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A法测蛋白含量

合集下载

bca法标准蛋白

bca法标准蛋白

bca法标准蛋白BCA法标准蛋白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基于蛋白质与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的还原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量其吸光度,从而推算出蛋白质含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BCA法标准蛋白的原理、特点、应用及注意事项。

一、原理BCA法标准蛋白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中肽键和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的还原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该络合物的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比色法测量其吸光度,从而推算出蛋白质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定量分析中。

二、特点1.灵敏度高:BCA法可以检测到微克级别的蛋白质含量,比其他传统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更加灵敏。

2.操作简便:BCA法只需要简单的混合和反应步骤,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操作技巧,因此容易掌握和实施。

3.可重复性好:BCA法的结果稳定可靠,可以重复性好地进行多次测量,因此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的分析。

4.适用范围广:BCA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包括纯化后的蛋白质、细胞裂解液、组织提取物等。

三、应用BCA法标准蛋白在生物学、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1.生物学研究:通过测定蛋白质含量,可以研究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降解和调控等生物学过程。

2.医学研究:通过测定蛋白质含量,可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等医学问题,如癌症、免疫疾病等。

3.生物工程:在生物工程领域,BCA法可用于监测蛋白质的生产和纯化过程,以及评估蛋白质的质量和活性等。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BCA法标准蛋白进行蛋白质定量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标准蛋白:应根据待测样品的类型和浓度选择合适的标准蛋白,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控制反应条件:应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pH值等,以确保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避免干扰因素:应尽量避免干扰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样品中的杂质、颜色等。

可以通过适当的预处理或校正方法来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构建细胞结构、调节生理功能等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对于生物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原理。

一、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某些特定试剂形成显色物,根据显色物的光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1. 低里氏法低里氏法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试剂双硫苏三唑酮(DTNB)与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反应产生黄色的二硫苏三唑,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412nm处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 伯杰法伯杰法是一种基于酪蛋白与浊度试剂金霉素的显色反应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酪蛋白与金霉素结合形成沉淀,通过比色法测定沉淀的光吸收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3. 白蛋白-酷伊斯基(BCA)法BCA法是一种常用的高灵敏度蛋白质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BCA试剂中的铜离子络合生成紫色的离子螯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在562nm处的光吸收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二、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1. 紫外吸收法紫外吸收法根据蛋白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在紫外光区域(200-400nm)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溶液在280nm处的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 近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无损、非破坏性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溶液在近红外光区域(700-2500nm)的吸收特性与其含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近红外光谱仪获取蛋白质溶液的光谱图像,然后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标准模型,通过光谱图像预测蛋白质的含量。

三、生化分析法生化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生化技术和仪器设备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中一类重要的有机分子,具有多种功能。

在细胞中,蛋白质可以作为酶催化反应、作为信号分子传递信息、作为结构蛋白维持细胞形态等。

了解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对于研究生物体的功能和生理状态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BCA法、Lowry法和Bradford法。

一、BCA法BCA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铜离子形成紫色螯合物,进而测定其吸光度。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蛋白质样品。

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曲线:选取不同浓度的蛋白质标准品,如0、0.02、0.04、0.06、0.08和0.1mg/mL,将标准品分别取0.2mL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1mL的BCA试剂,于37°C水浴中孵育30分钟后,测定吸光度。

2. 测定样品:将待测样品取0.2mL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1mL的BCA试剂,于37°C水浴中孵育30分钟后,测定吸光度。

3. 计算蛋白质含量:利用标准曲线中的浓度和吸光度值,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二、Lowry法Lowry法是一种传统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Folin-Ciocalteu试剂和铜离子发生反应,生成蓝色产物,通过比色测定吸光度,进而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曲线:选取不同浓度的蛋白质标准品,如0、0.02、0.04、0.06、0.08和0.1mg/mL,将标准品分别取0.1mL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0.9mL的含有Folin-Ciocalteu试剂和Na2CO3的试剂混合液,在室温下孵育30分钟后,测定吸光度。

