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塌方原因分析与处理

合集下载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要求;
2 塌方的主要类型
隧道在施工过程 中发生 的塌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 施 工 隧道塌方 的地点不 同可划分 为: 口塌方 、 口段塌 方、 内 洞 洞 洞 工作面塌方和洞内滞后工作面塌方。
④ 隧道爆破设计参数错误 , 造成对 围岩 的扰动过大; ⑤施作二次衬砌的时间太 迟,围岩无法承受应力重分布后 带来的直接作用而发生塌方; ⑥ 采用长 台阶法施工 时, 、 台阶 的间距太大 , 上 下 直接 导致
采取一 定的技术措施 ( 如刷坡卸载、 支护、 注浆 加固等) 或采 取 , 的措施未能达到要求 时, 在进洞后 , 必然引起上端围岩应 力重分
布 , 重力 作 用 下 出 现 下沉 或 开 裂 变 形 , 这 些 变 形 发 展 到 一 定 在 当 程度时 , 平衡被打破, 导致整体失稳, 进而发生坍塌 , 这就是洞 口 塌方 。
地貌特 点和较为详细 的地质 资料 , 分析隧道 区的断层 、 富水带 、 高应 力分布情况 , 合理进行隧道 的线型设计 , 避免通 过大断层 、
富水 和高应力集 中地段 , 既保证施工安全 , 预防塌方 的发生 , 又 能避免 因地质条件不好 , 过多的支护造成工程投 入的增加 。 () 2 支护参数设计 。岩石在 开挖成洞后 , 由于受力结构平衡
4 塌方发 生的原 因
发生隧道塌方 的原 因有 的是人为 因素 , 有的是非人 为因素 , 大致 为以下几个方面: () 1地质 因素 。主要有围岩的地质条件突 然变差、 施工 中出 现 了较大 的断层 、 破碎带或软弱夹层 、 出现 了特殊 的不 良地质 ,
体系 的破坏和应力的重分布 , 时采取支护 , 应及 如何选定支护参 数, 对隧道塌方 的预防起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 由于地质 围岩 的分 类 只是一个定性 的概念 , 不是定量 的, 同一类 围岩 , 结构 产状 其 不尽相 同,其 自稳能力就 不一致 ,此 时支护参数 的设计尤为重

浅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一般处理方法

浅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一般处理方法

浅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一般处理方法一、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在薄层岩体的小曲褶、错动发育地段,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快、围岩失稳,小则引起围岩掉块、坍落,大则引起坍方。

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

在软弱结构面发育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

(2)隧道穿越地层覆盖过薄地段,如在沿河傍山、偏压地段、沟谷凹地浅埋和丘陵浅埋地段极易发生坍方。

(3)水是造成坍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落。

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为降低,因而发生滑坍。

2、隧道设计考虑不周(1)隧道选定位置时,地质调查不细,未能作详细的分析,或未能查明可能坍方的因素。

没有绕开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2)缺乏较详细的隧道所处位置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引起施工指导或施工方案的失误。

3、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1)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工序间距安排不当;施工支护不及时,支撑架立不合要求,或抽换不当“先拆后支”;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方。

(2)喷锚支护不及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3)按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没有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决策失误、措施不力。

(4)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因震动引起坍塌。

(5)对危石检查不重视、不及时,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岩层坍塌。

4、隧道塌方的一般前兆(1)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水质由清变浊等都是可能发生塌方的前兆;(2)拱顶不断掉块,甚至较大的喷砼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塌方;(3)支护状态变形(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或剥落等)、敲击发声清脆有力、甚至发出声响;(4)喷锚支护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塌方。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二、隧道坍塌原因分析 (4)2.1 自然因素 (4)2.2 人为因素 (5)三、隧道坍塌预防措施 (6)3.1 加强地质勘探 (7)3.2 优化设计方案 (8)3.3 提高施工质量 (9)3.4 完善应急预案 (11)四、隧道坍塌应急处理流程 (12)4.1 应急响应 (13)4.2 现场处置 (13)4.3 救援与疏散 (14)4.4 事故调查与处理 (16)五、隧道坍塌处理技术 (17)5.1 堵塞物清除 (18)5.2 衬砌加固 (20)5.3 支护结构修复 (21)5.4 隧道排水 (22)六、案例分析 (23)七、总结与展望 (24)7.1 实践经验总结 (25)7.2 未来发展趋势 (26)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隧道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地质和环境问题,其中隧道坍塌事故尤为严重。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实用的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处理方案旨在针对隧道坍塌事故,明确应急处理原则和目标,为救援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南。

