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样板11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导学案11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导学案11

咏雪导学案高石中学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出文章感情基调。

3、把握文章重点字词句(內集、儿女、俄而、骤、欣然、拟、若、因、之),翻译全文。

4、会用白话文讲解文章故事,领悟比喻的精当、贴切。

学习流程:了解作者及作品——朗读课文——把握重点字词句——翻译全文——讲故事——领悟比喻知识链接: 刘义庆简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

《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代表作)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中国...南朝宋...政权时期(.....4.2020....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预习指导:1、 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作品(提示:主要抓住作者的姓、名、字、号、国籍或朝代、身份地位、代表作及创作风格和思想内容。

11-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导学案 -王晓蕾

11-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导学案 -王晓蕾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中国梦”的含义,概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说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分析它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感受是把依赖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坚定中国梦一定能实现的信心。

【知识框架】【学习任务】一、精读课文,夯实基础材料一: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材料二: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2日讲话: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

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中国梦”,写出它的内容。

(2)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你知道么?(3)材料二中,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你知道内容么?(4)回顾历史,想一想,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二、研读图片,提升素养图一图二(1)图一是反映了新发展理念,谈谈你对它的评价,列举生活中反映新发展理念的例子。

(2)查阅图二,找出“一带一路”经过那些国家和地区。

三、思考探究,归纳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微课视频,阅读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如何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1课军神》导学案

《11课军神》导学案

关注备课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学导练”导学案课题11.军神课时2授课 集体 类型 备课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沃、匪”等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文中“庆、龄”等 15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词语。

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习 目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标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 志。

重点 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难点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课前 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学1.学生自由阅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

(感受到关羽豪迈的大丈夫的过 帅气、光彩风度、勇敢无畏、意志坚强。

)程 2.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 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 72 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板书课题:军神)学生齐读课题导学过程2.学生阅读了解人物 刘伯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四川省开 县人。

3.简介作者及故事背景简介作者 毕必成,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

代表剧本《庐山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11秋天的雨》导学案

《11秋天的雨》导学案
2、雨很奇特,不同季节的雨有不同特点。(出示四季的雨景图,师简介四季的雨的特点)
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们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1、齐读“雨”字。
2、齐读课题。
二、播放画面,感受美景
(7分钟)
1、播放秋天的雨景图,师配乐朗诵课文,
1、根据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得很美?美在哪里?再把这些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1、读课文,找句子。
2、汇报。
3、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 检测、反馈。(5分钟)
1、比一比,再组词。
趁(趁机 ) 喇(喇叭 ) 衔(衔着 ) 裳(衣裳 )
赵(姓赵 ) 刺(刺破 ) 街(街道 ) 常(经常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带给小朋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自主完成练习。
2、全班校对。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1、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

六年级下册导学案11.doc

六年级下册导学案11.doc

课题:统计与概率课型:复习编号:58夕4学S)内容课本第84页的例1-5。

国学n目标"i!我能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2、我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并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一、复习统计表(―•)统计表的意义: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统计表的组成部分:一般分为表格夕卜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夕卜部分包括表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表目、纵表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统计表的种类:1、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四)统计表制作步骤:1、搜集数据;2、整理数据;3、设计草表;4、正式制表。

二、复习统计图自学第96页的例1一3,明确下列问题:1、你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2、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I友情小提示|:(1)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3、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三、基础演练1、六(1)班同学的几项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如下。

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性别男生女生合计人数221840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图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1)根据以上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除了痛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喜野堂检测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身高/所 1.40 1.43 1.46 1.49 1. 52 1.55 1.58人数/人135101263体重/以30333639424548人数/人245121043(1)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各是多少?(2)小组讨论,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3)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题中在36奴及以下的可能性大?还是在39kg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设计11 故宫博物院(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设计11 故宫博物院(含答案)

