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脾喜燥恶湿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脾
脾的生理病理
脾
主要功能
生理 功能
常见 病理 表现
1、主运化 运化水谷、运化水液
2、主统血 3、主升清 4、喜燥恶湿
1、运化水谷失职 纳少、腹胀、便溏
运化水液失职 痰饮水湿、浮肿(虚胖)
2、脾不统血 慢性出血
3、脾不升清 内脏下垂,头晕目眩
4、脾为湿困 肢体困重
在志
联属功能
在体
其华
思
肉
唇
肌肉消 瘦
四肢痿 废不用
糟粕
粪
传导
脾失健运
胃丌降:腹胀、纳少 脾丌升:便溏
上
纳少
中
腹胀
下
便溏
脾的生理病理
脾
主要功能
生理 功能
常见 病理 表现
1、主运化 运化水谷、运化水液
2、主统血 3、主升清 4、喜燥恶湿
1、运化水谷失职 纳少、腹胀、便溏
运化水液失职 痰饮水湿、浮肿(虚胖)
2、脾不统血 慢性出血
3、脾不升清 内脏下垂,头晕目眩
4、脾为湿困 肢体困重
1 脾主运化
② 脾的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 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能防 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丌正常的停聚。
脾丌能运化水液,就会导致水液 内停,而产生湿、痰、饮,甚至 水肿等病理产物,而发生多种疾 病。
脾的生理病理
脾
主要功能
生理 功能
常见 病理 表现
1、主运化 运化水谷、运化水液
2、主统血 3、主升清 4、喜燥恶湿
1、运化水谷失职 纳少、腹胀、便溏
运化水液失职 痰饮水湿、浮肿(虚胖)
2、脾不统血 慢性出血
3、脾不升清 内脏下垂,头晕目眩
4、脾为湿困 肢体困重
《黄帝内经》脾胃理论
《黄帝内经》脾胃理论《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帝内经》脾胃理论,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解剖、生理、脉法、发病方面,研究《内经》对脾胃的认识,从而为现代临床找到理论依据。
脾胃学说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脾与胃共居中焦,脾为“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五脏别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
”所以脾胃为“后天之本”。
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古代先贤就对脾胃的正常功能及异常变化有系统而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对现代临床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1、对胃的解剖结构的认识《灵枢肠胃》中指出“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
”《灵枢平人绝谷》又进一步指出“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半五升而满”;“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
”可见,尽管当时的条件极为有限,古人对脾胃的基本认知仍起始于解剖实证,而并非一味地以象测藏。
这对当时逐步认清脾胃的诸多功能是很有帮助的。
2、对脾胃生理功能的认识《经脉别论》中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这是对脾胃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功能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脾胃属土,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胃主受纳水谷;脾主升清,胃主降浊;通过受纳、运化、升降,以化生气血津液而奉养周身,故称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痿论》说:“脾为胃行其津液”;《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藏者,皆禀气于胃。
中医学基础-脾
五脏 脾
5.与长夏或四时之气相通应 长夏:夏至——处暑 湿气最盛 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 病理 夏秋之交,脾弱者易为湿邪所伤 治疗:清热除湿
2.喜燥恶湿 脾喜燥洁而恶湿浊的生理特性 与胃的喜润恶燥相对 脾气健运——水津四布 脾失健运——痰饮水湿内生 湿浊困阻于脾——脾阳不振
五脏 脾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肉:肌肉 全身肌肉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和 滋润,壮实丰满 病理 脾失健运——倦怠无力,肌肉瘦削,痿废不用
五脏 脾
生理:
脾气健运——面色红润,肌肉状满
病理:
脾失健运——纳呆、腹胀、便溏
五脏 脾
(2)运化水液 脾气将水液化为水精,并将其吸收、转输 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 上输于肺 向四周布散 降水液下输膀胱 枢转水液
五脏 脾
生理: 脾气健运——津液化生充足,运化正常 病理: 津液生成不足——津亏 脾失健运 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
五脏 脾
生理: 脾升胃降协调平衡——精微正常输布 病理: 脾不升清——头昏目眩,神疲乏力 浊气停滞——腹胀满闷 精微下流——便溏、泄泻
五脏 脾
