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怀庆方言词汇研究(1)
关汉卿杂剧诟词詈语分类
。
< 望江亭 )儿子这 些时吃得好 了,我想你 来。…… ( 旦云 )儿子 ,我 见你 ,可不知 亲 正
< 救风尘)奶奶 ,您孩儿肚肠是驴马的见识。( 第三折) ( ) 骂人 为 动 物 、植 物 。 四
第三折 ) 演 的道德维护角色 ,也会在分 析中得 以形象 哩 。( 据笔者对 < 汉 卿全 集 校注' 关 ①粗 略统 计 ,在 所 收 的 l 8个 剧 本 中,明 显 的属 于 “ 骂” 的行 为 或诟詈语 的有 2 0处 以上 。有 0 的剧本里 出现 了连续几段曲子全为 诟詈语 的
根据语言的道德含义,笔者对关汉卿杂剧 的詈语进行初步分类整理0。分类的 目的在于初
认 识 “ ” 的文 学 艺 术 功 用 。 比如 “ ” 的 骂 骂
步理清语义 、语源・ 用关 系,为进 一步分 析关汉 卿杂剧詈 语 的艺术性 、时代 性、 民族 性 、 、语 管 “ 婉约 ”还 是 “ 放” 豪 ,其 主要 风格 属于 地域性 、民俗性 、文体性 ,及作家艺术个性 打下基础 。因为篇幅原 因,本 文只进行分类 整理 , 优美范畴 。可是一到元曲 ,似乎制 约着唐宋 暂不论述其詈语的特征。 文人的禁律一下子取消 了,一股粗 野之风扑 ( 一)以死咒人。这是 中国传统观念严 重的咒语 ,咒对方遭 天遣。 面而来 ,短短的元杂剧 里充满 了带 有泥土气 l 、接咒对方。 息 的诟詈语 ,使得元 杂剧文本表现 出优美纯 ( )短命 ( 1 咒人遭横祸而死 ) 调风月)休胡猜人短命黑心贼 !( :< 第二折 ) 净与粗俗鄙俚相混合的风貌 。像写过 文雅的 <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谁似您浪短命 随机应变 。( 第四折) < 天净沙・ 秋思)的马致远在 < 破幽梦 孤雁 汉 ()吃剑才 、吃剑贼、吃剑头 、该杀的、吃创 的、杀才 :< 2 绯衣梦)为那 吃创的梅香无 去 宫秋)这样一部帝王爱情剧里也让汉 元帝在 就。( 第二折j ’ 精致 、优美的唱词里加入 “ 贼禽兽 ”这样的 <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爱你个杀才没去就 。( 第二折) 粗鄙语。而关 汉卿所有 的杂剧作品没有 一篇 ( )吃敲材 ( 3 该打死 的家伙) 窦娥冤)猛见了你这吃敲材 。( 四折) :< 第 无詈语 ,而且 常常是 连续的 ,大篇 幅,似乎 | ( 调风月)呆敲才、呆敲才休怨天,死贱人 、死贱人 自骂你 !( 第二折 ) 无节制的骂。这 是一 个突出 的现象 ,对 这个 ( )赤瓦不刺海 ( 4 你这该打死的,女真语 ) :< 0 哭存孝)赤瓦不刺海 !( 第二折 ) 问题透析有利 于进一步 解释元杂剧这一 文化 ( )臭尸骸 :< 天香)我永 世儿不和你厮极 ,塌着那臭尸骸 ,一壁稳坐的 !( 5 谢 第三折) 的具体存 在方式 或生 态环境 ,元代文人 的生 2 、咒其家庭成员 ,中国传统儒 家文化家族观念极重 ,诅咒祖先及后代是最严重的咒骂。 活状态和价值取 向,作 家独特的个性 和审美 ( )七代先灵 :< 1 绯衣梦)到来 日 阳闹市 ,杀幺娘七代先灵 。( 云 第三折) 趣味等。 < 调风月)我说波娘七代先灵 !( 第三折) 对戏剧中诟词詈语 的解析 ,也会 帮我们 ( )子女及亲人 :< 2 调风月)则愿得辜恩负德 ,一个个荫子封妻 !( 反语 ,第 二折 )
刘庆邦短篇小说中方言的运用
( 4)改绝 不敢把 弟 弟抱 到娘 身边去 吃奶 ,耽 误娘 干
《 谁 家 的小姑 娘 》 ) 题,如方言的过分使用在一定程度 上会阻碍读者对小说的阅 活 ,娘 会 生 气吵人 的 。 ( ( 读 与接 受 。作 家在 创 作 过程 中如 何在 普 通 话和 方 言 之 间找 到
一
例 ( 3 )可 以根 据 上文 “ 胖 ”和 “ 瘦 ”, “ 大 ” 和 她| 庆押短篇小说 申方源自 运 用 口常国雪 摘
要:刘庆 邦是一个以 乡土小说创作 为主 的作家 ,他从豫 东平原的 乡间小镇 、煤窑中找到 了创作的源泉 ,在这片土
地上默默的耕耘着 。豫 东方言作 为刘庆邦的母语像血液一样在他 的小说 中滚滚流淌着 ,本文以刘庆邦短篇 小说 为语料 ,探
讨刘庆邦小说方言运用的特 点。 关键词:刘庆邦 短篇小说 方言
的研 究 重视 不 足 。 方 言 是 民族 共 同 语 的地 域 变 体 ,每 一 个 人 都 生 活 在 特 定 的 地 域 之 中 , 以某 种 方 言 作 为 自 己的 母 语 。 小 说 家 们 从
情况下选用方言 ,具有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例如: ( 1 )为 了抢饭 时,乞丐转 过一 家有一 家。 (《 小小的
短篇小说为语料 ,探讨刘庆邦小说方言运用的特色。
一
、
方 言 的运 用 方 式
文学 是 语 言 的艺 术 ,文 学 的 艺 术生 命 在 于它 的可感 性 ,
况 下不会产生语义 理解的偏误 。同时其他方言 区的读者 在
陌生 化 是一 种 增加 可 感 性 的重 要 手 段 ,要 达 到 陌生 化 就 要克 阅 读 时 可 能会 产 生 一 种 距 离感 和 陌 生 感 ,增 加 读 者 的 阅 读 服 自动化接 受的习惯定势 。小说家们吸纳汉语方 言话语资 兴 趣 ,具有 较 强 的 审美 作 用 。例 如 :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原文出处】方言【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199801【原刊页号】75~80【分类号】H1【分类名】语言文字学【复印期号】199805【作者】王永炳【作者简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正文】古典戏剧作家为了剧情与演出时语境的需要,大量地运用了方言口语词,如“侬、家私、娇客、症候、放乖、撺掇、坑、和哄、打火、面皮、日头、巴臂”等等。
这些口语词汇固然增添了戏剧文学无限光彩,但也给阅读欣赏者带来困难。
其间的原因不外是:有些方言口语词本无定字,随手拈一同音或音近的字以代替,这是常有的事。
例如“巴臂”,就有“把臂、把背、巴鼻、靶鼻、芭壁、巴避”等写法。
再加上区域局限性与古今方言口语的差异,这种情况更增添阅读理解上的困难。
其次,过去正统文人认为戏剧语言太过鄙俗,不屑一顾,因此,能为戏剧语言作注释工作者为数极少。