类文阅读-11 故宫博物院北京名胜古迹(节选)陈亚丽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巨大的塔身,沉郁,厚重,遮住半个天..在白塔身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若有若无..环顾天宇低垂,陷到脚下..这时,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解释词语..居高临下:心旷神怡: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 指,“三山” 指、、;北海公园的“一池三山”中“一池” 是,“三山”就是、、..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 ”画出拟人句..4.北海公园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参考答案】1.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心情愉快,精神舒畅..2.东海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琼花岛团城犀山台3.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4.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苏州园林的布局没那么多典故可循,而北海的布局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 5 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选自《著名遗产纵横》)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云冈石窟反映了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化的过程..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社会生活的反映..3.为什么说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4. 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1.丰富多彩气势磅礴2.佛民族佛北魏3.云冈中期石窟出现了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4.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早中晚期的云冈石窟的不同特点..。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 -11陶泥的世界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 -11陶泥的世界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 - 11陶泥的世界 | 人教新课标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象通过图画和手工创意转化为具体作品。

在学习华人文化的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并学习西方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教师应该确保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灵感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掘,帮助他们促进自我表达和兴趣培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陶泥材料的特性和基本工具;2.学习制作陶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通过制作自己的艺术品,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手工能力。

三、教学流程1. 导入介绍本次美术课要学习的内容:陶泥的世界。

陶泥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一种,几千年来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手工艺之一。

2. 学习陶泥的工具和材料1.介绍陶泥的基本工具包括陶泥、泥刀、拉手、扳手、木棒等;2.针对陶泥的特性进行介绍,如:陶泥不同于其它材料,故障率高,特别是在雕刻、制作和干燥过程中需要特别的小心和耐心。

教育学生在制作陶泥的过程中一定要细致地处理每一步,才能制造出想要的作品。

3. 制作陶泥作品1.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陶泥工具,并讲解陶泥制作的基本技巧;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来制作自己的艺术品,如:陶器、小别墅等;3.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创造,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出自己的艺术天赋。

4. 作品展示和评论1.学生将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别人;2.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提供反思和改进的机会;3.教师在回顾整个制作过程中,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技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想要通过陶泥艺术进行创作和发掘创造天赋的学生。

本次课程重点在于学习如何使用陶泥工具和基本的陶泥工艺技巧,以及如何在制作过程中发掘和展示自己的创意。

同时,这也是一次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的机会。

因此,在课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艺术潜力,并在整个过程中给予信任和支持,以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1)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1)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1)一、知识点简介在数学学科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基本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之后,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数学模型、数学应用题和数学推理等等。

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本期的导学案将会为同学们提供一些相关的例题和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例题分析例题1某水果店购进了10箱苹果,每箱有200个。

其中有2%是坏果子,问这批苹果中有多少个坏果子?解题思路•先要求出这批苹果的总数。

•再求出这批苹果中坏果子的数量。

解题步骤1.计算这批苹果的总数:10箱 * 200个/箱 = 2000个2.计算这批苹果中坏果子的数量:2000个 * 2% = 40个答案这批苹果中有40个坏果子。

例题2小明需要花费480元买一副手表,他只带了300元,还差多少钱?解题思路•先求出小明还需要多少钱。

•再将结果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表达。

解题步骤1.计算小明还需要多少钱:480元 - 300元 = 180元2.答案的表述:小明还需要180元。

答案小明还需要180元。

三、解题技巧抓住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明确问题的本质。

有时候一个句子可能隐藏了多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推敲、分析出其中的关键信息,找出问题的本质,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

当问题描述非常具体时,我们可以运用某个数学概念或方法来解决问题;当问题描述不够明确时,我们可以通过推理、归纳等方法来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

分析问题的逻辑性解决问题还需要分析问题的逻辑性。

有些问题本身就是逻辑上的迷题,需要我们进行分类、综合、比较等运算,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四、小结在本期的导学案中,我们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解决问题这一基本知识点的相关例题和解题技巧。

11ie üe er(导学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1ie üe er(导学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1ie üe er(导学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知识目标1.能正确朗读“ie、üe、er”音节组成的汉字;2.能正确拼写“ie、üe、er”音节组成的汉字;3.能理解和掌握“ie、üe、er”音节组成的汉字的意思;4.能正确使用“ie、üe、er”音节组成的汉字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1.正确的读写和使用“ie、üe、er”音节组成的汉字;2.在读写汉字的同时理解和掌握其意思;3.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表达。

