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军礼ppt课件
军礼 西周五礼之一
军礼西周五礼之一
军礼,西周五礼之一,拼音是jūn lǐ,指旧时军中的礼仪,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古代五礼(吉、凶、军、宾、嘉)之一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
”郭沫若《蒐苗的检阅》:“例如我们中国的周代,在一年四季里也都是有军事上的操练的,春天的叫作振旅,夏天的叫着拔舍,秋天的叫着治兵,冬天的叫着大阅。
这些是被称为‘军礼’。
”
军法
《左传·襄公三年》:“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
”杨伯峻注:“军礼犹言军法也。
”
军中的礼节
《汉书·周勃传》:“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夏侯惇引许褚、典韦等,至驾前面君,俱以军礼见。
”
指今军队中所行的敬礼,分五种
立正、注目、举手、举枪和举刀。
沙汀《涓埃集·闯关》:“余明穿着整齐,十分娴熟的敬着军礼。
”。
中国_习俗_礼仪_课件(PPT31页)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 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 它是用彩 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 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 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 绣囊,内装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 中草药研制的细末。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 日之一。
赏月
中秋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 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月是中秋明”,中秋的 月亮最明亮。
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
方式。我们通常知道
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
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
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
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
“拜年”。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 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 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 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吃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是端 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是 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 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 厚的传统食品。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 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 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 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划龙舟
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 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 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 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 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 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 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 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 日之一。
吃月饼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 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 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 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 的供品。
仫佬族:尊老重礼,老人进 餐,都由晚辈争着盛给;冬 天围炉取暖,让老人坐背风 的地方;如一家有老人去世, 全村的人都要前往吊唁。男 女青年在郊外相逢,不论相 识与否,均可邀请对唱,若 拒绝邀请,则被视为不礼貌。
中国古代五礼教案pptPPT课件
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 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 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 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2019/9/11
中国古代礼仪
2019/9/11
1
•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 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 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 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 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2019/9/11
——祭山林川泽
祭地祇
——祫祭先王、先祖
——禘祭先王、先祖
祭人
——春祠、夏禴(礿)yue、秋尝、冬烝zheng,享祭先王、先祖;
以上是祭人鬼。
2019/9/11
以下从天、地、宗庙三类,分别加以介绍。 12
二、吉礼
(一)祀天
1、圜丘祀天 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有燔 燎 fán liáo (也叫“禋(yīn)祀”)、酢zuò 、 嘏gǔ (后世也 叫“饮福”)、赐胙等仪式。 秦代祭天的资料甚少,只知道有三年一郊之礼。 汉代武帝初,行三年一郊之礼,即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 第三年祭五畤zhì(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成帝建始元年(前 32 年)在长安城外昆明故渠之南建圜丘。翌年春正月上辛日 (第一个辛日)祭天,同祭五方上帝。
凶礼—丧葬、灾祸之礼
2019/9/11
6
• (2)“三礼”
• 《周礼》、仪礼》、《礼记》的出现标志 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其中,只《仪礼》 一书就记载17种礼仪,可概括为六个大礼, (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相见礼、跪 拜礼)。
军礼·礼仪
军礼·礼仪
军礼军礼是古代五礼之一,镇之以,威,用以统一诸侯邦国制度的礼仪称军礼。
包括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以及军制、赋税、军役、封疆经界等礼仪。
后世军礼多专指军中礼节。
