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4 城乡一体化 打造城乡融合功能完善的现代化苏州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探索苏州的经验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探索:苏州的经验韩俊等内容摘要: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推进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苏州市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地区,在此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在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城乡社保并轨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创新经验,对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报告在调研基础上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最为重要的是要突破就城镇论城镇、就农村论农村的“二元分割式”城乡发展思维,重点推进户籍制度、规划体制、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管理方面的改革探索,同时要科学测算政府责任和财政负担能力,在不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稳健有序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工作。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苏州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
我国不同地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积累了大量制度创新的经验。
本报告在对苏州市吴中区和常熟市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苏州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分析了苏州经验对全国的借鉴价值。
一、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苏州作为我国“苏南模式”的发源地,其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城乡之间诸多方面的制度差异对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日益凸显,并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城镇化的成果。
为此,苏州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建立统一的社保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等方面均处于全国前列,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提高。
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没有普遍、均等地惠及城乡居民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即使在苏州这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不例外。
近年,苏州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在政策体制上积极探索,使城乡居民之间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地区的小学、初中全部达到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评估标准,所有公办高中达到省三星级办学标准。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主要内容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主题,它们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各个方面,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这三个主题的内容来阐述它们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四化同步1.1 经济与产业的四化同步经济的四化同步主要指的是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协同发展。
这四种化的同步发展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信息化方面,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
工业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业产值增加,更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市场化的进程则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市场竞争的活力。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则是推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同时也加速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1.2 社会与文化的四化同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文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在社会方面,四化同步意味着政府的治理能力要与社会变革同步,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
要推进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构建和谐社会。
文化的四化同步是指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1.3 环境与生态的四化同步环境的四化同步主要指的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得到解决,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同时也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城乡融合2.1 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是要推动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互为补充。
要发挥城市的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优势,推动产业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延伸,培育新型城乡产业。
2.2 资源融合城乡资源融合是指要统筹城乡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城市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也要加大对农村资源保护的力度,实现城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管理融合城乡管理融合是指要推动城乡政府职能融合,实施城乡综合治理,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参与。
苏州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研究
对 当地 进行 专业 化 的规划 , 已全 面完 成 镇村 布局 规 划 和土 地利 用 总体规 划 的修 编 , 步 形成 了“ 初 四规 融 合” 的规 划体 系 ;三 个集 中 、 “ 三个 置换 ’ 步推 进 , 稳 全
的提 升 。工 业方 面 , 展瓶 颈 主 要 表现 为耕 地 人 口 发 承 载力 、 土地 生 态 承 载 力和 建 设 用 地承 载 力 已接近 甚至 超 过极 限 。 2 人 民群众 的新 期 盼 、
元, 按可 比价 计算 比上年 增长 1%。 市 实现地 方一 2 全
般预算收入 10 0亿元 , 1 比上年增长 2 . 2 %。居 民生 2
工业化 与城 市 化 的快速 推进 意味着 苏 州 正处 于
由经 济二元 结构 向经济 一元 结构过渡 阶段 , 社会二 为 元结构 向一 元结构过渡 提供 了 良好的制度 改革基础 。 2经济高速发展 , 城市支持农村 、 、 为 工业 反 哺 农业 提 供资 金基 础 。 过 3 经 0年 的改革 开放 , 州经 苏 济 快 速 发 展 , 政 实 力 不 断增 强 , 民 生 活 不 断 提 财 人 高, 已经 初 步 具 备 了城 市 支 持 农 村 、 业 反 哺 农 业 工 的经济 基础 。在 经济 总量 上 , 区 生产 总 值 由 17 地 98 年 3 .5亿 元 上升 到 了 2 1 的 1 5 0亿 元 , 19 0 1年 00 保持 了年 均 1 .%的 高速 增 长 ;在 财 力 结 构 上 , 0 1年 78 21 全 市 地 方 一般 预 算 收 入 10 0亿 元 ,镇 地 方 一 般 预 1 算收 入 占全 市 总量 的 4 %以上 , 均集 体 经 济 收 入 5 村
形 成城 乡经 济社 会 发展 一体 化 新格 局 ,是党 的 十 七大对 统 筹城 乡 发展 、构 建新 型城 乡关 系 提 出的 新 要求 。 苏州 市作 为东部 沿海 经济 比较 发达 地 区, 改
苏州“四规融合”推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苏州“四规融合”推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摘要:对苏州市“四规融合”规划实践创新中的经验和做法经行了总结,指出规划编制中的创新做法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调机制、鼓励基层创新、强化规划落地、突出产业支撑。
关键词:“四规融合” 实践创新经验总结多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之间存在内容重叠、标准矛盾、实施分割、沟通不畅等“打架”的现象。
“三规共存,各自表述”使相关联的政府部门及下属机构不易适从,降低了规划实施效能。
