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布分析法,也叫熵权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的决策分析方法。
它通过计算评价指标集合的熵值,来度量指标集合的不确定性和各指标的重要性。
分布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指标熵值、计算各指标的权熵值、计算指标的权值和综合评价。
分布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指标的熵值和权熵值,为各评价指标分配相应的权重,从而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分布分析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充分考虑到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避免了仅仅以经验和直觉来确定权重的主观性。
此外,分布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简单,不需要构建复杂的数学模型,适用于各类决策问题。
然而,该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指标的取值范围必须是确定的,且评价指标之间应具有互斥性,否则会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此外,分布分析法对指标的选取和数据的完备性要求较高,需要有充足的数据支持。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基于随机一致性理论的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从而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计算特征向量和特征值、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评价结构,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的比较和评判,从而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处理多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能够较为客观地求解评价指标的权重。
此外,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取值范围和相关数据要求较低,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决策问题。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构建判断矩阵时需要进行多次的两两比较,对决策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一定要求。
此外,层次分析法在对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比较和判断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受到个人主观偏好的影响。
综上所述,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都是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
它们在处理具有多个评价指标和多个方案的决策问题时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适用性。
分布分析法适用于各类决策问题,能够较全面地考虑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重要性。
产业区位与分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产业区位与分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产业区位与分布是分析地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该知识点是地理学科中的必修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产业区位与分布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定义、影响因素、区位分析方法、发展现状等方面。
一、产业区位与分布的定义产业区位与分布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各种产业的空间分布形式和产业区位的选择。
产业区位与分布又可以分为行业区位与分布和企业区位与分布。
行业区位与分布包括产业集群、产业布局、产业链等要素的空间组合配置,而企业区位与分布则是指企业在空间上的布局选择。
二、影响产业区位与分布的因素1. 地理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等。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和区位选择。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文化、历史等要素,也是决定产业区位与分布的重要因素。
2. 政策因素:政策法规对产业的发展和区位选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策鼓励的产业在区位选择上更具优势,政策限制的产业则受到限制。
3.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产业区位与分布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新兴产业更容易得到发展和应用。
三、区位分析方法1.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即利用产业的优势(A)、缺陷(W)、机会(O)、威胁(T)四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估,以此为依据,进行区位选择。
2.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分析因素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权重排序;再利用网格分析法进行区位的定位。
3. 供需分析法:供需分析法即通过市场供需的分析,来确定产业的区位选择。
四、产业区位与分布的发展现状中国的产业区位与分布现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地区的产业发展过于集中,而另一些地区则落后发展。
此外,一些旧产业过剩,新兴产业欠缺,空间分布上不够均衡。
为了促进产业的区位选择和优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
例如,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政策,希望能调动各种主体的力量,为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层次分析法
来表示一致性.其值越小,一致性越好.
CI 0时,具备完全一致性 .
其中max是A的最大特征值 .
由于CI中含有A的维数n, 一般n越大, A的一 致性越差, 因此A的一致性的要求不能一刀 切, 应随n的增大, 放宽要求。Satty提出, 对 于固定的n, 随机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其中
aii
图1 层次结构模型
第三层
目标层
合理使用学校年度资金
准则层
改善办 学条件
提高办 学水平
教职工物质 文化生活
措施层
书新 馆建
动改 场建
学装 楼修
训引 人进
科加 建强
图 运 教 才培 设学
位增 津加 贴岗
图2 资金分配层次结构图
三 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是从对具体问题的了解出发, 建 立层次结构模型, 进行决策分析。
xi与x
贡献程度相同”时
j
xi
xj
3,当认为“
xi比x
的贡献略大”时
j
xi
xj
5,当认为“
xi比x
的贡献大”时
j
xi
xj
7,当认为“
xi比x
的贡献大很多”时
j
xi
xj
9,当认为“xi的贡献大到x
不能
j
与之相提并论”时
xi x j 2n, n 1,2,3,4,当认为xi x j 介于2n 1和2n 1之间时.