《粉妆楼全传》第七十一回“祁巧云驾云人相府”,元帅“马成龙领着三十二位英雄,一对对摆出营来”,“只见城头上两旁,摆列着文武官员,正中黄罗宝盖之下,端坐着乾德天子”,乃大吃一惊,“连忙同众英雄纵马到吊桥口,一齐滚鞍下马,俯伏在地,启奏道:“罪臣等甲胄在身,不能全礼,望陛下恕臣等慢君之罪。
” 第七十三回,写马成龙以定边大元帅,奉命起兵征番,他“回到行营,调动大队人马,齐赴教场,摆齐队伍,祭过帅旗,遂上演武厅,升帐坐下,众将参见”。
成龙唤九头狮子马瑶等进帐听令,“四人上帐打躬”,领命而去。
《隋唐演义》第五十五回“唐秦王亲唁服军心”,“秦王到了熊州,听见三声炮响,早有四五百白衣甲将士来接,手中拿了一揭,跪在地上禀道:‘左哨千总苗梁,迎接千岁而过。
’又行了四五里,又是许多白甲兵将,放炮递揭跪接,……秦王坐在宝辇中,见那些兵马,一个个盔甲鲜明,旗带整齐,心中转道:‘魏之将帅经营,可称知礼知义矣,……”
《西湖佳话·岳坟忠迹》中写岳飞与金兵作战,连连告捷,但高宗听信秦桧和议之言,一日发十二道金牌,诏岳飞班师,“岳飞见金牌连诏,知是秦桧之意,愤惋泣下,东向再拜,对众将官道:‘七年心力,废于一旦!奈何,奈何!’众将官都谏道:‘此非朝廷之意,皆秦贼蒙蔽圣明。
如今中原震动,四方响应,恢复之时。
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岳公道:‘依君言,明是岳飞反,非秦桧反也。
’”。
礼仪概述(PPT 72页)
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我们 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节
与同学见面: 自己应该主动伸手。 与长辈见面: 应该等长辈主动伸手。 与异性朋友见面: 男性应该等女性先伸手后再握手,男性只 握女性手指即可;女性如果无握手之意, 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示意。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三: —— 仪式
是一种较为正式的礼节形式。 他表示对所含内容的重视的程 度。
现代礼仪的发展:
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受西方“自 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对 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时代要 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接受了一些 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式。新的礼仪标准、价 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
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1. 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 2. 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官吏考
白族: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 尊敬;喜欢敬茶待客,有 “满酒敬人,茶满欺人” 之说;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五: —— 仪表
指人的外表,是一个人总体外表的统称。 包括人的容貌、发型、个人卫生、服饰、 姿态等方面。
仪容:指一个人的容貌,包括面部和头部。 包括发式、面容和化妆等。通过仪容修饰以 展现或淡雅清秀或健康自然的富有个性的容 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的外在体 现。
返回
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知识
苗族:好客,客人来访时,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请 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敬给长者,鸡腿赐给年 纪最小的客人……
彝族:以酒当茶招待客人,“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 礼”…… 壮族: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 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说 “慢吃”再离席……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 态度
中国传统礼仪教材PPT课件
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 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 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 建筑。
• 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 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筑,它位于北京内城 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乐18年由 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 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冬至” 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 方。
【太牢、少牢】
•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 三牲全备为“太牢”。
•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 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
格也有所区别: •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 • 诸侯祭祀用少牢。
二、凶礼:指用于吊慰家国忧患方 面的礼仪活动。
中国传统礼仪教材( P P T 5 5 页)
中国传统礼仪教材( P P T 5 5 页)
三、宾礼
• 接待宾客之礼。主要是指天子与诸侯,及诸 侯与诸侯之间来往交际的礼仪。
• 《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 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 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tiào)曰视。”
• 春季朝王叫做朝,夏季朝王叫做宗,秋季朝 王叫做觐,冬季朝王叫做遇,无定期地会合 诸侯叫做会,天下众诸侯国都来朝王叫做同, 无定期地(派卿)慰问王叫做问众诸侯同时 (派卿)看望王叫做视。
中国传统礼仪教材( P P T 5 5 页)
中国传统礼仪教材( P P T 5 5 页)
不同时间会见各干什么
• 《周礼•秋官•大行人》:“春朝诸侯而图天下 之事,秋覲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 謨,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
中国古代礼仪——军礼..
《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乾隆)
5.饮至与论功行赏
战争胜利结束,天子要宴享功臣,论功行赏。上古把这
种“享有功于祖庙,舍爵策勋”的礼仪称为“饮至” 论功行赏之礼最为隆重者,莫过于历代定封开国功臣。 周武王灭商后,封侯建国,以藩屏天子,是众所周知的。 6.师不功 军队打了败仗,称为“师不功”,或称为“军有忧”。 军队回国则以丧礼迎接。国君身穿丧服,头戴丧冠,失声痛
素,因势利导,夺取胜利。
4.凯旋
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其时高奏凯乐,高唱凯歌。
天子亲征凯旋,大臣皆出城迎接,有时远至数十里之外。如
果是命将出征凯旋,有时皇帝也会亲率百官出城至郊外迎接, 以示慰劳;有时则派遣大臣出城迎接。这都称为“郊劳”。
军队凯旋后要在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并有献捷献
俘之礼,即报告胜利,献上卤获的战利品。 诸侯战胜敌方,向天子或大国报告胜利消息,也称为献 捷。战争结束,如果敌方投降,则有受降之仪。
赋》,扬雄写《羽猎赋》等都是为了谏讽皇帝勿沉溺于狩猎。
谢谢观赏!