“三规合一”的改革呼声很高:一是学术界从完善国家规划体系、明晰规划边界和内容、统一数据和规范标准、强化规划审批和协调制度等多方面,对建立“三规合一”规划的编制体系、内容、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2]。
二是我国的一些地方也开始“三规合一”的改革实践[3~4]。
2004年,苏州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三规合一”试点市(县)[5]。
在“三规合一”的探索和城乡一体化实践中,苏州市结合地区实际,创新规划理念,走出了富有苏州特色的“四规融合”的规划改革之路。
苏州的规划创新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具有示范意义。
1 “四规融合”的主要内容所谓“四规融合”,即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各类规划间的融合与协调,充分发挥规划在区域发展和城乡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具体就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将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有机融合,通过部门之间互通信息,镇村布局、村庄建设、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水网水系等规划紧密衔接,促进国土管理、城乡建设、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四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指标衔接。
规划前期对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趋势、土地资源和能源需求平衡、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服务需求等进行了深度分析,结合空间容量、环境容量、保障平衡等问题,明确市(区)主导功能定位和重要功能区,做到规划成果共用、规划指标有机衔接。
二是项目对接。
对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指标等内容,在城镇总体规划修编时落实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地,同时根据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地均产出,反过来校核产业发展规划中经济发展指标的合理性,通过双向的校核、衔接,使得规划中的重大项目实现无缝对接。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剖析
共苏州市委 苏 州 市 人 民政 府 关 于 全 面 推 进 城 乡一 体 化 改 革 发
业发 展 的一 体 化 ,使城 乡经 济社 会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有关资料表 明,世界 发达国 家的城 乡关 系经历 了城 乡分
隔 、 城 乡联 系 、城 乡融 合 到城 乡 一体 四 个 阶段 。 当城 市 化 水 平
展的决定 》三个纲领性文件 ,指导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 的
20 0 9年初 ,苏州被列 为江苏省 唯一的 “ 乡一体 化发展综合 城
配套改革试点 区”; 2 0 0 9年 9月 ,被 国 家发 改委 列 为全 国 四
相互 渗透 、融合及 依存 ,让城 乡居 民其 享社 会经济 发展 的成
果。
个试点城市之一。苏州市委、市政府 坚决贯彻 党的十七 大关于
《 计科 学 与实 践 》2 1 年 1 期 统 00 0
路径。 目前 ,苏州的城 乡一体 化 已取得 了阶段性 进展。具体表
城 乡一 体 化 是城 市 化 发 展 的 一 个 新 阶 段 ,是 把 工 业 与 农 业 、城 市 与 乡村 、城 镇 居 民与 农 村 居 民作 为 一 个 整 体 ,统 筹 谋 划 、综 合 研 究 ,通 过 体 制 改 革 和 政 策 调 整 ,促 进 城 乡在 规 划 建
设、产业发展 、市场信息 、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
低于 3 % 时 ,城市 文明基本在 “ 0 围城 ”里 ,农村 远离城市文 明:当城市化 水平 超过 3 % 时 ,城市文 明便开 始 向农村渗透 0 和传 播 ,城市文明普及 率呈加速增长趋势 ;当城市化水平达到
《苏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解读
《苏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苏州市政府•【公布日期】2015.07.06•【分类】其他正文《苏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解读根据国家和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整体战略部署,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苏州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经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5年6月10日正式印发(苏府[2015]94号)。
现就《规划》主要内容解读如下:一、《规划》编制背景苏州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全面转型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进苏州社会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建立城乡和谐新型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幸福安康、谱写中国梦苏州新篇章的实践路径。
规划阐明了苏州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1450”的空间形态和建设城乡一体的新型社会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与发展路径,提出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关键举措,是引领苏州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规划。
二、《规划》制定依据《规划》编制的依据主要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等法规和相关文件。
三、《规划》主要特点《规划》编制注重把握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普遍规律,注重把握国家层面和江苏省城镇化总体战略,以及苏州市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存在问题、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等,既体现国家和江苏省要求,又符合苏州市情特点,做到“四个突出”: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的导向。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主体是人,在规划起草过程中,注重围绕人口城镇化,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建立健全人口管理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制度性安排,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主攻方向与关键环节。
城乡一体化内涵解读
城乡一体化内涵解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萧山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是区委、区政府根据萧山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趋势审时度势作出的民心工程。
本文试图从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入手作一解读。
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著作论述来分析。
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阶段,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古代的历史是城市的历史,不过这是以土地、财产和农业为基础的城市;亚细亚的历史是城市和乡村无差别的统一;中世纪是从乡村这个历史舞台出发的,然后它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中进行的;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
”恩格斯在西方城乡矛盾最为激化时期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标志:一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二是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
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明确提出:“把农业同工业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步消灭。
”斯大林认为“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标志之一”。
西方学者霍华德的社会城市理论主张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提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
”这些观点为我们今天完整地理解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指导,即城乡一体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
其次,从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关系演进来认识。
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看,城乡关系经历了城乡分隔、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到城乡一体四个阶段。
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生产力比较低下,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城乡分隔或对立,城市文明远离农村,这是起步阶段。
