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文章的写作顺序区别讲解学习
文章写作的顺序有以下五种

文章写作的顺序有以下五种:一、事情的发展顺序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记叙文,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写的,但有的文章会少一个或几个环节,基本按“起因——经过——结局”来构建的。
如《草船借箭》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出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发展:周瑜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进一步增加诸葛亮造箭的难度,诸葛亮巧妙地做好借箭的准备。
高潮: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局: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二、按时间顺序常用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如《雷雨》: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的。
三、按空间位置的变化顺序一般用于游记、参观记、写活动和写景物等文章,常常会因为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的地点的变化而存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这种方法只要抓住文章中能够标明的地点,空间转移的词句,|就很容易地理清构段的形式。
如:《草原》,按人物活动场所的转移可理清段落了。
初入草原——进入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的送别。
四、按事情的不同方面顺序常用用于说明文的文章,描写状物时,也会用这种方法。
如:《鲸》鲸有大小——鲸的类属和种类——鲸的生活习性从表面上看都是写鲸的,但是作者是通过不同的几个侧面分别叙述的,让人感到有条有理。
五、文章的特定结构形式1、开头有总起如:《翠鸟》写翠鸟的外形特点一段: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先总后分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最后的总结的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3、总——分——总如:《鸟的天堂》第8自然段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

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主题: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长度:1500-2000字一、引言(100字)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对于写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不同体裁文章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叙事文和描写文等,每种体裁都有其特定的写作顺序。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写作方法。
二、说明文的写作顺序(400字)说明文是一种旨在解释或陈述某种事实、原理、现象、或观点的文章。
在写说明文时,首先需要明确主题,并梳理材料以支持观点。
其次,根据材料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
然后,选择合适的写作框架,可以采用问题——解答、分类——举例、因果关系、比较等多种方式。
最后,进行整体调整,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三、议论文的写作顺序(400字)议论文是一种旨在分析、阐述和论证某种观点的文章。
在写议论文时,首先需要明确立场,并搜集相关事实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其次,根据论证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可以采用主次关系、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等方式。
然后,使用恰当的逻辑连接词来衔接各个段落和观点,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最后,进行整体调整,确保论述的条理清晰和论证的有效性。
四、叙事文的写作顺序(400字)叙事文是一种旨在叙述某个故事或事件的文章。
在写叙事文时,首先需要明确叙事的目的和主题。
其次,根据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进行排序,确保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然后,使用生动具体的描写语言,使故事更加生动。
同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人称和时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最后,进行整体调整,确保叙事的逻辑性和感染力。
五、描写文的写作顺序(400字)描写文是一种旨在通过对人、事、物、场景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来传递感觉和情感的文章。
在写描写文时,首先需要明确描写的对象和目的。
其次,根据感官顺序或空间顺序进行排序,确保描写的连贯性和层次感。
然后,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一、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也叫事情发展顺序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如:《羚羊木雕》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游览顺序是空间顺序的一种.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三、论证顺序.1、时间上从古至今;2、范围上由中及外;3、论证力度上由小到大(真实、具体、权威,有说服力的论据更有论证力度)拓展资料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
表明形状和结构的实物说明文常采用这种顺序。
—就是按实物的空间边线或形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有效率精心安排。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
通常按由深人浅、由易到难、由具体内容至抽象化、由直观至繁杂、由主要至次要的顺序展开表明。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在写作的世界里,掌握合适的写作顺序是构建一篇条理清晰、逻辑连贯文章的关键。
常见的写作顺序主要有以下 5 种,它们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时间顺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
这种顺序在记叙文、历史记载、传记等文体中经常被使用。
比如,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会从他的童年开始,依次经历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记录一场战争,会从战争的爆发开始,到战争的进程,再到最终的结局。
通过时间顺序,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展脉络,有一种“顺藤摸瓜”的清晰感。
空间顺序,则是按照空间的位置和方向来组织文章。
这在写景、说明文等类型的作品中较为常见。
比如描写一个建筑物,会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等方式来描述;介绍一个城市的布局,可能会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依次展开。
空间顺序能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空间画面,仿佛身临其境。
事情发展顺序是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叙述。
这种顺序在故事、小说、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
以一个破案故事为例,首先是案件的发生,接着是警察的侦查过程,最后是案件的侦破和结局。
事情发展顺序能够很好地展现事情的全貌和变化过程,使读者能够紧跟情节的发展,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逻辑顺序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它是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安排内容。
比如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等等。
在议论文、科学论述中,逻辑顺序被广泛运用。
例如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可能会先阐述环境破坏的现象,然后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逻辑顺序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总分顺序是先对事物进行总体的概括和描述,然后再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这种顺序在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中都能见到。
以介绍一种动物为例,先总体介绍这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然后分别从外形、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详细展开。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课件

