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今论古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100个地质名词解释,全部是考试常用术语!

【高中地理】100个地质名词解释,全部是考试常用术语!

【高中地理】100个地质名词解释,全部是考试常用术语!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

包括静力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综合地质学等方面。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

包括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岩石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等方面。

3将今论古: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

发生在古老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

从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断发生在古代的地质作用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4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

分为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时间长久性、现象复杂性等特点。

5地质营力:自然动力会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即地质作用,而引起变化的力量就是地质营力。

6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

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或海拔。

7重力异常:扣除高程与地形影响后,与理论重力值,即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计算得到的重力值,的差异。

8软流圈:上地幔中下部(50-250km)存在的塑性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

岩浆发源地,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

9磁偏角:磁北线和真北线之间的夹角。

第一章:矿物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结晶矿物,还具有一定的形态。

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结晶质矿物: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按照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构造的矿物。

3隐晶质矿物:矿物晶粒极为细小,用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仅有光性反应的矿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

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

地温梯度:指深度每增加100米时所升高的温度,以℃表示。

软流圈:地下深度为60-250km范围内的地震波速低速层,是一个具软塑性和流动性的层次。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性能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和各种地质体发生或形成的先后顺序或新老关系,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且,总是老的地层先形成,位于下部,新的地层后形成,覆于上部。

即原始产状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称为地层层序律或称叠置原理。

化石:埋藏在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

生物演化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相同时期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化石组合。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岩性(矿物组成)的不同导致风化速度不同,使岩石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称为差异风化。

球形风化:在裂隙发育的岩浆岩和厚层砂岩地区,由于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表面趋于圆化(球状)的现象。

风化壳: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残积物:陆地表面的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以后,各种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可迁移的成分从原矿物中迁移出来随流水带走,剩下的物质残留在原地称为残积物。

片流:沿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真题1999-2012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真题1999-201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99—201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球科学概论1999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地温梯度历史比较法差异风化莫霍面矿物解理石林洪积面岩石的结构苦湖分选性与磨圆度海蚀凹槽破火山口二.简述地质年代中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层次的划分依据(10分)三.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用的顺益关系。

(10分)四.简述岩石圈板块运动的主要边界类型。

(8分)五.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一些表现或证据。

(12分)六.试对比河谷、冰蚀谷与风蚀谷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5分)七.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作用于生物沉积作用。

(15分)2000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30分)历史比较法解理球形风化波切台三角洲岩浆作用背斜转换断层化石层序率层理克拉克值古登堡面二、试论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8分)三、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

(20分)四、简述岩石圈板块于东的主要边界类型。

(8分)五、试述岩溶作用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

(10分)六、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10分)七、简述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

(14分)2001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蚀流承压水夷平面莫霍面地震震级搬运作用岩石结构地质年代风化壳地温梯度将今论古磨圆度中心式火山盆喷发岩株二、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

(12分)三、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

(10分)四、试述变质作用的类型。

(13分)五、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10分)六、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10分)七、对比“V”型谷、“U”型谷和风蚀谷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0分)2002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风度大地水准面承压水蚀流变质作用岩石圈地温梯度解理角度不整合温差风化岩溶作用震级威尔逊旋回生态系统二、试述河流的剥蚀作用。

(14分)三.如何确定相对地质年代。

地球科学概论总结

地球科学概论总结

绪论1简答题:①地球科学概论的意义:⑴实践意义:地球科学概论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地球科学概论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做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⑵理论意义:它承担着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起源,使命起源等问题的最后研究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②将今论古的含义及其辩证分析:含义: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将今论古是一种研究地球发展历史的分析推理方法,它的提出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一原理的理论基础是“j均变论’,均辩论认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球的演变总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的进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方式和结果都是一致的。

但是现代地质学的研究证明,均变论的观点是片面和机械的,地球演变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现在并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前进性,地球的演变也并不总是以渐进、均变的方式进行,而是在渐变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短暂的、剧烈的激变过程。

所以这个地球的发展过程应是一种渐变-激变—渐变的前进式往复发展过程,在运用将今论古时,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思想作为指导,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将今论古,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简述均变论的学术思想,并予以简要评论莱伊尔与1830年出版的《地质学原理》中明确提出了地质学的现实主义原则,即将今论古。

指出地球的发展历史是漫长的,解释地球的历史用不着求助于上帝和灾变,那些看起来非常微弱的地质作用,经过长期缓慢的作用过程,就能使地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这就是均变论的主要思想。

