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PPT培训资料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ppt课件
ppt课件
1
•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 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 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 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 分丰富。
ppt课件
2
礼
ppt课件
3
•一、祭祀与斋戒
•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祖先、祭神祇qí。
ppt课件
38
卺:读音:[jǐn]
释义:古代结婚时 用作酒器的一种瓢。
ppt课件
39
•在古文中常见的“结成秦晋之好” 就是结成婚姻。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 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如《西厢记》:“倒陪嫁门,情愿 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ppt课件
40
•古书上常见的“琴瑟之好”是说夫 妻相亲相爱、感情和谐。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很多重大的国事活动要在宗庙进行。 •古代皇帝即位时,在宗庙内拜祖先、 会群臣、受印玺、称之为“庙见”, 庙见表明正式掌握了国家政权。
•如果宗庙被毁,则表明国家灭亡。 •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 七庙隳。
ppt课件
9
•宗庙里的祖先牌位上不直书其名, 而另起一个称号以示尊敬,通常使 用“祖”、“宗”二字,如汉高祖、 唐太宗、清太宗等。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荆轲刺秦王》中的“既祖”,即 已经过了祭路神之礼。
• “祖饯”是古代举行筵饮送别、祭 祀路神的仪式。
•“饯”是亲朋好友在郊外叉道口设 亭帐,用酒食飨饮行人,祝行人路 途平安。
ppt课件
24
•柳永《雨霖铃》中的“都门帐饮无 绪 ”,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PPT课件
3、宗庙祭祀 (1)宗庙——祖先亡灵寄居之所。 (2)周人宗庙制度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
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 大夫三庙,士一庙。 (3)周人宗廟祭祀程序 擇士-蔔日-齋戒-祼禮-“餕” 五祀 :春曰 祠 ,夏曰 ,秋曰尝,冬曰烝、 腊祭 (4)南宋宗族祠堂制度出现
之,故谓之有行。有行之谓有义,有义之谓 勇敢。故所贵于勇敢者。” 《礼记·聘义》:“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义; 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 4、士相見禮 《礼记·曲礼》:“礼者,自卑而尊人。” (1)士相见礼梗概 ①通过“将命者”转达求见的意愿。
38
②不以挚、不敢见
《相见礼》:“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 夏用腒。”
17
《周礼·春官·太 祝》:“辨九拜, 一曰稽首,二曰 顿首,三曰空首, 四曰振动,五曰 吉拜,六曰凶拜, 七曰奇拜,八曰 褒拜,九日肃拜, 以享右、祭祀。”
18
4、其他祭祀 ①祀先代帝王 《礼记·曲礼》:“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
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 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②祀先圣先师 —立学之礼 周公,孔子—孔子、颜回 《礼记》载立学祀典有“释奠”、“释币”、 “释菜” ③籍田与亲桑 《礼记》有 “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 盛。”“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
1、朝观之礼
用意在于明君臣之义,通上下之情。
《周礼·秋官·大行人》:“春朝诸侯而图天下 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秋观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 (谋),冬遇以协诸侯之虑。”
《孟子·梁惠王下》所说:“诸侯朝于天子曰述 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35
王畿之内的诸侯,一年朝观四次。 六服:侯服,每岁一见;甸服,二岁一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课件 (65张PPT)
【丧礼】中国古代丧礼制度,等级分明。同样是死,说法就尊卑有别,“天 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丧礼也有不同的 等级。 【丧服制度】丧服是居丧时的衣服制度。由于生者和死者的亲属关系有亲疏 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期限也不同。分为五个等级,叫做五服。分别是 (1)斩衰(cuī):为父、为君、为夫,父为长子守丧三年。穿最粗的生麻布做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 揖:
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 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
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 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
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 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 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 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据记载,春秋 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人们纷纷来到江渚池沼的水边,以春水洗涤污垢, 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 吉祥如意。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