2. 测定样品:将待测样品取0.1mL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0.9mL的试剂混合液,在室温下孵育30分钟后,测定吸光度。

3. 计算蛋白质含量:利用标准曲线中的浓度和吸光度值,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三、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染色剂Coomassie Brilliant Blue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后,吸光度值的变化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列举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测定的方法

列举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测定的方法

列举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测定的方法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如下:
1. Bradford法
Bradford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染料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行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2. BCA法
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与蛋白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紫色物质
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蛋白质测定,具有灵敏度高、稳定
性好等特点。

3. Lowry法
Lowry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染料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蛋白
质含量测定。

4. UV吸光度法
UV吸光度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带有吸收紫外线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的
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并且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蛋白质测定。

5. 酰荧光素改良法
酰荧光素改良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荧光物质进行测定的
方法。

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能够测定低浓度的蛋白质。

以上是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蛋
白质及其含量测定。

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BCA法蛋白含量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BCA法蛋白含量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BCA法蛋白含量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BCA法(bicinchoninic acid assay)是一种用于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常用方法。

BCA法蛋白含量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如下:试剂盒组成:1.BCA试剂A:含有重铜离子和碱性溶液。

2.BCA试剂B:含有双咪唑试剂和碱性溶液。

3.蛋白标准溶液:一系列已知浓度的牛血清蛋白标准溶液。

4.BCA试剂C:含有特殊缓冲溶液。

注意事项:1.所有试剂和样品在使用前均需室温下静置至少30分钟。

2.打开试剂盒后,避免将试剂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以免影响试剂稳定性。

3.在所有步骤中,使用干净且蛋白污染的工具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步骤1:制备标准曲线1.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蛋白标准溶液,如0、20、40、60、80和100μg/mL。

2.取0.1mL蛋白标准溶液加入1.9mL去离子水,即配制出100μg/mL的稀释溶液。

3.以同样的方法依次配制出20、40、60和80μg/mL的稀释溶液。

4.将每个稀释溶液的0.2mL与2mLBCA试剂A混合,放置30分钟。

5.加入0.5mLBCA试剂B,再次混合均匀。

6.将混合液放置37°C加热反应3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

7.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吸光度,以280 nm为波长,绘制标准曲线。

步骤2:测定待测样品1.取待测样品,如细胞裂解液,加入BCA试剂C进行稀释,使得样品中的蛋白质浓度在标准曲线范围内。

2.取样品0.1mL加入1.9mL去离子水,配制出与标准曲线相同浓度的稀释液。

3.加入1mLBCA试剂A混合均匀,放置30分钟。

4.加入0.2mLBCA试剂B,再次混合均匀。

5.将混合液放置37°C加热反应3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

6. 使用280 nm波长的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吸光度。

步骤3:计算蛋白质含量1.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根据吸光度值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2.通过线性拟合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bca蛋白定量原理

bca蛋白定量原理

bca蛋白定量原理
蛋白定量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之一,用于测量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BCA(Bicinchoninic Acid)法是蛋白定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BCA蛋白定量原理基于蛋白质与BCA试剂反应形成紫色物质的原理。

BCA试剂中的双硫代巴比妥酸铜离子(BCA-Cu2+)与蛋白质中的酸性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组氨酸等)反应,产生紫色螯合物。

区分于不同浓度的蛋白质溶液生成的紫色复合物的颜色深浅可以通过比色法来测量,其吸光度与溶液中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进行BCA蛋白定量实验需要以下步骤:
1. 准备蛋白质样品:将待测蛋白质样品稀释至合适的浓度,通常使用PBS(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

2. 制备标准曲线: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蛋白质标准品溶液,通常浓度为0、2、4、6、8和10 mg/ml。

将每个标准品样品各取一定体积,加入试管中。

3. 添加BCA试剂:分别向待检样品和标准品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CA试剂,充分混匀。

4. 反应孵育:将各试管孵育在37℃恒温水浴中15-30分钟,使螯合物充分形成。

5. 比色测定: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以492 nm波长测量样品和标准品的吸光度。

