发生塌方或者塌方扩大到迂回导坑中塌方段围岩极不稳定围岩压力加大因此衬砌结构需相应对围岩同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如在衬砌外做浆砌石护拱、在塌方体内压水泥浆等并且做好排水工程以免后患3结束语隧道施工预防塌方非常关键也关系到企业信誉、职工生命和财产必须高度引起重视除按以上经验处理外要多注意观察问题及时处理好山体内围岩是千变万化地质复杂必须选择有经验施工队伍和技术管理人员有条件尽量选用先进施工技术新奥法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它是以喷砼和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方法这种发放把坑道衬砌支护于围岩看作是相互作用整体即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又使支护起到加固围岩作用在确保坑道稳定基础上使设计更加合理、经济新奥法与传统矿山法相比更能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目前被广泛采用另外洞口处理好也是关键“洞口如咽喉只有洞口段安全可靠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故在施工中要充分重视。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地下水影响
地下水侵蚀
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入开挖面,软化围岩,降低围岩强度。
排水措施不当
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导致地下水积聚,增加塌方风险。
02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加强地质勘察和预报
详细了解隧道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
01
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02
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对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及时发现不
施工方法不当
施工工艺不合理
隧道开挖方法选择不当,爆破控制不当,导致围岩松动或破 坏。
支护措施不到位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未能有效控 制围岩变形。
支护结构失效
支护结构破坏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受到围岩压 力或地下水侵蚀而破坏。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问题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如锚杆失效、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等,导致支护结 构失效。
在隧道施工前,要加强 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 质情况,为施工提供科
学依据。
合理设计
根据地质情况,合理设 计隧道的结构、断面和 支护方式,提高隧道的
稳定性。
加强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 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
量符合规范要求。
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隧道设施进行定期检 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 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 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01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不良
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影 响围岩的稳定性和自承能力。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隧道塌方是指隧道内部结构或土石体发生变形或崩塌的现象。

这种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隧道塌方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1. 地质问题:地质构造异常、地震、岩层松散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隧道塌方。

在设计和建设隧道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评价,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如加固岩体、安装钢支撑等。

2. 水问题:地下水渗漏和涌水是导致隧道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排水措施,如设置排水管道、加固涵洞等。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修隧道内的排水设施也是必要的。

3. 施工质量问题:不合理的施工方法、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导致隧道结构失稳。

因此,建设者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并进行质量监控和验收。

4. 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可能引发隧道塌方。

建设者应该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灾害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设置防洪闸门、加固洞口等。

处理隧道塌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急处置:一旦发生隧道塌方,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2. 修复和加固:在处理隧道塌方后,需要对受损的结构进行修复和加固工作。

这包括清理堆积物、修复支撑结构、加固岩体等。

3. 安全检测:隧道塌方后,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确保其余部分的结构安全稳定。

这包括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地质勘察、结构测试等。

4.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建设者应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预防措施。

这包括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合理的设计、严格的施工管理等。

综上所述,隧道塌方是一种严重的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设计、建设和运行阶段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隧道塌方的可能性,以确保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采取临时加固措施,防止塌方扩大
在隧道塌方发生后,应立即采取临时 加固措施,如支撑、加固等,以防止 塌方进一步扩大。
临时加固措施应由专业人员操作,确 保加固效果和人员安全。
对塌方区域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
在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后,应对塌方区 域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了解塌方的 范围、程度和原因。
VS
勘察和分析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仪 器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并进行实施
根据勘察和分析结果,制定科 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包括清理 塌方、加固隧道结构、加强监
测等措施。
处理方案应由专业人员制定 ,并经过专家评审和批准后
方可实施。
在实施处理方案过程中,应加 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方案
的有效实施和人员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 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01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因素
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是隧道施工中 的关键因素。如果围岩存在软弱 、破碎、节理发育等不良地质条 件,容易导致隧道塌方。
地应力大
强化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采用地质钻探、物探等方法对隧道前方地质情况进行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地质不良体,为施工提供预 警。
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全断面开挖、台阶开挖等,以确保施工安全。
合理设计支护结构
根据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地质条件,合理设计支护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以确保隧道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开展,隧道施工已成为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等大型项目中的重点关键性工程。