作用
• 补叙的作用在于补充和完善文章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发展。通过补充必要的信息,补 叙可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示例
• 在小说中,作者可能会在多个章节之间穿插补叙,以揭示人 物背景、事件前因后果或其他情节线索。这些补叙可以提供 更多细节,使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例如,在一段历史 文章中,作者可能会通过补叙引入更多历史背景信息,以帮 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特定事件或时期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铺垫是在情节发展之前,通过一 些描写、叙述、对话等手法,为 后面的情节做准备,使后面的情 节更自设置一些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详细描述
伏笔是在文中设置一些暗示性的描写或叙述,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伏笔,使后面 的情节出现时更加出人意料。
首尾呼应
总结词
文章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课件
目录
• 顺序 • 倒叙 • 插叙 • 补叙 • 平叙
01
顺序
起承转合
总结词
一种常见的写作顺序,适用于多种文 体。
详细描述
起承转合是指文章开头先点题,接着 从某个方面开始阐述,之后出现转折 ,引导读者进入另一个方面的阐述, 最后总结全文,收尾呼应。
铺垫
总结词
在情节发展之前,先做一些必要 的铺垫。
详细描述
首尾呼应是指文章开头和结尾在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相互呼应,使文章有头 有尾,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承上启下
总结词
在文章的上下两段之间,通过承上启下的方式连接起来。
详细描述
承上启下是指在文章的上下两段之间,通过一些描写、叙述 、对话等手法,将上下两段连接起来,使文章更加连贯、流 畅。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模式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模式1.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最常用的写作顺序模式之一。
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文章,将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描述。
这种顺序模式适用于叙事性文本,如记叙文、议论文等。
通过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文章,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次序和过程。
2. 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照地点或空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文章的写作顺序模式。
这种顺序模式适用于描写性文字,如旅行游记、人物描写等。
作者可以通过按照地点或空间的顺序来描述事物,让读者感觉像身临其境般了解到相关的细节。
3.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织文章的写作顺序模式。
这种顺序模式适用于分析性和论述性的文章,如说明文、科技论文等。
通过按照逻辑关系组织文章,作者可以清晰地阐述各种观点和论证,使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思路。
4. 重要性顺序重要性顺序是按照事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来组织文章的写作顺序模式。
这种顺序模式适用于论证性的文章,如论文、辩论稿等。
通过将重要的观点或论据放在文章的前面,作者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使其重点关注那些最重要的内容。
5. 问题解决顺序问题解决顺序是按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顺序来组织文章的写作顺序模式。
这种顺序模式适用于解决问题的文章,如报告、建议书等。
作者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逐步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读者能够理解和跟随作者的思考过程。
这篇文档介绍了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模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重要性顺序和问题解决顺序。
不同的写作顺序模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文章,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这些顺序模式,可以使文章更有条理,更易读懂。
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

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摘要:1.引言:介绍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的重要性2.主体:详细阐述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2.1 记叙文2.2 议论文2.3 说明文2.4 诗歌3.结论:总结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的共性和特点正文:写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能够帮助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和展示观点。
不同体裁的文章在写作顺序上有所不同,掌握这些顺序对于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
首先,我们来看记叙文。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通常遵循以下步骤:确立主题,构思故事情节,设定人物和背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顺序组织材料,最后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刻画。
在记叙文中,叙述的顺序和结构的安排对于故事的表达和读者的感受至关重要。
其次,是议论文。
议论文的写作顺序主要包括:确定论点,收集论据,组织结构,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在议论文中,作者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运用逻辑和事实进行严密的论证,以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再来说说说明文。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通常包括:确定说明对象,搜集相关材料,明确说明顺序,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说,最后进行总结。
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和掌握某种知识或者技能,因此,说明文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语言简练易懂。
最后,是诗歌。
诗歌的写作顺序主要包括:确定主题和情感,构思诗句,选择韵律和形式,进行修改和润色。
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者在有限的字句中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因此,诗歌的写作顺序对于诗歌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在整体上具有共性,即都要求作者在动笔之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然后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进行写作。
同时,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反映了不同体裁文章的特殊性质和要求。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说课讲解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学会依据中心安排写作顺序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留取、加工确定好的材料编织起来,即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给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把确定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巧妙地安排。
它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又一重要环节。
组织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安排写作顺序。
安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
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
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
写作顺序不清,就会产生结构混乱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别人读了就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
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记事(包括写活动、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这种写作顺序。
采用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因为心里有了事情的基本框架,所以容易把杂乱的材料理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条理容易写清楚;重点内容容易写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文章的写作顺序
区别
答:一、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
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
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二、说明文的顺序安排一般有这样的几种:(1)假如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2)假如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
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
(3)假如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便于读者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进行操作。
(4)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
逻辑顺序的具体
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
三、议论文无所谓顺序问题。
一般看论证的过程。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
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