(4)定义未知参数 在这种问题中,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表达式 来表达未曾定义过的量。典型的例子是价值 工程, 产品的价值V被定义为
VF C
其中F,C分别为产品的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 它们可以用层次分析来定义。下面是一个 经济学例子。
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
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为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质量管理作为确保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中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企业能够准确识别质量问题、追溯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众多,以下为您介绍几种常见且实用的方法:一、分层法分层法是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或因素进行分类,以便更清晰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规律。
例如,按照产品的型号、生产批次、操作人员、原材料供应商等因素进行分层。
通过分层,可以发现不同层次之间的质量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比如,在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如果发现某一批次的汽车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通过分层法分析可能发现是该批次所使用的特定零部件供应商存在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这样就能够迅速锁定问题的根源,并与供应商合作解决问题,避免类似问题在未来的生产中再次出现。
二、因果图因果图,也称为鱼骨图,是用于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图形工具。
它将问题的结果放在鱼头位置,然后将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因素沿着鱼骨的大骨和小骨逐步展开。
这些因素通常包括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和测量等方面。
以一家电子厂生产的电路板出现短路问题为例,通过绘制因果图,可以分析出可能是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生产设备老化、原材料质量不佳、生产工艺不合理、工作环境湿度大或者检测手段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的。
在找出可能的原因后,进一步收集数据和证据,确定主要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三、排列图排列图又称为帕累托图,它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制作而成。
通过对质量问题的各类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每种原因所导致的问题数量占总问题数量的百分比,并按照百分比的大小进行排列,从而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例如,在一家服装厂,对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缝线不牢固”占总质量问题的 30%,“尺寸偏差”占 25%,“布料瑕疵”占20%,“色差”占15%,“其他”占 10%。
层次分析法
•
招揽球队的选择
•
市民
议会
市长
层次2
•
人气
实力
母公司
层次3
•
A球队
B球队
C球队
层次4
• 首先进行有关选择球队的层次2各要因的一对比较,结果如表
• 神户市招揽棒球队对绿色体育馆,千叶县也招揽棒球队对千叶体 育馆,两市均获得成功。反映此种棒球界的情势,有一段时间, 某市的市长前来与我商讨招揽棒球队的问题。该市的企划室制定 A,B,C3个球队作为候选球队。但市长无法独断要招揽哪一个球队 ,需要取得议会与市民的同意。在此种条件下要招揽哪一个球队 好呢?
• 类似地可用特征向量法去求3个干部相对于上述6个标准中每一个
的权系数。用A,B,C表示3个干部,假设成对比较的结果为:
•
健康状况
业务知识
写作能力
•
ABC
•
A 1 1/4 1/2
•
B4 1 3
•
C 2 1/3 1
ABC A 1 1/4 1/5 B 4 1 1/2 C5 2 1
ABC A 1 3 1/3 B 1/3 1 1 C3 1 1
• 第三步 求同一层次上的权系数(从高层到低层)。假设当前层 次上的因素为A1,....,An,相关的上一层因素为C(可以不止一个) ,则可针对因素C,对所有因素A1,....,An进行两两比较,得到数值 aij,其定义和解释见表。记A=(aij)n x n,则A为因素A1,....,An相应 于上一层因素C的判断矩阵。记A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属于λmax的 标准化的特征向量为W=(w1,....wn)T,则w1,....wn给出了因素A1,....An 相应于因素C的按重要(或偏好)程度的一个排序。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决策问题。
比如:假期旅游,是去风光秀丽的昆明,还是去迷人的北戴河,或者是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一般会依据景色、费用、食宿条件、旅途等因素选择去哪个地方?再比如:面临毕业,可能有科研单位、企业、工厂等单位可以去选择,一般会依据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发展前途、住房条件等因素择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例:假期旅游,是去风光秀丽的昆明,还是去迷人的北戴河,或者是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一般会依据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等因素选择去哪个地方?某一个游客选择旅游景点时,对以上是三个旅游景点考虑了五项准则作为评估依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下:第二步:构造成对比较阵通过互相比较确定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即构造判断矩阵,在层次分析方法中,为使矩阵中的各要素的重要性能够进行定量显示,引进了矩阵判断标度(1-9标度法):设准则层包含5个准则,景色:1C ,费用:2C ,居住:3C ,饮食:4C ,旅途:5C 。
相对于目标层,选择旅游地,进行两两比较打分。
1143322175511111472311211351131135A ⎛⎫ ⎪ ⎪ ⎪ ⎪ ⎪= ⎪ ⎪ ⎪ ⎪ ⎪ ⎪⎝⎭构造所有相对于不同准则的方案层判断矩阵相对于景色:1125112211152B ⎛⎫ ⎪ ⎪⎪= ⎪ ⎪ ⎪⎝⎭相对于费用:2111381313831B ⎛⎫ ⎪⎪ ⎪= ⎪ ⎪ ⎪ ⎪⎝⎭ 相对于居住:311311311133B ⎛⎫ ⎪⎪= ⎪ ⎪ ⎪⎝⎭相对于饮食:413411131114B ⎛⎫ ⎪ ⎪ ⎪= ⎪ ⎪ ⎪⎝⎭相对于旅途:511141114441B ⎛⎫ ⎪ ⎪⎪= ⎪ ⎪ ⎪ ⎪⎝⎭第三步:计算各个矩阵的最大特征值max λ和特征向量W Matlab 程序为: [x,lumda]=eig(A); r=abs(sum(lumda)); n=find(r==max(r)); max_lumda=lumda(n,n) max_x=x(:,n)利用matlab 程序计算各个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如下: 矩阵A 的特征值为m a x 5.073λ=,特征向量为:(2)(0.263,0.475,0.055,0.099,0.110)T W =矩阵1B 的特征值为max(1) 3.005λ=,特征向量为:(3)1(0.595,0.277,0.129)T W = 矩阵2B 的特征值为max(2) 3.002λ=,特征向量为:(3)2(0.082,0.236,0.682)T W = 矩阵3B 的特征值为max(3)3λ=,特征向量为:(3)3(0.429,0.429,0.142)T W = 矩阵4B 的特征值为max(4) 3.009λ=,特征向量为:(3)4(0.633,0.193,0.175)T W = 矩阵5B 的特征值为max(5)3λ=,特征向量为:(3)5(0.166,0.166,0.688)T W = 第四步: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通常是不一致的,但是为了能用它的对应于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作为被比较因素的权向量,其不一致程度应在容许的范围内,如何确定这个范围?1.一致性指标:1nCI n λ-=-0CI =时,A 一致;CI 越大,A 的不一致性程度越严重。