6. 绘制标准曲线:将吸光度值绘制在纵轴上,标准品浓度绘制在横轴上,连接各点得到标准曲线。

7. 计算样品蛋白质含量:根据样品的吸光度值通过标准曲线回归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总之,BCA蛋白定量方法是一种基于比色法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常用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与BCA试剂反应形成并组合的紫色物质的吸光度来确定蛋白质的浓度。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BCA法)标准操作规程SOP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BCA法)标准操作规程SOP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BCA法)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SOPXXXX目录1. 目的 (1)2. 范围 (1)3. 职责 (1)4. 依据 (1)5. 定义 (1)6. 内容 (1)6.1. 原理 (1)6.2. 实验材料 (1)6.3. 操作步骤 (2)6.4. 结果计算 (3)6.5. 判定标准 (4)6.6. 注意事项 (4)7. 相关文件 (5)8. 附件 (5)9. 变更历史 (5)1.目的1.1.规范蛋白质含量检测(BCA法)的操作过程。

2.范围2.1.本规程适用于BF02及其它适合于BCA法的样品(原液或成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3.职责3.1.方法学研究员负责严格执行本规程规定;3.2.方法学研究室负责人负责本规程的培训并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依据4.1.《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731“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第四法2,2,-联喹啉-4,4,-二羧酸法(BCA法)5.定义5.1.BCA:2,2,-联喹啉-4,4,-二羧酸法5.2.BSA:牛血清白蛋白5.3.TCA:三氯乙酸5.4.EDTA:乙二胺四乙酸5.5.EGTA: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5.6.DTT:二硫苏糖醇6.内容6.1.原理依据蛋白分子在碱性溶液中将Cu2+还原为Cu+,2,2,-联喹啉-4,4,-二羧酸(BCA)与Cu+结合形成紫色复合物,该复合物在562nm处有最大吸收值。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溶液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以蛋白质对照品溶液(BSA)作标准曲线,采用比色法测定供试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6.2.实验材料6.2.1. 试药与试液6.2.1.1. 超纯水:电阻率不低于18.2MΩ·cm ,本方法所有试液均用超纯水配制。

6.2.1.2. 铜-BCA 试液:取2, 2'-联喹啉-4,4'-二羧酸钠l.0g ,无水碳酸钠2.0g ,酒石酸钠0. 16g ,氢氧化钠0. 4 g 与碳酸氢钠0.95g ,加水使溶解成100ml ,调节pH 值至11.25,作为甲液,甲液室温保存不超过6个月;另取4 % 硫酸铜溶液作为乙液,乙液室温保存不超过6个月,临用前取甲液、乙液,按体积比(甲液:乙液=50:1)进行混匀后使用。

BCA法测蛋白

BCA法测蛋白

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⑴根据样品量,按50体积BCA试剂A加1体积BCA试剂B (50:1)配制适量BCA工作液,充分混匀(室温24小时内使用),各孔加入200ul BCA工作液。

⑵室温溶解蛋白标准品,取10ul用PBS稀释至100ul,使标准品蛋白浓度为0.5mg/ml。

⑶将标准品按0,1,2,4,8,12,16,20ml加到96孔板,体积不足20ul 的以PBS溶液补足到20ul。

⑷取1ul蛋白上清液样品加入到96孔板,每孔加PBS溶液19ul,混匀,加样完毕37℃放置30min。

⑸测定波长530nm的OD值。

根据各蛋白标准孔的蛋白浓度用Excel软件画出标准曲线,并计算出各蛋白杨品的蛋白浓度。

⑹按3:1比例在蛋白样品中加入适量的4xSDS-PAGE 蛋白上样缓冲液。

100℃水浴加热10min,以充分变形蛋白。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bca法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bca法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bca法蛋白质是生命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其在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研究生命活动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中,对蛋白质的测定和定量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蛋白质的定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BCA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BCA法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BCA法的原理BCA法是基于还原剂二甲基亚砜(DMSO)的性质,将其与铜离子配合生成紫色络合物并与蛋白质发生还原反应,通过比色定量的方法对蛋白质进行定量。

