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课堂PPT)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PPT课件共30张

《醉翁亭记》PPT课件共30张
点出亭
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 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亭外景 亭中宴
朝暮之家:朝——日出;暮——云归 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风、冬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乐 亦 无 穷
别有一番风味
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 离亭归
从人乐、太守乐
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 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 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重要虚词的用法
2.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 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增强社会 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新课导入
这 是 什 么 地 方 ?
醉翁亭简介 名字的由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 (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花。 茂盛。 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
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
面野走芳来的发是而“天幽子香呼来,不佳上船木”笑秀傲而红尘繁的阴李白,。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读出节奏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野芳/发而幽香 6、至于/负者/歌于途 7、杂然/而前陈者 8、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疏通文意
环绕。
茂盛的样子。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 星河美耿,耿,一银眼汉迢望迢去。从,远树古奔木来的茂中盛华文又明幽的长深河秀,千丽回的百转,,千是淘琅万漉琊,山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静态之美
山峰巍峨,古树参天,彰显大 自然的壮丽与沉稳。
动静相宜
飞鸟掠过水面,鱼儿在水中游 弋,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
意境深远,抒发作者情感
01
02
03
寄情山水
通过对醉翁亭周边景色的 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向往。
忘却尘世
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作 者忘却了世间的纷争和烦 恼,达到了心灵的宁静。
中庸之道
作者在文中提倡饮酒作乐,但强调“ 颓然乎其间”的适度原则,体现了儒 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现代价值观审视下文章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 于现代社会而言,这一观念仍然具有 重要意义。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追求精神自由
在醉翁亭这个自然环境中,人们可以 忘却世间的纷争和束缚,追求精神的 自由和解放。
地理位置及环境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处,周围环境优美,山水相依,景色宜 人,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欧阳修生平及文学成就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文学成就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等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散 文风格平易流畅,委婉曲折,富有感染力;诗词则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及其作用
滁人形象
文中还塑造了滁州人民的形象,他们 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展现了作者理 想中的社会景象。
宾客形象
宾客们跟随醉翁一起饮酒作乐,他们 的形象衬托出醉翁的豁达和洒脱。
人物间互动关系揭示主题
01
醉翁与滁人的互动
醉翁与滁人一起饮酒、游玩,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

醉翁亭记_公开课.PPT课件

醉翁亭记_公开课.PPT课件

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宋仁宗(1045)范仲淹 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 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 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 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 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 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 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 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 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 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 千古的美文。
2、第一段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是按什么 顺序写的?
从远到近 从整体到局部
3、这段有一个名句,也是文章点题句,请将它找
出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点明文章主线的是哪句话?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亭的周边环境: 环滁皆山→琅玡山
引入
→酿泉→有亭翼然
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写景: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总归为“乐亦无穷”
写游写宴: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写归: 太守归,宾客从 游人去,禽鸟乐
三种乐:禽鸟 游人 太守 结尾: 道出姓名,揭开谜底
与民同乐 (主旨)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 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 乐,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 乐的旷达情怀。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
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着,是 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 游人的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 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翁亭记(图片精美)(课堂PPT)

醉翁亭记(图片精美)(课堂PPT)

26
“水落而石出”(冬)
2021/3/29
27
2021/3/29
28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021/3/29
29
滁人游
2021/3/29
30
太守宴
2021/3/29
31
众宾欢
2021/3/29
32
太守醉
2021/3/29
33
研讨赏析,领悟主旨
① 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 杂。语出《醉翁亭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 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 言在此而意在彼。
2021/3/29
37
自学效果检测
B、一字多义:

蔚然而深秀
佳木秀而繁 阴


临于泉上 宴酣之乐 从太守游而乐
临溪而渔 太守之乐其乐
2021/3/29
38
你会做吗?
野芳发而幽香(春)
2021/3/29
18
2021/3/29
19
琅琊山夏时美景
2021/3/29
20
“佳木秀而繁阴” (夏)
2021/3/29
21
2021/3/29
22
琅琊山秋时美景
2021/3/29
23
“风霜高洁”(秋)
2021/3/29
24
2021/3/29
25
琅琊山冬时美景
2021/3/29
醉翁亭记
欧阳修
2021/3/29
1
山 行 六 七 里 亭 影 不 孤 2021/3/29
醉翁亭 翁