隧道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本文阐述了隧道塌方及其危害,分析塌方产生的原因,总结塌方的防止措施。

隧道施工地质情况瞬息万变,必须根据地质情况、围岩稳定情况等等,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止措施。

塌方的高发性、高危性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安全,防塌、治塌工程已成为隧道施工的首要问题,一旦塌方要实施有效的塌方处理方法,并立即组织实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关键词:隧道施工;坍塌;原因分析;预防1、隧道塌方及其危害隧道塌方近几年来,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越来越频繁,给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隧道塌方是施工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之一。

所谓隧道塌方是指施工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拱顶和两侧的部分岩石和泥沙土大量塌落的现象。

造成塌方主要是因为开挖时,隧道周围的松软体由于土体压力的作用而产生了裂缝破坏。

也有可能是因为围岩内部早已有节理和层理松弛剥落的想象。

隧道开挖、施工支护甚至在隧道衬砌之后都有可能发生塌方(见图1、图2)。

塌方危害一旦发生隧道塌方是事故,带来的后果相当严重,不只对施工人员造成极大的人身安全威胁,还延迟了隧道的施工工期、增大了工程预算、极大程度的破坏了机械设备和降低了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

隧道塌方有高发性和高危性量大特点,除了给施工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塌方产生原因2.1地质因素隧道工程属地下工程,地质情况千变万化,施工过程中受各种不可预见的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很大。

公路隧道工程受多变的地质条件影响,如地下水、岩溶、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岩爆、瓦斯、浅埋偏压、膨胀土等条件,使施工难度大安全性差;且公路隧道开挖跨度大,形状扁平,且防水要求高,加之受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出现。

2.2设计因素公路隧道工程设计方法当前主要有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及现场监控法等,这些方法工程类比法运用最为广泛,在设计过程中若对围岩判断不准或情况不明,从而设计的支护类型与实际要求不相适应,也是施工中产生松弛坍塌等异常现象的原因,而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周密详尽与否也是造成施工塌方事故产生的诱发甚至主导因素。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在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中,隧道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设施,其作用是将道路从山体中通过,避免了道路沿山而建造成的坡度过大,增加了道路的通行安全性和舒适性。

然而,在隧道的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隧道塌方的危险性也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

本文主要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1、地质条件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质环境。

由于隧道建造的深度通常较深,经过的地层较多,因此地质条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隧道的安全性。

如果地层的湿度或岩土松散程度增加,会导致隧道内的坍方或滑坡等不稳定因素增加。

2、天气因素隧道塌方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天气因素。

隧道处于山脉地区,在降雨或雪灾天气时,山体容易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容易对隧道的结构和稳定性造成破坏。

此外,在高温天气中,地下水位可能会升高,引起滑坡或泥石流等危险事件。

3、施工质量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不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影响到结构稳定。

施工方在施工隧道时必须保证其质量,包括设置合理的山体支撑和通风设施,以免因施工质量差而导致地质条件的改变,从而降低了隧道的安全性。

4、穿越山脉隧道的穿越山脉通常需要做地质勘探和支护措施。

但有时地质勘探不足或支护措施不当会导致隧道塌方。

做好支护措施以及采用高精度的地质勘探技术可以有效预防隧道塌方的风险。

对于隧道和山体的地质勘探非常重要。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隧道周围的地质情况,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确定需要采取哪些支护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保障隧道的稳定性,预防隧道出现塌方的风险。

2、加强支护措施支护是防止隧道塌方的最重要手段。

隧道支护包括预处理爆破、压缩梁、锚杆网、拱顶式分段补强、预制板、钢筋混凝土喷射板、钢筋页岩石砌体、纵贯支撑和地基加固等。

不同的地质和土壤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支护措施,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

3、及时排水在降雨或雪灾天气下,隧道内部容易积水。

如果不及时排水,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容易受到破坏,引发隧道塌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6-0181-02谈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收稿日期:2012-10-27作者简介:李建平(1972-),男,工程师李建平(朔州路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朔州036000)摘要:结合公路隧道塌方的危害,对塌方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塌方的预防措施,并对公路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作出详细阐述,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U457.5文献标识码:A0引言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低等级、高等级公路隧道越来越多,而建设过程中公路隧道大大小小的塌方,轻则给施工带来很大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了人身伤亡事故,甚至是特大质量安全事故。