在碱性条件下,BCA试剂中的两个主要成分——碱液和B-类肽——与蛋白质中的蛋白质酰胺键发生水解反应,释放出游离的氨基酸和肽。

而BCA试剂中的Cu2+离子在存在还原剂DMSO时可以还原成Cu+离子,并和游离的游离有机分子B-类肽发生络合反应,形成蓝色的四面体铜离子离子络合物。

当还原剂DMSO与游离的氨基酸或肽反应时,会被氧化为DMSO2,而游离的氨基酸或肽被还原,形成酰胺键,并且在还原反应过程中将四面体铜离子离子络合物还原成紫色的Cu+络合物。

由于蛋白质中含有众多氨基酸,所以这种络合物的紫色会随着蛋白质的含量而增加,从而间接地反映出蛋白质的含量。

二、BCA法的步骤1.准备标准曲线:在蛋白质浓度已知的条件下,制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蛋白质标准溶液。

BCA试剂和标准溶液的比例为1:50。

2.样品预处理: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待测样品提取出蛋白质,并冷冻保存。

在加入BCA试剂之前,应该将样品中的盐、离子等物质清除干净,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样品处理可用化学方法、热处理、超声波分离等方法。

3.制备测定溶液:将标准蛋白质溶液和待测样品准备成相同容积的测量溶液,并加入BCA试剂。

BCA试剂配制的比例为两部分试剂1:1。

4.反应显色:将混合溶液在37°C下孵育30~60分钟,让蛋白质与BCA试剂反应,并形成紫色络合物。

在终止反应后,记下产生的紫色反应产物的吸光度值,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吸光度。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的含量是指在样品中蛋白质的质量或浓度。

测定蛋白质含量是许多生物学和生化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定方法:
1. 布拉德福德法(Bradford法):该方法利用布拉德福德蛋白
质染料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并产生特定的颜色,通过比色法测定颜色强度从而确定含量。

2. 低里氏法(Lowry法):该方法基于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
与碱性铜离子复合生成紫色产物的原理,通过比色法定量测定。

3. BCA法(Bicinchoninic Acid法):该方法利用BCA试剂与
蛋白质中的蛋白质产生螯合,形成紫色到蓝色的产物,并通过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从而测定含量。

4. 还原硝酸银法:该方法是通过硝酸银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中的硫原子反应产生黑色沉淀,通过沉淀的重量或者比色法测定吸光度来确定蛋白质含量。

5. 紫外吸收法: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紫外吸收峰,在特定波长下进行测定,可以通过比较样品吸光度与标准曲线来计算蛋白质含量。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测定方法,根据具体需要和实验条件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三.实验步骤
取7支试管按下表编号并操作:(平行加样、准确量取)
管号
空白管 1
2
3
4
试剂/ml)
蒸馏水
— 0.1 0.2 0.3 0.4
3.0 2.9 2.8 2.7 2.6
待测样品 (小牛血清, —




已经稀释了500倍)
5 测定管
0.5 —
2.5 2.5
— 0.5
实验
蛋白质定量分析:BCA法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基于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性 吸收,不同的物质都有各自的 吸收光谱。当白光通过某一溶 液时,其中某些波长的光会被 溶液吸收。
光吸收程度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示。
Lambert-Beer定律
A=KCL
BCA法广泛用于科研工作,其特点:
1、操作简便,快速
2、准确灵敏,试剂稳定性好 3、经济适用
BCA试剂盒
4、抗试剂干扰能力较强,不受绝大部分样
品中的去污剂、尿素等化学物质的影响
各种方法比较
方法
紫外线吸 收法
灵敏度 较低
时间 快速
原理
酪氨酸和色氨酸在 280nm的光吸收
干扰物 核苷酸
改良凯氏 低 费时 将蛋白氮转化为氨,用
什么是蛋白质? 其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结构 与功能的关系?理化性质?如何分离纯化?
BCA法是根据蛋白质什么性质? 呈色反应
A=KCL,标准管法或者标准曲线法计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CA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及操 作;
2、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移液管的正确 使用、试剂盘的正确摆放以及用标准曲线法 计算蛋白质的浓度;

