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数学2.2.1区间的概念
2024年度-中职教育数学《区间》课件
11
03
函数在区间上性质研究
12
函数单调性判断方法
定义法
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通过比 较函数在区间内任意两点的函数
值大小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导数法
利用导数符号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若在某区间内函数的导数大于 0,则函数在此区间内单调增加 ;若导数小于0,则函数在此区
间内单调减少。
分类
根据区间端点的开闭情况,区间 可分为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 闭区间等。
4
区间表示方法
01
02
03
不等式表示法
使用不等式表示变量的取 值范围,例如$a < x < b$表示开区间$(a, b)$。
集合表示法
使用集合论中的区间表示 法,例如${ x | a < x < b }$表示开区间$(a, b)$。
影响。
19
05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技巧分享
20
典型例题选取与展示
例题1
01
求函数$f(x) = x^2 - 4x + 3$在区间$[0, 5]$上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
例题2
02
判断函数$f(x) = frac{1}{x}$在区间$(0, +infty)$上的单调性。
例题3
03
求不等式$2x - 1 < 5$在区间$[2, 4]$上的解集。
图像法
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若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 奇函数;若图像关于y轴对称,则函数为偶函数。
14
函数周期性判断方法
定义法
根据函数周期性的定义,通过比较函数在不同周期点的函数值来判断函数的周期 性。若存在正数T,使得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T)=f(x),则函数为周期 函数,T为函数的周期。
区间知识点总结
区间知识点总结一、区间的概念区间是数轴上的一段连续的数的集合,通常用两个数来表示,这两个数分别称为区间的端点,通常含左不含右,即端点本身不属于区间。
区间又可以分为闭区间和开区间。
闭区间:包含端点的区间称为闭区间,用[ ]表示,例如[1, 5]表示从1到5的区间,包含1和5;开区间:不包含端点的区间称为开区间,用( )表示,例如(1, 5)表示从1到5的区间,不包含1和5。
二、区间的表示方法1. 集合表示法:用{}来表示,例如区间(3, 7) 可以写成{ x | 3 < x < 7},表示x是大于3小于7的实数;2. 不等式表示法:用不等式符号来表示,例如对于闭区间[3, 7] 可以表示为3 ≤ x ≤ 7;3. 坐标表示法:对于二维平面上的区间,可以用坐标轴上的两个点坐标来表示,例如(3, 7)表示x轴上从3到7的区间。
三、区间的运算1. 包含关系:一个区间包含另一个区间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若两个区间的交集为空,则称它们是不相交的;- 若两个区间的交集不为空,且其中一个区间的端点属于另一个区间,则称它们是相交的; - 若一个区间包含另一个区间的所有元素,则称后者是前者的子集。
2. 并集和交集:- 两个区间的并集就是包含这两个区间的所有元素;- 两个区间的交集就是同时属于这两个区间的所有元素。
3. 补集:对于给定的全集U,U中减去区间A中的所有元素所得到的区间称为A的补集,用U-A表示。
四、区间的性质1. 区间的长度:对于区间[a, b],其长度等于b-a;2. 区间的包含关系:如果区间A包含区间B,那么A的端点肯定在B内,即A的左端点小于等于B的左端点,A的右端点大于等于B的右端点;3. 无穷区间:当一个区间的端点为无穷大时,则称该区间为无穷区间,例如[1, +∞)表示从1开始一直到正无穷的区间。
