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实验一、引言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其正截面的抗弯强度是评价梁的性能指标之一。

为了确定梁的正截面抗弯性能,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及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等内容。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研究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抗弯性能,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具体目的包括: 1. 掌握梁正截面抗弯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测定梁在不同加载荷载下的挠度和应变; 3. 绘制梁在不同荷载下的弯曲应力-应变曲线; 4. 对比分析不同梁的抗弯性能。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梁模具;2.准备好所需的混凝土和钢筋材料;3.检查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的工作状态。

2. 梁制作1.在模具内放置钢筋,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和数量;2.注入混凝土,在振捣混凝土的同时,注意排除气泡;3.需要制作多个相同规格的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装置与测试途径1.将制作好的梁放置在抗弯实验机的两个支座上,并调整支座的间距;2.通过加载装置施加荷载于梁上,使其弯曲;3.使用传感器测量梁的挠度和应变。

4. 实验进行1.自由挠度测量:在没有加载荷载作用时,测量梁的自由挠度;2.逐级加荷:依次增加加载荷载,记录每一级荷载下梁的挠度和应变;3.荷载卸载:依次减小荷载直至荷载卸载。

5. 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梁的弯矩、弯曲应力和应变等参数;2.绘制荷载-挠度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3.分析比较不同梁之间的抗弯性能。

四、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抗弯实验机:用于施加加载荷载于梁上,实现梁的弯曲。

•挠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梁的挠度变化,通常采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

•应变传感器:用于测量梁中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变化,通常采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

2. 实验方法•自由挠度测量方法:在没有加载荷载时,测量梁的自由挠度。

•加载荷载方法:逐级增加加载荷载,记录每一级荷载下梁的挠度和应变。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实验的进行,掌握梁的正截面抗弯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1.受力分析当梁受到外力作用时,梁内部会产生内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弯矩。

在梁的中性轴处,弯矩为0,在上部纤维和下部纤维处则呈现相反的符号。

因此,在不同位置上的混凝土和钢筋所承受的应力也不同。

2.截面抗弯性能分析在梁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因此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以形成一个整体。

当外力超过一定值时,由于混凝土本身脆性较大,容易产生裂缝,进而导致整个梁失效。

3.影响因素分析(1)截面形状:不同形状的截面对于抵抗外力有着不同的效果。

(2)材料特性: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特性的不同,会影响其受力性能。

(3)受力状态:梁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抗弯性能也不同。

(4)配筋率:钢筋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对于梁的抗弯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制作试件根据实验要求,制作出符合要求的试件。

一般而言,试件应该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截面,并且在试件中应该按照一定比例配筋。

2.实验测量将试件放置在测试机上,并加载到规定荷载值。

通过测试机上的传感器和测量仪器,可以得到试件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情况和荷载值。

同时,还需要记录下试件断裂时所承受的最大荷载值。

3.数据处理根据测试结果,可以计算出试件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变、应力和变形等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到试件在正截面抗弯方面的性能表现。

四、实验注意事项1.制作试件时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测试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对测试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荷载值的大小和速率,以避免试件过早失效。

4.在记录测试数据时需要注意精度和准确性,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正截面抗弯实验的进行,可以得到试件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变、应力和变形等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试件在不同荷载下的截面抗弯性能表现。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 正截面承载力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 正截面承载力实验

有技术、技术秘密、软件、算法及各种新的产品、工程、技术、系统的应用示范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第四条科技成果转化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市场规律,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厚则,依照合同的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不得侵害学校合法权益。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五条学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统一管理。

合同的签订必须是学校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内研究机构,否则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的签订均是侵权行为,由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在领导班子中明确分管本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负责人。

第七条学校科学技术处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归口管理部门,是科技成果的申报登记和认定的管理机构,负责确认成果的权属并报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

第八条学校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转化:(一)自行投资实施转化;(二)向他人转让;(三)有偿许可他人使用;(四)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五)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六)其它协商确定的方式。

第九条不论以何种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都应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各方享有的权益和各自承担的责任,并在合同中约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权属。

第十条对重大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成果,或拟转让的、作价入股企业的、金额达到100万元的科技成果,应先到科学技术处申请、登记备案,并报请学校校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公示后才能进行。

第十一条科技成果转让的定价主要采取协议定价方式,实行协议定价的,学校对科技成果名称、简介、拟交易价格等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15天。

第十二条对于公示期间实名提出的异议,学校科学技术处组织不少于3人的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并将论证结果反馈至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异议提出者,如任何一方仍有异议,则应提交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以评估结论为准。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完整步骤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完整步骤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完整步骤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重要部件,其在承受重载、抗震、抗风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需要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进行测试。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完整步骤。

一、实验前准备1、准备电脑和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如VisualFEA。

2、准备图纸和梁模型,将其导入软件中。

3、确定实验参数和条件,如施加载荷、梁的尺寸、钢筋数量和位置等。

二、进行模拟分析1、根据实验参数和条件设置模拟分析的参数,如加载力、材料参数等。

2、对于梁的正截面受弯,需在梁模型中加入截面弯矩分布图,并设置支座和加载位置。

3、运行模拟分析,获取梁在受弯情况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三、结果分析1、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进行力学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如弯矩、剪力、轴力和变形等。