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方法:
1.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 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基于考马斯亮蓝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的特点,但对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2. 紫外吸收法:蛋白质在280nm 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可以通过测定发酵液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来估算蛋白质含量。

该方法简单快捷,但对于含有其他在该波长下有吸收的物质的发酵液可能不太准确。

3. bca 法:这种方法利用了bca(二喹啉甲酸)试剂与蛋白质结合后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

bca 法常用于微量蛋白质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4. 凯氏定氮法:这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氮的含量,并根据蛋白质的氮含量来计算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但操作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

选择合适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应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和发酵液的特点来决定。

在进行测定时,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BCA法检测组织蛋白含量

BCA法检测组织蛋白含量

BCA法检测组织蛋白含量一、材料准备匀浆管,冰盒,肿瘤组织;移液器,无菌枪头,无菌EP管(600ul),记号笔;BCA试剂盒,96孔板,酶标仪,0.9%NaCl或PBS ,37℃水浴或温箱;煮沸锅,胶布,泡沫,上样缓冲液;二、实验流程1.组织裂解(1)按比例加入裂解液,冰浴匀浆后置于4℃摇动2小时;裂解液体积与组织样本比例要适当,使得最终蛋白浓度最少达到0.1mg/ml,理想的蛋白浓度为1-5mg/ml;(2)4℃离心,12000rpm,20min,轻轻吸取上清,转移至新预冷的微量离心管中置于冰上,即为蛋白样本;2.测定蛋白浓度(1)配制工作液: 根据标准品和样品数量,按50体积BCA试剂A加1体积BCA试剂B(50:1)配制适量BCA工作液,充分混匀。

(2)稀释标准品:先将冻干标准品用0.9%NaCl或PBS稀释成2000ul/ml的储存液,然后储存液稀释至25~2000ug/ml。

管号稀释液体积标准品体积终浓度A 0ul 600ul 2000ug/mlB 100ul 300ul 1500ug/mlC 300ul 300ul(从A管取) 1000ug/mlD 200ul 200ul(从B管取) 750ug/mlE 300ul 300ul(从C管取) 500ug/mlF 300ul 300ul(从E管取) 250ug/mlG 300ul 300ul(从F管取) 125ug/mlH 400ul 100ul(从G管取) 25ug/mlI 300ul 0ul 0ug/ml(空白)(3)将25ul的标准品和合适浓度范围的样本分别添加于96孔板的微孔中。

(4)各孔加入200ul BCA工作液,充分混匀(最好使用排枪提高速度,否则加样的时间差可能会影响最终结果)。

(5)盖上96孔板盖,37℃孵育30分钟。

(6)冷却到室温,用酶标仪测定A562;(7)在excel,将标准样品(usual BSA)的吸收值全部选中,点insert 中的图表,选xy散点图(以蛋白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 Y(OD)=aX(浓度)+b)生成线性方程公式,测蛋白浓度时是代入Y值来求X值,测样本蛋白的浓度;3.蛋白变性(1)100℃煮沸5min,一次性手套包裹,用胶布封口;(2)以5×上样缓冲液:蛋白=1:4的比例加上样缓冲液,如100ul变性蛋白就加25ul 的5×上样缓冲液;(3)置-20℃冰箱保存;三、注意事项1.在低温条件或长期保存出现沉淀时,可搅拌或37℃温育使溶解;2.要得到更为精确的蛋白浓度结果,每个蛋白梯度和样品均需做复孔且标准品与样品处理要尽量一样(如采用同样的溶液溶解样品和标准品), 每次均应做标准曲线。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经典)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经典)

