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监测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医院感染不仅影响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还可能引发新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开 展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医院感染风险因素,预防 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急诊科
急诊科环境中人员流动大,应每季 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 部进行监测。
高危接触门诊
如呼பைடு நூலகம்科、消化科、感染科等,应 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 员手部进行监测,保障医患安全。
03
监测卫生标准
国家标准
1
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
GB/T 18205-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导语 • 监测项目与频次 • 监测卫生标准 • 监测流程 • 总结与展望
01
导语
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指通过对医院内部环境的卫生学指标 进行监测,评估医院感染风险和防控效果,为医院管理和医 疗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重要性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于保障医院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 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是医院管理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 分。
05
总结与展望
监测结果总结与分析
监测指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需要关注多种指标,包括环境清洁度、细菌菌落数、空气质量等,以 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消毒隔离措施等。
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不同科室的特点来确定,例如手术室、ICU等重点科室应 每周监测细菌菌落数等指标。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ppt课件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ppt课件
3
可编辑课件PPT
2、监测的目的
监测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追溯消毒方法是否正确。
3、采样原则
采集样品准确,无污染。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
间不得超过4小时; 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
二、空气监测
可编辑课件PPT
1、各类环境空气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
可编辑课件PPT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 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控制科 余浩辉
2021年4月18日星期日
1
可编辑课件PPT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空气监测 三、物表监测 四、手表面监测 五、消毒液监测 六、内镜消毒效果监测 七、血透治疗用水监测 八、紫外线灯监测
2
可编辑课件PPT
一、概述
1、监测的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15 ……
应中心(去污区)等;
Ⅳ类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 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等;
≤4.0(5min)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5
可编辑课件PPT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
2013
平均菌落数 洁净用 (cfu/30min*皿) 房等级
空气洁净度级别
两只手算同一个样本。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49
可编辑课件PPT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ppt课件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ppt课件

-
3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 监测注意事项
1.做好检测前、中、后各种准备工作。 2.严格按照院感无菌操作规程执行。 3.提高认识、精密细致、保证质量。
-
4
一、手及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 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皮肤粘膜) 。
2 、采样面积及方法:
-
12
* 采样注意事项:
将采样器放在室内各采样点,距地面高 度1.0-1.5m左右,离门窗和人员流动1.0m以 上,采样人员应远离采样器(最好在待检测 的室外)或与采样器保持约50cm的距离,以 免将操作者自身散发到环境中的微生物气溶 胶粒子采到,影响监测结果。
* 结果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m3) = 平均菌落数(cfu)
* 检测方法:将采样平板置37 ℃培养48h,计 数并鉴定细菌。
* 结果计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 =50000N/AT
-
10
* 注意事项:采样前应关好门窗、空调, 在无人走动情况下,静止10min再进行采 样。
* 平板暴露法简便经济易操作,能采集到 10um左右的大粒子,但不能作精确定量, 其准确性比空气采样器法差。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常用消毒药械的应用与使用方法
-
1
医院环境及消毒Βιβλιοθήκη 菌监测与质控监测目的:一、加强病原学监测 二、加强耐药性监测 三、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四、医院感染的教育和培训 五、采用先进的细菌分型检测技术
-
2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 监测内容
1.环境监测采样原则
2.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 3.皮肤黏膜的微生物学监测 4.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学监测 5.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 6.使用中消毒剂和无菌器械保存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7.医疗用品的微生物学监测 8.血液和腹膜透析所用的水及透析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9.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0.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11.环氧乙烷灭菌的效果监测 12.辐射灭菌的监测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注意:采样时应无菌操作,正确选用中和剂,采样后1 小时内检测。
五、医用物品的实验室监测



由外科手术、创伤性操作的对病人感染也是医 院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 如果医疗物品的消毒不够完善,对病人是潜在 危险因素。如果对污染的医疗物品操作不当, 对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对医疗物品尤其是医疗器械消毒十分重要。
六、灭菌质量监测(压力蒸汽 灭菌的监测)
(一)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 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二)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 物监测。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 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 旁进行化学监测。 (三)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剂有芽孢悬液、芽 孢菌片以及菌片与培养基混装(自含式)的指 示管。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 意事项
院感科
卫医发[2000]431号《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三十一条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 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 (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 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 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 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第三十六条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 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主必须及时查找原回,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 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 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5、分析调查资料 6、写出调查报告。