祭军神、军旗称为“祃(mà)祭”。军神,一说是轩辕黄帝,一说是蚩尤。祭祀
时要杀牲,以牲血涂军旗、战鼓,叫做衅旗鼓。
.誓师 祭祀礼毕,出征的军队有誓师典礼,一般是将出征的目的与意
义告知将士,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也就是一次战前
动员和教育。《尚书》所载《甘誓》、《汤誓》、《牧誓》等,都
是上古著名的誓师之辞。如果是命将出征,天子要在太庙召见大将
恭行天罚,以上帝的名义去惩罚敌人。
出征前祭地叫宜社。社是土地神。征伐敌人是为了保卫国土,所以叫“宜”。后
代多将祭社(狭义指本国的土地神)、祭地(地是与天相对而言的大地之神)、祭山
川湖海同时举行。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课件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课件(2 9张PPT )
2、笄礼 (1)何为笄?何为笄礼?
中国古代汉民族女子的成年礼
(3)及笄的条件?
女性年满15岁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课件(2 9张PPT )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课件(2 9张PPT )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课件(2 9张PPT )
教材
1、管土地的神叫社,管五谷的神叫稷,祭社稷就是祭地神和谷神。天 神称皇天,地神称后土,“皇天后土”即指天地之神。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 鉴。——《陈情表》
2、古人祭祀多用“牺牲”。毛纯色正且洁净的牲畜为“牺”,形体完 整且肥美的牲畜为“牲”。儒家祭典一般用“太牢”或“少牢”。 “牢”本是养牲畜的圈,引申为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牛、羊、 猪三牲齐备为“太牢”,只有羊、猪或只用羊为“少牢”。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行冠礼的年龄,一般为20岁
(3)加冠的权力与义务?
1、得“字”的权力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2、娶妻生子的权力
3、参政的权力 4、服兵役保卫国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课件(2 9张PPT )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课件(2 9张PPT )
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冠。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道。《送东阳马生序》 (2)等终军之弱冠《滕王 阁序》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课件(2 9张PPT )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课件(2 9张PPT )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课件(2 9张PPT )
中华传统礼仪“五礼”之军礼
中华传统礼仪“五礼”之军礼
中华传统礼仪“五礼”之军礼!礼乐与征伐,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军队的组建、管理,离不开礼的原则。
如天子六军,礼有等差,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天子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
军队必须按照礼的原则训练和管理。
大师之礼:就是天子亲自率领军队出征的时候举行的礼仪,声讨敌人的罪恶,表示必胜的决心,激发将士的义勇之志。
大均之礼:上古兵农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各家都要承担军赋。
大均之礼的重点是校核户口,公平地分摊军赋,避免民众苦乐不均。
大田之礼: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检阅战车与士兵的数量、作战和协同能力。
【【【推荐阅读:中华传统礼“五礼”之吉礼】】】
大役之礼:古代要营造宫邑或者堤防等公共设施时,需要征调民力。
但有的家里只有一个劳动力,而且上有老、下有小;而有的人家里劳动力和男孩很多,情况差别很大,不能简单划一,应按照人性化的原则,根据民力强弱分派任务。
大封之礼:古代的边界上有封土,上面种着树,这叫封。
某个诸侯的领土被人家夺走了,后来又把它夺回来,在得到确认之后要举行仪式,把原先逃亡的居民招募回到原地生活,这个仪式叫做大封之礼。
军队里面这样的礼非常多,比方说日常的训练车马、旌旗、兵器、军容、行列、站列、营阵、校阅,甚至士兵的坐作、进退、击刺,以及日常训练都有仪式。
战争得胜回来,则有凯旋、告庙、献俘、献捷、受降等仪节。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课件(共41张PPT)
-——中国传统的五礼
•
中国素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古代, 礼仪是一整套大到国家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小到婚 丧嫁娶,待人接物的繁琐,细密,等级森严,包罗万象 的文化思想体系和政治体系。到了近代,礼仪的范 畴才逐渐缩小到仅指礼节仪式。 儒家学者整理而成的礼学专著——《周礼》, 《仪礼》,《礼记》是古代各朝制订礼仪制度的经 典著作,被称为“三礼”。清代秦蕙田编著的《五 礼通考》,内容翔实,是研究礼学的重要著作。
• 四望山川——即祭祀名山大川. • 祭祀山川,亲至其地而祭,称为“祭”;因山川距离 遥远,远望山川而祭之,则称之为“望”. • 古代,多在国都四郊各建一坛,望祀一方的名山大川. • 古代的名山大川主要有: •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 “四渎(读)”(江,济,河,淮), •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贝加尔湖). • 正祭之外,国家遇有大事,如重大军事行动,凶灾变 异等,也要举行望祭.