·准确灵敏:BCA试剂的蛋白质测定范围是20-2000μg/ml,采用加强方法可检测到5μg/ml;MicroBCA试剂测定范围是0.5-20μg/ml。

·快速:45分钟内完成测定,比经典的Lowry法快4倍而且更加方便。

·经济实用:除试管外,测定可在微孔板中进行,大大节约样品和试剂用量。

·不受样品中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去污剂影响。

·检测不同蛋白质分子的变异系数远小于考玛斯亮蓝。

2.基本原理:
碱性条件下,蛋白将Cu++还原为Cu+, Cu+与BCA试剂形成紫颜色的络合物,测定其在562nm处的吸收值,并与标准曲线对比,即可计算待测蛋白的浓度。

BCA分子式:
原理图:
用PIERCE的BCA试剂盒所得的标准曲线:
MicroBCA蛋白标准曲线
BCA蛋白标准曲线
3.BCA蛋白质检测流程:
4.产品信息:。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 Bradford法:通过与蛋白质结合后的染料的吸光度变化来测
定蛋白质含量。

2. BCA法:通过还原性染料与蛋白质中的蛋白质质氨基酸发
生反应产生显色物,再通过光度计测量显色物的吸光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3. Lowry法:通过蛋白质与重铜离子和碱性染料的复合反应生
成显色物质,再通过比色计或光度计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4. UV吸光度法:通过测量在特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吸光度的
变化来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

5. NIRS法: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蛋白质样品在近红外光谱
范围内的吸光度变化,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以上所列方法只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一部分常用方法,实际上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Kjeldahl法、生物学法等。

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蛋白质样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最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之一——比色法。

比色法是通过蛋白质与某种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色产物,
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物的吸光度来计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试剂包括布拉德福试剂、伯里氏试剂等。

比色法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BCA法。

BCA法
是利用蛋白质与BCA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紫色螯
合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来计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BCA法对于含有还原剂、胶体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的样品具有较好的
适用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Lowry法。

Lowry
法是通过蛋白质与碱性铜离子和菲罗啉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络合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来计算蛋白质
含量的方法。

Lowry法对于各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均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

除了上述介绍的常用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蛋白质含量测定方
法,如紫外吸收法、荧光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
型的蛋白质样品,实验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测定。

总的来说,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
至关重要。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实验条件、
仪器设备等因素,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方法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为您的实
验工作提供一些帮助,祝您实验顺利!。

蛋白质定量:(BCA法)

蛋白质定量:(BCA法)

实验原理BCA(bicinchoninic acid)是一种稳定的水溶性复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二价铜离子可以被蛋白质还原成一价铜离子,一价铜离子可以和BCA相互作用,两分子的BCA螯合一个铜离子,形成紫色的络合物,该复合物为水溶性,在562nm 处显示强吸光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制作标准曲线,因此可以根据待测蛋白在562nm处的吸光度计算待测蛋白浓度。

实验准备1. BCA定量试剂盒:含A液和B液A液:BCA碱性溶液(配方:1%BCA二钠盐,0.4%氢氧化钠,0.16%酒石酸钠,2%无水碳酸钠,0.95%碳酸氢钠,这些液体混合后再调PH至11.25)B 液:4%硫酸铜2.牛蛋白血清(BSA)3.待测的蛋白样品实验步骤1.配置BCA工作液:将A液和B液摇晃混匀,按照A:B=50:1的比例配置BCA 工作液,充分混匀。

(BCA工作液室温下24h内稳定,故现用现配)2.配置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液(BSA),1ug/ul,2.5 ug/ul,5 ug/ul,7.5 ug/ul,10 ug/ul,待测蛋白样品在什么溶液中,就用该溶液来稀释标准蛋白液(如待测样品溶于强RIPA裂解液,则用强RIPA裂解液来稀释标准蛋白液)。