五、常用的区间集合1. 实数集合R:实数集合R是指所有的实数所构成的集合,通常用R表示;2. 自然数集合N:自然数集合N是指大于0的整数所构成的集合,通常用N表示;3. 整数集合Z:整数集合Z是指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所构成的集合,通常用Z表示;4. 分数集合Q:分数集合Q是指所有可表示为分数形式的实数所构成的集合,通常用Q表示;5. 有理数集合:有理数是指所有可以表示为有理分数形式的实数,通常用Q表示;6. 无理数集合:无理数是指不能表示为有理分数形式的实数。
语文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2.2《区间的概念》ppt课件2
瓜州冶金中专 授课人:田华
请你用解集的形式表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
x-2>0 x-3<0
{X|2<X<3 }
x-2 ≥ 0 x-3 ≤ 0
{X|2 ≤ X ≤ 3}
开区间:满足不等式a<x<b的所
有实数的集合,叫开区间,记作(a,b)。 在数轴上用介于a,b两点之间而不
包括端点的一条线段上所有的点表 示。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练 2. 11<X<15
3. 5 ≤ X ≤ 9
4. —7 ≤ X ≤ 12
5. 9< X ≤ 10
6. —4 < X ≤ 9
7. —2 ≤ X <2
8. 9 ≤ X <8
解集
区间名称
{x|a<X<b} 开区间
{x|a ≤ X ≤ b}
{x|a<X ≤ b}
闭区间 左开右闭区间
{x|a ≤ X<b} 左闭右开区间
端点的一条线段上所有的点表示。
a
b
X
[a,b]
用区间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x|—3 ≤ x ≤ 4} [-3,4]
{x|18 ≤ x ≤ 5} [18,5]
{x|10 ≤ x ≤ 7} [10,7]
{x|—2 ≤ x <b或
a<x≤b的所有实数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 间,分别记作[a,b)或(a,b]。
a
X
b( a , b )
用区间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x|—3<x<4} (—3 , 4)
{x|18<x<5}
(18 , 5)
{x|10<x<7}
【语文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2.2《区间的概念
(1)-2≤x≤3; (2) -3<x≤4;
(3)-2≤x<3; (4)-3<x<4;
(5) x>3;
(6) x≤4.
(7)-2≤x≤3且x≠1; (8)-3<x<4且x≠0
例 2 已知集合 A (, 2) ,集合 B (, 4] ,
求 A B, A B.
例3 设全集为R,集合A 0,3,集合B 2, ,求
a bx a≤x≤b
{x| a≤x≤b} [a,b]
闭区间
a bx a<x<b
a bx a<x≤b
{x| a<x<b} {x| a<x≤b}
(a,b)
(a,b]
开区间
左半开区间
a bx a≤x<b {x| a≤x<b} [a,b)
右半开区间
其中 a,b 叫做区间的端点.
例 用区间记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9≤x≤10 ; (2) -2<x≤0.4 . 解:(1)[9,10] ; (2)(-2,0.4 ] .
2.已知集合 A [3, 4] ,集合 B [1, 6] ,求 A B , A B . 3. 已知集合 A (1, 2] ,集合 B [0, 3) ,求 A B , A B
描述法
数轴表示
{x/x>2} 2
{x/x≥2} 2
{x/x<2} 2
{x/x≤2} 2
区间表示 (2,+∞) [2,+∞) (-∞, 2) (-∞, 2]
milk the cow
How many pupils are there in Li Wei’s school? There are 48 pupils .
What does he have for breakfast? He has plenty of fresh milk for breakfast.