这样一来,戏剧语言有相当多的词语不经见于字典辞书及典籍中,给后来有心于诠释有关词语语义、追溯语源、搜寻旁证的学者带来极大的困惑。
从事研究、诠释元杂剧的方言口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工作,从元代就已经开始了。
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就对“庞居士、婶妗、方头、三姑六婆”等方言俗语及“忽剌孩、答剌罕”等少数民族语词进行诠释工作。
其后有徐渭、王骥德、凌濛初、阎遇五、金圣叹、毛西河等人对《西厢记》等做了注释工作。
就以徐渭的《南词叙录》来说,这是最早一部关于南戏资料的著作。
他早就赏识民间语言的妙用。
他称赞《琵琶记》说:“句句是常言俗语,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
”同时他把南戏中常用的方言词义条举解释,共收53条。
近年来,随着人们普遍对古典戏剧价值认识的提高,相应的对戏剧语言的诠释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除了顾肇仓、吴晓铃、王季思、钱南扬、徐朔方等人分别对《元人杂剧选》、《关汉卿戏曲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作注外,还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诠释古典戏剧方言俗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书籍和论文。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戏曲部分重点解析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戏曲部分重点解析2011/12/27 13:54:23 阅读数:1604(2011.11.27)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戏曲部分重点解析(文本)隋慧娟: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教学活动,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教材小说部分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到第十一章清代世情小说的学习重点。
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多多灌水!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重点在这一章里,大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话本和拟话本的概念所谓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说书的底本,说话就是说书,就是演唱故事。
宋元话本包括以下几类:(1)小说,多写下层民众生活内容,其话本一般称为“小说”,是成就最高的话本。
(2)讲史,即是演讲历史故事,其话本一般称为“平话”,如《三国志平话》。
(3)说经,是宣扬佛经故事,其话本有时称为“诗话”,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所谓拟话本是指明清时代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二、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是话本、拟话本最为重要的题材内容,话本和拟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和此前六朝小说、唐传奇中的爱情故事明显不同,这表现在:(1)择偶标准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理解。
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最后得到美人垂青的并不是王孙公子、才子文人,而是一个忠厚笃实的市井小贩,这和唐传奇才子佳人的模式有很大不同。
(2)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阶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
比如小商人的女儿周胜仙、乞丐的女儿金玉等。
(3)主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对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
在这方面很值得一提的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和王三巧的爱情最终战胜了传统的贞操观念。
(4)争取婚姻婚姻自由也是话本拟话本爱情故事的重要内容。
女子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不再只是被同情的弱者,而经常成为爱情的主动追求者和主导者,比如《碾玉观音》中的秀秀2、断案折狱也是话本、拟话本的重要题材内容。
娟论文
大泉怀梆武旱船怀梆系河南省古老的稀有地方剧种,因发源于明朝时期的怀庆府(今沁阳)一带,故名怀梆,俗称怀庆梆子,老怀梆,小梆(班),戏,怀剧;其前身是由围桌说唱祈雨演变而来的海神戏吗,形成于明洪武,永乐年间。
怀梆主要流行与河南沁阳,博爱,济源,孟州,温县,武涉,修武,原阳,获加,焦作,新乡一带。
大泉的怀梆属东怀梆一派。
据《旧唐书·音乐志》和唐崔今钦著的《教坊记》记载,隋末出现于河内郡的歌舞戏《踏摇娘》,应是怀梆的雏形,也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最早的戏剧表演雏形之一。
海神戏,是自元以来群众对日成熟的怀梆的俗称。
海神戏起初泛指当时在官府祭,民间祈雨和庙会期间演出的歌舞百戏。
后来的明镜艺人将俗曲小调,传奇故事等逐渐搬上了戏曲舞台,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逐渐形成了板腔体系中一支梆子戏- -怀梆怀梆在表演艺术上有不同凡响的独特风格。