中国传统的五礼
• • • • • 一、吉礼 二、嘉礼 三、宾礼 四、军礼 五、凶礼
• • • • •
Hale Waihona Puke 一、吉礼 1.祀天 2.祭地 3.宗庙祭祀 4.其他祭祀
• 一、吉礼 吉礼即祭祀之礼,为五礼之首。 • 古人普遍认为,祭祀能给自己带来福祉,是国 家的大事,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之 大事,在祀与戎.” • 吉礼的主要内容包括:祭祀天神,指对天帝,日 月星辰等祭祀;祭祀地祗(zhi1),指对社稷, 五岳,山林川泽等的祭祀;祭祀人鬼,指对先王, 先祖,先圣,先贤的祭祀.
• 1.祀天 天在古人眼里不仅是自然万物的缔造者, 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古文献记载,虞舜,夏 禹时代已有祭天之礼。 • 周代,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被称为“天 子”,作为天的儿子,代表天来统治人民,只有 周王才有祭天的资格,其他各级君主虽也崇 拜上帝,但只能采取不同形式的助祭。
《中国古代礼仪》课件(81张PPT)
后代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周代的礼制。 史籍记载历代君王田猎之事甚多,大都是以田猎作为游嬉玩乐的方式,因而荒废政务,伤害百姓的也不在少数。
(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相见礼、跪 诸侯战胜敌方,向天子或大国报告胜利消息,也称为献捷。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 智、信。
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 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 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 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 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 言、妇容、妇功。
汉代司马相如写《上林赋》,扬雄写《羽猎赋》等都是为了谏讽皇帝勿沉溺于狩猎。
拜礼)。 这是《周礼》所记的制度,大概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规划。
——以吊礼哀祸灾
3、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后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 这一时期出现了孔子、 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不同学派,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 的正统封建礼教。
中国古代礼仪
•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 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 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 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 民族的文化
4.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建国以社稷为先,于是“社稷”也成为国家的代称。祭
祀社稷神在社稷坛。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因此有“春祈秋报”
之祭。
中国古代礼仪——军礼 ppt课件
论功行赏之礼最为隆重者,莫过于历代定封开国功臣。 周 武王灭商后,封侯建国,以藩屏天子,是众所周知的。
6.师不功
军队打了败仗,称为“师不功”,或称为“军有忧”。军 队回国则以丧礼迎接。国君身穿丧服,头戴丧冠,失声痛哭, 并且吊死问伤,慰劳将士。
(二)校阅之礼
大阅的目的在于检查备战状况。天子亲临,称为“亲讲武”。我国 古代的军事理论一向重视军队的平时训练,认为“兵事以严终” (《穀梁传·庄公八年》),军队严加警备,强化操练,反而使得敌人 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要定时校阅演习。春秋经传记当时诸侯各国“大 阅”、“治兵”之事甚多。
“大师之礼”,指军队的征伐行动; “大均之礼”,指均土地,征赋税; “大田之礼”,指定期狩猎; “大役之礼”,指营造、修建等土木工程; “大封之礼”,指勘定封疆,树立界标。
❖ 军礼:即军旅之事,与军事有关的礼仪。 ❖ 主要有三个方面:
❖ 征战之礼 ❖ 校阅之礼 ❖ 田猎之礼
(一)征战之礼
1、出师祭祀
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与命将出征之不同,二者礼数规格也有不同。军队出征前有 许多祭祀活动,主要是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
