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2
《采桑子》古诗注释与译文
![《采桑子》古诗注释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f0f41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5.png)
[cǎi sāng zǐ]
采桑子
[ōu yáng xiū]
欧阳修
[shí nián qián shì zūn qián kè,yuè bái fēng qīng, yōu huàn diāo líng。
]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
[lǎo qù guāng yīn sù kě jīng。
]
老去光阴速可惊。
[bìn huá suī gǎi xīn wú gǎi,shì bǎ jīn gōng。
]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jiù qū zhòng tīng。
]
旧曲重听。
[yóu shì dāng nián zuì lǐ shēng。
]
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释:
1.凋零:本意为花草树木凋落。
此处比喻为人事衰败。
2.鬓华:两鬓头发斑白。
3.把:手持。
4.觥(gōng):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圆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
译文:
十年前,酒席宴上我是客人。
春风得意前途亮。
如今好友相继离去,忧愁疾患催人朽。
想起了往事,倍觉光阴流转如此迅速。
鬓发虽已经变成了白色,但是我的心没改变,如今在酒席前仍把酒杯端起。
旧曲重听。
心里觉着耳熟,就好似当年醉里听。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原文及翻译注释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原文及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cdfd53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c.png)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原文及翻译注释
采桑子。
桑桑枝枝上,憔悴英雄泪;今我思子龙,何日归故里。
采桑子,采桑子,谁家今夜不醉;秋风萧瑟,桑叶褪色,天涯恨谁家
落红。
翻译:
桑树枝头上,英雄泪落憔悴;今日我想起小龙,何日能回到故乡。
采桑子,采桑子,今夜哪家不醉倒;秋风清脆,桑叶褪色,天涯仇恨
谁家的红色。
注释:
此曲为晚清宣和诗人欧阳修的著名抒情诗歌。
《采桑子》描写的是桑
叶秋色渐渐改变,小龙仍心存故乡,思念故乡的悲凉心情。
他与秋风一起,令人思绪万千,也彰显出乡愁的深重。
纳兰性德《采桑子》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采桑子》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463a6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a.png)
纳兰性德《采桑子》原文、译文及赏析《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写的一首哀伤凄美的怀人之作,作者把对爱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们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原文清代:纳兰性德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译文及注释译文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后来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勉强说后会有期,像这样别离,梨花落完了,月亮已经在天的西方。
注释(1)才道:才知道。
语本晏几道《醉落魄》词:“心心口口长恨昨,分飞容易当时错。
”又宋刘克庄:《忆秦娥》:“古来成败难描模,而近却悔当时错。
”(2)凄迷:凄凉迷乱。
(3)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
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
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4)满眼春风百事非:句出于李贺《三月》诗“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又宋赵彦端《减字木兰花》词:“满眼春风,不觉黄梅细雨中。
”(5)无计:无法。
“欢期”:佳期,指二人重会相守之期。
(6)落尽梨花月又西:唐郑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
”又宋梅尧臣《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容若此句撇开前人,用“月字”独创出凄迷冷艳的意境。
梨花同月若梅花惹雪,别是一种肌骨。
赏析《采桑子》率直平白,把词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有一种美,就在于语言的歧义,“心绪凄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
这里的“心绪凄迷”,正是由上面的“错”而引发出来,但而今才明白的“当时错”,究竟是当初不应相识,还是当初不该从相识而走得更近,或是当时应该牢牢把握住机会、不放你离去,作者所谓的“错”是什么词中并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这个空间是留给读者自己想像的,读者不应该侵占、剥夺,也不能够侵占、剥夺。
《采桑子·重阳》2
![《采桑子·重阳》2](https://img.taocdn.com/s3/m/013f30dff12d2af90342e696.png)
《采桑子·重阳》一、说“重阳”重阳节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重阳节习俗: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3.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
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简析】: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
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
4赏菊:喝菊花酒。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写作背景请一学生读注释⑥。
教师补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读《采桑子》有感 (2)
![读《采桑子》有感 (2)](https://img.taocdn.com/s3/m/ec0ab52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a.png)
读《采桑子》有感 (2)
《采桑子》是唐诗宋词中经典之作,写了春天采莎草人的故事。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家情况十分艰难,民众只有勤劳不懈才能让生活有一点点的安定。
在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个贫苦的国度的深情,他笔力着实生动、愁苦而深切。
尤其是有一句话:“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可以看出当时的艰苦劳作,而又能在老实勤劳
中表现一种勇敢,坚强的精神,只有这样坚强的信念,才能勇敢往前走。
《采桑子》也抒发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他用朴素的文字书写了爱国主义的精神,表达了一种无私的忠贞精神。
透过这首诗,也可以感受到当时民众的勤劳,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坚持,勇敢地把家园打理好,对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桑子》就像一首抒情诗,也像一种清新活泼的广告,它带给我们无限的启发,励志我们在艰苦的生活中,保持坚强的信念,继续努力,勇敢地为国家和人民奉献。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2采桑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2采桑子](https://img.taocdn.com/s3/m/c1b948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3.png)
REPORTING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目录
PART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REPORTING
采桑子创作背景
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过着闲 适生活,此词即作于这个时期。
词中运用对仗手法,如“群芳过后” 与“狼藉残红”,“垂柳阑干”与 “笙歌散尽”,使语言更加凝练生动。