分析方法有哪些
分析方法有哪些分析方法是指为了解决问题或研究课题而采取的方法和过程。
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不同的分析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
一、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描述,从中发掘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和推断统计分析。
描述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来了解数据的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推断统计分析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推断,从而对总体进行估计和判断。
二、因果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方法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影响某个事件或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因果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实验设计和因果图等。
回归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是通过对不同处理组的比较,来确定处理对结果的影响。
因果图则是通过绘制事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图来分析因果关系。
三、质量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方法是用来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方法。
质量管理方法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等。
质量控制是通过控制过程中的变异,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筛选和修正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改进是通过持续的改进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保证则是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标准。
四、决策分析方法决策分析方法是用来帮助决策者做出决策的方法。
决策分析方法包括决策树、决策矩阵和层次分析法等。
决策树是通过绘制和分析决策树来找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决策矩阵是通过将决策问题转化为矩阵形式,并对各方案进行评分来进行决策。
层次分析法则是通过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并采用数学模型来确定各层次的权重,从而进行决策。
五、 SWOT分析方法SWOT分析方法是用来评估企业或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方法。
SWOT分析方法包括对内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分析。
对内因素的分析包括评估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竞争优势等。
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包括评估市场、竞争和宏观经济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六、文本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方法是用来对大量文本进行分析和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
国际关系研究的层次分析方法国际关系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国际关系的一般性规律和有序的行为模式。
国际关系研究者重视学理思辨和学术分析,希望通过国际关系知识的系统化,不能完全单凭个人经验来研究国际关系的传统做法,主张应科学的分析国际关系中的事件和国际行为体的行为。
强调客观事物的内部关系是有序的,而且认为通过观察事实、创立理论、验证假说就可认知这些关系。
科学的功能就是创立和发展表述、解释和预测客观事物的理论。
国际关系研究者的工作就是找出涉及国际关系中的变量(两个或多个),并发现这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变量:就是可以有不同取值的某个概念。
例如,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某个政党在两党制选举中获得的选票。
自变量:是作为因果理论或假设中的原因的现象。
例如,在“识字产生民主”的假设中,识字率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是因果理论或假设中作为结果的现象,例如,在“识字产生民主”的假设中,民主程度就是因变量。
中间变量:是因果理论解释中作为中间现象的变量,其由自变量引起,并引发因变量。
例如,在“日照产生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的理论解释中,光合作用就是中间变量。
一个具体的变量究竟是因变量、自变量还是中间变量取决于研究内容,并随着研究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如,在A导致B的陈述中,A是自变量;在C导致A的陈述中,A则变成了因变量;在C导致A,而A又导致B的陈述中, A则又变成中间变量。
此外,还有条件变量和研究变量。
条件变量:是构成前提条件的变量。
它的值制约着自变量或中间变量对因变量和其他中间变量的影响程度。
如,在“只有得到降水的情况下,日照才能促使生长”的假设中,降水量就是条件变量。
研究变量:在研究中作为原因或结果而被探究的变量就是研究变量。
在一个课题中,研究变量可以是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也可以是条件变量。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当今的国际关系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所谓“层次”是指影响国际关系的诸要素的层次。
一般来讲研究者总是建议从两到六个可能的层次出发去研究国际关系。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表7-1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定权方法一览表一、专家打分法专家打分法即是由少数专家直接根据经验并考虑反映某评价观点后定出权重,具体做法和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选择评价定权值组的成员,并对他们详细说明权重的概念和顺序以及记权的方法。
第二步列表。
列出对应于每个评价因子的权值范围,可用评分法表示。
例如,若有五个值,那么就有五列。
行列对应于权重值,按重要性排列。
第三步发给每个参予评价者一份上述表格,按下述步骤四~九反复核对、填写,直至没有成员进行变动为止。
第四步要求每个成员对每列的每种权值填上记号,得到每种因子的权值分数。
第五步要求所有的成员对作了记号的列逐项比较,看看所评的分数是否能代表他们的意见,如果发现有不妥之处,应重新划记号评分,直至满意为止。
第六步要求每个成员把每个评价因子(或变量)的重要性的评分值相加,得出总数。
第七步每个成员用第六步求得的总数去除分数,即得到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第八步把每个成员的表格集中起来,求得各种评价因子的平均权重,即为“组平均权重”。