3.取空白组(0ug/ul BSA)各浓度的标准蛋白液5ul加入96孔板中,另取待测的蛋白样品5ul,加入96孔板。

PS:上图加样的量仅作为参考,蛋白液和BCA工作液的比例符合即可。

4.向各孔的蛋白液中加入300ul的BCA工作液,混匀,37度放置30分钟,(加样时应当动作轻柔,防止产生气泡影响读数)。

PS:温度和放置时间可以调整,可在60度放置30分钟or室温放置2小时。

5.静置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用酶标仪测定562nm出的吸光度,并制作标准曲线。

6.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比对标准曲线,计算蛋白的浓度。

注意事项BCA法测定蛋白浓度时,吸光度可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加深,且显色反应会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如果浓度较低,适合较高温度孵育or延长孵育时间。

BCA 法蛋白含量测定原理

BCA 法蛋白含量测定原理

BCA 法蛋白含量测定原理1. BCA :BCA(bicinchoninic acid)钠盐是一种稳定的水溶性复合物,可与Cu +高度特异性结合,产生紫色复合物。

表格 1 BCA 的基本化学信息中文名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化学式 C 20H 10N 2Na 2O 4 · xH 2O 英文名butyleyanoacrylate,BCA 分子量 388.28 别 称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 CAS 登录号 979-88-4结构式:2. 测定原理: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半胱氨酸、胱氨酸、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肽键,能将 Cu 2+还原成 Cu +;两分子的 BCA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与 Cu +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在 540-595nm 有吸收峰,562nm 处吸收峰最强。

蛋白质:蛋白质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化学元素组成,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所有蛋白质都是由20种不同氨基酸连接形成的多聚体,在形成蛋白质后,这些氨基酸又被称为残基。

蛋白质和多肽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有人基于发挥功能性作用的结构域所需的残基数认为,若残基数少于40,就称之为多肽或肽。

要发挥生物学功能,蛋白质需要正确折叠为一个特定构型,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来实现;此外,在一些蛋白质(特别是分泌性蛋白质)折叠中,二硫键也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常常需要测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由研究蛋白质结构而发展起来了结构生物学,采用了包括X 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技术来解析蛋白质结构。

一定数量的残基对于发挥某一生物化学功能是必要的,40~50个残基通常是 一个功能性结构域大小的下限。

蛋白质大小的范围可以从这样一个下限一直到数N ONaO NONaO ·xH2O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千个残基。

目前估计的蛋白质的平均长度在不同的物种中有所区别,一般约为200~380个残基,而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平均长度比原核生物长约55%。

bca法的原理

bca法的原理

bca法的原理
BCA法(Bromocresol Green-Albumin方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血清蛋白含量的分析方法。

BCA法的原理基于蛋白与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的还原反应。

BCA试剂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四乙醇胺和两种可溶性染色剂——BCA和Cu2+络合物。