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PPT课件
17
第17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
• 薄膜过滤法 • 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 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3d
培养基
生孢梭菌
空白
1支
枯草芽孢杆菌
各2支 胰酪大豆胨液体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培养基
20~25℃
5d
【10版:改良
马丁培养基】
结空果白判定:
1支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
度检查符合规定。
16
第16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3.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法验证试验)
•当 进 行 产 品 无 菌 检 查 法 时 , 应 进 行 方 法 适 用 性 试 验 , 以 确 认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适 合 于 该产品的无菌检查。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重新进 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验 证 时 , 按 “ 供 试 品 的 无 菌 检 查 ” 的 规 定 及 下 列 要 求 进 行 操 作 。 对 每 一 试 验 菌 应 逐一进行验证。 •方法适用性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
24
第24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 果 判 断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 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注意事项
1、采样前关好门窗和空调 ,无人走动情况下 2、对于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 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 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紫外线灯一般按 每m3空间装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装灯数。 3、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供应室洁净区、ICU。 可选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 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这些空气消毒器可用于有人 在房间内空气的消毒。 4、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只能采用层流通风。
宿州眼球事件
▪ 2005年12月11日,宿州,为10名患者 做白内障手术。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 感染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 手术间进行了一例中耳炎手术,患者 排出大量含绿脓杆菌的脓性分泌物, 之后于上午10点,在这间手术间进行 了眼科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多, 十位病人全部做完手术。下午开始出 现感染……
▪ 目前做法 • 放弃形式,依据科学,追求实效 • 重视过程监控 • 能持续改进提高
环境微生物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类别
范围
Ⅰ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 房
Ⅱ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
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 区、烧伤病房、ICU
Ⅲ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
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 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重视!
▪ 无菌手术室与污染手术室混用,管理混乱; ▪ 手术器械存在混用,未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 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短,不能保证灭菌时间,采用
浸泡法消毒,导致手术器械污染; ▪ 操作过程中污染; ▪ 使用的医疗器材被污染。
深圳孕妇感染事件开庭: 46人索赔两千多万

医院环境微生物PPT课件

医院环境微生物PPT课件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医院环 境微生物监测数据进行分 析,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 科学依据。
医院环境微生物防控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医院环境复杂,微生物种类繁多,防控难度较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流动性大, 增加感染风险。
机遇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和管理将更加便捷、高 效;同时,国家和社会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为医院环境微生物 防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02
03
水体微生物监测
对医院内的水源进行定期采样, 通过培养或快速检测方法,评估 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04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微生物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 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如描 述性统计、趋势分析等,揭示医院环境微生 物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医院感染 事件。
06
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在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01
02
03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基因测序等技 术,实现对医院环境中微 生物的快速、准确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传感器对医院环 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实时监 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 性。
医院环境微生物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微生物种类与数量
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的 数量和种类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
切相关。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通过空气 、水、食物、医疗器械和医护人 员的手等途径传播,增加医院感
染的风险。

第十三章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第十三章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3
2.3~6.9
4.0
腐生细菌数 (103/mL-1)
波动范围
平均
腐生菌数/ 总菌数(%) 腐生水
0.2~1.9
1.1
0.04
β-腐生带
0.9~3.0
2.0
0.08
β-腐生带
0.2~6.0
2.9
0.11
β-腐生带
9.7~16.5
13.3
0.30
α-腐生带
1.4~6.2
3.0
0.11
β-腐生带
59.2~175.2 116.0
大肠菌群的鉴别
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
吲哚 试验
+
甲基红 试验
+
VP 试验
柠檬酸 钠利用 试验
氧化酶 试验
运动性 试验
弗氏柠檬酸杆菌
+
+
+
产气肠杆菌
+
+
+
克雷伯氏菌
+
+
15
2020/11/11
为了排除自然环境中原有大肠菌群的干扰,在检测中可 将培养温度提高至44℃。
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 能在44℃生长并发酵乳糖 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主要来自粪便,称为粪大肠菌群。
数万
很多, 需氧性
很低
8
2020/11/11
细菌数与腐生带的划分
样点号
1 2 3 4 5 6 7 8 9
9
细菌总数 (106/mL-1)
波动范围
平均
1.7~3.3
2.5
1.6~3.4
2.4
1.9~3.0
2.5

