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1资料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私人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私人整理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单选重点1哲学的基本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哲学依据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7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

普通点1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5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主观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主观唯心主义。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理是天地万物之根”---------客观唯心主义。

“水是万物的本原,火是万物的始基,天地万物有土金木水火构成,世界有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静止绝对化-----------形而上学。

没有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没有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说,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相对主义诡辩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D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B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3、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 )A、水滴石穿B、水中捞月C、以砖磨镜D、化水为油4、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5、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 B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7、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C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C、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8、利息的本质是( A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9、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 D )A、垄断先进技术B、控制商品生产C、操纵销售市场D、获得垄断利润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C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D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A、运动规律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矛盾性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C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B、先验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15、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B )A、军队B、国家政权C、法庭D、警察1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D、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7、“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D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1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 A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形而上学的思想C、诡辩论的思想D、相对主义的思想19、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20、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C、真理向价值的飞跃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2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 )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2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A、联合制B、参与制C、股份制D、价格制2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理解是( C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B、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各种实物C、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就是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物25、意识的本质是( B )A、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B、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6、“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1)

马克思主义(1)

1.马克思主义含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是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交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

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谁是世界本源(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否可知(认识论)可知论不可知论4.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物质的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7.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特殊性即个性,两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要求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0.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依据,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实践的过程,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性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后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后继承者不断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而且包括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集中概括。

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特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关于人类思维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关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例如: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社会矛盾分析法、群众路线法、辩证分析法、实事求是的方法等。

马克思(第一章)复习

马克思(第一章)复习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P61 (2013、10简答)(1)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P62(1)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例题: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3、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P64(2009、4简答)(2012、10简答)(1)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65(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2)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3)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2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地政治立场。

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创立的两大学说(或两大发现)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恩格创立的两大学说(或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科学性: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全部优秀文化遗产;正确地反映和揭示了世界的本来面貌及其发展规律;以实践为基础,随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政治立场的理论表现;阶级性和真理性、人民性的一致性。

(完整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完整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

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合性,它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是一种真正独立、科学而完备的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它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则具有直接指导作用,以它来指导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必将推动社会科学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大发展。

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意义和作用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具体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是方法论的基础,主线与标志,它制约、支配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研究方法、手段、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制约研究态度、步骤和研究成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

在研讨、阐述科学认识方法时,侧重于对方法论作哲学分析,侧重于方法的理论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体系中,方法论原则则占有核心的地位。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原理1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原理1

政治学
实践决定认识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其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 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 动认识的发展。 其二,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 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近水知鱼性,傍山识鸟音。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 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 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 的,是“内正反省”的结果,即认为是自己头 脑里所固有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孟轲认为“人之所不 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而知者,其良知 也。” 他说:“仁、义、礼、 智,非由外我也,我 固有之也”。
贝克莱的唯心主义经验论 的认识论理论可以概括为 三个相互联系的命题: “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对象和感觉原是 一种东西”
唯物主义可知论
我国古代唯物论者荀况就明 确指出,没有什么 “生而 知之 ” ,而是“求之而后 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 都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的。 “ 非天性也,积靡使然 也”;“凡以知,人之性也; 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子
唯物主义可知论
自然界是一 本不隐藏自己的 大书,只要我们 去读它,我们就 可以认识它。
人的思维是否具 有客观的真理性,这 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正确认识得以确证; 使错误认识得以修正。
大地是球形吗? 哥伦布
麦哲伦
航海实践
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 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 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 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2)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3、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答: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4、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2)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5、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

答: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6、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马克思复习资料1

马克思复习资料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标志:《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问题?什么是唯物唯心主义?基本问题: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讨论的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惠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者辩证统一4.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形势分几种?实践主体客体各指什么?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分为三种形式。

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主要指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水平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的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述第一章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述第一章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的实践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坚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什么是运动?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与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着,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实践是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了。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马克思主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第一章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把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同脚踏实地的 工作作风结合起来。 一方面,发扬敢想敢试敢闯的革命精 神,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敢为人先。 另一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中 国 的 朴 素 唯 物 论




五行说
相生 相克

人类对物质范畴的长期探索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把“物质”理解为当时自然 科学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 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 属性(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 可入性等)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 属性。
人类对物质范畴的长期探索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 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 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 解决。” ——马克思
第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和发源地。
生产实践
回 归 决 定 影响
社会生活
社会关系
第二,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创造物质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 东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 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 性,我们名之曰 ‘自觉的 能动性’, 是人之所以区 别于动物的特点。‛
意识的作用
使人的活动具有 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的作用
使人的认识活动 具有主动创造性。
F=GM1M2/R2
想象
意识的作用
从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又是社的产物。 从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 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1、马克思主义概念内涵。