教学难点1.区分并正确读写“ie、üe、er”音节组成的汉字;2.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构造规律;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表达。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入“ie、üe、er”音节的发音,让学生感知和体验;2.教师通过多媒体或板书展示“ie、üe、er”音节组成的汉字,让学生熟悉汉字的书写形态;3.教师用多种角度和方式提问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ie、üe、er”的读音和汉字的含义。

1.教师以“ie、üe、er”音节组成的课文或诗歌为例,通过朗读或齐读,帮助学生掌握读音和语感;2.教师向学生介绍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构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构成;3.教师从课文或诗歌的意义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含义,并进行拓展和延伸;4.教师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合理运用,进行有效的表达。

实践活动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ie、üe、er”音节组成的汉字书写活动,检验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2.学生在分组内按要求,进行“ie、üe、er”音节组成的汉字表述活动,检验学生的汉字语言表达能力;3.学生带领小组进行“ie、üe、er”音节组成的课文或诗歌朗读比赛,让学生体验语言的魅力和乐趣。

归纳总结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归纳“ie、üe、er”音节的读音、书写、含义和运用方法;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点的评价和检测,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11《蟋蟀的住宅》(导学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1《蟋蟀的住宅》(导学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1《蟋蟀的住宅》(导学案)一、课文简介《蟋蟀的住宅》是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小故事,由光照生所写。

主要讲述了一只蟋蟀设计并建造自己的家园的故事,蟋蟀设计的房子不仅精美而且非常实用,深受 other 动物们的欣赏和羡慕。

二、学习目标1. 了解蟋蟀的住宅通过学习《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到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以及它们为什么适合蟋蟀居住。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本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蟋蟀设计的房子不仅好看而且实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深入了解它的特点,提高能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的阅读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借助课本上的生词注释、图表和知识点讲解逐段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讲解文章中的难点词汇通过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

例如:嵌套、峭壁、刨花等。

3.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分析并对比文章中的多种比喻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4. 实践“大比拼”游戏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比学习文章中蟋蟀设计的住宅和学校、家庭等常见的建筑类型。

通过实践“大比拼”游戏,搜集各类建筑模型,从可持续生态建筑的居住特点出发,设计自己的房子,并依据自己的设计,选取最符合要求的模型。

四、课堂活动安排时间活动安排教学形式5分钟热身练功,集中注意力唱歌、跳舞、徒手体操15分钟阅读课文《蟋蟀的住宅》学生自主阅读、老师示范10分钟课文生词解释课堂词汇讲解、示范15分钟课文比喻分析讲解、学生操练15分钟实践“大比拼”游戏小组竞赛10分钟总结与讲解学生汇报、老师点评5分钟课堂点评、社交关怀咨询答疑五、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实际操作方面表现良好,学生非常喜欢实践这个“大比拼”游戏,他们设计的住宅模型能够贴合题目需求,既符合可持续性,又很有美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11-20课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11-20课导学案

11《去年的树》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特别是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实施建议:1、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品质。

教师要紧紧抓住四次对话,以朗读对话为线索,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指导朗读时,先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分别研读每次对话,在反复朗读、想象体会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把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况下说话的语气读出来。

2、对课文蕴含的道理,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太一致,如,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要无私奉献。

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可以的。

11《去年的树》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认识到友情和诚信的可贵。

【学法指导】1、在学习小组内,利用指名读、开火车等方法认识生字新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完成学案内容,认真书写。

【知识链接】作者:[日本]新美南吉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情节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的童话作品。

课文《去年的树》是新美南吉的一篇名作。

本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语言朴实无华,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第一课时【预习任务】1、读一读,写一写。

rïng shâng fámãi2、我会用上面某个词语说一句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西汉建立的史实, 了解汉初的社会景象, 掌握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的原因、措施。

2.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社会背景, 知道和理解文帝、景帝所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3.通过学习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 认识到改革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重点难点】1.重点: 西汉的建立 , “文景之治”。

2、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学习】1.西汉的建立: _______年, ________建立汉朝, 定都________, 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 减轻农民的赋税, 相应地减免_______及_______。

