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病理变化的整体性
内脏与形体官窍相互影响。 脏腑之间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形体与神志病变相互影响。 局部的病理变化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
的盛衰有关。
(一)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诊断防治的整体性
诊断: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 的变化,来了解和判断其内在的病变。
防治:治疗局部病变时,也必须从整体出发。
地理环境与人体生理:“水土不服”。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瘿瘤与饮水、关节病与阴雨寒冷。
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季节、地域不同用药有别。
(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社会背景、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对人体影响。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环境、地位、经济条件对疾病影响。
社会环境和疾病防治的关系
一、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一)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一)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生理功能的整体性
五脏一体观:人体由五脏、六腑、形体、官 窍等构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具有结构 的完整性和机能的统一性 。
形神一体观:形是指人体的形体结构和物质 基础;神是指生命活动的主宰。指形体与精 神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养生康复的整体性
养生:形神共养、形神共调 。
养形: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劳逸适度等。 养神:恬淡虚无 。 康复 :形神共治。 治形:躯体疾病引起精神病变当治形为先 。 治神:精神伤害引起躯体疾病当先治神。
(二)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自然气候与人体生理:脉象、汗液的变化。
《黄帝内经》
成书于战国到秦汉时期
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内容 。 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阐述对生命的认识; 提出
“治未病”的观点 。
是中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基石。
《难经》
成书于东汉,秦越人所作 。 理论涉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 对脉学特别是“寸口脉诊”有详细的论述 。
《伤寒杂病论》
晋·王叔和的《脉经》是中医学第一部脉学专 著。
晋·皇甫谧著的《针灸甲乙经》是中医学第一部 针灸学专著。
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第一部病 因病机症候学专著。
唐·孙思邈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是中医学最早的百科全书。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宋金元时期
南宋·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病因学 发展影响深远。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寒凉派” ,代表作《素问玄机原病 式》。
张从正:“攻邪派”,代表作《儒门事亲》。 李杲 :“补土派”,代表作《脾胃论》。 朱震亨 :“滋阴派”,代表作《格致余论》。
明清时期
明代张介宾、赵献可等创新对命门概念及其功 能的认识。
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学 说。
选择题(单选)
1.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黄帝内经》 E.《伤寒杂病论》
2. 首先使用“成药”这一术语的是 A.《肘后备急方》 B.《备急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D.《五十二病方》 E.《新修本草》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叶桂:字天士,著《温热论》,创温热病的卫 气营血辨证理论。
薛雪:字生白,著《温热条辨》,创立温病学 的湿热病因理论。
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创立温热病 的三焦辨证理论。
近代与现代
整理前人的成果,中西汇通,重视以人为本、 治未病。编著的书籍有《中国医学大成》、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医学衷中参西录》 等。
社会环境影响情绪进而影响疾病防治。
二、辨证论治
(一)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二)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一)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病的基本概念
即疾病,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规律和病理 变化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
证的基本概念
对疾病某个阶段的病理概括,能揭示疾病病 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症的基本概念
绘图1000多幅 。
2.方剂学的发展
战国至秦汉时期:《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 经》、《伤寒杂病论》等都有方剂记载。其中某 些方剂至今仍在延用。
魏晋隋唐时期:葛洪的 《肘后备急方》、孙思邈 的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共载方数千首, 前者首先使用“成药”一词。
宋金元时期 :《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共载方三万余首 。
张机(字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 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分。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
著。 《伤寒杂病论》创立了外感、内伤疾病的辨证
纲领和有效方剂。
《神农本草经》
成书于东汉,众多医家收集整理 而成。 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魏晋隋唐时期
中医药基础(ppt)
第一节 绪言
一、中医药学的发展简史 二、《中医药基础》的主要内容及课程目
标
一、中医药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医学理论发展简史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中药方剂学发展简史
1.中药学的发展 2.方剂学的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 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 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药方剂学发展简史
1中药学的发展 2方剂学的发展
1.中药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收集药物365种。 梁代 :陶弘景著 《本草经集注》,载药730
种。 南朝 :雷敩著 《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
制专书。 唐代:《新修本草》,载药844种,新增药物
图谱 。 明代:李时珍 著《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
明清时期 :《普济方》收方增加至六万余首 。
小结
1.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 论》、《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 理论体系的形成。
2. 金元四大家是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 朱震亨。
3. 《神农本草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 学专著。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由 政府编篡发行的中成药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