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方法ppt课件

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方法ppt课件
4
一、医务要员手消毒效果监测采样
5
七步洗手法洗手2-3次后采样 (卫生手消毒) 手术室医务人员落实外科洗手和手消毒方法后采样 (外科手消毒)
6
7
采样方法正确吗?
8
9
10
11
结果判断
卫生手消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 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 数应≤5cfu/cm2
消毒方法是否正确。 规范采集标本的意义: 采集标本准确,无污染,培养结果才准

3
采样前准备:
环境准备:物表清洁、消毒
物品准备: 检验科准备:培养皿,无菌试管、无菌棉拭子等
科室准备:无菌镊子、无菌剪刀、无菌棉签、无 菌手套、酒精灯、打火机、胶布、笔等
操作者准备:着装整齐、口罩、帽子、手套、
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方法
1
主要内容:
一、手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 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 三、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 四、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监测采样方法 五、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方法 六、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流程
2
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 监测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追寻
监测方法:
37
结果判断:
38
照射强度:
普通30 W新紫外线灯辐照强≥90μW/cm2为合格 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 μW/cm2为合格 30 W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180 μW/cm2为合格 监测频率:新灯管使用前监测
使用中灯管半年监测一次。
39
六、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流程
40
41
42
20
监测方法
21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沉降法)

《环境微生物检测》PPT课件

《环境微生物检测》PPT课件
331133发光细菌法的应用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在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废气的急性毒性检测中的应用对重金属急性毒性效应的测定和评价对化学品的毒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34114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该试验是通过测定有污染物存在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murium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菌株发生回复突变的概率来判断污染物的致癌致突变效应
传播方式:除了饮水不卫生外,更多的是通过食物以及 昆虫血液传播
如疟疾是蚊子传播,食用生肉感染肉类寄生虫等
精选ppt
15
11.2.2 水质指示微生物——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人肠道中正常的寄生菌,是 一群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能在37℃,24h内 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 菌,又称总大肠菌群。
Ames试验就是通道在培养物中加入待测物, 根据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茵 株长出回复突变菌落数目的多少判断待测物的致 突变性。
精选ppt
35
(1)试验菌株
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变异株TA97,TA 98, TAl00,TAl02四种菌种,又增加了TA1535, TA1537,TA1538共七株。
20
A.初发酵
方法为将水样置于糖类液 体培养基中,在一定温度 下,经一定时间培养后, 观察有无酸和气体产生, 即有无发酵,而初步确定 有无大肠菌群存在。如采 用含有葡萄糖或甘露醇的 培养基,则包括副大肠杆 菌;如不考虑副大肠杆菌, 则用乳糖培养基。由于水 中除大肠菌群外,还可能 存在其它发酵糖类物质的 细菌,所以培养后如发现 气体和酸并不一定能肯定 水中含有大肠菌群,还需 根据这类细菌的其它特性 进行下两阶段的检验。
病症:伤寒或副伤寒。 表现:持续发烧,牵涉
到淋巴组织,脾脏肿大, 躯干上出现红斑,胃肠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课件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课件

