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文章的写作顺序区别讲解学习
文章写作的顺序有以下五种
![文章写作的顺序有以下五种](https://img.taocdn.com/s3/m/19e0653d3169a4517723a3d0.png)
文章写作的顺序有以下五种:一、事情的发展顺序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记叙文,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写的,但有的文章会少一个或几个环节,基本按“起因——经过——结局”来构建的。
如《草船借箭》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出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发展:周瑜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进一步增加诸葛亮造箭的难度,诸葛亮巧妙地做好借箭的准备。
高潮: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局: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二、按时间顺序常用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如《雷雨》: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的。
三、按空间位置的变化顺序一般用于游记、参观记、写活动和写景物等文章,常常会因为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的地点的变化而存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这种方法只要抓住文章中能够标明的地点,空间转移的词句,|就很容易地理清构段的形式。
如:《草原》,按人物活动场所的转移可理清段落了。
初入草原——进入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的送别。
四、按事情的不同方面顺序常用用于说明文的文章,描写状物时,也会用这种方法。
如:《鲸》鲸有大小——鲸的类属和种类——鲸的生活习性从表面上看都是写鲸的,但是作者是通过不同的几个侧面分别叙述的,让人感到有条有理。
五、文章的特定结构形式1、开头有总起如:《翠鸟》写翠鸟的外形特点一段: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先总后分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最后的总结的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3、总——分——总如:《鸟的天堂》第8自然段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
![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6eabaf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2.png)
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主题: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长度:1500-2000字一、引言(100字)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对于写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不同体裁文章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叙事文和描写文等,每种体裁都有其特定的写作顺序。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写作方法。
二、说明文的写作顺序(400字)说明文是一种旨在解释或陈述某种事实、原理、现象、或观点的文章。
在写说明文时,首先需要明确主题,并梳理材料以支持观点。
其次,根据材料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
然后,选择合适的写作框架,可以采用问题——解答、分类——举例、因果关系、比较等多种方式。
最后,进行整体调整,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三、议论文的写作顺序(400字)议论文是一种旨在分析、阐述和论证某种观点的文章。
在写议论文时,首先需要明确立场,并搜集相关事实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其次,根据论证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可以采用主次关系、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等方式。
然后,使用恰当的逻辑连接词来衔接各个段落和观点,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最后,进行整体调整,确保论述的条理清晰和论证的有效性。
四、叙事文的写作顺序(400字)叙事文是一种旨在叙述某个故事或事件的文章。
在写叙事文时,首先需要明确叙事的目的和主题。
其次,根据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进行排序,确保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然后,使用生动具体的描写语言,使故事更加生动。
同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人称和时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最后,进行整体调整,确保叙事的逻辑性和感染力。
五、描写文的写作顺序(400字)描写文是一种旨在通过对人、事、物、场景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来传递感觉和情感的文章。
在写描写文时,首先需要明确描写的对象和目的。
其次,根据感官顺序或空间顺序进行排序,确保描写的连贯性和层次感。
然后,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b3cee2e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2.png)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一、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也叫事情发展顺序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如:《羚羊木雕》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游览顺序是空间顺序的一种.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三、论证顺序.1、时间上从古至今;2、范围上由中及外;3、论证力度上由小到大(真实、具体、权威,有说服力的论据更有论证力度)拓展资料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
表明形状和结构的实物说明文常采用这种顺序。
—就是按实物的空间边线或形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有效率精心安排。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
通常按由深人浅、由易到难、由具体内容至抽象化、由直观至繁杂、由主要至次要的顺序展开表明。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https://img.taocdn.com/s3/m/b08f25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a.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在写作的世界里,掌握合适的写作顺序是构建一篇条理清晰、逻辑连贯文章的关键。
常见的写作顺序主要有以下 5 种,它们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时间顺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
这种顺序在记叙文、历史记载、传记等文体中经常被使用。
比如,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会从他的童年开始,依次经历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记录一场战争,会从战争的爆发开始,到战争的进程,再到最终的结局。
通过时间顺序,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展脉络,有一种“顺藤摸瓜”的清晰感。
空间顺序,则是按照空间的位置和方向来组织文章。
这在写景、说明文等类型的作品中较为常见。
比如描写一个建筑物,会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等方式来描述;介绍一个城市的布局,可能会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依次展开。