如何定义和确定区间
如何定义和确定区间区间是数学中一种表示一组连续数值的方法。
在数学中,区间通常由两个端点(也称为区间的界限)和一个指示这两个端点是否包含在内的符号来确定。
一个区间可以有无穷多个数值,也可以没有数值。
确定一个区间时,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考虑:1.端点的值:确定一个区间的第一个要素是确定其中两个端点的值。
这些值可以是实数、整数或分数等。
例如,对于一个整数区间,确定端点值时,可以以这个整数为起点向正负无穷方向延伸。
2.端点的类型:确定一个区间的第二个要素是确定端点的类型。
端点可以是开区间(不包含端点值)或闭区间(包含端点值)。
开区间通常用圆括号表示,闭区间通常用方括号表示。
例如,如果一个区间的端点值包含在区间中,则使用闭区间,否则使用开区间。
3.区间的符号:符号用于确定端点是否包含在区间中。
通常使用"<"和">"表示开区间,使用"≤"和"≥"表示闭区间。
例如,如果一个区间包含其两个端点值,则使用"≤"和"≥"表示闭区间,如果不包含端点值,则使用"<"和">"表示开区间。
通过上述三个要素的组合,可以准确地定义和确定一个区间。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区间定义的示例:1.开区间:(a,b)表示大于a且小于b的所有实数,不包括a和b。
例如,(2,5)表示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实数。
2.闭区间:[a,b]表示大于等于a且小于等于b的所有实数,包括a 和b。
例如,[2,5]表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5的所有实数。
3.半开区间:(a,b]表示大于a且小于等于b的所有实数,不包括a 但包括b。
例如,(2,5]表示大于2且小于等于5的所有实数。
4.半闭区间:[a,b)表示大于等于a且小于b的所有实数,包括a但不包括b。
例如,[2,5)表示大于等于2且小于5的所有实数。
区间说课稿中职
区间说课稿中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区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区间”这一内容选自中职数学教材中的函数部分。
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而区间作为表示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重要工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集合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又为后续学习函数的性质、不等式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区间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区间在数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中职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不足。
但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对于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比较感兴趣。
在学习区间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集合的相关知识,这为区间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然而,区间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区间的概念,掌握区间的表示方法。
(2)能够正确地将集合表示为区间,将区间表示为集合。
2、能力目标(1)通过区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转化能力。
(2)能够运用区间解决与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相关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区间与集合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区间概念的理解以及区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区间的图形表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区间。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中职数学区间课件
区间乘法运算规则及性质
总结词
区间乘法运算规则为[a, b] × [c, d] = [min(ac, bd), max(ac, bd)],其中min(ac, bd)为 定义域的起点,max(ac, bd)为值域的终点。
详细描述
此规则可以推广到多个区间相乘的情况。区间乘法运算的性质包括交换律和结合律,即 [a, b] × [c, d] = [c, d] × [a, b],并且( [a, b] × [c, d] ) × [e, f] = [a, b] × ( [c, d] × [e,
解决不等式证明问题
利用区间不等式可以判断函数的单调 性。
利用区间不等式的性质,可以证明一 些不等式。
解决最值问题
通过求解区间不等式,可以找到函数 的最值。
04
区间数列及其性质
区间数列的定义与分类
区间数列定义
区间数列是按照一定区间间隔取值的一组数列。
区间数列分类
根据区间间隔的不同,区间数列可分为等差区间数列和等比区间数列。
中职数学区间课件
汇报人: 202X-12-20
目录
• 区间概念与表示方法 • 区间运算及其性质 • 区间不等式及其解法 • 区间数列及其性质 • 区间函数及其性质 • 区间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01
区间概念与表示方法
区间的定义与性质
区间定义
区间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所有点 的集合。
区间性质
区间具有方向性、连续性、有序 性等性质。
区间不等式的分类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区间不等式可以分为严格区间不等式和 非严格区间不等式。
区间不等式的解法技巧
01
02
03
观察法
通过观察不等式的形式和 特点,寻找解题思路。
《区间的概念》课件
02
区间的性质
闭区间和开区间的性质
总结词
闭区间和开区间的性质是区间理论中的 重要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
VS
详细描述
闭区间是包含其端点的区间,其性质包括 区间内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个闭区间,且 闭区间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区间长 度。开区间是不包含其端点的区间,其性 质包括开区间内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个开 区间,但开区间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不 一定等于区间长度。
闭(包含)的区间,例如$(a, b]$或$[a, b)$。
半开半闭区间具有一些特殊的性 质,例如在实数轴上表现为一段
直线,但不包括端点。
半开半闭区间在数学分析中常用 于研究函数的连续性和可导性等 概念,特别是在处理分段函数时
。
05
区间的实际应用举例
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波的传播范围
