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 读后感

合集下载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1949年6月30日, 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

通过这篇文章, 毛泽东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我们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而不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首先,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兴亡卓越地探索过, 奋斗过, 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 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 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 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 以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从帝国主义的角度看, 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奴役的对象。

因此, 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又使中国的资本主义道路走入死胡同。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

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了中国, 是蕴藏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中的革命力量爆发出来, 是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都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不过在抗日战争方面, 毛泽东刻意避开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起到的重大作用, 过多的强调了蒋介石依附美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

这点论述显然带有严重的政治性。

毛泽东还向我们明确了当前阶段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互相关系。

当前阶段, 我们要在工人阶级领导下, 团结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 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农工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在无产阶级的人民内部, 我们要实行民主政策, 是人民享受到应该享受到的平等权利。

我们当前阶段真正的敌人是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 对待真正的敌人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要严厉打击,不给他们任何乱说乱动的机会。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文章的开头,毛泽东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明确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要义。

他指出:“谁都不怕总路线不好,就怕没有总路线;总路线不对,人民群众发动不起来。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主席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确保党的最高领导权落在党的正确领导核心手中,并且得到全体人民的普遍支持和拥护。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党的正确路线得以贯彻落实。

接着,毛主席紧扣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基础,以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为出发点,对于如何正确进行人民民主专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人民有一切权力”,“党的最高领导权是全体人民的最高意志”。

这就是说,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障,党和国家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一思想无疑是时代的引领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进的强大动力。

文章的另一个亮点是对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科学而准确的把握。

毛主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要广泛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使他们真正享有民主权力,参与到国家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真正拥有国家大权,国家与人民才能真正实现紧密衔接,人民民主专政才能得以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毛主席还深刻剖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他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是党与人民进行密切结合、紧密联系的一种政治形态。

在人民民主专政下,党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扬群众性、革命性和创造性,始终保持革命的热情和斗争的精神。

只有这样,人民民主专政才能真正成为真正的人民专政,充分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虽然这篇文章早在70年前发表,但是其中所阐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和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实践也日益丰富和深化。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美国的民主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备受瞩目的政治制度之一。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美国的民主制度不仅是其政治体系的核心,也是其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读完关于美国民主的相关文章后,我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其优点和局限性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美国的民主制度在世界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作为一个拥有多元文化和多种族群的国家,美国的民主制度在保障少数族裔权益和多元文化发展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

通过选举和法律保障,美国的少数族裔在政治参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这种多元文化的民主制度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本。

其次,美国的民主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通过选举和法律保障,美国的民主制度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表达诉求和实现改革的途径。

在美国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社会改革和进步都是在民主制度的框架下实现的,这充分展现了民主制度的活力和包容性。

美国的民主制度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范本。

然而,美国的民主制度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首先,美国的选举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选举资金过多、选民参与率低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影响了政府的合法性和民意的表达。

其次,美国的政治制度存在着一些僵化和腐败的现象,这些问题影响了政府的有效性和公信力,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问题需要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以推动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美国的民主制度在世界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美国的民主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我相信,在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美国的民主制度一定能够实现更加健康、稳定和进步的发展。

《论中国民主》读后感想

《论中国民主》读后感想

《论中国民主》读后感想摘要:一、引言二、对中国民主的解读1.民主的含义和来源2.中国特色民主的内涵3.对中国民主的评价三、中国民主的实践与成果1.政治体制改革2.基层群众自治3.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四、中国民主的未来发展1.进一步提高民主参与度2.完善民主制度3.加强对民主理念的传播五、结论正文:作为一名热衷于政治哲学的读者,最近我阅读了《论中国民主》一书,对中国民主的起源、发展及其特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读后感想,并探讨中国民主的实践成果及其未来发展。

首先,让我们明确民主的含义和来源。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起源于古希腊,意为“人民的权力”。

在现代社会,民主已成为衡量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民主的形式和实施方式却各不相同。

在《论中国民主》一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中国民主的内涵和特点。

中国民主,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主形式,既继承了古代民主的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与西方民主制度相比,中国民主更注重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长远发展。

