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变化》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面积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面积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面积的变化|苏教版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具体是第四章第三节“面积的变化”。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面积的变化。

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实例,包括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面积单位的变化、图形放大与缩小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并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面积的变化。

我会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引入面积单位的变化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面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清晰的图形和文字来展示面积的计算方法和面积的变化规律。

同时,我还会用彩色粉笔来突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有关面积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包括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等,并给出详细的答案和解析。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学生需要学会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再次,学生需要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于面积的基本概念,我会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我会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不同的图形,感受面积的存在和变化。

我会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体会和理解。

对于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方法,并引入新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图形的切割和拼接来展示面积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变化》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变化》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面积的变化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出图形放大后和放大前对应边长的比与面积比之间的关系。

2.经历量一量、估一估、算一算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观察、比较、综合和归纳推理等能力。

3.在探究面积变化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规律的奇妙,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图形放大后和放大前对应边长的比与面积比之间的关系。

【难点】积累相关活动经验,发展归纳推理能力。

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下面的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长的比。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长的比是( ):( ),宽的比是( ):()。

3131下面的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长的比。

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再算一算,看看你估计得对不对。

下面的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长的比。

大长方形的面积:9×3=27(cm²)小长方形的面积:3×1=3 (cm²)大长方形与小长方体的面积比:27 : 3= 9 : 1下面的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长的比。

其他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比又会怎样变化呢?把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别按比例放大,得到下面的图形。

上面的图形分别是按几比几放大的?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面积的比各是多少?先算一算,再把下表填写完整。

3 : 1 139 : 1 192 : 1 242 : 1 124 : 1 144 : 1 0.5216 : 1 0.78512.563 : 1139 : 1192 : 1242 : 1124 : 1144 : 10.5216 : 10.78512.56比较每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长度比和面积比,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 : 1139 : 1192 : 1242 : 1124 : 1144 : 10.5216 : 10.78512.56长度比是2 :1, 面积比是4 : 1;长度比是3 : 1,面积比是 9 : 1;长度比是4 : 1,面积比是16 : 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变化》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变化》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变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变化》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图形的面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剪刀、彩纸。

2.学具:每人一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旧知识,如分数的加减法和图形的面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用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然后,让学生用彩色笔在卡片上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面积公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用剪刀和彩纸制作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计算它们的面积。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4.巩固(10分钟)用课件出示一些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六年级数学下册4.4面积的变化 PPT精品课件(新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4.4面积的变化 PPT精品课件(新版)苏教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励志学习的名言警句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6 面积的变化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6 面积的变化课件

其他平面图形按 比例放大后,面 积的比又会怎样 变化呢?
第七页,共十五页。
探究新知
把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别按比例放大, 得到下面的图形。
1cm
3cm
1cm
2cm
2cm
4cm
0.5cm 2cm
第八页,共十五页。
探究新知 上面的图形分别是按几比几放大的? 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面积的比各是多 少? 先量一量、算一算, 再把下表填写完整。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6 面积的变化课件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苏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数学
苏教˙六年级(下册)
第一页,共十五页。
4
比例
面积的变化
第二页,共十五页。
课时目标
1.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 的变化规律。 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1
12
2:1
14
4:1
0.5 2
4:1
0.785 12.56
16:1
如果把一个图形按n: 1 的比放大,
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的面积比是( n)2 :( 1)。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探究新知
13
3:1
19
9:1
24
2:1
12
2:1
14
4:1
0.5 2
4:1
0.785 12.56
16:1
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 你有什么收获? 还想到了什么?
巩固练习
长度比是2: 1, 面 积比是4: 1; 长度 比是3: 1, 面积比 是9: 1……Leabharlann 133:119
9:1
2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实践活动:面积的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实践活动:面积的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实践活动:面积的变化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学过程:一、探索长方形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1、出示52页上的两个长方形。

指出: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2、在书上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的比。

各自测量,写出比,然后交流。

师板书:长:3︰1 宽:3︰13、这两个长方形对应的长的比和宽的比都是3︰1,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4、想办法验证一下,看估计得对不对?各自验证后,交流:你是怎么验证的?你得到了什么结论?5、如果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4︰1,那么面积比是几比几呢?二、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与边长比的关系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引导观察:估计一下,它们的对应边是按几比几的比放大的?用尺在书上的相关的图形中测量一下,然后确认:正方形:3︰1 三角形:2︰1 圆:4︰12、这几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⑴ 引导学生猜测。

⑵ 量量、算算,将相关数据填入书上53页表格中。

⑶ 交流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

⑷ 引导观察: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拓展讨论: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呢?三、运用规律应用出示书中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请从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7《面积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7《面积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7《面积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4.7《面积的变化》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过程,探索图形的面积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变化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面积的变化与图形边长、分割方式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面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图形的面积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面积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面积变化规律。

2.难点: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演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过程,发现图形的面积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剪刀、直尺、铅笔等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不同的图形面积有什么特点?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图形变化实例,如正方形切割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长方形切割成不同形状的矩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面积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不同的图形变化,观察和记录面积的变化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如何使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化?如何使一个矩形的面积最小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进行思考和解答。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7 面积的变化_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7 面积的变化_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7 面积的变化_苏教版
课题面积的变化课时—总课

总第: 日期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教学准备课件
预习要求P48—49内容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旁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积的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积的变化

