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

合集下载

太极拳与道教内丹术琐谈

太极拳与道教内丹术琐谈

太极拳与道教内丹术琐谈*导读:一,流传说法当代畅行的太极拳风格流派,我一贯把它们分为八个:陈、杨、、吴、武、孙、赵堡(和)、武当(民间)、学院。

我一直自信*一,流传说法当代畅行的太极拳风格流派,我一贯把它们分为八个:陈、杨、、吴、武、孙、赵堡(和)、武当(民间)、学院。

我一直自信我的缘法和传承,武当太极既是道门太极,也是民间传承的泛太极拳类。

至于源流问题,不能一言而尽,但有些观点见同于众家,进而得到证明。

其中一些观点逐步得到不同的反映和认同:道家思想是它的理论基础;道教内丹功是它的功力源泉。

像杨家人受过道门高人指点而炼成绵绵拳,被正式定名为太极拳是翁同龢的诗文形容造成,太极拳的定名与清代避讳皇太极,以及反清复明不敢提江湖异人等民间教会人士,还有清初定编的明史也不可能提江湖人士以武犯禁,反抗朝廷的野史写法,这些关联,众多原因造成没提张三丰传太极拳之说。

还有宋书铭在民国前后,于北京流传出两个版本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也有不同渠道和多种说法。

特别是在两岸文化交流正常和透明后,看到台湾有流行说法,郑曼青所奉的三祖:杨澄甫、张三丰、左一峰(还是另一道人)。

以王延年著《杨家秘传太极拳图解》和王子和辑录《太极拳涵化文集》等书籍为说法的内功和金丹功与拳技相结合的观点,这里主要就独特观点:近代太极拳内功与道教内丹术(金丹派)的关系做一些梳理。

也证实我这些年云游参学访道后更坚信自己三丹田理论的说法。

*二,个人浅识我是张三丰太极丹道体系的信奉者和实践者。

凭心而论,八十年代随着武术气功热的兴起,我开始暗迷上这类神奇文化。

随后,九十年代初体验宗教入道、学道、修道,当得武当、终南等老修行的言传身教。

那时候无名的我专志修炼功法和虔诚信仰的修行,是一段珍贵的体验和永生难忘的时光。

直接的影响我现在的功力、身体和学养。

对于所谓秘法宝典绝招功夫,我认为,这些真的没有文字依据。

传说中秘传功法和验证功效也是从道友们的传话中认知的。

太极拳心得体会(精选8篇)

太极拳心得体会(精选8篇)

太极拳心得体会(精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太极拳心得体会(精选8篇)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太极拳学习心得

太极拳学习心得

太极拳学习心得作为一位学习者,我的中国太极拳之旅算是从粗浅的了解开始了。

在我有限的认知中,太极拳是一种经典的健身运动,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帮助调节身心健康的内功拳术。

随着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的学习态度也逐渐转化为沉淀、认真和专注,同时也有一些经验、感悟和心得值得分享。

首先,太极拳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哲学。

在我的理解中,太极拳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阴阳”、“五行”、“道法自然”等的思想,在拳术的技巧、动作和呼吸中以一种特有的方式体现出来。

正因为如此,我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领悟这些哲学性的思想,这样才能使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真正发挥出其独特的效果和内涵。

其次,太极拳不局限于身体,更注重心态。

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太极拳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身体、调节呼吸、调整心态来实现全面的身心健康。

练习太极拳让我更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内心感受,更容易进入一种平静、放松、集中的状态,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进一步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达到调整身心的目的。

第三,太极拳是一种持久的过程,需要慢慢积累和深入。

太极拳的理念是既要内丹外修,更要以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来诠释。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太极拳的学习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深化,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在练习过程中,我也明白了,太极拳需要打好基础,深层次的调整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发掘,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内涵和魅力。

最后,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我还意识到通过太极拳的理念和哲学,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很多启示和帮助。

“以柔克刚”、“顺势而为”、“如影随形”等诸多原则,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使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好地与周围的环境交流和沟通。

同时,太极拳还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平静心态和注重全面协调的能力。

[转载]太极拳与丹道辨析

[转载]太极拳与丹道辨析

[转载]太极拳与丹道辨析太极拳与丹道辨析昨天,我和一位拳友在网上就太极拳的内炼,即内里所包含的丹道内容做了长时间的交流。

以我的丹道知识我觉得这位拳友的认识是值得商榷的。

而这位拳友值得商榷的认识也是从古到今很多人都存在的。

我2002年受吉林张德学老师在其家中三口不说,六耳不传的传授了青城派道家南宗的筑基法。

可以说,我得到的并不全面。

但是,就这一个筑基所依据的道理,遵从的原理,下手的方法却是我之前以及后来看到的任何一本丹道书籍所不曾看到的。

所以,古书中说的多是中间或者后面的事,以及效果。

这种具体的内容言简意赅,只在人和人(师徒)之间口传。

只要这么去练了,练对了自然会有效果。

而练的过程当中的体会,以及练对后出来的效果,就能写出很多的段落内容。

否则,只是那个道理,法理和心法口诀。

放到一起形成文字不经过加工也就三千字以内罢了!实在平凡的难以引起追求玄妙道法之人的注意和重视!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丹道分为先天,后天两种。