2、判断梁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是否超过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变形限值等。

3、如果模拟分析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需对梁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增加钢筋数量或改变纵、横向杆件布置等。

四、模拟实验演示1、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进行虚拟实验演示,以直观地展示梁的受弯情况和应力分布等。

2、通过虚拟实验演示,可以深入理解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和应力变形特性等,为优化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总之,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虚拟仿真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测试工作,在实验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模拟分析的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和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

通过虚拟实验演示,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梁的受弯情况和应力分布等,为优化梁的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混凝土正截面受弯试验报告

混凝土正截面受弯试验报告

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设备: (1)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1)3.1实验简图 (1)3.2少筋破坏: (2)3.3超筋破坏: (3)3.4适筋破坏: (4)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

(6)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院、系)专业班组课学号姓名实验日期教师评定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3、测定或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1、试件特征1)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14.3N/mm2,=1.43N/mm2,=3.0×104N/mm2,f tk=2.01N/mm2),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HRB335级(=300N/mm2,=2.0×105N/mm2),箍筋与架立筋强度等级HPB235级(=210N/mm2,=2.1×105N/mm2)。

2)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试件尺寸及配筋如下图所示。

3)少筋、适筋、超筋的箍筋分别为φ8@200、φ10@200、φ10@100,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钢筋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实验仪器设备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2)2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3)20T荷载传感器4)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5)X-Y函数记录仪6)YJ-2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及平衡箱7)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8)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3.1实验简图少筋破坏-配筋截面:加载:=13.3kN=16.8kN适筋破坏-配筋截面加载:=15.3kN=91.7kN =99.6kN超筋破坏-配筋截面加载:=35.5kN=224.9kN 3.2少筋破坏:(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理论计算:=440-30=410mm =0.0033=0.0033×3.00×=99.00N/mm x===4.348mm =x(-0.5x)=1.0×14.3×250×4.348×(410-0.5×4.348)=6.339kN·m开裂荷载:F cr ===5.283kNx===13.17mm =x(-0.5x)=1.0×14.3×250×13.17×(410-0.5×13.17)=18.99kN·m屈服荷载:F u ===15.83kN破坏荷载:F 破=1.5F u =1.5×15.83=23.75kN混凝土自重:F 自==6.188kN模拟实验的数据为开裂荷载为:F cr =13.3kN破坏荷载:F 破=16.8kN本次实验数据对比,误差存在,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实验时没有考虑梁的自重,而计算理论值时会把自重考虑进去;2.计算的阶段值都是现象发生前一刻的荷载,但是实验给出的却是现象发生后一刻的荷载;3.破坏荷载与屈服荷载的大小相差很小,1.5倍不能准确的计算破坏荷载;4.整个计算过程都假设中和轴在受弯截面的中间。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试验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和分析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性能。

二、实验原理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施加弯矩和观察其变形情况,来探讨受弯梁的抗弯性能。

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数量和位置,弯曲时内力的分布,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情况等因素。

梁的抗弯性能可以通过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强度进行预测,也可以通过对梁进行试验来直接测量。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设备:
1.标准试验机。

2.测量仪器和设备。

材料:
1.钢筋混凝土梁。

2.配重器。

四、实验步骤
1.将钢筋混凝土梁垂直放置在试验机上,并安装好测量仪器和设备。

2.通过试验机施加一个单调增加的弯矩,每次增加的力矩值不超过梁的承载能力的70%。

并记录每个阶段的弯矩和梁的变形。

3.进行试验后,获取试验数据,包括弯矩和位移等记录数据,然后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强度,并将结果进行分析。

五、注意事项
1.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梁破裂或其他安全事故。

2.试验结果的精度取决于试验的准确性,因此操作人员必须非常小心和专业。

3.在试验后,应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维护。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班级 土木0701 姓名 马小俊 学号1001070122一、试验目的1、通过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破坏试验,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静载试验的全过程。

2、进一步学习静载试验中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 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中的M -f 图。

2、 量测试件在纯弯曲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及受拉钢筋的应变,绘制沿梁高的应变分布图。

3、 观察试件在纯弯曲段的裂缝出现和开展过程,记下开裂荷载t cr P (tcr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4、 观察和描绘梁的破坏情况和特征,记下破坏荷载t u P (t u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三、试验设备及仪表1、 加载设备一套。

2、 百分表及磁性表座若干。

3、 压力传感器及电子秤一套。

4、 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套。

5、 电阻应变片及导线若干。

6、 手持式应变仪一套。

四、试件和试验方法1、 试件: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尺寸和配筋情况根据测量数值确定。