翁百

《醉翁亭记》课件(共20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20张PPT)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 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 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 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 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 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 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 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 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 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 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 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 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思考:文章第一段依次写了哪几种景物?
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依次写了:
作用: 从大处落笔,文笔简 约,层层递进,排 遣被贬后的抑郁心 情,为下文写水之 乐、与民同乐做铺 垫。


文章开篇写亭名由来有何作用?
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 之间,在与民同乐之中; 为下文主旨的出现张本。
感谢聆听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霏,原指雨、雾 纷飞,此处指雾 气。
消散, 昏暗 散开
聚拢
指天气阴晴昏暗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
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 引申为“花”,名词。
植物开花结实。这里 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 本 分 析
第一段
请用 划原分文层回次答并下概列括问第题一段大意
1.滁州的地理特点? 2.西南诸峰的特点? 3.琅琊山的特点? 4.醉翁亭的位置? 5.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6.自号醉翁的原因?
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 好处。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给读 者一种美的感受。
第三段
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描写了哪四幅画面?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概括)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宴 太守醉
描写太守与滁人 游山宴饮之乐。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快乐 以……为乐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称谓、命名 为,是
二、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深入探究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
山水之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文中作者因何而“醉”?
因山水之乐而醉,因深入探究
·醉翁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醉翁亭记》 课件 (共26张PPT)

《醉翁亭记》 课件 (共26张PPT)

——本段用了分述总收之法,条理清晰。
怡情山水,乐在其中
——游宴之乐
文章第三节是“游人之乐”的具体化。本节一共写了几幅画 面?
——四幅画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幅图景当中,你认为哪幅是核心?其它图景有何作用?
——一般认为,太守醉是核心,其它图景起陪衬作用。
滁人 众宾 太守
与民同游,乐在开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 滁:滁州,今安徽滁州市。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
琅玡:山名,在滁州市西南。 山:名次作状语,沿着山谷。 于:从。 酿泉: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是古代 一种散文体裁。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 “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景目的往往在 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太守之乐
一、娱情山水 排遣郁闷的欢 乐; 二、看到政 绩——政通人 和的欣慰;
《孟子· 梁惠王下》:“今王四猎于此,百姓 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 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 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
01
02
03
主题思想概述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是表 达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 悟,以及对自由、闲适生 活的向往。
自然之美的赞美
文章通过对醉翁亭周围景 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 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人生哲理的阐述
通过醉翁亭记,作者阐述 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 考。
醉翁亭记的语言特点
醉翁亭记的语言优美、精炼,表达了 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语言修养。
作者在语言运用上非常讲究,每一个 字、每一个词都有深刻的含义,让读 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 美感。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 比、对仗、夸张等,增强了文章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03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 想
02
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 广泛认为是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醉翁亭记的评价与争议
醉翁亭记在文学史上备受赞誉,被认 为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
然而,也有人对其评价存在争议,认 为其过于追求文采和形式,忽视了内 容的深度和思想性。
醉翁亭记对后世的影响
醉翁亭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都受到了它的启发和 影响。
个人背景
作者欧阳修因得罪权贵被贬至滁 州,担任太守期间,寄情山水, 创作了这篇散文。
醉翁亭记的作者介绍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历史学家和诗人。
主要成就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风,成为宋代 文学的杰出代表。
02
醉翁亭记的内容解 析
醉翁亭记的意境解析
醉翁亭记所营造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 向往和追求。

《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 )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 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 /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醉翁亭话醉翁——探究浸润情怀美
结合背景,探究文章主旨
讨论交流: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怎么理解这“醉翁之意”呢? 它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还是一种隐藏在快乐表象背后的悲哀呢? 抑或是暂时的快乐,永久的悲凉呢?
材料一: 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 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 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 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 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 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重点句子翻译
(开放思考) 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 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则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 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
问题补充 课后第二题: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

醉翁亭记 (共37张PPT)

醉翁亭记 (共37张PPT)