(2)升举内脏 脾气上升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而不下垂 生理 脾气充足——内脏不下垂 病理 脾气虚——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 宫脱垂,肛门脱垂
五脏 脾
五脏 脾
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之间的关系 同时进行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四季脾旺不受邪
五脏 脾
2.主统血 脾气具有统摄固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而不溢出脉外的机能。 机理:气的固摄 生理:脾气健运——血液不会溢出脉外 病理:脾气虚——出血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五脏——脾的生理特性、肝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五脏——脾的生理特性、肝的生理功能现在上课,上一节我们讲脾的生理特性,讲了第一个特性,叫脾主升清,又称脾气宜升,得出来脾宜升则健这样一个著名的原理。
由这个特性,推理出脾宜升则健。
下面我们讲脾第二个生理特性,脾喜燥恶湿,这也是咱们中医理论当中的一个难题,在这一节也是一个重点,涉及到中医的气化、涉及到运气,在这里只要求同学们做一般了解,旨在了解它的实践意义就可以了。
根据气化学说、运气学说(至于什么是运气学说?以后同学们再学习,暂时就这样理解),规定脾和胃在五行中同属土。
根据运气学说,还要分阳土和阴土,是湿土还是燥土,脾和胃这二者规定它们的阴阳属性,胃为阳,脾为阴。
同属土,胃为阳土,脾为阴土。
就气化来说,胃为燥,脾为湿。
湿和燥两者相比较而言,按照阴阳的属性,湿属阴,燥属阳。
把阴阳去掉,从气化来说,燥湿来说,规定脾为湿土,胃为燥土,同学们先理解到这个程度。
湿土指脾而言,燥土指胃而言,那么燥和湿有什么关系呢?根据阴阳学说,燥湿相对,阴阳相对,应该处于和谐状态。
也就是说脾湿和胃燥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意味着脾胃的生理功能是正常的。
这是一。
第二、就燥与湿相比较而言,中医还认为燥能胜湿,燥能抑制湿,使湿处于和谐状态,叫做无过无不及。
那么燥和湿,燥属阳,湿属阴。
我们上一节课讲阳和阴的关系,阳起主导作用。
为什么强调湿与燥的问题?强调阳燥能胜湿,没有阴湿能胜燥。
这里也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关系,阳主阴从的关系,强调是阳气的重要作用。
所以第二记住,燥能胜湿。
至于为什么燥能胜湿?有兴趣的同学就这个问题将来学习运气的时候再进一步探讨。
这里只记住脾湿胃燥这两者比较而言,燥能胜湿,胜湿的结果使湿处于无过无不及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脾的功能正常。
燥不能胜湿,那就是会出现湿太过,也就说胃的燥不能抑制脾的湿,达不到两者和谐状态,就会出现脾的湿太过,在这种情况下脾由正常生理状态转化为病理状态。
就这个意义讲脾恶湿,和燥相对,所以古人得出结论叫脾喜燥恶湿。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中医基础知识脾系统:脾与胃相表里,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思伤脾在液为涎,在五脏中脾属阴中至阴。
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运:输送,转运;化:消化、吸收。
将我们所吃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
小儿的脾胃最为弱,常常因各种饮食不当的原因,造成伤时、泄泻、食欲不振等,小宝宝本身生理特点就是“脾常不足”,“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小儿三分饥的原则就是要使小儿吃到七分饱留三分余地。
保持七分饱,脏腑就不容易损伤。
如果宝宝的脾胃已经受伤,:补脾经,捏脊,揉按足三里,摩腹,揉按板门,运内八卦,2脾生血统血:如果脾胃长期虚弱,宝宝总是不爱吃饭,或消化不良,长期便秘或泻肚。
又因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
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3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先将营养物质消化,需下行至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其糟粕,下移至大肠,形成粪便排除体外,另外水液代谢产物则注入到膀胱中储存,由肾气控制排出体外。
生理特性:脾喜燥恶湿。
“脾虚则湿”:脾主长夏,脾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与长夏阴阳变化相互通应。
脾与长夏,湿,土,黄色等有内在联系。
脾喜燥恶湿,湿气当令,每年七八月份交长夏,如果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
现代人的病很多都跟湿有关,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
风、寒、暑、湿、燥、火,外感六邪,当中以湿最难缠,而且湿从不单独作战,总是和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成为湿寒;遇热,则湿热,遇风,成风湿,驱风容易。
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成为慢性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湿呢?有几个很简单的方式,一个是看舌头,肥大,有齿痕。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_脾的生理功能