总结词
波的传播范围是区间概念在物理学中的一个典型应用,它描述了波在某一特定介质中能 够传播的最大和最小范围。
区间与数轴的关系
总结词
区间与数轴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数轴是表示区间的工具, 而区间则是数轴上的一个子集。
详细描述
数轴是实数有序化的直观表现,它为研究区间提供了可视化 的平台。通过数轴,我们可以直观地表示区间的起点和终点 ,以及区间内的任意一点。同时,数轴上任意两个不同的区 间都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标记加以区分。
详细描述
在物理学中,波的传播范围通常由波长和频率决定。例如,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 、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都有各自的传播范围,这些范围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类型
波的特性。
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价格变动区间
总结词
价格变动区间是区间概念在经济学中 的一个应用,它反映了商品或资产在 一定时间内的最高和最低价格变动范 围。
语文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2.2《区间的概念》教案
【课题】2.2区间【教学目标】1、 掌握区间的概念;2、 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3、 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 区间端点的取舍 【教学设计】1、实例引入知识,提升学生的求知欲;2、数形结合,提升认识;3、通过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资料显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运行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旅客列车称为新时速旅客列车.在北京与天津两个直辖市之间运行的,设计运行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呈现出超越世界的“中国速度”,使得新时速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值界定在200公里/小时与350 公里/小时之间.如何表示列车的运行速度的范围??解决:不等式:200<v <350; 集合:{}|200350v v <<;数轴:位于200与3之间的一段不包括端点的线段; 还有其他简便方法吗?✧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一般地,由数轴上两点间的一切实数所组成的集合叫做区间.其中,这两个点叫做区间端点.不含端点的区间叫做开区间.如集合{}|24x x <<表示的区间是开区间,用记号(2,4)表示.其中2叫做区间的左端点,4叫做区间的右端点.含有两个端点的区间叫做闭区间.如集合{}|24x x 剟表示的区间是闭区间,用记号[2,4]表示.只含左端点的区间叫做右半开区间,如集合{|24}x x <?表示的区间是右半开区间,用记号[2,4)表示;只含右端点的区间叫做左半开区间,如集合{|24}x x <„表示的区间是左半开区间,用记号(2,4]表示.引入问题中,新时速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值(单位:公里/小时)区间为(200,350) 因此,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需要考察它们的差即可。
✧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已知集合()1,4A =-,集合[0,5]B =,求:A B U ,A B I . 解:两个集合的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1,5]A B =-U , [0,4)A B =I .✧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书P35 练习部分✧ 动脑思考明确新知问题:集合{|2}x x >可以用数轴上位于2右边的一段不包括端点的射线表示,如何用区间表示?解决: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的左端点为2,不存在右端点,为开区间,用记号(2,)+∞表示.其中符号“+∞”(读作“正无穷大”),表示右端点可以任意大,但是写不出具体的数.类似地,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为开区间,用符号(,2)-∞表示(“-∞”读作“负无穷大”).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为右半开区间,用记号[2,)+∞表示;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为左半开区间,用记号(,2]-∞表示;实数集R 可以表示为开区间,用记号(,)-∞+∞表示.注意:“-∞”与“+∞”都是符号,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 理论升华整体建构课后作业一点通P53 课后巩固单。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2.2.1区间的概念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
难点
教学重点:
用区间表示数集
教学难点:
对无穷区间的理解.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数形结合法与讲练结合法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通过不等式介绍闭区间的有关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在数轴上表示两种不同的区间,学生类比得出其它区间的记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学习用区间法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表格呈现相应的区间,便于学生对比记忆.
教师强调“∞”只是一种符号,不是具体的数,不能进行运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学生抢间讨论,完成练习.
教师只讲两种区间,给学生提供了类比、想象的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a,b叫做区间的端点.在数轴上表示一个区间时,若区间包括端点,则端点用实心点表示;若区间不包括端点,则端点用空心点表示.
全体实数也可用区间表示为(-∞,+∞),符号“+∞”读作“正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
例1用区间记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9≤x≤10;(2)x≤0.4.
解(1)[9,10];(2) (-∞,0.4].
练习1用区间记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这些区间:
(1)-2≤x≤3;(2)-3<x≤4;
(3)-2≤x<3;(4)-3<x<4;
(5)x>3;(6)x≤4.
例2用集合的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区间:
(1) (-4,0);(2) (-8,7].