逐段翻译
环绕、围绕 各座 山谷 格外尤其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表并列 语气词,表判断,是 语气词,表判断,是
沿山路(名词作状语)
倾泻而出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

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在
四角翘起,像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鸟张开翅膀 醉翁亭也。 一样(状语)
溪深而鱼肥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并列)
(转折,但是) (并列)
请找出文中成语并解释:
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
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 水落石出: 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现在比 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前呼后应: 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 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随后,不久
离开
跟从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 遮盖 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表转折 却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快乐
记述,用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文中四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请理清文章思路。
大声朗读第二段,思考:
此段分别写了哪些时候的美景? 各有何特色? 朝: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暮: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者。
作者面对如此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乐亦无穷也”。抒发了寄情山水的乐趣。 (情景交融)
大声朗读第三段,思考: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中出现了很多“也”“而”字,是不是太过 重复拖沓?请同学们比较朗读下面文段,感受情感意蕴的 不同。
对比朗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环滁皆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对比朗读
“也”字句运用,使得情景描写层次分明,迥环跌 宕。
也字句的创造性的运用,使文章加强了语调的节 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别有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 之乐。
“而、者、之”等虚,赏手法
细读第一段,说说本段是如何引导读者发现 “醉翁亭”的?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 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 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 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 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追问:这样描写有什么效果?
以游踪为线索,自远至近,由外而 内,由大到小。呈现出醉翁亭的地 理环境和空间构图之美空间的金字 塔,层层堆叠。
第二课时 解读文本,探究主旨
任务一 抓文眼,探“醉翁之意”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51张PPT)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51张PPT)

文体知识
➢记: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 物言志。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 寺夜游》、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宋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说:古代文体,多用来说明某种道理,通常叙述兼有 议论。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柳宗 元的《捕蛇者说》、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等。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名)作也状。,山沿行着六山七路里,
茂盛的样子 幽深秀丽

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尤 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并且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 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啊。
朗读课文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滁人能享受闲息的生活,全因太守能好好管
理滁州,政治清明。(衬托)
(3)写出作者因看见百姓生活安稳而倍感安慰。
4、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写好吗?
滁人游说明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 受这“山水之乐”,体现了文章“与民同乐” 的主旨。
5、第三段的核心是哪层?如何理解"太守醉"? 仅仅指喝醉酒吗?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醉翁亭记课件(共47张ppt).ppt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醉翁亭记课件(共47张ppt).ppt
欧阳修
课文 导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 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
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 滁州,与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 结为知音。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 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 《醉翁亭记》。
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 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 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合作 探究
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

夏:

秋:

冬:

女生 齐读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 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疏通
文章
背着东西的人
休息
腰背弯曲,这 应答 里指代老年人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
清 野味 菜蔬 错杂的样子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 太守宴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 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 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中的野味 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醉翁亭记》ppt课件(29页)

《醉翁亭记》ppt课件(29页)

水(酿泉) 上山路上
潺潺、泻出 近 景
亭(醉翁亭)
翼然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 太守和宾客到这里饮酒,喝很少就醉,而年龄 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意:情趣
乎:语气词,于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 本文成语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水落石出 • 觥筹交错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我们,还在路上……
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快乐: 欢乐。指感到高兴或满意 乐趣: 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 情趣: 1.性情志趣 2.情调趣味
翳:遮盖
去:
•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 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 儿在欢唱啊。 而:表转折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 的联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 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 “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写“醉”是为了写“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


















2
画荻教子
❖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 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 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 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 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 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 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情趣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于,介词
领会
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10
雾气 散开
昏暗
若 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
像那 就,表顺承
山谷
阴暗
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
早晨
香花 开放
美好的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茂盛 浓郁的
高爽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老人、小孩。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黄发垂髫”来指代。
(情景交融)
层层 层层 衬递 托进
25
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
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 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 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 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
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26
深入分析:
“醉”和“乐”
文中作者“醉情山水”能不能看做是作者消沉堕落的 表现呢?可以联系作者写文时的处境来考虑。
遮盖
意思是鸟到处叫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乐趣
15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以……为乐 乐趣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记述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6
课文分析: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段主 要写了什么内容?并划分层次。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17
醉 概述滁州的地理特征