空间顺序能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空间画面,仿佛身临其境。
事情发展顺序是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叙述。
这种顺序在故事、小说、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
以一个破案故事为例,首先是案件的发生,接着是警察的侦查过程,最后是案件的侦破和结局。
事情发展顺序能够很好地展现事情的全貌和变化过程,使读者能够紧跟情节的发展,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逻辑顺序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它是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安排内容。
比如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等等。
在议论文、科学论述中,逻辑顺序被广泛运用。
例如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可能会先阐述环境破坏的现象,然后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逻辑顺序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总分顺序是先对事物进行总体的概括和描述,然后再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这种顺序在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中都能见到。
以介绍一种动物为例,先总体介绍这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然后分别从外形、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详细展开。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课件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2da21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9.png)
作用
• 补叙的作用在于补充和完善文章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发展。通过补充必要的信息,补 叙可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示例
• 在小说中,作者可能会在多个章节之间穿插补叙,以揭示人 物背景、事件前因后果或其他情节线索。这些补叙可以提供 更多细节,使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例如,在一段历史 文章中,作者可能会通过补叙引入更多历史背景信息,以帮 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特定事件或时期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铺垫是在情节发展之前,通过一 些描写、叙述、对话等手法,为 后面的情节做准备,使后面的情 节更自设置一些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详细描述
伏笔是在文中设置一些暗示性的描写或叙述,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伏笔,使后面 的情节出现时更加出人意料。
首尾呼应
总结词
文章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课件
目录
• 顺序 • 倒叙 • 插叙 • 补叙 • 平叙
01
顺序
起承转合
总结词
一种常见的写作顺序,适用于多种文 体。
详细描述
起承转合是指文章开头先点题,接着 从某个方面开始阐述,之后出现转折 ,引导读者进入另一个方面的阐述, 最后总结全文,收尾呼应。
铺垫
总结词
在情节发展之前,先做一些必要 的铺垫。
详细描述
首尾呼应是指文章开头和结尾在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相互呼应,使文章有头 有尾,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承上启下
总结词
在文章的上下两段之间,通过承上启下的方式连接起来。
详细描述
承上启下是指在文章的上下两段之间,通过一些描写、叙述 、对话等手法,将上下两段连接起来,使文章更加连贯、流 畅。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模式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8d9a6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5.png)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模式1.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最常用的写作顺序模式之一。
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文章,将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描述。
这种顺序模式适用于叙事性文本,如记叙文、议论文等。
通过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文章,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次序和过程。
2. 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照地点或空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文章的写作顺序模式。
这种顺序模式适用于描写性文字,如旅行游记、人物描写等。
作者可以通过按照地点或空间的顺序来描述事物,让读者感觉像身临其境般了解到相关的细节。
3.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织文章的写作顺序模式。
这种顺序模式适用于分析性和论述性的文章,如说明文、科技论文等。
通过按照逻辑关系组织文章,作者可以清晰地阐述各种观点和论证,使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思路。
4. 重要性顺序重要性顺序是按照事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来组织文章的写作顺序模式。
这种顺序模式适用于论证性的文章,如论文、辩论稿等。
通过将重要的观点或论据放在文章的前面,作者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使其重点关注那些最重要的内容。
5. 问题解决顺序问题解决顺序是按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顺序来组织文章的写作顺序模式。
这种顺序模式适用于解决问题的文章,如报告、建议书等。
作者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逐步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读者能够理解和跟随作者的思考过程。
这篇文档介绍了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模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重要性顺序和问题解决顺序。
不同的写作顺序模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文章,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这些顺序模式,可以使文章更有条理,更易读懂。
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
![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2d04b9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a.png)
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摘要:1.引言:介绍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的重要性2.主体:详细阐述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2.1 记叙文2.2 议论文2.3 说明文2.4 诗歌3.结论:总结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的共性和特点正文:写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能够帮助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和展示观点。
不同体裁的文章在写作顺序上有所不同,掌握这些顺序对于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
