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试题、作文大全、写作练习、文学阅读、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诗词鉴赏、成语词典、时评借鉴、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books, writing exercises, literary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oetry appreciation, idiom dictionary, time evaluation reference,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小题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
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
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
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
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
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
西方唱名法(doremifasola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
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
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
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
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小题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
宣和六年举进士。
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
调抚州宜黄县丞。
时四境傲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
执首谋者斩以徇。
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
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
知贡举。
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
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
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
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
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
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
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
即拜本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
命却其章。
复申前请。
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
卒,年七十七。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
治郡廉恕,有循吏风。
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B.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D.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梵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
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
梵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但缺乏和谐,梵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几幅中国画家的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
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
在创作的精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由于中西方画家这种创作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从本质上看,既非模仿的艺术,也不是抽象的艺术,而是充满了主客体的统一精神,以意象创造而实现人、社会、宇宙和谐的中和的艺术,是简洁、传神、含蓄、隽永的艺术,是达到了“气”(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之气,生命运行之气,宇宙间自然万物之气)、“韵”(主观、客观契合所制造的意象自身所发射出来的风华、光辉)生动的艺术。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绵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语文试题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清流激.湍/羁.旅愀.然/铁锹.矿藏./宝藏.B. 流觞曲.水/曲.折瑰.丽/圭.桌修禊./契.约C. 一片狼藉./枕藉.船舷./玄.妙绿.洲/绿.林D. 横槊.赋诗/追溯.归咎./内疚.桂棹./召.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A.jī/jī,qiǎo/ qiāo,cáng /zàng;B.qū/qū,guī/guī,xì/qì;C.jí/jiè,xián/xuán,lǜ/lù;D.shuò /sù,jiù/jiù,zhào /zhào。
故选C【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善用排除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趋之若骛沧海一粟譬如渲泄B. 总角之晏积腋成裘鲑珍感慨C. 游目骋怀青青子矜斑驳针炙D. 委曲求全未雨绸缪婆娑和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然后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
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高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表达与应用,名著阅读(每题3分,共33分)1.下列字音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水泵.bèng 引擎.qíng 枉自尊大席地而坐B.流涎.xián 譬.如bì夜以继日不即不离C.付梓.zǐ攻讦.jié漫不经心抱残守缺D.趿.拉dā愧怍.zuò一蹴而就残羹冷炙2.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汉代陶塑在艺术风格上没有直接继承秦代的具象写实,汉兵马俑较之秦兵马俑,在形式处理上“取大势去繁缛”,不造作不雕饰,▲。
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因为汉代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是因为受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审美观的影响。
A.虽然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但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B.虽然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但反而有了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C.只有没有了自然朴拙的亲切,才会有一种精雕细刻的精致D.即使没有精雕细刻的精致,也会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3. 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4.下面是四个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昨日本人手机遗落在图书馆,如有拾获,速速交还,必有重赏。
(寻物启事)B.杨老师作为考古界有名的前辈,我能成为他的高足,深感荣幸。
C.感谢阁下当初的鼎力相助,这是一点心意,请笑纳。
D. 哥哥把他最重要的手表给了我,我一定惠存。
5.对下面一段文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有一天啊,宝宝》有谈到关于媒体的一段:“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媒体很有戒心,是因为媒体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高一3月月考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基础知识(33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B.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监生(jiàn)C.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niù)D.咨嗟..(jiē)洿.池(kuà)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俨然迷罔炮络飞端瀑流争喧豗B.放诞骐骥巉岩巫山巫峡气潇森C.潦倒杜撰寒喧空闻虎旅传霄柝D.驯熟伶俐踌躇间关莺语花底滑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黑龙江省哈尔滨尚志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梵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
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
梵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但缺乏和谐,梵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几幅中国画家的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
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