该方案还将对隧道坍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类似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本处理方案中,我们将充分考虑隧道坍塌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确保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还将在方案中强调应急救援的重要性,提高应对隧道坍塌事故的整体能力。

本处理方案将为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1.1 编制目的本处理方案的编制目的在于明确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原则、步骤和措施,以确保在发生隧道坍塌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通过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为现场指挥人员提供指导,确保各项救援措施的有效实施,也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分析和经验总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注意事项和处理措
施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隧道塌方现象概述 •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预防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 结论与展望
01
隧道塌方现象概述
隧道塌方的定义
• 隧道塌方是指隧道内顶部或侧壁土体、岩石等物料在外部或内部因素作用下,失去稳定性而 发生坍塌的现象。隧道塌方是隧道工程中严重的事故之一,对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都会造成 极大的影响。
施工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等的 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
安全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 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处理措施方案
应急处理
在发生隧道塌方时,立即启动应急预 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救援,确
保人员安全。
排水处理
加强隧道排水处理,降低地下水位, 减少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
对塌方区域进行加固处理 ,如采用钢支撑、喷射混 凝土等方法,确保隧道结 构稳定。
后期处理
隧道检测
对处理后的隧道进行全面检测, 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恢复工程
对受损的隧道设施进行恢复,如 照明、通风、排水等系统,确保
隧道正常运营。
总结经验教训
对塌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
再次发生。
这些隧道塌方事故都 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对于 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 敲响了警钟。因此, 在隧道工程建设和运 营过程中,必须加强 对隧道塌方的防范和 处理工作,确保工程 建设和运营的安全。
02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地质因素
不良地质条件

隧道坍塌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隧道坍塌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1 7 8
应 用 方 法 论
2赫 霸 I 科1 8 显 0年 期 技 1第
隧道坍 塌 的原 因分析及处理
戴 文辉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工程分公 司 ,安徽合肥 2 0 2 3 0 3)
擒 要 本 文结合工程 实例展开论 述 ,分析 了隧道坍塌 的原 因 ,提 出相应 处理措施 ,有效地处 理隧道塌方 。
为 了防止塌方的进一步扩大,保证施工进度,根据隧道塌方后隧洞 现场实际情 况 ,在处理方案上分 为洞内 、洞外分别处治2 条线 ,总体方 案为 :先治水 ,再稳定洞 内。治理过程为 :地表排水处理一洞内清淤一 固结渣体一工作面预注浆—小导管注浆加强—开挖与支护一 陷坑回填 。 1 地表排水处理 。采用塑料棚布对裂 隙进行全方位覆盖 ,边缘部 ) 位用土压实 ,并沿四周开挖截水沟将地表水引排至隧道洞顶截水天沟。 所有洞顶及 附近裂缝全部用水泥砂浆进行封 闭处理。沿塌 陷坑周边 开挖 截水沟 ,用砂浆抹面 ;同时,为防止雨水直接进入坍穴 ,采用钢管搭设 支架 ,上覆彩条布遮雨 ,并对坍穴 四壁进行刷坡和初喷混凝土 。 2)地表注浆与坍穴加固。初喷完后沿塌陷坑 四周打入长3 m、4 r 2 m a 钢花管进行注浆 ,以加 固坍穴井壁强度。然后沿洞顶地表塌陷口周边5 m 范围内同样打人4 rm钢花管注浆 ,6~8 , ,间距 1 2 a m根 m,梅花形布设 , 注M 蝉 水泥浆 。 ( 2 见图1 ) 3 )固结渣体 。沿塌腔内松散渣体表面打/ 4 m 钢花管 , <2 m 长度4 , m 间隔 1 m×1 m,梅花形布置 ,注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 ,以固结渣体。 . 2 . 2 同时沿渣体顶部铺设一层8 m 2 0 m× 0 m 钢筋网成倒 扣锅底状 , m @ 0m 20 m 并将网片与周边小导管连接 ,喷射厚2c 的C 5 0 m 2 混凝土 ,后挂设一层钢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高速公路隧道在现代交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隧道塌方事件时有发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隧道塌方事件,有必要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一、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 地质因素隧道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层松软、地下水位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隧道塌方。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隧道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尤其是在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下,隧道更容易发生塌方事故。

