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内伤发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内伤发热ppt课件共35页PPT

内伤发热ppt课件共35页PPT

烦劳过度
热病日久 阴精亏耗,水不制火
过用温燥
阳气偏盛
素体阴虚
发热
7. 阳气虚惫
寒证日久 气虚及阳 脾肾阳虚
阳气亏虚 火不归源
虚阳外浮
•归纳病机:虚----阴阳气血不足 实----气滞、血瘀、痰湿壅结阻遏
•病机转化:实证病久——实转虚;轻转重— —虚实夹杂。虚证病久——阴损阳;阳损阴; 气及血;血及气——虚上加虚 •预后:“若内外俱热,而反见溏泻,或饮食 少进,或声微气短,诸虚皆见而反不利温补者,
内伤发热ppt课件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内伤发热
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第一附属医院七内科
蓝海
源流:
1 . 《内经》 “阴虚而内热”,指出内伤发热是 由于机体阴阳失调所致。病机为“有所劳倦,形 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 热,热气熏胸中”。
上焦
食气入胃 游溢精气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中焦
柴胡、枳壳、桔梗(血府逐瘀汤)
麝香,老葱,干姜(通窍活血汤)
桃红四物汤 香附、玄胡、枳壳 (膈下逐瘀汤)
小茴香、官桂、玄胡、干姜
(少腹逐瘀汤)
“少用则活血,多用则破血”
•湿阻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湿热证症候 分析:湿阻气机,郁而化热 治法:芳化宣畅,除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 加减:
•气虚发热
3.《脾胃论》阐发阴火论,开创补中益气汤 甘温除大热的先河。 李东垣指出“气火 不两立”,“相火为元气之贼”。 4. 朱丹溪指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格 致余论》“阴虚则发热……”强调泻火退 热存阴。 5. 张景岳治疗上主张“阴虚之热者,宜壮水 平之,无根之热。宜火而焙之。”创立左 归饮,右归饮,左归丸,右归丸等方剂, 为“平调阴阳”的大家。

内伤发热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内伤发热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内伤发热护理 业务学习课件
目录 前言 内容一:内伤发热症状 内容二:常见的发热原因 内容三:内伤发热的护理过程 内容四:预防并发症 结束语
前言
前言
目标:了解内伤发热的护理业务 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识别内伤 发热的症状、常见的发热原因、护 理过程、并发症的预防等
内容一:内 伤发热症状
内容一:内伤发热症状
热感:轻度发热、中度发热、高热 皮肤变化:潮红或苍白
内容一:内伤发热症状
其他症状:头痛、咳嗽、呕吐 等
内容二:常 见的发热原因
内容二:常见的发热原因
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 等 环境因素:中暑、过敏等
内容二:常见的发热原因
药物引起的发热:药物副作用导致 的发热
内容三:内 伤发热的护理
过程
内容三:内伤发热的护理过程
评估病情:检查体温、观察症状 给予适当的药物:根据发热原因选择合 适的药物
Hale Waihona Puke 内容三:内伤发热的护理过程
保持患者舒适:调节室温、更 换湿润的衣物等 提供营养支持:饮食调整、补 充足够的水分等
内容四:预 防并发症
内容四:预防并发症
大量出汗时保持水盐平衡 病毒感染时注意个人卫生
内容四:预防并发症
避免过度服用药物
结束语
结束语
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 内伤发热的护理业务,为患者提供更加 专业和细致的护理服务。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发热的原因和 病因分析
发热的原因和病因分析
原因:发热是身体在对抗感染、疾 病等有害因素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反 应 病因分析:发热可能由多种疾病引 起,如感冒、肺炎、结核病等
发热常见的处 理方法
发热常见的处理方法
多饮水:可以帮助降低体温 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发热常见的处理方法
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 状
内伤的定义和症状
定义:内伤是指外在因素对人 体的影响,导致身体内部的损 伤或不适 症状:常见的内伤症状包括头 疼、胃痛、体重变化、疲劳等
内伤的原因和 预防措施
内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原因:内伤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情绪等 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 充足的睡眠、心情愉悦等措施能有助于 预防内伤
发热的预防方 法
发热的预防方法
预防感染: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衣物及环境卫生 增强免疫力:注意饮食均衡、适当锻炼 身体等
结论
结论
内伤与发热是常见的身体不适,对 于避免或治疗这些不适,我们需要 注意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的习 惯。
希望本PPT能给大家提供关于内伤 和发热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大家能 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目录 介绍 内伤的定义和症状 内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发热的原因和病因分析 发热常见的处理方法 发热的预防方法 结论
介绍
介绍
标题:内伤育知识
介绍
预期受众:一般公众,特别是关注健康 和生活方式的人群
内伤的定义和 症状