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乡之间由对立逐步转向有机联系,导致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及城市人口的快速上升。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苏委发[2014]1号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正文:----------------------------------------------------------------------------------------------------------------------------------------------------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苏委发〔2014〕1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苏州实际,就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突出农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强化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产业集聚、管理集约、经营集中的要求,坚持工业企业向镇级及以上工业园区集中为主、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为主、承包地流转以转给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经营主体以本地农民为主的“四个为主”理念,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现代农业、节约集约、强村富民、美丽镇村、工农互惠水平的“六个提升”,加快形成城乡联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确保我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二、主要任务1.建立“三个机制”,提升城乡规划水平建立镇村布局规划优化机制。
按照1个中心城市、4个副中心城市、50个镇,以及1500个左右规划保留村庄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层级分明、职能明确、特色鲜明的镇村体系和城乡空间格局。
优化“四个百万亩”,将落地上图成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各项规划有机融合,守住耕地保护、开发强度、生态保护“三根红线”。
建立农村宅基地腾退流转机制。
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民住宅置换商品房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政策,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试点探索规划保留村庄内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保护农民合法权利。
城乡一体化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
城乡一体化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城乡一体化: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成为重要的发展任务。
城乡一体化旨在实现城乡资源有机配置、城乡经济互利共赢、城乡社会文化共同进步,推动城乡发展协同并实现城乡一体化。
本文将分析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探讨城乡一体化的路径与措施,并展望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
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重要途径,已被写入国家发展战略。
城乡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与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机配置,推动城乡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同时,城乡一体化还能够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和农民收入增长,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城乡一体化还能够推动农村社会文化的发展,实现城乡社会文明共同进步。
二、城乡一体化的路径与措施1.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城乡空间布局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需要积极推进城市功能转移,减轻大城市的发展压力,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消除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2. 完善城乡融合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城乡规划和管理的协同,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此外,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农民土地经营收益。
3.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4. 加强城乡人才培养与流动加强城乡人才培养与流动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要促进城乡人才流动,吸引高端人才进入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江苏苏州吴江区 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现代“江村”
582021.2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围绕“一田三新”战略定位和“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总体愿景,吴江区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来建设管理乡村,以工业化的思维来发展农业,以改革创新的办法打破藩篱,有力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工农互促、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
规划引领——城乡空间融合紧扣“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坚持通过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明确特色化发展定位,建立高效协调的城乡发展体系。
融入一体化发展大局。
紧密衔接一体化示范区“1+6+N”规划体系,按照“双核引领、两带联动、多点配合”的总体空间结构,对全域国土空间进行整体规划,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打造“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空间格局。
明确特色化发展定位。
结合吴江乡村空间格局、地形地貌、产业布局、人口结构、就业关系等实际情况,全域启动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工作,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村庄建设标准,确保乡村整体风貌协调统一。
紧扣现代化发展目标。
聚焦苏州市到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以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为统领,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体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举措,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新格局。
改革集成——城乡要素流通用好“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优势,深化农村改革,有力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人员流动注重破除制约。
坚持以改革来巩固农村各类权益,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宅基地确权颁证等,让农民放心进城。
全区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率达到99%,土地规模化流转率达90%以上,25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登记赋码,村级集体资产全部实现了“折股量化”和“确权到户”。
同时,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打通了城乡户籍无障碍迁移渠道。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启示和思考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启示和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差距日益明显,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州开展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苏州的城乡一体化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苏州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让农村居民也享受到城市的便利。
例如,在农村建设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使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 推进产业转移和农村产业发展。
苏州通过引导企业向农村转移,促进了城乡产业的融合和协调发展。
同时,苏州也大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发挥当地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苏州将城市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