汉高祖死后, 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政策, 注重________生产,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以_______为本,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 重视“__________”, 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提倡__________, 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 政治清平,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国家府库充盈。

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合作探究】1.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2.想一想, 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3.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 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4.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当堂达标】1.西汉的都城是()A. 咸阳B. 镐京C. 长安D. 洛邑2.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A.稳定社会巩固政权B.安定天下发展生产C.人心思安以民为本D.借鉴前朝收揽人心3.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 再强国”的道理后, 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 力倡节俭B. 大兴文治C. 休养生息D. 平抑物价4.西汉初年, 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A.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 下令士兵回乡务农C. 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来源:ZXXK]6.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 )A. 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 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 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 民乐其业”7.“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奖励耕作的农民, 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 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 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8.阅读材料, 结合教材, 请回答。

11.一块奶酪 导学案(自主预习+精品练习+答案)

11.一块奶酪 导学案(自主预习+精品练习+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精品预习导学案11一块奶酪【学习目标】1.学会认“宣、处”等12个生字,正确理解“集合、争先恐后、可惜”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 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重点语段的含义。

【走进作者】辛勤(19名良驽、木兰。

云南昆明人。

1960年毕业于昆明师专文史系。

历任县中学教员、县委宣传部干事、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晨光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蜜蜂报》主编。

著有短篇儿童小说集《装在葫芦里的故事》,中长篇儿童小说《绿孔雀与金角龙》、《替身演员》、《小哥俩猎虎》、《鬼谷》、《魔匣》等。

【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宣()诱()舔()毅()强()犯()禁()豫()跺()聚()(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处稍干()()()(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圈起来,读两遍。

集合宣布粮食处罚队列照样争先恐后地点四面八方诱人奶酪趁机禁令七上八下休息生气突然可惜(4)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集合:嘀咕:争先恐后:诱人:毅力:禁令:七上八下:犹豫:重新:2再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搬运食物时抵制奶酪渣的诱惑,不搞(),把奶酪渣让给了()的蚂蚁的事,赞扬了蚂蚁队长(),()的品质。

3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蚂蚁们为什么争先恐后的搬运粮食?(2)联系全文,谈谈蚂蚊队长面对奶酷渣时的心理活动。

【摘抄积累】4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片段赏析】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

稍息!立正!向后一一转!齐步走!”(1)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①意思的转折②声音的延长③解释说明(2)犹豫的时候,他在想: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蚂蚁队长在面对奶酪渣受住了考验,没有违反禁令,给大家带了好头B 在搬运粮食前,蚂蚁队长已经有言在先,谁都不准偷嘴,队长偷嘴一样受罚C 蚂蚁队长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这样处理令大家心服,觉得非常公平合理D 蚂蚁队长其实已经吃了很多奶酪,他之所以让小蚂蚁吃掉,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蚂蚁【相关链接】蚁群分工一般有、雌、雄蚁、工蚁和兵蚁5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piǎo tuān xuān miǎo líng yīnɡ yuān lì lún kuī2、①通“啭”,鸟叫声。

②通“返”,返回。

3、①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②古义:至。

今义:罪过,乖张。

③古义:筹划。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4、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轩: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上: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5、(1)(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的心;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合作探究案【合作展示】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直接、间接,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之壮观湍急。

静态:清澈;动态:急猛。

3、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检测案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望峰息心窥谷忘反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意欲归隐的思想感情。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第11课感念良师深悟爱意——《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逐步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重点难点】1.默读课文,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任务群】任务一:感念师恩牢记字词任务二:默读感知认识作者任务三:解读人物理解主题任务四:感受变化探究写法任务五:探究问题激活思维任务六:关联自我读出启示【学习过程】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学校拟举行“念师恩·颂师情”文学阅读沙龙活动。

给海伦·凯勒带来光明的人生导师莎莉文老师被提名,请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完成相应文学阅读沙龙活动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感念师恩牢记字词1.自由读一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并把生难字注上拼音。

攫.()衡量..()绽.放()吞噬.()稚.气()搁.置()不适.()沁.凉()阐.释()悔.恨()茫然无措无休无止搓捻..()混.为一谈()恍.然大悟()争执.()花团锦簇.()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将线、纸等放在手里来回搓。