总体来看,怀梆的唱腔、道白、伴奏、身段和特技表演等均具有粗犷、奔放、豪迈、激越的特点,撼人心魄,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和感染。
怀梆属于北方棒子系统的板腔体,其唱腔、念白均按古怀庆府的方言口语发音吐字,具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
怀梆演唱时以梆定板,演唱时须用枣木梆击打节奏、唱词多为七字句,十字句兼长短句,上下对应,合辙押韵,结构基本规整。
唱词多为整齐规范的二、二、三格律句式和三、三、四格律句式。
主要伴奏乐器有弦乐:大弦(尖弦)、板胡、二胡、月琴、扬琴、大小提琴,其中大弦(尖弦)是怀梆独有的弦乐。
其中,打击乐是怀梆音乐的主力军。
演唱板式主要有慢板、二八、流水、散板、飞板(非板)等。
其中二八板中的挑后嗓和慢板中的花柳腔是怀梆独有的别具一格的唱腔。
怀梆的武戏场面,多数演员能十分自然地将武术动作运用到戏剧演出之中,在全国戏剧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旱船”,顾名思义自然是指陆地上的船,“旱船”表演是汉族民间模拟水中行船的动作用舞蹈的艺术形式之一。
“旱船”的制作方法是利用竹篦或木棍制成外观类似船形的架子,然后再架子周围围缀上绘有海蓝色水纹的棉布裙,上面装上红绸、纸花等饰物,有的还装有彩灯、明镜和其它装饰品,一艘华丽的“旱船”就算制成了。
京剧史料中的徽汉说
相似
,
拿 宋 士杰 盗 书 的西 皮 唱 段 来 说
,
二
马
一带 的皮簧
后 来 在 汉 口 扎下 根
”
。
人 唱法 风 格 迥 异
各 具 千秋
,
麒唱
拜 上 了信阳 州
后 逐 渐 形成 以 汉 口 话 为 特 色 的 汉 班
“
直 到 民 国三 年
1 933
顾 大人
唱
“
”
,
行 腔 敦 实 厚重
,
粗 犷豪 放
有
“
”
之誉
,
孙
调 无徽 汉 之 分
”
。
音有 皖 鄂 之 别
`
调
’
也
`
。
伶
’
,
菊 仙 则 是 在 程 腔 基础 上
己 嗓 音特 长
根据 自
,
以 皖 音度之则 称
徽调
,
夕 ,
易 以鄂 音
即
汉调
,
唱 法 另 辟蹊 径 ; 谭 吸 收各
,
矣
此 说 明 确 指出
。
程
、
、
余 所 唱 腔调 乃 同一 剧 种
”
鑫培 学 程 又 学 余 ( 三 胜 )
唱 法各
为 徽
,
“
也无 人 称 其 为 汉
”
)
。
清
,
”
虽 然 程 余 二 人没 给 我 们 留下 唱 腔 资
。
末 民 初之 际
或 日 京二 簧
唱
,
、
北 京 的皮 簧 盛行 全 京调
。
但 仍 有 轨迹 可 寻 第 二讲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原文出处】方言【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199801【原刊页号】75~80【分类号】H1【分类名】语言文字学【复印期号】199805【作者】王永炳【作者简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正文】古典戏剧作家为了剧情与演出时语境的需要,大量地运用了方言口语词,如“侬、家私、娇客、症候、放乖、撺掇、坑、和哄、打火、面皮、日头、巴臂”等等。
这些口语词汇固然增添了戏剧文学无限光彩,但也给阅读欣赏者带来困难。
其间的原因不外是:有些方言口语词本无定字,随手拈一同音或音近的字以代替,这是常有的事。
例如“巴臂”,就有“把臂、把背、巴鼻、靶鼻、芭壁、巴避”等写法。
再加上区域局限性与古今方言口语的差异,这种情况更增添阅读理解上的困难。
其次,过去正统文人认为戏剧语言太过鄙俗,不屑一顾,因此,能为戏剧语言作注释工作者为数极少。
这样一来,戏剧语言有相当多的词语不经02收拾《琵琶记》·3:(贴白)你怎么不收拾了心下?│《西厢记》·3·3: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
│《宦门子弟错立身》·4:奴家今日身已不快,懒去勾栏里去。
(虔)你爹爹收拾去了。
│《蓝采和》·1:(净)俺先去勾栏里收拾去。
(又正末云)兄弟,有看的人么?好好候也,上紧收拾。
《近代汉语词典》对《琵琶记》、《西厢记》两例中的“收拾”分别解为“收起,约束”与“解除”,这可说是“收拾”一般义,是正确的。
其实,这一般义亦见于王充《论衡·别通》:“萧何入秦,收拾文书。
”也当“收敛”用,如《后汉书·光武帝记》:“建武二十二年诏……吏人死亡,或在坏垣毁屋之下,而家赢弱不能收拾者,其以见钱谷取墉,为寻求之。
”但是,对《宦门子弟错立身》及《蓝采和》两例中的“收拾”一词的意义,上述各戏剧辞书却付之阙如。
这两例中的“收拾”是古代戏剧的行话。
古时神庙或勾栏舞台都有悬挂布幔的装置,剧团自带布幔流动作场,即于开演前先悬挂布置,称为“收拾”。
关汉卿戏剧所见晋语词汇考
关汉卿戏剧所见晋语词汇考关汉卿戏剧所见晋语词汇考晋语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方言,它在当时的语言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地位。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曲艺表演家和著名剧作家,他所创作的戏剧作品堪称经典。
通过研究关汉卿的戏剧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晋语中的一些词汇,进而推测晋语的一些特点。
首先,晋语中存在很多形近字。
在《窦娥冤》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但说杀儿之证,屋漏之婚。
”其中,“证”和“漏”两个字音形相近,都是以-ou音结尾,这在晋语中比较典型。
晋语的发音特点是不区分轻声和阳声,而以中高音不尖、不散漫为主,所以造成了形近字的现象。
同时,晋语中的字音变化较大,也导致了形近字的出现。
其次,晋语中存在很多口语词汇。
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一直以反映民间风俗和生活为特色,因此他所使用的词汇也较多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语言习惯。
比如在《窦娥冤》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老爷可有冲仿在此?”其中,“冲仿”一词是晋语中的一个俗语,意为虚伪、假装。