运用双声叠韵词,如“垂柳”、“阑 干”,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
PART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REPORTING
抒发离愁别绪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通过描 绘自然景色和人物行为,营造出一种 凄凉、哀怨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 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丑 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媚”等。 此词描绘颍州西湖波平如镜、绿树成荫 的美丽景色。
意境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境描绘
词人通过描写“群芳过后”的西湖,展现 出一种静谧、幽深的自然之美。其中, “狼籍残红”、“飞絮濛濛”等词语,生 动地描绘了春天逝去、落花满地的景象, 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伤感氛围。而“垂柳阑 干尽日风”一句,则通过描绘垂柳在风中 摇曳的姿态,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意境的营 造。
PART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REPORTING
对比手法运用
色彩对比
通过描写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 景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如 “群芳过后西湖好”与“狼藉残
红”的对比。
情景对比
将离情别绪与自然景色相对比,形 成情感上的强烈反差,如“垂柳阑 干尽日风”与“笙歌散尽游人去” 的对比。
采桑子最经典的十首诗
![采桑子最经典的十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38e52f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b.png)
采桑子最经典的十首诗第一首《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的作品。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人年轻的时候,风华正茂,乐观自信,涉世不深,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却说道: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这首词通篇言愁。
上片“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
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第二首《采桑子·晚来一阵风兼雨》宋·李清照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 今夜纱厨枕簟凉。
【赏析】这首词被一些学者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其实此词艳而不俗,写得率真可爱,令人情思缱绻。
古代有不少才女,但敢于写闺房情趣的作品凤毛麟角,李清照不仅是才女,还是奇女子。
傍晚,一阵风雨过后,暑气被吹散,天气变得凉爽起来。
弹完笙簧,对着镜子化了个淡淡的妆。
穿着深红色的薄薄的睡衣,衬出雪白的肌肤,散发着醉人的幽香。
笑着对郎君说:“郎君,今天晚上纱帐内的枕席可真凉。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张觅《夜阑犹剪灯花弄品读(漱玉词》》评论此词:“这首词生动大胆,率直天真,李清照就这样,坦坦荡荡,将自己的幸福甜蜜尽数诉于笔端,并不惧人言。
她就要活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第三首《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宋·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2·采桑子-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2·采桑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89405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1.png)
名句赏析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此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 一趟休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 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 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是因此由近 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 呈现在读者面前。
写作特色
这首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 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 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 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散文诠释。整首 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 可喜。
诗词翻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 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 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 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 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此句中“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 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 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 来观赏两岸春色。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选
择
在
夏
我们,还在路上……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ac60c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0.png)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译文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
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近来不敢提起当初的事情,那时我还和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
如今在惨淡的月光下。
在暗淡的灯影里,远去的情人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
注释多情应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发出的意兴和情怀。
《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
”兰襟:芬芳的衣襟。
比喻知已之友。
赏析:纳兰不仅看重爱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贵不骄,处富能贫”,短短一生中结交了不少朋友,说他“结遍兰襟”也不算夸大。
他的老师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
子之求友,照古有烂。
寒暑则移,金石无变。
非俗是循,繁义是恋。
”开篇之笔“明月多情应笑我”,几乎令人惊艳。
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会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辜负春心。
等读到“独自闲行独自吟”这一句,这样的意兴阑珊、茫然心绪,描摹与叙说近似白话,朴实自然可谓独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的人总是空惹烦恼,所以纳兰的一方闲章刻上“白伤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给自己带来失落、烦恼和惆怅。
正是这种失落哀伤之感使他“近来怕说当时事”。
结句的“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化用了晏几道《清平乐》中的“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人香襟。
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却是平白直浅,流畅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优美动人。