【寒食】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 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七夕】又称少女节或乞巧节。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 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 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 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 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 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侍,……沛公 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中国古代礼仪ppt课件
4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轲
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 况
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 师、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朱 熹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 玄
2
1、起源时期:夏朝以前
2、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
(1)“五礼”
在商代已有完备的礼制,周代将其扩充和用于规范整个社会,都起到了制约和干预 的作用。 “五礼”指:
吉礼—祭祀之礼,为“五礼”之首 嘉礼—婚嫁、宴请等喜庆场合之礼
凶礼—丧葬、灾祸之礼 军礼—军旅之礼 (2)“三礼”
宾礼—是朝见天子或会见之礼
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拜礼
展臂,至胸前合,拢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 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再拜礼
展臂,至面部前,拢手。躬身(45度)。手臂随腰部 动,头不动。
图 片·Picture
7
以上礼仪动作看似复杂,而平常 只用朋友间平等对等的拱手礼和敬长 的一拜礼。对方怎么行,自己怎么还, 很简单。
《周礼》、《仪礼》、《礼记》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其中,只《仪礼》 一书就记载17种礼仪,可概括为六个大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相见礼、跪拜 礼)。
3
《荀子·礼论》:“礼有三 本”,“天地者生之本”, “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 治之本”。
《礼记·礼运》:“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 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 以致其敬于鬼神。”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 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 之 —孟子 《孟子.离娄下》
中国传统礼仪ppt课件
中国传统礼仪ppt课件•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餐桌礼仪•婚丧嫁娶礼仪•古代传统礼仪选讲目录礼仪的定义与起源礼仪的定义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为了表示尊重、敬意和友好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仪式。
礼仪的起源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套复杂的行为规范,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
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礼仪的功能礼仪具有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展示形象、促进交流等功能,能够有效地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礼仪的作用礼仪在社交场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展现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彰显社会地位和身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尊重与谦逊等级与秩序繁文缛节礼尚往来中国传统礼仪的特点01020304中国传统礼仪强调尊重他人,注重谦逊和自省,避免过于张扬和自夸。
中国传统礼仪注重等级和秩序,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中国传统礼仪繁琐复杂,注重细节和仪式感,体现了对礼仪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态度。
中国传统礼仪强调礼尚往来,注重回报和感恩,体现了人际关系的互动性和互惠性。
面容整洁发型得体表情自然选择适合自己脸型和气质的发型,保持整洁、不乱。
面带微笑,眼神友善,展现自信、亲切的形象。
0302 01仪容仪表保持面部清洁,修饰得当,展现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避免粗俗、不雅的语言。
用语文明保持谦虚、和蔼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态度谦和行为举止大方、自然,不卑不亢,展现良好的教养和风度。
举止得体言谈举止服饰穿戴符合场合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服饰,体现对场合的尊重。
整洁干净保持服饰整洁、无污渍、无破损,展现良好的个人形象。
搭配协调注意服饰的色彩、款式搭配,避免过于夸张或不合时宜的装扮。
对长辈要使用尊称,听从教导,保持恭敬的态度。