第九步列出每种的平均数,并要求评价者把每组的平均数与自己在第七步得到的权值进行比较。
第十步如有人还想改变评分,就须回到第四步重复整个评分过程。
如果没有异议,则到此为止,各评价因子(或变量)的权值就这样决定了。
二、调查统计法具体作法有下面四种。
1.重要性打分法:重要性打分法是指要求所有被征询者根据自己对各评价因子的重要性的认识分别打分,其步骤如下:a.对被征询者讲清统一的要求,给定打分范围,通常1~5分或1~100分都可。
b.请被征询者按要求打分。
c.搜集所有调查表格并进行统计,给出综合后的权重。
2.列表划勾法:该方法如图7-2所示。
事先给出权值,制成表格。
由被调查者在认为合适的对应空格中打勾。
对应每一评价因子,打勾1~2个,打2个勾表示程度范围。
这样就完成一个样本的调查结果。
在样本调查的基础上,除采用一般的求个样本的均值作为综合结果外,还可采用如下方法:图7-2 列表划勾法示意图备择程因子序号度W 1 2 3 …m-1 m0.2 √√√0.4 √√√0.6 √√0.8 √1.0a.频数截取法频数截取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列中值频率分布表,见表7-2。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第三讲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一)——分布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第一节分布分析法“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我们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区分定语、状语和补语后面的“də”的不同,前者写为“的”,状语后写为“地”,后者写为“得”。
这是书面上的不同,是人为区分的,并不反映语言事实。
其原因有三:1.读音完全一样;2.把本来相同的语言成分写成不同的形式,如两个“很出色地/的”;3.把本来不同的语言成分(不同功能的)写成了相同的形式,如“悄悄地消失了”和“慢慢地消失了”。
前者只能做状语,而后者还能做谓语。
一、“的”分合的理据有人认为“的”就是只有一个,可是朱德熙先生将其分为三个,分别是副词性的、状态性的和名词性的,分别用“的1”“的2”“的3”表示。
朱德熙先生之所以主张分为不同的“的”,是因为注意到不同的“X”加上“的”之后形成的格式的功能不同。
比如:偏偏的、渐渐的;静静的,嫩嫩的;木头的,写的。
如果“的”是同一个,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上的差别?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采用把“X的”的不同,归结为其中“X”的不同的呢?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可以有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
现在大多数都主张分为不同的“的”的理据有三个:○“的”是个虚语言成分,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又是后置定位的语言成分,其性质取决于“X+的”以后的性质;○同一个“X”加上“的”可以形成不同的“X的”,有许多兼类的现象,如“突然”,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定语;○不同性质的“X”加上“的”可以形成相同的“X的”,如“木头的”、“红的”、“写的”、“我提出的”、“大型的”。
二、研究方法作者自己指出,“本文分析‘的’字的基本方法是比较不带‘的’的语法单位——假定为X——跟加上‘的’之后的格式‘X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别,由此分离出‘的’性质来。
”其实作者在这里贯彻的是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方法,具体的表现是:首先,根据对立原则,即将加“的”后形成的“X的”之间的对立归结为“的”的对立,从而区分为不同的“的”;其次,成分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如“突然”、“共同”等,通过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来考察。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主要方法与类型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主要方法与类型物流配送中心是物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选址决策对物流运作效率和成本控制有着重要影响。
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市场需求、运输网络、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等。
下面将介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主要方法与类型。
一、主要方法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对选址方案进行评价和排序。
首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权重对指标进行排序,最后对选址方案进行综合比较与评价,选出最佳方案。
2.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来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决策方法。
它通过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将各评价指标进行模糊化处理,并利用模糊关系矩阵计算出综合评价值,从而确定最佳选址方案。
3.网络分析方法:网络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网络模型,将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转化为网络优化问题。
常用的网络分析方法包括最小生成树方法、最短路径方法和最小费用流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物流配送中心的位置和最佳路径,提高运输效率。
二、主要类型1.集散中心:集散中心是指将来自不同地区的货物集中到一个中心,然后再根据目的地重新分配到各个区域或门店的物流中心。
集散中心的选址要考虑到供应商的分布、市场需求和运输网络的便捷性。
2.超级仓库:超级仓库是一种大型的仓储设施,具有高效的货物集散、存储和配送能力。
超级仓库的选址要考虑到物流运输网络的便捷性、土地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3.跨境物流中心:跨境物流中心是为了加强国际供应链的效率和物流运作的便利性而设立的物流配送中心。
跨境物流中心的选址要考虑到与邻近国家的贸易关系、海关政策和运输距离等因素。
4.城市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是为了满足城市消费者对产品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而设立的物流配送中心。
城市配送中心的选址要考虑到城市规划、交通拥堵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等因素。
5.航空物流中心:航空物流中心是以机场为基地,为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物流服务的中心。
层次分析法
题目:选择一种评价指标标准化和权重确定的方法,详述其数学意义、方法步骤、特点和适用范围一权重确定的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对评价目标的影响是不同的。
我们一般用权重来表示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指标权重一般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迪教授基于在决策中大量因素无法定量地表达出来而又无法回避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的选择和判断所起的决定作用,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
此法必须将评估目标分解成一个多级指标,对于每一层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