中国特色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在评价中国民主时,我们不能忽视其在政治体制改革、基层群众自治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国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基层群众自治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治决策,提高了民主参与度;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则为政府提供了有力的约束和监督。

然而,中国民主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进一步发展民主,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度,完善民主制度,加强对民主理念的传播。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国际民主发展趋势,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论中国民主》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民主的视角。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民主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展望其未来前景。

论民主读后感

论民主读后感

达尔的《论民主》读后感民主问题是一个被无数人讨论了无数次却又一直没有让人信服的结论的问题,可作为政治学理论的永恒主题,却又不得不面对它,特别是这学期上政治学基本原理的课,我选的专题就是民主问题,所以只好再次拾起这个问题,看几本关于民主的书,前些日子看了普沃斯基的《民主与市场》,断断续续地看萨托利的《民主新论》,这几天看的是罗伯特.达尔的《论民主》,达尔是主张多元主义的民主理论家,其着述也集中在民主领域,他写的关于民主问题的书之前我也看了不少,几乎全部?所以对他的观点还是比较熟悉的,因而看这本书顶多也是个复习,更何况本书也算不上严谨的学术着作,作者也指出这本书是写给非学术圈的人看的,充其量算是本民主的启蒙读物。

不过可千万不能因为作者的这一目的就小看这本书,作为民主理论的大师,达尔对民主的见解深刻且全面,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可以很好的一窥民主的理想和现实。

很多写民主的书都喜欢从希腊文的demokratia出发,本书也不例外,这也说明的希腊在民主起源上的重要地位,当然,本书也指出罗马以及后来意大利对早期民主实践的重要意义。

但早期的民主与现在的民主其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早期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并且应用于城邦等小型政治体之中,后来的民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践中更多的表现出代议制的形式,并且将应用范围扩展到了民族国家层面,并且后者比前者在选民的范围有了更大的扩展,代表性更强。

这两种很不相同的民主形式为什么都会被称为民主,以及为什么后者会将其起源延伸到前者,这反映了两者的共同本质,即民众的决定权。

尽管存在区别,后者只是因为发展路径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导致了现在的形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受到以往民主形式和民主理念的深深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来者的民主选择。

需要认识到的是,现代民主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来源,一种来源是西欧国家为了获得财政资源而与商人等协商,进而形成固定的讨论场所,另一种则是基于一种社会交往方式,北欧的一些国家在乡镇层次上经常进行集会决定一些事务,后来这种集会的范围不断扩大发展成了国民议会。

论民主读后感

论民主读后感

《论民主》读后感在《论民主》这一本书中,科恩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民主的定义、性质,以及实现民主的方法和条件,并且从理想和现实的两个角度,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实现民主的可能性和民主本身的局限性。

其实我没有很理解这本书,可能知识贮备不够,我只能从他人的分析当中,感悟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科恩先把“自治”用于政治以外,认为自治就意味着个人自己管理自己;然后把“自治引入政治之内,认为,民主就是这样一个目标: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来参加制定共同追求的目标。

虽然,在现实经验中,民主这一终极目的从来没有实现过,但是并不阻挡人们把民主视为一种可欲的东西。

科恩给民主下了一个定义: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

从民主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实行民主政治具有悠远的历史,原始社会有原始社会的民主,自国家的出现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这样一些民主制,比如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中世纪也出现过“城市共和国”这样的民主制。

当然民主作为国家的制度还是从资本主义开始的。

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后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主制,用议会制代替君主制,用选举制代替世袭制,用任期制废止终身制,相对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自由,但是这种民主依然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就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间接民主指的是代表制民主,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一会或政府,代替自己国家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原苏联的苏维埃制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都是间接民主。

直接民主是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直接的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全民公决或全民讨论某些重大问题,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也存着着部分直接民主形势。

尽管如此,即使是由人民直接选举政府,但其实质仍然是间接民主。

民主的本义是多数人的统治,即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人民直接治理国家也是不可能的,人民只能通过自己选举的政府来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间接民主是主要的民主形式。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八个年头了。

这二十八年来,中国共产党先后经过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由一个稚嫩的孩子逐渐成长,二十八岁,不像一个孩子,是一个成熟的人了。