尊敬长辈对晚辈要关爱有加,耐心教导,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关爱晚辈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中国传统礼仪教材(PPT 55张)
人 生 终 点
人一生中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与之相适 应的仪式和礼节
《仪礼》 《礼记》
• 《仪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 编。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 、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 的礼仪为主。 •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 选集,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 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 、美学思想等,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 料。
在停放的这段时间内,要选择墓地和占卜 落葬的吉日。死者的亲人要戴孝,这叫做 “服丧”,服丧者按照关系的亲疏远近服 不同级别的丧服。按照典籍记载,分为五 种,称为“五服”:斩衰、齐衰、大功、 小功、缌麻。斩衰是关系最近之亲属—— 子女为父母所戴的孝,用粗麻布做成,不 缝边,衣缘参差不齐。服斩衰的人要为死 者服丧三年。在这三年中不能结婚生子, 最好要住在墓的边上。有时候,学生也为 老师服这样的重服。
八、饮食之礼
• 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 客人方可动筷。 • 大伙儿共同吃饭,要注意谦让,不可自顾 自己吃饱。 • 主人尚未吃完,客人不可漱口表示已经吃 饱。 • 长者尚未举杯饮尽,少者不敢饮。
第一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 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 B、结发:古时候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 把头发结起来,算成年,可以结婚了。 C、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 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叫“六合”。 D、九宾:古代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2、荒礼
荒礼,是指国内发生自然灾害,诸如饥荒、 瘟疫等变故,国家采取的救灾措施。当时所 采取的有关做法包括救济、薄征、缓刑、减 力役、开放禁区让百姓采集捕捞等等。
中国传统礼仪课件PPT58张
• 《礼记》:“礼者,天地之序也。”
• 礼——天地间很自然的顺序和规律。
• 圣贤教诲是让我们后代子孙在生活 中力行的。
礼仪的类别
四大人生仪礼
阶段
出生 后:报喜、沐浴、剃发、百日、取名、抓周。
• 目的:为产妇驱邪,为婴儿祝吉,祈求长寿。 • 周岁过后,过生日(寿诞礼)
成 年 礼
人生转折:少年→成年
成 人 礼
冠礼的准备
1.冠礼的年龄和时间: 《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
子20岁、女子16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冠礼基 本上在此时举行。
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宽恕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论语·子张》: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
矜不能。 宽并不是无原则,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 德报德。” 孔子常把恕与忠连在一起: 忠是尽己而为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礼尚往来
《礼记·表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 也,欲民之毋相亵也。
基本程序
定亲
择偶
娶亲
结婚礼
1.目的:人类的繁衍,家族的发展
2.程序:择偶(封闭式与开放式) →定亲(纳彩礼完聘,婚约成立) →娶亲 (主要环节,标志家庭诞生)
3.特点:丰富多彩,简繁各异;是因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生活 习俗的差异
4.获得社会承认,承担家庭社会义务
人类婚姻制度发展的历程如何
族内婚
2.举行冠礼时所穿的服裝 : 正统的传统汉服。
3.冠礼在仪式中的体现 。
世界各国的成年礼
刚果少男在成人仪 式上由族长用挫刀 将门牙锉成尖刀状( 犹如斑马和猫的牙 齿一样)。据说这种 “锉牙礼"意味着少 男已长成"男子汉", 可以与任何野兽搏 斗了。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课件(共41张PPT)
-——中国传统的五礼
•
中国素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古代, 礼仪是一整套大到国家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小到婚 丧嫁娶,待人接物的繁琐,细密,等级森严,包罗万象 的文化思想体系和政治体系。到了近代,礼仪的范 畴才逐渐缩小到仅指礼节仪式。 儒家学者整理而成的礼学专著——《周礼》, 《仪礼》,《礼记》是古代各朝制订礼仪制度的经 典著作,被称为“三礼”。清代秦蕙田编著的《五 礼通考》,内容翔实,是研究礼学的重要著作。
• 四望山川——即祭祀名山大川. • 祭祀山川,亲至其地而祭,称为“祭”;因山川距离 遥远,远望山川而祭之,则称之为“望”. • 古代,多在国都四郊各建一坛,望祀一方的名山大川. • 古代的名山大川主要有: •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 “四渎(读)”(江,济,河,淮), •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贝加尔湖). • 正祭之外,国家遇有大事,如重大军事行动,凶灾变 异等,也要举行望祭.
中国传统的五礼
• • • • • 一、吉礼 二、嘉礼 三、宾礼 四、军礼 五、凶礼
• • • • •
Hale Waihona Puke 一、吉礼 1.祀天 2.祭地 3.宗庙祭祀 4.其他祭祀
• 一、吉礼 吉礼即祭祀之礼,为五礼之首。 • 古人普遍认为,祭祀能给自己带来福祉,是国 家的大事,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之 大事,在祀与戎.” • 吉礼的主要内容包括:祭祀天神,指对天帝,日 月星辰等祭祀;祭祀地祗(zhi1),指对社稷, 五岳,山林川泽等的祭祀;祭祀人鬼,指对先王, 先祖,先圣,先贤的祭祀.