它的信息主要是基于人们对于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
这种判断通过引入1~9比率标度进行定量化。
该法的优点是综合考虑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层因素的重要程度而使各指标权重趋于合理;缺点是在构造各层因素的权重判断矩阵时,一般采用分级定量法赋值,容易造成同一系统中一因素是另一因素的5倍、7倍,甚至9倍,从而影响权重的合理性。
层次分析法美国Saaty A L与20世纪70 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它适用于结构比较复杂,目标较多且不宜量化的决策问题。
由于该方法思路简单,用算方便,能够与人们价值判断推理相结合,使其得到迅速广泛的应用。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
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
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由高层次到低层次分别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措施层等。
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成(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列问题。
(二)、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问题,建立目标、备选方案等要素构成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②对隶属同一级的要素,根据评价尺度建立判断矩阵。
③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结构主义语法分析的常用方法
结构主义语法分析的常用方法
结构主义语法分析的常用方法:
1、替换法。
把语言切分成若干单位,使用这种方法,主要用来
切分语素。
2、分布分析法。
根据语言单位出现的语境(包括上下文)加以归类。
例如:分析“吃、喝、抽”等动词。
3、直接成分分析法。
分布分析法考察语言单位的外部关系,直
接成分分析法考察语言单位的内部结构。
这种分析法切分语段的层次。
语言可以从大到小,层层切分,也可以先确定单位(语素或词),层层归纳。
4、变换分析法。
用来说明语句之间的关系,如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关系等等;也可以用来说明形式相同而实际上有差
异的语句。
结构主义语法学还有一些其他的分析方法。
例如:把词组分为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向心结构中至少有一个直接成分跟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同,如“新书”、“很好”;离心结构中所有的直接成分
跟整个词组的功能都不相同,如“今天晴天”。
电力系统风险评估与预测模型构建
电力系统风险评估与预测模型构建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为了有效评估和预测电力系统的风险,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与预测模型。
一、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模型是用来评估电力系统的各种风险及其概率的一种数学模型。
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有统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
1、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它通过统计数据和概率分布来计算电力系统的概率分布、故障模式和潜在损失。
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实现,结果可靠性高,但缺点是对数据的要求较高,缺乏实践经验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用来处理模糊信息的数学方法,可以评估各种复杂的风险。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很好地处理模糊信息,缺点是对专家判断的要求较高,结果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3、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法,可以用于对电力系统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该方法的优点是结构化清晰,易于计算和分析,结果较为可靠,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层次结构,否则结果可能有偏差。
二、风险预测模型风险预测模型是用来预测电力系统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概率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风险预测模型有马尔科夫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
1、马尔科夫模型马尔科夫模型是一种预测未来状态的概率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电力系统未来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
该模型的优点是理论基础坚实,适用性广泛,但缺点是不易处理复杂系统和不能预测长期的概率分布。
2、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聚类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对电力系统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该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处理大量复杂数据,预测准确度高,但缺点是计算复杂度高,对数据的要求较高。
3、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常用的预测方法,可以用来预测电力系统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该模型的优点是易于理解和实现,适用性广泛,但缺点是对数据的要求较高,结果可能受到噪声的影响。
三种分析法
特尔菲法概述: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
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采用问卷方式对选定的一组专家进行意见征询,经过反复几轮的征询,使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从而得到对未来的预测结果。
特尔菲法最先由美国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立,在软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预测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问卷的设计和所选专家的合格程度。
应用条件:首先是咨询主题应明确,使熟悉该专题的专家能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性质、内容和范围。
其次是要找到一批经验丰富而又熟悉该专题的专家,特别是这些专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特点:特尔斐法有专家匿名表示意见、多次反馈和统计汇总等特点。
①匿名:专家单独表态,填写的调查表也不记名,以免受权威意见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
②多次反馈:经过一轮特尔斐活动后,把原始资料或专家意见汇总成图表反馈给参加咨询的专家,在一定期限内回收,再进行汇总分析,然后转入第三轮活动。
多次反复可为专家提供了解舆论和修改意见的机会。
③采用统计方法进行汇总,以期作出符合客观情况发展的结论。
工作步骤:用特尔斐法预测一般采取下列步骤:①明确待咨询的任务。
②汇集背景材料。
③设计咨询调查表。
④初步选定咨询专家名单。
⑤初次联系,向专家发出邀请信和履历表。
⑥确定专家名单。
⑦发出第一轮咨询表和说明性资料。
⑧统计处理。