苏州的城乡一体化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即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 1 -。
苏州市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城乡一体化
苏州市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做法与经验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和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
2008 年9 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苏州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2009 年8 月,苏州和重庆、成都、嘉兴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中澳管理项目(CAGP )“消除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促进农民富裕与城乡统筹发展”主题试点城市;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以及中澳管理项目试点城市,同年,国家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正式提出“建设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城乡一体化逐渐成为新时期、新阶段苏州最大的特色。
一、苏州市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主要做法。
(一)推进城乡发展“五个一体化”。
一是各项规划逐步实现城乡对接。
按照一体化、全覆盖要求,城镇空间规划得到优化,村镇布局规划加快完善,工业、农业、居住、生态、水系等重大专项规划逐步实现城乡对接,城乡规划分隔局面被打破。
按照“发展新城市、繁荣新市镇、建设新社区”的思路,以规划为引领,全市形成了一个中心城市、五个副中心城市、若干个中心镇(新市镇)的城镇发展格局,城市化率达到66.6%,全市2.1万个自然村落按照现代社区型、集中居住型、整治改造型、生态环保型、古村保护型等五种模式规划建设成一批新型社区。
二是城乡产业一体化布局基本形成。
按照集聚集约、合理布局的思路,对城镇规划区地区,明确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提升城市化发展质量;对工业基础较强、人口较多地区,明确以新型工业化为主要发展方向,加快就地城镇化步伐;对农业规划区、生态保护区地区,明确以现代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推动一产与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在具体落实上,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要求,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全市83%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70%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38%的农户迁入集中居住点。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现场会随车解说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现场会随车解说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国政府提出了四化同步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举行了这次现场会。
二、四化同步的概念与意义1. 四化同步的概念四化同步,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通过相互协调发展来实现全面的城乡融合。
2. 四化同步的意义四化同步的发展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平衡城乡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社会公平与公正。
三、四化同步城乡融合的方式与路径1.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城乡融合的基础。
通过加强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与城市工业紧密结合,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融合信息化和城镇化是城乡融合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3.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城乡融合的关键。
通过加强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促进工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 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是城乡融合的新动力。
通过加强农村互联网普及推广,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四化同步城乡融合现场会的具体内容1. 城乡协同发展成果展示•A市农村工业化示范基地取得的成果展示•B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展示•C市城镇化建设成果展示•D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成果展示2. 城乡同步发展经验分享•E市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的经验分享•F市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的经验分享•G市城镇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经验分享•H市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经验分享3. 政策解读与展望•国家政策解读与未来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专家学者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看法与建议4. 城乡融合发展案例介绍•I市乡村旅游与工业发展融合的案例介绍•J市农村振兴项目与城镇化融合的案例介绍•K市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案例介绍五、结语随着四化同步城乡融合现场会的举行,城乡融合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苏州样本(笔谈)
02
坚持党的领导
03
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中国 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发挥 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中的 关键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 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04
创新驱动
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科技创 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 升级和经济转型。
苏州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推动政府、企 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 。
VS
共建共治共享
苏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 性互动。
04
苏州样本的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要点一
发展理念创新
苏州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实践 了一系列创新的发展理念,如“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等。 这些理念为苏州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 大的思想指导。
资源配置优化
01
苏州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可
持续发展。
品质提升
02
苏州加强城市品质提升,推动城市景观改造和环境整治,提高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功能完善
03
苏州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
力,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加强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社会治理创新
进一步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品 质和形象。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化 水平。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水平。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启示和思考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启示和思考
近年来,苏州市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加快城市化
进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在这个过
程中,苏州市的成功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
苏州市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通
过提高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来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来到城市发展、生活。
