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汉语中其的用法(忻州师范学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古代汉语中“其”的用法
姓名:严定冬学号:200901111191 指导教师:马百计内容摘要:
古汉语中“其”,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大部分用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也有用作语气词、连词、助词等。

用作代词的句法位置除作定语外,还可作主语、兼语。

“其”除了可单独成词,表示一定的词汇意义之外,还可作词头,不具有任何实义;亦可作复音词的词素,帮助表达中心词素意义及词性。

关键词:其;代词;副词;连词;助词
“其”是古代汉语里用法最复杂、意义最纷繁、运用最广泛的虚词之一。

“其”的本义是“畚箕”,是个象形字,后来假借为虚词“其”。

为了把二者区分开来,古人又造了“箕”,“其”于是就分化出来单独行使虚词的职能。

笔者将借鉴王力、吕叔湘、周秉钧、郭锡良等前辈的理论对“其”做一定的研究。

“其”的主要常用途有:作代词用;作副词用;作连词用;作助词用。

“其”的这几种用法在多部辞书中均有论述,如,吉林文史出版社,王松茂主编的《中华古汉语大辞典》(2000年版);语文出版社,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1998年版);中华书局,王力主编的《汉语史稿》(1980年版)等。

同时对于“其”存在争论的特殊用法,我将做简要的论述。

一、代词“其”的用法
“其”字所有的用法中惟有用作代词的频率最高,这也正和现代汉语中“其”的用法相通。

下面就“其”作代词用法中的人称和指示两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人称代词——“其”主要是个他称代词,又可活用为自称、己称、对称的代词。

1.他称代词,相当于“他(们)”或“它(们)”。

他称代词“其”常作定语,可译作他(们)的”,有人便据译文认定“其”等于“他(它)的”(即所谓等于一个名词加“之”)本文不取此说。

理由:一是“其”也可用作主语、宾语或兼语,不能译为“他(它)的”,再是自称、对称代词也可作定语,都不据译文而说“吾”等于“我的”、“尔”等于“你的”,为什么“其”作定语却说等于“他的”呢?我们认为作定语时的译文“的”,只应着作古今对译时的增添字。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不相信自已(那么美)又问他的妾说……
(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十水。

(《察今》)
——楚国有个坐船过江的人,他的剑从船边掉进水中。

(3)成述其异,宰不信。

(《促织妙》)
——成名讲述它的奇异本领,县官不相信。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师说》)
——古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们超出一般的人太远了。

(5)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6)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史记·李将军列传》)
——他射箭的时候,即使看见敌人迫近,但不是在几十步之内就不发箭,估计射不准也不发箭,只要一发箭,就能使敌人应弦而倒。

(7)郑袖日“其似恶闻君王之矣也。

”(《战国策·楚策》)
——郑袖说:“她似乎庆恶闻到君王您的气味。


(8)敛资财以送其行。

(张溥《五人墓碑记》》
——收集钱财来送他们走。

(9)汉使只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刘邦派军队在巩抵抗项羽部队,使他们不能向西前进。

(10)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

(《战国策·齐策》)
孟尝君派人供给她吃用的东西。

按:前三例“共”用在名词(包括活用作名词的其他词)前,作它的定语,例(1)、例(2)称代人;例(3)称代物。

例(4)“其”作主谓词组的主语,例(5)、例(6)“其”作分句的主语,例(7)“其”作句子的主语,例(8)、例(9)“其”作兼语,例(10)“其”作动词“给”的间接宾语。

2.活用作自称代词,相当于“我(们)”。

(1)瑜曰:“……倘能屈威,诚副其所望。

”(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周瑜说:“……如果您能降低身份前来这儿,那确实符合我所希望的。


(2)“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同上)
——现在要是鲁肃迎降曹操,曹操当会把我放回家乡,根据我的资历而给予一定的名位,还少不了一个下曹从事的官做。

3.活用作己称代词,相当于“自己”。

(1)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日《指南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庐陵文天祥给自己的诗集作序,命名叫《指南录》。