晋语中的口语词汇丰富多样,不仅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态度,还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景。
此外,晋语中还存在很多特殊的词汇。
晋语作为一种方言,与其他方言之间自然存在一些差异。
关汉卿的戏剧作品正是通过使用这些特殊的词汇,更好地表现晋语的独特性。
比如在《马丹阳》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那马铃的是句姥姥。
”其中,“句姥姥”一词中的“句”是地方方言中的一个词,意为姥姥,体现了晋语的特殊词汇。
通过对关汉卿戏剧所见晋语词汇的考察,我们可以感受到晋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方言在古代舞台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晋语以其形近字、口语词汇和特殊词汇等特点,展现了古代晋地的语言风貌和民众的生活习惯。
通过对晋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古代语言的演变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不仅在戏剧创作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研究晋语方言和古代汉语语言的历史演变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我们应该重视关汉卿戏剧所见晋语词汇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古代文化综上所述,关汉卿戏剧作品中所见的晋语词汇在古代舞台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戏曲专业术语介绍精品
戏曲专业术语介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
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
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
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客串】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
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
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
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
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
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
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
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生】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
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
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扮演女性人物。
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净】俗称“花脸”“花面”。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
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
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净、武净等。
【末】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宋杂剧中有副末。
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角色。
明清时,成为独立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并重的中年以上男子。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正文】古典戏剧作家为了剧情与演出时语境的需要,大量地运用了方言口语词,如“侬、家私、娇客、症候、放乖、撺掇、坑、和哄、打火、面皮、日头、巴臂”等等。
这些口语词汇固然增添了戏剧文学无限光彩,但也给阅读欣赏者带来困难。
其间的原因不外是:有些方言口语词本无定字,随手拈一同音或音近的字以代替,这是常有的事。
例如“巴臂”,就有“把臂、把背、巴鼻、靶鼻、芭壁、巴避”等写法。
再加上区域局限性与古今方言口语的差异,这种情况更增添阅读理解上的困难。
其次,过去正统文人认为戏剧语言太过鄙俗,不屑一顾,因此,能为戏剧语言作注释工作者为数极少。
这样一来,戏剧语言有相当多的词语不经见于字典辞书及典籍中,给后来有心于诠释有关词语语义、追溯语源、搜寻旁证的学者带来极大的困惑。
从事研究、诠释元杂剧的方言口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工作,从元代就已经开始了。
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就对“庞居士、婶妗、方头、三姑六婆”等方言俗语及“忽剌孩、答剌罕”等少数民族语词进行诠释工作。
其后有徐渭、王骥德、凌濛初、阎遇五、金圣叹、毛西河等人对《西厢记》等做了注释工作。
就以徐渭的《南词叙录》来说,这是最早一部关于南戏资料的著作。
他早就赏识民间语言的妙用。
他称赞《琵琶记》说:“句句是常言俗语,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
”同时他把南戏中常用的方言词义条举解释,共收53条。