首先,我们来看记叙文。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通常遵循以下步骤:确立主题,构思故事情节,设定人物和背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顺序组织材料,最后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刻画。
在记叙文中,叙述的顺序和结构的安排对于故事的表达和读者的感受至关重要。
其次,是议论文。
议论文的写作顺序主要包括:确定论点,收集论据,组织结构,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在议论文中,作者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运用逻辑和事实进行严密的论证,以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再来说说说明文。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通常包括:确定说明对象,搜集相关材料,明确说明顺序,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说,最后进行总结。
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和掌握某种知识或者技能,因此,说明文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语言简练易懂。
最后,是诗歌。
诗歌的写作顺序主要包括:确定主题和情感,构思诗句,选择韵律和形式,进行修改和润色。
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者在有限的字句中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因此,诗歌的写作顺序对于诗歌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在整体上具有共性,即都要求作者在动笔之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然后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进行写作。
同时,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反映了不同体裁文章的特殊性质和要求。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说课讲解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c5caf48c5da50e2524d7f64.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学会依据中心安排写作顺序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留取、加工确定好的材料编织起来,即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给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把确定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巧妙地安排。
它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又一重要环节。
组织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安排写作顺序。
安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
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
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
写作顺序不清,就会产生结构混乱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别人读了就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
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记事(包括写活动、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这种写作顺序。
采用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因为心里有了事情的基本框架,所以容易把杂乱的材料理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条理容易写清楚;重点内容容易写具体。
写作文的五种顺序有哪些
![写作文的五种顺序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4e089fcfad6195f312ba6f2.png)
写作文的五种顺序有哪些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学会依据中心安排写作顺序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留取、加工确定好的材料编织起来,即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给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把确定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巧妙地安排。
它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又一重要环节。
组织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安排写作顺序。
安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
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
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
写作顺序不清,就会产生结构混乱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别人读了就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
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记事(包括写活动、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这种写作顺序。
采用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因为心里有了事情的基本框架,所以容易把杂乱的材料理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条理容易写清楚;重点内容容易写具体。
小学作文:文章的表达顺序
![小学作文:文章的表达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bf407ea3680203d8ce2f24d7.png)
小学作文:文章的基本表达顺序
好的文章,表达顺序的安排,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
常见的表达顺序有: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1.顺序,是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也就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叙述。
这种叙述方法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利于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如《月光曲》、《灯光》等。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造成强烈的印象。
3.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
例如《凡卡》一课,在叙述凡卡写信的过程中,插入了凡卡对爷爷的回忆,对农村美丽夜景的回忆和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回忆。
4.补叙,是对叙述的任务、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如《小英雄雨来》一课,鬼子走后,人们找雨来的尸首,没有找到,发现雨来没有死。
之后对雨来没有死的原因做了补充说明。
这一补叙,突出说明了雨来是机智勇敢的孩子。
小学作文第 1 页共1 页。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7ad2ad314b73f242336c5fcd.png)
当堂训练
《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开头描写皂
荚树的样子,接着按照“春、夏、 秋、冬”一年四季,描写皂荚树给 同学们带来的许多方便的双龙洞》一文,是按金华城 →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 洞→出洞的先后顺序,记叙金华双龙洞 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征。 2.《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是按“正门 →中央大厅→大礼堂→会议厅→走出大 门”几个不同地点来记叙的。