(2)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张衡传》)
——宦官们害怕最终成为自己的祸患,便共同用谗言陷害他。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也后悔自己跟随那人出来,以至没能尽情享受那探游的乐趣。

(4)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

(《孟子·滕文公上》)
——现在父兄百官认为我没有足够的能力,担心自己不能竭尽孝道办好丧事。

(5)自余为僇人,……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从我贬官之后,……每天和自己的徒从登山,到森林里,走到小溪的尽头。

(6)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庄子《逍遥游》)
——于是,河伯扭转自己的面目,对着海神向若说:……。

4.活用为对称代词,相当于“你(们)”。

(1)“老臣以老妪为一民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战国策·赵策》)
——“我认为老太太您替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你爱长安君比不上爱燕后。


(2)“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

”(《史记·晋世家》)
——“这人成材,我承受你的恩赐;不成材,我埋怨你。


.按:上述两例“其”都代听话的对方。

这种活用多出现在对话中,比较容易识别。

(3)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

(韩愈《答刘正夫书》)——您家里的物品,都可以利用,然而你所珍爱的必然是非同寻常的东西。

(4)足下之贤,虽在穷约,犹不能改其乐。

(韩愈《与崔群书》)
——您的贤能,即使生活清贫,也不能改变你的乐趣。

(二)指示代词——“其”多作远指代词,偶而也可作近指代词。

前者用法的引申便是作“其中(的)”解的。

1.远指代词,相当于“那”、“那么(些、种)”,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作它的定
语,起指示作用。

如:
(1)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私下认为那个人是个勇士。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问它(指后洞)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览的人,都没能走到尽头。

(3)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打胜战以后鲁庄公问起那个缘故。

(4)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魏学洢《核舟记》)
——船底稍为平坦,就在那上面题刻了款名。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因为那种环境太冷清了,不能呆得过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6)至其夜月明。

(苏轼《石钟山记》)
——到了那天(即六月丁丑)夜里,月光很明亮。

按:例(1)、例(2)“其,,弓一旨人,例(3)“其”指事(鲁胜齐之事),例(4)“其”指物,例(5)指地方,例(6)指时间。

除例(2)“其”用在名词性词组“好游者”前,其余各例都用在名词前,作它们的定语。

2.近指代词,用同“此”,相当于“那”,“那么”。

(1)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你不愿嫁给贵族公子,从此以往(意即从今以后)将怎么办呢?
(2)其岁,新垣平事觉。

(《史记·文帝本纪》)
——这年,新垣平的事被发觉。

在此我必须得说明一下,对于“其”做近指还是远指的问题。

远指代词是指相对空间或时间上距离说话人最远的事物、时间或处所的指示代词,那么近指代词反之。

古汉语界著名的语言学家郭锡良在1988年,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中指出,“其”既不是近指也不是远指,他们的语法功能表现在特指和泛指上。

“其”是特指代词,表示它所修饰的名词所指的人或物是特定的或适当的。

同时郭老先生认为“其”只能够作定语。

(1)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2)僕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傅之其人。

(司马迁《报任安书》)
(3)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
例子(1)“其位”是特定的,也是适合的职位,“其政”是特定的政事。

例(2)“其人”是特定的人,即能够理解为司马迁的人。

例(3)中“其死”应当是指特定的善终。

3.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的)……”。

这是从指示代词第一种用法引申来的,它常用在数词前,在句中也是作定语,用来指示它所称代的事物中的一部分。

被称代的事物往往在前文已经出现。

例如:
(1)般有二陵焉:其南凌,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左传·殽之战》)
——殽山有两座高地,其中南边一座是夏朝君王姒皋的陵墓,其中北面一座是周文王躲避过风雨的地方。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
——不多久,一只狼径自离开走了,其中的另外一只像狗似的坐在屠夫的前面。

(3)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徐钱持归。

(司马迁《西门豹治邺》)——用其中的几三十万钱给河神娶老婆,和庙祝、巫婆共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

(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林嗣环《口技》)
——即使人们有一百只手,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5)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

”(马中锡《中山狼传》)
——狼说:“您老人家只知道其中的一方面(情况),而不知道其中另一方面的(情况)。


(6)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诗经·邶风·谷风》)
——靠进河流水深的地方,就乘方舟过河。