近年来,随着人们普遍对古典戏剧价值认识的提高,相应的对戏剧语言的诠释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除了顾肇仓、吴晓铃、王季思、钱南扬、徐朔方等人分别对《元人杂剧选》、《关汉卿戏曲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作注外,还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诠释古典戏剧方言俗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书籍和论文。
但是迄今为止,各戏剧注释专书及有关论著中对某些方言语词的注释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阅读古典剧作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一些方言口语词汇,按现有的注释可能欠妥或不当。
明清戏曲小说词语拾诂五则
明清戏曲小说词语拾诂五则1.“泪红豆”:明朝戏曲《西游记》中白龙马的哀怨之声,表达了他对孙悟空的不舍之情。
此处的“泪红豆”原是“泪珠滴红豆”,借喻珠泪如豆,表达伤心之意。
后来,“泪红豆”演变成为一个词语,用以形容别离之情。
在明清小说中,也有不少作品使用了“泪红豆”这一词语,例如《红楼梦》、《桃花扇》等。
2. “风流倜傥”:指某一男子风度翩翩,风姿绰约,不同于常人,倜傥其志,才华卓绝。
此词源自清代文学家李渔的《谐声谱》,用于形容李煜的风采。
后来,“风流倜傥”逐渐成为一个词语,表示一个男子的出类拔萃和非凡魅力。
在明清小说中,此词被广泛使用,例如《金瓶梅》、《聊斋志异》等。
3. “青楼梦”:源于清代小说《鹤顶红》,形容男子对青楼女子的无尽幻想与向往。
青楼指妓院,梦则为虚构的幻想。
此词既有对女子的赞美,也有对男子的批判和警示。
在明清小说中,青楼和妓女常常是小说情节的主线,例如《红楼梦》、《金瓶梅》等。
4. “儒商文化”:指传统儒家思想与商业文化的融合,即商人所推崇儒治时代的文化。
明代是儒商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其中代表性的商人有张居正、严复、吴中仕等。
他们不仅致力于商业发展,也推崇儒家思想,崇尚道德、忠诚、公正等价值观。
在明清小说中,也经常涉及到商业和儒家文化的交融,例如《聊斋志异》中的《杏脯和尚》和《认夫》两个故事。
5. “锦上添花”:形容本已美好的事物又增加了更美好的附加物。
此词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
在明清小说中,锦上添花则被用在描写美好之境的情节中,例如《红楼梦》中花草如锦、景色宜人的描写。
同时,此词也常被用于描述人物十分相配的情况下再添一位异性,引起各种情感波动。
元曲双音语气词研究
元曲双音语气词研究本文将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古代戏曲中的双音气词,并通过比较古代双音气词与现代乐曲双音气词的特点来探讨古代双音气词的表现手段。
首先,我们搜索古代双音气词的定义。
古代双音气词,也称双音词,是指在古代戏曲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词类,它们在一个音节内拆分成两个部分,由它们独特的语气和意思表达风格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此外,古代双音气词不仅被用于演出,还被用于书面文本(如诗歌)中,这对当时语言文学的发展作用重大,对现今研究古代语言文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比较现代乐曲双音气词与古代双音气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它们的相似之处:1)双音词的拆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双音气词都拆分为两个子音节,子音节之间有明显的音高和节奏变化;(2)双音词的用法:古代双音气词和现代双音气词的用法都不同,如现代双音气词也可以单独使用,而古代双音气词一般用作连接词或者词组,充当某种特别的意义;(3)双音词的意义:古代双音气词主要表达情绪、暗示趣味,常用来表达因果关系或逻辑性之间的关系,而现代双音气词则能够更准确、更清晰的表达某种意义。
最后,当我们把古代双音气词与现代乐曲双音气词比较起来,可以看到它们在表现手段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古代双音气词多用于说唱文学,因此其表达手段更加灵活,有着更多的变化空间。
古代双音气词不仅能把每个音节发挥到极致,而且能创造出一种特别的语言效果,营造更好的口语环境。
在古代双音气词中,古典表演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泼辣讽刺、语气掩饰、反讽挖苦等,这些都使得古代双音气词更有生命力。
而现代乐曲双音气词则以乐曲为主,由于乐曲的特殊性,现代双音气词的表达方式也受到了限制,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表达手段,都不如古代双音气词那样拥有多种变化。
综上所述,古代双音气词与现代双音气词在拆分方式、用法以及表达手段上都有所不同,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在一个音节内拆分成两部分,并表达出某种特定的意义。
古代双音气词更灵活、更有生命力,可以更全面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而现代双音气词因乐曲的特殊性,表达手段有限,但仍有清晰而准确的表达能力。
魏县方言词汇表
九、涅在怀庆方言中,涅指人神色黯然,心情恐惧。
如“这事情一败露,他真涅了,知道一切都不可挽回了”。
《红楼梦》第十四回:尤氏说:“……那两日,到下半日就懒怠动了,话也懒怠说,神也发涅……。
”十、作反在怀庆方言中,作反指不服从,捣乱,造反。
如“你连老人都不伺侯,想作反哩”。
《红楼梦》第九回:外边几个大仆人李贵等听见里边作反起来,忙都进来一起喝住,问是何故,众说不一。
十一、背晦在怀庆方言中,背晦指委屈别人,误解别人。
如“对你恁好,你还乱背晦人”。
《红楼梦》第二十回:黛玉先笑道:“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唤呢。