该词做得非常细腻,上片写出纳兰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
采桑子PPT课件(2)
![采桑子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ec67dcf40242a8956bece45d.png)
岁 岁 重 阳 。 今 又 重 阳 ,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 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 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 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 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 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 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 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战 地 黄 花 分 外 香 。
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 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 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 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 “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 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 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而比的特点。 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 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 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 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 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 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 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 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 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 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 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再
见
任志善
课件制作 : 万杰朝阳学校高中部
个人主页
采桑子· 重阳
1929年10月
毛 泽 东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原词〗人生易 老天难老,岁岁重 阳。今又重阳,战 地黄花分外香。一 年一度秋风劲,不 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诗歌鉴赏】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d0eee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1.png)
【诗歌鉴赏】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原文翻译及赏析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原文时光只求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求解催人老》注解、只解:只知道。
2、不信:不认知。
3、离亭:古代人在长事短亭间送别.因此称这些亭子为离亭。
亭:建在路上供行人休歇的长亭。
4、春衫:春天穿着的衣服。
5、淡:惨淡清冷。
6、胧(lóng)清:模糊不清,此所指月光未明。
胧,朦朦胧胧。
7、频:屡次。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求解催人老》译者时光只知道每时每刻催人变老,却并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你看那长亭送别时,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
昨天夜里,梧桐树的叶子在西风中低沉作响着,月色深邃而惨淡,我的美梦不断地被叫醒,无人知晓何处的高楼上响起大雁雨声的鸣叫。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赏析《采桑子?时光只求解催人老》就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此词以情感坎坷柔和著称,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通常构想有别。
“时间”句与“离亭”匈,将时间空间交织在一起,于是,“长恨”便通过小小“泪滴”形象地偏折出。
短短四句比不上万语千言。
下片就用“西风”、“淡月”便搓划秋夜的重泉。
在此无可奈何之际,离妇的黯淡期望就可以倾注给迷蒙的梦境。
然而一声雁唳,却又将她从梦中唤起,无情的现实更平添雁归而人归家的绝望与伤感。
尽管如此,悲凉伤感之中仍暗暗散发出一种悲观的期望。
温润秀洁,境象高远,颇能够引起读者的玩味。
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之作。
短短四十四个字,写出人生一种深沉的感慨。
音节嘹亮,情感郁勃,如同天际的雁唳。
虽然是那样短促的数声,却悲凉凄紧,盘旋回荡,使人心情无法立刻平息下来。
不过它虽然使人沉思,惹起人们一缕闲愁,却不会使人们觉得透不过气。
它那强力震撼的幅度,恰好维持在情感能容纳的宽度之内,因而人的感动是在情感的振幅之内回荡。
【精品文档】采桑子欧阳修拼音赏析-推荐word版 (2页)
![【精品文档】采桑子欧阳修拼音赏析-推荐word版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a8b8d3e6edb6f1aff001fe0.png)
【精品文档】采桑子欧阳修拼音赏析-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采桑子欧阳修拼音赏析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采桑子欧阳修拼音赏析的内容,欢迎借鉴!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藉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作品赏析
【注释】
①群芳过后:百花凋谢。
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②狼籍: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③春空:春去后的空虚寂寞。
【评解】
这是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
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色,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结,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阅读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原文翻译赏析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03b94f0029bd64793e2cbb.png)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是晏殊的一篇词作。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朝代:宋代
原文: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译文
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
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
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
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
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注释
(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四十
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
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2)离亭:古代送别之所。