谢谢观看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
采集环境中的水样、 土壤样、空气样等, 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 代表性。
记录采集时间、地点、 环境条件等信息,以 便后续分析。
使用无菌容器或薄膜 采集样品,避免交叉 污染。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稀释,使微生物分 散。
对样品进行富集培养,提高微生物的 数量。
对样品进行过滤或离心,使微生物与 杂质分离。
结果应用
环境监测
实验结果可以为环境监测提供依 据,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
数量,评估环境质量。
公共卫生
实验结果可以为公共卫生领域提 供参考,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
风险。
科学研究
实验结果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数 据支持,深入探究环境中微生物
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05
实验总结
实验不足与改进
实验不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操作显微镜时还不够熟练,有 时会出现观察不准确的情况。此外,我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记录不准确、分析不全面等。
改进方法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计划在课后多加练习使 用显微镜,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同时,我也要加强学习数 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应用 技巧。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 课件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
01
实验目的
掌握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
01
微生物检测是利用特定的方法和 技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和计数,以评估环境卫生状况和 潜在的健康风险。
02
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培养法、免 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原理,能够对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目 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与处理 •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鉴定的一种技术,通过特定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物质等进行 分析和研究。

04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
01
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成像,可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
态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
02
利用电子束成像,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如病毒、细菌的超
微结构等。
相差显微镜
03
利用光的相位差原理,可观察无色透明的微生物,如支原体、
衣原体等。
培养基制备技术
01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形成复合物并激活补 体系统,用于检测微生物 抗原或抗体。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PCR技术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 增微生物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 、灵敏的微生物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基因组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微生物种 类、进化关系等信息。
脱羧酶试验等。
酶活性检测
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酶活性 ,如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
试验等。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检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微生物的血清学试验
凝集试验
应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 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 集现象,用于鉴定微生物 种类。

环境微生物ppt课件

环境微生物ppt课件

环境微生物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生物降解与转化
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实现有机污染物的生物 降解和转化,降低环境
污染程度。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促 进土壤和水体的自净能 力,修复受污染的环境。
资源循环利用
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转 化等功能,实现废弃物 的资源化利用,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开发
发掘产氢、产甲烷等具 有新能源开发潜力的微 生物资源,推动清洁能
污染物对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与酶活性中心结合,降低酶活性,影响微生物的代 谢过程。
污染物对微生物遗传物质的影响
造成DNA损伤、基因突变等,影响微生物的遗传稳 定性和进化。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特定微生物或微生物 群落的降解能力,去除或 降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
生物处理技术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 毒物质,如废水处理中的 活性污泥法。
环境微生物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环境微生物概述 • 环境微生物的生理功能 • 环境微生物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 环境微生物的监测与评价 • 环境微生物资源与利用 • 环境微生物的未来展望
01
环境微生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环境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对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微生 物群体。
适应性多样性
环境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 境,如高温、低温、高盐、高酸
等,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02
环境微生物的生理功能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01
通过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将营养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供其他
生物利用。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培训课件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培训课件

47
结果计算:
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
9/6/2024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
48
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
• 采样时间:一般应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 活动前采样。
• 采样高度:应设在距地面(垂直)80~150cm高 度范围内。
9/6/2024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
50
• 采样时间:一般应选择消毒处理后与 进行医疗活动前采样。
• 采样高度:应设在距地面(垂直) 80~150cm高度范围内。
9/6/2024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
51
•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时,可在 一条对角线上取3个点;即中心一点、 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 >30m2时,可设东、西、南、北、中五 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 1m。
9/6/2024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
19
无菌检查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9/6/2024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
20
腔镜的监测

盥洗液

活检钳

镜身
9/6/2024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
21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
• 采样时间: • 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灭菌剂 • 消毒剂: • 灭菌剂:
9/6/2024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
• 环境
范围
• 类别
• I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II类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