先天和后天的区别标志就是丹基的材质是截然不同的。

正如打造兵器一样,先天的是纯钢材质,后天的不是纯钢材质。

而钢质的不同,即丹基的不同,那么后续的质量和性质也不会相同。

诚如盖高楼的道理一样。

用的材质决定了你的楼在一定的高度之后的寿命,质量,效能。

先天的丹道修炼之道理非常实际,是和人在母体当中的生成,养护,及至出世的过程息息相关的。

它的法理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玄虚神化。

就是基于人的母体存活状态为仿效点,出生之后的状态为返还的借助点(这些用词是我自己说的。

因为,我牢记张老师当年的嘱托不能随便轻易的和别人说,所以我只能用我的话来大致说一下。

而非张老师的原话)。

先天丹道的修炼法理正是在这样的道理背景之下而形成的。

它是实际的,不脱离人体而又依托于天地自然规律的一种天人一整的方法。

如此之后出来的效果,则是自然的,真实的。

因为,没有追求神奇,神化的目的。

因为,在修习的时候是极为平凡的方法,是非常平实的心法。

所以,在没有任何观想,假借,幻念的情况下,符合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的真理。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 感悟篇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 感悟篇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中国的太极拳是由张三丰祖师所传我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大陆文革期间,我跟随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名家李雅轩老师学拳多年。

李师1976年仙逝后,因受西安叔父戚宾习练赵堡太极拳的影响,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叔父的引荐下,我又拜在西安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名师任志义老师的门下,习练赵堡大架太极拳并研修至今。

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皆尊明代武当丹士张三丰为祖师。

所谓武当丹士,即是隐居在武当山道观修炼内丹的道士。

三丰祖师著有《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一书,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三月再版(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张三丰内功炼丹秘诀》一书)。

书中载有:“太极长生诀、重阳祖师十论、运用周身筋脉诀、打坐浅训、打坐歌、积气开关说、太极拳论、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行功说、太极行功歌、太极拳歌、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行功十要、行功大忌、行功十八伤”等。

该书告诉人们,凡欲修炼内丹的人,必须性命双修才能符合修丹悟道的规律和原则。

从宏观而论,所谓性功(即静功),是以炼神修心为主;所谓命功(即动功),是以修炼太极拳为主。

此是修丹悟道的不二法门。

又据赵堡太极拳第九代明师,河南沁阳义庄人杜元化1935年著《太极拳正宗·溯始》中可知,河南温县赵堡镇流传的赵堡太极拳,是以明代张三丰祖师传云游道人,又经云游道人数传至山西太谷县王林桢(即王宗岳),王于明万历年间将其术传给河南温县赵堡镇的蒋发。

蒋跟随王林桢学拳七年后回归故里。

故蒋发是赵堡太极拳的第一代宗师。

其后二传邢喜怀,三传张楚臣,四传陈敬柏、王柏青,五传张宗禹,六传张彦,七传陈清平,八传和兆元,九传和庆喜,十传郑伯英,十一传任志义(以上均系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我是赵堡太极拳的第十二代传人。

再据赵堡太极拳第四代宗师王柏青在清雍正六年(1729年)所编著的《太极秘术·序》一书开宗明义便说:“余从师于温州(即河南温县)张楚臣。

先师曾曰:‘是术得之于道门,精微(奥妙),(有)不可言传之妙。

太极实践感悟心得体会(3篇)

太极实践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太极拳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武术文化,我便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太极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感悟。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太极实践心得体会。

一、太极的哲学内涵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其核心思想是“阴阳平衡”。

这种哲学思想贯穿于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要求我们在练习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身体的协调。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逐渐领悟到了阴阳平衡的真谛,也学会了如何将这种平衡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1. 内外兼修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即注重身体锻炼,更注重心灵修养。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动作相结合,使身心达到和谐统一。

这种内外兼修的理念使我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从而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从容。

2. 以柔克刚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即在力量上追求柔和、圆滑,而非刚猛、猛烈。

这种理念使我认识到,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时,应学会以柔克刚,用智慧和耐心去化解矛盾,而不是盲目地使用强硬的手段。

3. 道法自然太极拳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周围的环境,感受自然的变化,并以此调整自己的动作。

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使我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使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顺应自然规律。

二、太极的健身功效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具有许多独特的健身功效。

1. 提高身体素质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改善。

2. 改善心理健康太极拳的练习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等。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也使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3. 增强免疫力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的免疫力得到了增强,使我更加健康地度过每一天。

三、太极的修身养性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20篇)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20篇)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20篇)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20篇)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1太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太极拳在世界各地有大约1亿爱好者。

走到世界很多地方,一提起中国,很多人便首先想到中国功夫,尤其是太极拳。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武术项目,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

太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中,要求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柔连贯,每一招式都是绵绵不断,犹如太极图的拳术。

出于对太极拳的好奇,这学期的体育课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习太极拳。

我觉得太极拳是一种即神秘又普通的功夫。

它的神秘在于不同的人去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打出来的感觉、效果也会不一样。

太极拳重在形和意的结合,人们对太极拳的不同看法,以及打太极拳时的不同心境,就会使打出来的太极拳有不一样的感觉。

而说它普通则是因为如果想要学每个人都能学会,虽说基本只能学个皮毛,但差不多都能打上一套拳,用来平时健身静心。

而真正能够体会其中深意的,精通太极拳的人却屈指可数。

起初,看老师打完整的太极拳动作时,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打完之后整个人顿时感觉神清气爽,飘飘欲仙。

那种感觉与天地同在,与万物为一的境界也只有在打太极拳是才能体会得到。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让我们打拳的时候董教授一直强调不要着急,要把每个动作做到位,然后再做下一个动作。