()(2)停止做某事。

()(3)透出凉意。

()(4)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5)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6)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7)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8)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9)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10)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簇,丛集、聚集。

()(11)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12)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

()(13)指没完没了。

休:停止。

()[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默读感知认识作者1.读一篇文章,我们最先要看标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11doc(DOC)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11doc(DOC)

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高晓冬识字5学习目标:1.熟悉“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诵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鼓舞背诵。

3.培育搜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爱好。

学习重点:1.熟悉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培育搜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爱好。

自学生字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式识记生字,如:熟字减去一部份(级-及);熟字相加(相);熟字加一部份(白-怕)等。

交流展现:各组展现识字的方式及学会的字,并组词,其它组同窗补充。

要强调汇报不同的方式,注意提示不行记的字。

学习谜语:1.初读第1那么谜语,把刚学过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学习第1那么谜语,读后说出谜底。

3.找好朋友上台演出,先分说,再齐说,鼓舞带动作。

4.教师板书“团结、力量、谁”再次识记。

5.如有时刻,可鼓舞学生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指导写“谁、怕、跟、凉”。

让学生观看这四个字的结构,说说特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重点提示:谁:右边的部件有四横,不要少写一横。

怕:竖立旁的笔顺不要写错。

跟:右半边不要写成“良”。

凉:左侧是两点水,不要写成三点水。

课堂检测1.找朋友。

出示12个汉字卡片,再出示12个音节卡片,让学生找朋友。

2.比一比。

同桌互考12个生字,看谁说的多,自贴一颗聪慧星。

3.写一写。

听写4个生字,谁写得完全正确贴一颗聪慧星。

1八、四个太阳学习目标1、熟悉“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事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象之美。

4、培育学生擅长试探、擅长制造、擅长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乐趣。

学习重点:朗诵课文、认字。

预习学案:1、放大的文意插图。

2、《种太阳》的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3、搜集一些刻画四季景色的图片或照片。

4、彩笔等绘画材料。

进程:1、谈话:此刻是什么季节?你喜爱太阳吗?什么缘故?2、听歌绘画:边听边想这首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内容?把自己喜爱的太阳画下来好吗?再看看文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试探课文里讲了什么?自读、感知课文。

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民族工作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展示【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案)活动1、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呢?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活动2、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活动3、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为什么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可留作课后作业完成,可借助于网络等工具)三、课堂检测(检测案)1.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57 B.56 C.55 D.502.中共中央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什么政策()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D.共同繁荣3.我国第二橡胶基地是()A.西藏地区B.内蒙古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4.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A.科教兴国B.西部大开发C.人才强国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5.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的山东援藏干部是()A.焦裕禄B.任长霞C.孔繁森D.王庆喜6、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11葡萄沟 导学案(表格式).doc

11葡萄沟 导学案(表格式).doc

葡萄沟
思维迁移1.朗读课文,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zhòng hào gān fèn
种葡萄好客葡萄干水分
2.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

3.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4.课外拓展哈密瓜又名雪瓜、贡瓜,是一
类优良甜瓜品种,果型圆形或卵圆
形,出产于新疆。

味甜,果实大,
以哈密所产最为著名,故称为哈密瓜。

主要产于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的新疆哈密、吐鲁番、鄯善等地。

哈密瓜有180多个品种及类型,又有早熟夏瓜和晚熟冬瓜之分。

冬瓜耐贮存,可以放到来年春天,味道仍然新鲜。

思维导图
教后反思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自由的朗读、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表达中冒出的灵性的火花。

而吸引低年级孩子的更多是形象的画面。

所以在教学“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这两个句子时候,出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葡萄架搭起的凉棚图片,许多成串的、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

通过图片的展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个性感悟葡萄长得好,枝叶茂密;葡萄多,一大串、一大串;颜色多,五光十色等。

同时我不失时机地用语言描绘葡萄的美,洞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进入文本,巧妙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导学案模板(教师版)

导学案模板(教师版)