总——分——总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
1.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即以时间推移为序,将文章要用的各 个材料串成一体,或将情节发展的各 个阶段连接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完 整的整体。以(早→中→晚,前→中 →后)组织材料。
优点:使文章有条不紊,让读者读起 来,既方便顺当,又容易领会。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这 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 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
3.按地点变换的顺序(游 览顺序)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4.按照事物类别顺序
即面对众多的事物,把同类的放在 一起,然后一类一类地写,写完这 一类再写那一类。常用于写带有说 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
5.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课文结 构)
(1)分——总 (2)总——分——总 (3)总——分
事物类别顺序
1.《再见了,亲人》一文,前三段分别描述 志愿军同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 最后一段总结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
分——总
2.《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 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春、夏、秋、 冬四季分别写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个美丽的 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五种写作顺序的介绍
![五种写作顺序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71a6e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5.png)
五种写作顺序的介绍
五种写作顺序包括: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时间的顺序一般有先后、先后顺序,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排列。
时间顺序可以是较为明显的,也可以是比较隐蔽的,可以是直线性的,也可以是回环式的。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对实体对象的详细介绍。
空间顺序包括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左到右、从前往后等。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解释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总分关系、主次关系等。
4.认识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阐述某种思想、理论、观点等。
认识顺序包括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等。
5.综合顺序:在实际写作中,以上五种写作顺序往往不是单一使用的,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其中的几种或多种。
综合运用不同的写作顺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有说服力。
常见的文章与写作顺序(四年级)
![常见的文章与写作顺序(四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a6081a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a.png)
常见的文章与写作顺序(四年级)
在四年级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更为复杂的文章写作,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文章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章类型和写作顺序:
1. 记叙文:
- 开头: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人物。
- 发展: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
- 结尾:总结故事,并给出一个结论或反思。
2. 描写文:
- 主题陈述:明确要描写的对象或场景。
- 细节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对象或场景的特点和细节。
- 感受抒发:表达自己对所描写对象或场景的感受和想法。
3. 说明文:
- 主题陈述:明确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
- 分类或列举: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或列举事物的特点和例子。
- 解释或分析:对事物的原因、特点、作用等进行解释或分析。
- 结论或建议:总结所说明的事物,并给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4. 议论文:
- 引言:引出争论的话题或问题。
- 论证:列举论据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反驳:提出对立观点的论据,并进行反驳。
- 结论:总结自己的观点,并给出一个总体的结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章类型和写作顺序,但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和文章主题,顺序可能会有所变化。
在写作时,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顺序,将写作过程更好地组织起来。
常见的5种写作次序
![常见的5种写作次序](https://img.taocdn.com/s3/m/a72aad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b.png)
常见的5种写作次序在写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写作次序可以让文章更加有条理、易于理解。
以下是常见的五种写作次序,供参考:1. 时间顺序这是最常见的写作顺序之一,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或阐述观点。
这种次序通常用于回忆性的叙事或描述过程的文章。
例如,讲述一个事件的经过或阐述一个历史事件的发展。
2. 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照空间位置或方位的先后来组织文章的次序。
这种次序适用于描述地理位置、景点介绍以及场景描写等类型的文章。
通过按照空间顺序,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事物在空间上的位置和关系。
3. 重要性顺序按照重要性的顺序来组织文章,将最重要的观点或事实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
这种写作次序常用于陈述观点、论证或总结的文章。
通过重要性顺序,作者可以先呈现最重要的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进而进行详细的解释或论证。
4. 问题解决顺序问题解决顺序是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或过程来组织文章。
这种次序适用于说明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文章。
首先,作者会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的步骤或方法。
这种次序能够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如何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
5. 范例对比顺序范例对比顺序是通过对比不同的范例或观点来组织文章。
这种次序适用于比较和对比的文章。
作者会先介绍两个或多个范例或观点,然后逐一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通过这种对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范例或观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以上是常见的五种写作次序,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次序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易于理解。