血亏——血液中营养成份减 少,血液不能自 固
气虚——不能摄血
血不归经 溢于脉外
→ 出血(便血、崩漏、衄血、紫瘢等)
※对气虚不能摄血引起出血的病变,谓之 “脾不统血”,对此,中医有“健脾益气摄 血”方法治疗。
便 血
(三)脾主升清 含义
升: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 清: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升清是指精微物质的上升与输布,是脾运 动功能的表现形式:
●脾生血与脾统血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气血之源。
气血充盈 正常
气旺——气的固摄作用强、气能摄血
血旺——血液中的各种营养成份充足, 血液自固
血行
《直指方.血荣气卫论》说: "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 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反常
气血生化不足
①脾的“散精”作 肺
途用 径
②脾气自身作用
全身
⒉运化水液
含义:指脾具有吸收、输布水液,与肺、肾、膀胱、 三焦协调,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亦称运 化水湿。
内容:
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
⑴人体所摄入的水液,必须经过脾的吸收、转 化以布散全身而发挥滋润、濡润作用。
⑵脾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水液,及时转运给 肺和肾,通过肺和肾的气化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
三、脾的生理特性
⒈生理特性:喜燥恶湿
含义:脾主运化水液,脾喜燥而易被痰饮水湿所困。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胃为阳明燥土之腑,脾喜燥恶 湿,胃喜润恶燥。
脾虚生湿:脾阳虚弱,水湿停聚,则肢倦乏力、纳呆、脘腹
胀满、痰饮、泄泻、水肿等
湿困脾土:湿邪外侵,湿困脾阳,则头重如裹、脘腹胀闷,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
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
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
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
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
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
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
临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
脾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
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或失治、误治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实证多由饮食倍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犯胃而成的脾之特性:(1) 六腑之氣皆降,唯脾性上升。
(2) 喜燥惡濕。
氣下陷之病歸屬脾,濕之證亦常屬於脾。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病變範圍:(1) 運化遲鈍(脾者運化),水和穀,出現1.吃的東西不消化,吸收不良,水穀不化,化源不足,水詩瀦留。
2.營養不足,出現營血虧損,生血無源。
脾氣升,然清陽不升。
清陽為何?混濁之物不會升,清的陽氣(指好的物質,有營養的物質)。
清陽不升,統血失職,脾主統血。
脾的功能還包括小腸的吸收。
脾有問題常出現的症狀:(1) 腹脹隱痛,肚子脹。
脾的功能可能主要指小腸的吸收消化功能。
小腸分清別濁。
小腸即在肚臍周圍。
小腸(脾)功能減退可出現腹脹,隱痛。
不欲食而納少(納少除了與脾有關,也與胃有關)。
由於消化吸收不好,胃納減退,或腹瀉便溏(不是新起腹瀉,新起的屬腸的問題)。
長期慢性的腹瀉便溏,浮腫,身重,乃因脾主濕,運化水濕,喜燥惡濕,所以浮腫(嚴格說是濕,不是腫),身重。
中医学高频考点:脾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中医学高频考点: 脾的生理功能和特性近年来,在医疗事业单位中医学专业知识的考查中,关.脾的生理功能和特.这一中医学高频考点可谓是近几年来众多考官.新.。
中公医考专家们就真题中出现的关.脾的生理功能和特.中的相关考点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期望能给广大考生一些帮助。
1.【单选题】下列错误的是.)。
..肺主气司呼.B.肺中通调水道C.肺主升.D.肺主治节1.【答案】C。
解析:脾主升清。
2.【多选题】下列属于脾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
A.在体合.B.运化水.C.运化水.D.统摄血液E.在液为涎2.【答案】BCD。
解析: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主运化(2)主统血(3)脾主升清,A、E不属于生理功能。
脾喜燥而恶湿,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脾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3.【单选题】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生理学基础是.)。