同时,苏州市不断加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推动城乡交流和融合,使
农民逐渐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苏州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引导农民转型升级农业、发展
现代特色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同时,苏州市鼓励农民创业,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活动,促进农业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苏州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同时,苏州
市用现代信息技术联通城乡,增强城市与农村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
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苏州市城乡一体化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启示:一方面,要加快城
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使农民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
民收入;最后,要加强城乡交流和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政策体系、规划布局、投资方向等方面的管理和落实,让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地、
得到深入推动,为全国实现城乡一体化作出新的贡献。
城乡一体化的苏州经验
城乡一体化的苏州经验作者:夏永祥来源:《同舟共进》2018年第08期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挟天时、地利和人和之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强势崛起,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跻身第一梯队,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而城乡一体和融合发展无疑是重要亮点和品牌,在全国独树一帜。
【重视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重视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是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区别于其它地区的明显特色。
尽管苏州的外资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规模很大,档次很高,但集体经济仍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与其它经济成分相互补充,合作共赢。
目前,苏州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到2017年底,农村集体总资产达到1840亿元,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815万元。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重视集体经济的作用,既是“苏南模式”的路径依赖和延续,同时又是“苏南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改革与创新。
苏州现有的农村集体财产一部分源于集体土地和乡镇企业转制过程中保留的部分,另一部分源于转制后新形成的部分,包括标准厂房、集宿楼、物业管理公司,甚至一些大型集体企业,等等。
吸取人民公社模式的教训,苏州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改制,晰权、确权和固权,探索实行新的有效实现形式,主要是股份合作社形式,类似于有限责任公司,也有一些股份合作社发展壮大为集团公司甚至上市公司,如吴中区湖桥村等。
集体经济实行政经分离,合作社独立经营,不承担社会管理职能,拒绝摊派,以保护产权人利益。
农村集体经济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从中获得了土地承包权流转收入、分红收入、工资收入等,由此保证了农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2017年,苏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万元,是江苏省平均水平的1.56倍,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為1.96,小于全国和江苏省。
第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河道、供水、供电、文化、绿化、环保等项目建设。
凡是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的村子,基础设施建设也好,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解读报告
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解读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镇和农村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种政策措施。
该政策的实施旨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提高,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
本报告将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一、背景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针之一,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开始推行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争取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二、政策目标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平等化,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用水、用电、交通等条件,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2.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
3.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促进农村人口流动: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向城镇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缓解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
三、政策措施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1.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村公路、饮水工程、电网改造等,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
2.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稳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农村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提供创业扶持和培训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
发证 , 鼓励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所有的存量建设用地 ,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 , 按城乡规 划所确定的用途 , 经市 、 各市人民政府批准后 , 建设除商品房地产开发项 目以外的标准厂房 、 仓储用地 、 商业用房 、 集宿楼 、 公租房等经营性项 目 , 其各类物业设施出租收入 , 积极向上争取 , 比照综合税率 征收 , 其缴纳的地方税收 、 新增增值税的地方留成部分 , 财政给予等额奖励 , 激活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 坚持工业化 、 信息化 、 城镇化 、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 以 “百万亩
优质水稻 ” 为重点 , 全面落实农业 “四个百万亩 ” 产业布局 , 强化农业生产 、 生活 、 生态 、 生物 “四生 ” 功能定位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 , 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防灾减 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 注重产业融合 发展 , 推动农业 “接二连三 ”,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 , 加快合作化发展 , 培育
达到 。 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达标率达 。镇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达到 。
一
一
苏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第
期
— 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 城乡一体的就业社保机制进一步巩固 , 城乡一体的教育 、 医疗 、卫生 、 计生 、 文化 、 体育 、 生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 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 城乡社会管理机制不断优化 , 学有优教 、 病有良医 、 老有颐养 、 住有宜居持续取得新进展 。
小城镇 作为城乡一体化 的重 要载 体 , 加 大基础设施 建设 , 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 充分发挥小城镇 在吸纳人 口 、