2. 施工质量问题在隧道修建过程中,如果施工质量不过关,包括隧道支护结构、排水系统以及路基工程等存在问题,都会导致隧道塌方。

施工不达标、监管不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隧道隐患长期存在,最终导致塌方事故的发生。

3. 设计缺陷部分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不合理,包括隧道结构设计不满足地质条件、隧道偏小、排水不畅等因素也会成为隧道塌方的隐患。

4. 维护保养不到位隧道作为交通设施,经常性的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如果隧道的排水系统未能及时疏通,隧道支护结构有损坏未及时修复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隧道塌方。

二、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在修建隧道之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地下地质情况,才能更好地确定隧道工程的稳定性。

并且,在勘察的基础上,要针对地质情况合理地选择隧道位置和设计方案。

2. 严格施工质量管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隧道结构的牢固和稳定,尤其要关注支护结构和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

3. 加强隧道设计审核隧道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地质情况、交通流量和未来维护保养等因素,对隧道结构、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设计合理、稳定。

4. 定期维护保养针对已建成的隧道,加强定期维护保养是非常必要的。

定期对隧道结构进行检查、排水系统进行清理、支护结构进行修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可以有效降低隧道塌方的风险。

5. 强化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隧道施工和维护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隧道建设和维护的合规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抢险救援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进行抢险 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3 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隧道设计阶段
充分考虑地质勘察数据,合理设计隧道结构,加强支护和排水设 计。
施工阶段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支护及时、有效,遵循施工规范,避免超 挖、欠挖现象。
监控与检测
实施隧道施工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确保施工安全。
全保障。
施工安全检查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
施工安全。
信息化施工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收集、处 理和分析施工数据,为施工提供
科学决策依据。
塌方后的应急处理
人员疏散
在塌方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 全。
现场警戒
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塌方区域,防止 二次伤害。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目录
CONTENTS
•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的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
01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地质因素
01
02
03
岩体稳定性
隧道穿越地层岩性复杂, 存在软弱夹层、断层破碎 带等,易发生塌落。
地下水作用
地下水侵蚀、软化岩体, 降低其稳定性,导致塌落。
处理。
排水系统修复
检查并修复隧道排水系统,确 保排水通畅。
路面修复
对隧道内路面进行修复,恢复 通行条件。
监控系统完善
完善隧道监控系统,提高隧道 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供科学依据。
设计方案的审查
对隧道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安全、经济, 并充分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防治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防治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防治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数量不断增加,隧道施工遇到的不良地质问题越来越多。

如何避免或减少隧道坍方的发生,以及在坍方发生后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也越发引起关注。

本文从不良地质、设计及施工等方面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原因,从初期预防与后期治理两方面论述了处理隧道塌方的方案,并提出了具体的安全保证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塌方成因分析防治1、概述隧道属于地下工程,地下工程的典型特点是地质条件存在不确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岩石既是施工中的开挖对象,同时又是支护对象,岩石在开挖后,原有的岩体结构和受力平衡被破坏,岩体在自重的用下,应力重新分布,构成新的受力平衡体系,极易发生塌方等地质灾害[1][2]。

不仅给隧道施工带来巨大困难,且延误工期,耗费资金,并成为未来隧道出现病害的主要根源。

因此准确掌握地质情况,充分了解围岩的性质和围岩的自稳能力,以采取合理有效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在隧道施工中十分必要。

2、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隧道塌方由多种因素共同诱发,为揭示塌方事故原因的规律性,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已辨识出的风险因素作进一步分析[3]。