随着《地质学原理》一书的问世,均变论的思想逐渐取代了“灾变论”,现实主义原则成为了地质学方法论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均变论”强调“古今一致”与渐进发展的同时,本身又存在忽视地球发展过程中有飞速发展阶段(灾变)的片面性和机械性。

地质学

地质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学科。

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固体外壳—岩石圈。

特点1.学科的实践性.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3.认识的局限性方法1.野外观察.2.现实类比与历史分析法.3.综合分析法.4.实验模拟将今论古现实类比法——“将今论古”对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现象进行研究,对地质历史时期同类地质现象进行类比,得出其相应形成原因与过程。

“将今论古”其根本思想为:今天是研究过去的钥匙。

例如,通过对现今植物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不可盲目、不加分析地套用,而应用历史分析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氮气78.1,氧气20.9,氩气0.93,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

生物圈主要是呈液态及部分呈固态,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形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水圈是独立存在的,但又是和其他圈层渗透的。

水圈:生物存在并感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圈层,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大地热流地球内的热能不同形式进行释放,火山喷发、热水活动以及构造运动等,但地球释放最经常和持续的形式是地球内部热能从地球深部向地表的传输,这种现象称为常温层地壳表层日变化和年变化,但从地表向下达到一定深度,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而变化,这一温度叫常温层。

增温级在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m/℃,其平均数值是33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级的倒数称地热梯度,即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单位是0.01℃/m,其平均数值是0.03℃/m。

地磁要素:A磁极条形磁铁的北极指向地球的南磁极,磁力线从南磁极出发进入北磁极。

B磁场强度确定地表任何一点的地磁场、单位A/m C磁偏角指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以指北针为准,偏东为正D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的夹角,随纬度变化,在两磁极α角为90°,以指北针为准,下倾角为正E地磁异常磁偏角和磁倾角与理论值不符,称地磁异常。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将今论古”的原则:从研究眼前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入手,总结其规律,再去推论地质历史上同类事物发展和结局。

2、重力异常:由于地面起伏和地球物质密度不均匀以及结构差异等原因使实测重力值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正、负异常)。

3、地磁异常是叠加在地球基本磁场之上,由地壳内的岩石矿物及地质体的磁性差异引起的磁场。

或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不符。

(磁法勘探)4、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地温梯度。

5、地壳莫霍面以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部圈层称为地壳。

6、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的圈层称为地幔。

7、软流圈全球普遍存在、厚度不很均一的波速减低层。

横波局部地区不能通过,表明低速层部分物质可能呈熔融态,因而又称软流层(或软流圈)。

8、古登堡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称地核。

9、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因而称岩石圈。

10、地壳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含量称克拉克值。

11、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是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12、岩石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

13、岩浆岩:是由岩石圈中、下部以及软流圈中的熔融岩浆上升到浅处或涌出地面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14、沉积岩:是在表生条件下由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后被埋藏在一定深度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5、变质岩:是由岩石圈内先存的岩石,受地质环境(温度、压力和高温热液等)变化而使原岩的结构与成分被改造而重新形成的岩石。

16、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17、剥蚀作用是风、冰川、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水等地质营力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地表岩石破坏并脱离原地的作用过程18、所谓晶体是指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重复排列的固体。

也可以形象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总结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_考研重点_个人

总结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_考研重点_个人

一.名词解释1.将今论古:将今论古是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的一种方法论。

以古示今:指通过过去的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推出现今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的一种方法论。

2.黄道面: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行星轨道都处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为黄道面。

3.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4.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洋盆之间的过渡地带。

5.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大洋边缘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岛群。

海沟是大洋边缘的巨型带状深渊,其长度常达1000Km以上,宽度近100Km,深度多在6000m以上。

6.大洋中脊:是绵延在大洋中部(或内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它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7.大洋盆地:是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平均水深4000—5000米。

8.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上热下冷的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的气流以水平方向为主的高空大气层。

9.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10.海流:大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移动的海水。

11.浊流:是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浊流中的悬浮物质是沙、粉沙、泥质物,有时还带有砾石,其发源在大陆架之上或大河流的河口前缘。

12.紊流:流体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流水在运动过程中,水质点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随时都发生任意变化的水流。

13.包气带水:指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

包气带是指岩石空隙未被地下水充满的地带。

14.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15.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

16.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17.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纵波速度从7 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 km/s 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4.2 km/s突然增至4.4 km/s。

《普通地质学》复习

《普通地质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综合思考题分析“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和“活动论”这三大地质学思维方法论,以及对指导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将今论古”:经典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支柱,国际地层序列、国际地质年代表以及其它许多地质成果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2)“以古论今、论将来”:认识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3)“活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断活动和演变的,以水平运动为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建立的基础,大陆动力学也是活动论的表现。