当BCA试剂与蛋白接触后,蛋白上的部分蛋白磷酸和醛基会与BCA试剂发生反应,将BCA
试剂还原为紫色产物,同时释放出Cu2+。

紫色产物的浓度与蛋白的浓度成正比,因此通过测量紫色产物的吸光度可以间接测量蛋白的含量。

BCA法的优点包括灵敏度高、非线性响应范围宽、特异性好等,而且相对于传统的低里什不溶于水的方法(如Lowry 法),BCA法更适用于高丰度蛋白质样本的测定。

然而,BCA法对于酸性溶液和胶体溶液等样品的适应性相对较差。

此外,BCA法还需要注意样品中一些物质(如还原剂和螯合剂)的干扰,因此在实验之前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合适的预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BICINCHONINIC ACID (BCA) ASSAY FOR DETERMINATION OFTOTAL PROTEIN
Principle原理
Smith et al. (1985) introduced the bicinchoninic acid (BCA) protein assay reagent. Inone sense, it is a modification of the Lowry protein assay reagent. The mechanism ofcolor formation with protein for the BCA protein assay reagent is similar to that ofthe Lowry reagent, but there are sever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BCA protein assayreagent combines the reduction of Cu2+ to Cu+ by protein in an alkaline medium (i.e., thebiuret reaction) with the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colorimetricdetection of the cuprous cation (Cu+) by bicinchoninic acid.The purple-colored reactionproduct of this method is formed by the chelation of two molecules of BCA with onecuprous ion (Fig. A.3H.3). The BCA/copper complex is water-soluble and exhibits astrong linear absorbance at 562 nm with increasing protein concentrations. The primaryadvantageoftheBCAproteinassayreagentisthatmostsurfactants,evenifpresentinthesample at concentrations up to 5% (v/v), are compatible with this method. Table A.3H.2is a brief troubleshooting guide for this technique.
二喹啉甲酸(BCA)法是在福林酚法的基础上改善而来的,即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将二价铜离子还原成一价铜离子,然后与BCA试剂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在562 nm处检测。

Materials试剂材料
Protein standard:2 mg/mL BSA
20 mg BSA in 10 mL of 0.9% NaCl containing 0.05% (w/v) sodium azide. Store up to 6 months at 4°C.
20 mg牛血清蛋白+ 10 mL含有0.9% NaCl和0.05% (w/v)的叠氮钠。

4°C放置6个月。

Sample buffer or solvent
Protein sample
BCA reagent A:
1 g 4,4’ -dicarboxy-2,2’ -biquinoline, disodium salt (Na2BCA;1% w/v final)二喹啉甲酸二钠盐
2 g Na2CO3·H2O (2% w/v final)一水合碳酸钠
160 mg sodium tartrate dihydrate (0.16% w/v final)二水合酒石酸钠
0.4 g NaOH (0.4% w/v final)氢氧化钠
0.95 g NaHCO3 (0.95% w/v final)碳酸氢钠
Dissolve all of the above chemicals except the sodium bicarbonate in deionizedwater and adjust the final volume to 100 mL. Adjust the pH to 11.25 by addingthe sodium bicarbonate a little at a time. Store this alkaline reagent in a plasticcontainer 1 to 3 weeks at room temperature, longer at 4 °C.
除了碳酸氢钠,把其他试剂都加入100 mL去离子水中,然后分次加碳酸氢钠,一次加一点,调pH到11.25。

试剂储存于塑料瓶中常温1-3周,4°C可放置更久。

Only the disodium salt of BCA is soluble at neutral pH; the free acid is not readily soluble.
只有二钠盐BCA在中性条件下可溶;其他形式溶解性不好。

BCA reagent B:
4 g CuSO4·5H2O (4% w/v final) in 100 mL H2O. Store up to 6 months at room temperature.
4 g 五水硫酸铜+ 100 mL去离子水。

室温可放置6个月。

BCA working reagent:
Mix 100 parts BCA reagent A with 2 parts reagent B.
将100份的BCA试剂A和2份的BCA试剂B混合起来。

Procedures过程
1. Prepare a dilution series of 2 mg/mL BSA in sample buffer or diluent to cover a rangefrom 125 to 2000 μg/mL.
稀释2 mg/mL BSA制备浓度范围125~2000 μg/mL。

2. Add 100 μL sample, diluted standard, or buffer (blank) into appropriately labeledtubes.
在试管中加100 μL的样品、标准溶液和空白。

3. Add 2 mL BCA working reagent mix to each tube. V ortex immediately.
加2 mL BCA工作液至每个试管,迅速混匀。

4. Incubate samples and standards for 30 min at 37°C, then cool to room temperature.
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及空白在37°C保温3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

5. Measure the color at 562 nm (A 562) on a spectrophotometer zeroed with deionizedwater.
以空白调零,在562 nm处测吸光值。

6. Plot a standard curve by graphing the average net or blank-corrected A562 values forthe standards versus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micrograms per milliliter.Example color response curves for BSA and BGG are shown in Fig. A.3H.4.
以校正过的吸光值A562做曲线,蛋白浓度单位为μg/mL。

以BSA或BGG做标准曲线的例子见图A.3H.4。

7. Determine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the sample by interpolation from the plot(see Strategic Planning).
根据标准曲线的公式进行蛋白质浓度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