那袭人待他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揎他,可见有背晦了。
十二、待见在怀庆方言中,待见指喜欢、亲近,尤其指对儿童。
如“这孩子乖,谁都待见他。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平儿在窗外道:“你浪我的,谁叫你动火?难道图你舒服,叫他知道了,又不待见我呀。
”十三、辖治在怀庆方言中,辖治指不合乎道理地约束人,贬意,尤其指使性儿给人难看。
如“你真会辖治人,咋对你好也是不好”。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着嘴胡说这些歪话!你要说,你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
”十四、不好在怀庆方言中,不好指生病,不舒服。
如“这两天他不好哩,不要叫他去了”。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柴英答道:“家父倒也托庇康健。
但近来家母偶着了些风寒,不好了两天。
”十五、填还在怀庆方言中,填还指无私地帮助人,为别人操劳,不计个人利益。
如“罪爷多,我累死也填还不完他们”。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凤姐也悄悄地笑道:“……他们两个为什么苦呢?有了钱,也是白填还别人,不如拘了来,咱们乐。
”十六、啜嫌在怀庆方言中,啜嫌指调唆。
如“作昨能恁啜嫌人干坏事哩”。
《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绍见书大怒曰:“……汝与操有旧,想也爱他财贿,为他做奸细,啜嫌吾军耳?”十七、阁气在怀庆方言中,阁气多指小孩子打骂吵嘴。
如“你俩再阁气我就告你们老师说”。
怀庆方言语法研究
摘要怀庆方言属于晋方言。
以前对怀庆方言语法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一个点或一个面上,缺乏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地研究。
而且由于受焦作城区中原官话的影响、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以及人们有意识地避免说怀庆方言,使得怀庆方言有逐步向中原官话靠拢的趋势。
所以说对怀庆方言的语法进行一个整体性地描写分析十分必要。
论文从词法和句法两个角度对怀庆方言的语法进行了描写分析。
包括怀庆方言特有的词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代词、副词和语气词系统,动词的体,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结构,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描写分析怀庆方言所特有的语法现象和语法特点。
通过对怀庆方言的语法进行描写分析,并通过和普通话中的语法现象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怀庆方言语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便更完整地保留怀庆方言的语法特色。
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对本方言语法现象和语法特点的认识,也为晋方言、中原官话、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也从另一个侧面让人们了解到方言语法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更好地丰富方言研究的各个方面。
关键字:怀庆方言;语法;词法;句法RESEARCH ON GRAMMAROF HUAIQING DIALECTABSTRACTHuaiqing dialect belongs to Jin dialect.For the grammar study of Huaiqing dialect,researchers often stay at one point or one side,lack of holistic and systematic study. And because of the affects of Zhongyuan Mandarin of Jiaozuo city,the vigorous promotions of Mandarin,and people often consciously avoid to say Huaiqing dialect.Thetrendis that Huaiqing dialect gradually move closer to Zhongyuan Mandarin.So an overall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grammar of Huaiqing dialect is necessary.In the thesis,I describe and analyse the grammar of Huaiqing dialect from two aspects-- morphology and syntax, including the special affix,the vivid forms of adjectives,the grammatical forms,meanings and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adverbs,modal particles and other special words;the systems of aspects of the verbs,some special sentence structures.The grammatical phenomenon and features of Huaiqing dialect will be described and analysed as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ly as possible.By describing and analysing