2.分析我国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地球各个演化时期地质信息和物质记录丰富,有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轻的造山带,有各种类型的盆地构造,有分布十分广泛的花岗岩,有丰富的矿产与能源。

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地学研究和教学基地。

包括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与矿产等等3.为什么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或产物。

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放射性同位素规律。

第二章矿物学一、基本概念Important conception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准晶体;同质多象;条痕,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矿物集合体;三类岩石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

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km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国际通用.单位ppm=10-6,即克/吨。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

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3、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1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5、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

16、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地层层序律坡积物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河流阶地矿物解理岩石蛇绿岩相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年龄承压水包气带水区域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中心式火山岩浆作用岩浆侵入作用将今论古与以古示今磨圆度分选度岩石结构岩石构造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黄道面白道面克拉克值搬运作用构造应力磁异常古登堡面重力异常重力均衡地质灾害自然环境地质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矿产与矿床内生成矿作用天气“厄尔尼诺”差异风化作用“将今论古”二、填空1、古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等6个纪。

2.中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等3个纪。

3.风化作用的类型主要有、、。

4.野外岩石命名的依据主要有。

5.按照运动特点和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三种类型。

6.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

7.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

8.地磁场由、、等3部分组成。

9.描述河谷地貌形态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0.松散沉积物经过、、等成岩作用方式,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11.沉积物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

12.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13.由陆地向海洋,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14.冰川的主要侵蚀和沉积地貌有、、、、。

15.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16.地下水沿潜水面形成的喀斯特景观地貌有(写出4个)、、、。

17.海浪的主要侵蚀地貌有(至少列出3个)、、、、。

18.大西洋的大陆边缘,从海岸线向深海方向的地貌单元分别是、和。

19.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常可使、和产生三种结果。

20.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三大类。

21.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至少列出4个):、、、、、等。

22.生态系统的组成为、、、。

23.大地水准面是指由所构成并延伸的曲面。

24.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和等5个圈层。

25.大气圈存在的主要依据有。

26.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27.风化作用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28.根据岩浆中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等4种基本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

1. 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划分结果。

(8分)答: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特征.地震波是由地震激发出来的弹性波,它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面波是沿地表面传播的,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意义不大。

体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又进一步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过程中,P波较S波快,S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从地表向下大陆平均约33km处P波从7。

00km/s 突然增加到8。

10km/s,横波也有突然的增加,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

把莫霍面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

在大约2890km深处,P波从13。

6km/s突然降到7。

98km/s,S波向下消失了,这个面称为古登堡面,把古登堡面之上、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核。

根据地震波还可以把地球内部进一步划分为更多的次级圈层,如软流圈等.2。

论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

(7分)答: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

它可以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其中不整合接触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之间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⑴整合接触是指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

它表明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是连续进行。

⑵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它反映的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然后地壳再下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⑶角度不整合是指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了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升,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然后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

普通地质学试题总

普通地质学试题总

普通地质学试题第1卷一、单项选择(5分)1.在三大岩类中,主要分布于地壳表层部分,约占地球表面积3/4的岩类是___________。

A.变质岩B.沉积岩C.侵入岩D.火山岩2.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叫_______________。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D.转换断层3.某岩层走向330︒,倾向60︒,倾角30︒,该岩层产状可表示为__________。

A. 30∠60B. 330∠30C. 60∠30D. 30∠3304.泥盆纪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A.早古生代B.新生代C.元古宙D.晚古生代5.若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时代不连续,产状角度相交,则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为_______。

A.整合B.角度不整合C.平行不整合D.假整合二、填空题(24分)1.发生于古生代和中生代时期的重要的地壳运动有 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等2.三叶虫是划分 _____ 纪、_______ 纪地层最重要的化石类别之一;蜓类是_______纪、_______纪时期最重要的标准化石类别之一。

3.______ 和 ______ 分别属于基性岩的深成岩和喷出岩,其主要矿物成分有______ 和 ____ 等。

4.岩层产状三要素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代的 ______纪为地史上第一个成煤期。

6.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常在岩石裂隙中沉淀结晶成矿脉,常见 ______ 、 ______ 两种矿脉。

7.变质作用方式主要有 _____ 、 ______ 、 ________等。

8.最重要的地震成因类型是______地震,此外尚有_____、_____地震。

三、名词解释(30分)1.克拉克值2.矿物的断口3.侵蚀基准面4.大陆冰川5.浊流6.泻湖7.不泄水湖8.沙漠9.溶洞滴石10.地层四、辨析题(7分)差异风化现象有时能帮助我们确定岩层层面。