北伐战争后期的失败让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枪杆子说什么都是白费的道路,初期的共产党略显稚嫩,在王明、博古等的左倾错误中差点葬送了共产党的前途,在遵义会议中才扭转了这一局面,拯救了中国共产党,在此之后,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广泛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势力不断发展和壮大。

十四年的抗战里,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国家的和平,最后的三年解放战争很快结束了内战,在新中国成立之际,《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文章发表,以此来纪念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八个生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自成立一来,一直把共产主义当做自己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

在这漫长的二十八年里,中国共产党历经艰辛万苦方才找到马克思主义。

其实,回过头来看,共产党的成立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

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

《论民主主义专政》读后感.doc

《论民主主义专政》读后感.doc

在新中国前的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生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说明了了他所要建立的新中国的雏形,表达了他将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内政外交思想路线,表达了他的革命初衷及最终目的。

他的后半生,就一直沿着他的初衷他的目的,锲而不舍,直到最后一刻。

不管是三面红旗,不管是他所领导的历次政治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都能在他这篇文章中找到原理。

当然,这原理并不是毛泽东的发明创造,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表达过的原理。

根据这些原理,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是大工业,大农业,社会化生产,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角逐的社会,要么是无产阶级统治,要么是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在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之后,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也只有两条路,要么是继续帮助资产阶级,由资产阶级领导,实行资本主义民主社会,要么继续领导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社会,舍此没有第三条道路。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刘少奇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是倾向于第一条路线,按照过去历史贯例,依靠穷人打江山,依靠富人坐江山。

但是他们又不愿完全走第一条道路,不原意放弃自己的政治地位,既要资本主义的经济,又要“共产党的政治”,正如他的战友们后来所实践的那样。

毛泽东在一九六二年中央工作会议(八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的国家,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变成实际是资本主义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的专政。

”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跳出毛泽东给他们划出的圈圈,留下了人民血泪斑斑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劣迹,“反动的、法西斯的专政”的劣迹。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论点: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领导一个资产阶级主导的国家,绝对不能维持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

如果没有弄清毛泽东这一核心论点,就不能理解毛泽东通篇文章中提出那些现在被看成荒谬的观点。

这个核心论点就是人类进步的远景的问题,也就是党章党纲所规定的最终目的。

论人民民生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生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生主专政读后感
作为一名小学生,对于“论人民民生主专政”这个主题,我读起来感觉有点深奥呢!但我还是努力去理解,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在想,啥是人民民生主专政呀?这听起来好复杂!可是当我一点点读进去,就好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大宝藏。

书里说,人民民主专政是为了保护我们老百姓的利益,让我们能过上好日子。

这就好比我们在学校里,有老师制定规则来保证大家能公平地学习和玩耍,不是吗?
我想到了我们的小区。

小区里有保安叔叔站岗,保证没有坏人进来捣乱,这不就有点像人民民主专政在保护我们的生活嘛!要是没有保安叔叔,那多可怕呀!
还有呢,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能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这难道不是人民民主专政带来的好处吗?这就像给我们的成长之路铺上了平坦的砖石,让我们能稳稳地向前走。

我跟爸爸妈妈讨论这个的时候,爸爸说:“孩子,人民民主专政让我们的国家稳定,大家才能安心工作、生活。

”妈妈也点头说:“对呀,你看现在咱们生活多便利,生病了能去好医院,出门有方便的交通,这都离不开人民民主专政呀!”
我又想到了新闻里说的那些在边疆保卫国家的解放军叔叔,他们不就是在为人民民主专政努力嘛!他们就像坚固的城墙,挡住了外面的风雨。

哎呀,这么一想,人民民主专政可太重要啦!它就像一把大大的保护伞,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能快乐地成长,安心地生活。

我觉得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和幸福,努力学习,长大后也为保护和建设我们的国家出一份力!。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资本主义的民主是公民民主,表面上看是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都有发言权的民主,但是三百多年的资本主义历史证明所谓的人人民主最终却演化为少数人的民主,又被世人称为精英民主,或戏称为贵族俱乐部。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资本主义社会举手发言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它是要经过一层层选举的,而选举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很烧钱的过程,在高中政治课本里,这样说,美国的政治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有权人的金钱游戏。