内伤发热病的护理PPT课件

内伤发热病的护理PPT课件
x
目录
01. 内伤发热病的概述 02. 内伤发热病的护理原则 03. 内伤发热病的治疗方法 04. 内伤发热病的预防措施
病因
01
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 过度饮酒等
04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 空气污染等
02
情绪波动: 过度焦虑、 抑郁等
05
疾病因素: 感染、炎症 等
03
过度劳累: 长期熬夜、 过度劳累等
运动锻炼
01
运动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02
运动强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强度
03
运动频率:保持一定的运动频率,如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
04
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避免运动损伤
除其他疾病
04
影像学检查: 如X光、CT、 MRI等,以辅
助诊断
05
诊断性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 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进行诊 断性治疗,如 抗生素、抗病 毒药物等,以
明确诊断
护理目标
1
减轻发热 症状
2
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
3
预防并发 症
4
促进患者 康复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闷热潮湿的环境
01
瘙痒难耐
09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10
情绪波动:情 绪波动较大,
易怒易悲
诊断方法
01
病史询问:了 解患者病史, 包括发热时间、 持续时间、伴
随症状等
02
体格检查:观 察患者体温、 脉搏、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 征,以及皮肤、 黏膜、淋巴结
等体征
03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 尿常规、生化 检查等,以排

中内科学之内伤发热PPT课件

中内科学之内伤发热PPT课件
三、肝郁发热
❖ [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用行间、侠溪、风池、大椎、
曲池、内关,用泻法。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四、瘀血发热
❖ [证候] 发热或潮热,胁腹刺痛,拒按,痛 有定处,甚则面色黯黑,肌肤甲错,烦躁不 安或如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涩。
❖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 [治法] 宣畅气机,清热化湿。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五、湿阻发热
❖ [方药] 三仁汤加减。头重如裹,加白芷、藁 本。胸闷脘痞,加佩兰、苍术、郁金、陈皮。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大椎、丰隆、内 关、公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足三里,用泻法。
感谢观看
❖ 阴液亏损 虚内热。
阴不济阳
阳气偏盛 阴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中气不足
❖ 中焦脾胃气虚 虚阳外越 阴火上冲, 或卫外不固 营卫失和 发热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肝郁化火
❖ 肝气郁于内 郁而化火 发热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瘀血内阻
❖ 瘀血内结 热
气血不通 营卫壅遏 发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内湿停聚
❖ 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健运失职

液不运,积聚生湿 郁久而化热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主要病机
❖ 阴阳失调 ❖ 气血不足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内伤发热的一般特点:
发热缓慢,病程较长; 发热而不恶寒,或怯冷得衣被则解; 发热时作时止,或发有定时,且多感手足心热; 可伴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
症状定义
❖ 凡因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或失调而引起的、以 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内伤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内伤发热
中医内科学 内伤发热
普陀医院 中医学教研室 韩建宏
学习目标
✓ 分析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 ✓ 鉴别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 解决内伤发热的诊断治疗
概述
✓ 定义: 以内伤为病因,由于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阴阳亏损所导致的发热
✓ 特点: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 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 温并不升高。
法:温补肾阳,引火归元 方:金匮肾气丸
气虚、血虚、阳虚比较
气虚 血虚 阳虚


头晕、乏力, 面色少华
心悸,唇甲色 淡,
形寒怕冷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甘温除热 2.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 3. 对甘温除热有何看法?
小结
内伤发热长缓低 不恶寒且兼症异 三实四虚细端详 气血湿组午后起 丹栀血府三仁应 不怕气血阴阳虚 补中归脾清肾气
• 给出本病的诊断、病证分析、治法、方药
• 女,50岁 • 半夜后发热汗出已2年,体温39-40℃ ,黎
明热退,汗亦止。2年前行子宫切次,尿无异常,口干不饮,面色暗黑,苔 舌淡白腻,脉细涩
治法:逐瘀和血,温阳通腑
方:当归15 桃仁15 酒军9桂枝6 炙甘草 6 玄明粉12
病因病机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 实 瘀血阻遏:气血壅遏而发热
内湿停滞:脾不化湿,湿郁发热
壅结阻遏 而发热
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元气下陷,
阴火内生
虚 血虚失荣:阴血不足、不能敛阳,
阳气亢旺
阴阳失衡
阴精亏损:水不制火
而发热
阳气衰惫:火不归原,虚阳外浮
注意虚实兼挟证型
病因病机
发热
内伤
外感
饮食、情志、劳倦
正气损伤
概述—历史沿革