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条件和过程。

条件:①、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激化,且自身无法克服矛盾。

②、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

强烈需求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答案,可将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二元论的实质是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答案,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义(物质观)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资料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概括总结科学在概括总结科学发展特别是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物质观。

学的物质观。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意义:义: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可知性,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可知性,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的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的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从而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及其概念区别开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它以“客观实在”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这就建立了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飞跃,实现了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飞跃,为辩证唯物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义物质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关于世界统一性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关于世界统一性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①世界上多种多样的事物①世界上多种多样的事物有没有统一性。

②如果世界万物存在着统一性,它们统一于什么?有没有统一性。

②如果世界万物存在着统一性,它们统一于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总结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成果,以各门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对世界统一性问题作出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科学回答。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

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并为后继承者所不断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1)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

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世界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注意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人类的未来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

自觉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三,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4.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含义、特点;发展的含义、实质等)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1章 第2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1章 第2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 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对立属性、斗争性48
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 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48
❖ 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 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 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在一个矛盾的 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 主导作用的一方(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处于支配地位, 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面。
主次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意义
❖ 两点论与重点论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50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50
❖1、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
❖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 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 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 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质、量、度51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 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 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 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 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的表现48
❖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 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
❖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 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 体中孕育成熟的,它否定了旧 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 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 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 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46

马克思主义原理1~4章概要

马克思主义原理1~4章概要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多角度的马克思主义A.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C.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理论条件:人类创造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

A.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C.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3. 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4.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课本p14~185.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1)学透理论,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3)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6.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1)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2)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3)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1

马克思1

1.简述列宁物质观的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的意义:①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如何理解时空和物质运动的关系?(两方面)时间是指物质存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①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运动着的物质,它们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的运动,就没有时间和空间.空间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光年是光在一年时间里所行驶的距离。

②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3.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和如何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①赋予人的活动以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③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如何正确发挥:第一、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 第二、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第三、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来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人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人可能改变规律。

(辨析)错,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任何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共40题,总共40分)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 B ) (1 分)A.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C.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D.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2.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B ) (1 分)A.垄断消灭了竞争B.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D.垄断缓和了竞争3.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 C ) (1 分)A.大股东B.资本家C.高级职业经理D.中产阶级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C ) (1 分)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5.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D ) (1 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6.“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C ) (1 分)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7.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C ) (1 分)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 ) (1 分)A.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B.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C.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D.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9.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D ) (1 分)A.科学的品格B.实践的力量C.现实的意义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10.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 (1 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 (1 分)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12.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 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B ) (1 分)A.商品国际化的表现B.生产全球化的表现C.贸易全球化的表现D.资本全球化的表现13.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 C ) (1 分)A.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B.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C.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D.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1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 (1 分)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5.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 (1 分)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6.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B ) (1 分)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7.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A ) (1 分)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1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1 分)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1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A ) (1 分)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20.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1 分)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21.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C ) (1 分)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22.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C ) (1 分)A.知识经济行业之中B.高度垄断行业之中C.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D.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2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 (1 分)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2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 ) (1 分)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25.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D ) (1 分)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26.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D ) (1 分)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2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A ) (1 分)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2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C ) (1 分)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29.二战后为了防止分配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A ) (1 分)A.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B.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终身雇佣制度C.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D.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职工持股制度30.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 (1 分)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3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 C ) (1 分)A.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B.商品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3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 (1 分)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3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1 分)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 (1 分)A.人民当家作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5.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 (1 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36.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C ) (1 分)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37.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 (1 分)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38.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 C ) (1 分)A.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B.是相互冲突、无法统一的C.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D.是合二为一,无法区分的3.2.339.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 ) (1 分)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40.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C ) (1 分)A.新科技革命B.生产国际化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二、多选题(共15题,总共3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BCD )(2 分)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2.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AC ) (2 分)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3.实事求是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ABCD ) (2 分)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ABC ) (2 分)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5.“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BCD ) (2 分)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BC ) (2 分)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7.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指(BCD ) (2 分)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8.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BCD ) (2 分)A.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B.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C.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9.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