普通劳动人民无产阶级你没钱没势参加选举就没了竞争力,所以选出来的不是大富大贵,就是背后有金主靠山,那么这些选上来的人他们会为谁的利益说话呢,就不言自明了。

现在有很多人说毛泽东时代不民主,毛泽东搞独裁,毛泽东当年就诙谐的回答:----“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

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人民,是指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对于人民内部实现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

对向着帝国主义的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实行独裁。

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政党,只有追求新知识,寻找新方向才能有所突破,方成大事。

诚如书中所言,“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林则徐,洪秀全,洋务派,康有为,孙中山等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器物,学制度,学文化,他们都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

虽然他们一次次地失败了,但他们前仆后继,学习不止,一步步地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的意识。

中国最终选择了学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的诞生,最终让中国获得了新生。

书的结尾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虽然取得胜利,但经济建设就摆在眼前,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去克服。

这是很有前瞻性的话。

所以,我们的党在革命胜利后,立即投入到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向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迈进。

《论中国民主》读后感

《论中国民主》读后感

《论中国民主》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对中国民主的理解1.民主的定义与特点2.中国民主的类型与特点3.中国民主的成就与挑战三、中国民主的发展1.历史背景与发展过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3.当前中国民主改革的重点与方向四、中国民主的启示与借鉴1.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东西方民主模式的比较与启示3.推进全球民主发展的可能性与途径五、结论正文:作为一名热衷于政治学研究的读者,近日我阅读了《论中国民主》一书,对中国民主的内涵、发展历程以及未来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民主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对中国民主的理解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中国民主具有鲜明的特点,既有别于西方民主制度,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实践。

中国民主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折前行。

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到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制度的尝试,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中国民主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发展壮大。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日臻完善,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中国民主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当前的重点与方向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基层民主活力,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及提升公民政治素质等。

中国民主的发展不仅为我国带来了深刻的政治变革,也为全球民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建设应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民主道路,避免盲目模仿西方民主模式。

同时,东西方民主模式各有利弊,双方可以从彼此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养分,共同推进全球民主事业的发展。

总之,《论中国民主》一书让我对中国民主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自古以来,民主一直被视为政治制度的最高形式。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民主制度备受关注。

对于我来说,通过阅读关于美国民主的资料和观察,我对美国民主制度产生了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美国的民主制度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并制定了一部基本法律《独立宣言》。

这部宣言奠定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础,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权利。

1787年,美国制定了现行的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分支,以避免权力滥用。

这种分权制度为美国的民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美国的民主制度体现在选举和政治参与方面。

美国的总统选举是全球瞩目的盛事,每四年一次。

选民有权利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候选人,而不受任何干涉。

此外,美国政治参与的形式多样化,包括示威、游行、请愿和参与政治组织等。

这种广泛的政治参与使得个人的声音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进一步加强了民主的实践。

然而,美国民主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选举制度中存在的斗争和竞争导致了政治分歧的加剧。

美国是一个两党制国家,由于各种政治因素,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对立日益加深,导致政策的实施难度增加。

其次,选民对政治过程的干涉程度可能不够高。

尽管美国注重公众参与,但现实中有很多人对政治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参与。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政治决策不够民主和代表性。

另外,美国的民主制度在面临新的挑战时也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例如,新兴的社交媒体成为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的新平台,但同时也衍生出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的问题。

美国需要努力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监管,以保持民主制度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未来,美国的民主制度将继续影响世界。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间的政治交流和合作将变得更为重要。

美国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民主价值观的发展。

同时,通过不断改进自身的民主制度,美国可以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和借鉴对象,为全球民主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论美国的民主的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的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的读后感我读完了关于美国民主的相关文章后,对于美国的民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篇文章旨在分享我的读后感,并对美国的民主制度进行一些评述。

美国的民主制度是世界上最早形成且广泛被采纳的民主制度之一。

尽管美国的政治体系与我所在国家的政治体制存在一些差异,但在读完这些文章后,我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美国的民主制度注重权力的分立。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相互独立,各自有其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这种权力分立机制旨在确保权力不会集中在某一个个体或机构手中,从而防止滥用权力和独裁统治。

这种制度设计对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至关重要,也是美国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石。