A.脾胃为气血生化之.B.人以水谷为本C.脾胃为仓廪之.D.五脏六腑受气于胃E.脾胃的腐熟水谷,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运输至全身的运化功能3.【答案】A。
附注:1.主运化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2.主统血脾主生血,指脾有生血的功能。
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
3.脾的生理特性:脾主升清,脾喜燥而恶湿,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脾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中医基础理论-脾
经脾气的转输 作用上输于肺 再输布至全身
2.脾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 凡水液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
生理意义: .凡水液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 •脾气散精,输布全身,濡润五脏六腑 •脾气健运则水液布散通利,无水湿之患。 病理意义:
水液代谢障碍,发生湿滞、痰饮、水肿、 腹满等病症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二个环节:
1.磨谷消食: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化为精微和糟粕
吸收
散精于肝
2.
精微 浊气归心 通达全身各组织器官
运输
上归于肺
具体过程:
食物 经胃的受纳腐熟
食糜
浊
清 之 精微部分
下传小肠, 经脾气作用
精气血津液 小 肠 的经 吸脾 收气 输的 送激 至发 其、 它转 四输 脏, 。
生理意义
•脾为消化系的主要代表,与胃肠等配合完成复杂的 消化功能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 脾胃升降协调,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水谷精微的 吸收、转输
病理意义:(脾气虚弱或湿浊所困) 脾气不升 清窍失养,气血乏源——头晕目眩,神疲乏力 精微不布 清气下走,清浊混杂——腹胀、泄泻
(2)升举内脏
含义: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 止其下垂的作用。
喜燥恶湿
含义:指脾运化水湿,以阳气为用,欲求干燥清爽而恶湿
困的特性。
脾虚不运,最易生湿
水湿为患,最易困脾
生理意义:“脾燥主升”。脾体干燥有利于脾气升运。
病理意义:“脾生湿”、“湿困脾”。湿邪容易困遏脾
气。
湿邪困脾
治疗:健脾与利湿同用。
脾气健旺 ——运化水湿正常—— 水津四布 无水湿停聚
脾气虚衰——运化障碍——痰饮水湿内生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篇-脾
(三)及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生理:脾之运化及肌肉充养
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
病理:脾失健运可致肌肉软弱无力,
中医称之为 “痿证”
甚至痿废不用
内经原文:
“脾主四肢”
“治痿独取阳明”
四肢又名“四 末”
“阳明”代指脾
胃
18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生理: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
口唇淡白不泽。
3、在志为思 思虑伤脾
4、在液为涎 (唾液中较清稀者为涎)
19
• 5.脾及长夏之气相通应 • 五行皆属土; • 长夏时湿气较盛,易困脾。
• 另外,又有“脾主四时”的说法。
20
21
本节复习题
• 1. 脾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别称、形窍 志液时。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指脾把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把它 们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功能。
4
生理过程:
①在胃肠中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
②吸收水谷精微;
③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通过肺或直接 送到全身,转化为气、血、津液等。
5
或胀痛,水谷精 微不得及时转运
水谷精微 随糟粕而
下,
粪便中 夹杂不 消化食
│
│
│
│肃降
│
│
└─────────肾
│
│尿
│
膀胱
10
饮食物是人类出生后的主要营养来源, 是生成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 而饮食物的消化,以及其精微的吸收、 转输,都由脾所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 源”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尔雅中医健康理念答案
1.1 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原则:权威性、合理性已完成1【单选题】以下哪个是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原则()A、权威性B、健康性C、可靠性D、科普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权威性、合理性、普遍性、大众性、可行性、经济性。