2、 试验方法:1) 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两点加载,或在试验机上加载。

2) 用百分表量测挠度,用应变仪量测应变。

3、 试验步骤:1) 安装试件,架设仪器仪表并连线调试。

2) 加载千读百分表和应变仪,用放大镜检查有无初始裂缝并记录。

3) 在估计的开裂荷载前分三级加载,每级荷载下认真读取应变仪读数,以确定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

在加第三级荷载时应仔细观察梁受拉区有无裂缝出现,并随时记下开裂荷载tcr P 。

每次加载后五分钟读百分表,以确定梁跨中级支座的位移值。

4) 开裂荷载至标准荷载分两级加载,加至标准荷载后十五分钟读百分表和应变仪,并用读数放大镜测读最大裂缝宽度。

5) 标准荷载至计算破坏荷载u P (u M )之间分三级加载,加第三级荷载时拆除百分表,至完全破坏时,记下破坏荷载值t u P (tu M )。

五、注意事项1、 试验前应明确本次试验的目的、要求,熟悉试验步骤及有关事项,对不清楚的地方应先进行研究、讨论或向指导老师请教,严禁盲目操作。

结构设计原理实验-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试验

结构设计原理实验-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试验

• 二、实验内容 • 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实验的全过程, 从梁的构造、钢筋构造、配筋率、正截面计算的基本 内容、受弯构件工作阶段、破坏特征,验算实验梁在不 同荷载作用下控制断面(最不利截面)的应力、挠度和 裂缝开展的位置及宽度,梁最大破坏荷载时相应挠度。 • 2.正式实验前,根据实验梁的构造、配筋和强度,估 算梁的最大破坏荷载,然后估算的最大破坏荷载分五 级列表算出每级荷载作用下相应测点处理论计算(应变 和挠度)值,以此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 七、思考题: • 1.混凝土的标号低于设计标号实测的应力(或 应度)变大还是变小? • 2.钢筋混凝土梁受弯强度应采用规范中轴心受 压还是弯压指标?

图-1
正截面破坏实验简支梁

图-2
梁实验装置和测点布置
1-千斤顶; 2-力传感器;3-分配梁4-试验梁;5-混凝土应变片; 6-钢筋应变片;7-机电百分表;
• 五、实验实施步骤 • 1.加载前检查传感器、电阻片、挠度计的连接 和安装状态,并进行初始平衡调试; • 2.先作一次预备实验,预备荷载值取破坏荷载 的30-40%。加载后,测取读数,观察实验梁、 仪表装置工作是否正常,及时排除故障后,才 能进行正式试验。 • 3.正式实验时,原则上应按计算破坏荷载的 20%(也可取整数荷载值)分级加载,每级加载 后稳定5分钟再读取试验数据。
• 4.裂缝的出现和发展用目视或读数显微镜观 察,每级荷载下的裂缝发展情况应进行记录和 描述。 • 5.当裂缝宽度达到1.5mm时,即视为破坏。或 混凝土受压区破坏或钢筋应力达到屈服点,亦 视为破坏。观察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 六、实验报告要求 • 1.将实验中每级实际荷载作用下的理论计算值 和各测点实测值列表; • 2.将试验过程中从开始加载直至破坏划分为三 个工作阶段,并将跨中截面用图示方法描绘(计 算值为实线,测试值用虚线标出应度值); • 3.绘出弯矩(或荷载)与各挠度测点的关系曲 线(按三个工作阶段,计算值为实线,测试值用虚 实际分级的 荷载重新计算每级荷载作用下相应测点处 理论计算(应变和挠度)值,并将实验记录值 整理,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或测 试极值取舍后作为实测值再与理论值进行 比较。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试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试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应变、挠度及裂缝等参数的测定,熟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的一般过程及其特征,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进一步学习常规的结构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培养实验基本技能。

3.掌握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试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1 根、尺寸及配筋如图所示。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C25钢筋:纵筋 2φ 8,Ⅰ级(实际测得钢筋屈服强度为390Mpa,极限抗拉强度为450 Mpa)箍筋:φ 6@ 100,Ⅰ级试件尺寸:b =100mm; h =150mm;L=1100mm;制作和养护特点:常温制作与养护2.实验所需仪器:手动油压千斤顶 1 个,测力仪及压力传感器各 1 个;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台;百分表及磁性表座各 3 个;刻度放大镜、钢卷尺;支座、支墩、分配梁。

三、实验方案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主要测定其承载力、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和裂缝开展情况,另外就是测量控制区段的应变大小和变化,找出刚度随荷载变化的规律。

1.加载装置梁的实验荷载一般较大,多点加载常采用同步液压加载方法。

构件实验荷载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不能相符时,应采用等效荷载的原则进行代换,使构件实验的内力图与设计的内力图相近似,并使两者的最大受力部位的内力值相等。

作用在试件上的实验设备重量及试件自重等应作为第一级荷载的一部分。

确定试件的实际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时,应包括试件自重和作用在试件上的垫板,分配梁等加荷设备重量(本实验梁的跨度小,这些影响可忽略不计)。