临近浅的地方就潜水或凫水过河。

按:“其”所指代的事物在前文已经出现的,如前三例,例(1)指“二陵”,例(2)指“狼”,例(3)指收敛百姓得来的“数百万”钱。

后两例所指代的事物句中虽未出现,但根据上下文意能确定它指代的是什么,如例(4)指的是“声音”,例(5)指的是“具体情况”。

例(6)指的是前文提到的河流。

值得注意的是文言中的“其中”往往是两个词,是个偏正词组,“其”是他称代词,作定语修饰限制方位名词“中”,不是现代语的“其中”,现代汉语的“其中”在文言文中用“其”表示,如上所述。

请看下面的例句。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蒲松龄《狼》)
(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蒲松龄《狼》)
例(1)“其”,称代“麦场”,例(2)“其”,称代“积薪”。

两个“其中”,结构相同,意义不同,例(1)是“麦场中”,例(2)是“草堆里”。

二、副词“其”的用法
(一)语气副词。

要明白“其”的语气副词的用法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语气副词,语气副词是指用在(包括名词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前面表示说话人的各种语气,对谓语仍然起到修饰作用的副词。

对于“其”作语气副词诸家均有论及,大致可归纳为,“其”可以表示测度、反诘、询问、祈使等各种语气。

1.表测度语气,表示对事物某种可能性的推测或估量,相当于“大概”、“或许”“可能”。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如:(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圣人所以成为圣人,愚人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种原因吧?
(2)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柳宗元《封建论》)
——这种形势的出现,或许就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吧?
(3)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玄。

(《论语·宪问》)
——修养自己来使百姓得到安乐,尧舜可能还做不到!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极邪?(庄子《逍遥游》)
天的深蓝色,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太远而没有到达尽头之处呢?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2.表反洁或询问语气,表反洁相当于“难道、哪里、怎么”,表询问相当于“是否”。

如:
(1)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想要加给一个人罪名,难道找不出罪状吗?
(2)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国语·勾践栖会稽》)——儿子想替父母报仇,臣子想替国君报仇,难道有敢不尽力的吗?
(3)国无主,其能久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一个国家没有统治者,难道它能够持久生存吗?
(4)王送知嫈曰:“子其怨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楚王送别知嫈,问道:“你是否埋怨我呢?”
(5)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能?(《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如果挖开地到达地下的黄泉,然后在隧道中相见,难道(怎么)又不能够呢?
按:前三例“其”表反洁语气,是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更加肯定的意思;例(4)、(5)
“其”表询问语气,要求对方回答的。

3.表祈使语气,所谓祈使句,是表达对人的一种希望或要求的句子。

书面上常用句号或感叹号。

从语气程度看可分为,表示拟议、命令、劝勉、希望、禁止、要求等语气,相当于“还是”、“可要”、“一定”、“希望”、“请”等。

例如: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左传·之战》)
——进攻它我们不能取胜,围团它又没有增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2)昭王之不覆,君其问诸水滨!(《左传·隐公四年》)
——周昭王没有回去,您还是到水边去问去吧!
这两句“其”表商量拟议的语气。

(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你可要答应我!
(3)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您可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啊!
例(2)句是秦王以欺诈手段向安陵君提出的要求,貌似商量口吻,实则含威胁语气、“其”字既不是表推测,也不是表商量拟议语气,不能译作“还是”、“大概”。

多所高等师范院校协编《古代汉语》中指出其“表示揣度语气”。

相当于“大概”“恐怕”,不恰当。

(4)与尔三矢,尔共无忘乃父之志。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愿!按:“其”表命令语气。

按:“其”表要求希望的语气。

(5)诸君其筹之。

(《容斋逸史·方腊起义》)
——请各位父老详细考虑这事吧。

按:“其”表劝勉语气,也可以不译出。

(6)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今》)
——君臣之间的道义,如今为什么要废止呢?
(7)子其勉之!(《左传·闵公二年》)
——您勉励吧。