高二历史导学案设计者:审核者:第四单元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班级:姓名:学号:小组评价:【课前导学】一、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1﹚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做的贡献﹙2﹚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3﹚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2.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3.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经典力学(1)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制望远镜发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星体,证明“日心说”的正确性。

(2)牛顿(英国科学家)——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经典力学建立标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力学体系(经典力学体系)最显著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根据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2、相对论的创立内容: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①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②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权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的分布状态。

意义:①打破了传统的牛顿力学体系的。

②发展了牛顿力学,把物理学由近代推进到现代阶段。

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①诞生:1900年,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②发展: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理论;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E=MC²)③意义:a. 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b.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发展的变化及原因1.了通过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了解楚汉之争及其过程。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2.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自主学习任务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设问1:什么是楚汉之争?西汉是怎样建立的?1、时间: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年。

2、争霸双方: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

3、目的:争夺帝位4、结果:之围,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5、项羽失败,刘邦成功的原因:①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②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6、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7.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定都;刘邦就是汉高祖。

自主学习任务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设问2: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初年为什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1.原因——西汉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①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②是巩固新的王朝二、休养生息政策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①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释奴为民,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3、作用:经过多年的治理,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巩固了新王朝。

自主学习任务三“文景之治”设问3:什么是“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了那些措施,影响是什么?“文景之治”的出现是西汉统治者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对“文景之治”的出现做出贡献的1.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2.表现举措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可以概括为: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

)①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缓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冉教育学科导学案教师:学生:日期:星期:时段:课题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认清和理解复合句学习重点重点:复合句难点:学习方法探究法、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学习内容与过程回顾所学,强化旧知复合句复合句是近十几年高考的重点、考点之一。

它不仅在单项填空中考查,而且在短文改错中占很大比重;同时,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中也直接或间接被考查。

对复合句掌握的好坏能反映考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情况。

根据从句在句子中的作用,复合句可分为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三类。

名词性从句和定语从句【考点点拨】名词性从句可分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近几年高考对名词性从句的考查重点如下:【考点1】名词性从句中引导词that与what的使用场合。

1.that 引导名词性从句时,不在从句中充当任何成分,只起连接作用;而what是连接代词,在从句中充当成分。

①______ made the school proud was _______ more than 90% of the students had been admitted to key universities.(2003上海春季)A. What / becauseB. What / thatC. That / whatD. That / because2.that在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中不可省略, 但当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宾语从句并列时,第二个从句以下的that不可省略。

如:She said (that) she had left school and that her parents would find her a job.②Word comes ________ a group of Australian guests will come to visit our school next week.A. thatB. whichC. 不填D. about which (2005天津·2月)3.介词后的宾语从句常用what,whether引导,不用that,which引导。

但在介词besides,except,in后可用that引导宾语从句。

在有it作先行词时,that可用来引导介词后的宾语从句。

③The other day, my brother drove his car down the street at ____ I thought was a dangerous speed.A. asB. whichC. whatD. that (2004上海春季)【考点2】名词性从句中引导词whether与if 的用法区别。

引导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后的宾语从句可以互换的场合:He is not sure if / whether he can manage to do it.当与or not分开使用时He wondered if / whether we will attend the meeting or not.引导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及位于句首的主语从句只能用whether不能用if的场合:引导介词后的宾语从句(有时可省略)后面紧跟or not时后面直接跟动词不定式时④_____ the flight to New York will be delayed is ____ I’m especially worried about. (2003南京)A. If ; whatB. Whether ; thatC. When ; thatD. Whether ; what【考点3】在动词:一坚持(insist)、二命令(order,command)、三建议(suggest,advise,propose)、四要求(demand,require,request,ask)后的宾语从句和这些动词的过去分词后的主语从句,以及这些动词的名词引出的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中,谓语部分常用(should)do形式。

⑤I advised that he _____ to the hospital at once, but he insisted that he _____ quite well then.A. be sent; was feelingB. was sent; sentC. be sent; feelD. should be sent; should feel (2005年山东·2月)【考点4】名词性从句的语序只能是陈述句语序,宾语从句的时态应该与主句的谓语动词的时态保持一致。