2.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测试内容钢筋及混凝土应变、挠度和裂缝宽度等。

本次实验测试具体项目:正截面应变;纵向受力钢筋应变;梁挠度;裂缝发展情况;开裂荷载;屈服荷载;破坏荷载。

纯弯区段混凝土表面布置 5 个电阻应变片(自行设计测点位置),实验前完成应变片粘贴工作。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作为混凝土结构试验的常见实验,在建筑物的设计中有着重
要的作用。

在分析结构完整性和牢固程度的同时,它还可以检验梁形状尺寸及混凝土强度
等参数,为设计者提供可靠依据,使其能够按图纸编制产品,以满足质量要求,提高实践
效率。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主要包括构件及样品制备、试验和实验计算等过程。

具体
步骤如下:
首先,制备实验构件和样品: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使用规范的混凝土及钢
筋材料,制作出规定的实验构件,并将其保养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其次,对实验构件
进行破坏性试验:按照规定,采用三轴压力机对实验构件进行内力试验,试验中可以测量
受力构件的压力、变形等指标,最终测得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承载力及耗能和力学特性。

之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实验计算:根据实验测试结果,计算并分析梁的受力特性、变
形特性等参数,以及计算梁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将测试到的变形量转换为破坏能力参数,最终计算出梁的有效受力高度,以及抗惯性和弹性基本参数。

最后,实验数据归档:梁正截面实验成功完成后,把所有测试记录归档存储,以备之
后作为比较分析,实验构件留作样本,以备之后在相关结构中借用模拟计算。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是一项建筑技术实践中的必要试验,贯穿着构建
过程的各个环节,它既能够检测梁的结构完整性和构件的受力状况,又能够检验出混凝土
强度及梁形状和尺寸参数,有助于结构的设计和实践制作,保证其达到规范要求,所以它
在日常工作中受到广大专业人士的重视与认可。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报告一、实验记录结果表应变与挠度记录表测点荷载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με挠度mm荷载级数荷载值1 2 1 2 3 4 1 2 3 4 5 KN με预载0 -1 1 0 1 0 0 0.0030000.003 4 13 13 21 6 -3 -12 0.0030.1770.007-0.230.017 8 41 41 64 19 -8 -32 -0.060.3630.007-0.06012 98 83 141 46 -10 -59 -0.1530.5570.0070.10.017标准加载14 129 107 190 65 -9 -72 -0.1970.680.0070.20.013 16 162 130 224 89 -5 -83 -0.2370.80.0070.310.023 18 195 156 289 116 -3 -98 -0.2530.920.0070.4270.023 20 232 183 351 144 2 -112 -0.273 1.040.0130.5270.023 22 270 214 417 179 9 -127 -0.283 1.1630.0130.7670.017 24 311 245 497 224 19 -147 -0.31 1.30.090.7870.02 26 349 275 570 263 30 -155 -0.333 1.4370.2170.9730.023 28 386 305 643 300 37 -169 -0.36 1.5570.34 1.0270.017 32 450 368 769 361 51 -198 -0.38 1.820.583 1.270.017 34 487 401 838 395 56 -215 -0.37 1.940.727 1.407-0.007破坏加载38 552 475 964 459 68 -245 -0.38 2.217 1.043 1.68-0.013 42 618 540 1078 524 80 -275 -0.383 2.547 1.327 1.937-0.01 46 685 584 1208 610 96 -306 -0.38 2.783 1.637 2.237-0.007 50 750 655 1386 687 115 -335 -0.38 3.393 1.943 2.543-0.007 54 817 714 1510 776 139 -367 -0.38 3.403 2.273 2.88058 886 783 1645 853 153 -405 -0.38 4.2 2.74 3.413-0.00362 949 864 1781 928 164 -439 -0.39 4.757 3.42 3.973-0.003 66 1011 914 1895 991 172 -475 -0.3979.373 3.913 4.503-0.00370 1180 2487 2113 1133 273 -500 -0.4037.057 4.51 5.230.003二、实验现象描述及裂缝分布图如图,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梁逐渐出现裂缝并变大,且裂缝成斜向分布。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报告
挠度测点布置:在跨中一点,支座各一点及分配梁加载点处各一点安装百分表。 按要求贴好应变片,做好防潮防水处理,引出导线。 根据实测截面尺寸和材料力学性能算出梁的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以及标准荷载下的应变和挠度值
5.随着试验的进行注意仪表及加荷装置的 粘贴好手持式应变仪的脚标,装好百分表
在标准荷载作用下持续时间不宜小于30min
在达到标准荷载以前,每级加载值不宜 大于标准荷载值的20%;超过标准荷载 值后,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标准荷载值 的10%。
加载到达开裂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 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标准荷载值的5%。
加载到达破坏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 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标准荷载值的5%。
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应小于10min 在标准荷载作用下持续时间不宜小于
混凝土表面应变测点:纯弯段混凝土表面电阻 应变片测点为每侧四点(压区顶面一点,受拉 主筋处一点,中间两点),并在应变片测点处 对应地布置手持应变仪测点。
挠度测点布置:在跨中一点,支座各一点及分 配梁加载点各一点安装百分表。
进行1~3级预载,测读数据,观察试件、 装置和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并及时排除故 障。预加载值不宜超过试件开裂荷载计 算值的70%
将标准荷载下应变及挠度的计算值与实 测值进行比较
对梁的破坏形态和特征做出评定
六、虚拟演示
1、变形图(正视图) 2、变形图(轴测图) 3、位移图(正视图) 4、位移图(轴测图) 5、SZ应力图(正视图) 6、SZ应力图(轴测图) 7、MISE应力图(正视图) 8、 MISE应力图(轴测图)
试件材料的力学性能:钢筋和混凝土的 实测强度,钢筋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根据实测截面尺寸和材料力学性能算出 梁的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以及标准荷 载下的应变和挠度值