其次,美国的民主制度非常注重公民参与。

在美国,公民在政治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举和公民投票,每个合法公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参与决策。

这种广泛的公民参与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公民参与不仅能够保障多数人的利益,还能够促使政府更加负责任和透明。

此外,美国的民主制度鼓励言论自由和媒体独立。

在美国,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媒体也发挥着重要角色,对政府和其他机构进行监督,提供独立和客观的信息。

这种言论自由和媒体独立不仅仅是维护民主制度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手段。

然而,美国的民主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政治腐败一直是美国民主制度的难题之一。

虽然美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反腐体系,但政治腐败问题仍然存在,这可能会削弱人们对于民主制度的信心。

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集团的存在,政治决策可能往往受到特殊利益的影响,而非全体公民的利益。

这使得一些人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公平性和效果产生了质疑。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关于美国民主制度的文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并对其优点和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美国的民主制度注重权力的分立、鼓励公民参与以及保障言论自由和媒体独立等。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在书中,作者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指出了人民民
主专政是一种新型的国家政权形式,是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下实行的一种民主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的实行,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了人民对国家政权的直接行使,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同时,人民民主专政还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确保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的实践意义。

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专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民主专政成为了国家政权的基本形式,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在实践中,人民民主专政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使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的实践更加完善和成熟。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读完《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后,我对人民民主专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和理解。

人民民主专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增强对这一制度的认同和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民主》读后感

《论民主》读后感

《论民主》读后感阅读便是如此,人在生活中产生疑惑,对狂风一般的信息昏乱抓不到要领,犹如进人迷雾时,阅读就如同查看指南针一样,成为人们寻求解答和出路的可能。

我手中这边书,卡尔。

科恩的《论民主》是在中国的第一版,1988年的。

翻译的英文版本早在1971年就出版了,距今都已经50年。

评论一种政治制度或社会秩序,在我的印象中,如果写作者思想平庸,没有长远而独到的眼光,这种题材的书籍会早早过时,尚未成为大众消费品,就以垃圾的可憎面目存留于世。

但显然这本书不是。

耐心探人写作者艰深论述的语境里,会共生出一系列的私人感触,这种感触结合了当下的社会背景,因此让人一度陷人深度思考中。

我们所在的国度民主吗,或者说中国是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这不是本篇读后感所要解答的问题。

事实上读全书,读者会有这样一个感触:理论家笔下的民主,矛盾,难以指标量化,带着精神追求的梦幻色彩。

民主的矛盾特性,可以说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帮助。

它的矛盾不是体现在一处或者两处,而是无时不刻与矛盾同处,这也是追求民主具有梦幻色彩的根本原因。

卡尔。

科恩说,民主政府即以被治者的同意为基础的政府。

这一点重要也很好理解,政府强迫被治者执行政策,怎能叫民主?然而这个条件却必要而不充分,卡尔。

科恩进一步指出,人民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君主专制统治,比如二战前的日本和德国政府,得到人民满心的同意和相信,你能说这样的国度是民主国家吗?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普及,是民主成熟的一个标志。

作者指出,民主就是选举权普及却是一个错误观点。

涉及一些民生领域的议题中,公众参与的深度。

在论及新闻和民主关系时,作者说,对社会的新闻传播与新闻分析为一个政党、政府或私人所控制时,就会危害该社会的民主。

然而,就办报的条件而言,又以一党控制为宜。

作者这样的一个矛盾立场,让民主得更为玄虚,其执行难度,犹如花钱买一个敌人还被默许一般。

民主既然如此梦幻,那是否还有必要追求?答案当然是有的。

2018年《悖论13》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 (7页)

2018年《悖论13》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悖论13》读后感篇一:《论民主》读后感浅谈民主——《论民主》读后感罗伯特·达尔在《论民主》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民主,从民主的起源一直到它的后续发展,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民主是从哪里起源并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部分回答了理想层面的民主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发展民主,发展民主的条件是什么,第三部分描述了现实的民主,即指有能力可以实现的民主,一个国家要发展大型民主的条件和类型,第四部分则主要阐明了民主建设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尤其分析了市场资本主义为民主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什么是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