表格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方法可选用人数比重法、峰值法、均值法或四分位法。
⑨修改咨询表,转入下一轮活动。
⑩专题联系,根据不同情况,深入征求意见。
确定咨询结果。
一般通过2~3轮活动就能结束,利用计算机通信取代书面通信,可以加快咨询过程。
特尔斐法是一种较常用的预测方法。
它能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作出概率估算。
但由于专家评价的最后结果是建立在统计分布的基础上,所以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不同专家总体,其直观评价意见和协调情况不可能完全一样,这是特尔斐法的主要不足之处。
《层次分析法》课件
企业在制定战略决策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市场环境、 竞争态势、自身资源等。层次分析法可以将这些因素按照重 要性进行排序,帮助企业明确重点,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 的战略计划。
资源分配问题
总结词
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解决资源分配问题,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权重分析和比较 ,确定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
详细描述
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根据 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
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元素起支配作用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层次分析法的起源与发展
198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 T.L.Saaty首次提出层次分析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层次分析法已经广 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计划、财 政预算、资源分配、人才选拔等。
该方法最初应用于解决复杂的决策问 题上,特别是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 法来处理的决策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包括理论方法的完善、应用领域的 拓展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普及等。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部门或项目中,是企业管理 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层次分析法可以对各种资源分配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为 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风险评估问题
总结词
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风险评估,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权重排序,帮助企业 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
详细描述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多种风险,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等。层次分 析法可以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和排序,帮助企业识别出主要的风险来源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表7-1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定权方法一览表一、专家打分法专家打分法即是由少数专家直接根据经验并考虑反映某评价观点后定出权重,具体做法和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选择评价定权值组的成员,并对他们详细说明权重的概念和顺序以及记权的方法。
第二步列表。
列出对应于每个评价因子的权值范围,可用评分法表示。
例如,若有五个值,那么就有五列。
行列对应于权重值,按重要性排列。
第三步发给每个参予评价者一份上述表格,按下述步骤四~九反复核对、填写,直至没有成员进行变动为止。
第四步要求每个成员对每列的每种权值填上记号,得到每种因子的权值分数。
第五步要求所有的成员对作了记号的列逐项比较,看看所评的分数是否能代表他们的意见,如果发现有不妥之处,应重新划记号评分,直至满意为止。
第六步要求每个成员把每个评价因子(或变量)的重要性的评分值相加,得出总数。
第七步每个成员用第六步求得的总数去除分数,即得到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第八步把每个成员的表格集中起来,求得各种评价因子的平均权重,即为“组平均权重”。
第九步列出每种的平均数,并要求评价者把每组的平均数与自己在第七步得到的权值进行比较。
第十步如有人还想改变评分,就须回到第四步重复整个评分过程。
如果没有异议,则到此为止,各评价因子(或变量)的权值就这样决定了。
二、调查统计法具体作法有下面四种。
1.重要性打分法:重要性打分法是指要求所有被征询者根据自己对各评价因子的重要性的认识分别打分,其步骤如下:a.对被征询者讲清统一的要求,给定打分范围,通常1~5分或1~100分都可。
b.请被征询者按要求打分。
c.搜集所有调查表格并进行统计,给出综合后的权重。
2.列表划勾法:该方法如图7-2所示。
事先给出权值,制成表格。
由被调查者在认为合适的对应空格中打勾。
对应每一评价因子,打勾1~2个,打2个勾表示程度范围。
这样就完成一个样本的调查结果。
在样本调查的基础上,除采用一般的求个样本的均值作为综合结果外,还可采用如下方法:图7-2 列表划勾法示意图a.频数截取法频数截取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列中值频率分布表,见表7-2。
医院运营效益评价方案
医院运营效益评价方案一、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其运营效益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对医院运营效益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找出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益和竞争力。
二、医院运营效益评价指标评价医院运营效益的指标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财务指标、服务质量、医疗卫生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医院运营效益评价指标:1.营业收入和利润:这是评价医院运营效益的基本指标。
营业收入反映了医院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利润则能够直接反映医院经营效益的优劣。
2.医疗服务质量: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都是重要的医疗服务质量指标。
医院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声誉。
3.管理效率:医院的管理效率包括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技术设备使用效率等方面,这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
4.医疗费用分布:评价医院运营效益还需考虑医疗费用的分布情况,包括药品费用、医疗服务费用、材料费用等,通过分析各项费用的占比,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5.人员素质和医院文化:医院的医务人员素质和医院文化对医院的运营效益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医院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才培养体系等。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用的医院运营效益评价指标,不同的医院可能需要侧重考虑不同的指标,因此在具体实施评价时,需要根据医院自身情况选定适合的指标。