内伤发热辨证论治PPT课件

内伤发热辨证论治PPT课件
ICU
钟源芳 1
目的要求
1、熟悉内伤发热的证候特征。 2 、理解和熟悉内伤发热的发生与脏
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的关系。
3 、掌握内伤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掌握内伤发热的治疗原则及各主
要证候的辨证论治。
5、了解内伤发热的预后及调护。
• 中医内科学 2
一、概述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是以 内伤 为病因, 脏腑功 外感发热?
治法:芳化宣畅,除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 加减:

中医内科学
16
•气虚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气虚证症候 分析: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 加减: 变证:气虚兼湿或夏季感受暑湿 ——
健脾益气,除湿清热 —— 东垣清暑益
气汤 •
中医内科学
17
•血虚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血虚证症候 分析:阴血不足,阳气偏旺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 加减:
少进,或声微气短,诸虚皆见而反不利温补者,
三、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起病慢,病程长,反
复,低热多见,偶有高热及虽自觉
发热而体温不高者。
3 、体征:低热( 37.2°C~38°C )
或体温正常
4、实验室检查以协诊
• 中医内科学
8
5、与西医相关疾病 (1)功能性低热 (2)肿瘤 (3)血液病 (4)结缔组织疾病 (5)内分泌疾病 (6)慢性感染性疾病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证候特征: 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发热两周以上), 发热反复,多为低热(37.2°C~38°C
) ,偶有高
热,或五心烦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

中医内科学课件:内伤发热

中医内科学课件:内伤发热

病案2
张女,34岁,2006年12月19日就诊。主诉: 近4年月经来潮时辄有低热,常伴有鼻塞流涕、 咽痛、头痛,头痛以两侧及后颈部为主,经 期一般持续1周,月经量多,周期尚准,本月 22日月经将至。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弦。
证属热入血室,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2 克,半夏12克,黄芩15克,党参15克,甘草 6克,川芎15克,当归12克,丹参12克,防 风12克,苍术9克,青蒿12克,竹叶10克, 大枣10枚,7剂。
4.气虚发热证
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 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 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本方具有益气升阳,调
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气虚发热证,是甘温除热的 代表方剂。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 养血活血;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既能升举清 阳,又能透泄热邪。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应依据病史、症状、脉象等辩明证候的虚实,这对治 疗原则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由气郁、血淤、痰湿所 致的内伤发热属实;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致 的内伤发热属虚。若邪实伤正及因虚致实,表现虚实 夹杂证候者,应分析其主次。
2.辨病情轻重 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 愈,胃气衰败,正气虚甚,兼夹证多,均为病情较重 的表现。反之病情较轻。若内脏无实质性病变,仅属 一般体虚所致者,病情亦轻。
由于久病或原本体虚,失于调理,以致机体的气、 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而引起发热。若中气不 足,阴火内生,可引起气虚发热;久病心肝血虚, 或脾虚不能生血,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血虚阴伤, 无以敛阳,导致血虚发热;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 耗伤阴液,或治病过程中误用、过用温燥药物,导 致阴精亏虚,阴衰则阳盛,水不制火,而导致阴虚 发热。寒证日久,或久病气虚,气损及阳,脾肾阳 气亏虚,虚阳外浮,导致阳虚发热。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2.内伤发热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2.内伤发热