普通名词解释1

普通名词解释1

将今论古: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推测类比认识过去。

以古论今、论未来:认识过去就能帮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星系:包含了大量恒星和无数星际物质的天体系统。

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海拔大于500m,相对高差大于200m的地带。

高原:海拔一般大于1000m,面积较大,顶面起伏较小,周围为陡崖的高地。

丘陵:地形起伏较小,相对高差小于200m,海拔小于500m的低矮山丘。

盆地:四周为山岭或者高原环绕,中间地势低平,外形似盆的地形。

平原:地势宽广平坦,四周为山岳或山地与海洋之间的地区。

裂谷系:延伸可达数千千米,宽仅30-50km的线形低洼谷地,两壁或一壁为断崖。

大气圈:地球最外面的一个圈层,位于星际空间和地面之间,由包围在固体地球外面的各种气体构成。

地壳: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

软流圈:地震波到达50-400km的深度之间的低速层。

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固态物质部分,具有较强的刚性。

地幔:莫霍面至深2900km的古登堡面的圈层。

地核:地球内部2900km深度以下的部分。

颜色:矿物吸收可见光后所呈现的色调。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透明度:光线透过矿物的程度。

光泽:矿物表面对可见光反射的能力。

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如刻划、压入或研磨的能力。

相对密度:矿物的重量与4度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造岩矿物:组成的岩石的主要矿物。

地质作用:自然营力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等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地质现象:地质作用所产生的现象。

内能:来源于地球本身的能量。

外能:来自于地球以外的能量。

外力地质作用:作用在岩石圈表层,由地球外能及部分内能引起的地质作用。

重力地质作用:地球表层斜坡上的各种风化产物、基岩及松散沉积物等由于本身的重力作用,在各种外因促成的条件下产生运动的过程。

成岩作用:使各种松散堆积物变为坚硬沉积岩的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引起整个岩石圈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将今论古

将今论古

“将今论古”的原理以及在地球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地位2006162313 杨晓宇“将今论古”是地质学的传统思维方法。

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或称将今论古。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认识地球的历史,可以通过现在的地质情况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结果。

因为通常看来是“微弱”的地质作用力,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慢慢起作用,就能够使地球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莱伊尔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种思想也逐渐发展为“将今论古”这一原理。

这一原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地质学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观点时,许多证据来自他对古生物和不同地区地质情况的研究。

他注意到,各大陆上存在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岩石类型出现在现代条件下不该出现的地区:如在极地区分布有古珊瑚礁和热带植物化石;而在赤道地区发现有古代的冰层。

运用将今论古的原则,魏格纳把冰川活动的中心放在当时的旋转极附近,而珊瑚礁和蒸发岩分布的地带放在赤道附近,用这种方法确定了各大陆当时的古纬度。

对古纬度和现代纬度的比较,魏格纳得出了大陆漂移的结论。

将今论古在现代仍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例如:现代海岸沙滩受海浪作用表面形成波痕,如果在岩层中发现波痕化石,由将今论古方法表明该地层形成环境为海岸,等等。

将今论古不仅在地质学上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古生物学上同样很有帮助,当第四纪冰川来临时,地球上发生了沧桑巨变,喜玛拉雅山横空出世,地质的变化引起了生态的变化,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变成稀树林,植被的变化引起了灵长类命运的变化。

森林古猿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某些森林古猿下了地,它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进化成为人;从今天的黑猩猩身上,可以认识远古人类。

生物化石是重建古地理环境最重要的依据。

如现代造礁珊瑚生存在热带、亚热带浅海中,在年平均温度低于18℃的海域只能生存﹐不能造礁﹐因而珊瑚礁的存在不仅表明属于浅海环境﹐且是属于热带﹑亚热带环境。

普通地质学3

普通地质学3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30个)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开启史前世界的大门——“将今论古”法

开启史前世界的大门——“将今论古”法

[青少年园地回文/尹超▲山旺化石产地岩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史前世界充满着好奇。

无数的文学、绘画作品都描绘着人们想象中史前世界。

还有不少人幻想着回到史前世界,从科幻小说中的穿越时光之门,到电影《侏罗纪公园》复活恐龙的实验,再到虫洞理论。

然而,我们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无法让时光倒流,无法实现科幻作品中描述的“穿越”。