同时,我也发现很多同学在打拳的时候普遍过于着急,想赶快把动作打完,而结果往往是“有其形而无其意”。

而老师打拳的时候则是一步步的把动作做到位。

我想这也是由于我们学生普遍焦虑浮躁,静不下心来好好做一件事,总是急于求成。

学习了太极拳,能逐渐让我学会静下心来去完成一件事,而不是急于求成,事倍功半。

同样,学习太极拳,只也有静下心来,慢慢地认真地去完成每个动作,才能做到打拳时“形神兼备”。

虽然只有短短一学期的时间来学习太极拳,我既没有深入地了解太极拳的博大精深,也无法仔细去研究每一个招式的意图。

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

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

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1.太极拳是拳术,具有技击性。

其套路招式符合拳理,具有攻防含义,能够产生攻防实效。

2.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术,内外兼修。

内家修炼注重意气,以养生为基础,从松柔、虚静入手。

3.太极拳的拳学理论具有哲理性。

太极拳融老子的《道德经》、《周易》、太极阴阳学说于拳学理论,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柔克刚”、”虚极静笃”以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古典哲学思想指导拳术法则、招式规范、套路组成、技术要求等,构成了独特的拳学理论。

4.太极拳符合医理,具有健身功效。

太极拳根据古代养生术、吐纳导引,传统医学的经络、气血、形神相因论等医学养生理论,确立了注重意气、形神合修的修炼方法。

现代医学对太极拳运动的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是符合医学科学、具有独特的健身功效的运动项目。

关于学太极拳的进步标志通过学拳和看别人练拳,我总结出学练太极拳在形体上的三步标志。

初学时,一般只顾到四肢的活动,并且最注意两臂的比划,这时以两臂比划为主要标志。

第二步是以腰动为象征的周身一体的运动,这时才找到了太极拳“腰为车轴”带动全身的劲路,这一步以腰的活动为主要标志。

第三步,长了功夫,形神兼备,腿健步稳,这时可以把腿的稳健看为主要标志。

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检验自己的拳学练到了什么地步,也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测定别人的拳是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从两臂到腰到腿的功夫,是要刻苦学练进展的,不是单靠模仿就能成的。

当然明确一些学练步骤和方向,可减少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

但苦练还是少不了的。

每进一步都要下相当功夫。

有的人第一步、第二步,甚至进到第三步的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他基础好等原因。

大多数人每一步上都要做很多练习,花一定时日,少则几月,多则几年不等。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学习太极拳心得范文_学习太极拳心得体会5篇

学习太极拳心得范文_学习太极拳心得体会5篇

学习太极拳心得范文_学习太极拳心得体会5篇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健身与武术并重的拳术,还包含了深刻的中国古典哲学。

那么你知道学习太极拳心得有哪些内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太极拳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太极拳相关内容推荐↓↓↓学习太极拳心得1还记得刚刚步入大一第二学期,我的第一次选修课就到来了,对于所有的课程都茫然而不知所措,急着刷人人,水论坛,各种询问学长学姐,想要知道什么课最好过,老师有趣又不严格,上课轻松,考试还简单的。

对于我这个从小运动神经就不发达的人来说,体育究竟选什么也成了一大难题。

拳击柔道什么的,我没那个力气,八段锦健美操什么的,我没那个柔韧性。

其实,最后选到太极拳也纯属偶然,对照了一下课表,能够选择的本来就不多,我只是一心想着太极拳看起来又慢又简单,学起来应该会很简单,就选择了这个。

其实自己对于太极拳是很陌生的,只是模糊有这样一个概念,却并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

到了现在,我已经记不住老师具体演示的太极拳动作了,但老师第一次完整打的一遍太极拳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是个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人,这些从他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甚至他的眼神都透露着这一切,而且老师还有一种傲骨,骨子里的傲气。

他每每给我们演示太极拳的时候,都不经意间地显露出这份独有的气质。

我们学习的是二十四式太极拳。

老师怎样介绍以及以后如何学习的,想来我是忘了,可老师第一次完整演示一遍陈氏太极拳的情景,至今依然深刻印在脑海里。

对于陌生的事物,我们记住的往往是其给人影响最深的一面。

老师给我们演示太极拳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专注,和那份怡然自得,以及淡定的神态,平稳安静的伸展收缩四肢,就是这样给人的印象深刻。

初始之时,我们根本不知道如此复杂的动作如何在四肢乃至全身上展现出来,更何况还要连接起来,只能跟随、模仿老师,一步一步地学。

可不管如何,我们最多在动作上模仿得差不多,其他方面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太极与内丹功相结合

太极与内丹功相结合

太极与内丹功相结合朱定友为什么太极要内丹功结合呢?练太极拳就是为了找到太极功态,由无极生太极,如果体内没有真气,就不会进入无极状态,进不了无极状态就找不到练太极拳的感觉,就让太极拳变成太极操,就失去了练太极拳的真实意义。

其实,我们只要任意抽出一个太极拳架势,就可以把内丹功的练功理念结合起来练,重在练好丹田内气,这就像盖房子一样框架是基础,装修是美化它的内脏。

我们练太极也如此。

下面我们就借助三丰祖师练内丹功的方法,来提升我们的太极功夫。

三丰派认为筑基是初功,在于寂灭情缘,扫除杂念。

称“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

其入手功夫仍是打坐,打坐之中,最重要的是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功夫即会日长。

因为凝神调息在于心平气和。

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

心平,平字最妙。

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

平即在此中,心在此中,乃不起波。

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平和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

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

于此念中,活活泼泼。

于彼气中,悠悠扬扬。

呼之至上,上不冲心。

吸之至下,下不冲肾。

一阖一辟,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七,直到七七四十九次,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气暖。

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炼而自炼。

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是为神息、是为真橐龠、真鼎炉、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气到此时,如花放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气熏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为河车初动。