在选择次序时,需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进行慎重考虑,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记事作文中不一样的叙事顺序
![记事作文中不一样的叙事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f9d28cf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4.png)
记事作文中不一样的叙事顺序
叙述还有顺序吗?不就是从头到尾把事情叙述完整就可以了吗?这样说没错,但是为了让你的文章更吸引人,除了在细节上下功夫外,还可以在叙述顺序上做新的尝试。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
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描写,也可以说是按照时期发展的顺序来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文章内容完整,条理清楚,令读者印象深刻。
咱们日常写的记事作文,大多都是按照顺叙的写作顺序写的。
二、倒叙
先叙述事情的结果或者事情发展过程中特别突出的一段情节,然后把其他部分按照顺叙的写作顺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有很多好处:
1、开篇交待结果或突出情节,引起读者对事情发展过程的兴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强调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插叙及其作用
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原来的事情发展过程叙述。
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够为事情发展的过程补充一些情节,也可以为事情发展做铺垫;能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紧凑,使情节更加波澜起伏,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倒叙、插叙傻傻分不清?没关系,我来教你们一个区别的方法。
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事情发展的主要环节;
倒叙是事件的结果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是事情发展的主要环节。
叙事作文到这里就学习完了,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两个小要点:
1.记事作文要真实。
真实的事情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最容易写
详细。
2.多观察。
生活中多观察,写作文时才有话可写。
文章三种写作顺序
![文章三种写作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f0e14e6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0.png)
文章三种写作顺序
写文章,就像搭积木一样,要从正确的组装顺序开始。
随着写作技能的提高,每个作者都会有自己最喜欢的写作顺序,但是,他们通常会选择下面三种不同的写作顺序上至下,下至上和先概括再拓展。
首先,上至下的写作顺序是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顺序。
在这种写作方式下,作者从结构上考虑,最重要的想法来自上而下,而其他的细节则从下而上进行添加。
这种方式有助于作者把脉络清楚,并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自己的论点。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作者可能不能看到整个文章的全貌,并有可能出现内容重复和冗长的问题。
其次,下至上的写作顺序与上至下的写作顺序相反,它从较小的细节开始,然后由大的概念引入,以最终形成整体的框架。
在这种写作方式下,作者首先要开始构建特定的细节,然后开始构建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把它们分类之后形成整体。
这种方式可以让作者有更多的机会在原始想法上做出改变,但是它也需要明确的思维框架和主题,以便在开始之前可以对文章进行概括和归类。
最后,先概括再拓展的写作顺序不仅可以帮助作者形成文章的结构,而且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加工想法。
先概括再拓展的写作方式需要作者首先总结自己的论点,然后继续深入挖掘细节,以便在最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
但是,这种写作方式也有可能会导致作者陷入论点之外的细节中,从而把他们引入副线的旅程。
总的来说,不论作者选择哪种写作顺序,他们都应该努力实现文章的结构完整性,并尽可能保持清晰的逻辑表达。
不同的写作顺序也可以帮助作者来处理任何写作问题,但不论是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慢慢开始,尽可能快速地实现它们。
文章的四种顺序
![文章的四种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79ab0d2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b.png)
文章的四种顺序
随着我们不断学习写作,我们也开始注意到文章的结构和编排是否合理,以及如何让读者达到最佳的阅读体验。
每种文章的编排都是不同的,其中的各种顺序也影响着文章本身的整体读感和意义。
首先,时间顺序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来写文章的顺序。
时间顺序可以将文章清晰地组织起来,让读者能够很容易地跟随文章的叙述,而且也能耐心地读完所讲述的故事。
其次,空间顺序表示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以及两者之间的事物和行为。
因此,这种排序使得文章更加流畅,读者也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文章的细节。
再次,主题顺序是从一个主题开始,然后环绕主题来编排文章,这种编排方式常常被用于叙事文章当中。
这种排序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也可以更好地将文章中包含的信息提炼出来。
最后,细节顺序就是从一个细节开始,然后当你仔细描述这些细节时,它们就会形成一个整体的文章。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把文章中的信息自然地连接起来,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当我们在编排文章的时候,要谨记时间、空间、主题和细节的顺序,这样文章才能吸引读者,而且也可以让文章的内容提炼地更加清晰。
此外,做文章编排时要遵循一定的论述原则,这样可以使每篇文章都具有明确的结构,从而让读者得到最佳的文章阅读体
验。
归纳起来,文章的四种顺序分别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主题顺序和细节顺序,这些顺序似乎是多么简单,实际上是写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正确使用这些顺序,往往会使文章的内容及效果更加出色,也能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文章的写作顺序
区别
答:一、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
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
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二、说明文的顺序安排一般有这样的几种:(1)假如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2)假如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
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
(3)假如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便于读者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进行操作。
(4)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
逻辑顺序的具体
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
三、议论文无所谓顺序问题。
一般看论证的过程。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
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