根据风险因素辨识结果,按照风险来源首先将风险因素归结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2大类,见图1。

对其在事故中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

据统计表明,约96%的事故伴随有各种不良地质,67%的事故伴随有水的影响,78%的事故中含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另外有统计表明,与地质相关的风险因素中:围岩破碎软弱地层、结构面产状不利出现频率较高;与水相关的风险因素中:地下水发育、连续降雨降雪出现频率较高。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知,地质因素是塌方事故的主要内在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事故的重要诱发因素。

图1隧道塌方影响因素2.1地质条件原因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下工程难免会通过褶皱构造、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地带产生塌方;由于围岩本身不稳定而导致结构松散,节理面有泥质物及岩屑充填;由于支护的不及时而暴露时间过长,会导致围岩风化严重;或因通过断层,突然遇到较高水压富水洞段,地下水向洞室内漏出,淘空了断层构造带中破碎岩体和充填物时,以及由于岩层产状不利或因岩爆等诸多地质原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塌方。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地下水影响
地下水侵蚀
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入开挖面,软化围岩,降低围岩强度。
排水措施不当
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导致地下水积聚,增加塌方风险。
02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加强地质勘察和预报
详细了解隧道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
01
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02
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对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及时发现不
施工方法不当
施工工艺不合理
隧道开挖方法选择不当,爆破控制不当,导致围岩松动或破 坏。
支护措施不到位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未能有效控 制围岩变形。
支护结构失效
支护结构破坏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受到围岩压 力或地下水侵蚀而破坏。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问题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如锚杆失效、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等,导致支护结 构失效。
在隧道施工前,要加强 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 质情况,为施工提供科
学依据。
合理设计
根据地质情况,合理设 计隧道的结构、断面和 支护方式,提高隧道的
稳定性。
加强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 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
量符合规范要求。
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隧道设施进行定期检 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 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 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01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不良
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影 响围岩的稳定性和自承能力。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发布时间:2022-07-26T04:03:47.21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5期作者:魏维[导读] 本文简单介绍了隧道坍塌的主要类型以及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坍塌产生的因素并给出了常用预防措施和处治对策。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三分公司四川双流 610200摘要: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在高速公路隧洞施工过程中坍塌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坍塌问题一直是隧洞施工中经常出现的施工事故和工程质量通病,如果及时合理的进行防治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安全,还可以保证工期并节约建筑投资。

本文简单介绍了隧道坍塌的主要类型以及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坍塌产生的因素并给出了常用预防措施和处治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坍塌;机理;成因;控制措施高速公路隧道的挖掘施工过程中,坍塌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常见的事件,会给隧道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影响,包括耽误工期、产生严重的机械损毁,甚至危及到工作人员的安全。

目前,中国国内外不少在建的和已有的隧道均有过坍塌现象。

防止坍塌的产生、坍塌产生后的处理工作已成为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

隧洞工程建设中产生坍塌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地质自然条件的因素又有为工程建设方式、建筑质量的因素。

所以,防坍、治塌工作已成为隧洞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1地质因素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是一个典型的地下工程,很容易受地貌状况的限制,同时由于人们无法充分判断工程中建设区的地貌特征,从而很容易在出现恶劣地貌区的时候发生事故,所以人们一定要更加多的重视恶劣地貌区的建设与施工。

而经过对各类坍塌事件的调查人们也发现,由于土壤可以直接导致坍塌增加,因此大约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坍塌来自土壤的压力。