三、医院运营效益评价方法评价医院运营效益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综合指标法、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特点,并可以相互结合使用。
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是将所评价医院的运营效益与其他同类医院进行比较,包括同城市、同类型、同规模的医院。
比较分析法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了解医院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优劣,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2.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将医院的运营效益指标进行加权综合,形成综合指标,通过比较综合指标的大小来评价医院的运营效益。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并能够解决多因素多层次问题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可以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然后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最终得到结果。
由于许多物流节点的选址问题不仅仅是总运输费用最小的单一因素优化问题,它还涉及经济、社会、环境、货运通道网等多个层面,需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因此,当筛选出若干个备选方案后,就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最优方案。
关于层次分析法在物流节点选址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述:(1)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首先把物流节点选址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在模型中,物流节点选址问题被分解,分解后各组成部分称为元素,这些元素又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
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事它又受上面层次元素的支配。
层次可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类。
对于物流节点选址问题,目标层就是选择最优的节点位置,方案层就是已被筛选出的若干备选方案,而准则层的设计则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
通常评估一个选址方案的优劣有许多指标,一般可分成三大类,即经济环境指标、自然环境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
经济环境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二级指标:运输费用、地价租金、人力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客户分布、供应商分布等。
自然环境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二级指标:地理环境指标、环境污染影响程度指标、气候条件指标等。
社会环境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二级指标:当地物流政策、城市发展融合度指标、当地交通压力指标等。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在物流选址评估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中,设上一层元素C 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元素为u1,u2,…,un 对于准则C 相对重要性即权重。
这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1)如果u1,u2,…,un 对C 的重要性可定量(如运输费用、人力成本、客户数量等),其权重可直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一)——分布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第一节分布分析法“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我们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区分定语、状语与补语后面的“də”的不同,前者写为“的”,状语后写为“地”,后者写为“得”。
这就是书面上的不同,就是人为区分的,并不反映语言事实。
其原因有三:1.读音完全一样;2.把本来相同的语言成分写成不同的形式,如两个“很出色地/的”;3.把本来不同的语言成分(不同功能的)写成了相同的形式,如“悄悄地消失了”与“慢慢地消失了”。
前者只能做状语,而后者还能做谓语。
一、“的”分合的理据有人认为“的”就就是只有一个,可就是朱德熙先生将其分为三个,分别就是副词性的、状态性的与名词性的,分别用“的1”“的2”“的3”表示。
朱德熙先生之所以主张分为不同的“的”,就是因为注意到不同的“X”加上“的”之后形成的格式的功能不同。
比如:偏偏的、渐渐的;静静的,嫩嫩的;木头的,写的。
如果“的”就是同一个,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上的差别?那么就是不就是也可以采用把“X的”的不同,归结为其中“X”的不同的呢?也就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可以有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
现在大多数都主张分为不同的“的”的理据有三个:○“的”就是个虚语言成分,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又就是后置定位的语言成分,其性质取决于“X+的”以后的性质;○同一个“X”加上“的”可以形成不同的“X的”,有许多兼类的现象,如“突然”,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定语;○不同性质的“X”加上“的”可以形成相同的“X的”,如“木头的”、“红的”、“写的”、“我提出的”、“大型的”。
二、研究方法作者自己指出,“本文分析‘的’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比较不带‘的’的语法单位——假定为X——跟加上‘的’之后的格式‘X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别,由此分离出‘的’性质来。
”其实作者在这里贯彻的就是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方法,具体的表现就是:首先,根据对立原则,即将加“的”后形成的“X的”之间的对立归结为“的”的对立,从而区分为不同的“的”;其次,成分之间的对立与同一,如“突然”、“共同”等,通过它们的分布与功能来考察。
三、“的”的性质与作用根据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文章“的”字分析为不同的单个“语素”,至于“X 的”就是词,还就是比词大的单位,文章没有说明,同时也没有说明“的”就是词尾还就是虚词。
“的”的性质:○虚语言成分(不表示实在意义,指标就是抽象的语法意义);○就是黏着的,不能单说;○就是一个定位的语言成分,跟别的语言成分组合位置就是固定的,而且总就是后置的。
“的”的作用:○假如别的语言成分就是“X”,“的”总出现在“X的”组合中,形成“X”与“X的”的对立,如“好——好的,人——人的”;○形成不同的“X的”的对立,如“认真的”、“学习的”、“渐渐的”。
四、“X的”性质的具体分析1.副词性的“X的”,比如“渐渐的”、“慢慢的”、“早早的”“X的”只能做状语,不能作主宾语、谓语,不能做定语,不能做补语,不能加“不”,不能受数量结构修饰。
2.状态词性的“X的”。