在创作的精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由于中西方画家这种创作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从本质上看,既非模仿的艺术,也不是抽象的艺术,而是充满了主客体的统一精神,以意象创造而实现人、社会、宇宙和谐的中和的艺术,是简洁、传神、含蓄、隽永的艺术,是达到了“气”(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之气,生命运行之气,宇宙间自然万物之气)、“韵”(主观、客观契合所制造的意象自身所发射出来的风华、光辉)生动的艺术。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 (III)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 (III)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
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
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
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
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
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
《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
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
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
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
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
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
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
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 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评批者有意让读者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
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
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
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
”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
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
人参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
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③ “神瑛侍者”呢? 他似是“神鹰”的谐音。
很早以前,满族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
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
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
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
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⑤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
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愿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 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之类的仙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 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B.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C.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D.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 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 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D. 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
3. 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第②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B. 在第③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的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
C. 在第④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D. 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二)文学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造车的人靳以在回家的途中,有一节路是傍了一条河的,河岸上有几间简陋的房舍,那里面就是住了那个造车的人和他的一家。
每次经过那里的时候,坐在车上或是步行着,总要望着那里,就是在当着走近的时候望不到什么,过了那一节路也要频频回首。
一直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四五年的日子了。
时日使那条河成为一条污秽的浅溪,使那个造车的人的胡子成为花白,他仍然是穷困的,虽然他每天都是勤苦地工作着。
最初遇到他,是在夜间,远远只望见风箱吹着的炉火一下一下地闪亮,那是美丽的夜,星星像珠子一样地洒满了天,自己还以为那是终日浮在水上的渔人们在烧一把野火呢。
走近了时,便看见一个三十几岁的妇人正在把了风箱的拉手坐在那里,膝头上趴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一个年岁仿佛的男人,从火中取出那车轮的铁皮在铁砧上击过一番之后急忙地钉到造好的木轮上;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在扶着那木架,更年轻的一个女孩举着一盏煤油灯。
他有一张瘦瘦的面颊,衬出更高的颧骨,有两撇黑大的胡子。
他迅速地把铁钉都用钢锤钉好,和那个男孩子纯熟地把这车轮放到盛了水的水槽中,立刻“嗤——”响了一声,还冒了白的水气。
他像是满意了,用手摸着胡子,又把一个弧形的铁皮丢到炉里去。
那妇人又起始一下一下地拉着风箱。
乘了这一点的闲暇,他放下锤子,仔细地看了看自己的工作。
他的眉毛更紧地皱起来,上额的纹路像吹皱的池水。
然后他蹲在一旁,把脸用手掌很用力地自上而下抹了一回,这像是能解去他身体上的和灵魂上的困顿。
随着他又站起了身,把已经炽热的铁皮取出来,再钉到那车轮的上面……但是他的工作并不是这样单纯,他要把堆在门前的木材,用他自己的手和他的妻儿的手,造成一辆辆存有古风的、粗笨的大车。
我看见过他和他的儿子用长锯切断那圆形的木材,我也看见过他怎样把那木材在火上烘成弯弯的形状,用斧子和刨子使它成为光滑的,于是那美丽的质纹,很清晰地显了出来。
在这里面他像是能找出来无上的快慰,用眼睛注视着,用手来摸着,多少好的幻想在那上面生出来。
他的心中有万分的满意,脸上淌下来的一滴汗,带了一点点的泥污,落到他的面前,激碎了他的空想,他觉得疲惫了,摇摇头,站起身来,觉得十分疲惫了。
装了一袋烟,悠悠地抽着,怕只有这一刻才真的是他最舒适的时候呢。
可是,工作,无论如何,为了一个原因,对他是颇重要的:他需要立刻拿起工具来,——那里有四个张大的嘴,等候他来喂呢!十几年来,没有一次我看见他安闲地坐着,喝着清茶,如他那样年纪的人常喜欢做的那样。
他造了许多辆车,让许多人坐了车到远处去,可是他一直像生了根,不停地苦作着,一直脱不开贫苦,一家人都是又黄又瘦。
一天早晨,经过那河边的路,我望到地上有还未曾被风吹散的纸灰,更听见有女人哀哭的声音。
屋门打开了,他和他的儿子抬了一具三尺长的棺木,盖了小小的一方红布;而女人的哭声更加高了起来,他像是毫无感情地,如往日一样地皱着眉。
他迟缓地向着西面行去。
在他的右手,还提了一把铁铲。
我很少看见他笑,——为了快乐而笑着,就是当着一辆车由他的手中完成了,他也还是平淡的,因为他早已知道还有另外的一辆车也需要他的苦作造起来。
他真正欢喜来过的日子,怕就是为他儿子娶媳妇那一天了,却只有这么一天。
到后来我就看到一个穿了红衣的年轻女人帮同他们操作,可是同时他的女儿不见了。
我想或许是因为不增加食口,他的女儿也被遣嫁到别人家去了。
有了妻的儿子显出一点慵懒来了;因为这外来的女人,一向静穆的空气也震破了。
还算好的是诟谇都发生在那个妇人和那年轻的女人之间,他却仍是默默地致力于自己的工作。
但是从他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来起于他心中的苦痛了。
离家五年后,每次经过那里就看到横着堆在那里的木材,几个已经造好了的车轮蒙着尘土躺在那里。
他一个人默默地让工作消磨着他的时日。
他不说话,也没有可以和他说话的人。
有时候他停了停手,稍稍直起点腰来,眼睛望着面前的那条河;那河,现在大部却是露了黄泥的河底,只有中间一条瘦瘦的小流缓缓地淌着。
之后,他就又弯下身去,继续着他的工作。
在他前面的那条河,有时候为太阳晒得没有一滴水,还裂着不成形的龟纹。
人老了,河也干涸了!可是,到了夏天,河里又涨了水,他还是在河边工作着。
一九三三年(选自《渡家》,1937年6月商务印书馆,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开头部分描写了“我”在星光璀璨的夜晚初遇造车人的场景,表现了造车人一家为生计密切配合、辛勤劳作的日常生活状态。
B. “他又站起了身,把已经炽热的铁皮取出来,再钉到那车轮的上面”一句,既写出了造车工作的繁重,又写出了他内心的苦痛。
C. 文章通过对造车人悲惨人生经历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工作勤苦、生活艰辛、内心孤独、隐忍苟活的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D. 文章多次写到河,开头部分写时间使河变为一条污秽的浅溪,结尾处写河干涸之后又涨水,赋予了这条河世事变迁的象征义。
5. 文章多次描写造车人的工作情景,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6分)6. 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持续关注造车人这一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原因。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近期,都市情感剧《都挺好》的热播引发了全民大讨论。
究其原因,也许与这部“现象级”电视剧的创作者将人物塑造回归于人本理念核心,将情节构筑扎根于现实主义基础的创作手法不无关系。
在人物塑造方面,《都挺好》以符合人物性格的成长发展和情感转变为戏剧主干,而非以机械性的情节冲突推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