因此,必须通过预防公路隧道塌方对公路隧道塌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一旦塌方,应有合理的处理措施。

1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公路隧道较铁路隧道而言,断面较大,尤其是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更易产生塌方事故。

隧道开挖时,导致塌方的原因有多种,归结为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因素,即地质状态,受力状态,地下水变化等。

主要是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突然变化引起的人为因素,及不适当的设计或者是不当的施工作业方法。

发生塌方的主要原因如下:1)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原因。

a.由于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者薄层岩体的小褶曲,错动发育地段,堆积体、软弱构造面时,开挖时潜在应力迅速释放,围岩失稳造成掉块、塌落。

b.隧道穿越底层覆盖薄,比如:沿河傍山段、偏压地段、沟谷凹地浅埋段和丘陵浅埋地段,都容易发生塌方现象。

c.水又是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塌落,岩石软硬相间或由软弱导致软弱夹层的岩体,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导致软弱面的强度降低,从而发生滑坍现象。

2)隧道设计原因。

a.隧道选址时,由于地质调查不够详细,也没有详细的分析,没有查明可能塌方的各种因素,没有绕开本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b.缺乏详细的地质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导致施工方案的失误,引起塌方。

3)施工方法及措施不当的原因。

a.若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时,易发生塌方,比如地质条件不符合全断面开挖时,采取全断面开挖。

b.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仍然采用原方案中的施工方法,如围岩从岩体变为土体时。

c.锚喷支护不及时,钢支撑架立不符合要求、喷射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塌方。

d.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塌方。

e.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由于强爆破的震动引起塌方。

f.对围岩存在的危石不重视、不及时、处理措施不当引起塌方。

g.采用新奥法施工,未按照规定进行监控量测或者信息反馈不及时,引起决策错误,措施不当引起塌方。

h.偷工减料现象严重,比如设计的超前支护没有支护,系统锚杆不打设或不按设计打设造成塌方。

2公路隧道塌方预防的设计措施1)设计阶段,勘察单位要提高勘察精确度,对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必须调查充分,保证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尤其要对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对整个工程的危害要有详细说明。

而设计单位更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设计,在因地质复杂而有可能滑坡、坍塌的工程,设计中必须有专门的安全防护设计,方可有效预防特殊地质引起的塌方。

2)隧道设计应该是动态设计及施工设计完成后不是一成不变,应以施工中的监控量测信息及时修正设计,调整支护系数,使设计更合理。

3公路隧道塌方预防的施工措施1)对预防塌方来说,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措施很重要。

因此,要以实际的水文、地质、地貌、环境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并要对方案进行评审,使施工方案更科学、合理。

在掘进到地质不良围岩破碎地段时,应采取“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的施工方法。

2)要加强对塌方的预测。

要保证施工作业安全,及时发现塌方的可能性及出现的征兆,根据不同情况控制塌方的措施,在施工阶段进行塌方预测,预测塌方的方法有:a.一般量测法。

通过监控量测按时量测观测点的位移、应力,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正常的受力,位移状态,必须重视及有可能导致塌方。

b.观察法。

在公路隧道的掘进工作面采用钻探法对地质情况、水文情况探测,同时对掘进工作面进行地质扫描,分析判断掘进前方有无可能要发生塌方;定期和不定期的观察洞内围岩的受力及变形;检查支护结构是否发生了较大的变形;观察岩层的层理,节理裂隙是否变大,坑顶或坑壁是否松动掉块;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脱落;地表是否下沉等。