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

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

混凝土结构原理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班级:学号:组别:姓名: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二零零六年六月目录试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实验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试验试验三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破坏试验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1.通过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熟悉钢筋混凝土受弯钩件正截面破坏全过程。

2.进一步学习静载试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的f M --图。

2.量测试件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和受拉钢筋的应变,绘制沿梁高的应变分布图和M ——s σ。

3.观测试件的裂缝出现和开裂过程,记录开裂荷载tcr P (tcr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4.观察和描绘梁的破坏情况和特征,记录破坏荷载tu P (tu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三、试件、实验设备及仪表:1.试件试件为钢筋混凝土适筋梁,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1所示。

图2 加载示意图图1 配筋图2.仪器设备(1)加载设备一套;(2)百分表及磁性表座若干; (3)压力传感器; (4)静态应变仪两台; (5)电阻应变片及导线若干; (6)刻度放大镜; (7)千斤顶一台。

四、试验方法和试验步骤:1.试验方法:(1)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两点加载。

(2)用百分表量测试件的挠度,用应变仪量测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

(3)仪表及加载点布置如图2所示。

2.试验步骤:(1)安装试件,安装仪器仪表并连线调试。

(2)预载,在正式施加荷载试验前,应进行预载,将已就位好的试件,施加少量的荷载(相当于一级荷载),以检查各仪表的工作情况及试验测读人员的操作和读数能力,并消除试件的构造变形。

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解决。

如全部正常,即可开始正式试验。

(3)正式加载前读取百分表和应变仪的初始读数,用放大镜检查有无初始裂缝并记录。

(4)在估计的开裂荷载前分三级加载,每级荷载下认真读取应变仪读数,以确定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

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分析

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分析
与钢筋强度无关,且钢筋受拉强度未得到充分发挥,破坏又没
有明显的预兆,因此,在工程中应避免采用。
一、梁的正截面破坏工程试验
2
超筋破坏
在适筋梁和超筋梁的破坏之间存在一种“界限破坏”,其破坏
特征是受拉纵筋屈服的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此时的配筋
率称为最大配筋率。
一、梁的正截面破坏工程试验
3
少筋破坏
屈服台阶,梁的挠度、裂缝随之增大,最终因受压区的混凝土达
到其极限压应变被压碎而破坏。在这一阶段,梁的承载能力基本
保持不变而变形可以很大,在完全破坏以前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
破坏预兆明显,我们把这种破坏称为“延性破坏”。
一、梁的正截面破坏工程试验
1
适筋破坏
延性破坏是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个基本原则。受弯构件的
特征也在发生本质的变化。配筋率是指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与构截面的有效面积ℎ0 的比值用ρ表示,即ρ=
筋的配筋率将梁分为超筋梁、适筋梁和少筋梁。
一、梁的正截面破坏工程试验
1
适筋破坏
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合适的梁称为适筋梁。其破坏特征是:破坏
开始时,受拉区的钢筋应力先达到屈服强度,之后钢筋应力达到
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很小时称为少筋梁。当梁配筋较少时,
受拉纵筋有可能在受压区混凝土开裂的瞬间就进入强化阶段甚至
被拉断,其破坏与素混凝土梁类似,属于脆性破坏。少筋梁的这
种受拉脆性破坏比超筋梁的受压脆性破坏更为突然,不安全,而
且也不经济,因此在建筑结构中不允许采用。
谢 谢 观 看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就是是根据适筋梁破坏时的平衡条
件建立的。
一、梁的正截面破坏工程试验
2
超筋破坏
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过大的梁称为超筋梁。由于其纵向受力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土木工程专业10级3班姓名学号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设备: (2)2.1试件2.2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3)3.1实验简图 23.1.1实验简图3.1.2少筋破坏-配筋截面3.1.3适筋破坏-配筋截面3.14 超筋破坏-配筋截面3.2 少筋破坏: (3)3.2.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3.2.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3.2.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3.2.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3.3 适筋破坏: (6)3.23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3.3.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3.3.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3.3.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3.3.5 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3.4 超筋破坏: (9)3.4.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3.4.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3.4.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3.4.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