每次练习太极拳时,也要养成习惯把太极拳的起式无极,练了进入太极功态,心平气和,内气畅通,顺着这种感觉练太极,自然就是无极生太极,这就是着熟渐悟懂劲。

如果你练太极达到这种水平,你就会静下心来研究太极拳了,想知道太极拳的内涵了,练太极拳我们不追求大小周天功,只要做到心静如水,意念似火,气血自然畅通全身,使自身成一个太极圈,阴阳五行变化自在其中。

【我们这代人的故事】《太极拳内丹功研究》读后感

【我们这代人的故事】《太极拳内丹功研究》读后感

【我们这代人的故事】《太极拳内丹功研究》读后感恩师的《太极拳内丹功研究》一书已经出版发行了。

认真看过一遍以后,在对恩师的太极拳内丹功理论、方法有了更加系统、全面了解的同时,更对恩师对包括《道德经》、《易经》等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平添了几分由衷的敬意!现将阅读此书后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的欲望日益增强,参与太极拳这项古老的养生保健运动的人与日俱增,但能够真正掌握太极拳精髓的人却为数不多,能够掌握真正的传统太极拳的人更是凤毛菱角;围绕太极拳著书立说之人也算不少,但不仅论“理”的多说“法”的少,且大都有彼此抄袭,甚至故弄玄虚的现象;更有一些人为了沽名钓誉,不惜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当前,太极拳界虽不缺名人、大师,但这些名人、大师中名副其实的实在是不多。

要么,内行之人故弄玄虚、蓄意夸大;要么,一知半解之人不懂装懂、忽悠撞骗;更有装神弄鬼之人,抓住人们渴望养生保健的心理,极力利用太极拳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正因为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才让古老的太极拳被人为地披上了一些神秘的面纱,让参与者无所适从,更让旁观者望而却步。

《太极拳内丹功研究》一书,虽然篇幅有限,却论“理”透彻、论“法”清晰,不仅能让读者对太极拳内丹功的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会对太极拳内丹功的习练方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如果读者有足够的悟性、韧劲儿,就可以借此对太极拳内丹功有所造诣。

说到家,这就是一本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世的太极拳内丹功秘笈。

本人认为此书有以下几大亮点:一、旨在继承发展太极拳内丹功在《前言》中开篇便指出:“内丹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养生术。

太极拳内丹功是对中国传统内丹术的继承与发展。

”“所谓继承,是继往圣之绝学,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拿来,继承是扬弃,是择其精华而发扬光大。

所谓发展,是对前人成就的突破,而不是唯唯诺诺地演绎和注释。

”“继承与发展是有原则的,并不是所有的胡编乱造都可以随意举起继承与发展的牌子。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1上班时,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的本钱,退休后良好的身心是生活的主题。

去年,人到达了退休的年龄。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参加了大兴老年大学开设的太极拳学习班,经过老师的精诚教授,我已初涉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感觉收获匪浅。

一、学太极拳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在临近退休的日子里,我曾为退休后可能无所事事而感到茫然。

自从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太极拳班的学习后,从心里感到心灵上得到了净化。

尤其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谆谆教授,使我获得了知识,并达到了解惑的目的,使我更加热爱生活,进一步认识到运动可以健身,而且可以净化心灵。

二、练太极拳可以使生活质量升华在没有学太极拳之前,我对自己的身体似乎失去了信念。

因为以往秋冬季节,我总是畏惧严寒,手脚冰凉不说,体质也很差。

严重的颈椎病使我倍受煎熬,很多个夜晚折磨得我不能享受睡眠,人也总是无精打采。

当我初涉太极拳殿堂,我的面前豁然开朗了,似乎又回到了年青的时代。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的身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手脚冰凉的感觉消失了,久治不愈的颈椎病也离我而去,夜间也不用再把枕头拿到一边了,因为头脑发蒙、颈部不适的感觉都没有了。

现在的我身心健康,生活充实。

我从心里感谢传授太极拳给我的张全亮老师,更感谢大兴老年大学为我们开设这个专业,我会继续在老年大学学习下去。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2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我还在上初一时,因为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提议下,我报名参加运城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的暑假培训班,开始学习太极拳。

刚开始我以为太极拳是非常容易学的,因为在我的眼里太极拳动作轻缓,动作又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

但其实并不然,我跟随老师学习之后才发现,太极拳真的大有学问,它的每一式每一招都与"阴阳"紧密相关,所谓"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和圆方"都是太极阴阳的具体表现,比如看似简单的"太极起势"就对全身上下有所要求:站立是否自然放松,意念如何走动等等,需要自己去慢慢地用心思悟,去体会。

学太极 感悟人生

学太极 感悟人生

学太极感悟人生学太极感悟人生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身心修炼术。

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耐心、集中注意力和沉稳的心态。

从学习太极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了人生的许多道理和智慧。

1. 和谐的矛盾统一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即两个互相对立且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存在。

这种矛盾统一的思想,让我明白了人生中的很多对立面其实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生活中的忙碌与闲暇、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等。

只有当我们学会了平衡这些对立面,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2. 善于转化太极拳的拳理告诉我们,在功夫的转化中找到力量的来源。

这种转化的思维方式让我懂得了面对困难时要善于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生活中的每个困境都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只要我们能够善于转化,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自我调节太极拳讲究身心合一,要求我们在练习过程中做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动作,使心平气和。

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不论是面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摩擦还是自己情绪的起伏,我们都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4. 持之以恒太极拳的修炼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断的练习,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人生的各个领域。

不论是事业的发展、学业的提升还是身体的健康,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状态。

5. 和平与谦逊太极拳的动作柔和流畅,看起来轻松自如,但背后却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这让我认识到,和平与谦逊并不意味着软弱。

相反,只有拥有内心的强大,我们才能面对挑战和困难,保持冷静和谦逊。

在生活中,保持和平与亲和心态,对待他人,也同样重要。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逐渐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太极拳教会了我如何平衡身心、转化问题、自我调节、持之以恒并保持和平谦逊。