课件:环境检测微生物技术

课件:环境检测微生物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fa pKM1 pAQ1 △uvr 诊断
01
B 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Ames试验的应用
分子水平微生物监测技术
• 一、DNA扩增技术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模板 引物 PCR反应
典型的PCR操作 试剂 操作程序
PCR技术检测环境微生物的步骤
从环境样品中提取DNA或RNA PCR扩增 PCR反应产物的检测与分析
PCR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应用PCR技术检测环境中的致病菌与指示菌 应用PCR技术检测环境中的基因工程菌株 PCR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 微生物酶监测技术
• (一)酶活性检测 • 三磷酸腺苷酶(ATPase)作为多种污染物胁
迫的指标
• 抗氧化剂防御系统与污染物的作用
• 细菌脱氢酶
第四章 环境监测微生物技术
分子水平的微生物监测技术 细胞水平的微生物监测技术 微宇宙的微生物监测技术 环境质量的微生物监测技术
环境质量的微生物监测技术
水质的细菌学检验技术 细菌总数
(一)原理 大肠菌群
总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
(二)方法
初发酵试验
多管发酵法 平板分离 复发酵试验
膜滤法
滤膜和滤器的灭菌和安装 过滤水样 培养 计数,涂片,染色观察 再培养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PPT课件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PPT课件
前采样→被检查人五指并拢→取浸盐水棉试子1支在双 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抹各2次(1只手涂抹面 积30cm2 ) →随之转动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分 →采样棉试子放入盐水采液试管管内送检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15
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16
1、洗手流程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17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18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19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0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1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2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3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4
2、手消毒方法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5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6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27
物体和表面环境消毒效果监测
范围:治疗台面、治疗车、门把手、内镜存放柜内壁 、水龙头、听诊器、重要仪器设备表面、电筒、键盘 等
方法:棉试子涂抹法(棉签涂抹法) 材料:10ML的无菌生理盐水 采样:待物体表消毒处理或消毒后4小时内采样,被采样面积
≥100cm2时,用5X5cm2无菌规格板,放在被采样的物体表面上, 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棉试子1支,在规格板内往各返涂抹5次,交 随之转动棉签,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采样后剪去接触工作 人员手的部分,放入装盐水的采样液中,记录送检。被采样面积 ∠100cm2时或采样物体不规则时,棉签直接涂抹物体和取其全部 表面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及采样方法
5
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法
作用:定时测定空气微生物浓度和提供控制污染的有 效数据,替代平皿沉降法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腔镜监测方法
质控标准: 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 20 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应无菌生长 计算方法 消毒后腔镜细菌菌落总数(cfu/件) = 平均每皿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医院环境监测的目的
为啥要进行病原微生物监测 监测是评价消毒效果的手段。 评价: 1. 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工艺监测) 2. 消毒药剂是否有效 3. 消毒方法是否合理 4. 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注意事项 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m-2.2m; 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30min 消毒空气的适宜温度20℃-40℃,相对湿度低于80%,若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有灰尘、油污等随时擦拭。
环境卫生学监测范围
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灭菌后物品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
医院空气消毒与监测
空气净化方法
1
通风
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3
空气洁净技术
6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4
紫外线消毒
5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7
化学消毒法
通风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
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
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
2
4
7(3+4)

准洁净 手术室
300000级
5
5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 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 取全部表面 被采面积≥100cm2, 取100cm2

微生物限度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限度检验PPT课件
- 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 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
-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 时。
- 供试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 - 供试液的体积:100ml。
13
稀释剂( 中国药典2005版)
(1)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 (2)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3)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中国药典2005版
菌株名称
CMCC编号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
CMCC(B)44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aureus) CMCC(B)26003
枯草芽孢杆菌(Bac. subtilis)
CMCC(B)63501
白色念珠菌(Can. albicans) 黑曲霉菌(Asp. niger)
CMCC(F)98001 CMCC(F)98003
一次检出为准
第一次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复 试两次,三次结果平均报告
不符合标准规定,取大于25g的 样品复试
不符合标准规定,取大于25g的 样品复试
一次检出为准
测定结果在规定的限度标准5 倍以内均为合格
6
验证目的
- 在于确认(寻找)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如果样 品(药品)中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存在,那么采 用此法可以使得样品(药品)中的微生物得以检 出。
过滤
5x102 cfu/ml菌悬液 0.1 ml
菌种组:
5x102 cfu/ml菌悬液 0.1 ml
过滤
空白样品组:
过滤
计数A 计数B (阴性对照) 计数C (阳性对照) 计数D
- 充分验证样品(药品)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7
验证目的
确认一种检验方法。 验证实验 检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