········································ (1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城市建设学院(院、系)土木工程专业103 班11 组混凝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1.实验目的:①.了解受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1、复习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浇筑过程。

2、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挠度及裂缝开展特征。

3、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特征。

4、测定破坏弯矩,验证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的计算方法。

5、初步了解构件静力试验过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试验方法与测试内容(一)试验方法1、试件特征(1)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钢筋HRB235级(2)试件尺寸及配筋: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为15mm)。

2、仪表布置(如图2示)(1)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三个,用以测量梁跨中挠度及支座沉降。

(2)静态电阻应变仪四台,用以测量梁截面应变分布(S6、S12为钢筋应变片,S1~S5、S7~S11为混凝土应变片)。

(3)放大镜二个(观察裂缝)。

(4)刻度放大镜一个(观察裂缝宽度)。

(5)钢尺一把(测量裂缝间距)。

(6)HB铅笔数只(用来描绘裂缝开展情况)。

3、加荷装置(1)在加荷架上,用千斤顶通过分配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试件跨中有一长100cm 的纯弯段。

(2)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端部转动及水平受约束,基本符合铰支承的要求。

(3)试件安装就位后,应检查、校正其位置,以达到几何对中要求。

4、加荷方法(1)采用分级加荷,开裂前每级加荷量约取5~10%的破坏荷载;开裂后每级加载量增为15%的破坏荷载;接近破坏荷载时,加载量取5%的破坏荷载;从零载逐级加至破坏为止。

(2)每次加荷后静停三分钟,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读记仪器读数,加荷时间间隔控制10分钟。

5、试件破坏标志受弯构件在加载或持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标志之一者,即认为该结构构件达到或超过承载力极限状态。

(1)对有明显物理流限的热轧钢筋,其受拉主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受拉应变达到0.01;无明显物理流限的钢筋,其受拉主钢筋的受拉应变达到0.01。

(2)受拉钢筋处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到1.5mm。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实验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实验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和计算机组成等内容,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实践中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二、讲授内容 1.计算机的基本软硬件、主要部件的性能参数; 2.进位制及数制间的转换方法; 3.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三、重点、难点 1.计算机的基本软硬件、主要部件的性能参数; 2.进位制及数制间的转换方法; 四、教学建议 在机房授课,理论结合实践操作,加强印象。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次
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WINDOWS XP 操作系统
第三章 文字处理软件 WORD 2003
第四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EXCEL 2003
第五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POWERPOINT 2003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七章 常用工具软件
合计
课内学时分配 4 6 10 10 10 4 4 48
第一阶段——弹性工作阶段 (从开始加荷到受拉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拉应变) 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从开裂的临界状态到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强度) 结论: 通过本次模拟实验掌握了正截面受弯的三个受力阶段,充分体验了钢筋混凝土受弯的 整个过程;同时还掌握了挠度和裂缝的计算。通过这次实验,我熟悉掌握其构件受力和 变形的三个阶段以及破坏特征、掌握了不同荷载强度下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计算并且通过 计算三种情况下梁的屈服荷载和破坏荷载跟实验所得到的数值进行比较较,让我进一步 明白,在实际施工时应注意:一定要根据构件的安全等级计算好承载力和强度,以保证 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构造物和人民财产的安全。到最后虽然梁被破环,但是梁仍然在 带裂缝工作。 适用专业: 全院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实验内容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实验内容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实验内容
正截面抗弯实验是一种测试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过在梁上施加一定的荷载,以破坏为终点,测量梁的变形和应力,以评估其强度和刚度。

实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备梁:制备符合规范的钢筋混凝土梁,包括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材料、钢筋规格和数量,并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布置和浇筑混凝土。

2. 安装测量仪器:安装应变计和位移计等测量仪器,以测量梁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

3. 施加荷载:通过加载装置施加荷载,以产生弯曲力矩,从而在梁上产生弯曲应力。

4. 测量变形和应力:在加载过程中,测量梁的变形和应力,以得到梁的荷载-变形和荷载-应力曲线。

5. 破坏梁:在加载到一定程度时,梁会发生破坏。

此时,可以记录破坏时的荷载和变形等数据。

6. 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梁的极限弯矩、极限承载力、截面抗弯矩等参数,以评估梁的强度和刚度。

需要注意的是,正截面抗弯实验只能评估梁在弯曲方向上的力学性能,而不能评估其在其他方向上的性能。

因此,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梁的多种受力情况。

用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抗弯实验的正截面设计

用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抗弯实验的正截面设计

用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抗弯实验的正截面设计标题:用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抗弯实验的正截面设计引言: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承载构件之一,其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抗弯承载力。

本文将基于实验设计原则和理论知识,深入探讨用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抗弯实验的正截面设计。

通过了解各种参数对梁的受力性能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正文:一、抗弯实验的基本原理抗弯实验是评估钢筋混凝土梁抵抗弯曲力矩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该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梁的正截面,以保证其在受力情况下能够承载并抵抗弯曲力矩的作用。