在学太极的道路上,我不仅成长为一个更加健康和稳定的人,还跨越了自己的边界,开拓了自己未知的潜力。

我深信太极拳是一门宝贵的艺术,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智慧与美好。

太极拳心得体会(优选12篇)

太极拳心得体会(优选12篇)

太极拳心得体会(优选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检讨书、演讲稿、心得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view letters, speeche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essay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太极拳心得体会(优选12篇)心得体会可以在一次次的总结中帮助我们提升自我,您是否也在想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为了让您更加了解“太极拳心得体会”编辑为您撰写了一篇详尽的文章,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本店铺的最新动态以及时跟进市场变化!太极拳心得体会篇1太极拳为修气,它比印度的愈加要优胜很多,我不是偏袒中国文化,太极拳多为顺,而愈加为逆,太极拳为从,而愈加为迫,在练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发现,太极拳的肢势简单而且流畅,愈加则苦折身体,有很多动作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完成的。

学习太极拳有感

学习太极拳有感

学习太极拳有感第一篇:学习太极拳有感学太极拳有感随着近日老师开始较深入的讲拳理和练拳方法,我越来越感到:练太极拳本身并不难,难在理解,确实是悟到即到。

一是老师讲得明白,有理论有实例,有步骤有方法,通俗易懂。

二是习者的思维、悟性、理解力。

我感觉练太极拳已不应称是练功夫了,而应是人类大脑智慧的二次开发!是人的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如果你真悟进了这个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再重新看任何事、任何人、任何物、任何词句、话语、成语典故,都会有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现在我再看武打片中的台词对白,感觉和以前完全不同,这些对白中寓意无穷,决不是凭空想象,随意而语,里面无不蕴含着高层功夫的训练方法和要领。

里面一些神奇的功夫镜头现在看来也并不觉神奇了,而是确有可能的。

今天早上练习太极拳,感觉还是不错的。

从起式开始,我就感觉到身上非常舒服,于是打拳的速度也不由自主放得很慢,这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并不一定每次打太极都有,今天的感觉算是比较好的。

等我打到一半时,大概用了20多分钟,我早晨还要去实验室,也没有太长时间打太极,所以打到一半就收式了。

当然也不是每次太极都打得很慢,有时打得相对快一些,例如昨天晚上打得那次,20来分钟整套拳都打完,身体感觉也还不错。

我觉得顺其自然最为重要,如果打得很慢感觉很好就不需要加快,如果打得比较快感觉很好也不需要去放慢,只要认真地去打就行了,不要得意忘形,打得不好时也不需要垂头丧气,因为大自然本来就有阴晴嘛!身体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干吗去强求每天都是“晴天”呢?从打太极时可以更深刻地体会自己的内心,可以体会自己与大自然的融合。

无论如何都是随着自然的规律而变化,随着自己身体的阴晴而顺其自然。

人身不就是一个小太极吗?从人身小太极来体会身体自阴晴变化,体会大自然之变化,其乐无穷!第二篇: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本学期的选修课我选择了太极拳运动与中国传统哲学,之所以选择本门课程除了学分要求,还有我对太极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理念的兴趣。

太极拳修炼者的感悟

太极拳修炼者的感悟

太极拳修炼者的感悟坚持不懈研习太极拳,走架“行功”,推手“摸劲”,读书“求理”,默识“悟道”,移樽就教于前辈,诚心向学于同仁,心得体会,千头万绪,今疏理归纳,题曰“感悟”,絮絮道来,就教于高明大家,并与同仁同道共勉之。

愚之“感悟”曰:“一柱擎天身中正,阴阳二气混然成。

三关贯通脊骨拔,四梢呼应神气整。

五行进退随人动,六合内外成一统。

七星彼此互照应,八法随势随机行。

九节连环皆贯穿,十觅轻松顺通空。

”“顶劲虚领”,“立身中正”,自颈下经体中心至双脚之间,身中有一条垂直意识线,贯通上下,统领周身,通天通地,如“一柱擎天”。

心中养“中正浩然”之气,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静静如水。

全身内至脏腑,外至毛发,里里外外,层层节节,星星点点,处处放松,且“以意行气”,意、气、神,向形体四周平行弥漫扩散,大通大达于“六合”,无边无涯,无踪无影,此为“神意通空”。

如此,内养“义通浩然”之气,外修“中正安舒”之身,谓“一柱擎天身中正”。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走粘并存”;“逢刚即变柔,刚在另一头”――“刚柔相济”;“避其实,就其虚”――虚实不离;“吞其梢,截其根”――吞吐相合;野马分鬃,形开而意合――“开即是合”;手挥琵琶,形合而意开――“合即是开”;搂膝拗步――手搂、拔、粘,“静如山岳”――手猝然发,“动若江河”――“动静相融”;彼紧我松,彼松我紧――“彼此阴阳合”;形松意紧,形紧意松――“己身内外合”……上述走粘、刚柔、虚实、吞吐、开合、动静、松紧……均属“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阴阳相和,阴阳相应,阴阳相融”。