从整个世界历史来看,早就在思想和实践上出现了民主,而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一些能人志士看到了民主的重要性:辅佐周厉王的召公曾指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

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如果堵住百姓的口,根本维持不久。

管仲辅佐齐桓公时采取的安民治国政策,使许多国家的人民犹如河水一般流入齐国,因为在齐国他们能安居乐业,想说就说,可以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鉴于这样简单的民主手段,齐国成为了春秋第一位霸主。

这些历史很好的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不管任何时候,只要存在适合的条件,民主就可以被独立地发明出来和重新发展出来,这种合适的地点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存在过。

民主是一个很抽象的词,在封建社会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言论自由已经实属不易,因为这个时期国家是有明显的等级地位分化的。

民主的主体是什么?现在要讨论的是如何在一个国家建立更好的民主制度,这样一说,也许民主的主体就成了国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团,它的标志是,它对于它具有管辖权的全部个体,可以借助它所拥有的最高级的强制手段,确保它的统治在它们中间得到实行。

民主读后感总结

民主读后感总结

民主读后感总结民主读后感篇一:民主的细节读后感3篇民主的细节读后感3篇民主的细节>读后感(一)有的作家,你是先听说这个人,再喜欢上他的书;有的,则是你先读了他的书,才慢慢喜欢上这个人,而刘瑜属于前者。

读研期间在图书馆偶然瞟到这本书,续借了两次总算断断续续地读完了第一遍,借这次机会又重读一遍,依然收获满满。

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在《南方人物周刊》专栏文章的集结,以讲>故事、找数据的方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故而书名为《民主的细节》。

作为一名理科生,一直以来都觉得“政治”离我很远,“民主”也只是教科书中模糊的概念。

而刘瑜,这位在美国哥大政治系和哈佛东亚研究中心留学七年的女博士,在书中帮我们卸掉了“民主”的浓妆,让它以素颜示人,使它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了起来。

这让我发现其实政治离我们每个人并不远,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就在我们身边的地铁票价、食品安全和退休金中。

这也激起了我从细节出发,把政治作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来观察的兴趣。

回想起来,研一那会儿收到学校行政部门群发的邮件,内容是对学生会抗议清洁女工时薪过低问题的相关说明,我看完后一头雾水;后来学校引进麦当劳餐厅,因为学生会抗议快餐店付给雇员的时薪低于最低标准,麦当劳最终被赶出校园,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但也默默记在了心上。

如果说这两件事都只是听说不是经历,那么研二在食堂吃饭时收到书院学生会发的问卷调查就是亲身经历了,说是问卷调查,其实仍然是抗议书,是学生会征求对食堂擅自引入某咖啡店的反馈意见,希望大家携手共同抵制消费,或要求食堂换成另一家支持公平贸易的咖啡店。

难道是这些学生都很闲吗?跟他们沟通后了解到并非如此,对于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提升才是他们所关注的重点。

可以说,不是政府、不是大学、不是媒体、不是网民,而是学生会这个独立的组织,有力地行使了其结社、集会与自由言论的民主权利,最终用普通人的“四两”拨动了学校、麦当劳以及食堂的“千斤”。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

通过这篇文章,毛泽东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我们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文章开头提到,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28年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而是1个大人了。

人到老年就要死亡,党也一样。

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向更高级的人类社会。

这一论断是一条无可挑剔的真理,符合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剥削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结果。

任何1个无产阶级的政党必须要认清这一真理,懂得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把党执政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执政而执政,真正做到权为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无产阶级政党的存在是价值之存在,是肩负着1个人类的使命,1个人类的重任,其理想是远大的,其道路是长远的,所谓之为任重而道远。

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压迫,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中国之大同理想社会。

然后,把中国的经验向全世界推广,影响并引导世界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现无阶级、无政党、无政府和无国家的全球和谐的社会。

通过读这篇毛主席的这篇文章,我看到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毛主席对革命分析的深刻与透彻令人佩服。

这篇文章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和宪法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也能看到毛主席思想的一些不足和错误,但是进步的道路毕竟是曲折的,革命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错误和挫折给了我们教训,只要我们能够勇于承认并吸取经验及时改正就好,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虽然这篇文章是写在1949年,但是其中有很多道理是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民主的思考与认识
读《论民主》有感谈起民主,我并没有多少感同身受,甚至曾认为这只是为了权力阶层所设计的统治工具。