形容词包括三类:A、干净,认真,红,好,B、通红,碧绿,贼亮,雪白,白森森,C、马里马虎,糊里糊涂,小里小气,白不呲咧其中A组可以受“很”“不”修饰,,可以做主语,可以出现在“X不X”格式里,B、C两组则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有必要区分为性质与状态两类。
由于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与状态形容词具有相同的语法特点,统称为“状态词”。
状态词性的“X的”可以做定语,也可以做状语,但不能作主宾语、做谓语、做补语,不能受“不”、“很”修饰,不受数量词修饰。
3.名词性的“X的”,如干净的、吃的、木头的、男的名词性的“X的”能作主宾语,可以作谓语,定语,可以受数量词修饰。
五、三种“X的”语法功能表:更复杂的结构加上“的”,也可以用上面的框架来判定它的属性。
这篇文章引起了争议,黄景欣在《中国语文》1962年8-9号上发表的《读<说》“的”>并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中提出不同瞧法。
《说“的”》这篇文章提出了“的”应该区分为3个的观点,论证过程很严密,方法有创新。
但就是“她就是回来的”中的“的”就是什么?她认为就是名词性的,引起不少批评意见。
这篇文章在方法论上的影响更大。
♫判断下列成分加“的”性质:暗暗断然陆续一味越发足足再三(副词性)(副词+“的”)吃瞧写听研究学习(名) / 同情满意威胁夸奖(名+副)(动词+“的”)女单夹金国产野生慢性微型荤(名) (区别词+“的”)东边今天上海 (名词性的)(方位/时间词语+“的”)木头哥哥孩子太阳(名) / 历史 (名+副)(名词+“的”)雪白干干净净小里小气通红白花花(状态词性)(状态词+“的”)红甜高低美大小 (名词性的)(单音形容词+“的”)干净宝贵先进美丽伟大保守(名词性的) / 细心积极合理整齐健康(名词性的兼副词性的)(双音形容词+“的”)好好大大轻轻高高静静远远迟迟紧紧(副词性的) / 胖胖酸酸扁扁薄薄尖尖亮亮(不加“的”不成立,加“的”后状态词性的)(单音形容词重叠式+“的”)很/挺/怪/非常+形容词+“的”:很高的(状态词性的)更/最+形容词+“的”:干净胖便宜贵(名) / 高出色虚心(名/副)主谓结构+“的”:我写她说力气大她昨天买的(名词性的) / 肩并肩手挽手背靠背干劲冲天精神饱满(兼名词性与副词性)第二节层次分析法层析分析法与中心词分析法分别就是结构主义语法与传统语法分析句子时代表性的分析方法。
两种分析方法各有短长:(1)中心词分析法简便,易于操作,适于用在课堂教学上,但只在平面上作分析,忽视了语言的层次性,层次分析法揭示了语言的层次性,但操作起来相对比较麻烦:(2)中心词分析法无法揭示的一些歧义现象,层次分析法则可以加以弥补。
一、层次分析法的客观基础及来源,将语言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做结构的层次分析。
,如数学上运算规则就就是先乘除后加减,如果其中有括弧,那就要先算括弧里面的部分。
再如要找到汉语言文化学院,也要遵循由达到小逐渐定位的方法,太阳系-地球-亚洲-中国-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层次性表现在语言上,就就是体现在语音层面与语法层面,具体地说就就是表现组成关系与包含关系。
其实语法单位同时也就是语音单位,但它作为语音单位就是节拍或节拍群。
从语音上瞧,音节内部可以分为声母与韵母两个部分,韵母内部又可以分成韵头与韵身,韵身又可以分成韵腹与韵尾。
直到切分到最小的音位,不能再切分为止。
在语法层面,语素与语素组成词,词与词组成词组,词或词组与词或词组成词组或句子。
因此,语法构造也就是一样,句子的内部构造就是有层次的,层次分析的客观基础就就是语法结构的这种层次性。
“层次”作为语法学术语,指的就是语言单位组合与包含的顺序。
层次分析,美国描写语言学称为“直接组成成分分析”(简称IC分析),最早就是由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提出来的。
在汉语研究中,最早自觉地运用层次分析理论的就是在中国大陆最早运用层次分析的就是赵元任先生,这见之于1948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的Mandarin Chinese,An Intensive Course in Spoken Chinese 一书。
这本小册子后来在中国大陆语法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1952年在《中国语文》上连载),以后丁声树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于1962年正式出版。
该书就明确宣布运用层次分析法。
中国运用的层次分析法就是从美国描写至于语言学中吸取、借鉴来的,但又有所不同。
美国描写语言学运用层次分析法只讲切分,不讲定性,即只要求指明每一层面上的直接组成成分,不要求指明那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层次分析,不但要讲切分,还讲定性。
这就是由汉语语法的特点决定的。
这就是因为,我们以往谈到的,英语里的词类跟句子成分基本上就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词类序列与构造层次可以控制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而汉语里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基本上就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词类序列与构造层次不能控制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
如英语里的the imported facilities(进口设备)只能分析为修饰关系,不能分析为动宾关系,而相应的汉语译文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关系。
承认语言结构有层次性,并在分析语言结构时按照其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分析;(2)每一次分析,都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3)就语法分析来说,在分析中只需要管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二、语法层次从层次的角度来观察语法结构与语法单位,可以发现语法单位的大小就是有层级的,就是相对的。
小单位就是包含它的大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单位可以包含小的语法单位,也可以包含在比它更大的语法单位之中。
除了某些特殊的情形,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即由两部分直接组成,这样,语法结构都可以划分为由大到小的若干个层次。
小单位组成较大的单位,较大的单位又组成更大的单位。
复杂的句法结构的层次反映语言的递归性。
特别复杂的句法结构就是多次递归的结果,从语法构造上瞧,则就是多层嵌套的结构。
所谓嵌套,指的就是包含,即一个句法结构中又由较小的另一个句法结构充当的成分。
复杂的句法结构的研究,包括对于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与递归性这一本质属性的研究。
层次性就是语言结构的固有属性,因此语法描写要彻底贯彻层次分析的原则,要反映语言结构本身的固有属性,就离不开对语法结构的正确切分。
正确的切分就是层次分析的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层次分析就是把现成的结构还原为它的原材料,了解它的层次组合过程。
层次组合时将语法单位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从而生成有表达功能的语法单位的表达过程。
层次分析包括由大到小与由小到大两种方法:咬死猎人的狗a、—————————b、——————三、层次分析法的操作层次分析不就是单纯为划分层次而分析,研究语法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切分;(2)等同(切分出的单位就是否为同一单位);(3)分类(给切分出的单位进行分类);(4)组合。
利用分析的结果组合成新的句子。
描写主义语言学家所做的工作就就是层层切分,直到最小的单位(音位),然后组装出整个语言的整体面貌与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由当时对研究对象的不了解而要拯救它所决定的。
1.切分切分就是指由大单位到小单位的一层层往下分析层次的步骤,切分的位置就就是切分点,经过层层切分最后得到该组合的最小单位。
而且分到何种程度则要取决于切分的目的。
语法切分,可以分为句法切分与词法切分两种。
句法切分得到词组与词,切分到词与固定词组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