4.词头,“其”可用作动词和形容词词头。

(1)形容词词头。

静女其姝。

《静女》
(2)动词词头。

八月其获。

《七月》
语气副词“其”可以表示多种语气,这要结合上下文意细心体会讲话人的语意,认真辨识,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词来译述。

(二)时间副词
1.表时间的未来,相当于“将”、“即将”。

如: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凭你的残年余力,还不能拔掉山上的一根草,将对土石怎么办呢?
(2)亟其乘屋,其始播百榖。

(《诗经·豳风·七月》)
——赶紧修理房屋,即将开始播种百谷。

按:前一“其”,语气助词,无义。

(3)必有凶年,人其流离。

(李华《吊古战场》)
——定有灾荒之年,百姓将四处逃离。

(4)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诗·卫风·伯兮》)
——快要下雨了,但还是艳阳高照。

2.表时间的过去,相当于“已经”、“既已”。

如:
(1)于是诸侯皆曰桀宋。

宋其复为莱所为,不可不诛。

(《史记·宋世家》)
——这时候诸侯都叫他桀宋。

宋已经再干夏桀所干的那些坏事,不能不诛伐。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既已出来,就有人责备那要中途退出的人。

按:这句“既”、“其”属同义词连用。

有人把“其”看作他称代词活用为自称代词,作“我们”讲,不妥。

主语“我们”省略了。

“其”如作主语,应作“其既出”,而不能作“既其出”。

(三)肯定副词——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可能性,必然性的确认无疑,在句中有加强肯定、帮助判断的作用,相当于“原本(是)”、“乃(是)”。

如: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卫风·氓》)
——桑叶的落呀,原本是黄了就落。

(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七十七章)
——因此圣人,事情干了而不自认为尽了力,功业成就而不居功,乃是不愿被人赞赏。

(四)程度副词——“其”还可作表极度的程度副词用,相当于“极”、“很”、“甚”如:(1)今其智乃反不及,其可怪也软!(韩愈《师说》)
——现在他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很值得奇怪啊!
(2)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许慎《说文解字·叙》)——到神农氏的时候,用结绳记事,统摄日常事物。

各种事很多,巧伪也就萌发产生了。

三、连词“其”的用法
连词“其”主要有假设、选择、承接三种用法。

(一)假设连词—用于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

(1)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侯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其极刑,日:“顺我,即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其绞缢,曰……(方苞《狱中杂记》)——凡是死罪的案件上奏,刽子手先在门外等候,叫他的同伙进去勒索财物,……如果是判处凌迟(活剐)这种最厉害的刑罪的,刽子手便对犯人说:“顺从我(给我若干钱),就先刺心,不然的话,我把你四肢都剐尽,你的心还没停止跳动(叫你受罪)。

”如果是判处绞刑的,就对犯人说……
(2)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左传·僖公九年》)
——假如成功,是你的威灵保佑;如不成功,就以生命去完成它。

(3)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荀子·劝学》)
——兰槐的根就是香芷,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便不接近了,庶人也不佩戴了。

(二)选择连词一用于连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例问句,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或”、“或者”“还是”。

例如: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唉!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确实不知道什么是千里马呢?
(2)公仲日:“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
——公仲说:“你认为秦国将援救韩国吗?或者不救呢?”
(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我在做梦呢?还是传来的消息不确实呢?
(4)其者寡人之不及与?意亦子大夫思有所不至乎?(《汉书·燕刺王传》)
——或者是我的威德不行呢?或者是你们众臣子筹划得不周全呢?
按:“意亦”也是选择连词。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极邪?(庄子《逍遥游》)
——天的深蓝色,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太远而没有到达尽头之处呢?
(6)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孟子·万章下》)
——是现在就将所有诸侯都杀了还是在教化他们之后,杀掉不改的呢?
(三)承接连词
1.用来连接单句中词和词组间的关系,表顺承关系,用同“而”。

如:
(1)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屈原《涉江》)
——霰雪纷纷而无边无际,阴云漫漫而覆压屋宇。

按:这句“其”连接第一分句中谓语部分“纷”和“无垠”。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太阳和月亮来去匆匆而不稍停留,春天和秋天往返轮流而互相替代。