同时由于水也可以导致围岩结构的抗拉强度与正应力状况产生变化,因为孔隙水压强变化大,使得较小结构表面的有效正应力也会因此而减少,但是假如围岩内部还存在较软结构面,则充填材料就会在水的引导下流走或者使夹层材料变为液态,上述情况就可以削弱岩块面结构的抗剪力强度。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采取临时加固措施,防止塌方扩大
在隧道塌方发生后,应立即采取临时 加固措施,如支撑、加固等,以防止 塌方进一步扩大。
临时加固措施应由专业人员操作,确 保加固效果和人员安全。
对塌方区域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
在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后,应对塌方区 域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了解塌方的 范围、程度和原因。
VS
勘察和分析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仪 器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并进行实施
根据勘察和分析结果,制定科 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包括清理 塌方、加固隧道结构、加强监
测等措施。
处理方案应由专业人员制定 ,并经过专家评审和批准后
方可实施。
在实施处理方案过程中,应加 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方案
的有效实施和人员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 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01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因素
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是隧道施工中 的关键因素。如果围岩存在软弱 、破碎、节理发育等不良地质条 件,容易导致隧道塌方。
地应力大
强化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采用地质钻探、物探等方法对隧道前方地质情况进行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地质不良体,为施工提供预 警。
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全断面开挖、台阶开挖等,以确保施工安全。
合理设计支护结构
根据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地质条件,合理设计支护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以确保隧道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1. 引言1.1 研究目的高速公路隧道在日常使用中出现塌方现象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给公路交通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展开研究,提出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应对这一问题。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找出导致塌方的根本问题,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探讨地质因素对高速公路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揭示地质条件与塌方风险之间的关系;3.分析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设计施工质量对隧道安全的影响;4.研究高速公路隧道渗水问题及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防治渗水问题,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研究,为高速公路隧道塌方问题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是高速公路安全运营中的重要问题,对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

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质、设计施工和渗水等方面的问题,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供有力的依据。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防治措施,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参考,提升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和管理水平,还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的类似问题提供经验和借鉴。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营的持续改善。

2. 正文2.1 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原因分析涉及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因素、设计施工问题和渗水问题。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隧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中,隧道塌方和冒顶是非常常见的事故。

隧道塌方是指隧道内部的岩土松动或者因为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隧道墙面或者顶部塌陷。

而冒顶是指隧道顶部出现凸起,甚至出现破裂的情况。

这两种事故都非常危险,施工单位需要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需要针对这些事故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隧道塌方和冒顶的主要原因1.地质构造隧道工程往往要穿越不同的地层,隧道工程的地质结构往往比较复杂。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地质勘探和地质监测,就会出现地质结构不稳定,从而导致隧道塌方和冒顶。

2.施工质量隧道工程的质量关系到隧道的稳定性,一旦施工质量不过关,就会出现隧道塌方和冒顶的情况。

比如说,隧道洞口没有适当的加固措施,或者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也会导致隧道塌方和冒顶的发生。

3.灾害因素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隧道发生塌方和冒顶的主要因素。

这些因素都是不可预测的,所以需要在施工中采取灵活的措施应对。

1.隧道冒顶处理措施(1)停止施工一旦隧道发生冒顶,施工方需要立即停止施工。

安全优先,必须保证现场所有人员的安全和救援,然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2)加强支撑对于已经出现冒顶的部分,需要加强支撑。

根据冒顶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支撑方法,通常会采用钢筋混凝土壁架或者使用岩石锚杆加固。

同时也需要对冒顶的部分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3)做好监测一旦发生冒顶事故,就需要对隧道进行长期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冒顶区域的变化情况,从而采取措施进行加固。

通过监测也可以提前预知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一旦隧道发生塌方事故,施工方需要立即停止施工。

同时需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和求援。

(2)清理现场在进行紧急救援的同时,需要对隧道内部进行清理,清理掉塌方的泥石流或者岩石块,恢复通车条件。

(3)寻找原因在进行清理工作时,需要寻找隧道塌方的原因。

一般可以通过现场勘察和相关资料分析,掌握塌方的原因。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与处理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与处理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与处理摘要:在隧道开挖时,隧道塌方一直是隧道施工中经常发生的工程事故。

及时有效的做好预防工作不仅能保障工程施工安全还能保证工期节省工程投入。

本文介绍了塌方的类型及发生机理,从地理条件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塌方的措施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希望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塌方;支护;措施;质量Abstract: In the excavation of the tunnel, the tunnel collapse has been engineering accidents often occur in tunnel construction. Timely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work not only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can also guarantee period reduced engineering invest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ype of landslides and the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the tunnel collapse, both from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made a deal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measures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eer.Keywords: tunnel; landslides; support; measures; quality前言隧道塌方是施工中较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之一。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塌方威胁人生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