气虚发热
(三)治法:健脾益气,甘温除热 (四)方药:补中益气汤 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补中气 之不足 当归——养血活血 陈皮——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透泄邪热
气虚发热
(五)临床运用 自汗多——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 时冷、时热、汗出恶风——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胸闷、脘痞、苔白腻——加苍术、厚朴、茯苓:健脾 燥湿 气虚夹瘀血——加桃仁、红花、川芎、丹参:活血化 瘀 气虚兼外感后余热未清——加防风、荆芥、连翘:疏 风解热 气虚兼气郁,情绪抑郁——合逍遥散 气虚兼血虚——合归脾汤:气血双补
湿阻发热
(二)辩证分析: 湿邪内生,蕴而化热——发热; 湿为阴邪,旺于阴分——午后发热明显; 湿性粘滞——热难速已,身热不扬; 湿碍清阳,气机不畅——全身困重,头痛如裹; 湿阻中焦——胸闷脘痞,纳呆、渴不欲饮、甚或呕恶; 湿热下注——大便不爽或便溏; 湿遏少阳,枢机不利——寒热如疟,口苦厌油,身目 发黄; 湿郁化热——舌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濡数。
[概述]
二、发热的基本概念 临床发热诊断标准:口温:>37.3℃;腋温:> 37.0℃;肛温:>37.6℃;或昼夜体温波动>1℃。 临床分类标准:临床上将发热分为低热(腋温37.0 ℃ ~38℃)、中等度热(38.1 ℃ ~39℃)、高热 (39.1 ℃ ~41℃)和超高热(>41℃)。 慢性低热:体温升高在37.5 ℃ ~38℃(口温)并排 除生理性原因,持续2周以上者。 热型分类: 稽留热,驰张热,消耗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诊断]
1、特点:起病缓、病程长、反复发热。 2、热型:多为低热(T<38.0℃) ,少数高热(T> 39.1℃) ,或仅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 3、恶寒:不恶寒,或仅怯冷,加衣被可减。 4、伴随症:可兼有情志改变、瘀血、湿郁征象,及气、 血、阴、阳亏虚症状。 5、病因:情志所伤、外伤、产后、久病、饮食、劳倦所 伤等病史。 6、辅助检查:病原学、造血系统、免疫学、内分泌、病 理学、影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 病位:本病的病位涉及多个脏腑。 病性:虚----阴阳气血不足
实----气滞、血瘀、痰湿壅结阻遏
编辑版ppt
14
•病机转化: • 实证病久——实转虚; • 轻转重——虚实夹杂。 • 虚证病久——阴损阳;阳损阴;气及血;血 及气——虚上加虚 •预后: •“若内外俱热,而反见溏泻,或饮食少进, 或声微气短,诸虚皆见而反不利温补者,此胃
*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一般 无汗,舌红绛,为邪热传营,劫烁营阴
* 长 期 低 热 —— 发 热 2 周 以 上 , 体 温 37.2—38度之间。多为气血阴亏,脏腑 功能失调所致的内伤发热。
编辑版ppt
3
目的要求
1、熟悉内伤发热的证候特征。 2、理解和熟悉内伤发热的发生与脏 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的关系。 3、掌握内伤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掌握内伤发热的治疗原则及各主 要证候的辨证论治。 5、了解内伤发热的预后及调护。
二、病因病机
内伤: 情志、饮食、劳倦、久病——产生虚实
的变化 虚----阴阳气血不足(阴阳失衡) 实----气滞、血瘀、痰湿壅结阻遏
编辑版ppt
9
1、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 肝失调达 郁而化火 恼怒过度 肝气上逆 肝火内盛
2、瘀血阻滞
情志抑郁
劳倦过度 血行不畅 郁滞不通 壅而为热 跌打损伤
发热
原因不明或功能性的发热,中医疗 效好(较西医有优势)
肿瘤、血液病、红斑狼疮,中医疗 效欠佳。(同西医一样)
编辑版ppt
7
病例1:
女,48岁。近二年月经不定期,延期多见。 阵发性哄热、面色潮红、汗出、烦躁易怒、 情绪抑郁,闷闷不乐,易因小事而发怒并哄 热阵热表现更明显。心悸,梦多,口干,舌 红苔薄微黄,脉弦细数。 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 理化检查:性激素水平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性 明显亢进。
编辑版ppt
8
编辑版ppt
1
概述
发热——是机体对病邪的一种全身性反 应,是机体正气与病邪相争,阴阳失调 的必然现象。发热又能消耗气津,损害 机体,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发热分为 急性发热—-多为外感病邪所致 长期发热——由内伤而阴阳失调所致。
编辑版ppt
2
* 恶寒发热——外感表证的表现
*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
气已败,生意已穷”
编辑版ppt
15
三、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起病慢,病程长,反 复,低热多见,偶有高热及虽自觉
发热而体温不高者。
3 、 体 征 : 低 热 ( 37.2°C~38°C ) 或体温正常
4、实验室检查以协诊
编辑版ppt
16
5、与西医相关疾病 (1)功能性低热 (2)肿瘤 (3)血液病 (4)结缔组织疾病 (5)内分泌疾病 (6)慢性感染性疾病
自寒、盗汗、脉弱
鼻塞流涕(一)辨证要点
1、 辨证候特征: 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发热两周以上),
发热反复,多为低热(37.2°C~38°C ),偶有高 热,或五心烦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
编辑版ppt
19
2、辨各证型发热特点
气郁:低热或午后潮热,
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
编辑版ppt
4
一、定义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内伤发热:是以
内伤为病因,脏腑功 能失调,气血阴阳亏 虚导致的发热,可以 表现为体温升高,或 自觉发热、五心烦热 而体温不高。
外感发热:
是指感受六淫之 邪或温热疫毒, 引起机体正邪相 争,一时失去正
常的平衡,导致 体温升高的病症。
编辑版ppt
5
源流:
《内经》: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尤其是 阴虚发热
3、内湿停聚
饮食失调
脾胃受损 运化失职 湿邪内生 郁而化热
忧思气结
编辑版ppt
10
4、中气不足
劳倦过度 中气不足
饮食失调 脾胃损伤
久病正虚
阴火内生
5、血虚失荣 久病心肝血虚 脾虚不能生血 长期慢性失血
发热
血虚失养
阴血不足 阳气亢旺
编辑版ppt
11
阴火——各种原因损伤脾胃,使脾胃的元气 下降,肝肾的相火离位,上乘脾胃,干扰心 包。即所谓的“阴火”。
《金匮要略》: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手
足烦热,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
李东桓:用补中益气汤——使甘温除热
治法具体化
《症因脉治.内伤发热》:最早明确提出
“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
编辑版ppt
6
范围:
凡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 伤发热的范畴
西医: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 缔组织病、结核病、慢性感染性疾病、 内分泌疾病、某些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 等。
编辑版ppt
12
6、阴精亏耗
烦劳过度
热病日久 阴精亏耗,水不制火
过用温燥
阳气偏盛
素体阴虚
发热
7、阳气虚惫
寒证日久 气虚及阳 脾肾阳虚
阳气亏虚 火不归源
虚阳外浮
编辑版ppt
13
归纳病机
病因: 内伤为病因。与劳倦、饮食、情志、瘀血、
湿热及脏腑阴阳气血亏虚诸因素有关。情志 抑郁、劳倦过度、饮食失调、瘀血内停,是 本证的主要原因,
编辑版ppt
17
6、鉴别诊断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鉴别: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病因 由内伤病因引起
感受外邪所致
病机 气血壅遏,阴阳失调
正邪相争
虚实 多属虚证
多属实证
起病 缓