2【单选题】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来看,对脾胃生理论述正确的是()A、脾喜燥恶湿B、脾喜润恶燥C、胃气主升D、脾气通降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脾喜燥恶湿,胃脾气主升,胃气通降,本题选 A3【单选题】以下哪一个选项可以体现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权威性原则A、职业B、公开C、经验D、可靠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答案解析:权威性原则的关键:一是出发目的为了健康,不是为了“钱”,二是健康普及的人士要有专业背景和学术积淀。
职业、经验和可靠不符合这两个要求。
4【单选题】日作夜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均体现了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权威性B、大众性C、经济性D、合理性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合理性指按照个体自身及天人相应的具体情况确立遵循健康的规律,日作夜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体现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养生规律。
5【单选题】“谁都可以讲科普”的养生乱象违背了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原则A、权威性B、大众性C、经济性D、合理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养生乱象——谁都可以讲科普”违背了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权威性原则。
1.2 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原则:普遍性、大众性已完成1【单选题】健康普及必须遵循哪一个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A、权威性B、大众性C、经济性D、普遍性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健康教育目标指向是普通民众,健康不是个别人的专利,人人都享有健康的权利。
2【单选题】下列关于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大众性原则说法正确的是()A、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普通民众B、健康是富人的专利C、健康要建立在达到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D、健康只对于年轻人而言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健康普及是面向大众,并没有特殊群体之分,本题选 A3【多选题】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普遍性原则的宣传对象为()A、“既病防变”的病人B、“既病防变”的高危人群C、“未病先防”的健康人D、只有富人正确答案: ABC 我的答案:ABC答案解析:健康普及遵循的普遍性宣传对象为“既病防变”的病人、“既病防变”的高危人群、“未病先防”的健康人1.3 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原则:可行性、经济性已完成1【单选题】健康普及必须遵循的可行性原则的内涵是()A、健康知识B、专家指导C、简便易行D、健康生活方式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可行性原则的内涵是切合实际,做不到等于白说,因此因选简便易行。
论五脏燥湿特性
论五脏燥湿特性毛丹丹摇刘时觉(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温州市学院西路员园怨号,猿圆缘园圆苑)摘要摇五脏的阴阳属性除寒热喜恶,升降趋势外,还应包括燥湿特性。
五脏之中脾为戊土病则多湿,肺属燥金病则易燥,肝体阴用阳病易化燥热,肾为水脏喜润恶燥,心为火脏宜煦宜濡。
通过对五脏燥湿特性的系统阐述,来认识五脏的燥湿病机,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并进一步完善五脏阴阳属性的含义。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五脏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内容,临床辨证论治的病位中心,各有阴阳属性以及相互间的阴阳平衡关系。
目前对于五脏的阴阳属性研究主要是指五脏阴阳寒热,阴阳升降的特性。
吾师刘时觉的阴阳燥湿观[员]中提出阴阳亦具有燥湿之性,因此五脏的阴阳属性还包括燥湿(润)特性。
然而除了公认脾为湿土,喜燥恶湿之外,目前对其他四脏的燥湿特性并无全面的概括。
今借师承之机,来系统地阐述五脏的燥湿特性,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五脏的生理特性,掌握其病机变化,并指导处方用药。
这也正是阴阳燥湿观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所在1、脾为戊土病则多湿脾属至阴,为湿土,其性却又喜燥恶湿。
脏腑秉天地之气而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脾脏即秉天之湿气、地之土气以生,脾为湿所生,故为湿土,二者关系密切。