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史前世界的面貌呢?或许你会说通过研究岩层和化石。

然而找到这些古代地球留下的遗迹只不过像是找到了史前大门的锁,没有钥匙还是打不开。

这把钥匙是什么?人类又是如何觅得的?它能告诉我们远古地球的哪些秘密呢?沈括——小错误中见大真理古代生物留在地层中的遗体或遗物,英文是fossil,而在中国称为“化石”0“化石”一词从何而来呢?这还要从将近1000年前的一部科学著作说起。

北宋的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描述他在陕西任职期间发现的一种“竹笋化石”:“近岁延州永宁关大河崩岸,入地数十尺,土下得竹笋一林,凡数百茎。

根干相连,悉化为石。

”土中的“竹笋”都变成了石头,这是沈括的认识,而“悉化为石”即为“化石”一词的词源。

沈括还做出了大胆的推断:“延郡素无竹,此入在数十尺土下,不知其何代物,无乃旷古之前,▲沈括“近岁延州永宁关大河崩岸,入地数十尺,土下得竹笋一林,凡数百茎。

根干相连,悉化为石。

"延郡素无竹,此入在数十尺土下,不知其何代物,无乃旷古之前,地卑气湿而宜竹邪?”也就是说干旱的陕西延州是没有竹子生长的,而在土中发现了成片的竹笋化石,说明这里在远古时期地势低洼,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竹子生长。

▲木贼是一类蕨类植物,别称节节草、笔筒草,其茎、叶细长,抱子囊长在茎的最顶端,是和新芦木最接近的现生植物,也是一种药用植物。

地卑气湿而宜竹邪?”也就是说干旱的陕西延州是没有竹子生长的,而在土中发现了成片的竹子化石,说明这里在远古时期地势低洼,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竹子生长。

那么在沈括看来,那土中的“竹笋”到底是什么呢?通过古生物学家赴陕西延川县延水关地区实地考察,悉化为石的“竹笋”就是上图中展示的植物——新芦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今论古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和演变历史的的科学。

地质学自身的特点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的:‚地质学是研究那些不但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过程‛,许多的重大理论、学说都是建立在一定方法的基础上,都是由片面认识到全面认识的过程中经过讨论总结发展起来的。

地质学中的‚将今论古‛方法,是地球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最基本也是主要的方法手段之一,是地质学中的独特方法同时也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科学演变问题时的首选方法和有效手段。

在地质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地质事件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或称‚将今论古‛。

随着人们对客观现象认识的深入,已经发现不同地质时期内条件是不同的,地址作用的规律也有相应的变化,现在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而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前进性。

整个地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变--激变--渐变式的前进式往复式发展过程,这也符合量变--质变--量变的哲学规律。

地质学的‚将今论古‛分析方法实际上对于地球科学中的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地学等学科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将今论古‛这一原理是由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现代地质学的创立者)在赫顿(苏格兰地质学家,被誉为现代地质学之父)的均变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莱伊尔明确指出:‚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


2、通过研究现代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可以分析地层中不同岩性组合中那些属于三角洲沉积地层,并且各层分别是属于三角洲的什么部位沉积物。

3、通过研究现代地质灾害造成的后果,比如地震导致的沙土液化现象,可以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的地质灾害。

4、通过研究现代火山喷发、熔岩冷却规律,可以研究古代火山岩中不同岩石构造所揭示的火山活动规律、岩浆冷凝规律。

这一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均变论。

均变论(英语:Uniformitarianism,又称齐一论)是由查理斯˙莱尔(Charles Lyell)的地质学原理一书所提出(Principles of Geology),其理论是以英国人詹姆斯〃哈顿(James Hutton)在1785年和1789年所提出的渐变论(Actualism)所衍伸而来,其思想和渐变论大致相同,且提出了地质时间的概念,也否定了达尔文的天择说,其中精髓一句话就是:‘现在是通往过去的一把钥匙’(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表示一切过去所发生的地质作用都和现在正在进行的作用方式相同,所以研究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就可以明了过去的地球历史。

这样的思想后来已经有所修正。

与其相反的学说是由亚伯拉罕˙韦纳所提出的灾变论(Catastrophism)°
地质学中的‚将今论古‛方法,是地球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最基本也是主要的方法手段之一,是地质学中的独特方法同时也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科学演变问题时的首选方法和有效手段。

一门学科是否科学,取决于它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与此同时,科学的进步与否,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是否进步。

因此,选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地质学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自地质学产生以来,‚将今论古‛方法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尤其体现在地质学的具体应用中。

学术研究上,以地质学的视角,用‚将今论古‛方法研究地质具体问题的实例频频可见;然而,以哲学方法论的视角,研究‚将今论古‛方法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的则相对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