病程 较长,反复发作

特点 低热或自觉发热,
大多高热
恶寒 不恶寒,怯冷,
发热恶寒同时
得衣被则温存在, 兼症 常兼见头晕、神倦、
得衣被而寒不减 常兼见头身疼痛
血瘀:午后或夜晚发热,
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
湿郁:低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编辑版ppt
20
气虚:发热,热势或高或低,
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
血虚:全天发热,多为低热
阴虚: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 欲近衣,手足心热骨蒸潮热
阳虚:发热而形寒怯冷四肢不温, 欲近衣被
编辑版ppt
21
3、辨虚实(依据病史、症状、脉象), 4、辨轻重(病程、兼证、胃气盛衰) 5、辨疾病:
有医家认为:
1、“阴火”有两个特性,一为脾胃气虚,二 是内脏偏亢之火,后者建立在前者基础上
2、“阴火”包括脾虚阴火和肾虚阴火,前者 多采用炙甘草配合人参、黄芪、白术等组成 的补中益气汤类;后者多用炙甘草配合附子、 干姜等组成的通脉四逆汤之类。
3、认为阴火是由于劳倦、饮食、七情等因素 损伤脾胃之气后形成的内伤发热证,气虚是 本,火热是标,是真火而非假火,治以甘温 补中药与清热解毒药合方化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