出征前祭天叫类祭,在郊外以柴燔燎牲、币等,把即将征伐之事报告上帝,表示恭 行天罚,以上帝的名义去惩罚敌人。
出征前祭地叫宜社。社是土地神。征伐敌人是为了保卫国土,所以叫“宜”。后代 多将祭社(狭义指本国的土地神)、祭地(地是与天相对而言的大地之神)、祭山川 湖海同时举行。
3.军中刑赏
军队在外行军作战,刑赏尤 须严明。刑赏的依据是军法即 《司马法》。
军中刑赏都重视及时见效, “赏不逾时”,“罚不迁列”, 这是由于战争形势瞬息万变, 刑赏及时,使人知道什么可做, 什么不可做,才能克服消极因 素,因势利导,夺取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队凯旋后要在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并有献捷献俘
之礼,即报告胜利,献上卤获的战利品。 诸侯战胜敌方,向天子或大国报告胜利消息,也称为献捷。 战争结束,如果敌方投降,则有受降之仪。
《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乾隆)
5.饮至与论功行赏
战争胜利结束,天子要宴享功臣,论功行赏。上古把这种
“享有功于祖庙,舍爵策勋”的礼仪称为“饮至” 论功行赏之礼最为隆重者,莫过于历代定封开国功臣。 周 武王灭商后,封侯建国,以藩屏天子,是众所周知的。 6.师不功 军队打了败仗,称为“师不功”,或称为“军有忧”。军 队回国则以丧礼迎接。国君身穿丧服,头戴丧冠,失声痛哭,
刑赏及时,使人知道什么可做, 什么不可做,才能克服消极因
素,因势利导,夺取胜利。
4.凯旋
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其时高奏凯乐,高唱凯歌。
天子亲征凯旋,大臣皆出城迎接,有时远至数十里之外。如
果是命将出征凯旋,有时皇帝也会亲率百官出城至郊外迎接, 以示慰劳;有时则派遣大臣出城迎接。这都称为“郊劳”。
祭军神、军旗称为“祃(mà)祭”。军神,一说是轩辕黄帝,一说是蚩尤。祭祀
时要杀牲,以牲血涂军旗、战鼓,叫做衅旗鼓。
.誓师 祭祀礼毕,出征的军队有誓师典礼,一般是将出征的目的与意义
告知将士,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也就是一次战前动员
和教育。《尚书》所载《甘誓》、《汤誓》、《牧誓》等,都是上古
(三)田猎之礼
田猎的作用,依文献所说有下列各项:一是为田除害,保护农作物不受 禽兽的糟蹋。二是供给宗庙祭祀。三是为了驱驰车马,弯弓骑射,兴师动 众,进行军事训练。最后,田猎所获山珍野味也用于宴飨宾客及“充君之 庖”。 史籍记载历代君王田猎之事甚多,大都是以田猎作为游嬉玩乐的方式,
因而荒废政务,伤害百姓的也不在少数。汉代司马相如写《上林赋》,扬
著名的誓师之辞。如果是命将出征,天子要在太庙召见大将军及全军
将校,授之以节钺(后代常授刀剑)。君王拿着斧钺的端首,把柄交
给大将,表示将节制军队的全权授予他。
3.军中刑赏
军队在外行军作战,刑赏尤 须严明。刑赏的依据是军法即 《司马法》。 军中刑赏都重视及时见效, “赏不逾时”,“罚不迁列”,
这是由于战争形势瞬息万变,
并且吊死问伤,慰的在于检查备战状况。天子亲临,称为“亲讲武”。我国 古代的军事理论一向重视军队的平时训练,认为“兵事以严终”
(《穀梁传· 庄公八年》),军队严加警备,强化操练,反而使得敌人
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要定时校阅演习。春秋经传记当时诸侯各国“大 阅”、“治兵”之事甚多。
行天罚,以上帝的名义去惩罚敌人。
出征前祭地叫宜社。社是土地神。征伐敌人是为了保卫国土,所以叫“宜”。后代
多将祭社(狭义指本国的土地神)、祭地(地是与天相对而言的大地之神)、祭山川
湖海同时举行。
出征前告庙叫造祢。造就是告祭的意思,祢本是考庙,但后代都告祭于太庙,并不
限于父庙。告庙有受命于祖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礼仪 ——军礼
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周礼· 春官· 大宗伯》说:
“以军礼同邦国”,这是讲对于那些桀傲不驯的诸侯要用军
礼使其服从和同。《周礼》所说的军礼包括以下内容:大师 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 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大师之礼”,指军队的征伐行动; “大均之礼”,指均土地,征赋税; “大田之礼”,指定期狩猎; “大役之礼”,指营造、修建等土木工程; “大封之礼”,指勘定封疆,树立界标。
雄写《羽猎赋》等都是为了谏讽皇帝勿沉溺于狩猎。
谢谢观赏!
军礼:即军旅之事,与军事有关的礼仪。
主要有三个方面:
征战之礼 校阅之礼 田猎之礼
(一)征战之礼
1、出师祭祀
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与命将出征之不同,二者礼数规格也有不同。军队出征前有
许多祭祀活动,主要是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
出征前祭天叫类祭,在郊外以柴燔燎牲、币等,把即将征伐之事报告上帝,表示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