太极拳阴阳二气,“和、合、应、融”,混然如一。

阴阳不可偏颇,偏阳则刚,“刚者易折”;偏阴则柔,“柔者易卷。

”“孤阳不长,独阴不生”,“阴阳平衡,气和心平,百病不生,百邪不侵”。

古哲云:“一阴一阳为之道”;前贤曰:“五阴五阳方称妙”。

今人说:“通晓阴阳之理,明了太极之道”。

玉枕、夹脊、尾闾,谓背之“三关”。

太极学习心得

太极学习心得

太极学习心得太极拳是一种古老而深奥的中国传统武术,它融合了哲学、医学和武术的理念,被誉为“内家拳”的代表之一。

作为一名太极拳爱好者,我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和感悟。

下面是我对太极学习心得的总结。

首先,太极拳注重身心合一。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心灵的宁静。

通过慢而柔和的动作,我们可以调整呼吸、放松肌肉,并且集中注意力。

这种身心合一的状态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焦虑。

其次,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

太极拳的内功主要包括“意守中”、“气沉丹田”和“神静心宁”。

通过意识的引导和呼吸的调节,我们可以将身体的能量集中到丹田,并且保持冷静和平和的心态。

内功修炼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还可以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非常注重细节。

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要领和要点。

例如,起势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重心的稳定,腰部要放松下沉,手臂要自然下垂。

在拳法的转换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转动和腿部的用力方式。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包括一系列的推手和散手动作,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太极拳的原理和技巧。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

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够体会到太极拳的真谛和内涵。

每天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灵活性,提升自身的能量和气质。

同时,太极拳的练习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心态,提高自我修养。

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强调和谐、平衡和无为而治,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

通过太极拳的学习,我更加注重身心的平衡,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也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

总而言之,太极拳的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和启示。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不仅提高了身体的健康水平,还培养了自我控制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太极拳的学习让我更加平和、自信和坚韧,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学习太极拳心得范文

学习太极拳心得范文

学习太极拳心得范文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术,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动作技巧。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深深体会到了太极拳的独特之处,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太极拳强调内外协调。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流畅,要求整个身体动作一致,内外
息息相关。

学习太极拳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内力驱动外力,通过调整呼吸和姿势的运动,使身体实现内外的统一。

这种内外协调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还能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力,让整个身体更加灵活自如。

其次,太极拳注重身心统一。

太极拳强调“意守中”,即通过意念来驱动动作。

在练
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把自己的思维和动作统一起来,通过集中注意力和专注力,使身心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这种身心统一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还能够调整情绪和减压,让身心更加平静和放松。

最后,太极拳强调循序渐进。

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繁多,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体验。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极拳的技术要求很高,但只有通过逐步练习和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够掌握更高级的
技巧和动作。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太极拳,还适用于其他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让我明
白了只有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地前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的来说,学习太极拳让我领悟到了很多道理和哲学思想,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和技
术水平,还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

太极拳的学习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但只
要真正用心去学,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无穷的益处。

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部分,要研究太极拳文化就离不开对道家思想的研究。

中国武术产生和发展的环境极其复杂,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和交融其他形式的文化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中国武术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武术形式和不同的武术文化内涵。

其中太极拳可称是道家文化与武术的完美结合。

太极拳蕴含了丰富的道家思想,太极拳从道家思想中引申出“动静”、“刚柔”、“进退”、“虚实”、“攻防”等对立统一的多种运动形式。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文雅、用意不用力的运动项目,它强调中庸、宁静致远,提倡阴阳互补、刚柔相济,在攻防原则中则强调“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讲究后发制人,不以力胜,讲究巧取。

道家思想融入到太极拳中,形成了太极拳独特的战略战术思想。

一、道家思想对太极拳技击特点的影响太极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认识论、方法论与道家思想有着直接联系,在其发展中形成了“以静制动,动静自如”、“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后发先至,崇下尚退”的技击特点。

道家思想被认为是太极拳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一。

哲学家认为,事物不仅是对立的统一的,而且是逐步地向其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的。

这是自然法则,亦是老子人观“法自然”的哲学回应。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认为,正阵可以转化为奇阵,善良可以转化为妖孽,祸中伴随着福的征兆,福里潜伏着祸的根苗。

根据这一转化规律,老子提出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观点,意思是说,道的运动是“反”,事物总是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

事物强大了自然就会衰老,有意造成事物的强大是违反道的原则的。

老子认为,在自然界,新生事物总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

这种守柔处雌、崇弱尚下的观念对太极拳拳理与技击理论的影响是极大的,由此,它形成了“以静制动,动静自如”、“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后发先至,崇下尚退”的技击特点。

1 以柔克刚、刚柔相济老子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练太极拳即是修道悟道

练太极拳即是修道悟道

练太极拳即是修道悟道道德经、太极拳、道教音乐是当代道教的三个绝对优势文化,也称道教“三绝文化”。

尤其道术实践的太极拳,传承了古老的道家、道教生态智慧。

本文就此作如下阐述。

一、太极拳在道教中的价值1、太极拳修炼贯彻道教教义的精华太极是中国道教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精华,初见于道教南华真经《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易传》有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张三丰祖师在太极拳论中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

鸿蒙一气,浑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需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

张三丰祖师在《登天指》中说:“物物各具一太极,即道也。

人人心上有先天,亦道也。

”太极拳以武显道,以武论道。

练拳即是修道、悟道。

张三丰祖师在太极拳内炼中说:“心若不安,性即扰之。

气不能聚,神必乱之。

心性不能接,神气相交,则全身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

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弃。

学者须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婚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

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太极成。

阴阳交,动静合,全真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道教讲究仙道贵生,修炼上重在内外兼修,性命双全,以道为本,以法为用,道化四方,普济众生。

《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体内阴阳和合,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相济,方为太极。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太极拳的内修外炼即是道教修炼正果成真的玄妙之大法。

2、太极拳是道教护道降魔的法宝太极拳处处以《道德经》为宗旨,“不敢为天下先”为战略思想,以“守柔处雌”、“反者道之动”为原则,以“后发先至,以奇用兵”为战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中国的太极拳是由张三丰祖师所传我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大陆文革期间,我跟随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名家李雅轩老师学拳多年。