《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解读□苏报首席记者陆晓华中国江苏网讯苏州城乡一体化晋升为国家级试点,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江苏省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我市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主要任务是着力打造八个示范区。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要领加强“四规”融合,推进产城互动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路试点方案的近期目标明确,要按照1个中心城市、4个副中心城市、50个镇,以及1500个左右规划保留村庄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层级分明、职能明确、特色鲜明的镇村体系和城乡空间布局。
对此,试点方案提出,要加强“四规”融合,推进产城互动,着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区。
要深化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有机融合,强化镇村布局、村庄建设、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水网水系等规划的指标衔接、项目对接和空间协调,促进国土管理、城乡建设、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同时,推动全市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等与城镇实现功能、空间、景观、文化的融合。
如,要制定规划保留村庄认定标准;要开展环太湖生态圈吴中区11个古村落群整体保护与利用等。
关键词生态文明要领加强城乡环境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十大工程”根据试点方案,我市城乡一体化将加强城乡环境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要以太湖生态保护和保育为核心,以建立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为重点,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率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具体重点工作包括,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四个百万亩”、阳澄湖生态优化、生态园建设、十万亩湿地建设、河道水质提升、东太湖综合整治、吴淞江流域整治、大气清洁、土壤山体修复和垃圾及污泥无害化资源化等十大工程;推进农村水利改革发展,打造“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四位一体新格局;强化再生资源利用;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4 城乡一体化打造城乡融合功能完善的现代化苏州□本报记者陆晓华◎报告亮点战略高度城乡一盘棋,更高水平破解二元结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苏州一贯以来坚持的发展方针,也是苏州的一大特色。
进入新时期,苏州又以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来推动全局工作,城乡建设在一体发展中呈现新亮点,城乡结构由原来的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转变。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4%和11.8%;初步形成以苏州市区中心城市为核心、5个县级卫星城市为枢纽、10多个中心镇为基础的区域城市群,城市化率提高到70.6%;建成万亩以上农业示范园区18个,高效农业比重达59%。
苏州成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和国家发改委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联系城市,基本建成城乡一体政策制度框架体系。
如今,在新形势下,我们又该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来看待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城乡一体化,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城市做几件事,农村做几件事,而是着眼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站在城乡“一盘棋”的角度,整体布局,统筹安排,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整体提升。
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第十一次党代会,都把“城乡一体”作为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施战略之一,党代会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更高水平破解二元结构,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确保城乡一体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路径,是促进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
苏州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
通过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谋篇布局“五句话”勾画“七个一体化”新格局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战略方向既定,接下来关键是要理清、找准推进的路径和举措,来率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七个一体化”新格局。
党代会报告用“五句话”进行了谋篇布局。
富民优先是导向。
苏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没有筑起城乡差距的鸿沟,苏州城乡居民的收入比连续多年维持2∶1低位运行,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最低的地区之一。
这是我们的优势。
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城乡居民富裕程度、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仍有差距,收入分配结构有待调整优化”。
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通过加快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市场化,支持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措施,来切实改善和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科学规划是龙头。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推动镇村布局、村庄建设、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水系等规划相互衔接,促进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有机融合。
就是要求我们以“山河重安排”的气魄和勇气,以大思路、大手笔整体谋划和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
制度创新是关键。
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路径有很多,但有一个工作前提是一样的,那就是“放手放开,先行先试”,允许试、允许闯、允许错了改,那就是鼓励和支持基层的首创精神。
党代会报告明确:“凡是有利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事情都要敢闯敢创、先行先试”,这是最大的政策空间,也是最大的改革动力。
转型升级是路径。
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需要持续转变发展方式,实行外资、民资、国资和股份制经济“四轮驱动”,推进“退二进三”、“退二还一”,促进“腾笼换鸟”、“扩笼壮鸟”、“筑笼引鸟”,多种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固本强基是保障。
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城市农村一个样,除了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外,城市和农村享受的公共服务更要朝一体化方向迈进,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和城乡居民共享的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基本医疗等服务体系,推动城乡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
◎视线纵深富民惠民利民——让更多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当前,苏州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已进入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重要阶段。
未来,苏州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就必须坚持以富民惠民利民为根本要求,通过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形成发展人人共创、成果人人共享、和谐人人共建的大好局面。
市委农办主任顾杰认为,“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加大力度创新完善农民增收政策制度,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倍增目标,谋划新思路、研究新举措、提出新对策。
”重点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上,科学配置资源;在低收入群体帮扶上,强化低保及低保边缘人群帮扶措施,建立低收入农户快速增收机制;在壮大集体经济和资产收益分配上,让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