如果出现如下征兆,隧道即可能出现塌方:监控量测数据反映的围岩变形速率或者数值超出容许范围。

喷射混凝土产生纵、横向的裂纹或龟裂且较长。

钢支撑发生变形甚至断裂。

隧道拱顶,侧墙出现掉块或者钢支撑间隙不断露出碎石等。

岩石的层理、节理缝、裂隙等变大或张开。

隧道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者变浑浊。

隧道壁面挤压变形,且能听到异·181·第38卷第36期2012年12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38No.36Dec.2012常声响。

c.微地震学测量法和声学测量法。

微地震学采用利用地震测量原理制成的灵敏专用仪器,声学测量法,通过测量岩石的声波分析确定岩石的受力状态,预测塌方。

以上三种预测塌方的方法,均可体现隧道的塌方征兆,对出现的征兆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处理,避免塌方的现象发生。

3)要加强初期支护、控制塌方。

初期支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支护或喷锚网联合支护,并应考虑采用早强喷射混凝土。

早强锚杆和钢支撑支护措施,能有效防止隧道局部坍塌,提高隧道整体质量。

4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隧道一旦塌方应及时处理,防止塌方范围扩大。

1)隧道发生塌方后,应详细观察塌方范围、形状、塌穴的地质构造,查清楚造成塌方的原因以及地下水活动的情况,经分析后制定出处理方案。

2)处理塌方时先加固未塌地段,处理方法如下:a.小塌方,纵向延伸不长、塌穴不高;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并抓紧喷射混凝土或采用喷射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

再进行清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在塌渣上架设临时支架,稳定顶部,然后清理。

b.大塌方,塌穴高,塌渣数量大,塌渣体完全堵住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当查清塌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采用管棚法和注浆固结法稳固围岩体和渣体,使其基本稳定后,按先上后下的顺序清除渣体,采用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的原则挖塌体,尽快完成衬砌。

c.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打设地面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拱架支撑。

d.洞口塌方,可采用暗洞明作的办法。

5结语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警示人们应高度关注隧道的施工安全,施工中要把塌方防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只要充分认识了隧道的地质条件,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施工,做到“科学管理,精细施工”,隧道塌方是可以避免的,隧道塌方的原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更为重要,只要从管理上下大功夫,以“科学管理”为宗旨,加强技术管理,能有效预防隧道的塌方。

一旦隧道塌方,更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处理方案,力求及早处理,不留后患。

参考文献:[1]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2]JTG /T D70-2010,公路隧道设计细则[S ].[3]刘永志.凤凰山隧道塌方处理技术[J ].山西建筑,2011,37(1):176-177.Discussion on collapsible causes and prevention and solving measures of highway tunnelLI Jian-ping(Shuozhou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Co.,Ltd ,Shuozhou 036000,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collapsible hazards of highway tunne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llapsible causes ,puts forward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describes the collapsible solving measures of highway tunnel ,so as to ensure the tunnel operation safe.Key words :highway tunnel ,collapsible causes ,preventive measures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solving measures(上接第127页)1)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做好测试记录;2)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 ,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3)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ħ时,可全部拆除。

4.3温度控制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应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混凝土中心、混凝土底部布置温度测点,并应有专门人员进行测温及记录。

一般情况下前5天每隔2h 测一次,6d 后每隔4h 测一次。

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过程中,当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5ħ时,便可以停止对混凝土蓄水,但此时塑料薄膜还不能揭开,仍需要进行表面的保湿养护。

当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0ħ时,便可停止养护措施,同时停止测温,进入下一道工序。

在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过程中,尤其是前4天,不宜降温过快,应把其降温的速度控制在每天1.5ħ 2.0ħ。

快速降温不利于大体积混凝土强度增长,也不利于应力松弛效应的发挥,同时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可见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5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屡见不鲜,混凝土体积也由原来的几百立方米增加到几千立方米,甚至特殊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达到上万立方米,这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项目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加强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并总结实际经验,同时需要紧抓施工环节,严格施工过程的管理,只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1]叶昌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2]赵志绪.新型混凝土及其施工工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3]林亦赏.浅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2008(6):23-24.[4]鄂宏.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3.On larg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for foundation projectsLIU Shi-xing(Shanxi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Group )Corporation ,Taiyuan 030002,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features and difficulties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the large concrete ,and points out all the steps in th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strictl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so as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Key words :large concrete ,crack ,construction methods ,technical requirements·281·第38卷第36期2012年12月山西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