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塌方带来的危害.1造成塌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塌方一般是地质不良、设计定位不当、施工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

地质条件是造成塌方的基本因素。

穿越断裂褶皱带,穿越严重分化的破碎带、堆积层等容易产生塌方。

地下水往往也是重要因素,地下水丰富易造成塌方.地质勘探需要仔细周密。

掌握资料不够时本应避绕的不恰当的位置会错误的定位通过,绘施工留下了隐患.或因没有准备,在施工时造成塌方。

施工是引起塌方的直接因素,对地质情况掌握不够,从而选择不合适的施工技术,(如不恰当的急于进洞、炸药用量过多、支护不及时不牢靠、围岩暴露时间过长、爆破方法选择的不恰当等),或选择了不合适的围岩情况的施工方法,(如本应小断面开挖,结果采用了大断面开挖法,或应先拱后墙法,而采用了先墙后拱法等)并且又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则会造成围岩塌方,甚至由于塌方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再次塌方或引起更大的塌方。

对于塌方应以预防为主。

首先要认真做好勘察工作,必要的钻探及所需要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应详尽做好。

隧道位置选择应尽量避免不良地质区段,洞口位置选择要慎重,施工设计,支护设计要合理,要符合实际情况.施工前要仔细核对设计文件,并需作必要的补测和验证。

预防可能发生塌方的区段,事先做好必要的准备,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不良地质段采用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各工序紧跟的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尽快修好衬砌,避免塌方发生.塌方似乎是突然发生的,但实际上是有一定征兆的,在施工中还需要加强观察分析.例如顶部围岩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尘土飞扬、或不断掉小石头、或围岩裂缝逐渐张大等,说明塌方即将发生;支撑压坏或变形加大,说明围岩压力再加大,有塌方的可能性;围岩中突然出水或水压突然增加,要注意是否即将发生塌方;地下水冲走裂隙中的填充物,会使围岩松动下榻,当水有浊变清,说明裂隙中充填物已冲走很多,水量加大,则可能有塌方;洞顶滴水位置不定,来回移动,表明岩体在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塌方,即所谓“汉留淋漓,塌方先兆”。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近年来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塌方事故较为常见,不仅会对隧道施工带来较大的危害,同时还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

因此需要做好隧道塌方的治理工作,针对导致隧道塌方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从而有效的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文中分析了隧道施工中塌方原因,并进一步对隧道塌方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标签:隧道塌方;危害;原因;处理方法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塌方事故较为常见,在施工过程中,洞顶或是两侧部分岩石、泥沙土出现大量塌落现象,主要以洞口塌方和洞内塌方两种类型为主。

通常情况下,隧道洞口段岩体风化和碎碎现象较为严重,这也使其整体稳定性较差,再加之埋置深度较浅,极易在重力作用下出现开裂或是下沉,从而导致塌方事故发生。

洞内塌方主要是在开挖过程中在应力作用下洞内周围岩石出现变形或是下沉,而且没有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从而造成塌方事故。

一旦塌方事故发生,不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还会对施工单位的声誉带来较大的影响,导致施工工期的延长。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塌方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护和治理措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1 隧道施工中出现塌方的原因1.1 不良地质条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当需要穿过断层或是地层覆盖较薄地段时,这些地段多表现了具有丰富的水源、岩层风化严重、存在溶洞、裂隙及软硬差异大的岩层分界处等,这些不良地质现象都是导致塌方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地水水作用下,会加快岩体塌落,降低岩体的稳定性或是软弱面的强度,一旦达到极限,则会导致塌方事故发生。

1.2 隧道设计时考虑不周全隧道施工前的设计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安全。

在勘测设计阶段,如果对于隧道经过地段的地质勘察不详细,这就导致设计时无法对经过路段的地质情况有效掌握,无法正确对一些特殊及不良地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塌方事故发生。

同时在设计时,还要对地质条件会发生的变化进行有效考虑,并设计有效的支护预防方案,否则一旦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则会造成塌方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与处理摘要:在隧道开挖时,隧道塌方一直是隧道施工中经常发生的工程事故。