脾为湿土,首先生理功能主湿,主要表现在对水谷、水湿的运化方面。
《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主水湿的主要功能。
同气相求,湿易伤脾。
所以,“脾恶湿”“脾苦湿”。
脾病的病状往往与湿病相一致,多见大便溏泻,饮食不化,四肢头身的困重乏力等重浊、黏滞之象,甚者可见肌肉萎软或肢体浮肿等症状。
从病机分析上看,“脾气主升”,其运动趋势以上升为特点。
而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载:“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升降之悖,使下流之湿浊常易碍脾之升清而发为泻利、淋浊、带下等证。
中西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基础理论-第六单元五脏
中西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基础理论-第六单元五脏[单选题]1.具有“主肃降”生理特性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气司呼吸(江南博哥),实际上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肺气宣发,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入。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2.具有“主治节”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调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气、血、水的作用。
是对肺的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3.称作“华盖”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因而有“华盖”之称。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4.称作“水之上源”的脏是指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居高位,又能行水,故称之为“水之上源”。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5.具有主行水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行水,指肺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
人体水液代谢要依靠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
宣发将津液输布全身,并调节汗液的排泄;肃降将水液向下输送,化生尿液而排泄。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6.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A.吸入清气B.呼出浊气C.生成宗气D.主治节E.辅心行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宗气的生成。
一身之气主要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构成。
宗气属后天之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气相结合而生成。
中医基础理论之脏象脾的生理功能
第三章脏象三、脾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
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一)脾的解剖形态1.脾的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
2.脾的形态结构:脾是一个形如刀镰,扁平椭圆弯曲状器官,其色紫赤。
在中医文献中,脾的形象是“扁似马蹄”(《医学入门·脏腑》),“其色如马肝紫赤,其形如刀镰”(《医贯》),“形如犬舌,状如鸡冠,生于胃下,横贴胃底,与第一腰骨相齐,头大向右至小肠,尾尖向左连脾肉边,中有一管斜入肠,名曰珑管”(《医纲总枢》)。
“扁似马蹄”是指脾而言,“形如刀镰”,“犬舌”、“鸡冠”是指胰而言。
总之,从脾的位置、形态看,可知脏象学说中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就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脾和胰。
但其生理功能又远非脾和胰所能囊括。
(二)脾的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其中脾起主导作用: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升清和脾阳温煦的作用:脾宜升则健。
“人纳水谷,脾气化而上升”(《医学三字经·附录·脏腑》),“脾升而善磨”(《四圣心源》),水谷入胃,全赖脾阳为之运化。
故“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医原》)。
脾的运化功能,统而言之曰运化水谷,分而言之,则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
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中兽医学课件:脾
复习思考:
1、脾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2、脾主运化包括哪二方面? 3、脾主升清的内容是什么? 4、脾主统血的含义是什么?为
什么脾能统血?