李师1976年仙逝后,因受西安叔父戚宾习练赵堡太极拳的影响,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叔父的引荐下,我又拜在西安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名师任志义老师的门下,习练赵堡大架太极拳并研修至今。

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皆尊明代武当丹士张三丰为祖师。

所谓武当丹士,即是隐居在武当山道观修炼内丹的道士。

三丰祖师著有《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一书,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三月再版(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张三丰内功炼丹秘诀》一书)。

书中载有:“太极长生诀、重阳祖师十论、运用周身筋脉诀、打坐浅训、打坐歌、积气开关说、太极拳论、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行功说、太极行功歌、太极拳歌、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行功十要、行功大忌、行功十八伤”等。

该书告诉人们,凡欲修炼内丹的人,必须性命双修才能符合修丹悟道的规律和原则。

从宏观而论,所谓性功(即静功),是以炼神修心为主;所谓命功(即动功),是以修炼太极拳为主。

此是修丹悟道的不二法门。

又据赵堡太极拳第九代明师,河南沁阳义庄人杜元化1935年著《太极拳正宗·溯始》中可知,河南温县赵堡镇流传的赵堡太极拳,是以明代张三丰祖师传云游道人,又经云游道人数传至山西太谷县王林桢(即王宗岳),王于明万历年间将其术传给河南温县赵堡镇的蒋发。

蒋跟随王林桢学拳七年后回归故里。

故蒋发是赵堡太极拳的第一代宗师。

其后二传邢喜怀,三传张楚臣,四传陈敬柏、王柏青,五传张宗禹,六传张彦,七传陈清平,八传和兆元,九传和庆喜,十传郑伯英,十一传任志义(以上均系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我是赵堡太极拳的第十二代传人。

再据赵堡太极拳第四代宗师王柏青在清雍正六年(1729年)所编著的《太极秘术·序》一书开宗明义便说:“余从师于温州(即河南温县)张楚臣。

先师曾曰:‘是术得之于道门,精微(奥妙),(有)不可言传之妙。

德不修不与之,名利重之难成之。

故择者不易,尔宜缜密勿惰。

’余秘而习之历四十余载,更添以道家丹法……虽万金而不售……”。

以上可知,这一“虽万金而不售”的赵堡太极拳来自道门,并与道家丹法有很深的渊源。

王柏青《太极秘术》还记录有张三丰《太极拳势》一篇,其曰:“太极拳者,如长江大海之水、滔滔不绝也。

太极拳势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

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脚跐五行,合而言之,曰十三势也。

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耳。

”(详见本书附录二)《太极拳势》系张三丰祖师之遗论,这是距今近三百年前的清雍正六年(即1729年),由赵堡太极拳第四代宗师王柏青记录下来的太极拳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武坛最早记录张三丰创造太极拳最有说服力的明证。

又据2009年10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太极拳源流之谜》一书中,欧阳学中先生《太极拳的源与流》一文首次披露:“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1896年曾在《杨氏太极拳》一书中写到:‘学太极拳于陈家沟陈长兴,得拳理于赵堡的陈清平’”(《太极拳源流之谜》第204页)。

由此可见,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是近代太极拳的流传史上尊师重道的典范,是实事求是的楷模,堪为千百万太极拳传人钦佩和敬仰的一代宗师。

称杨露禅宗师是尊师的典范,是因为他说:“学太极拳于陈家沟陈长兴”;称杨露禅宗师是重道的典范,是因为他说:“得拳理于赵堡的陈清平”。

而赵堡陈清平传给杨露禅的拳理和拳法,是由明代张三丰祖师遗留的拳论和拳法,以及张三丰之后历代宗师撰写的拳经、拳论和拳诀等组合而成。

如今的杨氏太极拳传人又称其为“杨氏太极拳谱”。

历代杨氏太极拳传人之所以都尊张三丰为太极拳的祖师,原因就在于此。

称杨露禅宗师是实事求是的楷模,是因为自从他离开陈家沟之后,到北京广泛传授太极拳,在京城击败名流高手,名声大振,号曰“杨无敌”,一时间使太极拳誉满京华。

杨露禅创编了杨氏太极拳,但他书中却不忘其恩师是“陈家沟的陈长兴”。

相比之下,民国初年,陈家沟的陈氏后裔陈鑫,为了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使用了数典忘祖,欺世盗名的手段,在其《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竟然凭空伪造陈家始祖“陈卜创造太极拳”的谎言。

若将陈鑫杜撰太极拳创始人的行为,与杨露禅宗师尊师重道、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高尚品德相比,陈鑫的道德形象就相形见绌了。

唐豪、顾留馨二位先生,曾先后拜在北京教拳的陈家沟人陈发科门下,为了报答师恩,为了提高陈氏太极拳的社会地位,不作深入考察、偏听偏信、标新立异,仅以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收集的有限史料为依据,武断地将陈氏九世陈王廷杜撰为太极拳的创始人。

将流传四百余年的赵堡太极拳的前六代宗师:蒋发、邢喜怀、张楚臣、陈敬柏(王柏青)、张宗禹、张彦等人完全抹掉。

又将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清平归到陈家沟人陈有本的门下,于是伪造了所谓“天下太极出陈沟”的太极拳源流史。

虽然唐豪、顾留馨二人已去世多年,但当代武术界管理层的某些官员们,却不加深入考证,全盘继承了唐、顾二人的学术谬论,并向海内外大肆宣传这一错误的源流观,形成了阻碍中国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相结合、向纵深方向探讨和发展的一股大逆流,铸成了太极拳流传史和道学发展史大倒退的历史悲剧!近些年来,随着新的武术史料和古拳谱不断地涌现,张三丰创造太极拳的证据更加充分、可信。