及时有效的做好预防工作不仅能保障工程施工安全还能保证工期节省工程投入。

本文介绍了塌方的类型及发生机理,从地理条件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塌方的措施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希望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塌方;支护;措施;质量Abstract: In the excavation of the tunnel, the tunnel collapse has been engineering accidents often occur in tunnel construction. Timely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work not only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can also guarantee period reduced engineering invest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ype of landslides and the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the tunnel collapse, both from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made a deal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measures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eer.Keywords: tunnel; landslides; support; measures; quality前言隧道塌方是施工中较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之一。

所谓隧道塌方是指施工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洞顶与两侧的部分岩石和泥沙土大量塌落的现象。

隧道塌方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在整个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隧道开挖、施工支护甚至在隧道衬砌之后都有可能发生塌方。

一旦发生隧道塌方事故,带来的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不仅对施工人员造成极大的人身安全威胁,还延长了隧道的施工工期、增大了工程预算、极大程度的破坏了机械设备和降低了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

隧道塌方有高发性和高危性两大特点,除了了给施工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还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如何减少隧道塌方,是施工和设计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塌方的主要类型及发生机理(一)洞口塌方由于洞口段一般为堆积层或风化严重、破碎的岩体,其自稳能力及整体稳定性均较差。

同时处于浅埋地段,若在进洞前未对边仰坡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或技术措施不到位时,进洞时或进洞后将可能引起洞口顶端的围岩发生应力重分布,在重力作用下出现下沉或开裂变形。

当这些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极限平衡就被打破,导致大面积的整体失稳,从而发生坍塌。

(二)洞内塌方洞内塌方包括洞内岩质塌方和洞内土质塌方,分别针对的是岩石隧道和土质隧道。

当岩质隧道开挖时,其周边的岩石处于悬空状态,同时发生下沉或收敛变形,以释放其内部应力。

由于岩石体内存在层理及节理,使周边的部分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具有下落和挤出的趋势。

若此时未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岩面必然会出现“掉块”现象,当这种“掉块”的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就是塌方。

同样,土质类隧道开挖以后,由于围岩的硬度值较低,周边一定范围内很快发生松弛变形。

随着这些变形的逐渐扩展,使围岩的整体强度降低,同时土压增加进而发生局部的塑性破坏,在围岩内部出现空洞造成局部发生坍塌。

局部出现下沉,塑性区进一步扩大,土压力剧增最终导致整体失稳和大面积坍塌。

二、隧道塌方的形成原因总的来说,隧道塌方的原因分为地理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类,地理原因主要包括地质、地形地貌和地下水的影响;人为原因主要是设计因素和施工因素。

(一)地理因素1、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在薄层岩体的小曲褶、错动发育地段,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快、围岩失稳,小则引起围岩掉块、塌落,大则引起塌方。

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多引起坍塌。

2、特殊地形地貌的影响(1)隧道穿越地层覆盖过薄地段;(2)隧道穿越地表水源如水塘、水库、沟槽、冲沟等地段;(3)隧道穿过地面建筑物,而且埋深浅如城市地铁隧道,城市过街隧道等;(4)影响隧道洞口安全与隧道洞身稳定的不良地质和特殊地层崩坍、错落、岩堆、滑坡、人为坑洞、泥石流、断层、流砂、膨胀岩、岩溶、岩爆等。

这些都是常常引发塌方的地形地貌因素。

3、地下水的影响水是造成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塌落。

岩层软硬相问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为降低,因而发生滑塌。

(二)人为因素1、设计原因隧道施工前的设计对施工的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在勘测设计阶段对隧道要经过的地段的地质情况掌握的不全,就不能正确地分析该地段是否存在着比较特殊的或者不良地质现象。

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就有可能把隧道设在地质条件不好的位置,导致塌方发生。

隧道设计还要考虑地质条件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及时地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否则就有可能在施工时发生塌方事故。

施工方法不当施工中经常存在: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施工支护不及时;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忽略了围岩的变形规律,围岩的变形同时具有连续变形和突然变形的特征。