顾杰还特别提及了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统筹发展好国有、民营、外资、股份合作等多种经济‟,这是苏州市级层面上首次把股份合作制经济提升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接下来,我们要坚持外资、民资、国资、股份合作制“四轮驱动”,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引导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异地发展、联合发展、抱团发展,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把股份合作经济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提高到16%。
同时,要加大力度推进“三集中”、公共服务事业均等化和农村环境整治,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让城乡居民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过上环境更加优美、家庭更加殷实、幸福指数更高的生活。
实施“十大工程”——苏州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苏州的全面现代化。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中,发展好现代农业始终是一大重要任务。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强化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功能定位,坚持合作化、农场化、园区化的发展路径,着力构建现代高效农业体系。
”党代会报告为苏州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路径。
“按照党代会的要求,我们农业部门要加快构建以…生产发达、生态优美、生物集聚、产业融合、营销现代‟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到…十二五‟期末,苏州在全省、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市农委党委书记、副主任秦建国说。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将通过大力实施“十大工程”来实现:——“米袋子、菜篮子”建设工程。
落实“四个百万亩”空间布局,永久性保护水稻100万亩以上,蔬菜和生猪自给水平达到45%和30%以上;——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工程。
到“十二五”末再新增林地绿地30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7%;——农业基础装备建设改造工程。
到“十二五”末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5%,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90%,综合机械化率达85%以上;——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拓展工程。
使得农业产业园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到“十二五”末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加大生物技术推广力度,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70%;——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到2015年底,全市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占耕地比重达到90%;——农产品现代营销工程。
强化农业“接二连三”,建设一批年销售超10亿元、超5亿元和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到80%以上;——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工程。
到“十二五”末全市乡镇或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7%;——农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到“十二五”末全市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97%以上;——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到“十二五”末全市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达到35%以上。
“如果说,近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2740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是苏州的硬实力;那么,70%的城市化率、2∶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则可视为苏州的软实力。
”今年9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创新引领新苏州》,文中这样评价苏州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成就。
苏州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不仅是发达地区谋求全面转型升级的内生需求,更承担着为全省乃至全国作出示范的历史重任。
基于此,苏州也获得了更多“先行先试”的政策空间和支持,前不久,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配套改革的若干政策意见,从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社保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五个方面给予了18条具体政策,旨在更好发挥苏州改革试点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责任面前,机遇面前,苏州全力创新争一流。
市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实施城乡一体战略,确保城乡一体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通过加快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功能完善的现代化苏州。
◎数据标杆过去成绩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43万农户、逾110万农民实现了居住地转移和身份转变,85%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76%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40%的农户实现集中居住。
崭新目标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其中财产投资性收入占比超过40%,城乡居民收入控制在2∶1以内;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总资产突破150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超过700万元,股份化覆盖率达到100%;“三个集中”深入推进,农用地规模经营比重、镇村企业集中度均达90%,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度达60%以上。
◎基层心声坚持敢闯敢试,希望更大政策空间支持吴中区临湖镇湖桥村党委书记徐顺兴:党代会报告明确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对于我们基层来讲,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继续坚持敢闯敢试,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当然,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瓶颈和问题,这既考验基层的发展智慧、创新精神,也需要更大的政策空间支持。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种支持力度正在持续加大,最近省政府出台的支持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18条政策,无疑又是一个重重的支持砝码。
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是湖桥村强村富民的重要基础,这次党代会报告把股份合作制经济提到了与外资、民资、国资一样的重要地位,并明确要加大力度推进,让我们感到十分振奋。
目前,以三大股份合作社“抱团”组建的“湖桥集团”,已成立了房产开发、建设、物流、园林绿化和文化旅游五大分公司,全年按照盈利不低于3000万元的创收目标,面向市场开拓业务。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不断培育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抢占村级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同时,湖桥村正在抓紧修编完善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包括高科技农业、工业园区布局、农民集中居住、合作经济发展以及服务业发展等,通过实施新一轮规划,目的就是要让湖桥老百姓足不出湖桥,就能享受到现代都市文明。
党代会报告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出响亮承诺,要实施收入倍增计划,这对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最切实的福音。
对照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今年我们湖桥村的集体总资产可达到6个亿,村级收入可突破8000万元,农民户均分红达到8000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9000元;到2015年,努力实现全村集体固定资产总值突破10亿元,村级收入突破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30000元,户均股红分配突破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