二、正截面设计的基本要求1. 几何要求:正截面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几何要求,如梁的宽度、高度等。

这些几何参数的选择应基于结构的使用要求以及所需的承载能力。

2. 钢筋布置:在正截面设计中,钢筋的布置是关键因素之一。

正确的钢筋布置可以提高梁的抗弯能力和承载力。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将钢筋置于最大弯矩产生区域,并根据所需的受力要求进行合理分配,来实现最佳性能。

3. 钢筋配筋率:正截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钢筋的配筋率。

配筋率是指单位横截面积中钢筋的体积与横截面积之比。

适当选择合理的配筋率可以提高梁的抗弯承载力和延性。

4. 混凝土强度:使用何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也是正截面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

混凝土强度与梁的抗弯能力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强度等级。

三、正截面设计的影响因素1. 荷载情况:梁所受的荷载类型和大小直接影响其正截面设计。

常见的荷载类型包括活荷载、恒荷载、风荷载等,需要根据不同荷载的作用情况来确定梁的正截面设计参数。

2. 边界条件:定义梁的边界条件,例如悬臂梁、简支梁等,对于正截面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边界条件的不同,会导致梁在受力时的形变和力矩分布情况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正截面设计。

3. 板厚比:板厚比是指梁截面高度与板厚的比值,也是影响正截面设计的因素之一。

板厚比的选择应基于梁的应力和变形性能要求,来确保梁在受力后不产生过大的应力和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应变、挠度及裂缝等参数的测定,熟悉钢筋
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的一般过程及其特征,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进一步学习常规的结构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培养实验基本技
能。

3.掌握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试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1根、尺寸及配筋如图所示。

正截面受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箍筋为HPB235,纵筋HRB335。

(注意:制作和养护特点:常温制作与标准养护室养护)
2.实验所需仪器:
试验设备包括试验台座、反力架、千斤顶、分配梁、荷载传感器、电阻应变仪、百分表、放大镜、读数放大及电筒、直尺等。

(注意:试验梁支承于台座上,通过千斤顶和分配梁施加荷载,用荷载传感器和电阻应变仪量测荷载,用混凝土应变片测试验梁纯弯段的截面应变,用百分表量测试验梁跨中挠度以及支座处挠度,用放大镜观察裂缝的出现,用读数放大镜量测裂缝宽度,用直尺量测裂缝间距)
三、实验方案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主要测定其承载力、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和裂缝开展情况,另外就是测量控制区段的应变大小和变化,找出刚度随荷载变化的规律。

1. 加载装置
梁的实验荷载一般较大,多点加载常采用同步液压加载方法。

构件实验荷载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不能相符时,应采用等效荷载的原则进行代换,使构件实验的内力图与设计的内力图相近似,并使两者的最大受力部位的内力值相等。

作用在试件上的实验设备重量及试件自重等应作为第一级荷载的一部分。

确定试件的实际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时,应包括试件自重和作用在试件上的垫板,分配梁等加荷设备重量(本实验梁的跨度小,这些影响可忽略不计)。

2.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测试内容钢筋及混凝土应变、挠度和裂缝宽度等。

本次实验测试具体项目:正截面应变;纵向受力钢筋应变;梁挠度;裂缝发展情况;开裂荷载;屈服荷载;破坏荷载。

纯弯区段混凝土表面布置不少于三个电阻应变片(自行设计测点位置),实验前完成应变片粘贴工作。

另外梁内受拉主筋各布有电阻应变片1片。

挠度测点三个:跨中点,支座沉降点(2个)。

3. 实验步骤
实验为开放式:实验前,学生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过程,在指导教师解答提问、讲明注意事项之后,由学生自己提具体实施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分组自行操作实验。

教师给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并实时指导。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考察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听实验介绍,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2)试件安装及实验装置检查。

a.安装支座、试件。

要求位置准确、稳定、无偏斜。

b.在梁纯弯曲区贴电阻应变片(程序为:构件表面磨平处理;表面清洗;
贴应变片:不作防护),要求位置准确;粘贴牢固,无气泡等;
c.安装百分表。

要求垂直、对准;
d.安装分配梁。

分配梁支撑位于梁跨的三分点处。

要求位置准确、稳定、
无偏斜。

e.安装油压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

连接传感器和测力仪。

要求位置准确、
稳定、无偏斜。

f.最后检查实验装置是否稳定、偏斜及位置是否准确;仪表是否正常工作。

(3)测量梁实际跨度、截面尺寸、加载点位置、混凝土应变片位置等。

(4)预加载实验(按破坏荷载的20%考虑,)。

按1~3级预加载(0-2kN-3kN-4kN),测读数据,观察试件、装置和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并及时排除
故障。

预载值的大小,必须小于构件的开裂荷载值。

然后卸载至0。

(5)仪表调零或读仪表初值并记录。

画记录图、表,作好记录准备。

(6)正式加载实验。

1)、利用荷载传感器进行控制,按估算破坏荷载值的十分之一左右对试验梁分级加载,相邻两次加载的间隔时间为2~3分钟。

在每级加载后的间歇时间内,认真观察试验梁上是否出现裂缝,记录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千分表读数。