解(1){x|-4<x<0};(2){x|-8<x≤7}.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提问:
(1)用不等式表示数轴上的实数范围;
区间知识点归纳
区间知识点归纳引言在数学和统计学中,区间是一种常见的概念,用于描述一段连续的数值范围。
区间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等。
本文将介绍区间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常见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区间知识点。
什么是区间区间可以理解为数轴上的一段连续区域,通常用两个数值表示,分别代表该区间的起始和终止点。
例如,区间[1, 5]表示数轴上从1到5的所有数值。
区间的表示方法区间可以用不同的表示方法来描述。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表示方法:1.区间符号表示法:使用中括号[]表示区间,例如[1, 5]表示从1到5的区间。
方括号表示包含该边界,即1和5也属于该区间。
另一种常见的表示方法是使用圆括号()表示开区间,例如(1, 5)表示从1到5的开区间,即1和5不包含在内。
2.区间集合表示法:使用大括号{}表示区间,例如{1 ≤ x ≤ 5}表示从1到5之间的所有数值的集合。
这种表示方法更加灵活,可以同时描述多个区间。
3.区间长度表示法:用数值表示区间的长度,即区间的宽度。
例如,区间[1, 5]的长度为5-1=4。
区间的运算区间之间可以进行多种运算,常见的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
1.并集:将两个或多个区间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区间。
例如,区间[1, 5]和区间[3, 7]的并集为[1, 7]。
2.交集:找出两个区间中共同包含的数值所构成的区间。
例如,区间[1,5]和区间[3, 7]的交集为[3, 5]。
3.补集:求一个区间相对于另一个区间的补集,即包含在一个区间中但不包含在另一个区间中的数值所构成的区间。
区间的应用区间在各种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统计分析:在统计学中,区间常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
例如,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方差和置信区间等。
2.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和数据清洗过程中,区间常用于筛选和过滤数据。
例如,筛选出特定范围内的数据或排除异常值。
3.机器学习:在机器学习算法中,区间常用于特征选择和模型训练。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1-5章共41份教案]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2009年7月第1版)目录第一章集合 (1)1.1.1 集合的概念 (1)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5)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8)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二) (11)1.1.4 集合的运算(一) (14)1.1.4 集合的运算(二) (18)1.2.1 充要条件 (21)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25)第二章不等式 (28)2.1.1 实数的大小 (28)2.1.2 不等式的性质 (32)2.2.1 区间的概念 (36)2.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39)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 (43)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 (46)2.2.4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49)2.3 不等式的应用 (52)第三章函数 (55)3.1.1 函数的概念 (55)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59)3.1.3 函数的单调性 (62)3.1.4 函数的奇偶性 (67)3.2.1 一次、二次问题 (71)3.2.2 一次函数模型 (74)3.2.3 二次函数模型 (78)3.3 函数的应用 (83)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86)4.1.1 有理指数(一) (86)4.1.1 有理指数(二) (90)4.1.2 幂函数举例 (94)4.1.3 指数函数 (97)4.2.1 对数 (102)4.2.2 积、商、幂的对数 (105)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109)4.2.4 对数函数 (111)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114)第五章三角函数 (117)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117)5.1.2 弧度制 (121)5.2.1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25)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30)5.2.3 诱导公式 (134)5.3.1 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39)5.3.2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3)5.3.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46)第一章集合1.1.1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3.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教学过程】1.1.2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2. 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3. 让学生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即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难点】集合特征性质的概念,以及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例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列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些常见集合的特征性质.【教学过程】1.1.3集合之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掌握子集、真子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表示集合间的关系.2. 了解空集的意义;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并会用符号及Venn图表示.3. 培养学生使用符号的能力;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正确表示.【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设计典型题目,并提出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在完成题目的同时,思维得以深化;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探索精神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学过程】1.1.3集合之间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两个集合相等概念.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2. 理解掌握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3. 学习类比方法,渗透分类思想,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点】1. 理解集合间的包含、真包含、相等关系及传递关系.2.