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应用面积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探究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后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1.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4.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48页上面的两个长方形说明: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1)请同学们分别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写出对应的边长之比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比是():(),宽的比是():()(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它的面积发生变化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面积的变化”,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再通过计算,验证自己估计的对不对?(4)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2.出示教科书48页下面的一组图形说明:下面的图形是上面相对应的图形放大后得到的。

(1)请同学们测量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再填写下表,再填写教科书第49页上面的表格(2)组织讨论: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小组交流(4)总结: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的比例放大后,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把一个平面图形按指定的比例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让学生选择第49页图中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计算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 在比例尺是1:800的平面图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是3.5cm,宽是2cm,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2.一块长方形运动场,长150米,宽80米。

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的平面图上,这块长方形运动场的面积是多大?4.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的世界图上,量得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多大?五、小结:本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掌握了什么方法?六、作业:基础训练板书:一个图形按n:1放大,放大后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的平方: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的变化》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的变化》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73页至第75页,主要讲述面积的变化。

内容包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熟练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对面积的影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上的物体,然后将图片放大或缩小,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变化。

2. 讲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通过实例,讲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以及放大与缩小对面积的影响。

3. 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面积的计算。

4. 讲解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通过实例,讲解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以及如何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6.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关于面积变化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面积变化的规律。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面积变化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形放大与缩小放大:边长放大,面积放大缩小:边长缩小,面积缩小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 = 长× 宽面积单位间的换算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答案:(1) 面积= 5 × 6 = 30 平方米(2) 面积= 4 × 8 = 32 平方米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答案:(1) 当一个图形放大时,它的面积也会放大。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变化》 (共16张PPT)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变化》 (共16张PPT)

边长/cm
1
3
3:1
正方形
面积/cm2
1
9
9:1

底/cm
2
4
2:1

高/cm
1
2
2:1

面积/cm2
1
4
4:1
圆形
半径/cm 0.5
2
面积/cm2 0.25π 4π
4:1 16:1
通过计算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我的发现:
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 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的面积比是n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2021/ 5/220 21/5/ 22021 /5/25 /2/20 21 2:31:37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2 2021/ 5/220 21/5/2 May- 212-M ay-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 22021 /5/22 021/5 /2Sun day, May 02, 2021
3厘米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
估一估
分一分
9 ∶1
9厘米
算一算 1×3=3(平方厘米) 3×9=27(平方厘米)
27:3=9:1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9:1
大长方形的面积是小长方形的9倍
4 1
厘 米 厘 米 3厘米
12厘米 把长方形按4:1放大,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 是?
1×3=3(平方厘米)
4×12=48(平方厘米)
48:3=16:1
同桌合作:
任意画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个比例放大,面 积比会是( )?
合作要求: 先确定放大前长方形的长与宽, 再每人选一个比进行放大, 最后算出面积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的变化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探索规律——面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在填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3、使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
的策略水平。

教学方法与手段:
呈现丰富研究素材,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通过测量、计算、填表、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呈现研究素材,揭示课题,初步感知规律
1.电脑呈现研究素材一:P48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你能分别
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长的比吗?
学生动手测量,填在课本P48上,汇报。

2.提问:把放大后的长方形与放大前的长方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大小变了,但形
状没有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面积也发生了变化,而且也是变大的。

但究竟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发生变化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面积的变化]
3.猜测:谁来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师: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还得验证一下呀。

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
全班交流。

⑴画图的策略:大长方形和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9:1。

⑵计算的策略
小长方形的面积:3×1=3(平方厘米)
大长方形的面积:9×3=27(平方厘米)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9:1。

⑶列表的策略
4.引导学生观察画图、计算和列表的过程,启发思考
⑴如果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它们对应的边长的比是多少?面积比是多少?5:1呢?7:1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⑵如果把一个长方形按n:1比例放大后,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相对应边长的比与面积的比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师生初步总结:把一个长方形按n:1放大后,放大后的长方形与放大前长方形边长的比是n:1,面积的比是n2:1。

二、扩展实验对象,自主合作,建构数学模型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猜测和验证,发现了按一定比例放大后长方形面积与相对应线段比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在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中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
引导:平面图形中除了长方形还有(),现在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呢?
回忆一下,除了长方形,我们还认识了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

如果把它们也按不同的比进行放大,那它们放大后与放大前面积的变化规律还是这样吗?怎么办?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活动三的要求
(1)小组四人分工,每人任意画一个不同的图形(边长取整理米数)
(2)选择一个比将所画图形进行放大并画出来,并将数据填入表格。

(3)填好后互相交流你们的发现。

(巡视、指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中每一组按比例放大后与放大前相对应的线段的比与放大后与放大前面积的比,再联系长方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线段比与放大后与放大前面积的比的关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3.组织交流。

展示汇报。

分组展示。

总结:联系刚才大家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进一步总结: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放大后,放大后与放大前线段比是n:1,面积的比是n2:1。

4.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把一个平面图形按指定的某个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填一填(指名回答)
2.辨一辩(抢答)
四、拓展延伸,提炼升华,感受数学之美
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整个探索过程。

我们是怎样来学习新知的?
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做出猜想,接着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就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平面图形面积变化的规律,你还能想到什么新的问题?
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其实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又重新发现新的问题,这样一个训返往复的过程。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善思、多想,做出大胆的猜想,然后做出细致的研究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