但是拜读过罗伯特·达尔的《论民主》后,我改变了这种幼稚的想法,对“民主”一词有了更深入、更客观的理解。

从《论民主》这本书的章节结构上来看,整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民主的起源、理想的民主、现实的民主和有利与不利条件,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回答了关于民主的常见问题。

毫无疑问,能将一个如此复杂深奥而具有争议的问题解析的如此透彻,更加印证了罗伯特·达尔的大师地位。

作为一个典型的理工科学生,我在此之前并没有积累太多的政治功底,对民主一词更是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我将主要从对本书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想:
一、理想的民主与现实的民主划界问题
在此之前,我的观念中“民主”往往是公民自由的最高象征,现实生活中政府所宣称的民主更多的是为了利益阶层服务,而不属于平民。

但是,在读过此书后我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正如作者罗伯特·达尔所说:“在任何一个国家,在理想的民主和现实的民主之间,鸿沟都实实在在的存在”。

真正完美的民主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总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产生不同的“民主”:比如美国宪法在总统职位上规定了一个权力很大的政治首脑,同时在国
会也有一个强大的立法机构,但他们彼此互相独立。

相反,欧洲大多数国家采取了议会制,作为行政首脑的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所以,民主是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的。

但是罗伯特·达尔也提出了五项民主的标准:有效的参与,投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和成年人的公民资格。

这些标准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尺度,引导我们对实际政治体制和各项制度的缺陷进行弥补。

自此,我认识到自己之前对于“民主”的误解,也发现了在我们国家,民主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其直接体现,只是因为国情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于我设想的那种完美而不可实现的民主。

二、有利于民主的基础条件
在本书中,作者揭示了三个民主的关键条件:军队和警察控制在由选举产生的官员手里,民主的信念和政治文化,以及不存在强大的敌视民主的外部势力。

在此之中,我十分认同第三点,而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印证了第三个关键条件的正确性。

只有在国家力量强大,能够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不被侵犯的情况下,我们才有享受到民主的可能,假若国家的外部环境中列强林立,国内的政治决策收到国外势力的极大干扰,公民的民主权益自然不可能指望敌对势力保障。

此外,本书的作者还提出了两个有利于民主的条件:现代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弱小的亚文化多元主义。

毫无疑问,如果一个国家不存在文化冲突,或者说全国公民拥有共同的信仰,那么民主自然有了生长的土壤。

但是在多数的大国中,往往存在多种语言、宗教、种族或民族身份,这些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对于事物的不同
认知,大面积的文化冲突毫无疑问也会波及到政治层面。

但是在一个其他条件都有利于民主的国家里,仍然有方法控制这些文化冲突:比如在美国的阿米什地区,阿米什人就因为种族信仰在宪法中规定的义务教育问题上获得了特殊对待,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美国强大的国家力量。

在这些有利于民主的条件中,作者“市场资本主义有利于民主”的论断与我曾经的直觉大相径庭,也让我对民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通过类似反例法的方式阐述了该论断的合理性:在一个非市场化的经济中,几乎所有决策均是由政府做出和控制的,在此过程中有着太多不利于民主发展的手段和方法。

对此我并不否认,但是我仍然没有完全赞同作者,正如作者自己所述:市场经济中资本的不平等导致了政治资源不平等,也存在着不利于民主发展的方面,“没有一个民主国家会存在或长期存在这样一种市场资本主义:它不受政府为了改变它的负面影响而对它进行的广泛管制和干预”,但若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严重影响了市场资本主义的运行,也会严重影响到民主政治制度。

综合作者的观点,其实对民主有利的是一定程度上受政治制度管制的市场资本主义,也就是一种削弱了负面影响的市场资本主义。

那么类比于削弱了负面影响的非市场经济呢?我相信也存在相应限定下的非市场经济能够有利于民主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民主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广泛。

结合国情来看,中国目前并没有达到作者对于民主国家的定义,但不可否认中国也存在着我们认知下的民主,最终孰优孰劣,自然有事实见分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