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启发,使学生的思考、发现、归纳等一系列的探究思维活动始终处于自主的状态中.【教学过程】1.1.4集合的运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与性质.2. 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3. 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与运算.【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和自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并通过对比,自学相似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1.1.4集合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掌握补集的表示法;理解集合的补集的性质;会求一个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2. 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满足条件的集合用Venn图或数轴一一表示出来;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其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教学重点】补集的概念与运算.【教学难点】全集的意义;数集的运算.【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发现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实例,进而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其一般结果,归纳其普遍规律.【教学过程】新课题时,全集也不一定相同.我们在研究数集时,常常把实数集R作为全集.二、补集1. 定义.如果A 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由U中的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 在U 中的补集.记作U A.读作“A 在U中的补集”.2. 补集的Venn图表示.例1 已知:U={1,2,3,4,5,6},A={1,3,5}.则U A=;A ∩U A=;A ∪U A=.解{2,4,6};∅;U.例2已知U={ x | x是实数},Q={ x | x 是有理数}.则U Q=;Q∩U Q=;Q∪U Q=.解{ x | x 是无理数};∅;U.3. 补集的性质.(1) A ∪U A=U;(2) A ∩U A=∅;(3) U(U A)=A.例3已知全集U=R,A={x | x>5},求U A.解U A={x | x≤5}.练习 1(1) 已知全集U=R,A={ x | x师: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引例中的问题2“没有购进的品种构成的集合是什么?”,得出补集的定义和特征;介绍补集的记法和读法.生:根据定义,试用阴影表示补集.师:订正、讲解补集Venn图表示法.生:对例1口答填空.师:引导学生画出例2的Venn图,明确集合间关系,请学生观察并说出结果.师: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各条性质.生:填写性质.师:结合数轴讲解例3.学生解答练习1,并总结解题规律.从引例的集合关系中直观感知补集涵义.通过画图来理解补集定义,突破难点.借助简单题目使学生初步理解补集定义.例2中补充两问,为学生得出性质做铺垫.结合具体例题和Venn图,使学生自己得出补集的各个性质,深化对补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意识.AUC U A新课<1},求U A.(2) 已知全集U=R,A={ x | x≤1},求U A.练习2设U={1,2,3,4,5,6},A={5,2,1},B={5,4,3,2}.求U A;U B;U A ∩U B;UA ∪U B.练习3 已知全集U=R,A={x | -1< x < 1}.求U A,U A∩U,U A∪U,A ∩U A,A ∪U A.学生做练习2、3,老师点拨、解答学生疑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补集的理解.小结补集定义记法图示性质1. 学生读书、反思,说出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存在问题.2. 老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填表巩固.让学生读书、反思,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作业教材P17,练习A组第1~4题.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拓展.1.2.1充要条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2. 能在判断、论证中灵活运用上述三个概念.3.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教学过程】1.2.2子集与推出的关系【教学目标】1. 正确理解子集和推出的关系.2. 掌握通过“推出”判断集合的关系.3.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子集和推出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通过“推出”判断集合的包含关系.【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景,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审视事物,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归纳,形成概念.穿插有针对性的练习及讲解,并配以题组训练模式,使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第二章不等式2.1.1实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初步学习用作差比较法来比较两个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2.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体会由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过程.3.培养学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也是我们着意培养的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实数的大小的基本性质,初步学习作差比较的思想.【教学难点】用作差比较法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通过联系公路上的限速标志,引入不等式的问题,并且从关注数字的大小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用作差比较法来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通过穿插有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逐步掌握作差比较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入右面是公路上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该路段行使的速度不得超过40 km/h.若用v(km/h)表示汽车的速度,那么v 与40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右面是公路上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该路段行使的速度不得低于50 km/h.若用v(km /h)表示汽车的速度,那么v 与50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情境问题.答:v≤40.答:v≥50.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新知的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1.2不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以及推论,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解决简单的问题.2. 掌握应用作差比较法比较实数的大小.