众 太守宴:表现太守的野宴之乐 人

宴 众宾欢:表现太守与宾客的宴酣之乐

(乐(
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与 民
情 景
太守醉:流露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同 交 (乐) 乐融 ))
同时,也显示作者治理滁州政绩
显著(滁人游)
24
研读第四自然段
课文分析:
段意:太守醉游归,
自得其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
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
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4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 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 “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 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 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 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 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太守宴也。
12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 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 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 人们出游啊。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 泉水清甜而酒水香醇,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6
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环滁
chú
伛偻 yǔlǚ
林壑

提携 xié
检 查 预 习
蔚然 琅琊 潺潺 酿泉 饮少辄醉
wèi 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é
清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筹
liè liè yáo sù gōng
岩穴暝 míng 阴翳 yì
7
晦明变化 huì
1、自由朗读课文;
乐 山间景 情景交融
乐亦无穷也
日出而林霏开
一日之景
抒 情
云归而岩穴暝 :
抒 发 了 作 者 寄
山间景
野花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亦
四时之景 风高霜洁

山 水 的
水落而石出 穷 乐
趣。22
研读第三自然段 1,本段从几个方面刻画了“众人游 宴之乐”?又分别表现了哪些人和场 景的快乐?
23Leabharlann 课文分析:段 意 滁人游:表现滁人富足、和平的生活之乐
翁 亭
______的西南诸峰
空 间
顺 层层推进写出 序 醉翁亭的目的:
的 自
: ________的琅琊山(鸟瞰)由远
让读者了解醉翁 亭的地理位置,

而 并通过层层烘托,
环 境(

_________的酿泉(由俯 到仰)
近 突出醉翁亭之美,
由 起到引人入胜的 面 效果。

景 _______的醉翁亭(由下 点
28
成语出处:
1、[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 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2、[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3、[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4、[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 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30
请解释下列斜体字:
1.翼然临 于泉上 靠近 2.饮少辄 醉 就 3.醉翁之意 不在酒 情趣 4.树林阴翳 遮盖 5.名之者谁 为……取名 6.负者歌于 途 在 7.觥筹交错 酒杯 8.太守谓 谁 是
31
临有溪亭而翼渔然临于泉上者到
靠近
卷卷有爷名
名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名之者谁?
给……命名
云归而岩穴暝
19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1、出处:欧阳修《醉翁亭记》 2、原意:醉翁的情趣并不在于喝酒。 3、现在的常用义:形容人别有意图,
言在此而意在彼。
20
研读第二自然段
1,此段分别写了哪些时候的山间美景? 对此作者是如何描绘景物的? 2,作者面对如此山间美景抒发了怎样 的情感?
21
❖ 总结段意: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拟声词,形容水声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
回环,曲折环绕
靠近
翁亭也。
9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
建造
命名,
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取号 称为
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
的酒宴啊。
13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畅快地喝酒
不在于音乐
下棋
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
酒杯 酒筹
脸色苍老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醺醺的样子
14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
不久,后来
回家
跟随
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4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翘起像鸟 儿张开翅膀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 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 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 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
问题。
8
词句翻译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
环绕 全、都 幽深秀丽
树林 山谷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
茂盛的样子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走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来后能用文章来记35 述这件乐事的,就是太守啊。
背诵指导
1、环滁皆山 →琅琊也 → 酿泉也 →醉翁亭也 →作亭者 →名之者 → 醉翁也
2、山间朝暮 →山间四时
3、滁 人 游 →太守宴 → 众宾欢 →太守醉也 4、宾 客 从 →禽鸟乐 → 太守也 →欧阳修也
傍晚
四季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尽 11
背着东西的人
休息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应答 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错杂的样子
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清 野味 菜蔬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不是。因为本文秒描摹山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受 挫折后的沉沦表现,实质上,作者笔下如此美妙的胜 景,抒发的自得其乐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 酒”,胜景、享乐折射出来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绩,作 者醉情于山水,达到了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目的。作 者醉在期中,也乐在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