但是,中国大陆武术界管理层个别人士却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他们明知1997年由中国武术研究院合著《中国武术史》有关太极拳源流史中,太极拳创始人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

然而,为了确保其既得利益不受影响,仍拒不改正错误,甚至动用行政手段,大树特树陈家沟的“历史地位”。

2007年8月21日,他们竟然将“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的“金字招牌”授予河南温县陈家沟村。

让武术界管理层的个别官员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苦思冥想的所作所为,到头来却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立即遭到海内外各流派太极拳传人的坚决反对和声讨!更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这块“金字招牌”仅仅挂了两个月,奉上级指示就不得不又收了起来。

综上所述,史料证明,河南温县陈家沟不是太极拳的发源地,陈氏太极拳仅仅是赵堡太极拳的一个支流。

中国太极拳是由明代武当丹士张三丰祖师所传,才符合历史的事实。

二、张三丰创编的是龙虎丹法太极拳多年来,经我对《周易》、老子《道德经》和道家内丹术理论的研究和切身体悟,确信只有同类阴阳之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才是古代道家筑基功夫中凝结内丹的不二法门。

中国古代道家和道教的龙虎丹法,源远而流长,它是由伏羲、黄帝、老子、尹文始、文子、列子、庄子、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麻衣道者、陈抟、张伯端、王重阳、丘处机、火龙真人等代代相传,再由火龙真人在元末明初时,将此术传给了张三丰。

数千年来,龙虎丹法在道家和道门中代代秘传,不绝如缕,一脉相承。

直到明代,武当山的张三丰才创编了一套含有“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八门五步功夫的太极拳。

张三丰又将火龙真人传给他的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巧妙地融入了他创编的太极拳势之中,并组成固定的套路传给武当山的道士们,供其薪火相传。

张三丰是道家同类阴阳龙虎丹法承前启后者,是集前人之大成者,是中国龙虎丹法太极拳的缔造者。

什么是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什么是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什么是栽接法?什么是下种法?什么是炼己筑基法?搞清楚它们各自的修炼原理与方法,将是内丹术修炼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文将为道家内丹术的研究者、道门内的修炼者、太极拳、内家拳和气功的爱好者,提供多视角的新观念、新思维,深入解析道家内丹术之奥秘,直指道家性命双修筑基功夫之真谛。

什么是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1.同类阴阳概念的提出同类阴阳之说,早见于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一书。

该书是以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融为一体,阐述道家内丹术修丹原理和方法的秘笈。

在中国道家和道教文化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被后世称为“万古丹经王”。

根据《周易》的天地造化原理,魏伯阳认为,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易道与丹道相通,万物的变化与产生,皆因阴阳交媾而生成,而阴阳交媾必须且只能用同类阴阳来实现。

“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是体现该书核心理论的经典名句,它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书里开篇便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

坎离匡廓,运毂正轴。

牝牡四卦,以为橐龠”。

“乾坤坎离”是易学中的四象,又称为四卦,这四卦古人是用同类阴阳(即双手)作为修炼内丹的核心理论。

修炼内丹最重要、最精华、最有效的功法,莫过于明代万历年间四川万县大易学家、内丹学家来知德所创编的《来氏五行太极图》,其蕴含了象数易理、顺逆运转的五行生克运化奥秘。

修炼者用双手模拟该图顺逆的运行轨迹进行“运榖正轴”,即运榖该图的中轴线(对人而言就是运榖人身的中轴线),通过虎降龙升,和合四象、攒簇五行,重视“凝神入炁穴”,时时灌注,积少成多,可因凝结内丹而进入道境。

这里除了用双手运化“乾坤坎离”四卦之外,还特别提出“橐龠”二字。

橐龠即是腹式呼吸。

修得橐龠出现就是进入道境的标志之一。

而欲修得橐龠,除须运用“同类阴阳”运毂“乾坤坎离”四卦之外,还须掌握“下种”之法,即所谓“非种难为巧”。

因此,元代陈致虚著《参同契·注》在引上述二语时说:“只此二语,道尽金丹。

”,说明了“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确系修炼金丹大道的经典理论。

2、什么是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张三丰祖师对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诠释准确无误,堪为画龙点睛之笔。

他在《玄机直讲·一粒黍米说》中说:“夫日月是天地之精,上照三十三天,下照九级万泉,东西运转,上下升降,寒暑往来。

日是纯阳之体,内含一点真阴之精,属青龙、姹女、甲木、水银、金乌、三魂,即是外;月是纯阴之体,内含一点真阳之炁,属白虎、婴儿、庚金、朱砂(我认为应为铅砂)、玉兔、七魄,即是内。

人身造化同天地,故人身亦有真日月,道在迩,人何求之远也!”这里三丰祖师明确地告诉我们,人身亦有真日月,道即在人身,又何必舍近求远到外面(即外人)去寻求呢?那么人身的真日月究竟又在哪里呢?古人修炼道术之时,往往是面南而立,静默少许,然后开始兴功修炼,故有“君人南面之术”之说。

根据《周易》的阴阳观,面南修炼之时,人的左手在东面,东方属阳,为木,为青龙,为日;人的右手在西面,西方属阴,为金,为白虎,为月。

因此,人的左手可以代表日,右手可以代表月。

又因为木与金,青龙与白虎、姹女与婴儿、水银(汞)与朱砂(铅砂)、金乌与玉兔、日与月,皆为同类阴阳。

而这些同类阴阳,均可以用人的“左手”与“右手”来模拟天地日月造化的原理进行修炼。

故《黄帝阴符经》中有言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这就是张三丰祖师为后人修炼龙虎丹法太极拳所提供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