按:前句“其”用法同上例,连接谓语部分的词和词组,后句“其”连接主语“春与秋”和谓语“代序”。

这种用法的“其”,用同“而”,也可以不必译出。

2.用来连接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表示事理相承,用同“则”,可译为“那么”。

如:
(1)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战国策·魏策》)
——他儿子的肉还吃,那么谁的肉不吃呢?
(2)寡人有弟,还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左传·隐公十一年》)
——我有个弟弟,还不能和睦,致使他寄食于四方,那么哪能长久地保住许国呢?
3.表让步,译为“尚且”
(1)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列子·力命》)
——天尚且都不知道,平常人又怎么能够察觉呢。

四、助词“其”的用法
助词“其”既无词汇意义,也无语法意义,虽然只是“语中衬贴之声”,但在用法上并不是随意的,而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

(一)结构助词
1.用在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可译为“的”或“地”。

例如:
(1)君其祀毋乃绝乎?(《史记·晋世家》)
——你的香火岂不就断绝了吗?
(2)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史记·屈原列传》
——我又惊怪屈原凭他的才能游说诸侯,哪国不接纳呢?却他自己使自己这样。

(3)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

(《中山狼传》)
——羊是一个孩就能制服它的,象这样地驯服,尚且因为岔路多而走失。

(4)百神黯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屈原《离骚》)
——百神缥缈地都从天而降啊,九襄山神舞姿婆婆地一起来迎接。

(5)朕其弟,小子封。

(《尚书·康诰》)
——我的弟弟,他叫封。

按:前两例“其”用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后两例“其”用在状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地”。

2.用在句子的主谓语之间,使句子词组化;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取消分句的独立性,表示语意未尽、.且待下文。

译时去掉不要。

如:
(1)减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四。

(《左传·文公三年》)
——减文仲不仁的事有三项,不智的事有四项。

(2)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令尹不爱借入民,实在是他自取灭亡的。

(3)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得美之能当?(屈原《离骚》)
——(小人)对草木的美恶尚且不能得到正确的辨识,何况对美玉的估价怎能得当?
按:例(1)“其”用在单句的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句子词组化,“减文仲其不仁”成为句子的主语;例(2)、例(3)“其”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取消分句的独立性。

(二)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或凑足音节的作用,它既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能够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意义,可以去掉不译。

它在先秦作品中常用在单音词(主要是单音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前后;也常用在单音的数词前、代词“彼”后、疑问词“谁”“何”“孰”的前后。

用在单音词前后的,如:
(1)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诗经·豳风·东山》)
——我们从东方归来,一路上细雨濛濛。

(2)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诗经·邺风·击鼓》
——战鼓擂得咚咚地响,屡屡作战战士都愿前往。

(3)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左传·信公十五年》)
——把以前的恩德变为仇怨,秦国不会这样。

用在数词前的,如:
(4)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柳宗元《捕蛇者说》)
——众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集两次。

(5)鸣呼!吾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哎,我接近死亡的边沿不知道有多少时间了!
用在“彼,后、“何”“熟”前后的,如:
(6)彼其之子,不称其限。

(《诗经·曹风·候人》)
——那个人呀,衣服不相称呀。

(7)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冯婉贞》)
——我们村四周围十里都是平原,却要和他们拼枪炮,怎么能取胜呢?
(8)虽有公命,何其速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虽然你是奉了君主的命令,但为什么这样快呢?
五、凝固结构与习惯用法
关于“其”的习惯用法的说法在有些论著中也有出现。

如,
(1)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

(《左传》定公十三年)
(2)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史记·田単传》)
(3)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4)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地,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论语·微子》)
(5)奔放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述而》)
这些例句中多为“与其……宁”式结构。

“与其”和“宁”将前后两个句子连接起来,而现代汉语中“与其……宁”式结构依然存在。

我们可以把它视为约定俗成,足以看出该结构发展的深远性。

结语
结合多个例句分析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古代汉语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确实十分广泛。

“其”在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的情况最多,在句首可作主语和定语,在句
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其”作副词时主要是作时间和语气副词;“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在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形式与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