⑥They are teachers and don’t realize ______ to start and run a company. (2004 黄冈)A. what takes itB. what they takeC. what takes themD. what it takes【考点5】whoever,whichever,whatever,whenever,wherever和however在引导名词性从句时不可与no matter who / which / what/ when/ where / how 替换,因为后者只能引导让步主语从句。

⑦——Have a nice trip!——T hanks. I’ll telephone you from _____ I get to by tomorrow evening. (2004 广州)A. whereverB. every placeC. wheneverD. no matter where定语从句可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高考对定语从句的考查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考点6】正确区别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结构;理解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特别注意指代整个主句内容的关系代词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⑧I shall never forget the day _____ Shenzhou V was launched, _____ has a great effect on my life.A. when; whichB. that; whichC. which; thatD. when; that (2004北京东城)【考点7】关系代词that,who,which以及as的用法区别。

指人时常只用who不用that的情况;指物时只用which不用that的情况;只用that不用which的情况;关系代词as与which的用法区别;the same … that … 与the same … as …的区别⑨There is no such place ______ you dream of in all this world. (2004北京西城·5月)A. thatB. whatC. whichD. as【考点8】区别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与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

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时,that是纯连词,在从句中不充当任何成分;that引导定语从句时,that是关系代词,在从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等。

比较:The news that they had won the game arrived soon.The news that you told me yesterday is true.⑩Is this the reason _____ at the meeting for his carelessness in his work? (2002上海春季)A. he explainedB. what he explainedC. how he explainedD. why he explained【考点9】定语从句中谓语动词须与先行词在人称与数上保持一致。

⑾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________ a winner of scholarship in three years.A. isB. areC. have beenD. has been (2002上海春季)【考点10】在先行词为time,place,reason时,常可用that代替when,where,why,并常常省去。

如:That was the reason (that) / why / for which he left home.⑿What surprised me was not what he said but _______ he said it. (2004湖北)A. the wayB. in the way thatC. in the wayD. the way which【趋势】近几年高考对名词性从句的考查日趋灵活,多以考查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为主,并且常与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等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考查。

【各个击破】1.The boy dived into the water and after _____ seemed to be a long time, he came up again.A. whatB. thatC. itD. which2.These two areas are similar _____ they both have a high rainfall during this season.A. except thatB. in whichC. in thatD. so that3.You may depend on ______ that all the goods will be shipped abroad in time.A. whichB. itC. whomD. these4.Scientists believe native Americans arrived by crossing the land bridge that connected Siberia and ________ more than 10,000 years ago.A. this is AlaskaB. Alaska is nowC. is now AlaskaD. what is now Alaska5.Look at the watch. Don’t you see it is ______ watch _______ Helen lost the other day?A. as the same ; asB. the same ; asC. the same ; whichD. as the same ; that6.The British are not so familiar with different cultures and other ways of doing things, ______ is often the case in other countries.A. asB. thatC. soD. it7._____ was known to them all that Bob had broken his promise _____ he would give them a rise.A. As; whichB. What; thatC. It; thatD. It; which8.That is the reason ______ he gave us for carrying out the plan.A. becauseB. whyC. howD. that9.Was it in the village ______ we used to live in ______ the accident happened?A. where; thatB. which; thatC. that; whereD. where; which10.The hours _______ the children spend in their one-way relationship with television people undoubtedly affecte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real-life people.A. thatB. whenC. in whichD. on which11.Mr. Smith will move into his new house next Sunday, ____ it will be completely finished.A. on that timeB. by which timeC. on whichD. by the time12.In the book, Newton is shown as a gifted scientist who stood at the point in history ______ magic ended and science began.A. whereB. whenC. thatD. which13.The treatment will continue until the patient reaches the point ______ he can walk correctly and safely.A. whenB. whereC. whichD. whose14.The question of _____ they are old or young is not important.A. /B. whetherC. howD. if15.Earth is a rocky planet ________ liquid water, which is necessary for life, can exist.A. asB. whichC. whereD. when状语从句【要点点拨】近几年高考对状语从句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点1】when,while与as的用法均可表示“当……的时候”,但有区别:when:既可接表示动作性或短暂性的动词,也可接表示状态的动词,不强调主从句谓语动作同时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