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学重点】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与分组探究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玩跷跷板的经验,师生共同探究天平两侧物体的质量的大小,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运用作差比较法来证明之.通过题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后面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打下理论基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入【课件展示情境1】创设天平情境问题:观察课件,说出物体a和c哪个质量更大一些?由此判断:如果a>b,b>c,那么a和c的大小关系如何?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新知的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性质1(传递性)如果a>b,b>c,则a>c.学生思考、回答得出性质新课分析要证a>c,只要证a-c>0.证明因为a-c=(a-b)+(b-c),又由a>b,b>c,即a-b>0,b-c>0,所以(a-b)+(b-c)>0.因此a-c>0.即a>c.【课件展示情境2】性质2(加法法则)如果a>b,则a+c>b+c.证明因为(a+c)-(b+c)=a-b,又由a>b,即a-b>0,所以a+c>b+c.思考:如果a>b,那么a-c>b-c.是否正确?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推论1如果a+b>c,则a>c-b.证明因为a+b>c,所以a+b+(-b)>c+(-b),即a>c-b.不等式中任何一项,变号后可以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练习1(1)在-6<2 的两边都加上9,得;(2)在4>-3 的两边都减去6,得;(3)如果a<b,那么a-3 b-3;(4)如果x>3,那么x+2 5;(5)如果x+7>9,那么两边都,得x>2.1.引导学生判断: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学生口答,教师点评.创设一种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乐园.对不等式的性质及时练习,进行巩固.2.2.1区间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区间的概念,掌握用区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方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 通过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让学生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教学重点】用区间表示数集.【教学难点】对无穷区间的理解.【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数形结合法与讲练结合法.通过不等式介绍闭区间的有关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在数轴上表示两种不同的区间,学生类比得出其它区间的记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学习用区间法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新课区间不包括端点,则端点用空心点表示.全体实数也可用区间表示为(-∞,+∞),符号“+∞”读作“正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例1用区间记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 9≤x≤10;(2) x≤0.4.解(1) [9,10];(2) (-∞,0.4].练习1用区间记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这些区间:(1) -2≤x≤3;(2) -3<x≤4;(3) -2≤x<3;(4) -3<x<4;(5) x>3;(6) x≤4.例2用集合的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区间:(1) (-4,0);(2) (-8,7].解(1) {x | -4<x<0};(2) {x | -8<x≤7}.练习2用集合的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区间,并在数轴上表示这些区间:(1) [-1,2);(2) [3,1].例3在数轴上表示集合{x|x<-2或x≥1}.解如图所示.用表格呈现相应的区间,便于学生对比记忆.教师强调“∞”只是一种符号,不是具体的数,不能进行运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学生抢答,巩固区间知识.学生代表板演,其它学生练习,相互评价.了铺垫.学生理解无穷区间有些难度,教师要强调“∞”只是一种符号,并结合数轴多加练习。
最新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区间的概念数学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教案:区间的概念2.2.1 区间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区间的概念,掌握用区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方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 通过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让学生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教学重点】用区间表示数集.【教学难点】对无穷区间的理解.【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数形结合法与讲练结合法.通过不等式介绍闭区间的有关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在数轴上表示两种不同的区间,学生类比得出其它区间的记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学习用区间法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新课新课满足a≤x≤b 的实数x 的全体,叫做闭区间,记作[a,b],如图.a,b 叫做区间的端点.在数轴上表示一个区间时,若区间包括端点,则端点用实心点表示;若区间不包括端点,则端点用空心点表示.全体实数也可用区间表示为(-∞,+∞),符号“+∞”读作“正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例1用区间记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 9≤x≤10;(2) x≤0.4.解(1) [9,10];(2) (-∞,0.4].练习1用区间记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这些区间:(1) -2≤x≤3;(2) -3<x≤4;(3) -2≤x<3;(4) -3<x<4;(5) x>3;(6) x≤4.例2用集合的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区间:(1) (-4,0);(2) (-8,7].解(1) {x | -4<x<0};(2) {x | -8<间,开区间的概念,记法和图示,学生类比得出半开半闭区间的概念,记法和图示.用表格呈现相应的区间,便于学生对比记忆.教师强调“∞”只是一种符号,不是具体的数,不能进行运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学生抢答,巩固区间知识.讲两种区间,给学生提供了类比、想象的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学生理解无穷区间有些难度,教师要强调“∞”只是一种符号,并结合数轴多加练习。
语文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2.2《区间的概念》ppt课件1
设计运行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呈现出超越 世界的“中国速度”,使得新时速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 值界定在200公里/小时与350 公里/小时之间.