当开挖距离小于d(d为隧道开挖宽度)时,围岩两端由于受到二次衬砌砼和开挖掌子面支撑的约束作用,连续变形很小,主要是爆破后的受震动影响的突然变形,而且在这个距离范围内由于衬砌和开挖面支承的“空间效应”的影响,即使初期支护抗力不足围岩滑移力亦不致于失稳,当这个距离为1.5~3d时,“空间效应”的影响完全消失,初期支护抗力小于滑移力的问题即刻暴露出来,围岩急剧变形,极易引起塌方的发生。

施工质量不合格支护结构与围岩须粘结紧密、共同工作,锚喷支护结构才能成为无弯矩结构,围岩在施工锚喷支护后不断收敛而最终趋于稳定的前提是支护抗力不小于滑移力。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超挖严重而进行回填、锚杆长度不足、锚杆砂浆不饱满或强度尤其早期强度不足、喷混凝土强度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支撑未完全由喷射混凝土包围密实或钢支撑与围岩之间存在空隙及钢支撑未置于稳定坚固的基础上等质量问题,造成支护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围岩未粘结紧密使无弯矩结构产生弯矩,导致塌方。

三、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先加固,防扩展,后处理的原则,要求处理塌方宁早勿迟,宁强勿弱。

对一般塌方可直接进行塌体处理,而对塌体破碎松散、影响范围大的塌方一般分为初期处理与塌体处理两部分。

(一)初期处理1、要防止塌体扩大塌方发生后,首先要采取有效的抢险措施,防止塌方范围继续扩大。

在塌方范围内顶部与侧壁的危石及大裂缝处,要抢先进行清除或锚固。

加强原有支护,对塌方范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塌方扩大。

在塌方范围内架设支撑或喷射混凝土,必要时加设锚杆。

对塌方两端尽快作好局部衬砌,以保证塌方不扩大。

2、如塌方塌至地表,则应对塌方漏斗地表进行截水,必要时搭遮雨棚以防地表水灌人塌体内。

待洞内处理完毕后,采用土石夯填要略高出原地面,待填土下沉稳定后,用M7.5浆砌片石铺砌。

3、在塌体后方5m~10m范围内施作二次模筑衬砌中,较稳妥地巩固后方,并及时施工仰拱,使之形成完整的支护体系,以阻止围岩继续变形坍塌。

(二)对塌方体的处理塌体处理一般是在初期处理完毕后或塌方暂时达到自稳时进行。

如塌方体积较小,且塌方范围内已进行喷锚或已架设好较为牢固的构件支撑时,可由两端或一端先上后下地逐步清除坍碴,随挖随喷射混凝土,随架设临时构件支撑支顶。

如塌方体较大,或地表已下沉,或因坍体堵塞无法进入塌方范围进行支护时,则可注浆加固坍体,然后用“穿”的办法在坍体内进行开挖、衬砌。

在处理塌方的同时,要加强排水作业,以减少水对塌方的影响。

2、二次衬砌加强及回填法。

因为塌方段衬砌荷载比在未塌前增大,所以衬砌要加强,加强衬砌应优先考虑采用提高混凝土标号和在衬砌内加钢筋或型钢或钢轨,以及进一步采取加固稳定塌穴以减小衬砌荷载等措施。

回填材料避免采用松散材料,尽可能使回填本身具有自承能力且高度要求为6m。

四、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一)通过监控量测指导施工根据量测结果,判断支护体系及围岩的受力与变形情况,调整支护参数、施工方法;采用监控量测成果检测防塌措施的效果,指导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施工,实现施工信息化。

当发现测量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必须停止作业,制定处理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二)制定防塌应急预案储备应急设备、物资,尤其对不良地质隧道、城市地铁隧道、水下隧道均应提前准备,以防不测。

对有可能塌方地段,地质情况不清楚、有塌方预兆,加固措施未制定并实施,不能冒进。

结语隧道塌方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和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应高度重视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局部地段围岩破碎引起的失稳、塌方和可能遭遇的断层、涌沙、涌水都能及时预测。

对开挖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现象进行准确分析事故原因,并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有效控制塌方。

参考文献[1]刘勇军.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向导,2012.5[2]任文胜.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研究[J].山西建筑,2008.3[3]杨春祥.试论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