(3)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代指衣服。
(4)胧明:微明。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原文赏析
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
![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367efc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5.png)
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自然之美,写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山水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采桑子十首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2,绿水逶迤3。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4。
无风水面琉璃滑5,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6,惊起沙禽掠岸飞7。
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8。
玉盏催传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10,空水澄鲜11。
俯仰留连12,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13,狼籍残红14。
飞絮濛濛15,垂柳阑干尽日风16。
笙歌散尽游人去17,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19,贪向花间醉玉卮20。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21。
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22,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24。
谁羡骖鸾25,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26,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27。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28,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词句注释1、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2、轻舟:轻便小船。
短棹:划船用小桨。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采桑子》“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采桑子》“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d525d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e.png)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采桑子》“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翻译赏析【经典诗句】纳兰性德《采桑子》“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翻译赏析采桑子【作者】纳兰性德,清代最为知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拥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道而占据光采耀眼的一席之地。
【原文】谁甩乐府悲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
胖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注解】①翻:演唱或演奏之意。
欧阳修《蝶恋花》:"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
"②瘦尽句: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彻夜不眠。
③谢桥:谢娘桥。
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
谢娘,未详何人,或谓名妓谢秋娘者。
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谓在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译文】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谢桥就是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
谁又在反复的翻唱乐府那首凄凉的曲子?看如今这情景:风萧萧肃肃,雨潇潇洒洒,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一个凄苦孤独的一夜,在烛泪中逝去。
【赏析】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又无本事可寻,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
这首词便是这样。
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
通篇表达了一种无聊赖的意绪。
上片侧重写景,刻画了萧萧雨夜,孤灯无眠,耳昕着风声、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氛围与寂寞难耐的心情;下片侧重写不眠之夜,孤苦无聊的苦情。
词情凄惋悱恻,哀怨动人。
《采桑子》欧阳修 采桑子欧阳修讲解
![《采桑子》欧阳修 采桑子欧阳修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12a3b3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b.png)
采桑子欧阳修讲解一、前言《采桑子》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誉为宋代文学的绝世之作。
本文将对《采桑子》的背景、内容、结构和艺术特点进行详细讲解。
二、背景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理学家,他为表达自己的失意和情感,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诗歌作品,其中《采桑子》就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作于欧阳修晚年,表达了他对充满挫折和痛苦的官场生涯的悲歌。
正是因为这种深深的感受,使得《采桑子》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内容《采桑子》的内容围绕着作者对官场的不满和对世态炎凉的抱怨展开。
整首诗通过对采桑人的描写,将自己的心情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首先描绘了采桑人的辛勤劳动,然后通过对采桑人的问询,暗示了自己的困惑和痛苦。
最后以忠告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身处官场的人们的忠告和期望。
四、结构《采桑子》共有四个句子,每句七个字。
整首诗的结构非常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使得诗意更加直接而深刻。
每一句都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寓意丰富的语言,达到了表达感情和思想的目的。
五、艺术特点首先,在语言的运用上,欧阳修以简洁明了的词汇和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使得《采桑子》能够被更广泛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其次,诗歌通过描绘采桑人的形象,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通过对世态炎凉的揭露和对官场的揶揄,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观察力和批判精神。
最后,诗歌通过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情感,触动读者的心弦,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六、结语《采桑子》是欧阳修一首表达自己心情和思想的佳作,通过对官场生涯的抱怨和对世态炎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观察力和批判精神。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词汇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共鸣。