• 1.祀天 天在古人眼里不仅是自然万物的缔造者, 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古文献记载,虞舜,夏 禹时代已有祭天之礼。 • 周代,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被称为“天 子”,作为天的儿子,代表天来统治人民,只有 周王才有祭天的资格,其他各级君主虽也崇 拜上帝,但只能采取不同形式的助祭。
《中国古代礼仪》PPT课件.ppt
寰丘坛
太庙平面图
祧庙 寝宫 正殿
太庙正门
太庙正殿(享殿)
广东的陈家祠堂
祠陈 堂家
陈家祠 堂
❖ 2、凶礼:指哀悼之礼。指天子、诸侯、大夫 等在遭受凶、丧、祸患时给以的哀悼、慰问、 救济的礼仪。
❖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春官·大宗 伯》
❖ 3、宾礼:接待宾客之礼。主要是指天子与诸 侯,及诸侯与诸侯之间来往交际的礼仪。
1、纳采
❖ 男方派媒人向女 方提亲。
❖ 《士昏礼》: “纳采用雁。”
2、问名
❖ 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 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
❖ 男女非婚不问名。
3、纳吉
❖ 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 仪礼 。
4、纳征
❖ 征者:聘也,即行聘礼。
❖ 玄纁五匹 ❖ 束帛五匹 ❖ 纚皮二张。
第三讲:中国古代礼仪
第一节、中国古代基本礼仪
❖ 一、中国古代基本礼仪 ❖ 五礼 ❖ 吉礼 ❖ 凶礼 ❖ 宾礼 ❖ 军礼 ❖ 嘉礼
❖ 1、吉礼:就是祭祀时的典礼。
❖ 第一、祭祀神祗 ❖ 第二、祭祀祖先。
❖ 天坛位于北京外城南 部永定门的东侧,系
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明朝迁 都北京时所建,是明
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 ——《大戴礼记·本命》
❖ 三不去: ❖ 一是有所取无所归;二是与更三年丧;三是
前贫贱后富贵。
⑤三从四德
❖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礼记·丧服·子夏传》
❖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周礼·天官·九嫔》
清两代皇帝祭天与祈
祷丰年的地方。现在
的规模是明嘉靖九年 (1530年)建成的。 天坛整个组群由内外
《中国古代礼仪》课件(81张PPT)
后代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周代的礼制。 史籍记载历代君王田猎之事甚多,大都是以田猎作为游嬉玩乐的方式,因而荒废政务,伤害百姓的也不在少数。
(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相见礼、跪 诸侯战胜敌方,向天子或大国报告胜利消息,也称为献捷。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 智、信。
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 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 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 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 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 言、妇容、妇功。
汉代司马相如写《上林赋》,扬雄写《羽猎赋》等都是为了谏讽皇帝勿沉溺于狩猎。
拜礼)。 这是《周礼》所记的制度,大概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规划。
——以吊礼哀祸灾
3、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后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 这一时期出现了孔子、 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不同学派,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 的正统封建礼教。
中国古代礼仪
•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 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 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 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 民族的文化
4.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建国以社稷为先,于是“社稷”也成为国家的代称。祭
祀社稷神在社稷坛。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因此有“春祈秋报”
之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 相同
• 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 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 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 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9
拜日与祭天
10
• 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 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 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治国方略确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 行为标准、精神支拄,其重要性提高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度
3
•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 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 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 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 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 其能。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 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 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 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 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 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 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 治、法律、道德、哲学、 历史、祭祀、文艺、日常 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 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 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 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 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18
诞生礼与成年礼
19
• 飨燕饮食礼仪。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 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 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 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 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 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 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 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 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 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上菜 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 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 避讳上的要求。
•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 首”、“振动”、“吉拜”、“凶拜”、 “奇拜”
12
• 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 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 回为先师
• 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 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 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 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 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13
• 相见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 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 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 拜
• 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 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14
• 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 等。
15
古代生活礼仪
• 诞生礼 • 成年礼, • 飨燕饮食礼仪。 • 宾礼 • 五祀。 • 傩仪
16
• 诞生礼包括“三朝”、“满 月”、“百日”、“周岁”等。 “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 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 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 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 “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 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17
• 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 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 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 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 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 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 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 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22
• 傩仪。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 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自然的运 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 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 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 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 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 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 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 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 含义:礼节与仪式 • 起源:三皇五帝时期 • 古代礼仪的划分:政治礼仪和生活礼仪 • 发展与变化 • 对我国文化及社会的影响
1
关于起源
• 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 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就是“五礼 “
• “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 :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 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6
• 《周礼》 • 周礼》展示了一个完
善的国家典制,国中 的一切都井然有序, 富于哲理。三读之后, 令人顿生"治天下如指 之掌中"的感觉
7
古代的政治礼仪
• 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 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 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 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
• 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 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 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 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 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 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 现形式。
2
• 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 他把“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克己复礼”,教育 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食”。总之,为了“礼” 的需要,可以舍弃一切
20
• 宾礼。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 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 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 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21
• 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周代是 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 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 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 祀司命(宫中小神)、中、国门、国行、泰厉(野鬼)、 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 门、户、中、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 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 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4
• 《仪礼》
• 仪礼》文字艰涩,内 容枯燥,治史者对它 望而生畏。但本书是 “三礼”中成书较早 的一部,据考古材料 及古文献所知,商、 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 的典礼,其仪节日益 繁缛复杂,非有专门 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 演习者,不能经办这 些典礼。
5
《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 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仪礼》的文章选集,是 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