the grammar of Huaiqing dialect and comparing to the grammatical phenomenon of Mandarin, I find the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Huaiqing dialect's grammar and retain the integrity of Huaiqing grammatical features. The thesis also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a and 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of the grammar of the dialect, 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values of the grammatical study of Jin dialect, Zhongyuan Mandarin and the ancient chinese.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people can understan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dialect grammar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will enrich all aspects of dialect study.Key Words: Huaiqing dialect;Grammar;Morphology;Syntax1.本文音标一律采用国际音标,使用的是宽式音标即音位标音法。
《中国古典小说用语辞典》辨误
《中国古典小说用语辞典》辨误
廖大国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田宗尧先生编著的《中国古典小说用语辞典》(以下简称《辞典》),
扩充了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以下简称《汇释》)的内容,对我国古典小说中的俗语,俚语收罗极富,并纠正了以往有关著作中的一些误释,堪称集大成性的力作,但诚如田先生在该书的前言中所说:“我国幅员广阔,方言也多,而且其中有不少只是局限于一时或一地的”。
编著者单独一人完成此项工程,实属不易,因此,对当数方言俚语训释收主忽乃至错误,则在所难免,现据该辞典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5年版,摭取若干条笔者熟悉的江滩方言和吴方言词语,先引《辞典》原文,再略陈笔者浅见,对《汇释》中的释义先误,也一并指出,以就教于方家和读者。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廖大国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中文系,江苏,苏州,21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1
【相关文献】
1.网络语言中的委婉交际用语——以《最新网络交际用语辞典(增订版)》为例
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惯用语研究——兼与《中国惯用语大辞典》比较
3.网络语言中的委婉交际用语——以《最新网络交际用语辞典(增订版)》为例
4.《引用语辞典》的启示──辞典注释对象的界定与释文体现
5.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编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红楼梦》,你会发现许多青海方言词汇
读《红楼梦》,你会发现许多青海方言词汇小说《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方言的运用是其一大艺术特色。
红学研究者认为,小说中主要有三大方言,即北京方言、江南方言、东北方言。
作者曹雪芹幼时居住在南京,后随全家迁居北京,小说中此二地方言混杂使用,说明作者对南京、北京二地均十分熟悉,至于东北方言也掺杂其中,也有人认为是续写者高鹗来自“大一点的城市”辽宁铁岭,在后期的删改中加入了大量的东北方言。
(红楼梦漫画〈共读西厢〉图片来自网络)网上也曾有如山东、湖南、河南、陕西、江西等各地读者均从《红楼梦》中找到本地方言,今天,我们来找一找《红楼梦》中的青海方言。
据考,青海汉族为明洪武年间从南京珠玑巷迁来,这在青海几乎已是家喻户晓,所以,我们读《红楼梦》时,就会惊奇的发现,有大量的词汇与青海方言一致。
今天,朱小编就帮大家整理一部分,其中有些老话,我们这代人已经很少在用。
01“倘或”第一百零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死缠绵潇湘闻鬼哭》,贾宝玉一时伤心,袭人强阻不住便跟随宝玉进园,贾母得知后便说:“袭人,我素常知你明白,才把宝玉交给你,你怎么今儿带他园里去!他的病才好,倘或撞着什么,又闹起来,这便怎么处?”这个“倘或”,是“倘若”,“假使”,“如果”的意思,“或”读儿化音,在元杂剧中也曾经常出现。
在青海,上了年纪的老人偶尔也会说。
比如,我的外祖母在世时,就很爱用这个词,“丫头,那个纽子(扣)放下,倘或你衣裳上的纽子丢到了,就用这个zan(缝)上。
”可见,在青海方言中,“倘或”似乎还有“万一”的意思。
(87版〈红楼梦〉之贾母)02“肯”第七十四回凤姐说“你素日肯劝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句,“肯”意为“常常”、“老是”、“惯于”。
在青海方言中,这个“肯”字也经常出现。
例如:“这娃小的时候就肯感冒。
”“他仗着自己人高马大,肯欺负班上的同学。
”(87版〈红楼梦〉之凤姐)03“胡羼”(chàn)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贾敬“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怀庆方言词汇研究(1)
摘要:方言研究是一项与本民族文化发展史密切相关的工作。
怀庆方言是汉民族共