《采桑子》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上就是对《采桑子》的详细讲解,通过对背景、内容、结构和艺术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ea352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9.png)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及翻译赏析《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及翻译赏析《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及翻译赏析1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朝代:宋代作者: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译文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
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
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
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赏析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
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
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
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
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
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
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
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
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
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到处漂泊,永不分离的赞词。
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案]采桑子 重阳2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案]采桑子 重阳2](https://img.taocdn.com/s3/m/c5329e36a32d7375a4178016.png)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
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题解】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补充资料重阳1929年10月古代诗人也吟咏“老人”和“重阳”节,作者虽然联想到这些,但却扬弃了。
而把人们引导到作为革命者的新的伤感世界里。
秋天和菊花,这些都唤起了作者的思索。
虽然把自己的寂寞放在对大自然的凝视之中,但心境却是明朗的。
【采桑子】44个字。
双调。
前阕,后阕各4句。
平字押韵,阳、阳、香、光、光、霜。
一韵到底。
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人生易老一句】毛泽东当时虚岁37,再过一个月就满36周岁,白居易的诗中有“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见于《白鹭》)。
但还不到40岁。
大概把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见于《金铜仙人辞汉歌》)放在心上了。
李贺的此句诗将在后面叙述。
天为什么难老?因为那是无情的。
天的无情是因为人们尽管依恋时光,但季节依然不断变化。
而且与人的回忆无关,过去了的季节又要转回来。
【岁岁】每岁,每年。
初唐诗人刘廷芝(651—680?年)的著名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见于《代悲白头翁诗》)令人想起给刘以影响的初唐诗人卢照邻的诗:“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见于《长安古意》)。
【重阳】9月9日的节日。
9是阳数,在月日里阳数重复这样说。
采桑子(欧阳修)(2)
![采桑子(欧阳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37206f05022aaea998f0feb.png)
采桑子(欧阳修)(2)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伤篇。
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
这就是所谓的移情。
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
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七年级 姓名: 小组: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编号:13 靖远七中目标导学案(学生版)
第 1 页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 采桑子 重阳》《登高》 2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学习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3.能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预 习】
I.
教材助读
一、新课导入:
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导入。
二、重阳节的来历:
名称释义: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有《杜工部集》传世。
[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
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
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II. 预习自测
1.填空
毛泽东,字 ,湖南湘潭山冲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
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诗词选》。
杜甫,字 , 代现实主义诗人。
他客居长安时曾住在少陵,所以世
称 。
又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衔充任节
度使,所以又称 。
他的诗再现了“安史之乱”时唐朝的现实生活,
所以他的诗被称为 ,能反应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是“三吏”(_____、 _____、
_____ )“三别”(_____ 、______、 _____)。
杜甫被后世称为 。
2.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寂寥 ( ) 春朝 ( )
寥廓 ( ) 渚 ( ) 潦倒( ) 3. 4.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人生易老天难老:_______________
(2)寥廓江天万里霜:_______________
(3)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
(4)潦倒新停浊酒杯:_______________
4.说说每首诗的大意。
我的疑问:
【探 究】
I. 质疑探究
1《采桑子 重阳》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3.“辽阔江天万里霜”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象?
4、《登高》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事物?诗人分别
用了哪些字词描绘它们?
5.说说“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的作用。
II. 知识网络
首联 风急天高 渚清沙白 写景 颔联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长年漂泊 登高 颈联 悲秋作客 老病孤愁
抒情 多病登台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当堂训练】 1.填空
(1) 《采桑子 重阳》的作者是______,“采桑
子“是______,”“重阳”是______。
其中与“秋日胜春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____代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主义诗人,人称“_____”。
他的诗被誉为“______”。
他的《登高》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课后作业:背诵这两首诗词
班级:七年级姓名:小组:使用时间:年月日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编号:13 靖远七中目标导学案(学生版)
第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