饮水入胃 升清 上输于肺
经脾吸收
宣发——水液布散全身,以滋润 和濡养
肃降——水液转输肾、膀胱
脾位于中焦,在水液代谢中起着枢纽作用,古人谓 之“中流砥柱”。
病变
脾失健运、水停不运→湿邪,引发痰饮、泄泻、水 肿等病症。
治疗:可“健脾利水”。
注:
运化谷食、水液的同步进行,可分不可离。
2、脾气主升
升:上升。
•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津液上注于口而为 涎,以辅助脾胃之消化,但不溢出口外;
• 若脾胃不和,则涎液分泌增加,发生口涎 自出等现象;
• 若脾气虚弱,气虚不能摄涎,则涎液自口 角而出;
• 若脾经热毒上攻,则口唇生疮,口流粘涎。
补充:脾喜燥恶湿的特性
1、脾,五行中属土,湿属土,与脾相应,故湿 气通于脾。
血行正常
血旺——血液中的各种营养成份充足,
血液自固
结论:脾之统血是以脾生血为基础的。
反常
气血生化不足
血亏——血液中营养成份减 少,血液不能自 固
气虚——不能摄血
血不归经 溢于脉外
→ 出血(便血、崩漏、衄血、紫瘢等)
※对气虚不能摄血引起出血的病变,谓 之“脾不统血”,对此,中医有“健脾益 气摄血”方法治疗。
●运化水谷 指脾对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过程。
腐熟
分清别浊
食物入胃
小肠 ` “清”者由脾收→食物变为精微(化)
脾主运化
转运 输送→水谷精微布散全身
五脏六腑 四肢骨骼 (运) 皮毛筋肉
表现
※脾的上述功能正常,习惯称之为“脾气 健运”(运化能力强,化生精气血津液,畜体得 以充分营养)
喜燥恶湿名词解释
1111
“喜燥恶湿”是一个中医术语,指的是一种体质或病理状态,即喜欢干燥而厌恶潮湿。
具体来说,“喜燥恶湿”的人通常身体内部阳气偏盛,代谢旺盛,容易出汗,口渴多饮,喜欢吃干燥、热性的食物,而不喜欢吃油腻、生冷的食物。
这种体质的人容易出现上火、燥热、便秘等问题,因此在饮食和生活上需要注意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潮湿、寒冷的环境。
在中医理论中,“湿”是一种病邪,容易侵犯人体,导致各种疾病。
而“燥”则是一种能够克制湿邪的因素,因此“喜燥恶湿”的人在预防和治疗湿邪相关的疾病时,需要注意保持干燥、温暖的环境,多吃一些能够燥湿、化湿的食物和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喜燥恶湿”并不是一种绝对的体质或病理状态,而是相对而言的。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因此在中医治疗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理和治疗。
中医理论基础7-脾
举 脾主 托举
脾气上升,维持内脏位置 恒定 ,防止其下垂。
脾主升举的临床意义
头面得养
升举 正常
心肺
气血
脾升胃降-气机升降协调
藏器位置恒定
中气 下陷
头面失养:头晕目眩 升降反作:“清气在下,
则生飧泻”
内脏下垂:胃下垂
3、主统血
? 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保证其行
于脉中而不致溢于脉外。其实质是通过气的固 摄作用实现的。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1)含义 :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促进胃肠 消化吸收饮食物,并将其吸收的水谷精微转化 为精气血津液以输布全身的功能。
食 物脾
水谷精微 转 心
气
水 饮 转化
津液
输肺 血
? 运化食物 :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水谷 精微。
促进胃肠吸收
水谷精微化生精气血,
运
濡养脏腑组织,以促进
脾 气 健 旺, 运 化 正 常, 气血化生充足
气足固摄有权 血充脉络得养
? 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固摄无权而出现的便 血、尿血、崩漏及肌衄等。
?脾的生理特性: 喜燥恶湿
(二)脾与体、窍、志、液的联系
脾在
体 肌肉,主四肢
华唇 窍口 液涎
主司运动,保护 内脏,防御外邪。
“治痿独取阳明”
志思
“思则气结”
化
水谷精微
生长发育。 故称
谷
转输胃肠吸收
“脾为后天之本 ”、
食
的水谷精微
“气血生化之源 ”。
? 运化水液:脾气的吸收、转输津液,调节水液代谢。
运
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津液
化
水
大肠吸收的水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燥恶湿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与胃的喜润恶燥相对而言。
脾之所以有喜燥恶湿的特性,与其运化水液的生理功能有关。
脾气健旺,运化水液功能发挥正常,水精四布,自然无痰饮水湿的停聚。
也不被痰饮水湿所困,如清代吴达《医学求是》所说:“脾燥则升。
”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痰饮水湿内生,即所谓“脾生湿”;水湿产生之后,又反过来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脾阳不振,称为“湿困脾”。
外在湿邪侵入人体,困遏脾气,致脾气不得上升,也称为“湿困脾”。
由于内湿、外湿皆易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影响正常功能的发挥,故脾欲求干燥清爽,即所谓“脾喜燥而恶湿”。
临床上,对脾生湿,湿困脾的病证,一般是健脾与利湿同治,所谓“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
”
脾气下陷的病机主要有二:一是脾气虚衰,无力升举,又称为中气下陷,当健脾益气治之;二是脾气被湿所困,不得上升反而下陷,治当除湿与健脾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