如何表示列车的运行速度的范围?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新时速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值界定在 200公里/小时与350 公里/小时之间.
不等式:200<v<350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1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中职数学区间教案
中职数学区间教案区间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一个专门针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区间的教案。
教案名称:中职数学区间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区间的概念,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找出区间,并能够运用区间进行数值计算。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教师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在几点钟之间吃午饭?- 学生思考后回答,例如: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午饭的时间是否有一个确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这个时间范围可以表示为一个区间。
2. 理解区间的概念(15分钟)- 教师向学生解释区间的定义:区间是数轴上两个点之间的所有点的集合。
- 教师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间:闭区间[a, b]、开区间(a, b)、半开半闭区间[a, b)和(a, b]。
-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尝试找出其他实际问题中的区间。
3. 区间的表示与运算(20分钟)-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区间的表示方法,例如:[2, 7]表示2到7之间的所有实数。
-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例,尝试表示其他区间,例如:表示所有小于5的实数、表示大于等于-3小于等于4的实数等。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区间的运算,例如:两个区间的并集、交集、差集等。
4. 应用与拓展(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区间进行求解,例如:某地温度在-10到10度之间,求温度是负数的区间。
- 学生根据问题运用区间进行计算,并得出相应的区间结果。
-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区间在数学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5. 归纳与总结(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区间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书写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思考题等。
该教案旨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概念讲解、示例演示、问题求解等综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区间的概念与运用。
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区间说课稿中职
区间说课稿中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区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职数学教材中的某个章节。
区间这一概念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也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区间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实例引入、概念讲解、例题分析和练习巩固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同时,教材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课的班级是中职某个专业的学生。
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
但是,他们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着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数轴、不等式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区间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对于区间的表示方法和应用,学生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区间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区间的概念,掌握区间的表示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和不等式的解集。
2、能力目标(1)通过区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区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用区间表示数集和不等式的解集。
2、教学难点(1)区间端点的开闭情况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闭区间,只含有左端点的区间叫做右半开区间,只含有
右端点的区间叫做左半开区间.
学习 与 只是符号,而不表示具体的数.
提示
返回
上述知识内容总结成下表:
定义
名称
符号
{x|a≤x≤b}
闭区间
[ a, b ]
{x|a<x<b}
开区间
( a, b )
{x|a≤x<b} 半开半闭区间
[ a, b )
{x|a<x≤b} 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半闭区间
不
不等式
等
不等式
不等式
式2.2.1 区间的概念
知识探究(一)
思考1:设a,b是两个实数,且a<b,介于这两个 数之间的实数x用不等式表示有哪几种可能情况?
a x b, a x b, a x b, a x b
思考2:满足上述每个不等式的实数x的集合可看 成一个区间,为了区分,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
思考3:如果把满足不等式的实数x的集合用符号 [a,b)表示,那么满足其它三个不等式的实数x的 集合可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区间是数集的一种表示形式,其表示形式与集合 的表示形式相同。区间分为有限区间和无限区间.
由数轴上两点之间的所有实数所组成的集合叫做区间,
概 这两个点叫做区间端点.
念
不含端点的区间叫做开区间,含有两个端点的区间叫
( a, b ]
数轴表示
a
b
ab
a
b
a
b
这里的实数a与b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
知识探究(二)
思考1:变量x相对于常数a有哪几种大小关系?用 不等式怎样表示?
思考2:满足不等式 x a, x a, x a, x a
的实数x的集合也可以看成区间,那么这些集合 如何用区间符号表示?
[a,+∞),(a,+∞), (-∞,a],(-∞,a).
思考3:将实数集R看成一个大区间,怎样用区间表 示实数集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