2).在试验梁上发现第一条裂缝后,在试验梁表面对裂缝进行标记,记录前一级荷载下的电阻应变仪读数。

3).继续利用荷载传感器进行控制,按估算破坏荷载值的五分之一左右试验梁分级加载,相邻两次加载的间隔时间为5~10分钟。

在每级加载后的间歇时间内,认真观察试验梁上原有裂缝的发展和新裂缝的出现等情况并进行标记,记录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千分表读数。

4).继续加载,当所加荷载约为破坏荷载值的60%~70%时,用读数放大镜测读最大裂缝宽度和用直尺量测裂缝间距并记录。

5).加载至试验梁破坏,记录电阻应变仪读数。

6).卸载。

记录试验梁破坏时裂缝的分布情况。

4.实验记录参考图表
(1)应变记录参考表
测点1 测点2 测点3 测点4 测点5 测点6
相对时间
(S)
0 0 0 0 0 -43.7 91.29
220 -28.16 0 0 16.51 -241.82 342.82
440 -31.08 0.97 0 -1.94 392.35 379.72
660 -177.72 27.19 86.43 54.38 307.86 370.01
880 -174.81 24.28 76.72 46.62 355.44 1214.91
1100 -259.3 196.17 971.15 584.63 140.82 31821.8
1320 -289.4 470.04 31821.8 1141.11 357.38 483.63
1540 -336.99 782.75 31821.8 1749.05 322.42 406.91
1760 -339.9 905.12 31821.8 1944.25 274.84 533.16
1980 31821.8 31821.8 31821.8 31821.8 255.41 1204.23
2200 31821.8 31821.8 31821.8 31821.8 246.67 1050.79
(2)挠度记录参考表
四实验分析
1、截面应力、应变分析
绘制荷载-钢筋应变曲线
2、挠度分析
(1)计算理论值
3
23l =648F W EI
理论
(2)分析各点实测挠度值
由于支座沉降影响2312÷+-
=)(点点点实际W W W W (3)绘制荷载—挠度曲线(理论、实测曲线)
0123456780
10
20
30
40
系列1
系列2
(4)挠度结果比较
(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分析:由上表可知,和在加载初期就存在一定数值,但随着加载过程的进行,与渐渐接近直到相仿,最后随着加载末期,两者的差值又突然变大;加载前期与不同主要是因为由于百分表的安装和灵敏程度,加之前期加载程度低,挠度变化不明显,所以致使我们测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有差异;加载后期与的不同则主要是因为,加载前后混凝土试件已经破坏,导致挠度变化很大,从而使与相差较大)
3、开裂荷载、屈服荷载、破坏荷载其差异原因
(1)实验操作过程误差。

(2)仪器误差。

(3)记录误差。

(4)钢筋在加载停止时,可能出现回缩。

4、绘制开裂后各级荷载下的裂缝分布图
5、用文字叙述梁的破坏形态和特征
梁受到剪切破坏。

随着荷载的增大,梁的剪弯区段内陆续出现几条裂缝,其中一条发展为主临界斜裂缝,临街斜裂缝出现后,梁承受的荷载还能继续增加,
而斜裂缝伸展至荷载垫板下,直到斜裂缝顶端(剪压区)的混凝土在正应力бх,剪应力τ及荷载引起的竖向局部压应力бу的共同作用下被压酥而破坏。

五、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测定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应变、挠度及裂缝等参数,自己熟悉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的一般过程及其特征,加深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进一步的掌握了常规的结构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培养自己实验基本技能。

学会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方法,提高了自己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
(1)进行破坏实验时,应根据预先估计的可能破坏情况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以防损坏仪器设备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随着实验的进行注意仪表及加荷载装置的工作情况,细致观察裂缝的发生、发展和构件的破坏形态。

裂缝的发生和发展用眼睛观察,裂缝宽度用刻度放大镜测量,在标准荷载下的最大裂缝宽度测量应包括正截面裂缝和斜截面裂缝。

正截面裂缝宽度应取受拉钢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测量斜裂缝时,应取斜裂缝最大处测量。

每级荷载下的裂缝发展情况应随实验的进行在构件上绘出,并注明荷载级别和裂缝宽度值。

当试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注意观察试件的破坏特征并确定其破坏荷载值。

规定:当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认为该构件已经达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破坏)。

依据“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件的破坏荷载值:
1)正截面强度破坏。

●受压混凝土破损;
●纵向受拉钢筋被拉断;
●纵向受拉钢筋达到或超过屈服强度后致使构件挠度达到跨度的1/50,或
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mm。

2)斜截面强度破坏
●受压区混凝土剪压或斜拉破坏;
●箍筋达到或超过屈服强度后致使斜裂缝宽度达到1.5mm;
●混凝土斜压破坏。

3)受力筋在端部滑脱或其它锚固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