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应变、挠度及裂缝等参数的测定,熟悉钢筋

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的一般过程及其特征,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进一步学习常规的结构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培养实验基本技

能。

3.掌握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试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1根、尺寸及配筋如图所示。

正截面受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箍筋为HPB235,纵筋HRB335。

(注意:制作和养护特点:常温制作与标准养护室养护)

2.实验所需仪器:

试验设备包括试验台座、反力架、千斤顶、分配梁、荷载传感器、电阻应变仪、百分表、放大镜、读数放大及电筒、直尺等。

(注意:试验梁支承于台座上,通过千斤顶和分配梁施加荷载,用荷载传感器和电阻应变仪量测荷载,用混凝土应变片测试验梁纯弯段的截面应变,用百分表量测试验梁跨中挠度以及支座处挠度,用放大镜观察裂缝的出现,用读数放大镜量测裂缝宽度,用直尺量测裂缝间距)

三、实验方案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主要测定其承载力、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和裂缝开展情况,另外就是测量控制区段的应变大小和变化,找出刚度随荷载变化的规律。

1. 加载装置

梁的实验荷载一般较大,多点加载常采用同步液压加载方法。构件实验荷载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不能相符时,应采用等效荷载的原则进行代换,使构件实验的内力图与设计的内力图相近似,并使两者的最大受力部位的内力值相等。

作用在试件上的实验设备重量及试件自重等应作为第一级荷载的一部分。确定试件的实际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时,应包括试件自重和作用在试件上的垫板,分配梁等加荷设备重量(本实验梁的跨度小,这些影响可忽略不计)。

2.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测试内容钢筋及混凝土应变、挠度和裂缝宽度等。

本次实验测试具体项目:正截面应变;纵向受力钢筋应变;梁挠度;裂缝发展情况;开裂荷载;屈服荷载;破坏荷载。

纯弯区段混凝土表面布置不少于三个电阻应变片(自行设计测点位置),实验前完成应变片粘贴工作。另外梁内受拉主筋各布有电阻应变片1片。

挠度测点三个:跨中点,支座沉降点(2个)。

3. 实验步骤

实验为开放式:实验前,学生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过程,在指导教师解答提问、讲明注意事项之后,由学生自己提具体实施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分组自行操作实验。教师给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并实时指导。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考察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听实验介绍,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2)试件安装及实验装置检查。

a.安装支座、试件。要求位置准确、稳定、无偏斜。

b.在梁纯弯曲区贴电阻应变片(程序为:构件表面磨平处理;表面清洗;

贴应变片:不作防护),要求位置准确;粘贴牢固,无气泡等;

c.安装百分表。要求垂直、对准;

d.安装分配梁。分配梁支撑位于梁跨的三分点处。要求位置准确、稳定、

无偏斜。

e.安装油压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连接传感器和测力仪。要求位置准确、

稳定、无偏斜。

f.最后检查实验装置是否稳定、偏斜及位置是否准确;仪表是否正常工作。(3)测量梁实际跨度、截面尺寸、加载点位置、混凝土应变片位置等。(4)预加载实验(按破坏荷载的20%考虑,)。按1~3级预加载(0-2kN-3kN-4kN),测读数据,观察试件、装置和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并及时排除

故障。预载值的大小,必须小于构件的开裂荷载值。然后卸载至0。

(5)仪表调零或读仪表初值并记录。画记录图、表,作好记录准备。

(6)正式加载实验。

1)、利用荷载传感器进行控制,按估算破坏荷载值的十分之一左右对试验梁分级加载,相邻两次加载的间隔时间为2~3分钟。在每级加载后的间歇时间内,认真观察试验梁上是否出现裂缝,记录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千分表读数。

2).在试验梁上发现第一条裂缝后,在试验梁表面对裂缝进行标记,记录前一级荷载下的电阻应变仪读数。

3).继续利用荷载传感器进行控制,按估算破坏荷载值的五分之一左右试验梁分级加载,相邻两次加载的间隔时间为5~10分钟。在每级加载后的间歇时间内,认真观察试验梁上原有裂缝的发展和新裂缝的出现等情况并进行标记,记录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千分表读数。

4).继续加载,当所加荷载约为破坏荷载值的60%~70%时,用读数放大镜测读最大裂缝宽度和用直尺量测裂缝间距并记录。

5).加载至试验梁破坏,记录电阻应变仪读数。

6).卸载。记录试验梁破坏时裂缝的分布情况。

4.实验记录参考图表

(1)应变记录参考表

测点1 测点2 测点3 测点4 测点5 测点6

相对时间

(S)

0 0 0 0 0 -43.7 91.29

220 -28.16 0 0 16.51 -241.82 342.82

440 -31.08 0.97 0 -1.94 392.35 379.72

660 -177.72 27.19 86.43 54.38 307.86 370.01

880 -174.81 24.28 76.72 46.62 355.44 1214.91

1100 -259.3 196.17 971.15 584.63 140.82 31821.8

1320 -289.4 470.04 31821.8 1141.11 357.38 483.63

1540 -336.99 782.75 31821.8 1749.05 322.42 406.91

1760 -339.9 905.12 31821.8 1944.25 274.84 533.16

1980 31821.8 31821.8 31821.8 31821.8 255.41 1204.23

2200 31821.8 31821.8 31821.8 31821.8 246.67 1050.79

(2)挠度记录参考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