同语的支裔,具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中大量使用了怀庆方言中的一些词汇。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怀庆方言词汇的研究,揭示怀庆方言的特殊性。
关键词:方言研究;古典小说;戏曲;怀庆方言;词汇
方言研究对于揭示汉语言发展的规律、推广普通话,及研究现代汉民族文化发展的某些特殊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方言呢?“所谓方言,就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种方言具有异于其他亲属
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于民族的统一标准”[1]。
正如斯大林所说:“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发展的历史、同创
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那么,我们研究有关怀庆
方言的问题,就要首先研究有关“怀庆”的历史。
怀庆,是一个历史概念,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域,它的地理范围大致就是现在河南省焦作市的行政区域。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有这样解释:“怀庆,汉河内郡,后魏置怀府,
元改曰怀庆路,明曰怀庆府,清因之。
属河南省,民国废。
治河内,即今河南沁阳县。
”
它所辖地区包括今天的沁阳市、温县、孟州、武陟县、博爱县、修武及焦作市的其他部分地区。
怀庆府所辖地区都有悠久的历史。
如温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解释说:“周
畿内国。
《左传·隐公三年》:‘郑祭足师,取温麦。
’(《杜注》:‘今河内温县。
’)”古代
中国是“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被奉为最神圣的国事,祭品选用温县之小麦是有讲究的。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修武条:“《韩诗外传》:‘周武王伐纣,勒名于宁,因名修武。
’《韩非子》也有记载。
怀庆曾出现过司马懿(温县)、韩愈(孟州市)、李商隐
(沁阳市)、郭熙(武陟)、张渭(修武)、朱载(博爱)等历史名人,陈氏太极拳、四大怀药、怀梆戏、竹林七贤、愚公移山等也都出现在这里。
历史上,怀庆的交通地理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京汉铁路未通以前,为由京入陕之孔道……山西商货之南下者皆出于此。
”而晋商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据了十分辉煌的地位。
另外这一地区还有很多考古发现。
比如说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封地就在焦作,山阳城遗址还在,焦作现在仍然使用别称——山阳城。
另外经考证证明,焦作地区曾是商朝的都城,乱了商纣王朝纲的妲己就是焦作人。
这些都说明怀庆地区文化的源远流长,经济的繁荣兴旺,笔者就把该地区的土著语言称作“怀庆方言”。
随着解放后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的迅速发展,和怀庆地区交通的相对落后,造成该地区对外交流的相对封闭,而怀庆地区方言的延续保存,就有了一个相对适应的条件,保存了较多的古代语言现象,如至今还保存着十多个入声韵,这在北方方言中是少见的,这使怀庆方言显示了它的特殊性。
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剧的词汇中,发现一些和怀庆方言一样的词汇,证明怀庆方言的特殊性和古词汇保存的丰富性,同时也希望这个研究能为研究白话小说及戏剧的同行们提供一点资料。
一、忔皱
在怀庆方言中,忔皱用作形容词,动词,使用很普遍,其义主要说明物体表面有褶皱、不舒展。
如额部的皱纹怀庆方言叫“忔皱纹”。
如说某人不高兴,愁眉不展,就说“看他整天忔皱着脸,一声不吭”。
在元曲中有忔皱的生动运用。
《陈母教子》(菩萨州)曲:则被这气堵住咽喉,眉头儿忔皱,身躯儿倒扭。
二、澁奈
在怀庆方言中,澁奈(也写作澁耐)是指肮脏不卫生,也指语言行为不干净,不规矩,羞耻。
如“这饭店真澁奈人,一点都不讲究”,“你说这话都不嫌澁奈”。
《董西厢》(吴音子)曲:坐地不定害澁奈,觑着莺莺,眉来眼去。
三、佯打耳睁
在怀庆方言中,佯打耳睁指人反应不快,故意磨磨蹭蹭。
如“小张叫小王赶快去,小王却佯打耳睁,半天不动”。
《金瓶梅》第五十六回:他佯打耳睁不理我,还拿眼儿瞟我。
四、齐楚
在怀庆方言中,齐楚指穿戴整齐,注意衣着。
如“他今天要去相亲,穿得很齐楚”。
也指做事很有条理,加强语气时也用作“齐齐楚楚”。
《醒世恒言》第十四回:吴宣教急拣时样齐楚衣服,打扮得齐整,真个儿赛过潘安,强如宋玉
五、打饥荒
在怀庆方言中,打饥荒指因光景不好而寻谋生路,引用为因困难而向别人借财物。
如“现在年景这么好,谁还跟他打饥荒”。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先时在外头关,那个月不打饥荒,何曾吸吸溜溜得过一遭儿。
六、外道
在怀庆方言中,外道指客气、生疏。
如“请多吃点,千万不要外道了”。
《红楼梦》第三回: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令人到书房中请贾赦。
一时回来说“……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别外道了才是。
”
七、拐孤
在怀庆方言中,拐孤指孤僻,性格怪异。
如“他为人拐孤,不好和他打交道”。
《红楼梦》第七回:秦氏一面张罗凤姐吃果酒,一面忙进来嘱咐宝玉道:“宝二叔,……他虽腼腆,却脾气拐孤,不大随和儿。
”
八、唚
在怀庆方言中,唚指随便乱吐秽物,随便乱说。
常说成“唚道”。
如“他酒喝多了,唚道得哪儿都是”,“不要乱唚道,别人听见了不好”。
《红楼梦》第七回:凤姐连忙喝道:“少胡说!那是醉汉嘴里胡唚,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说没听见,还倒细问!等我回了太太,看是你不你。
”
共2页: 1。